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催化剂”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依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与引导,而且也需要依赖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的知识积累,这决定了教师既需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也需要将阅读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进而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引言对于当前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关键。
教师始终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的教学重心,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同样需要通过阅读的方式来获取,由此可以发现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当然基于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开展,不利于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剖析(一)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当前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但是整体上依然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主。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尤其是阅读内容涉及的类型比较多,整体上是非常丰富。
教师安排阅读教学期间,需结合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积极与学生沟通,在互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阅读内容不感兴趣等情况,深入剖析出现这种现象的诱因,归根结底在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不够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带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并没有过多的互动,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优化设计语文阅读课程。
这方面问题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亟待解决。
(二)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度较低通过对学生阅读实际情况的了解可以发现,目前有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且通常是把阅读当作一件任务完成,并非学生自愿开展的主动性学习。
这种现象带来的教学影响是非常大的。
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看法【摘要】小学语文课标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我们知道朗读是一种对艺术的再创造,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技巧,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宽容,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为主。
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很浓的朗读兴趣,很强的朗读能力,很好的朗读习惯,形成终身会读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看法朗读,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是语文学习的中心轴,它是阅读感悟的催化剂,是情感把握的磁性石。
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且把“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
而在这种以“读为主线”的共识之下,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泛泛而谈的现象时而发生:有的只关注朗读形式的变化;有的侧重于朗读次数的增多;有的只灌输朗读的技巧……一、对于朗读的认识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对阅读教学提出“要重视朗读”的明确要求。
经验证明,搞好朗读训练有许多好处。
第一,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实际上,不论是放录音或是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试读,只要朗读得好,创造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使他们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外阅读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外阅读泰兴市宣堡镇中心小学叶鑫成【论文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本文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进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
【关键词】:新课程课外阅读参与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语文的学习应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课外。
课外阅读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一、转变观念重视“读”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语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
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
二、激发兴趣主动“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语用视角叙事类文本阅读的催化剂——以《穷人》的教学为例
[摘要]在叙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应一方面指向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另一方面指向文本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范式,体会表达之妙。
在《穷人》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准确、适度解读文本,接着从重点字词、特点概括、形象感悟、迁移仿写等方面精准设问,有效训练,最后挖掘课外与课内相关联的资料,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对话,使阅读教学变得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最终实现了言意兼得,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语用视角;叙事类文本;解读文本;感悟文本;迁移仿写[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19-0061-0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同时,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叙事类文本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因此,教师在面对叙事类文本时如果能以语用的视角设计教学,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将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在语用视角下提升叙事类文本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穷人》一课,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于“曲径通幽”处解读文本阅读教学如何真正凸显语文学科的功能,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一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关注文本的人文情感,二是要根据自己的阅读思维去关注那些有特点、有规律、有巧思的字词句段,确定目标重点,选取教学方法。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当时,俄国劳动人民正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
课前,我并没有直接去看教参、教案,而是静下心细细地品读,去找文中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文眼”。
通过阅读,我发现本文实际上是写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于是,我从儿童的视角解读了“穷”字:1.“穷”字贯穿全文。
指导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做法
指导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做法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几点做法:一、寓教于“兴趣”,使学生爱读书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收到了“无声胜有声”教育效果。
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随机树立典型,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寓教于“得法”,使学生会读书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
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汲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1 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读书方法。
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语文小组活动总结
语文小组活动总结语文小组活动总结篇一:语文兴趣小组工作总结语文兴趣小组工作总结时间过得真快,紧张而又忙碌的一个学期已接近尾声,回顾过去的一段日子,总有许多成功和不足所在,现将语文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长期以来,学生的语文学习耗时多且效率低,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桎梏。
我们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同学们的语文学习状况,经同学们的协商,一直要求建立语文兴趣小组。
我们深知,除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陈旧与滞后等诸多原因外,主要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所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办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入乐之者”。
因此,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办事者的兴趣。
兴趣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我们就必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首先通过组建语文学习兴趣小组让更多的同学都能热爱语文学习。
二、开展活动,让学生投入语文仅仅单凭兴趣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要以活动为载体,体现语文学习和我们生活的联系。
本学期我们就开展了春联大比拼、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赛、朗读比赛、古诗词回顾、语言万花筒、文学常识积累等活动,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参与,也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了语文学习的大流中来。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阅读到视野扩大、文学修养得以提高、思想情操得以陶冶,做到了师生平等对话,生生互动、自由交流,整个过程充满了愉悦的情感。
极大地促进了语文的教育教学。
三、步入生活,让学生实践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表述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教师阅读的“蝴蝶效应”
教师阅读的“蝴蝶效应”作者:宋瑞清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14期摘要:教师阅读的益处很多。
如果教师能长时间有目的的进行阅读,就会产生“蝴蝶效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尤其对习作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阅读催化剂蝴蝶效应小学生年龄偏小,主动观察生活、积累书面语言的意识差,很少有人愿意主动进行书面表达。
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是被动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并且在完成过程中有着实际的困难。
不仅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更怕教作文改作文。
想从根源上改变这种现象,不是要求学生多读书,而是语文教师自己先读书。
一、一切从读课文开始表面看,教师读好课文和学生写好作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而事实恰恰相反。
儿童的口头语言,在词汇成份和语法成份两方面都与书面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儿童的口语中存在着不少杂质,如没有意义的重复,缺乏道德规范的独白,夹杂不合语法逻辑的方言对话等等。
即使进入小学,这种口语与书面语不分,在书面语中夹杂口语的现象还很普遍。
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艰巨任务。
好的范文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经久锤炼的佳作。
立足课本,读好课文,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我细细揣摩每篇课文,大声朗读给自己听,为了体验学生听我读书的感受,我就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听,修正不足。
从一年级起到四年级,学生都特别期待语文课上老师读书给他们听。
在我的影响下,学生读课文的积极性也很高。
但只有积极性还不够,我还花大量时间指导、监督、检查学生读课文,在课堂上,除了必要的指导和书写练习,学生做的最多的是读。
自由读,指名反馈读,同位互读,小组赛读,默读,边读边想……学生在读中内化了语言,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熏陶。
对于优美篇章只读不行,还得背下来。
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海底世界》《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时,结合出示的图片,师生比赛一段段的把课文背下来,效率很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以下是分享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负责人XXX负责人所在单位XX镇XX小学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本人的不懈努力,我的小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现在我对小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研究的内容(一)摸清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随机对三至六年级的18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浓厚,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也愿意提供物质基础。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课外读物的层面较窄,他们不能正确地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读物,比较偏爱流行元素较多的庸俗漫画;2、学生课内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较低,有待持续培养与进一步提高;3、学生在家中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大于课外阅读时间。
4、学生阅读习惯差,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二)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我认为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特别是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并鼓励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阅读理论或教育理论书籍,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理论素养。
(三)环境布置,营造书香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良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
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
为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1、学校发起“我爱读书”活动。
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制定读书活动计划,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
兴趣——语文学习的催化剂.
兴趣——语文学习的催化剂.
戚丽娟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4(000)018
【摘要】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探讨。
本文从师生关系的和谐的构建、创新教学方法、课外阅读的有效教学,以及学习氛围的创设和浓厚等几方面,简单谈谈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和维持问题。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戚丽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初级中学,江苏盱眙2117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J], 刘长婧
2.让兴趣成为语文学习的魔法棒——浅谈如何有效激发待优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J], 潘利荣
3.交互式电子白板让语文学习如虎添翼——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与实践[J], 李薇
4.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催化剂 [J], 余继梅
5.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J], 崔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情感——语文教学的“催化剂”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情 感 的 力 量 往 外 构 成 了 教 学 “
最 ” 如 情 的美文 . 达 了珍 爱生 命 . 爱他人 的深 沉感 情 。 过 程 中最 微 妙 、 有 意 义 的 因素 。 一 名 语 文 教 师 , 表 关 即使 具 有 褥 渊 博 的 知 识 、 善 再 文 章 虽 然 平 白直 叙 . 情 浓 欲 滴 . 了 母 亲平 凡 、 果 没 有 情 感 这 一 精 髓 . 却 写 苦 难 而 伟 大 的一 生 . 来 令 人 感 叹 不 已 。 亲 匆 匆 过 世 辩 的 口才 都 是 苍 白 无 力 的 .教 师 的情 感 紊 质 是 情 感 读 母
举 自然 后 .作 者 才 理 解 到 母 亲 深 沉 的爱 和 她 那 无 法 弥 合 的 教 学 的 重 要 源 泉 。教 师 要 仪 容 整 洁 、 止 端 庄 ,
行 话 饱 肖 『 教 痛苦 . 才领 悟到上帝 早早 召回母亲 “ 也许 是对的 ” 因 洒 脱 、 为 得 体 . 青精 炼 , 含 感 情 , 7 韵 味 , . 语 重 停 做 为 她 的 心 太 苦 了 ,召 回 ” 让 她 解 脱 , 浓 浓 的 母 子 师 要 掌 握 语 调 、 速 、 音 、 顿 的 基 本 技 巧 , 到 语 “ 是 这 达 声 情 . 人 肝 肠 寸 断 。 教 学 中 . 者 在 让 学 生 感 受 文 章 矗生 动 柔 和 又抑 扬 顿 挫 . 到 绘 声 绘 色 、 情 并 茂 的 让 笔 对 自 己 说 过
围. 化课 堂教学情境 . 文是 以形 象反映生活 。 优 .语 给 学 《 》 课 时 , 播 放 《 天 在 哪 里 》 首 歌 , 自然 地 春 一 先 春 这 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雨打在树叶上滴滴答 答的. 打在铁皮屋顶上叮 叮咚咚的 ” “ 春雨打在雨伞上 . 打在油加利树 、
面包树上是淅淅沥沥 、 啪啦啪啦的 ” “ 春雨 的声 音真美啊! , , ‘ ‘ 春雨能唤醒万物蓬勃生长 ” 接着 . 我问: “ 那 同学们怎样感悟春天呢? ” 学生的回答 甚是精妙 有 的学生 说 : “ 我用眼 睛能看 到春 天。 ” 有的学生说 : “ 我用耳朵听到春天。 ” 还有的 学生突发奇想说 : “ 我用脸能感受到春天 ” 学生 的感悟真实 、 质朴 、 纯真 , 这就是他们对文章的 深刻感悟 由此可知 . 多媒体网络教学可 以使 学生在读中有感 . 学 中有悟 三 多媒体 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 习 《 语 文课程标准》 强调指出 : “ 充分 激发学 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 倡导 自主、 合作 、 探 究的学习方式 ” 让 学生做学 习的主人 . 这是 语文新课改 的核心思想 众所周知. 运用 多媒 体网络教学更能使学生主动学习 . 积极获取知 识, 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 不再被动接 受知识 。 如学 习《 奇妙的植物世界》 一课时, 为了使学生 了解 文中所讲 的几种植物的特点. 并有效培养
巧 用多媒体导入激趣 第斯多惠说 : “ 教 育的艺术 .不在 于传授
一
并能通过联想思考 . 进行 自 悟. 从而做到 自得 。 这个 过程就是知识学 习内化的过程 如 在教 学《 春天 的小雨滴滴滴》 一课 时, 我通过多媒体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让学生观看春 天的花 、 草、 树、 水、 鱼虫等等。 这样 , 学生亲眼 目 睹了春天的美 .从而产生 了对春天的喜 爱之 情 之后 . 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 阅读 . 看看作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 . 养 成不 出声 、不指读 的默读 习惯 . 这 不仅可 以提 高阅读 2 . 养 成不动 笔墨不读 书 、读书 圈圈点点 的习惯 .引导学生
如何 提高农 村小学生 阅读理解 能力 ,始终是农村 语文教 师面对 速度 ,还能迅速获取信 息.
所谓教 学策略 ,就是在特 定教学情 境下 ,为完成特定 的教 用做记号 的方法读文 ,如表示段 落的起讫 可用 “ ;表示层次
4 . 养成质疑 问难的习惯. 学贵有疑 ,疑则进也. 鼓励学生提
我 以为 ,阅读 教学是凭借 文本 的语 言 ,着 重培养学 生感受 问题 ,再经过 自己的思考想问题 , 自己求得答案. 这才是一种创
语言 、理解语 言 、积 累语 言 、运用 语言 的能 力 ,同时使 其受 到 造性思维 ,才能真正掌握学问 ,增 长学 问.因此 ,在阅读 中教师
E 2 0 1 4 年 第2 期 ] 某 硅 教育 论 蛞 31
摘 要 :计 算是数 学的重要 组成部 分 ,是 学生终 身发展 必备
数 学家波利 亚认 为学 习任何 知识 之 一.而小学低 年级 的计 算则是 学生学 习计 算的启 蒙阶 去发现 、探究 ,因为这种理解 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 握其 中的内
悦 中体会到 阅读 的乐趣 ;让听者在 享受故 事带来 的奇妙世界 中
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二 、培养农村学生 良好的阅读 习惯
据一项调查 ,农村孩子大多数没有 良好的阅读 习惯 .这一 方 “ 合作交 流”才叫转变观念 . 这 种没有结合课文和学生 实际的形 面是 由于农村家庭 中 的成 人工作不 够 固定 ,导致孩 子不能形成 式化 的学 习,学生难有 实实在在 的体 验和感悟 ,也不是真 正的
我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看法
我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看法“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
其中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趣”即有趣,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我们也不应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
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
课外阅读分量大,也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靠老师的强制来完成。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不一定个个都很浓厚,要靠老师的培养。
笔者认为对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巧借课文激趣。
例如:教完《草船借箭》问:同学们还想认识诸葛亮更多有趣的故事吗?请你看一看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好不好?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读《三国演义》。
逐渐引导他们走进书的海洋,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
切忌“压”学生去读书,所谓的“压”就像布置作业那样逼学生去读书。
要求学生必须读什么书,读多少书,做多少笔记,试图用“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兴趣是没有原动力的兴趣,因而也没有持久性,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读,是不得而为之,而不是享受读物中的乐趣。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达到有意中无意,无意中有意的境界,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呼焕——“我要读书、我要读课外书”。
2.巧妙设置阅读悬念。
悬念能产生期待、产生向往。
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期待与向往,就是对读物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的关注,对故事人物的命运的关切。
有关读书的箴言
有关读书的箴言本文是关于有关读书的箴言,感谢您的阅读!有关读书的箴言☆人生的追路上有书籍做伴,生活会多一份乐趣,情感会多一份高尚,成长会多一份睿智。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读书是最好的化妆品,读书是最高档的身心保健品。
☆阅读是一个人呵护心灵的绿地,建设自己家园的良方;阅读是治愈“贫血”(缺少真情)、“缺钙”(缺乏思想和斗志)、“脑膜炎”(跟着感觉走,没有独立思想)的良药。
☆读书应当成为教师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般人不读书,是习惯问题,教师不读书,则是品质问题。
☆没有爱看书的教师,就没有爱看书的学生。
☆通过读书,读懂工作的美丽,读懂人生的价值,读懂人生的力量。
☆通过读书,振奋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品格,提升人的修养,演绎人生的精彩。
☆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残缺的人。
☆让读书成为习惯,生活因读书而精彩;让学习成为工作,生命因学习而成功。
☆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要少一些烟酒味,多一些书倦气,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最庸俗的人是不爱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无能的人是不会写作的人。
☆让阅读滋养心灵,让阅读丰裕生活。
☆阅读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提高内在品位,提升人生质量的需要。
☆阅读是一种需要,阅读是一种乐趣,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是一种收获。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培养读书人口,构建书香社会。
☆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
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
☆以读书树思想,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塑人格。
☆让心灵沐浴书香,让思想从此飞扬。
☆读书使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课前参与与兴趣越来越浓厚,而且知识积累丰富,成为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催化剂。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结项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
吕淑湘先生所言:“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
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还特别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段(七—九年级)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但对于“如何读”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给师生开展课外阅读留下了自主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验和探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总结和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然而却忽视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能力的指导,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自主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效果很让人担忧。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局面。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课外阅读。
我们应从培养人的高度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认真务实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茁壮成长。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在南阳师院集中面授培训期间,提出了《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并进行研究(整个过程均由南阳师院王振彦教授倾力指导),尝试以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课外阅读潜能,培养学生切合自身实际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基础1、研究工作依托于藏书丰富的南阳师院图书馆和知识渊博、理论系统、经验丰富、指导热情的南阳师院的专家教授。
图示,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
图示,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图示”教学历来被看作数理化的“专利”,岂不知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图示教学,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行动中语文教材在编排时课文配有插图,能直观地反映课文内容,但仅仅依靠一两幅插图,还远远不够。
我是一个美术爱好者,闲暇之余信手涂鸦,这给我上语文课带来了不少“实惠”,我就利用这个特长,在讲授语文课的过程中时不时地配上一两幅插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利用“图示”更为直观、可感,紧扣课文,生动形象的一幅挂图,一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大家的眼睛立刻会为之一亮,注意力立刻被深深吸引,霎时间兴趣陡增,例如在讲《变色龙》这篇课文时,紧扣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态度的六次变化,我画了六幅有关奥楚蔑洛夫神态各异的图画,这六幅图画用简洁、夸张的笔法把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变化无常、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把这几幅图所描绘的课文内容反复朗读,使学生对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把握得既全面又准确,同时也通过这几幅图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腐朽”这一主旨。
这样,使用图画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画图比抽象的文学符号更直观、形象、生动,它可以通过图像把一些比较抽象的表述和概括说明得可观可感,让学生容易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观舞记》中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病转”,“忽而双眉频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这些描写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我采用了绘画的形式,把这些时而轻柔如梦,时而刚劲惊跃的舞姿勾成图像,再配上解说,学生获得了极大的乐趣,有些学生甚至跃跃欲试,很有点亲身去体验一下这种优美舞姿的冲动,整个教学过程中变得生动活泼,在轻松愉快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朗读和读课外书对学语文的重要性
朗读和读课外书对学语文的重要性一、朗读在学语文的重要性1. 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刚开始接触新文章时,由于阅读经验不足或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只有少部分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有着非常强烈的向师性,这时,教师的示范朗读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对文章进行范读时,可以向学生传递文章中作者细腻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在听读和跟读的过程当中,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从而能够逐渐地融入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提升语言的审美能力。
范读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差,他们仍然需要教师为其阅读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调。
教师在进行范读前,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要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調,然后通过抑扬顿挫、情感饱满的范读形式,将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充分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情感波动,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
同时,学生的情感跟着教师的范读波澜起伏,也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打开自主探究的大门,引领学生开始自主阅读,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把握。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观点,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种基于多维度知识的延伸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把握应尽量建立在更多的维度之上。
朗读是心与声的联动,实现了思维与声音的双向互动,为多维度知识体系建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朗读中,学生可以从思维与声音两方面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从而提升对阅读内容的认知。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阅读能力相对较弱,提升朗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课外书对学语文的重要性(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发展,为了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外阅读精神环境。
以“快乐读书吧”为载体,推进整本书阅读
以“快乐读书吧”为载体,推进整本书阅读发表时间:2020-09-04T02:06:03.1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总第349期作者:李婷[导读] 众多周知,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东省青岛洮南路小学266021众多周知,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温儒敏教授曾言“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为此,统编教材精心设计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等不同课型,通过单元语文要素,落实阅读方法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书,越多越好。
”鉴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编教材还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以“快乐读书吧”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陈先云先生在2016年全国统编教材培训会上特别强调: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的课文由原来的三十几篇减少到二十几篇,但是阅读量却增加了,其增加的地方就在课外阅读上,具体说就在 “快乐读书吧”。
“快乐读书吧”是孩子整个学期课外阅读的一个纲要,要解决本学期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等问题。
从低年级的“读读童谣和儿歌”“读读童话故事”等,到高年级的“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等,内容逐步加深,难度螺旋上升,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也为学生设计了一条最优阅读路径。
如何用好“快乐读书吧”,将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起——导读课:用心解读,激发阅读兴趣《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认为:“教育的深远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
孩子们一旦喜欢上阅读,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
”。
“快乐读书吧”的设计正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旨,其目的就在于让孩子爱上阅读。
浅谈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探究
浅谈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探究作者:钟大海来源:《课外语文·下》2021年第04期【摘要】整本书的阅读对培养小学生阅读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读书氛围的营造,兴趣的激发,以及阅读方法的教授,相关阅读活动的举行,都会让学生慢慢喜欢阅读,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思维训练,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要求,切实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氛围;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2-0013-02【本文著录格式】钟大海.浅谈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12):13-14.统编教材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阅读的重要。
大量的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催化剂。
一个班级需要良好的氛围,一个学校更是如此。
书香校园即在校园中营造阅读的氛围,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让每个孩子都爱上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它是相对于单篇或者多篇文章来说,整本书阅读是结合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整本书的故事脉络和细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讨论交流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的阅读活动。
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策略。
整本书的篇幅大,信息量大,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学生需要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建立自己的阅读策略,学会梳理、分类,整合、概括,辨析、质疑。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策略,阅读同一本书的不同部分需要采用的阅读策略也不同,学生要依据阅读内容和自身的特点,打造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
一、营造氛围,讲究方法我们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场所。
要有人人读书这样的氛围,我们可以更多地带孩子参与读书会活动。
据调查研究显示:小孩子对许多事物是非常好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催化剂”
——浅谈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单位:汝州市小屯镇第三中学
姓名:杨玉晓
时间:二00九年六月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催化剂”
——浅谈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古人说“开卷有益”,意思是说只要打开书来读就会有好处的。
历史的发展足可以证明: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通向未来的基石,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语文学习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听、读、说、写四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能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阅读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完善学生的人格,能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所以我认为阅读就是语文学习的催化剂。
一、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如何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情感,如何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阅读就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阅读时能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
在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百家讲坛》栏目中,各位名家侃侃而谈,妙语连珠各抒己见,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让人拍案叫绝。
而于丹老师则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让人在叹服中不由得对人生进行深
入地思考。
这些都充分表现他们自如、熟练、独特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而他们的语言魅力当然是和他们丰富的阅读分不开的。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以丰富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表达强烈感情。
常常既有节奏美和音韵美,又有思想美和意境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阅读中那流畅婉转的的节奏、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激荡着学生的胸怀,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调整自己说话的节奏、说话的语气、说话的情态,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能让学生善于表达自我敢于表达自我,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个人的自信,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阅读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
许多学生一谈起写作文就觉得无从下手,无事可写无情可抒。
这主要和缺乏阅读有关。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要完成从读到写的过渡,模仿不失为一条捷径。
而要模仿得好翻出新意,并进而走出模仿,走出自己的写作路子,阅读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阅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对写作产生质的飞跃。
精读细赏过的文章会转化成人的语言背景潜藏在人的心底,一旦有相似的情景出现,她就会渗透出来激发内心的激情,利用现成的形式表达新的内容。
如在阅读朱自清《春》时,小草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花是“像星星、像眼睛,还眨呀眨的”,春雨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而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这些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春带给作者的心灵震动。
而当我们面对优美的自然景色之时,那种热爱赞美之情会油然而生,联想起《春》中用文字所展现的美丽的画面,于是就会学习运用多种修辞寻找恰切的词语,来抒写自我内心的感受,从模仿逐渐走向创新。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阅读有助于学生丰富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阅读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美。
尤其是散文诗歌等,整齐的结构、
优美的节奏像一曲美妙的音乐,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阅读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在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中飞翔,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岑参的“忽如一夜乘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挥洒着激情,散发着芬芳,能能让学生用心灵去碰撞心灵,用激情去点燃激情。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之美。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为人物的言谈举止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心灵受到涤荡与洗礼。
作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智慧勇敢、嫉恶如仇,《三国演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忠心耿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坚强乐观......,这些不朽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富有强大的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些都可能成为开启学生生命
激情大门的钥匙,阅读,引导学生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所以更加珍爱生活、珍惜学习。
阅读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意境之美。
所谓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如曹操在《观沧海》中写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意境何等雄浑开阔,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何等飘逸豪放,都让读者不禁与之产生共鸣,对未来充满信心和乐观气度,相信希望相信成功,树立远大的理想,于是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而通过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品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学习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学习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使学生从阅读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
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
“润物细无声”,实践证明,在语文学习中加强阅读,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