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形成机制及危险度自我测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形成机制及危险度自我测评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形成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上粥样斑块越积越多,使得血管腔越来越狭窄或阻塞,就会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进而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
1.先天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
性别因素:女性在绝经期前由于受雌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50 岁以前心肌梗死的男女比例是9:1,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缩,心肌梗死病人也随之增加,到70 岁时,男女患病的比例接近1:1。
遗传移速:有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的人也容易患病,且发病年龄较早。
2. 后天因素:
尽管家族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改变的,但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并不占主要地位,重要的是后天因素的作用。
目前公认的后天危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
1.主动脉硬化:通常无症状,但如果形成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或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便可迅速致命。
2.冠状动脉硬化:可以表现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3.脑动脉硬化: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或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卒中,表现有眩晕、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意识丧失等;也可引起脑萎缩,表现为精神、行动失常,智力和记忆力减退,以至痴呆等。
4.肾动脉硬化:常引起夜尿增多,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5.下肢动脉硬化: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可发生足部坏疽(坏死)。
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风险的评估方法
如前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评估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推算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以下是我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评估方法。该量表简单易行,适用于35~59岁人群,可以预测自己未来10年患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诸位不妨对号入座,自我评估一下,以引起自己对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足够重视。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危险度评估表(女性适用)
第一步:评分
第二步: 计算得分总和,对照下表得出10年危险性百分比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危险度评估表(男性适用)第一步:评分
第二步: 计算得分总和,对照下表得出10年危险性百分比
诸位看官,你的得分怎么样呢?危险系数如何?在这里要告诫各位的是,无论你的分值如何,都应关注你的血脂检测指标并正确应对,只要你真正引起重视并积极面对,任何时候都是针对自身健康正确的决策,得分低的继续保持优势,得分高的从现在起你就制定方案,真正采取行动尽量降低你的分值。
还是那句话:“管住嘴迈开腿”,坚持低脂低热量饮食的饮食习惯,加上适度的体育锻炼.而血脂超标者一定不要不当回事或是讳疾忌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化浊降脂的中成药如血脂灵胶囊等,血脂超标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与西药调脂药联合服用,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
脂指标降到安全范围以内,从源头上缓解或消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才是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