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

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

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

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

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

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

我国著名当代作家胡万春投稿第二百零一次才得以发表《在〈文汇报〉上》,虽然仅37个字,可他当时真是欣喜万分,因为愿望终于实现了。

他以此为动力勤耕不辍,终于成为一代名家。

我国著名工人作家胡万春原来识字不多,后刻苦学习,投稿第201次,才在《文汇报》上发表了第一篇37 个字的短文,但他从此笔耕不辍,终成一代名家。

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为了诱发兴趣,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

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

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
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

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

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

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

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

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

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

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鲁迅《致赖少麟信》)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

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就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对写作教学方式作过许多探索,得到公允的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

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

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问题是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
机结合起来,达到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目的。

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一)校外课外活动
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及极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当今的世界、自己生活的社会、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先进单位、个人、专业户,一些名胜古迹,教师都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指导学生观察。

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有全校性的、有班级的,有小组的,也可以有个人的。

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

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

(二)校内课外活动
1、阅读。

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

要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

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

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

如大纲规定初中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教师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有要求地布置,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以便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

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的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2、练笔。

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论达到提高的目的。

定性作文与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结合,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

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

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

3、.班会。

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的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

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4、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

学校、年级、班级应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些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年级的课文作必要的拓宽和加深。

还可以请英雄或者模范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等教育。

“红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和“休学仪式”,语文教师也要当作语文课外活动来抓,提出明确要求。

5、竞赛。

中学生往往有上进心,不甘落后。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实验证明,竞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之一,我认为个人之间竞赛优于团体之间的竞赛。

语文的竞赛内容,包括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语文基础知识比赛,诗歌散文比赛,作文比赛等等。

这些活动,应有计划地开展。

赛后要总结评比,以精神鼓励为主,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五、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
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

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

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

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

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