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和生态学结合的学科,强调了人文文化与自然资源的统一与协调。

在这一学科领域中,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在长期内维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经济学中,所谓的生态资源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水、土壤、森林、海洋、矿产等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源头,也是自然界中的宝贵财富。

但是,我们使用这些资源的方式和程度,却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水资源的枯竭、土地退化、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等。

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使其不因短视的使用方法而变得枯竭,成为了生态经济学中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在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物种演化等现象,以此为基础保证资源的利用不影响生态平衡。

其次,要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充分评估资源的价值,以此进行短期与长期的利益衡量。

同时,还要以区域和全球尺度考虑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公平性和效率性。

最后,还要考虑社会和政治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资源所有权、政策及制度等,以此促进资源利用的公平和透明。

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环境的改善效益,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的转型升级。

这样,权衡环境质量与资源管理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的生长,让环保与经济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政策化、市场化、信息化等手段,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中国,推进生态经济发展也成为了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政府需要制定更加详细的政策框架,涵盖资源管理、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多个方面,构建生态经济的制度和机制。

同时,各个行业也需要积极响应,加强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积极践行生态经济的理念,比如减少浪费、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

通识核心课:5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分析资料

通识核心课:5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分析资料

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举例
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需求分为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在 没有大型引水工程情况下,水资源 的供给完全是没有弹性的,是一条 直线,即总量是一定的。它是随着 水文因素而变化。 通过政府价格调节,实行双重价格, 提高生产用水价格;如果再次出现 了超用水现象,又由于种种原因不 能够提价,则采用取水定额分配使 用。如:火力发电、钢铁、石油、 印染、造纸、啤酒、酒精等7个行 业的取水定额指标
是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 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 能力。 ①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②需要者的支付能力; ③自然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 ④自然资源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比价 ⑤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程度。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
影响
由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供给变动率具有 一定的弹性。由于投入成本的变化、 商品的价格变化、其他动机的影响, 会使得供给增加或减少,形成了供给 的移动,
天然价值的 决定性因素
人类为了发现和保护资源,付出了大量 劳动,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附加劳动。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附加劳动已合并到土 地中,合并到自然资源中,与其浑然一 体了。
劳动价值
包括
直接附加劳动价值 间接附加的劳动价值
Dd
价格(元) 50
需求数量(个) 200
40
O Q
300
400 500
30 20
自然资源的需求
自然需求
是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 需求或欲望。 与人类生存的需要关系非 常密切。决定这种需求的 基本因素: ①人口及生活水平; ②自然资源的本身特性;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各类产业的发展。
有效 需求
经济需求
自然资源的供给
自然供给
是指实际存在于自然界 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得 数量。

管理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原理

管理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原理

管理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学科,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管理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原理也得到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既有利于经济的繁荣,也应当遵循一定的经济学原理。

一、资源稀缺性原则自然资源的可靠性和供应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管理时应当遵循资源稀缺性原则,即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需求无限。

这就要求资源管理者在进行资源分配和利用时,应该根据资源的稀缺性来规划和决策,根据资源的供需状况来控制和调节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此外,在利用和分配自然资源时,还应该注意优先选择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方法,以便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效率原则在管理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还应遵循效率原则,即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应该以效率为核心,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福利为第一要素。

这就要求资源管理者在进行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时,应以最小化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本最小化。

此外,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平衡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既要注重经济收益的增加,又要保护好环境,以防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三、绿色增长原则绿色增长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它强调在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同时,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非简单地追求高速发展。

绿色增长原则要求在发展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从生态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的三个层面全面考虑,使资源的利用符合环保标准,即能够实现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从而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市场定价原则市场定价原则是管理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原则之一,它侧重于从市场供求的角度出发,以价格为工具进行资源的定价和分配。

当市场价格处于高点时,资源的供应量将会增加,从而推动资源的生产和使用。

而当市场价格降至低谷时,可以通过抑制资源的生产和使用来调整市场供需状况,保证市场资源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经济学对资源稀缺性的解释与利用

经济学对资源稀缺性的解释与利用

经济学对资源稀缺性的解释与利用资源稀缺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理解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对资源稀缺性的解释,并重点介绍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一、资源稀缺性的解释资源稀缺性指的是资源相对于人类需求的有限性。

无论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还是资本,都是有限的,并且无法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

这种稀缺性产生了一个基本的经济问题,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二、资源配置与效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配置问题。

资源的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需求方,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经济学通过研究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模型,为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1. 稀缺资源的选择与替代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不得不进行资源的选择和替代。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理论就提供了一种解决资源选择问题的方法。

边际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该将资源配置到能够带来最大边际效益的地方。

例如,当某种资源的供给增加时,其边际效用往往会递减,而其他资源的边际效用可能更高,因此应进行资源的替代。

2.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市场机制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和价格的形成,市场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

当资源供给不足时,价格会上涨,从而引导供给方增加资源供给;当资源需求不足时,价格会下降,从而鼓励需求方增加资源需求。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引导资源的流动,使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

三、资源稀缺性的利用尽管资源稀缺性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但经济学也提出了许多方法来解决和利用这些问题,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 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是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开发新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转向更加清洁和高效的产业,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思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国家经济战略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思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国家经济战略

重要性:国家经济战略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经济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状况、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
国家经济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环境保护:研究如何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资源配置、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旨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内容
资源利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国家经济战略: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国家经济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
添加标题
政策支持:提供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添加标题
课程思政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
04
课程思政的定义和重要性
课程思政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经济战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环境经济学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境经济学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境经济学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探索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经济活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生产和消费行为。

这些活动通常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和消费物品。

可以说,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1 能源资源的利用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撑,包括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可持续性的特点。

1.2 水资源的利用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农业、工业和能源生产的重要要素。

然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导致了水危机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1.3 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过度的土地开垦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损耗和破坏,从而给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2.1 资源枯竭某些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例如石油和矿产资源。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和消耗,资源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枯竭的现象,给经济发展带来限制。

2.2 生物多样性丧失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破坏自然栖息地、过度捕捞和使用化学农药等。

这些行为导致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进一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2.3 环境污染经济活动带来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不仅损害了我们的健康,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三、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识核心课:5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分析

通识核心课:5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分析

自然资源的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 表现形式
三 种 价 格 表 现 法
稀缺价值对价格的影响 劳动价值资本化 地租资本化 其他方法 是计算自然资源天然价值的 价格的一种方法。自然资源 价格是各年地租的总和,把 今后若干年中尚未实现的地 租包括进来,故称地租资本 化。并考虑利率的折扣。
市场比较法
自然资源的供给
自然供给
是指实际存在于自然界 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得 数量。
P
经济供给
在远离自然供给 极限时,经济供 给的弹性较大, 接近自然供给的 极限时,弹性越 来越小。
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某用途的资 源供给随该用途的增加而增加的现 象称为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是有 弹性的供给。
SP自 然供 给曲 线
t
-3
-2
-1
0
1
2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3 0
T=t+3
0
1 温 贫困 饱
2 小康
3
4 富裕
5 极富
6
发展阶段
1 En En
1 1.67 2 100%60%50%
3
4
5 20%
6
33%30%25%
生长曲线和恩格尔系数求生态价值的 发展阶段系数
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举例
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需求分为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在 没有大型引水工程情况下,水资源 的供给完全是没有弹性的,是一条 直线,即总量是一定的。它是随着 水文因素而变化。 通过政府价格调节,实行双重价格, 提高生产用水价格;如果再次出现 了超用水现象,又由于种种原因不 能够提价,则采用取水定额分配使 用。如:火力发电、钢铁、石油、 印染、造纸、啤酒、酒精等7个行 业的取水定额指标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关于环境污染。“增长极限论”把经济增长与污染对立起来,看作不 可调和的矛盾。批评者承认污染与增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他们试图 协调二者的关系,寻求既不影响经济增长又可以把污染控制在最低限 度的途径。 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者主张利用经济手段、行政和法律手段 来进行环境保护立法,限制企业的排污量,为治理污染筹措资金,随 着污染的扩大和加剧,环境质量已成为稀缺和有价值的资源,使用这 种资源当然要付出成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发达国家的前车之 鉴,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有机 地结合起来。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发展中国家关于自然资源-环境破坏-环境保护的现状 (以墨西哥为 例) 中国对于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举措

一、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一)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概念 1.自然资源的概念

(1)处于自然状态或没有被加工过状态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质。(一 般定义) (2)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 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联合国规划署) 注:稀缺性。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相对于人类的需求来 说总是稀缺的,而且其开发前的初始是既定的,因此,只有能够为 人类所利用并带来经济价值和增加社会福利的部分自然环境要素才 构成自然资源。

a.美国科罗拉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鲍尔丁(K.E.Boulding)最先探讨经 济发展中生态问题,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了论文《一种科学--生态 经济学》,指出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b.罗马俱乐部-----专门探讨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机构
c.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雷斯特尔(J.W.Foreste)教授出版《世 界经济学动态》一书,运用“体系动态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关 于经济发展的动态经济模型,并指出,人类经济发展会由于资源的 枯竭而陷于停顿。 d.麦多斯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从事对人类长远发展面临的资源供 给问题的研究,于1972年出版《增长的极限》一书,此书成为罗马 俱乐部关于人类情况研究计划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第4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原理

第4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原理

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是指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自 然资源的可得数量。

全球的自然资源总数量是固定的,既非人力所能创造, 也不会随价格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增减。某一 国家区域或某一用途的自然资源而言,其自然供给也是 有限度的。
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
二、自然资源的供给
2.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 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一、价值确定的基本理论
3. 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对抗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背景 下,逐渐出现的。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 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提出,后由奥地利的 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的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 核心观点认为商品价值并非有劳动决定而是由效用决定。
一、价值确定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 价值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 生产条件、熟练程度、 劳动强度) 3)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4) 价值由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 C 、可变资本 U 和劳动 创造的剩余价值M,即价值=C+U+M。

五、自然资源供需平衡实例分析
实例:水资源供需分析 水资源供给:一个区域的水资源供给依赖于水文因素和 水利工程建设,短时间之内水资源的供给量是一定的, 不会随水价的变动而涨落。 水资源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农业用水、城市用水。随着 工业和城市的扩大和发展,城市用水需求增加,假设农 业用水需求仍不变。 水资源价格:政府基于两方面的需求,制定水价P
一、价值确定的基本理论
2. 地租论 在经济学中,地租有两种意义: 第一种是地主将土地出租给佃户,主佃之间有一种租佃 契约,规定佃户按期缴纳租金给地主,这种地租称契约 地租或商业地租。 第二种是由土地本身的价值带来的报酬,由于所有权转 化到土地所有者手中,称经济地租或纯地租。 前者是后者在封建土地制度下的一种特殊形式,后者则 是各种土地制度下都存在的普遍形式。这里所讨论的地 租是指经济地租或纯地租。 主要包括:级差地租、绝对 地租、垄断地租。

自然资源稀缺性的经济学研究

自然资源稀缺性的经济学研究

自然资源稀缺性的经济学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然而,人们对于自然资源消耗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其中的经济学意义。

自然资源稀缺性的经济学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帮助。

一、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定义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水资源、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

自然资源虽然在生态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经济学中更多的是被看作是一种产品和投入要素,因此,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定义是指能够提供经济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源。

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是指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在数量上有限、供不应求的经济现象。

与此同时,这种稀缺性还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即使是一些再生比较快的自然资源,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恢复到消耗前的状态。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在固定的范围内的。

虽然人类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的供给量仍然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所得到的经济效益与付出的成本之比。

当自然资源的供需关系失衡时,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出现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市场上的铜资源供过于求,那么铜的价格就会下跌,而开采铜矿的成本仍然不变,因此,铜矿开采的效益就会变得低下。

为了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技术创新。

通过发展高效的生产技术和利用技术,提高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

(2)政策导向。

制定针对自然资源的政策和法律,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3)节能减排。

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自然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具有经济价值。

根据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人们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价值评估。

这一过程包括:(1)价格评估。

以市场价格为指导,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评估自然资源的价格。

经济学视角下的地理资源与区域发展分析

经济学视角下的地理资源与区域发展分析

经济学视角下的地理资源与区域发展分析地理资源是指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矿产等。

地理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区域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学视角下,地理资源与区域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首先,地理资源的多寡和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以能源资源为例,石油和煤炭等能源资源的分布决定了地区的能源供给能力,进而影响到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

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可以吸引大规模的投资和产业发展,形成能源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相反,资源贫瘠的地区则面临着资源供给不足的困境,难以吸引投资和形成产业优势。

其次,地理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即使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果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也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资源的利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素质、环境承载能力等。

例如,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地理资源,但是如果地区在水资源利用上缺乏科技支持和管理,无法实现高效的农业灌溉或工业用水,就会影响到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因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仅是提高资源采集和开发的能力,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能力。

进一步分析,地理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也会导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某些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金流入,进而形成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正向循环。

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优势,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吸引力。

相反,资源贫瘠的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外流和人口流失的压力,无法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地理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往往会使得富裕地区越来越富,贫困地区越来越穷。

同时,地理资源的利用还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进一步制约了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过度开采地下资源、过度放牧和过度使用化肥等行为,会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给资源依赖性较高的地区带来严重的环境风险。

环境经济学08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经济学08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3
开9 采8 量 和7 消6 费5 量4
需求曲线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时间
9
8
7
6
5
总边际成本
4
3
边际开采成本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
b
n个时期旳不可在再生资源旳最优配置
24
❖ 使用替代品替代不可再生资源 ❖ 不可再生资源之间旳替代
对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假如存在另一种不可再生 旳替代资源,假定两种资源保持各自旳边际开采成 本不变,那么在一定条件下,边际开采成本低旳不 可再生资源能够被边际成本高旳不可再生资源替代。 例如,对于煤和石油而言,最初石油旳开采成本 不小于煤旳开采成本,消费者都乐意使用煤,然后 伴随煤开采量旳不断增长,煤变得越来越稀缺,其 边际使用成本不断升高。当煤旳总边际成本不小于 石油旳总边际成本时,煤就会被石油替代。不可再 生资源之间旳这种替代关系可由下图阐明。
12
对资源储量旳分析 资源蕴藏量 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
是指地球上全部资源储量旳总和。 价格与资源蕴藏量旳大小无关,所以蕴藏量主 要是一种物质概念而非经济概念。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来说,蕴藏量是绝对降低旳 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蕴藏量是一种可变量。
13
资源储量旳关系
由图可知,自然资源储量旳利用程度取决于经济可行性和技术 可行性。纵坐标从上到下表达开采成本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旳可能 性逐渐降低。横坐标从左到右表达技术难度逐渐增长,资源利用旳 可旳能尺性度逐,渐这降是低因。为这不两同个类方别面旳都资涉源及在有不时同间旳概时念 间,会但有没不有同表开达发时利14间用 旳形式。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与评估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与评估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与评估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和评估,是现代经济学与环境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从自然资源的定义、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读者可以对自然资源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指的是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所有自然物资和能源,包括土地、水库、林木、河流、矿藏、石油、天然气以及空气、阳光、气候等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原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自然资源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一方面,自然资源可以提供生产原材料,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钢铁企业需要矿物资源、化工企业需要石油等能源,这些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直接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效率和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自然资源还可以作为消费品直接给人们带来经济收益。

例如,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都需要自然资源作为基础设施,这些行业可以给社会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

此外,自然资源还有很多间接的经济价值,例如自然环境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对农业、畜牧业等产业的支撑作用;自然环境对工业企业的治理作用等等。

三、自然资源的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我们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评估。

评估自然资源的价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自然资源评估方法:1.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即通过市场交易等方式来估算自然资源的价值。

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适合于某些有直接市场交易的资源,例如石油、矿物等。

但是,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有市场交易,因此市场价值法并不能完全评估自然资源的价值。

2.成本法:成本法主要通过计算总成本或消费对于自然资源的投入金额等方式来估算自然资源的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大量消费或投入的自然资源,例如坝区、水库等的建设投资。

但是,同样的,成本法也无法完全准确地评估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经济学论文

自然资源经济学论文

自然资源经济学论文自然资源经济学论文着重分析了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并探究了自然资源的定价理论以及自然资源的使用制度自然资源经济学论文【1】【关键词】价值理论;自然资源;使用制度;经济学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自然资源经济学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对于计量资源环境的价值、资源制度政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重点的研究一、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对于自然资源价值这一问题我国学者探讨的起点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观念目前对于马克思自然资源的无价值观点可以具体归纳为:1.自然资源有价格但是无价值地租的资本化就是自然资源的价格2.对自然资源无价值的观点完全否认持有这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资源具有相应的价值而对这种价值起到决定作用的则是对于人类来说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性、稀缺性以及有用性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和价值观确立在有关自然资源的财富论、地租论以及效用论的基础之上自然资源的价值以及价格以此而确定的应该包括:对于自然资源社会所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价值以及自然资源其本身的价值前者的确定可以根据生产价格理论而后者的确定则可以根据地租理论社会在生产过程结合自然在生产的过程进一步形成了自然资源生产的过程如果按照生产价值的现行理论那么则不会考虑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只会对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进行考虑这显然是错误的对于自然资源的定价应该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确定时应该按照地租加上理论加上成本等于生产价格的原则3.这一观点对于劳动价值论是给予肯定的但是却认为自然资源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初期是不存在价值的不过其价值在当代确实存在的4.地租也就是自然资源的价值将地租与代际的补偿问题相联系代际的关系我们可以大致概括为:对于资本和劳动利用自然的资源上一代人进行了替代或者是节约而对于以已经退化或耗竭的自然资源利用上一代人所节省下来的劳动以及资本下一代人进行替代对将来所发生的使用者成本当代人所积累的地租能够进行补偿这是自然资源代际均衡的条件其对马克思的老大价值论从代际关系的角度进行了拓展也有一部分学者对自然资源提出了综合价值论或多价值理论他们认为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存在价值以及环境价值主观效用价值论则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一般持有这种观点的中国学者都本着一种默许的态度效用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分歧就是自然资源的价格和价值问题资源经济学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就是对这两种理论的综合及比较二、对自然资源定价理论的研究根据价格理论对自然资源确定价格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自然资源的定价马克思主义价格论以及市场经济价格的理论是当前以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为基础的两种主要的价格理论前者认为市场价格的决定应该是在市场的经济当中的供给以及需求其核心是效用价值论实际的商品市场价格应该是均衡价格是需要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而后者则认为价格是价值的主要表现形态价值则是价格的基础形态其核心是劳动价值论价格的指定必须要以价值为根本而用社会必要的劳动所消耗的时间多少来决定价值量的具体大小三、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制度研究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多方面的资源、产权、保护等制度法律、相关行政管理制度以及经济的政策的综合就是所谓的自然资源的使用制度对于使用自然资源制度的相关研究目前我国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市场化改革这一方面通过经济分析我们可以从传统的资源产权制度中得出:我过(国)资源的产权类型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之前主要分为集体的分成制度和工资的契约制度主要以公有制为根本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类型容易造成政府的代理失效产生效率极低的资源配置效率都属于多层的经营代理关系国家对于自然资源来说是产权的主体其对资源可以处分、占有、使用、收益对资源拥有积极的权能同时消极的权能也一样可以行使以确保非法的侵犯行为能够得以排除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又非常不清晰的集合因此权利的界定是无法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所以说所有权国家是必须要委托给政府的这样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才能够切实的实行而面对如此众多的自然资源政府想要直接进行控制也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也在管理方面也需要对各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进行委托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对这些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又必须要寻找和委托代理人由自然资源的相关管理部门直接对他们进行管理自然资源管理如此一来就必然会委托给众多具体的代理人这中间所要经过的环节非常多同时也是不可省略的而无论是委托的代理人还是国家其利益以及行为的目标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利益目标方面各个环节的代理人以及委托人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和矛盾从国家到代理人之间所存在的目标差异会越来越大因此就有可能造成代理人的行为与公共产权主体以及所有权人的利益相背离的可能性为了进一步协调各代理机构的利益目标对各代理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国家应该建立协调以及监督的机构与代理机构存在同样的问题各级的协调和代理机构之间也存在着目标不同的问题有可能是经济性的也有可能是政治性的目标因此各级代理人以及协调和监督机构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利益进行权衡而对此的衡量标准自然就是自己的利益目标与自己的利益目标如果相符合那么则会进行积极的行动自然会实现产权所有者的目标可以维护所有者的地位反之则刚好相反此外由于代理者的一些机会主义行为还导致存在着代理者被俘虏、创租卖租、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等代理和政府失效的问题总结:伴随着进一步发展的资源经济理论以及日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经济当中必然会出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西方现代资源经济理论从而逐渐成为我国资源经济的主要研究项目参考文献:[1]王万山.中国资源环境产权市场建设的制度设计[J].复旦学报xx(03).[2]刘凤良郭杰.资源可耗竭、知识积累与内生经济增长[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xx(11).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论文【2】【摘要】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有用自然物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力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五大资源根据自然资源天然来源的双重性质和经济用途分为农业用资源和工业用资源两大类;按自然资源的增值性能分为:耗竭性自然资源、可再生自然资源、相对(不完全)可再生自然资源并且对自然资源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农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关键词】自然资源;性质;分类;经济评价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人类社会天然存在的未经过加工的可以使用的元素例如土壤、植物、动物矿物、水、有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风能等等自然资源在空间和时间的范畴内其意义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而不同作为一个事件有一个在他们需要的特定资源的行为性质的机构和现象例如石油被称为可燃材料始于公元前600年但是它作为一个工业规模的原燃料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这是从当时石油变化成一个真正可用的能源资源其价值稳步增加而发展起来的。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如铁、炼焦煤、耐火材料、熔剂等资源结合较好的地区, 具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某些大耗能的有色金属冶 炼(如铝、镁、钛、镍等)与丰富的水力资源相结合,对 其发展也十分有利。
自然资源地域组合中的各要素,在不同地区和部门,其作用 不等同。对全球、大洲和面积辽阔的国家农业生产来讲,水、 热、土条件及其地域组合特点是其主导因素。自然资源有利 的地域组合,不仅可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可促进 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 例:苏联主要农业自然资源在地域上配合较差。

②乐观派 一些乐观主义者,或称为“技术至上者”则认为科学的进 步和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克服这些困难。典 型的乐观派著作有朱利安L.西蒙(Julian L Simon)的《没 有极限的增长》(即《最后的资源》,1981年出版;《资 源丰富的地球》,1984年出版)等。他们认为:生产的不 断增长能为更多的生产进一步提供潜力。虽然目前人口、 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势给技术、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了 一些问题,但是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 乐观派的主要 观点是: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地球具有无限资源, 任何妨碍短期经济增长的资源保护都是不可取的。他们认 为,如何一个地区的资源被污染了或耗竭了,人们总能通 过技术进步找到替代品并控制污染。如果资源稀缺或找不 到替代品就开发利用外太空资源。其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历 史(外推)对比法。

1、市场机制 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和 社会头在自然资源上面的人、财、物产生的价 值两方面。根据自然资源的价值属性,以及自 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来收入的事实,我们 可以认为自然资源就是一种资产。因此,对自 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供求法则,按市 场经济规律办事,实行自然资源有偿开发和使 用,彻底改变过去自然资源可无限开发使用的 观点,是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与经济效率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与经济效率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与经济效率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资源稀缺与经济效率的研究提出了精彩的理论和分析。

本文将从资源稀缺的概念入手,探讨资源稀缺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并介绍其中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

一、资源稀缺的概念资源稀缺是指人们追求的有限需求与可利用的资源数量之间的不匹配。

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还是资金资源,都存在一定的有限性。

资源稀缺的存在使得人们需要在不同需求之间进行取舍和分配,从而引发经济活动。

二、资源稀缺与经济效率的关系1.经济效率的定义经济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所拥有的资源配置到最合理的使用方式,以最大化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

经济效率旨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资源稀缺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由于资源数量有限,资源稀缺在经济系统中起到了驱动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资源稀缺迫使经济主体在不同的需求之间进行取舍,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资源稀缺促使经济主体在资源利用上更加理性和高效。

三、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率理论1.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下,人们追求收益的行为可以通过边际收益递减来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表明,当人们不断增加特定资源的使用量时,其边际效用将逐渐减少,最终可能达到负效用。

2.效率前沿理论效率前沿理论认为,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经济体可以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的生产组织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利用效率前沿,经济体可以在给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更多的产出。

3.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产业分工和贸易来实现。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时,由于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成本条件不同,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带来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和经济效率的实践案例1.美国农田灌溉在美国农田种植中,由于干旱和水资源有限的因素制约,农民通过采用现代灌溉技术和科学管理,实现了优化的资源利用和高效的农田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经济学如何解释资源稀缺的问题

经济学如何解释资源稀缺的问题

经济学如何解释资源稀缺的问题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它通过研究经济主体如何决策以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解释资源稀缺的问题。

资源稀缺是指社会面临有限的资源而需求无限的情况,这是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资源稀缺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稀缺的原因1. 自然限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石油、煤炭、水资源等。

由于资源的生成需要时间,而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却通常是无限的,因此资源自然限制是资源稀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紧张。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对资源稀缺问题的影响更为显著。

3. 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于高质量、高标准的生活追求,使得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

二、资源稀缺的影响1. 资源分配不均: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资源分配往往不均衡。

富裕地区或个人可以更好地获取和利用资源,而贫困地区或个人则可能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2. 竞争和冲突加剧: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各种竞争和冲突的产生。

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个人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相互竞争,这可能导致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紧张局势。

3. 环境破坏:为了满足资源需求,人们可能会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耗竭。

例如,过度采伐森林、过度放牧等行为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三、解决资源稀缺的方法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可以降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

2. 资源的替代和多样化利用:寻找和开发可替代资源,并探索多种资源共同利用的方式,有助于缓解资源稀缺问题。

举例来说,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以及推崇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可以减轻对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呼伦贝尔市风能开发利用前景的经济学分析

呼伦贝尔市风能开发利用前景的经济学分析

呼伦贝尔市风能开发利用前景的经济学分析“低碳经济”差不多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活动的主题,也是国家出台的爱护环境的政策的理论基础,因此如何在爱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可连续的经济进展就成了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关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的前景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通过描述呼伦贝尔市的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环境经济学外部性理论为研究工具,从而对清洁能源“风能”在呼伦贝尔市的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论述风能在呼伦贝尔市的以后进展的前景。

一、呼伦贝尔市的概况及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270万,拥有丰富的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仍旧保持着其原始古貌。

那个地点因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全年平均风速在3m/s 的时刻在6000h,风力资源集中区域常年风速达到6m/s,专门是呼伦贝尔大草原。

但近年来,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呼伦贝尔市的生态环境开始有恶化的趋势,差不多对本市的经济进展也产生了许多不良阻碍。

(一)呼伦贝尔市的能源分布及储量概况呼伦贝尔市的能源较为丰富,以海拉尔盆地为能源、非金属矿产集中区,集中分布着宝日希勒、伊敏、大雁、扎赉诺尔等大型煤田,虽经几十年的开发,其保有储量仍达300多亿吨,是东北三省总和的1.5倍。

推测含煤盆地25个,推测煤资源量600多亿吨,同时呼伦贝尔市还拥有专门多稀有矿石资源分布。

近两年又在海拉尔盆地内发觉了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现已推测石油总资源量6.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2496.9亿立方米,因此说呼伦贝尔市拥有较为丰沛的自然资源和化石能源。

(二)呼伦贝尔市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煤炭开采业一直是呼伦贝尔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在良好的市场需求及运力明显好转的带动下,全行业生产运行一直出现较快增长的进展趋势,规模以上现价产值累计完成73.98亿元,增长42.6%。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该学科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而资源环境经济学则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该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公共物品理论”。

在该理论框架下,环境被视为一种公共物品,需要公共治理。

公共物品的特性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也就是说,任何时刻,人们都不可能排除其他人使用这些物品,也不会因为其他人的使用而减少物品的数量。

这意味着,对于环境的保护,要求不但政府行为力度的协调,而且还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面临一些经济问题。

企业、政府和居民等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主要的问题之一。

每个行为主体的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就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上进行一种协调,不仅保护环境,也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通常情况下,环境受到污染的成本由企业或居民承担,而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承担足够的责任。

因此,经济学家提出通过“污染权交易”这种市场机制实现社会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自愿减少污染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这个市场机制的实施是两个方面的,一是政府的监管和规制,二是企业和居民的自主性。

这种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和居民改变其行为和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

除此之外,资源环境经济学还涉及资源的利用、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方面。

资源枯竭问题是当前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的另一个难点。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当前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资源环境经济学在国际上目前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旨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

自然资源知识: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

自然资源知识: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

自然资源知识: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资源经济学是一门探寻自然资源利用与管理方式的学科。

它是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领域,旨在解决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自然资源的规划、利用、管理与保护,其中包括土地、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

同时,资源经济学也关注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如价值、供需关系等。

在本文中,将探索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以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管理。

资源经济学研究的意义资源经济学探究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更加理性地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源经济学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研究与分析,揭示自然资源的经济本质,以及如何让社会繁荣与自然资源的保护相辅相成。

资源经济学研究流程首先是在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之后,寻找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并制定可行性方案,然后进行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同时辅以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社会制度以保护和维持资源的良性开发。

除了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利益与风险的控制制度方面的问题外。

资源经济学研究也能为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会对自然界造成巨大的伤害,还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家园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经济学的研究,不但要关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考虑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一旦自然资源的开采超过其再生能力,目光长远的资源管理就会红灯频繁。

因此,资源经济学需要基于环境保护原则探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策略以及管理手段。

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经济损失的重要性,它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不良影响,争取在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资源经济学的实践资源经济学理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与推行。

下面着重介绍美国的实践。

美国是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庞大的自然资源,但美国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也经历了许多曲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开发利用 废弃物回收产品市场自然资开发利用效率的经济学分潘 鸿邱桂杰 韩孟华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062摘 要: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经济—环境大系统为分析基础,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定律,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提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途径,分析了影响自然资源配置效率因素,并最后解析了提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思路。

关键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能量守恒定律文献标识码:A1背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源短缺甚至枯竭问题的日趋严重,提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所以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探讨也颇多,但笔者认为上述探讨一般都以描述现象、披露数据、提出对策为主,而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置于经济—环境大系统中,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定律进行经济学分析的研究尚未发现。

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问题。

2 “自然资源”的界定自然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处于一种自然状态或者没有被加工过的状态的物质,主要包括土地、矿藏、森林、水等天然禀赋。

根据生态特点、自然资源特性与资源最优化配置方式,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两种,前者指生物资源和流动资源,后者指矿产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可以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

3分析模型的构建3.1经济系统的选定①本文的分析基础是经济—环境大系统,这一系统有别于传统的经济系统。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只是把整个经济社会看作一个系统,没有特别考虑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

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之前,经济学过于关注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自然资源问题。

几乎在所有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被认为只是资本、技术、储蓄率、就业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函数。

在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中,在忽略政府的情况下,有两个基本的行为主体,家庭和厂商。

这两个行为主体由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连接起来。

这样,整个经济就成为一个由产品和货币作相反流动而联系起来的系统,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在这个系统中时而作为生产者时而作为消费者的行为的学问。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图3.1.1 传统的经济系统现代环境经济学建立了环境—经济大系统,即在传统经济系统的基础是将环境包容进来,把环境看作整个经济—环境大系统的一部分。

图3.1.2 经济—环境大系统、此外,9-11页3.2经济—环境大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经济—环境大系统又可细分为五个子系统:即人口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

人口子系统是经济—环境大系统的主体。

人是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体,是整个系统的主体和核心因素,是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资源子系统是经济—环境大系统的物质基础。

不管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福利的提高首先与物质产品的丰富联系在一起,而物质产品是资源经生产过程转化而来的。

环境子系统是经济—环境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自净化能力,即自然环境在接纳了社会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质后,能够通过自身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污染物变成无害或低害物质,以减轻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因此,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看作是形式不同的资源短缺,生态退化是生态系统更新和平衡能力的短缺,污染是环境自净能力的短缺。

经济子系统是经济—环境大系统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是人类利用资源子系统提供的资源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活动的系统。

由经济组织、经济实体、经济产业、经济体制等要素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物质产品的生产来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社会子系统的质量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子系统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合理的政治体制、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历史文化沉淀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3.3关于研究的维度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产过程中一切具有“存量”形态投入的自然资源消耗过程以及该过程所伴随着的制度演变。

“存量”消耗过程是将其价值经过多个甚至无穷多个生产周期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

这不同于“流量”在每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都要把自身的全部价值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

因此,本文所研究的自然资源的“存量”特征决定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必须是动态的,本文中,“动态”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1)从时间维度上,涵盖历代、当代和后代;(2)从空间维度上,涵盖国内国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3.4模型分析如果把环境定义足够大,经济—环境大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封闭系统。

在封闭系统中,没有来自外部的投入,也没有对系统外部的产出。

如果把环境的定义缩小,例如把环境限制为地球,那么经济—环境大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受两条热力学定律的约束。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和物质是不能产生或消灭的。

根据这一定律,从自然环境进入经济系统的原材料和能量,或者在经济系统中积聚起来,或者作为废弃物回归到自然环境中。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定律)告诉我们,熵在增加。

熵是描述系统混乱的量,熵越大说明系统越混乱,熵越小说明系统越有序。

这一定律意味着,从一种能向另一种能的任何转换都不是完全有效的,能的消费是不可逆的过程,在能量转换的过程,总有一些能量失掉了。

因此,如果没有新的能量从外部投入,一个封闭系统最终会耗尽其能量。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把太阳系作为一个封闭系统,在这个封闭的中,没有新的能量从外部投入,设现有总能量为T ,T 为历代未消耗能量的转入值,若T 1为当代消耗的总能量,T 2为后代消耗的总能量,则21T T T += ---------------------------------------式3.4.1T 1中,设在经济系统中积聚的能量为T 1e ,废弃物能量为T 1g ,则g e T T T 111+= ------------------------------------------式3.4.2T 1e 中,设T 1ey 为已开发出的能量,T 1en 为未开发出来的能量,因此en ey e T T T 111+=----------------------------------------------式3.4.3T 1ey 中,T 1eyt 为具有经济价值,已得到合理利用的能量,T 1eyf 为未被利用的能量,则eyf eyt ey T T T 111+=----------------------------------------------式3.4.4“具有经济价值”是该种自然资源是否受重视、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决定因素,是通过开采、使用自然资源过程当代消耗的总能量T 1后代消耗的总能量T 2 经济系统中积聚的能量T 1e 废弃物能量T 1g 已开发出的能量 T 1ey 未开发出的能量 T 1en已得到合理利用的能量T1eyt 未被利用的能量 T 1eyf 中所需要的成本和自然资源使用中所带来的收益的比较来衡量的。

一种天然形态的自然资源,其经济价值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本身的化学构成和品位高低;(2)开采自然资源所需的成本①;(3)资源产品的运输难易程度,以及资源产品的开采和生产地与市场的距离。

在一定条件下,便宜的运输比资源的高品位更为重要。

新古典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就是强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以实现一种理想的经济效率,即帕累托效率。

在这里,“最优化”是指“不可能进一步增加任何一个人的主观效用而不损害另一个人利益”。

由一般的均衡理论得出的帕累托效率是一种“静态”均衡,建立在资源禀赋、技术结构、制度和个人偏好既定不变的假定前提条件上,虽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但为分析方便,本文仍将T 1eyt 界定为已实现最优化资源配置所消耗的能量。

综上,在本文设定的经济—环境大系统中,总能量T 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图3.4.1 经济—环境系统中的能量构成图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假定自然资源的代际公平问题已经解决,本部分只在总能量T 1的范畴内(即只在代内)讨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问题。

如图3.4.1所示,设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E ,能使E 提高的途径有以下三个:途径1:减少废弃物 根据公式式3.4.2,在T 1不变的前提下,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而降低T 1g途径2:开发新能量 根据式3.4.3,增加对未知资源、替代资源的寻找勘探开采,增加T 1ey途径3:资源最优配置 根据式3.4.4,合理利用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T1eyt其中,按照途径1或途径2提高E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

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假如某国的技术水平提高了,那么,该国的经济肯定有一个持续的增长。

发达国家进入70年代以后,各国都充分重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索洛(Solow )(1974)论证了在具有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因自然资源过度开采而给经济带来的稀缺性约束可以得到避免。

同样,利用一个更加特殊的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Stiglitz(1974)也阐述了技术进步可以补偿因可耗竭资源的下降而带来的自然资源投入下降的影响。

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技术进步的作用体现在:(1)可使人类认知和发现更多的非传统资源②;(2)可以使资源的开发地域范围变得更深、更广;(3)可以提高资源的勘探开采质量;(4)可以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将从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一部分经废物利用等技术加工分解形成新的资源返回到经济运行中,另一部分经环境无害化处理后形成无污染或低度污染物质返回自然环境中,由自然环境对其进行净化处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获得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高的社会经济效率,这就要求除了途径1和途径2,国家更需要对自然资源实现最有效配置。

因此,上述途径3是提高E 的最主要方式。

从全世界范围研究,自然资源的配置包括国内配置和国际间配置,但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国家,出口自然资源的目的是获取收益用于国内发展,其影响因素包括制度、技术、劳动、资金、科学管理等。

假定国家出口自然资源获取的收益(资源租)全部作为国内资本投入,在此基础上本部分重点分析国内自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韩国也是属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同样依靠技术、人力资本的相对优势使经济实现起飞。

这些国家的实践证明,自然资源的配置与劳动、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由技术水平决定的配合比例有关,而且各要素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往往交织融合在一起,发挥合力的影响作用。

因此,通过一两个因素间的比较或只单独分析自然资源无法出全面、准确的结论,本文借鉴陈秀山的思路③,认为要寻找自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应将资本、劳动等要素的配置考虑进去;另一方面,考虑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笔者认为应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前提下研究自然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合理的逻辑是:研究空间内的环境承载力→投入要素的状况(包括质和量两方面)→上述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 →经过配置后这些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