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交叉口计算相关公式
交叉口计算相关公式交叉口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交叉相接的地方,是城市交通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交叉口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通流的顺畅与安全。
计算交叉口的相关公式有以下几种:1.交叉口设计速度计算公式:交叉口的设计速度是指为满足交通需求和交通安全要求,在设计交叉口时所采用的基本交通速度。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vd = v0 + ((n * a) / (k * l * b))其中,vd为交叉口设计速度,v0为参考速度(一般取主干道道速度),n为车流量,a为受站和出站影响的车流量调整系数,k为车头间距,l为进口道数目,b为绿灯时间/C(R/G)比值。
2.交通流量计算公式:交通流量是指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目。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Q=q*l*t*3600其中,Q为交通流量(辆/小时),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车道交叉口的车流量(辆/小时),l为进口道数目,t为单位时间。
3.渠化控制设计公式:渠化控制是指通过划分车行道和的法规规定,控制交叉口的交通流量。
常用的渠化控制设计公式有:l=q/(n*a*b)其中,l为进口车道数,q为交通流量,n为车流上升系数,a为平均延误时间,b为车头间距。
4.极大交通流量计算公式:极大交通流量是指在道路网络上的其中一交叉口的最大交通流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Q=q*l*t*3600*(1+S)其中,Q为极大交通流量(辆/小时),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车道交叉口的车流量(辆/小时),l为进口道数目,t为单位时间,S为安全性标志,一般为0.085.车流密度计算公式:车流密度是指交叉口上单位面积的车辆数目。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k=Q/v其中,k为车流密度,Q为交通流量,v为车流速度。
6.通行能力计算公式:通行能力是指交叉口或道路的容车能力,即单位时间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C=Q/V其中,C为通行能力,Q为交通流量,V为通行速度。
以上是交叉口计算相关的公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交通工程师在设计、规划和优化交叉口时进行参数计算,以满足交通需求和提高交通效率。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下面只是相关的计算方法只是要寻找更为专业只是还是要看专业书籍的。
道路通行能力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p=3600/ti(3.2.1-1)式中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2.1-1的数值。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Nm=αc·Np(3.2.1-2)式中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1-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第3.2.2条一条自行车车道宽1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公式计算:Npb=3600Nbt/(tf(ωpb-0.5))(3.2.2-1)式中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 m));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ωpb——自行车车道路面宽度(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b=αb·Npb(3.2.2-2)式中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 m));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
通行能力计算
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可根据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修正而得。
对理论通行能力的修正应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自行车影响以及交叉口影响四个方面。
即43210r r r r C C ⋅⋅⋅⋅=(式1)式中:0C ——路段设计通行能力(pcu/h );1r ——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 2r ——车道宽度影响修正系数;3r ——车道数影响修正系数;4r ——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1.路段设计通行能力0C 的确定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如下:附表1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V ≤60km/h )2.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1r 的确定自行车对机动车道机动车的影响,应视有无分隔带(墩)及自行车道交通负荷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考虑。
1)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分隔带(墩)。
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分隔带时,路段上的自行车对机动车影响较小,可不考虑折减。
2)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分隔带(墩),但自行车道负荷不饱和。
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之间没有设置分隔带时,自行车对机动车有影响,但如果自行车道上的自行车交通量小于自行车道通行能力,此时,自行车基本上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对机动车的影响不大。
3)机动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分隔带(墩),且自行车道超饱和负荷。
当自行车交通量超过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时,自行车将侵占机动车道而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运行,使机动车的车速、通行能力大大降低,其影响系数可根据自行车侵占的机动车道宽度与机动车道单向总宽之比确定,其影响系数为:121/)5.0]/[(8.0W W Q Q r bic bic -+-= (式2)式中:bicQ ——自行车交通量(辆/小时);][bic Q ——每m 宽自行车道的实用通行能力(辆/小时);2W ——单向非机动车道宽度(m ); 1W ——单向机动车道宽度(m )。
3.车道宽度影响修正系数2r 的确定车道宽度对行车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取标准车道宽度为3.5m ,当车道宽度大于该值时,有利于车辆行驶,车速略有提高;当车道宽度小于该值时,车辆行驶的自由度受到影响,车速降低。
【道路运输】通行能力计算
下面只是相关的计算方法只是要寻找更为专业只是还是要看专业书籍的。
道路通行能力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p=3600/ti(3.2.1-1)式中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2.1-1的数值。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Nm=αc·Np(3.2.1-2)式中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1-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第3.2.2条一条自行车车道宽1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公式计算:Npb=3600Nbt/(tf(ωpb-0.5))(3.2.2-1)式中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 m));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ωpb——自行车车道路面宽度(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b=αb·Npb(3.2.2-2)式中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 m));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
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可能通行能力根据交叉口的现场交通调查数据,通过各流向流量的构成关系,可推得各路段流量,从而得到饱和度V/C 比。
路段通行能力的确定采用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的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单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 C N N a ⋅⋅⋅⋅=ηγ0,其中N a 为车道可能通行能力,该值由设计车速来确定,如表2.2所示。
表2.13 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其中γ为自行车修正系数,有机非隔离时取1,无机非隔离时取0.8。
η为车道宽度影响系数,C 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及交叉口间距。
修正系数由下式计算:⎩⎨⎧>+≤≤=m s s C m s m s C C 200),73.00013.0(200,200,0s 为交叉口间距(m),C 0为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
车道修正系数采用表2.3所示表2.3 车道数修正系数采用值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标准采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如表2.4所示表2.4 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标准设计通行能力由路段流量的调查结果,并且根据交叉口的间距、路段等级、车道数等对路段的通行能力进行了修正。
在此基础上对路段的交通负荷进行了分析。
路段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如下:δm c p m k a N N = (1)式中:m N —— 路段机动车单向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pN —— 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 )ca —— 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分类系数,快速路分类系数为0.75;主干道分类系数为0.80;次干路分类系数为0.85;支路分类系数为0.90。
mk —— 车道折减系数,第一条车道折减系数为 1.0;第二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第三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75;第四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65.经过累加,可取单向二车道mk =1.85;单向三车道mk =2.6;单向四车道mk =3.25;δ—— 交叉口影响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如高架道路和地面快速路)δ=1;该系数与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行车速度、绿信比和车辆起动、制动时的平均加、减速度有关,其计算公式如下:∆+++=b v a v v l vl 2/2///δ (2)l —— 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m );a —— 车辆起动时的平均加速度,此处取为小汽车0.82/s m ;b——车辆制动时的平均加速度,此处取为小汽车1.662m;/s ——车辆在交叉口处平均停车时间,取红灯时间的一半。
单车道、多车道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计算
单车道、多车道和交叉⼝的通⾏能⼒的计算1.1.1单车道通⾏能⼒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研究成果表明,在标准⼩汽车的情况下,⼀条车道的基本通⾏能⼒为2000辆/⼩时。
美国将道路交通状态分为六个等级,并称之为服务⽔平,分为A、B、C、D、E、F。
其对应的服务⽔平之γ值(γ=Nm/Np,即:设计通⾏能⼒与可能通⾏能⼒之⽐)如表:表美国城市道路服务⽔平服务⽔平交通状态PHF 平均速度(km/h)γA ⾃由流(相当⾃由的)0.70 ≥50≤0.6B 稳定流(稍有阻滞)0.80 ≥40≤0.7C 稳定流(有阻滞、可接受)0.85 ≥33 ≤0.8D 接近⾮稳定流(严重阻滞)0.90 ≥25≤0.9E ⾮稳定流(阻塞、严重阻滞)0.95 接近25 ≤1.0F 强制流(阻塞)⽆意义<25 ⽆意义(超负荷)根据我国城市道路的特点,服务⽔平宜在B-D之间。
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快速路取γ=0.75,主⼲路γ=0.80,次⼲路γ=0.85,⽀路γ=0.9。
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确定道路的设计通⾏能⼒在城市⼀般交通条件下,当不受平⾯交叉⼝影响时,⼀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能⼒按下式计算:式中N p—⼀条车道的可能通⾏能⼒(辆/h)t 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表⼀条车道可能通⾏能⼒计算⾏车速度(Km/h)50 40 30 20可能通⾏能⼒(辆/⼩时) 1690 1640 1550 1380不受平⾯交叉⼝影响时⼀条车道的设计通⾏能⼒:式中 N ml —— ⼀条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能⼒(辆/h )a c —— 机动车道通⾏能⼒的道路分类系数,主⼲道为0.8a 综合 —— 考虑交叉⼝间距、绿信⽐等综合折减系数参照上述美国城市道路服务⽔平分类标准和根据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道路设计通⾏能⼒结合新安西乡的实际交通状况来计算本次规划中采⽤的设计通⾏能⼒。
表⼀条车道设计通⾏能⼒不同道路类型的通⾏能⼒快速路主⼲路次⼲路⽀路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 0.75 0.8 0.85 0.9 基本路段可能通⾏能⼒ 1850 1750 1640 1400 基本路段设计通⾏能⼒1387140013941260⾃⾏车、交叉⼝对通⾏能⼒影响系数的确定:⾃⾏车影响折减系数γ的确定,结合本次新安西乡交通规划的实际情况,新安西乡规划快速路、主⼲道和⾮机动车道之间都设有隔离带,路段上的⾃⾏车对机动车⾏驶⽆影响,不考虑折减。
城市道路交叉口及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及公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及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及公式一、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及公式:1.美国交通规划协会方法(HCM方法):这是最常用的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之一、该方法根据车辆流量和交叉口结构特点计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可以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交叉口的最大车辆数量。
根据HCM方法,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C=f(H)×S×(1-B)×(1-L)其中,C表示交叉口通行能力,f(H)表示具体交叉口类型的修正因素,S表示车道数,B表示冲突点因素,L表示交叉口位置因素。
2.法国AGIL交叉口性能模型:这是一种用于城市交叉口通行能力和交通流量分配研究的方法。
AGIL模型通过将交通流量分为不同的运动“流”(流行、背景流、转向流和冲突流)来分析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AGIL模型中具体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交叉口结构、车辆流量和信号灯配时等参数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可以得到交叉口关键参数,如通过交叉口的最大车辆数和最大排队长度。
二、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及公式:1.根据交通流量理论,路段通行能力可以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路段的车辆数量。
常用的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之一是基于道路几何特征的计算方法,其中包括路宽、车道数、路段长度等因素。
另一种常用的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是根据车头时距理论计算,该理论是通过计算驶入路段的车辆与前车之间的时距来估计通行能力。
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中经典的公式如下:q=k×v其中,q表示路段通行能力,k表示路段车道宽度和车头时距之比,v 表示道路平均流速。
2.根据车流量和速度关系的实际观测公式:Q=k×V×C其中,Q表示路段通行能力,k表示路段车道宽度和车头时距之比,V 表示车辆通行速度,C表示每小时实际车流量。
以上仅是交叉口及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及公式的简要介绍,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条件下的修正因素、实际观测数据和实地调研等因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计算通行能力目的
• 交通调查→Q • 通行能力计算→C • Q/C=S • S→服务水平LOS
提高灯控交叉口通行能力有哪些措 施?
无信号路口
• 1、停车让行
无信号路口
• 2、减速让行
无信号交叉口的控制
环岛交叉口通行能力
环岛交叉的通行能力计算
• 交织段
160w(1 e )
口停车线的最大流量。 (3)饱和度(degree of saturation)→服务水平 • 交通流量与通行能力之比。 (4)过饱和(over-saturation) • 交通需求大于通行能力的交通状态。 (5)延误(delay)→服务水平 • 车辆通过交叉路口或路段所需时间与正常行驶同样距离所
需时间的差值。
自然等原因,导致车辆过度密集而增加延误和排队长度, 车辆间断运行的交通状态。 (9)交通阻塞(traffic jam) • 由于交通需求增加,或交通事故、工程施工、违章行为和 自然等原因,导致车辆过度密集而增加延误和排队长度, 车辆只能停车等候的交通状态。
2.2.4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1、信号灯控制路口 • 计算方法:停车线断面法(停止线法)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通行能力的内涵
• 容量 • 一定的约束条件 • 断面 • 小时交通量的最大值
路段通行能力——城市道路
1、基本通行能力 • 通过车头时距计算 ❖ 通过车头间距计算
CB
3600 hi
CB
L0
1000 v城市道路
1、基本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 20km/h——1380pcu/h • 30km/h——1550pcu/h • 40km/h——1640pcu/h • 50km/h——1690pcu/h • 60km/h——1730pcu/h
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根据交叉口的现场交通调查数据,通过各流向流量的构成关系,可推得各路段流量,从而得到饱和度V/C 比。
路段通行能力的确定采用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的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单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 C N N a ⋅⋅⋅⋅=ηγ0,其中N a 为车道可能通行能力,该值由设计车速来确定,如表2.2所示。
表2.13 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其中γ为自行车修正系数,有机非隔离时取1,无机非隔离时取0.8。
η为车道宽度影响系数,C 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及交叉口间距。
修正系数由下式计算:s 为交叉口间距(m),C 0为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
车道修正系数采用表2.3所示表2.3 车道数修正系数采用值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标准采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如表2.4所示表2.4 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标准由路段流量的调查结果,并且根据交叉口的间距、路段等级、车道数等对路段的通行能力进行了修正。
在此基础上对路段的交通负荷进行了分析。
路段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如下:δm c p m k a N N = (1)式中:m N —— 路段机动车单向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pN —— 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 )ca —— 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分类系数,快速路分类系数为0.75;主干道分类系数为0.80;次干路分类系数为0.85;支路分类系数为0.90。
mk —— 车道折减系数,第一条车道折减系数为 1.0;第二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第三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75;第四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65.经过累加,可取单向二车道mk =1.85;单向三车道mk =2.6;单向四车道mk =3.25;δ—— 交叉口影响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如高架道路和地面快速路)δ=1;该系数与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行车速度、绿信比和车辆起动、制动时的平均加、减速度有关,其计算公式如下:∆+++=b v a v v l vl 2/2///δ (2)l —— 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m );a —— 车辆起动时的平均加速度,此处取为小汽车0.82/s m ;b —— 车辆制动时的平均加速度,此处取为小汽车1.662/s m ;∆—— 车辆在交叉口处平均停车时间,取红灯时间的一半。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下面只是相关的计算方法只是要寻找更为专业只是还是要看专业书籍的。
道路通行能力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p=3600/ti(3.2.1-1)式中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2.1-1的数值。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Nm=αc·Np(3.2.1-2)式中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1-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第3.2.2条一条自行车车道宽1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公式计算:Npb=3600Nbt/(tf(ωpb-0.5))(3.2.2-1)式中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 m));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ωpb——自行车车道路面宽度(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b=αb·Npb(3.2.2-2)式中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 m));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
第三节 交叉口的车道数和通行能力
第三节 交叉口的车道数和通行能力一. 交叉口的车道数车道数:应根据交通量的大小,交通控制方法,车道通行能力及交叉口处的其它条件而定。
(城市道路还应考虑非机动车的通行问题)确定方法:1 确定交叉口的形式(根据规划,交叉口处的道路情况,建设用地情况)2 根据设计年限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和不同行驶方向的交通量比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初定车道数3 按照所设计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通行能力验算4 尽可能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路段上的通行能力相当。
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1.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用“停车线断面法”计算通行能力(绘图)前提条件:车道使用规定,信号灯显示周期及配时一定通 过:凡通过道口停车线的车辆即认为其通过交叉口。
通行能力:计算通过进口停车线不同方向车道上的小时最大通过量(车道通行能力),所有进口车道通行能力之和即为交叉口通行能力(1)一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N 直v 36002s g s T a N T t -=⋅直 (辆/小时) 式中:T ——信号周期(一般T =60~90s )Tg ——一个周期内的绿灯时间(s)v s ——直行车辆通过交叉口时的车速(m/s)a ——平均加速度(m/s 2)(小车 0.6~0.7 m/s 2,中型车0.5~0.6m/s 2,大车 0.4~ 0.5 m/s 2)T s ——直行车平均车头时距(s)(车多2.2~2.3s ,车少2.7~2.8s ,平均小车2.2s ,大车3.5s)(2)一条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 N 右3600rN t =右(辆/小时) 式中:t r ——右转车的平均车头时距(s )t r =3.0~3.5s (受过街人流的干扰,通行能力降低)(3)一条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N 左① 有左转专用信号时v 36002l l l T a N T t -=⋅右(辆/小时) 式中:T 1——一个周期内的左转信号时间(S )v 1——左转车通过交叉口时的车速(m/s )t 1——左转车平均车头时距(s )② 无左转专用信号时a. 利用绿灯时间穿越对向直行车流实现左转绘图实测:可穿越时距为8s ,直行车头间距为3.5~4s (两者相比2倍关系,设两辆直行车的空档供一辆左转车穿越)1N N n '''-= 直 直2(辆/周期) n 1 ——每个信号周期可穿越的左转车辆数2s s v Tg a N t -'直——(辆/周期)N ''直—— 每个信号周期实际到达的直行车 ()N N '''-直直相当于空出多少个“车位”供穿越 b. 利用黄灯时间黄灯亮的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 n 222a l y l v T n t -= (辆/周期)式中:T y ——每周期黄灯时间 一条左转车道的道行能力()123600N n n T=+左(辆/小时) (4)一条直左混行车道的通行能力N 直左1112N N K β⎛⎫=- ⎪⎝⎭直左直 (辆/小时) 混行时,因行驶方向不明会产生干扰,甚至会停车,乘折减系数K 。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一、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ni i C C 1=单(1-1)单C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i C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i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n ——路段单向车道数。
车道交条ααα=0C C i (1-2) 0C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议值:表1-1 0C 值条α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第三条为~,第四条为~,第五条以上为~;交α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由表1-2确定:表1-2 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α ——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1-3确定:表1-3 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C V / ——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
二、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n i iC C 1=交叉口(2-1)交叉口C ——交叉口通行能力;i C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i ——交叉口进口编号;n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 j ji C C 1=(2-2)C——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jj——车道编号;K——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信号周期T;②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③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j t;④对应的车流量。
注意:“有效绿灯时间j t”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 相等。
“车流量”项,→对直行、直左与直左右车道的计算来说,只需输入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土木073班陈雷 200711003227摘要:探讨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交通规则;交通管理。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特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在道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道路建设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时间,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网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道路设计以及道路建设后评价,如何知道道路网的最优管理模式,都需要以道路通行能力系统研究的成果为依据。
本文对道路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 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作为理想的道路条件,主要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65 m , 路旁的侧向余宽不小于1.75 m , 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
作为交通的理想条件, 主要是车辆组成单一的标准车型汽车, 在一条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的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与车速相适应的最小车头间隔, 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车流计算模式所得出的最大交通量,即基本通行能力,其公式如下:其中: v ———行车速度(km/ h) ; t0车头最小时距(s) ; l0 ———车头最小间隔(m) ; lc ———车辆平均长度(m) ; la ———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 ; lz ———车辆的制动距离(m) ; lf ———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 ; l0 = lf + lz + la + lc。
2、可能通行能力计算可能通行能力Nk 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状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路、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
影响通行能力不同因素的修正系数为:1)道路条件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 一般考虑影响大的因素, 其修正系数有: ①车道宽度修正系数γ1 ;②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γ2 ;③纵坡度修正系数γ3 ;④视距不足修正系数γ4 ;⑤沿途条件修正系数γ5 。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最常见的交叉口形式之一,通行能力计算是评价交叉口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展开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交通从业人员和广大市民有所启发和指导。
一、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的概念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平面交叉口通过车辆的数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辆次数表示。
通行能力计算是指通过对交叉口各要素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和过程。
通行能力计算是评价交叉口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设计和管理道路交通的重要依据。
二、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的方法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流量法、排队理论法和仿真模拟法。
1.流量法流量法是最常用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之一,它基于车辆流量和通过时间的量化分析,通过对时间、空间和车道数等因素的考虑,计算出交叉口某一时段的通过能力。
流量法的主要公式是“通行能力=车道数×小时通过能力”。
2.排队理论法排队理论法是一种模拟车辆在交叉口排队等待通行的情况,通过对排队长度、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拥堵系数等指标的分析,计算出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排队理论法的主要公式是“通行能力=车道数×(1/平均服务时间-平均停车时间)”。
3.仿真模拟法仿真模拟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模拟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情况,通过对交叉口各要素的精细化分析,计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仿真模拟法可以模拟各种情况下车辆通行的速度、排队长度、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拥堵系数等指标,是一种比较精准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三、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中需考虑的因素在进行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下面仅列举一些主要的方面:1.车流量:交叉口车流量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行能力与车流量成正比。
2.车速:车速是决定通行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车速与通行能力成反比。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说明、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 能力” 0C 单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 C i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i ——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 n ——路段单向车道数。
CiC0 条 交 车道C o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 议值:表1-1 C o 值条 ——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00,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 0.80〜0.89,第三条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 第五条以上为0.40〜0.52;交 ——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由表1-2确定:单—C i1(1-1)由南向北的通行(1-2)__滋犍馳计规范漣询-辭道理论通行逋it 对城市逍觥和连壯菇豁下卄表1-2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一一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 1-3确定:表1-3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V/C ――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nC交叉口= C i(2-1)i1C 交叉口 交叉口通行能力;C i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i ——交叉口进口编号;n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2-2) G= C jj1C j——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车道编号;j——K——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 ) 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信号周期T;②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 ;③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t j ;④对应的车流量。
、、+ :、,I •注意:“有效绿灯时间t j”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相等。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引言信号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非常重要的交通组织形式之一。
在城市交通中,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如何是评估交叉口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以帮助交通工程师和规划者进行交叉口设计和交通管理决策。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1. 基本参数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第一步是确定一些基本参数,包括交叉口的车道数、车道宽度、停车线位置、车流量等。
•车道数:指交叉口在不同方向上的行驶车道数目,根据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和设计需求确定。
•车道宽度:由交叉口的道路几何标准决定,是指车辆行驶的有效宽度。
•停车线位置:表示交叉口的停车线位置,用于判断车辆停车和等待区域。
•车流量:指交叉口不同进口和出口方向上的车辆流量,一般通过交通调查和交通流量数据统计获取。
2. 交通流理论在计算交叉口通行能力之前,需要了解一些交通流理论,包括最大排队长度、站岔比、饱和流量等。
•最大排队长度:表示在交叉口进口道中能够容纳的最大车辆排队长度。
•站岔比:表示交叉口的进口流量和出口流量之比,用于评估交叉口的交通调节能力。
•饱和流量:是指交叉口在限制条件下能够通过的最大车流量。
3. 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信号交叉口的基本参数和交通流理论,可以使用一些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来评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美国交通委员会(HCM)方法:HCM方法是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多种计算公式,如饱和流量计算公式、最大排队长度计算公式等。
•德国交通技术协会(FGSV)方法:FGSV方法是根据德国实际交通情况开发的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交叉口和道路条件。
4. 交叉口优化设计通过计算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可以评估交叉口的性能,并进行优化设计。
交叉口优化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车道调整:根据交通流量和通行能力计算结果,合理调整交叉口的车道数目和宽度。
•信号配时优化: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和信号配时参数,优化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以提高交通流畅度和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评价指标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一、通行能力1.1路段通行能力取值注:本表适用于一般交通项目,对通行能力取值要求比较精确的项目应另行计算。
参考材料:彭国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与技术审查ppt:各种等级道路通行能力推荐标准1.2交叉口通行能力(1)适用于不需要进行各进口道分析和计算车道延误的项目:交叉口通行能力取值资料来源:?简化的估算公式:C=800*n(n≤10)C=800*n+300*(n-10)(n?10)n为进口车道数,不区分左直右;(2)需要进行进口道分析和计算车道延误的项目:软件计算(文件夹里提供)。
二、服务水平评价指标路段和交叉口分别取值,标准如下:路段饱和度与服务水平对应关系表信号交叉口饱和度与服务水平对应关系表注:A——非常畅通。
交通量小,自由流,驾驶自由度大,可自由地选择所期望的速度,使用者不受或基本不受交通流中其他车辆的影响。
B——畅通。
交通量有所增加,但受其它车的影响仍然较小。
C——基本畅通。
交通运行基本上还处于稳定状态,但车辆间的相互影响变大。
D——轻度拥堵。
交通量还没有超过道路最大通行能力,但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受到严格限制。
E——中度拥堵。
交通量达到了道路最大通行能力,交通运行对干扰很敏感,并很容易出现塞车。
F——严重拥堵。
交通流处于不稳定状态,走走停停,经常出现由于交通量过大引起的塞车。
注:(1)路段标准参考了交研所的指标,交叉口与部颁标准保持一致。
(2)广州市内的非重要项目,可采用下列简化合并后的表格,但需经组长或所领导同意后采用。
参考材料:公路四级服务水平对应的图片说明一级服务水平:自由流,舒适便利二级服务水平:稳定流上限,车辆相互影响三级服务水平:稳定流,舒适便利严重下降四级服务水平:强制流,交通拥挤。
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一、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物理模型的计算方法和基于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1. 基于物理模型的计算方法基于物理模型的计算方法是基于交叉口的物理特性和交通流特性进行的。
该方法通常需要对交叉口进行三维建模,并通过模拟计算来评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该方法的准确性较高,但是需要大量的物理模型数据和高精度的建模技术,且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2. 基于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基于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交叉口的交通数据,来评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该方法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交通数据,包括流量、速度、密度等指标,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来评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该方法的准确性相对较低,但是能够快速地评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数据利用率。
二、交叉口通行能力应用交叉口通行能力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同时,交叉口通行能力也广泛应用于交通控制和交通优化中。
1.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作用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能够帮助评估交叉口的交通压力,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科学的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可以更好地预测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和流向,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2. 在交通控制中的应用在交通控制中,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可以帮助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通过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可以更好地调节交通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在交通优化中的作用在交通优化中,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可以帮助评估交通状况,为交通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科学的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可以更好地预测交通流量和流向,为交通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从而优化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总结起来,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对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交通控制、交通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
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n
i i C C 1=单 (1-1)
单C ——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
i C ——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i ——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
n —— 路段单向车道数。
车道交条ααα⨯⨯⨯=0C C i (1-2) 0C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议值:
表1-1 0C 值
条α ——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第三条为~,第四条为~,第五条以上为~; 交α ——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由表1-2确定:
表1-2 交叉口折减系数
车道α —— 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1-3确定:
表1-3 车道折减系数
2、饱和度计算
C V / —— 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
二、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
∑=n i i
C C 1=交叉口
(2-1)
交叉口C —— 交叉口通行能力;
i C ——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
i —— 交叉口进口编号;
n ——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 j j
i C C 1=
(2-2)
C——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
j
j——车道编号;
K——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
需要输入的数据:
①信号周期T;
②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
③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j t;
④对应的车流量。
注意:
“有效绿灯时间j t”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相等。
“车流量”项,
→对直行、直左与直左右车道的计算来说,只需输入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
→对直左车道的计算来说,“车道总流量”项输入10,“车道左转流量”
项输入4。
必须严格按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的顺序来计算。
结果只取“通行能力”一项。
结果只是1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同一种类型的车道如果有多条,则该进口该类型车道的通行能力为计算结果乘以车道条数。
人工计算公式:
直行车道
ϕ)1)(36000+-i
g c s t t t T C =
(2-3) s C —— 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h pcu /);
c T —— 信号周期(s );
g t ——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s );
0t —— 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可采用s ; i t ——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pcu s /),
小型车组成的车队,取s ,
大型车组成的车队,取s ,
绞接车、拖挂车组成的车队,取s ,
混和车组成的车队,按表2-1选用,为计算方便,将绞接车、拖挂
车归为大型车;
ϕ —— 折减系数,可用。
表2-1 混合车队的i t 大车:小车 2:8 3:7 4:6 5:5 6:4 7:3 8:2
i t (s )
直右车道 s sr C C = (2-4)
sr C —— 1条直右车道的通行能力。
直左车道
)2/1('L s sl C C β-= (2-5)
sl C —— 1条直左车道的通行能力;
'L β —— 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
直左右车道
sl slr C C = (2-6) slr C —— 1条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
(2) 专右与专左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
分三种情况:同时有专左与专右车道、有专左车道而无专右车道、有专右车道而无专左车道。
① 同时有专左与专右车道
需要输入的数据:
直行车道总通行能力,输入前面直行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结果: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直行车道条数。
总流量,输入该进口车道总条数。
左转车流量,输入该进口左转车道条数。
右转车流量,输入该进口右转车道条数。
注意:这里计算的结果即为该进口专用左转车道总的通行能力或专用右转车道总的通行能力,不需再乘以车道条数。
人工计算公式:
L eLR L C C β⨯= (2-7) R eLR R C C β⨯= (2-8) L C —— 专左车道的通行能力;
R C —— 专右车道的通行能力;
eLR C —— 同时设有专左和专右车道时,本进口的通行能力(h pcu /); L β —— 左转车占本进口车辆比例;
R β —— 右转车占本进口车辆比例。
∑--=)1/(R L s eLR C C ββ (2-9) ∑s C —— 本进口直行车道总的通行能力。
② 有专左车道而无专右车道
需要输入的数据:
直行车道总通行能力,输入前面直行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结果: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直左车道条数。
直右车道总通行能力,输入前面直右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结果:1条直右车道的通行能力×直右车道条数。
总流量,输入该进口车道总条数。
左转车流量,输入该进口左转车道条数。
注意:这里计算的结果即为该进口专用左转车道总的通行能力,不需再乘以车道条数。
人工计算公式:
L
eL L C C β⨯=
(2-10) L C —— 专左车道通行能力;
eL C —— 设有专用左转车道(而无专用右转车道)时,本进口的通行能力;
L β —— 专左车道左转车占本进口车辆的比例。
∑-+=)
1/()(L sR s eL C C C β
(2-11) ∑s C
—— 本进口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总和; sR C —— 本进口直右车道通行能力。
③ 有专右车道而无专左车道
需要输入的数据:
直行车道总通行能力,输入前面直行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结果: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直行车道条数。
直左车道总通行能力,输入前面直左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结果:1条直左车道的通行能力×直左车道条数。
总流量,输入该进口车道总条数。
右转车流量,输入该进口右转车道条数。
注意:这里计算的结果即为该进口专用右转车道总的通行能力,不需再乘以车道条数。
人工计算公式:
R
eR R C C β⨯=
(2-12) R C —— 专右车道通行能力;
eR C —— 设有专用右转车道(而无专用左转车道)时,本进口的通行能力;
R β —— 专右车道右转车占本进口车辆的比例。
∑-+=)1/()(R sL s eR C C C β
(2-13)
s C——本进口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总和;
C——本进口直左车道通行能力。
sL
(3)丁字口次要道路进口只有专左与专右车道
该进口通行能力等效于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
2、饱和度计算
计算各进口的饱和度,用各进口实际的总流量除以该进口的总的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