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776a6ab84ae45c3b358c63.png)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电波传播方式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群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
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2. 电磁波的损耗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损耗,这些损耗主要分为:建筑物穿透损耗,阴影损耗,路径损耗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小组做的是宿舍区的室外测量,借以研究信号的阴影损耗特点,并和其他小组实验结果对比以得出信号的建筑物穿透损耗特点。
下面主要对电磁波的阴影损耗加以讨论: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较大建筑物或较高的地形单位的阻挡,这样信号会产生衰落,不同时间或接受方位的遮挡情况不同,接收功率也不同,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衰落叫“阴影效应”或“阴影衰落”。
在阴影衰落的情况下,移动台与信号源的直达路径被建筑物所遮挡,它收到的信号是各种绕射、反射、散射波的合成。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335b62a417866fb84a8e30.png)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题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班级:学号:班内序号:姓名:目录【实验目的】 (1)【实验原理】 (1)【实验内容】 (6)【实验步骤】 (6)1.实验对象的选择 (6)2.数据采集 (6)3. 数据处理 (7)【实验结果分析】 (7)【实验心得】 (16)【附录】 (16)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受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受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等。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
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2.尺度路径损耗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受功率之间的(dB)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受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的使用。
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为:()[]()()=+010log/0PL d dB PL d n d d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d dBm Pt dBm PL d n d d d dBm n d dPr010log/0Pr010log/0其中,定义n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为近地参考距离,d为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北邮大三下学期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
![北邮大三下学期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4a51e5248d7c1c708a145f0.png)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题目:校医院4G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指导老师:日期:2015年6月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三、实验内容 (3)四、实验步骤 (3)1、实验地点 (3)2、数据采集 (4)3、数据录入 (4)4、数据处理流程 (4)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4)1、磁场强度地理分布 (4)2、磁场强度统计分布 (4)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5)六、问题分析与解决 (5)1、测量误差分析 (5)2、场强分布的研究 (6)七、分工安排 (6)八、心得体会 (6)九、附录 (8)十、网络参量测量演示实验问卷 (19)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受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受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等。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
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征的研究实验报告
![北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征的研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9d5f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4.png)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方法
采用专业的信号采集设备,按照 实验方案规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 数据采集。同时记录相关参数, 如时间、地点、设备型号等。
数据处理流程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 和修正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然后进行数据分类 和归纳整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基 础数据。
数据表示方法
采用图表、图像和表格等多种形 式表示数据,便于观察和分析。 同时可以结合GIS等工具进行空 间分析和可视化。
未来研究可扩大实验范围,涵盖更多类型的建筑物和地形。同时,可引入更多影 响因素,如天气、时间等,以更全面地揭示无线信号场强特征。
研究建议与展望
建议
进一步开展实验以验证和完善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加强 理论分析,建立更为精确的模型来描述无线信号场强特 征。
展望
未来研究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分析,对无线信号传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 合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新型无线通信技术,提升 无线通信性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网络公开数据
通过查询网络上公开的无线信号场强数据,如通过 Google地图或相关的网站查询,获取目标区域的无线 信号场强信息。
无线信号场强特征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
无线信号场强在空间中分布不均匀,通常与地形、建筑物、 植被等环境因素有关。在开阔地带,无线信号场强相对较强 ;而在建筑物密集或地形复杂的区域,无线信号场强可能受 到遮挡或干扰,导致场强下降。
实验设计
选择合适的实验地点和 设备,设计实验方案, 包括实验时间、地点、 人员、安全措施等。
数据采集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数据 采集,记录相关参数和 结果,保证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材料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c4985cf111f18583d05aed.png)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题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指导老师:日期: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1)2、尺度路径损耗 (1)3、阴影衰落 (2)4、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的定义 (3)三、实验内容 (3)四、实验步骤 (4)1、实验对象的选择 (4)2、数据采集 (4)3、数据录入 (5)4、数据处理 (6)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6)1、磁场强度地理分布 (6)2、磁场强度统计分布 (8)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9)六、问题分析与解决 (9)1、测量误差分析 (9)2、场强分布的研究 (10)七、分工安排 (10)八、心得体会 (10)九、附录:数据处理过程 (12)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受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受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等。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
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校园无线场强特性研究报告
![校园无线场强特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3fb77331b765ce0508143d.png)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量方法;2.研究校园内不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变化的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 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地采用。
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式为:PL(d)[dB]=PL(d0)+10nlog(d/d0)即平均接收功率为:Pr(d)[dBm]=Pt[dBm]-PL(d0)-10nlog(d/d0)=Pr(d0)[dBm]-10nlog(d/d0) 其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 为近地参考距离;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
横杠表示给定值d 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
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表示为斜率10ndB/10 倍程的直线。
n 值取决于特定的传播环境。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研究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113d742804d2b160b4ec05c.png)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原理 (2)三、实验内容 (4)四、实验步骤 (5)(1)测量(数据采集) (5)(2)数据录入 (5)(3)数据处理 (5)五、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6)(1)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6)a)概率分布柱状图 (6)b)累积分布曲线 (9)c)具体分布参数 (12)(2)场强地理分布与拟合残差图 (13)(3)不同频率衰落的对比 (17)六、实验总结 (18)(1)分工安排 (18)(2)心得体会 (18)实验五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2、 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 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 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 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覆盖的区域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1) 大尺度路径衰落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受功率之间的(dB )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受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的使用。
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为:()[]()()010log /0PL d dB PL d n d d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0000()[][]()10log(/)()[]10log(/)r t r P d dBm P dBm PL d n d d P d dBm n d d =--=-其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为近地参考距离;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32dfdb360cba1aa811da57.png)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2010211117班10210498 高冉10210500 常宸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量方法;2.研究校园内不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变化的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1.大尺度路径损耗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 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地采用。
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式为:PL(d)[dB]=PL(d0)+10nlog(d/d0)即平均接收功率为:Pr(d)[dBm]=Pt[dBm]-PL(d0)-10nlog(d/d0)=Pr(d0)[dBm]-10nlog(d/d0)其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 为近地参考距离; 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
横杠表示给定值d 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
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表示为斜率10ndB/10 倍程的直线。
n 值取决于特定的传播环境。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
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研究
![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ff84eead51f01dc281f1d4.png)
主要运用了matlab中xlsread()、histfit(x)函数来做出柱状图和高斯拟合。
xlsread():从excel表格中读出数据;
histfit(data,nbins):用所采集的数据画直方图,并默认生成一条与之对应的正态分布曲线;
关键代码如下:
load data;
k=ceil(1.87*(length(data3)-1)^0.4);
我们小组选取测试频率:FM493.84MHz
另一小组选取测试频率:FM 190.75MHz
分布
统计值
南
西
东
北
高频
493.84MHz
(dBmW)
Min
-73.25
-77.24
-79.27
-79.22
Max
-54.95
-61.96
-55.93
-55.98
Mean
-64.1
-69.6
-67.6
-67.6
Median
从标准差来看是西侧最小,说明波动最小;而东侧较大,说明波动最大,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体育馆东侧杏坛路有比较多的车辆干扰所致,而体育馆西侧道路较为宁静,周边环境也并无太大变化,故测量的数据波动最小。
通过测量数据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在图形和特征值(均值、方差)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场强概率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十分接近。
-54.72
Mean
-62.81
-68.59
-67.05
-67.05
Median
-62.81
-68.59
-67.05
-67.05
Std
7.646
6.295
7.23
23
Range
26.09
校园无线场强特性研究报告.
![校园无线场强特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04902c0740be1e650e9a31.png)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量方法;2.研究校园内不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变化的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 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地采用。
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式为:PL(d)[dB]=PL(d0)+10nlog(d/d0)即平均接收功率为:Pr(d)[dBm]=Pt[dBm]-PL(d0)-10nlog(d/d0)=Pr(d0)[dBm]-10nlog(d/d0) 其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 为近地参考距离;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
横杠表示给定值d 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
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表示为斜率10ndB/10 倍程的直线。
n 值取决于特定的传播环境。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073e619b6648d7c1c746d9.png)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班级:08108班姓名:王胤鑫 09号李昕钰 24号目录摘要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1、大尺度路径损耗 (3)2、阴影衰落 (5)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的定义 (6)三、实验内容 (6)1、实验概述 (6)2、实验区域划分 (7)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10)1、分组场强的统计分布: (10)2、全局场强的统计分布: (16)五、数据分析 (17)1、阴影衰落 (17)2、场强分布 (17)3、模型计算 (18)4、模型比较和验证 (19)六、心得体会 (20)1、王胤鑫心得体会 (20)2、李昕钰心得体会 (21)七、参考文献 (22)【摘要】由于无线信道的复杂性,决定其传播的结果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为了确定出北京邮电大学校园内的无线信号的场强特性,我们采取实地检验的方法,选定中央2台(190.758Mhz)的频率来代表无线信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场强分布的大致图形。
发现校园内的信号阴影衰落的分布情况符合理论上的零均值对数正态分布结果。
同时根据分布图总结出北邮校园内室外区域的场强分布特点,并对此做出分析。
最后,根据结果分析得出北邮校园内的电波传播规律符合Egli模型,Hata-Okumura模型和CCIR模型。
关键字:无线电波传播阴影衰落场强分布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
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
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物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北邮通信工程
![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北邮通信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6f913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6.png)
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北邮通信工程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无线通讯设备的普及,校园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则是影响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结合北邮通信工程的实际情况,介绍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一、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定义和意义所谓无线信号场强,是指在一个三维空间内,某一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功率密度值。
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则是指在校园内,不同位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功率密度值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其主要包括信号的覆盖率、信号强度和信号干扰等方面。
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意义重大。
首先,良好的无线信号覆盖和信号强度,能够提高用户的上网速度和稳定性,提升用户体验;其次,信号干扰严重时,将导致无法连接或者频繁掉线,对用户的学习和工作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因此,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是保障校园网络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北邮通信工程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实例分析北邮通信工程作为国内著名的通信专业大学,其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实例情况对广大学生和网络工程师具有借鉴意义。
下面分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1、北邮校园无线信号覆盖信息北邮校园内主要无线网络品牌为华为、中兴等,这些品牌的无线设备提供了网络的无缝覆盖和设备管理等功能,保证了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
具体而言,北邮校园内实现了三种网络覆盖:1) 室内无线覆盖: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室内区域,采用AP覆盖方式实现网络覆盖,所有室内设备在线状态,都能保证良好的信号覆盖。
2) 室外无线覆盖:在校园道路、广场、操场等室外区域,采用无线路由器和TDD-LTE无线传输方式实现网络覆盖,保证了信号覆盖范围的广阔。
3) 楼间、楼内网络连通:在宿舍楼、教学楼等建筑物之间的连通,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和网桥覆盖方式实现网络无缝连接,保证了不同建筑物间学生、老师的无缝连接。
2、北邮校园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北邮校园无线信号强度研究最多的区域为室内环境。
北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征的研究实验报告
![北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征的研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7c39767375a417866f8fa3.png)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题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日期:2016年5月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1)大尺度路径损耗 (3)2)阴影衰落 (4)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的定义 (5)三、实验内容 (6)四、实验步骤 (6)五、实验结果 (6)1)北邮北区家属楼外不同区域阴影衰落 (6)2)北邮北区家属楼内不同区域阴影衰落 (9)2.1)一楼楼道 (9)2.2)三楼楼道 (11)2.3)五楼楼道 (12)2.4)七楼楼道 (13)2.5)九楼楼道 (15)2.6)十一楼楼道 (16)2.7)十三楼楼道 (18)2.8)十五楼楼道 (19)2.9)一到十五层楼道 (21)2.10)一到十五层奇数层楼梯 (23)六、结果分析 (26)1)数据分析 (26)2)误差分析及解决 (27)七、实验总结 (27)八、附录 (28)附录1 原始数据登记表 (28)附录2 Matlab源代码 (43)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
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的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概念。
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1)大尺度路径损耗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地采用。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b1614b55270722182ef714.png)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2013/5/13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研究国家体育馆——鸟巢周围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利用DS1131场强仪,实地测量信号场强(单位:dBmW)。
1、研究具体现实环境下阴影衰落分布规律,以及具体的分布参数如何。
2、研究在国家体育馆鸟巢周围电波传播规律与现有模型的吻合程度,测试值与模型预测值的预测误差如何。
三、实验步骤:1、实验内容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我们想要研究学校外的建筑物的衰落现象,经过讨论,我们选择了国家体育馆鸟巢作为实验场所。
测量时,我们按照地图上逆时针方向沿着鸟巢边缘测量,具体路线见以下分布图:2、在选频方面,由于中央三套信号比较强,所以我们决定采用之,其图像信号的频率为487.25MHz,伴音信号的频率为493.75MHz,此时的波长约为0.616m,于是我们大约1m(也即2步左右)读取一个数据。
3、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得到12个表格文件:即以每个入口之间测量段的字母来分类,如上图所示,共有:A、B、C、D、E、F、G、H、J、K、L、M等12个测量段。
文件截图如下:4、D文件里的数据截图:5、 数据处理过程:采集到的数据有512多组,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处理以便得到明确的结论。
下图所示为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四、 实验结果:1、 空间场强大小分析:图1是用Matlab 画的所有数据的大小起伏,虽然有大有小,但是难以确定空间场强的大小分布,所以再使用Mathematica 进行改进绘图,如图3、4:图1以下是图3是场强大小的图像分量空间分布图,扇形区域的半径表示大小。
图4是伴音信号大小的分布图,测量数据是按照六块区域划分的,具体划分图可以见图2;图2、所有数据研究区域划分图注:图中数字表示区域名,字母表示入口,命名方式如:AB入口,BC入口……图3、图像信号强弱的空间分布表3、图像信号强弱的空间分布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发现6区的图像信号最强,均值为-29dBmW,而3区最弱,为-40dBmW;我们组分析了原因,认为原因如下:1)6区附近比较开阔,所以信号受到的阻挡更小,衰减小,而2、3区附近面临闹市,所以受到干扰大;2)信号源在6区的方向,因为6区朝向信号源,所以6、1区的信号最强,而其他区域,由于信号要穿过鸟巢建筑有穿透损耗,因此衰减比较大。
北邮电磁场实验,场强仪测校园磁场分布要点
![北邮电磁场实验,场强仪测校园磁场分布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be192c83c4bb4cf7ecd135.png)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专业通信工程班级 2011211109姓名唐天宇、廖浩帆学号 2011210258、2011210259班内序号 15、16开课系室信通院实验中心报告日期 2014年5月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
2. 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 掌握在室内环境下的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概念。
4. 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1)大尺度路径损耗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地采用。
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式为:即平均接收功功率为:其中,n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为近地参考距离;d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
横杠表示给定值d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
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表示为斜率10ndB/10倍程的直线。
n值取决于特定的传播环境。
例如自由空间,n为2,当有阻挡物时,n比2大。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实验7 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实验7 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d7130510a6f524ccbf855f.png)
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地测量校园内外的无线电信号场强值,掌握室内外电波传播的规律。
2. 熟练并掌握无线电中的传输损耗,路径损耗,穿透损耗,衰落等概念。
3. 熟练使用无线电场强仪测试空间电场强的方法。
4.学会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到相关传播模型。
二、实验原理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
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2、无线信道中信号衰减无线信道中的信号衰减分为衰落,路径损耗,建筑物穿透损耗。
此外还有多径传播的影响。
(1)移动环境下电波的衰落包括快衰落和慢衰落(又叫阴影衰落),快衰落的典型分布为 Rayleigh 分布或Rician 分布;阴影衰落的典型分布为正态分布,即高斯分布。
快衰落和慢衰落两者构成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不稳定因素。
(2)路径损耗: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Pr )之间的(dB )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受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的使用。
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为:()[]()()010log /0PL d dB PL d n d d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Pr 010log /0Pr 010log /0d dBm Pt dBm PL d n d d d dBm n d d =--=-其中,定义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为近地参考距离,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人们根据不同放入地形地貌条件,归纳总结出各种电波传播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原理: (2)1.大尺度路径损耗 (2)2.阴影衰落 (3)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的定义 (4)三.实验内容: (5)四.实验步骤: (5)1.实验对象的选择 (5)2.数据采集 (5)3.实验数据 (6)4.数据处理 (7)五.程序代码: (8)六.实验结果分析 (11)七.数据分析: (17)1.实验结果: (17)2.结果分析: (19)八.实验心得: (20)九.参考资料: (22)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
2. 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 掌握在室内环境下的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概念。
4. 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5. 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1.大尺度路径损耗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 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地采用。
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式为:PL(d)[dB]=PL(d0)+10nlog(d/d0)即平均接收功率为:___Pr(d)[dBm]=Pt[dBm]-PL(d0)-10nlog(d/d0)=Pr(d0)[dBm]-10nlog(d/d0)其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 为近地参考距离;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
横杠表示给定值d 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
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表示为斜率10ndB/10 倍程的直线。
n 值取决于特定的传播环境。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
中值是使实测数据中一半大于它而另一半小于它的一个数值(对于正态分布中值就是均值)。
人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归纳总结出各种电波传播模型:(1)自由空间模型(2)双径模型(3)Hata模型(4)Hat-cost231模型(5)Okumura 模型2.阴影衰落在无线信道里,造成慢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建筑物或其它物体对电波的遮挡。
在测量过程中,不同位置遇到的建筑物遮挡情况不同,因此接收功率也不同,这样就会观察到衰落现象。
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衰落也叫“阴影效应”或“阴影衰落”。
在阴影衰落的情况下,移动台被建筑物所遮挡,它收到的信号是各种绕射,反射,散射波的合成。
所以,在距基站距离相同的地方,由于阴影效应的不同,它们收到的信号功率有可能相差很大,理论和测试表明,对任意的d 值,特定位置的接受功率为随机对数正态分布即:__Pr(d)[dBm]=Pr(d)[dBm]+Xσ= Pr(d0)[dBm]-10nlog(d/d0)+ Xσ其中,Xσ为0 均值的高斯分布随机变量,单位为dB,标准偏差为σ,单位也是dB。
对数正态分布描述了在传播路径上,具有相同T-R 距离时,不同的随机阴影效应。
这样利用高斯分布可以方便地分析阴影的随机效应。
正态分布,也叫高斯分布,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应用于阴影衰落时,上式中的x 表示某一次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m 表示以dB 表示的接收功率的均值或中值,σ 表示接收功率的标准差,单位是dB。
阴影衰落的标准差同地形,建筑物类型,建筑物密度等有关,在市区的150MHz 频段其典型值是5dB。
除了阴影效应外,大气变化也会导致阴影衰落。
比如一天中的白天,夜晚,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天晴时,下雨时,即使在同一个地点上,也会观察到路径损耗的变化。
但在测量的无线信道中,大气变化造成的影响要比阴影效应小的多。
下面是阴影衰落分布的标准差,其中σ s (dB)是阴影效应的标准差。
σ s (dB)频率(MHz)准平坦地形不规则地形Δh(m)城市郊区50 150 300150 3.5---5.5 4---7 9 11 13450 6 7.5 11 15 18900 6.5 8 14 18 21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的定义建筑物穿透损耗的大小对于研究室内无线信道具有重要意义。
穿透损耗又称大楼效应,一般指建筑物一楼内的中值电场强度和室外附近街道上中值电场强度dB 之差。
发射机位于室外,接收机位于室内,电波从室外进入到室内,产生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由于建筑物存在屏蔽和吸收作用,室内场强一定小于室外的场强,造成传输损耗。
室外至室内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定义为:室外测量的信号平均场强减去同一位置室内测量的信号平均场强。
用公式表示为:P是穿透损耗,单位是dB,P j是在室内所测的每一点的功率,单位是dBμv,共M 个点,P i是在室外所测的每一点的功率,单位是dBμv,共N个点。
三.实验内容:利用DS1131 场强仪,实地测量信号场强(1)研究具体现实环境下阴影衰落分布规律,以及具体的分布参数如何。
(2)研究在校园内电波传播规律与现有模型的吻合程度,测试值与模型预测值的预测误差如何。
(3)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的变化规律。
四.实验步骤:1.实验对象的选择在实验课上老师讲解时,要求我们对室内信号或者室外信号进行测量。
经过我们组内协商,决定对教一的周边室外信号进行测量。
在选择频率时,我们选择了CHANNEL2的109.75MHZ 的频段,由于此信号强度较好,且有起伏变化,并且能听到channel2的频道伴音,因此很适合本次实验的测量工作。
2.数据采集利用场强测量仪DS1131对无线信号的功率值进行测量,在190.75MHZ的频率下,半波长为0.78m,每走一大步读一次数并进行记录。
我们测量共测量的六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是教一与主楼,靠近与远离教一分别测了两组,教一与图书馆,靠近与远离教一分别测了两组,教一与体育馆之间,教一与教四之间。
在测量建筑物外的信号强度时,采用围绕该建筑物一周的测量方法。
测量地点:(1)教一与主楼,靠近教一侧(2)教一与主楼,远离教一侧(3)教一与图书馆,靠近教一侧(4)教一与图书馆,远离教一侧(5)教一与体育馆之间(6)教一与教四之间天气情况:微风频点选择:190.75MHZ3.实验数据数据1教一与主楼之间道路(教一内侧)数据2:教一与体育馆之间道路4.数据处理实验时测量的数据比较多,因此在处理时采用MATLAB R2010A软件进行处理,具体数据处理流程如下:五.程序代码:clear all;close all;%-------------读取文件---------------%w2e=xlsread('data.xls','w2e');s2n=xlsread('data.xls','s2n');e2w=xlsread('data.xls','e2w');n2s=xlsread('data.xls','n2s');w2eout=xlsread('data.xls','w2e out');e2wout=xlsread('data.xls','e2w out');%total=xlsread('data.xls','total');%-------------转换成矩阵------------%w2e2=reshape(w2e,1,97);s2n2=reshape(s2n,1,54);e2w2=reshape(e2w,1,110);n2s2=reshape(n2s,1,44);w2eout2=reshape(w2eout,1,133);e2wout2=reshape(e2wout,1,85);%total2=reshape(total,1,346);%---------为画平面场强图作准备----------% w2e3=[w2e2,zeros(1,97),[1:97]]; w2e3=reshape(w2e3,97,3);s2n3=[s2n2,zeros(1,54),[1:54]];s2n3=reshape(s2n3,54,3);e2w3=[e2w2,zeros(1,110),[1:110]];e2w3=reshape(e2w3,110,3);n2s3=[n2s2,zeros(1,44),[1:44]];n2s3=reshape(n2s3,44,3);w2eout3=[w2eout2,zeros(1,133),[1:133]];w2eout3=reshape(w2eout3,133,3);e2wout3=[e2wout2,zeros(1,85),[1:85]];e2wout3=reshape(e2wout3,85,3);%-----------教一与主楼之间道路(教一内侧)-----------%figure(11)subplot(1,2,1);histfit(w2e2);%画柱状图axis([40,80,0,30]);grid on;str={'教一与主楼之间道路(教一内侧)'; '信号电平概率分布'};title(str);xlabel('电平值(-dBmw)');ylabel('样本数量(个)');legend('实际样本分布','理想概率分布线'); subplot(1,2,2);[h1,s1] = cdfplot(w2e2)%画累积概率分布图axis([40,80,0,1]);hold on;w2emean=num2str(s1.mean);w2estd=num2str(s1.std);text(56,0.23,['最小值= ',num2str(s1.min)]); text(56,0.18,['最大值= ',num2str(s1.max)]); text(56,0.13,['均值= ',num2str(s1.mean)]); text(56,0.08,['中值= ',num2str(s1.median)]); text(56,0.03,['标准差= ',num2str(s1.std)]); title(' 对应累积概率分布');figure(12)surf(w2e3');%画衰落强度图title('教一与主楼之间道路(教一内侧)信号电平分布图');xlabel('<--西东-->');ylabel('<--北南-->');axis([1,97,1,2]);caxis([40 80]);colorbar('horiz');%------------教一与体育馆之间道路-----------%figure(21)subplot(1,2,1);histfit(s2n2);axis([40,80,0,20]);grid on;title('教一与体育馆之间道路信号电平概率分布');xlabel('电平值(-dBmw)');ylabel('样本数量(个)');legend('实际样本分布','理想概率分布线'); subplot(1,2,2);[h1,s1] = cdfplot(s2n2)axis([40,80,0,1]);hold on;s2nmean=num2str(s1.mean);s2nstd=num2str(s1.std); text(56,0.23,['最小值= ',num2str(s1.min)]); text(56,0.18,['最大值= ',num2str(s1.max)]); text(56,0.13,['均值= ',num2str(s1.mean)]); text(56,0.08,['中值= ',num2str(s1.median)]); text(56,0.03,['标准差= ',num2str(s1.std)]); title(' 对应累积概率分布');figure(22)surf(s2n3');title('教一与体育馆之间道路信号电平分布图');xlabel('<--南北-->');ylabel('<--西东-->');axis([1,54,1,2]);caxis([40 80]);colorbar('horiz');%-------------教一与图书馆之间道路(教一内侧)-----------%figure(31)subplot(1,2,1);histfit(e2w2);axis([40,80,0,30]);grid on;str={'教一与图书馆之间道路(教一内侧)'; '信号电平概率分布'};title(str);xlabel('电平值(-dBmw)');ylabel('样本数量(个)');legend('实际样本分布','理想概率分布线'); subplot(1,2,2);[h1,s1] = cdfplot(e2w2)axis([40,80,0,1]);hold on;e2wmean=num2str(s1.mean);e2wstd=num2str(s1.std);text(56,0.23,['最小值= ',num2str(s1.min)]); text(56,0.18,['最大值= ',num2str(s1.max)]); text(56,0.13,['均值= ',num2str(s1.mean)]); text(56,0.08,['中值= ',num2str(s1.median)]); text(56,0.03,['标准差= ',num2str(s1.std)]); title(' 对应累积概率分布');figure(32)surf(e2w3');title('教一与图书馆之间道路(教一内侧)信号电平分布图');xlabel('<--东西-->');ylabel('<--南北-->');axis([1,110,1,2]);caxis([40 80]);colorbar('horiz');%-----------教一与教四之间道路------------% figure(41)subplot(1,2,1);histfit(n2s2);axis([40,80,0,20]);grid on;title('教一与教四之间道路信号电平概率分布');xlabel('电平值(-dBmw)');ylabel('样本数量(个)');legend('实际样本分布','理想概率分布线'); subplot(1,2,2);[h1,s1] = cdfplot(n2s2)axis([40,80,0,1]);hold on;n2smean=num2str(s1.mean);n2sstd=num2str(s1.std);text(56,0.23,['最小值= ',num2str(s1.min)]); text(56,0.18,['最大值= ',num2str(s1.max)]); text(56,0.13,['均值= ',num2str(s1.mean)]); text(56,0.08,['中值= ',num2str(s1.median)]); text(56,0.03,['标准差= ',num2str(s1.std)]); title(' 对应累积概率分布');figure(42)surf(n2s3');title('教一与教四之间道路信号电平分布图');xlabel('<--北南-->');ylabel('<--东西-->');axis([1,44,1,2]);caxis([40 80]);colorbar('horiz'); %--------教一与主楼之间道路(教一外侧)------------%figure(61)subplot(1,2,1);histfit(w2eout2);axis([40,80,0,30]);grid on;str={'教一与主楼之间道路(教一外侧)'; '信号电平概率分布'};title(str);xlabel('电平值(-dBmw)');ylabel('样本数量(个)');legend('实际样本分布','理想概率分布线'); subplot(1,2,2);[h1,s1] = cdfplot(w2eout2)axis([40,80,0,1]);hold on;w2eoutmean=num2str(s1.mean);w2eoutstd=num2str(s1.std);text(56,0.23,['最小值= ',num2str(s1.min)]); text(56,0.18,['最大值= ',num2str(s1.max)]); text(56,0.13,['均值= ',num2str(s1.mean)]); text(56,0.08,['中值= ',num2str(s1.median)]); text(56,0.03,['标准差= ',num2str(s1.std)]); title(' 对应累积概率分布');figure(62)surf(w2eout3');title('教一与主楼之间道路(教一外侧)信号电平分布图');xlabel('<--西东-->');ylabel('<--北南-->');axis([1,133,1,2]);caxis([40 80]);colorbar('horiz');%-------教一与图书馆之间道路(教一外侧)--------%figure(81)subplot(1,2,1);histfit(e2wout2);axis([40,80,0,30]);grid on;str={'教一与图书馆之间道路(教一外侧)'; '信号电平概率分布'};title(str);xlabel('电平值(-dBmw)');ylabel('样本数量(个)');legend('实际样本分布','理想概率分布线'); subplot(1,2,2);[h1,s1] = cdfplot(e2wout2)axis([40,80,0,1]);hold on;e2woutmean=num2str(s1.mean);e2woutstd=num2str(s1.std);text(56,0.23,['最小值= ',num2str(s1.min)]); text(56,0.18,['最大值= ',num2str(s1.max)]); text(56,0.13,['均值= ',num2str(s1.mean)]); text(56,0.08,['中值= ',num2str(s1.median)]); text(56,0.03,['标准差= ',num2str(s1.std)]); title(' 对应累积概率分布'); figure(82)surf(e2wout3');title('教一与图书馆之间道路(教一外侧)信号电平分布图');xlabel('<--南北-->');ylabel('<--东西-->');axis([1,85,1,2]);caxis([40 80]);colorbar('horiz');%--------显示各个均值和标准差--------% westV=[w2emean,' ',w2estd]southV=[s2nmean,' ',s2nstd]eastV=[e2wmean,' ',e2wstd]northV=[n2smean,' ',n2sstd]platformV=[w2eoutmean,' ',w2eoutstd] BplatformV=[e2woutmean,' ',e2woutstd]六.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处理结果:(1)教一与主楼,靠近教一侧(2)教一与主楼,远离教一侧(3)教一与图书馆,靠近教一侧(4)教一与图书馆,远离教一侧(5)教一与体育馆之间(6)教一与教四之间七.数据分析:1.实验结果:累积概率(单位:-dbw) 1)教一与主楼,靠近教一侧最小值:52.3最大值:74.9均值:62.1857标准差:4.2132中值:622)教一与主楼,远离教一侧最小值:53最大值:74.4均值:62.0361标准差:4.613中值:61.93)教一与图书馆,靠近教一侧最小值:52.4最大值:74.2均值:62.7864标准差:4.6387中值:61.954)教一与图书馆,远离教一侧最小值:50.3最大值:72.7均值:60.1729标准差:59.2中值:4.72155)教一与体育馆之间最小值:54.4最大值:73.8均值:60.5926标准差:4.5643中值:59.56)教一与教四之间最小值:51.3最大值:72.6均值:62.3545标准差:4.9412中值:62.42.结果分析:从局部上看,教一与主楼(内)西部比东部的衰减大,因为西部有教三,教四比较大的建筑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