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小年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历史渊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的祭灶,这一天通常是腊月二十三,但古今及各地日期各有不同。民间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祭灶是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是在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为腊月二十五。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将其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崇拜。传说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依此赏罚。灶王爷上天之前,百姓要以隆重的礼节相送,这个过程称为辞灶。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着这种风俗。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一般认为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家家户户的“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习俗。由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古代人相信万物有灵,以为家中的刀、井、灶等各种物件都有神明主司。农历二十四神明均已归天,人间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民间又以为神明上天之后,须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方才回转人

间,于是便有传说,这时间内,即使翻转屋子也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利用这一天搬移物件就不必担心会冲犯家中神明了。因此古人将这一天定为一年中进行大扫除的日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述说:“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民间习俗

古代每逢扫尘日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门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如今扫房子的程序已大大简化,很多人干脆选择请家政服务人员来做卫生。但传统的习俗仍在延续,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不会改变。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旧俗认为灶王爷上天汇报了世间情况之后,玉皇大帝要于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访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人物传说

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光严妙乐的国家,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来无子,十分烦恼,于是邀集道士们举行祈祷活动。过了半年,膝下犹虚。有一天晚上,王后忽然梦见太上老君和诸多神明抱着一个赤色的婴儿从天而降。王后恳求老君赐给她这名婴儿。老君微笑应允,王后满心欢喜收下婴儿,醒来后便觉身怀有孕。一年以后,即丙午年的正月初九,孩子诞生,满室生光。这孩子就是后来的玉帝。

他聪明善良,长大后仁爱慈悲,将宫中所存的财宝都发送给贫苦的民众。净德王死后,他继承王位,治理国家。不久把王位让给大臣,深居山中,虔心修行,经过一亿三千二百劫,成为玉皇大帝。另外,在北宋真宗年间,真宗伪造梦神的事件,封玉皇为玉皇上帝,简称“玉皇”、“玉帝”。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

民间习俗

人们在农历腊月二十五这一天里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在江南一带的民间,这一天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人们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举行这一活动。在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也是因为玉帝要下界查访,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希望玉皇可以体察民情,降福人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传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它们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们形貌狰狞,生性凶残,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们每隔365天就会蹿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