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
有关儒家思想的名言名句
儒家思想的名言名句儒家经典名言摘录国学十六句1、《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10、《庄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12、《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13、《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6、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德篇:1、德者事业之基。
《菜根潭》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尚书.周官》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尚书.周官》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大学、中庸、论语 名句赏析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一、大学《大学》是《礼记》的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作为儒家经典,它强调的是人类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本文将为大家呈现《大学》中的名句赏析。
1.事之幾也,知之至也。
——《大学》意为:事情要做到尽可能成功,就要用极致的心智去认知。
2.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四也。
——《大学》意为:世人所达成的五种道路,实际上只有其中的四条可以实行。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意为:修养个人之情操,管理家庭之家风,治理国家之社会稳定,同类天下之人。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学》意为:学习并经常坚持练习时,不会感到非常高兴?从远方来的朋友前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大学》意为: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不要欺骗自己。
如当面吐痰如穿着不搭配之类,都是自谦之行。
二、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了人类的行为与思想的中庸之道,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中庸》中的名句赏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中庸》意为:寻求大道之路,整个天下都是公共的领域。
选举贤能之士,信守原则,理顺中外关系。
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庸》意为:未来的人才也很出色,未必比现在的人差。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庸》意为:得到知识要思考才有用,不思考就没有收获,但思考之后不付诸实践则是毫无意义的。
4.巧言令色鲜能生远,直道而事人,犹可与言也。
——《中庸》意为:华丽的言辞和虚伪的表情可能会产生一时成功,真诚表现自己的行为和话语则更能赢得信任。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庸》意为:凡事信任书本所载,不如没有书本所讲。
三、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话语的集合,本文将为大家呈现《论语》中的名句赏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意为:重温老教材,得以学到新知识,可做老师了。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霍海桐1、三纲:明明德、新民、至于至善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民)4、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君子慎独(诚意)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明,食而无味,此为修身在正心(正心、修身)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者,天下鲜也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之民之父母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中庸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2、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8、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论语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为正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子曰: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子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国学经典】《大学》名句
【国学经典】《大学》名句【国学经典】《大学》名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孔子名言名句(精选15篇)
孔子名言名句(精选15篇)孔子名言名句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分类诵读
《论语》分类诵读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泰伯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泰伯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二、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篇》)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季氏篇》)三、德不孤,必有邻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阳货篇》)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四书五经”中的精华名言,句句经典!
“四书五经”中的精华名言,句句经典!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论语 大学 中庸
论语全文翻译【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名句汇编
《诗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儒家经典中关于君子的论述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名句:
1.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2. 《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3. 《论语·八佾》:“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4. 《孟子·尽心上》:“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5.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远庖厨。
”
6.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7. 《大学》:“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
8. 《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
”
9.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
”
10. 《论语·阳货》:“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这些名言警句旨在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如仁爱、诚信、道义、礼敬、节制、勇敢等。
这些观点在儒家经典中被反复提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名句,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君子。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
《诗经》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
《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国学文化】《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重温国学精粹!芒种风向标2021.2.2.17:40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大学》《中庸》最经典的句子,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借鉴事情的发展规律了。
2、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人在心静了之后才能心安,心安之后才能安定,安定了才会聪慧,聪慧自会慧悟,能悟之后才能有所得。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
《诗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6·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论语·学而》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17·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18·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1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2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2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2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3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3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3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35·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3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3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3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40·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4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44·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4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4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4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48·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49·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5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5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5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5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54·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5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5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57·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58·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子张》5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6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6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6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大学》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10·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1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14·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4·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5·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8·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9·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10·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孟子》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2·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3·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1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1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1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16·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1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1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下》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2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2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2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23·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2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25·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2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28·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29·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3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32·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尽心下》3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34·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35·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尚书》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2·满招损,谦受益.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9·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易经》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乾·文言》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乾·文言》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相》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7·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彖》8·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10·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1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象》12·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13·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畜·象》14·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过·象》15·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16·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17·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蹇·彖》18·君子以惩忿窒欲.《损·象》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20·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象》21·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彖》22·君子以恐惧修省.《震·象》23·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24·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象》25·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彖》2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象》27·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上》2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上》29·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系辞上》30·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於此.《系辞上》3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上》32·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系辞上》3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34·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35·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36·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系辞下》37·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3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39·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系辞下》4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系辞下》4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42·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经·说卦传》43·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易经·说卦传》44·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易经·说卦传》《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老子第四》6·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五》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第七》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10·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11·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第十》1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13·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14·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15·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老子第十五》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十八》17·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老子第十九》18·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老子第二十一》19·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2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21·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第二十七》22·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23·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老子第三十》24·朴虽小,天下不敢臣.《老子第三十二》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26·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三十四》27·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子第三十五》2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六》2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第三十八》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3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第四十一》32·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四十一》3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34·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四十四》3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3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第四十七》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38·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老子第五十二》39·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第五十五》40·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第五十六》41·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第五十九》42·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第六十》4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六十三》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4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第六十五》46·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老子第六十五》47·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六十六》48·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49·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第七十》5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51·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老子第七十七》52·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老子第七十八》5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第八十一》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第八十一》《左传》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年》4·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年》5·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十年》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年》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9·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10·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左传·昭公十三年》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成公八年》12·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左传·僖公十三年》13·《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14·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15.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史记》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齐太公世家》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宴列传》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8·隐忍就功名.《史记·伍子胥列传》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春申君列传》1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1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13·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李斯列传》14·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史记·李斯列传》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16·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阴侯列传》17·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史记·货殖列传》18·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1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21·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22·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23·飞鸟尽,良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2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25·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2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2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荀子》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7·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说苑》1·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说苑·谈丛》2·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说苑·谈丛》3·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 《说苑·政理》4·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说苑·贵德》5·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说苑·政理》。
大学中庸名句及评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十句名句
大学中庸名句及评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十句名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被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了什么是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能够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违背规矩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没有德行的人却是终日烦恼忧愁。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似的墙壁不能粉刷。
宰予这种人也不值得责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
没有德行的人恰恰与之相反。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忧自己没有能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有错误而不去改正,那么这个错误就是真正的错误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志向,主张不相同的人,不必在一块商量事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后天的学习使人与人在很多方面相差很远。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时光匆匆溜走,岁月是不会等待人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一个人不得志的时候应当坚守自己的品德,得志的时候便可以用这种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人们的通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人有不为者,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一个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躲逃;自己作下的罪孽,却难以逃脱。
四书章句集注翻译
四书章句集注翻译一、《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译文《大学》所要讲述的道理,在于明明德,亲近民众,达到至善止于至善。
二、《中庸》原文中庸之道,天下之经也。
天下之经,不到圣人不得见也。
译文《中庸》所要阐述的道理,是世界的核心。
世界的核心,只有圣人才能认识和领悟。
三、《论语》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岂不是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是愉悦?四、《孟子》原文性之善,犹太山也;性之不善,犹九河也。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九山十河倒置而为之。
译文人性的善良,如太行山一般高大;人性的恶,如九河一般浩渺。
能够顺应天地的正道,掌握六气的变化,就能够无穷无尽地自由驰骋,就像是九山十河倒过来一样。
总结《四书章句集注翻译》是对四本经典文献——《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翻译和注释的集合。
这些文献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涵盖了道德伦理、政治哲学、教育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中,明确提出了道德、亲民和至善的重要性。
通过明明德、亲近民众以及追求至善的过程,人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实现道德的完善和至善的境界。
《中庸》强调了世界的核心是什么,即只有圣人才能认识和领悟。
这表明了圣人的智慧与众不同,能够超越常人,洞察世界的本质。
《论语》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朋友之间的欢乐。
通过不断学习并温习,人们可以不断进步,获得快乐。
同时,与朋友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悦和快乐,也是一种无上的幸福。
在《孟子》中,讲述了人性的善良和恶劣,并提出了以天地正道为指引,掌握六气的变化,可以在自由中实现无限可能。
总的来说,这四本经典文献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翻译和注释的工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些经典,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论语,中庸大学名句翻译
大学第一章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中庸第一章喜怒哀乐的感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
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万事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
霍海桐
1、三纲:明明德、新民、至于至善
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民)
4、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君子慎独(诚意)
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明,食而无味,此为修身在正心(正心、修身)
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者,天下鲜也
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之民之父母
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中庸
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2、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8、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论语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为正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8、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席不正不做
2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23、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8、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9、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0、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2、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远着来。
33、子夏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6、刚、毅、木、讷,近仁
37、君子思不出其位
38、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9、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其不能也
40、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1、直哉史鱼。
邦有道,如失;邦无道,如失。
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
4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5、道不同,不相为谋
46、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言未及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9、君子有三戒:年少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学期既衰,戒之在得。
5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1、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5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4、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
55、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56、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愿,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