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根据表达的病程阶段不同区分:
(1)抗接触:又称为避病(disease escaping)由
于某种原因,使本质上并非抗病的植物, 最易感病的阶段与病原物的侵染期相错,
或者缩短了寄主感病部分暴露在病原物之
下的时间,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受侵染的机
会。
(2)抗侵入:
(3)抗扩展: (4)抗损害:又称为耐病(diseaea tolerance),
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一)概念
植物的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 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抗病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
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病原物发展出不同类别、 不同程度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也相应地形成了不 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抗病性,通常表现为免疫、抗病、 感病和耐病。
二、植物的抗病机制
※研究植物的抗病机制,可以揭示抗病性
的本质,合理利用抗病性,达到控制病害 的目的。 ※植物的抗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有先天具
有的被动抗病性因素,也有病原物侵染引
发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则可划分为形态的、
机能的和组织结构的抗病因素,即物理抗病性
因素(physical defense),以及生理的和生物化学 的因素,即化学抗病性因素 (chemical defence) 。
(二)类型 1、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区分:
(1)主效基因抗病性(major gene resistance),
由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按孟德尔法则
遗传,抗病性表现为质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
(2)微效基因抗病性(minor gene resistance),
由多数微效基因控制,抗病性表现为数量性状。
2、按照小种专化性区分:
▲ 芥子油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以葡萄糖苷酯存在,
被酶水解后生成异硫氢酸类物质,有抗菌活性。葱属植 物含大蒜油,其主要成分是蒜氨酸 (alliin) ,酶解后产生 大蒜素(allicin)亦有较强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
(三)主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
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代谢变化,导致亚 细胞、细胞或组织水平的形态和结构改变,产 生了物理的主动抗病性因素。物理抗病因素可
▲ 紫色鳞茎表皮的洋葱品种比无色表皮品种对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circinans) 有更强的抗病性。这是因为前 者鳞茎最外层死鳞片分泌出原儿茶酸和邻苯二酚,能抑 制病菌孢子萌发,减少侵入。
▲由燕麦根部分离到一种称为燕麦素 (avenacin)的皂角苷
类抑菌物质,能抑制全蚀病菌小麦变种和其它微生物生 长,其杀菌机制是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甾醇类结合,改变 了膜透性。
(二)被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
植物普遍具有该类抗病性因素,抗病植物可 能含有天然抗菌物质或抑制病原菌某些酶的物质, 也可能缺乏病原物寄生和致病所必需的重要成分。 1、体表分泌物 叶片和根系分泌各种物质,有许多生化物质 对病原菌有防御作用,有些对病原物有直接毒害 作用,影响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形成。 2、酶抑制物 植物体内的某些酚类、丹宁和蛋白质是水解 酶的抑制剂,可抑制病原菌分泌的水解酶。
性、单基因抗性或寡基因抗性,抗病效能较高,是当前 抗病育种中所广泛利用的抗病性类别;其主要缺点是易
因病原物小种组成的变化而“丧失”,在生产上这种抗
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 2 ) 非 小 种 专 化 抗 病 性 (race-non-specific resistance):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 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也称为水 平抗性(horizontal resistance)。是针对病原物 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 病原物毒性不依寄主抗性基因的变化而变 化,寄主品种没有它们自己所特有的病原物小 种。
(一)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
该类因素是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它们 主要以其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酶作用的稳定性 而抵抗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 1、植物体抵抗病原物侵入的最外层防线——植物 表皮以及被覆在表皮上的蜡质层、角质层等。 2 、植物表皮层细胞壁发生钙化作用或硅化作用, 对病原菌果胶酶水解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3 、气孔的结构、数量和开闭习性也是抗侵入因 素。
4、植物受到机构伤害后,可在伤口周围形成木 栓化的愈伤周皮 (wound periderm) ,能有效地 抵抗从伤口侵入的病原细菌和真菌。 5、纤维素细胞壁对一些穿透力弱的病原真菌也 可成为限制其侵染和定植的物理屏障。 6、植物细胞的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都可能 积累木质素(lignin),从而阻止病原菌的扩展。
( 1 )小种专化抗病性( race-specific resistance ):寄主 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特定小 种,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特异 性的相互作用,也称为垂直抗性(vertical resistance)。
这种抗病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称为主效基因抗
在遗传上抗性一般是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 的,也叫微效基因抗性或多基因抗性。这种抗 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3、按照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区分:
(1)被动抗病性(passive resistance) :植物与病
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 (2)主动抗病性(active resistance):受病原物侵 染所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
植物能忍受病害,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不受 严重损害的性能。
(5)抗再侵染:植物的抗再浸染特性则通称为 诱导抗病性(iduced resistance)。
5、按抗病的程度常区分为:
(1)高抗:受轻度侵染,表现轻微受害; (2)中抗:中等程度感染和受害; (3)中感:明显的感染,受害程度较重; (4)高感:对病原物的侵染几乎没有抵抗力, 严重受害。
3、水解酶类
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在病 原菌致病过程中,可使之释放到植物细胞及细 胞间隙中,如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能 够分解病原物细胞壁成分,溶解菌丝,因而表 现对病原菌的抗性。 4、抗菌物质
在受到病原物侵染之前,许多健康植物体 内就含有多种抗菌性物质,如酚类物质、皂角 苷、不饱和内酯、芥子油、有机硫化合物、糖 苷类化合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