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 教育学
教育学心理学填空及答案
13、1.教育是__________,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我国古代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_______________。
5、宋代以后,政府选用的基本教材是四书,包括《》、《》、《》、《》。
6、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在大学教授,最早始于_________。
26、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___________3、信息技术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_______和________为核心。
34、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其中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 ______ 和 ______ 两个方面的发展。
2、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在其他时期的生长就不如这两个高峰时期明显。
这可以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__。
3、失明者的听觉一般都比较好,这表现的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__。
4、人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____________。
44、1、教育目的是一切工作的___________,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
2、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__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与__________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4、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_______和_______得到普遍、充分而且自由发展的人。
5、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使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把德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57、1、学生具有_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潜移墨化的作用。
传统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教育学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的强度(用T来表示)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一是成就需要,即个体稳定的追求成就的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用M来表示);二是对成功的期待,即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三是成功的诱因值,即成功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用I来表示)。
影响动机强度三个因素的关系可表现为下面的公式:T=M×P×I。
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即成功可能性越小,这时成功带来的满意感越强,即I=1-P。
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达到目标的追求成功的倾向,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害怕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即避免失败的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可以用下式表示,即:Ts=Ms×Ps×Is;避免失败的动机公式为:Tf=Mf×Pf×If。
其中成功的可能性与失败的可能性相加为1,因此,Pf=1-Ps。
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
用公式表示为:T=Ts-Tf =(Ms×Ps×Is)-(Mf×Pf×If)因为Is=1-Ps, Pf=1-Ps,If=Ps,那么,上述公式可简化为:T=Ms×Ps×(1-Ps)-Mf×(1-Ps)×Ps=(Ms-Mf)〔Ps×(1-Ps)〕合成成就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依赖于Ms和Mf的强度以及个体对成功可能性的估价(Ps)。
当Ms>Mf时,T是正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高,表现为趋向成就活动,而且当Ps=0.5时,成就动机最高。
当Mf>Ms时,T是负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低,表现为逃避或抑制参与成就活动。
当Ps=1或Ps=0时,成就动机最低。
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学习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对教师的启发
按照维纳的观点,凡是小学生将成败因素归因为内在的、可 控的因素是积极归因;反之则是消极归因。如果小学生将学业成 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运气不好、学习难度太大,久而久之就 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缺乏尝试成功的勇气,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 不利。另外,教师反馈是影响小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 缺乏自信、依赖性较强的学生,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 给予积极鼓励的反馈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
桑代克
以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强 化理论来解释学习动机的形成或激发。他们认为,取决 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 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 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稳固。由此他们认为强 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斯金纳
强化理论对教学活动的启发
强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如果学生 的学习活动得到老师赞赏、父母奖励、同学倾佩等就会产生较强的学 习动机;反之,学生没有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受到家长责骂、同学 嘲讽挖苦等,其学习动机就会降低,甚至还会产生逃避性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正确运用强化原理,提高学生的学 习动机。
归因 (attribution)
对自己或他人 的行为原因给予解 释的心理过程。
三个维度
韦纳的归因理论模式
内部归因和 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 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 不可控归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六个因素
六个因素
能力:根 应据 付自 此己 项评工估作,有个无人足
谢谢观看!
二、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低级
归属和爱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望。
2.学习动机的类型(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进行划分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进行划分近景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此类动机作用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远景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的前途相连的,此类动机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则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此类动机大多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此类动机主要受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叫情境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进行划分内部动机:因为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价值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内,有以下主要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要求系统的陈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类似于一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因学习活动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从事学习只是达到某一结果的手段,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外,有以下两种主要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能力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类似于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将工作做好的需要。
3.学习动机的作用任何动机的基本作用都是:激活、指向、维持、调节,作为学习行为的专属动机,学习动机通过中介对认知过程起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1)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2)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3)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4)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这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动机理论,他们用S—R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认为学习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赞扬、奖赏等,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评价: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因而有较大局限性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学习的人本理论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统称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又称成长性需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整理
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心理学的流派:(德)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构造主义1、构(结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冯特,著名代表人物是冯特的学生铁钦纳。
主张研究人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2、机能主义:(美)詹姆斯,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意识的动态联系性,提出“意识流"。
推动了美国心理学向实际生活的发展进程。
3、格式塔心理学(完行心理学):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过程,强调整体性。
代表人物是维特海默、柯勒、考卡夫。
4、行为主义:(美)华生,主张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采用实验法。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从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
所谓精神分析是指通过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展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
6、认知心理学:(美)奈瑟。
7、人本主义心理学:(美)马斯洛和罗杰斯。
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
心理学谱系: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具体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程序: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结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和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和意见的一种方法。
;3、个案研究法;4、实验法。
二、脑与心理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脑的结构:大脑是神经活动的“最高司令部”。
1、脑细胞: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由细胞发出的树突和轴突两部分构成。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表现
望
该理论过于注重动机的内部因素,没有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对成就动机的作用,因
价
此,不能科学地解决成就动机的起源等本质问题。
值
理
论
”
三、成就动机理论
(
主要观点如下:
二
) 阿
教师应科学地运用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进行教育实践。
特 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
森
况,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设
的
置既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又相对不太容
个体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 体实施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只有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后,才会实施此项活动。
麦克莱伦认为,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 主动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 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他从宏观角度对成就动机展开研究, 着重探讨了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人如何 通过自身的社会化塑造成就动机,以及社 会成员整体的成就动机水平与该社会的经 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 成就激励理论。
(1)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是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是期待。 班杜拉认为,强化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动机,以控 制和调节人的行为,然后通过人的认知形成期待。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2)期待可以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 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 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 能被激活和选择。 效能期待就是自我效能感,它是指个体对 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实施某种行为,以及是否 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
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PPT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一)动机的性质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三)动机的成分内在的需要、外在的诱因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的的心理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或低下的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的学习动机;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来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对学习动机的启动作用2、对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他们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在他们看来,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他们主张,在学习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只重视外部诱因的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2、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3、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
传统动机理论--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教育学
精品文档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奥苏伯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他认为,学生众多的学习行为都可以用这三方面的内驱力来加以解释,这三方面通常被称为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来自于好奇倾向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不指向学习任务,而是指向个体的地位和自尊。
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长者们(教师、家长等)和同伴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搞好学习、做好工作的需要。
条件: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第二,学生能从长者所博得的赞许或认可中获得派生地位;第三,享受派生地位的人,会有意识的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期望,巩固自己的派生地位。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其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固定的,各部分的比重随着年龄、性别、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
认知内驱力的作用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附属的内驱力在童年早期是比较突出的,在儿童后期和青春早期减弱;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教育启示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完全指向于学习任务本身,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中最稳定、最重要的动机因素。
应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在集体和他人心目中赢得怎样的地位,属于外部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要激发其内部的学习动机外,也可以适当地采用表扬、名次、分数等诱因激起他们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促使学生为获得优异的成绩而作出努力,因为学生在学习上的失败可能导致他在集体中的地位降低、自尊心丧失等。
但是过分强调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作用也是不恰当的,它可能导致过高的抱负水平,也可能会导致功利主义的倾向。
附属内驱力指向获得长者和同伴的赞许、认可,也是一种外部动机。
教育学理论之动机冲突、问题解决、强化
教育学理论之动机冲突、问题解决、强化(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学理论之动机冲突、问题解决、强化※知识点1:动机冲突【练习题】“喜欢你的,惨不忍睹,你喜欢的,名花有主”是一种( D )式的动机冲突。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学习动机理论_2
学习动机理论在心理学中我们知道有很多流派,例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因此不同的流派对于学习动机的产生会有很多的观点,这就是考试中考查的“学习动机理论”这部分知识点。
学习动机理论包括: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1.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普洛夫、斯金纳;主张: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该理论认为动机的产生都需要伴随外在刺激的强化(也就是要有奖励物),没有刺激不会有学习动机,也不会产生学习行为;这种观点过于绝对,我们曾经学过学习动机的分类,在学习动机中有一种叫做“内部学习动机”,这种动机产生的时候不需要外界刺激的强化,是完全出自于自身的学习需要,所以强化理论过于看重外部学习动机,而忽略了内部学习动机,所以该观点不正确。
2.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主张: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而人具有 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需要,那么动机也是在人们为了满足不同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此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前面学过动机的产生条件,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3.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主张: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
在考试中经常考查同学们这两种不同学习动机类型在进行任务选择时候的不同。
趋向成功类型的人是非常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所以这类人会选择任务难度在50%的工作。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自身学习活动,并引导其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发展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和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缺失,并努力得到充实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意图。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是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距离的直接动机和远距离的间接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种,按一定的层次从低到高排列,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
自我实现作为最高需要之一,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努力又快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
他把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争取成功,一类是避免失败。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测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会)质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发。
按照他们的S—R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学习行为与刺激物之间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动机被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推动力量,并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和作用。
强化理论起源于桑代克提出的效果律,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或行为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后果即奖励,类似情境中该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增加;反之,如果跟随一个不满意的后果即惩罚,这个动作或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证实了行为之后给予的正强化对后继行为具有增强作用,认为强化是形成和巩固学习的重要条件。
正强化和负强化都具有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适当的表扬、奖励、评分、竞赛等正强化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取消讨厌的频繁的考试等负强化同样也可以起到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作用。
但没有取得好的分数、受到批评、惩罚、嘲笑等,则会使学生产生回避学习的动机,所以教育中要慎用惩罚。
另外在运用强化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一定要注意使学生准确认知到你所控制的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否则,所运用的强化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