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集合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高频实词汇总练习(真题+课本)

高考语文复习高频实词汇总练习(真题+课本)

高考语文高频实词汇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在括号里写出实词在句中的意思)01.及【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及:()(2)(2021·全国甲卷)钦若至,未及有言及:()(3)(2021·新高考Ⅱ卷)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及:()(4)(2020·浙江卷)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及:()(5)(2020·全国卷Ⅱ)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及:()(6)(2020·江苏卷)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及:()【课本回顾】(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及:()(2)及其所之既倦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3)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及:()(4)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及:()02.盖【真题呈现】(1)(2021·全国乙卷)盖欲思之详熟故也盖:()(2)(2021·浙江卷)盖陈己之所守盖:()(3)(2020·全国卷Ⅰ)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盖:()(4)(2020·浙江卷)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盖:()(5)(2019·天津卷)盖盛于先王之时矣盖:()【课本回顾】(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并序》)盖:()(3)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盖:()(4)能克终者盖寡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盖:()03.故【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故:()(2)(2021·新高考Ⅰ卷)故不暇顾廉耻耳故:()(3)(2021·全国乙卷)盖欲思之详熟故也故:()(4)(2020·全国卷Ⅲ)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故:()(5)(2020·全国卷Ⅰ)故官止于此故:()【课本回顾】(1)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故:()(2)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故:()(3)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故:()(4)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故:()(5)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故:()(6)故遣将守关者(司马迁《鸿门宴》)故:()(7)轩东故尝为厨(归有光《项脊轩志》)故:()(8)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故:()(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故:()04.归【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所言归地事极无名归:()(2)(2021·浙江卷)有数顷田,必归耕海上归:()(3)(2021·新高考Ⅱ卷)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归:()(4)(2020·江苏卷)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课本回顾】(1)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有光《项脊轩志》)归:()(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班固《苏武传》)归:()(4)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司马光《赤壁之战》)归:()05.过【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过:()(2)(2021·浙江卷)襄之为文,无能过人过:()(3)(2020·浙江卷)有不足以过之者过:()(4)(2020·全国卷Ⅱ)俟过此,当为卿罢京过:()(5)(2019·北京卷)若过其序过:()【课本回顾】(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杜牧《阿房宫赋》)过:()(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司马迁《鸿门宴》)过:()(3)日过午已昏(归有光《项脊轩志》)过:()(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过:()(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司马迁《鸿门宴》)过:()(6)一日,大母过余曰 (归有光《项脊轩志》)过:()(7)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李密《陈情表》)过:()06.如【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如:()(2)(2021·全国甲卷)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如:()(3)(2021·全国乙卷)言如涌泉,上皆从之(5)(2019·全国卷Ⅲ)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如:()【课本回顾】(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苏洵《六国论》)如:()(2)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如:()(3)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如:()(4)不如言,刑从之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如:()(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如:()(6)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07.卒【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Ⅱ卷)今遣九军,锐卒三万卒:()(2)(2021·新高考Ⅱ卷)九月,卒于雍丘卒:()(3)(2020·浙江卷)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卒:()(4)(2019·全国卷Ⅱ)卒定变法之令卒:()(5)(2017·天津卷)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卒:()【课本回顾】(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卒:()(2)怀王卒行(司马迁《屈原列传》)卒:()(3)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孔雀东南飞并序》)卒:()08.非【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非:()(2)(2021·全国甲卷)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非:()(3)(2020·全国卷Ⅲ)非廷尉所料,不肯受非:()(4)(2020·北京卷)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课本回顾】(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非:()(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非:()(3)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非:()(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非:()09.诚【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Ⅱ卷)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2)(2021·新高考Ⅰ卷)为吏受赂,罪诚当死诚:()(3)(2021·浙江卷)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诚:()(4)(2020·浙江卷)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诚:()【课本回顾】(1)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林觉民《与妻书》)诚:()(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苏洵《六国论》)诚:()(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诚:()10.本【真题呈现】(1)(2021·浙江卷)是故道为文之本本:()(2)(2020·全国卷Ⅱ)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本:()(3)(2020·天津卷)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本:()(4)(2019·北京卷)本诸理,作《非国语》本:()【课本回顾】(1)抑本其成败之迹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本:()(2)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并序》) 本:()(3)盖亦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本:()11.当【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为吏受赂,罪诚当死当:()(2)(2020·全国卷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当:()(3)(2020·江苏卷)请佩此言当韦当:()(4)(2019·天津卷)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课本回顾】(1)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当:()(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当:()(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当:()(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司马迁《鸿门宴》)当:()(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归有光《项脊轩志》)当:()(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当:()(7)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贾谊《过秦论》)当:()(8)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并序》)当:()(9)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当:()12.得【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Ⅱ卷)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得:()(2)(2021·全国乙卷)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得:()(3)(2020·全国Ⅲ)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得:()(4)(2019·北京卷)不以其道得之得:()【课本回顾】(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苏洵《六国论》)得:()(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得:()(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归有光《项脊轩志》)得:()(5)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得:()(6)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得:()13.病【真题呈现】(1)(2021·浙江卷)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病:()(2)(2021·新高考Ⅱ卷)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病:()(3)(2020·全国卷Ⅲ)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病:()(4)(2020·全国卷Ⅰ)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病:()【课本回顾】(1)三岁余,王病(班固《苏武传》)病:()(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 病:()(3)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病:()14.复【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天下可复保耶复:()(2)(2021·全国乙卷)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复:()(3)(2020·全国卷Ⅰ)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复:()(4)(2020·全国卷Ⅲ)不肯受,与州相反复复:()【课本回顾】(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复:()(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复:()(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复:()(4)勿复重纷纭(《孔雀东南飞并序》)复:()(5)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孔雀东南飞并序》) 复:()15.固【真题呈现】(1)(2021·浙江卷)若固守而不移者固:()(2)(2021·浙江卷)然使景山固而不移固:()(3)(2020·全国卷Ⅲ)大司马必当固让固:()(4)(2019·全国卷Ⅲ)美哉乎山河之固固:()【课本回顾】(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固:()(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固:()(3)少年固强之(蒲松龄《促织》)固:()(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固:()(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 固:()16.顾【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故不暇顾廉耻耳顾:()(2)(2021·浙江卷)顾事有先后耳顾:()(3)(2020·天津卷)贫穷至而廉耻不顾顾:()(4)(2019·全国卷Ⅲ)顾而谓吴起顾:()【课本回顾】(1)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顾:()(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归有光《项脊轩志》) 顾:()(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顾:()(4)虽放流,眷顾楚国 (司马迁《屈原列传》)顾:()(5)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鸿门宴》)顾:()17.患患:()(2)(2021·浙江卷)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患:()(3)(2020·新高考Ⅱ卷)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患:()(4)(2019·全国卷Ⅰ)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患:()【课本回顾】(1)诸侯之所大患(苏洵《六国论》)患:()(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患:()(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患:()18.既【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既:()(2)(2021·全国乙卷)而既知其不可既:()(3)(2021·新高考Ⅱ卷)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既:()(4)(2020·全国卷Ⅰ)既除丧,还朝既:()【课本回顾】(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轼《赤壁赋》)既:()(2)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既:()(3)既而得其尸于井(蒲松龄《促织》)既:()(4)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既:()19.即【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既:()(2)(2021·全国甲卷)如许通和,即当遣使既:()(3)(2020·全国卷Ⅰ)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既:()(4)(2019·全国卷Ⅲ)即之楚既:()【课本回顾】(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司马迁《鸿门宴》) 既:()(3)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班固《苏武传》) 既:()(4)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既:()20.间【真题呈现】(1)(2021·全国乙卷)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间:()(2)(2021·浙江卷)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间:()(3)(2020·全国卷Ⅰ)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间:()(4)又五千骑绝赵壁间间:()【课本回顾】(1)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间:()(2)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司马迁《屈原列传》)间:()(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间:()(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间:()(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司马迁《鸿门宴》)间:()(6)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间:()(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间:()21.见【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召见,问以政道见:()(2)(2021·浙江卷)如景山且不能见信见:()(3)(2021·浙江卷)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见:()(4)(2020·浙江卷)然其行事不见于后见:()【课本回顾】(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庖丁解牛》) 见:()(3)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见:()(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司马迁《屈原列传》)见:()(5)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见:()(6)移船相近邀相见(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见:()(7)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见:()22.举【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九月契丹大举入寇举:()(2)(2021·全国乙卷)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举:()(3)(2020·新高考Ⅱ卷)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课本文言实词练习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课本文言实词练习含答案

课本文言实词练习(每题3分,共90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几乎,将近B.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庶几:希望C.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矫:假托君命D.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回头1.B (庶几:差不多)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清理B.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猝:突然C.日月忽其不淹.兮淹:等待D.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共同2.C (淹:久留)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胁迫,挟持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游玩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着D.越国以鄙.远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3.B (耽:沉溺,沉迷)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成例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殆:危险C.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治理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怿:愉快4.C (治:太平,安定)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或:如果,假如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C.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繁:多D.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易:交换5.B (赐:恩惠)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B.简.能而任之简:选拔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祸害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犒劳6.C (患:担心)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B.肇.锡余以嘉名肇:开始C.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待D.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7.C (善:友好,亲善)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令:假使C.相如困持璧却.立却:退,倒退D.籍.吏民,封府库籍:驱赶8.D (籍:登记)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轻视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只是D.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吊:慰问9.C (独:难道)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迁:迁移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实在C.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遽:立刻D.忠义暴.于朝廷暴:显露10.A (迁:改变,变化)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B.士大夫之族.族:家族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牧:约束,修养D.龟玉毁于椟.中椟:木匣11.B (族:类)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使用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C.予自度.不得脱度:揣度,估量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12.A (用:由于)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不可乎骤.得骤:明白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纾:解除C.直前诟.虏帅失信诟:责骂,辱骂D.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旌:表扬13.A (骤:骤然,突然)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兵:战争C.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励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14.B (兵:兵器,武器)1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皆B.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意:估计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应该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15.C (按:追究,查办)1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难道C.予更欲一觇.北觇:请求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地方16.C (觇:窥视,侦察)1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识.盈虚之有数识:知道,明了B.横槊.赋诗槊:长矛C.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幸:幸亏D.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倨:傲慢17.C (幸:希望)1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信:诚信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列举罪状D.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舛:不顺18.A (惑:糊涂)1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背叛C.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诣:出使D.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19.C (诣:到……去)2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洎.牧以谗诛洎:及,等到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购:重金收买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易:轻视D.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老交情20.C (易:改变)2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B.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婴:缠绕C.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对待D.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回家21.D (归:女子出嫁)2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萃:聚集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间:悄悄D.余扃牖.而居牗:窗户22.C (间:抄小路)2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焉:哪里,怎么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意料,料想C.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D.迨.诸父异爨迨:等到23.C (望:怨恨,抱怨)2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为之文以志.志:记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讨厌C.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D.吾妻归宁..归宁:出嫁24.D (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2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假使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殆:好像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愠:恼怒D.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负:载25.B (殆:大概)2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B.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牵,拉C.相如引.车避匿引:驾驶D.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汲引26.C (引:调转)2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使辙交弛会:适逢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期望C.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许:答应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相:辅佐27.B (期:注定)2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敛”,收敛,积蓄D.窜.梁鸿于海曲窜:逃跑28.D (窜:使……流窜)2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忽然,一下子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命运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观察D.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逦迤:连续不断29.C (察:察举)3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B.秦贪,负.其强负:倚仗C.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负:违背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依靠30.D(负:对不起)。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高考语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上)红树主人编随堂检测周期安排周期检测内容01 001.爱002.安003.被004.倍005.本006.鄙007.兵008.病009.察010.朝02 011.曾012.乘013.诚014.除015.辞016.从017.殆018.当019.道020.得03 021.度022.非023.复024.负025.盖026.故027.固028.顾029.归030.国04 031.过032.何033.恨034.胡035.患036.或037.疾038.及039.即040.既05 041.假042.间043.见044.解045.就046.举047.绝048.堪049.克050.类06 051.怜052.弥053.莫054.乃055.内056.期057.奇058.迁059.请060.穷07 061.去062.劝063.却064.如065.若066.善067 ,少068.涉069.胜070.识08 071.使072.是073.适074.书075.孰076.属077.数078.率079.说080.私09 081.素082.汤083.涕084.徒085.亡086.王087.望088.恶089.微090.悉10 091.相092.谢093.信094.兴095.行096.幸097.修098.徐099.许100.阳11 101.要102.宜103.遗104.贻105.易106.阴107.右108.再109.造110.知12 111.致112.质113.治114.诸115.贼116.族117.卒118.走119.左120.坐1.爱,ài(1)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2020年中考高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实词150个

2020年中考高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实词150个

中高考必考的150 个实词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 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 、【被】(1)名词。

被子。

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一(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 ? 不苟》)(3)介词。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1)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辑录 PDF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辑录 PDF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辑录PDF 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

如: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6、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7、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8、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9、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10、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1、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2、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3、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

14、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5、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6、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7、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8、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9、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20、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1、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2、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人物心理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2020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学生版)

2020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学生版)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学生版)一.选择题1.下列爱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疼爱)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吝啬)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2 .下列安字解释正确的两项()A.然后得一夕安寝(安稳)B.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哪里)C.风雨不动安如山(安逸)D.既来之,则安之(安定)3.下列本字解释错误的两项()A.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B.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根本)C.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D.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来)E.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F.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4.下列鄙字解释错误的两项()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界)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的地方)C.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浅陋)D.肉食者鄙(鄙视)E.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鄙俗不开化的人)F.孔子鄙其小器(轻视看不起)5.下列兵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士兵)B.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C.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策略)D.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6.下列病字解释错误的两项()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生病)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D.病瘘,隆然伏行(疾病,生病)E.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患病)F.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有病,患病)7.下列察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观察)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观察,细看)D.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E.人至察则无徒(精明)F.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8.下列朝字解释错误的两项()A.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B.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朝拜,朝见,上朝)C.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廷)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早晨)E.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拜)9.下列朝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B.坐南朝北(向着对着)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朝拜)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朝代(朝廷))E.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早晨)10.下列曾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竟然)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竟然)D.曾益其所不能(“增”,增加)E.此儿当及其曾祖(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11.“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下列哪位名家对自己作品的“自评诗”()A.曹雪芹《红楼梦》B.吴承恩《西游记》C.施耐庵《水浒传》12.龚自珍《己亥杂诗?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实词【精品总结】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实词【精品总结】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实词【精品】A【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强助弱。

⑤于是,就。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着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120个实词练习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荆轲被八创(表被动)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5. 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 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动词,指责,嘲骂,羞辱)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窘)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 与“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 D.弟走从军阿姨死14. “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驼闻之曰:名我固当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因度此曲,以纾客怀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D.觉今是而昨非19. “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计不知所出耳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过故人庄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人之患在好人为师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C.所守或匪亲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C.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34. 对“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隔)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尔)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⑥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⑦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隔)A. ①②③⑥B. ②③⑥⑦C. ①⑤⑥⑦D. ①②⑥⑦A.君既若见录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 见笑大方慈父见背36. 对“解”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B.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消释)C.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打开)D.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押送)37.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C.金就利则利. D.轲自知事不就38.“举”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孙叔敖举于海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杀人如不能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D.戍卒叫,函谷举莫令事不举39. 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抢呼欲绝 D.绝云气,负青天40. 对“堪”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B.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愿意)C. 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D. 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忍受、经受)41. 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然操遂能克绍C.克己复礼为仁 D.彼竭我盈,故克之42.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佛印绝类弥勒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43. “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 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百花高楼更可怜44. 与“舸舰弥津”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45.与“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 B.此二人乃莫逆之交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勿忘告乃翁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D.内立法度,务耕织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当斩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C.期年之后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乃置酒请之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52. 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53. 与“连峰去天不盈尺”中的“去”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欲呼张良与俱去 B.西蜀之去南海,远也。

2020年高考文言实词虚词专题强化训练及答案

2020年高考文言实词虚词专题强化训练及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文言实词、虚词一、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注意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别儿怯不花字大用。

蚤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命,侍明宗于.藩邸。

寻.入国子学为诸生。

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

既至,宣布国家恩信,峒民感悦。

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

”率其十四部来受约束。

至顺元年,丁内艰还京。

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

寻除礼部尚书,特命领宿卫。

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昵。

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1.蚤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命,侍明宗于.藩邸。

寻.入国子学为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早年丧父....,八岁那年,因为....兴圣太后的命令,在.王府侍奉明宗。

不久进入国子学成为诸生。

2.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八番宣抚司长是.他家世代担任的官职,因此英宗就任命..他担任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

3.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多年..的贤帅的子孙,我..不愿臣服的,都高兴地说:“这是我们从前们怎.敢违抗他的命令。

”4.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到别儿怯不花管理宿卫之事,唯独举荐..选拔任职时间长的人,众人议论这件事都表示心悦诚服....。

2020年高考常考2100个文言实词汇编(学生版)

2020年高考常考2100个文言实词汇编(学生版)
轻视我而不理会呢?
12

延属吏谙刑名者以助,数月清积牍四千余事。
聘请刑律的下属小吏来帮助自己,几个月就清理了积压的公文所涉及的四千多件事。
13

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发现没有这事,唐玄宗下令将告发者治罪。
14
按堵
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
斩首示众,军中敬畏佩服,百姓。
29
拜官
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
起初被时,宰相想把姻亲私下托付他安排在幕府里。
30

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
张永明命令遵守旧制,并列举仪式礼节上奏给皇上。
31
谤讪
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
因为吴处厚上交的蔡确诗中有朝政之处,趁机极力攻击蔡确。
32
苞苴
寻擢户部侍郎,杜绝苞苴。
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他拒绝一切。
33
褒称
人有馈遗,一无所受,湘东王褒称之。
有人给他送礼,全都没有接受,湘东王对他大加。
34
褒纳
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崇祯帝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
35
褒谕
至郓,发廪振饥,盗贼衰息,赐书褒谕。
到郓州,打开粮仓赈济饥民,盗贼停息,赐信。
36

公主恃爱薄其夫,甚悖礼。
公主依仗宠爱她的丈夫,很是违背礼仪。
4
哀毁
九岁丧父,哀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
九岁父亲去世,,十分消瘦,同族同乡之人都认为他很奇特。
5
哀矜
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
高隆之每见到告状的人,总是加以
之意。
6
蔼如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2020高考专项】2020高考文言实词100练

【2020高考专项】2020高考文言实词100练

【2020高考专项】2020高考文言实词100练【高考专项--文言文】2020高考文言实词100练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3.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荆轲被八创(表被动)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5.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动词,指责,嘲骂,羞辱)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窘)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1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与“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 D.弟走从军阿姨死14.“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驼闻之曰:名我固当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因度此曲,以纾客怀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21.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故”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计不知所出耳25.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过故人庄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人之患在好人为师28.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所守或匪亲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30.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察其言,观其行(仔细观察、审查)2.察其所以,观其所由(察看、观察)3.察微知著(观察细微之处,可以看出大体)4.察其人而知其国(观察一个人,可以了解他所在的国家)5.察今之俗,明古之变(观察当今社会的风俗,可以认识历史的变迁)10常1.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比今日(经常,常常)2.常山之富,岂独草木之华哉(常年的、长期的)3.常人岂无忧患,聪明智者常思无穷(平常、普通)4.常使英雄泪满襟(经常、常常)5.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长久、永远)6.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常民之道来烹调(常规、正常)11称1.言必称人物之美(称赞、表扬)2.以礼称物,不可弃也(尊敬、敬称)3.人称其能,实不足以当其任(称号、头衔)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多言多称,其于道也亟(称呼、称谓)5.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不称才德不建(相称、相当)12出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征、出发)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名、出人头地)3.事无巨细出于谋(处理、处理好)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身、身份)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显露、表现)6.出入无常,事业难成(出现、发生)13处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处于)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处置、处分)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地方、位置)4.事之无范,虑之无常(处理、处置)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遭遇)14传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播、传承)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传统、传承)3.人之初,性本善(传说、传闻)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传、传递)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授、传承)15春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季节、春天)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天、春季)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春季、春天)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春季)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春季)6.春雨如油,润物无声(春季、春天)7.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天、春季)16此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这些)2.此间乐,不思蜀(这里、这儿)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这些)4.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里、这个)5.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这时)6.此时此刻,心中万千思绪(这个、这时)17从1.夫人之从政也,如之奈何(跟随、追随)2.从善如流,从恶如崩(跟随、追随)3.从容说,不必慌张(跟随、追随)4.从容所及,不劳烦扰(跟随、追随)5.从一而终,不偏不倚(始终如一、坚定不移)6.从容就义,义无反顾(勇敢、果敢)18错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过失)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错误、失误)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错误、过失)4.听取他人言,错失自己事(错误、失误)5.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错误、过失)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错误、失误)19达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达到、实现)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达成、完成)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达成、完成)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达到、到达)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达到、实现)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达到、实现)20当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应该、该当)2.既来之,则安之(应该、该当)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该、该当)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该、该当)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应该、该当)6.一日不练,十日生草(应该、该当)7.顺其自然,不强求也不放纵(应该、该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应该、该当)8.放纵自己的欲望是不可取的。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汇编:第三辑(附文言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汇编:第三辑(附文言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120个文言实词汇编:第三辑(第三辑实词: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产品使用说明:①每个实词义项和例句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②重要的实词(考试频率高)都会配上文言翻译练习,方便广大师生教学或备考;③本系列以10个实词用法为一辑,总共12辑,欢迎持续关注。

【得】(1)动词用法①得到、获得。

如: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②得意、满足。

如: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兰亭集序》)译: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满足。

(2)名词用法收获、心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

【度】读音:dù (1)名词用法①法度、制度。

如: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译: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

②限度、尺度。

如: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译: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

③胸襟、气度。

如:(刘邦)常有大度。

(《汉书·高祖本纪》)译:刘邦胸襟开阔。

(2)动词用法:度过、越过。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3)量词用法:次如: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读音:duó 动词用法①★★估计,推测。

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译: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②★考虑、衡量。

如:请王度之。

(《齐桓晋文之事》)译:请大王您考虑这件事。

【文言翻译训练】1.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

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ト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

”会桑哥死,乃免。

(选自《元史·王构传》)(题源:2020年东莞东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2.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