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教案

合集下载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苑”,主要教学内容为四首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绝句》和柳宗元的《江雪》。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描绘了山居秋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孟浩然《过故人庄》:通过访问故人庄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田园生活的珍视。

3. 杜甫《绝句》: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社会的忧虑。

4. 柳宗元《江雪》:以江雪为题材,展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四首山水田园诗,感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2. 分析四首诗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学会运用古典诗词进行表达和创作,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的艺术特色、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幅山水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水田园诗。

2. 新课导入:介绍四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历史地位。

3. 诗词诵读:全班同学齐读四首诗,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分析四首诗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山居秋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一首山水田园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山水田园诗四首2. 板书内容:王维《山居秋暝》:秋日山居,向往田园孟浩然《过故人庄》:友情、田园,珍视人生杜甫《绝句》:山水忧国,抒发情怀柳宗元《江雪》:孤独寂寞,江雪抒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第一章: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及特点1.1 定义: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描写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2 特点:以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题材,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2.1 起源: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山水描写。

2.2 发展:唐代是山水田园诗的高峰期,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宋代山水田园诗有了新的发展,如苏轼、陆游等人的作品。

第三章:山水田园诗的主要代表诗人及作品3.1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

3.2 孟浩然:唐代诗人,以田园诗见长,如《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3.3 苏轼:宋代文学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有《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等。

第四章: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义。

4.2 把握意象: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山水、田园等,理解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4.3 品味语言:欣赏诗中的优美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体会诗人的意境。

第五章:山水田园诗鉴赏实例分析5.1 王维《山居秋暝》:分析诗中的意象、语言和情感,理解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5.2 孟浩然《过故人庄》:通过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鉴赏这首田园诗的美。

第六章:宋代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范成大6.1 范成大的生平简介:了解其生活年代、生平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6.2 作品解析:《四时田园杂兴》系列诗作,分析其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及其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第七章: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意象7.1 山水意象:分析山水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如山的稳重、水的灵动等。

7.2 田园意象:解析田园生活中的常见元素,如农田、农舍、牛羊等,在诗中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第八章:山水田园诗中的情感表达8.1 诗人的闲适之情:分析诗人在山水田园中寻找的心灵寄托,表现出的闲适、恬淡之情。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教学过程篇一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根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气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照顾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欣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根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学习《宿建德江》〔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初中山水田园诗整理教案

初中山水田园诗整理教案

初中山水田园诗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诗歌,让学生感受山水田园之美,体会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及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3. 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及其代表作品4. 欣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难点:欣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山水田园诗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山水田园诗产生兴趣。

2. 讲授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及特点教师详细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阐述其特点,如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情感、追求闲适生活等。

3.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教师讲解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4. 欣赏和分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品教师选取几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景色描绘、情感表达等。

5. 学生自主欣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学生分组欣赏和分析教师提供的山水田园诗,讨论诗歌中的景色、情感和主题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价值。

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更多的山水田园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欣赏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中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掌握更多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品。

2. 欣赏和分析至少两首山水田园诗,体会诗歌中的景色描绘、情感表达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

3. 写一篇关于中山水田园诗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艺术手法;了解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诗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3.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4. 代表诗人及其作品5.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艺术手法及鉴赏方法。

2. 难点:山水田园诗的深层意境及其传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田园诗的主题——自然。

2. 教学环节一: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 提问:什么是山水田园诗?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

3. 教学环节二: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1) 提问:我国山水田园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诗人。

4. 教学环节三: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1) 提问:山水田园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如白描、寄托、象征等。

5. 教学环节四:代表诗人及其作品1) 提问:请举例说明一位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2) 讲解:举例分析代表诗人(如陶渊明、王维等)及其作品。

6. 教学环节五: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1) 提问: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自然景观、体会诗人的情感等。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艺术手法、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的掌握程度,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第一章: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及特点1.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解释山水田园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涵。

强调山水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分析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如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情感等。

通过具体诗例,让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表现形式。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2.1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追溯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介绍早期的山水田园诗作。

讨论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

2.2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介绍山水田园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和发展趋势。

分析不期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第三章:山水田园诗的题材与主题3.1 山水田园诗的题材探讨山水田园诗常见的题材,如山水描写、田园生活等。

通过诗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题材的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2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分析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如归隐思想、自然崇拜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山水田园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山水田园诗的文学技巧与表达手法4.1 山水田园诗的文学技巧介绍山水田园诗中常用的文学技巧,如比喻、象征等。

通过具体诗例,让学生了解文学技巧在山水田园诗中的运用。

4.2 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手法分析山水田园诗中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抒情等。

引导学生通过诗例感受山水田园诗中的艺术表现力。

第五章: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与实践5.1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介绍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如了解诗人生平、分析诗歌结构等。

强调鉴赏山水田园诗需要关注的意象、情感和审美。

5.2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实践提供一些山水田园诗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实际鉴赏练习。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山水田园诗的欣赏和理解。

第六章:唐代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及作品6.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在山水田园诗领域的地位。

分析王维的代表作品,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感受其诗中的意境。

6.2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探讨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中的贡献和特点。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通过分析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使学生领悟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

3. 培养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与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背景3. 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能够分析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引导学生领悟美学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田园诗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讲解经典作品: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分析讲解。

3.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深入研究。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5. 总结提升: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赏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有关山水田园诗的学术论文、赏析文章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经典作品和相关图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第3-4课时:分析讲解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

唐诗三百首中的山水田园诗教案

唐诗三百首中的山水田园诗教案

唐诗三百首中的山水田园诗教案山水田园诗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以描绘大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主题,极富诗意和韵味。

本文将以教案的形式介绍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山水田园诗,从中学习欣赏诗歌的基本技巧,并深入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教案一:欣赏山水田园诗目标:通过欣赏山水田园诗,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步骤:1.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背景和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山水田园诗在这个时期达到巅峰,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类诗作以山水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情感,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2. 选择数首山水田园诗进行欣赏: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具体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体会诗人情感与诗歌意境之间的关联。

3. 分组讨论和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交流对诗歌的感受以及对其中景物描写的理解。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的结果。

4. 创作:要求学生仿写一首山水田园诗,可以选择某种自然景色或者描写农村生活的主题,鼓励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教案二:探究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目标:通过分析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步骤:1.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常见艺术手法:如写景、写人、写情、对比、象征等。

解释每种手法的特点和用途。

2. 分析具体的山水田园诗:选择几首经典的唐代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等,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中的艺术手法,并分析它们对全诗的意义和效果产生的影响。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分析其中的艺术手法,并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4. 展示和总结:请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总结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和特点。

教案三: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文化内涵目标:通过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和代表诗人。

2. 通过欣赏山水田园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与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3.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4. 欣赏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5. 学生创作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和代表诗人,学会欣赏山水田园诗。

2. 难点: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内涵,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和代表诗人。

2. 示例法:欣赏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实践法:学生创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2. 教学素材: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3. 学生创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水田园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与特点。

b.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c.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3. 欣赏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大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相关文学评论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2.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创作展示:展示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程度。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五篇模版)第一篇: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山水田园诗四首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方法。

2、能够准确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2、学会赏析山水田园诗。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山水田园诗。

(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前预习】了解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生平及相关诗作、储光羲生平及诗作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回顾回顾熟悉的山水田园诗,说说山水田园诗给你的印象。

《山居秋暝》王维、《过故人庄》孟浩然(一)什么是山水田园诗。

(二)山水田园的代表诗人。

(三)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

二、新授1、《宿建德江》2、简介孟浩然。

3、写作背景介绍。

4、齐读诗歌,并说说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

5、赏析:你觉得“烟”到底是指什么?“客”指的是谁?作者为何有新的“愁”?最两句中,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6、归纳主旨三、自主学习1、介绍储光羲生平。

2、借助《世纪金榜》自学,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并完成以下习题:开头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志向?中间六句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快乐?你觉得“优游”的具体内涵是什么?3、小结四、课后作业第二篇:山水田园诗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教学难点:主旨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

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诗”,具体内容为四首经典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江南逢李龟年》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通过对四首诗歌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在四首诗歌中的体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山水田园诗四首。

2.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四位诗人及诗歌背景。

3. 第二环节:诗歌鉴赏(1)分析《山居秋暝》的意境美、音韵美和哲理美。

(2)讲解《积雨辋川庄作》中的写景手法和诗人的闲适生活。

(3)解读《江南逢李龟年》中所表达的朋友情谊。

(4)探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4. 第三环节:实践演练(1)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四首《山居秋暝》: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积雨辋川庄作》:写景手法、闲适生活《江南逢李龟年》:朋友情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忧国忧民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从四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分析其诗歌特点和美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1)示例:《山居秋暝》。

该诗描绘了秋日山居的宁静景色,展现了诗人王维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四首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宿建德江》、《钱塘湖春行》、《夜雨寄北》。

具体内容包括:1. 《过故人庄》:理解诗中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 《宿建德江》: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意境。

3. 《钱塘湖春行》:把握诗中的动态描写,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夜雨寄北》:理解诗中的意象,探讨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背诵四首山水田园诗,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

2. 学会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四首诗,理解诗意,感受美好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田园风光,引起兴趣。

2. 诗词背诵:学生集体背诵四首诗,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3. 诗意理解:教师讲解四首诗的背景和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过故人庄》中的写景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宿建德江》中的写景手法,进行课堂讨论。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四首》2. 内容:a. 诗歌及作者b. 四首诗的主要意境c. 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b. 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动态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答案:a. 背诵默写答案略。

b. 《钱塘湖春行》中的动态描写有:早莺、新燕、暖树、春泥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山水田园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山水田园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发展3. 山水田园诗中的常见意象和表现手法4. 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田园诗中的常见意象和表现手法3. 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难点1. 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 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深度分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产生背景和历史发展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山水田园诗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田园诗的感悟和鉴赏经验。

4. 实践法:让学生写作山水田园诗,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收集山水田园诗的相关资料,如诗集、评论文章、影像资料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3.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适合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田园诗的图像或播放相关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新课导入: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山水田园诗作品,分析其意象、表现手法和意境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经验。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作水平。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多读山水田园诗,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xx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xx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2024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第一章:山水田园诗的定义与特点1.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1.2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3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背景第二章:山水田园诗的产生与发展2.1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2.2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过程2.3 代表性山水田园诗人及其作品第三章:山水田园诗的主题与情感3.1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3.2 山水田园诗的情感表达3.3 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描写与人文关怀第四章: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与风格4.1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4.2 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点4.3 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价值第五章: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与技巧5.1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5.2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技巧5.3 鉴赏实例分析第六章: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作品6.1 王维与《鸟鸣涧》6.2 孟浩然与《春晓》6.3 李白与《望庐山瀑布》6.4 杜甫与《登高》第七章:宋代山水田园诗的成就与特点7.1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成就7.2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7.3 苏轼与《题西林壁》7.4 范仲淹与《苏幕遮·怀旧》第八章:明清山水田园诗的新发展8.1 明清山水田园诗的新特点8.2 袁宏道与《晚游六桥待月》8.3 纳兰性德与《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第九章:现代山水田园诗的演变与创新9.1 现代山水田园诗的演变9.2 现代山水田园诗的创新9.3 徐志摩与《翡冷翠的一夜》9.4 艾青与《我爱这土地》第十章:山水田园诗鉴赏实践与分析10.1 山水田园诗的阅读与理解10.2 山水田园诗的情感体验与共鸣10.3 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与创作10.4 学生作品展示与分析第十一章:山水田园诗的与文化背景11.1 山水田园诗与道家思想11.2 山水田园诗与佛教影响11.3 山水田园诗与儒家文化第十二章:山水田园诗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联12.1 山水田园诗与边塞诗的关系12.2 山水田园诗与豪放派诗歌的对比12.3 山水田园诗与婉约派诗歌的融合第十三章:山水田园诗的跨文化比较13.1 东亚山水田园诗的比较13.2 西方自然诗与山水田园诗的异同13.3 全球化背景下的山水田园诗发展第十四章:山水田园诗的教育意义与价值14.1 山水田园诗对自然教育的贡献14.2 山水田园诗对人文素养的提升14.3 山水田园诗对现代生活的启示第十五章:山水田园诗鉴赏的教学设计15.1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15.2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选择15.3 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山水田园诗鉴赏》展开,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一、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3. 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4. 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手法5. 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欣赏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田园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田园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分析:教师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欣赏:教师选取几首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田园诗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分析和欣赏,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山水田园诗,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山水田园诗的分析、欣赏和创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山水田园诗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山水田园诗的韵律和美感。

2. 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内涵和价值。

3. 开展一次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山水田园诗。

八、教学资源:1. 山水田园诗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如相关诗歌网站、文学论坛和在线诗歌鉴赏课程等。

xx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xx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点和主题。

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学的背景,山水田园诗的产生。

2.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兴起,宋代山水田园诗的繁荣。

3.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点: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情感,追求理想境界。

4.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田园风光的赞美,归隐田园的向往,山水意境的追求。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

2. 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点和主题。

3. 分析具体诗作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田园诗的美。

第二章:唐代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及作品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2. 分析和欣赏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1. 王维:生平简介,代表作品《山居秋暝》等。

2. 孟浩然:生平简介,代表作品《过故人庄》等。

3. 杜甫:生平简介,代表作品《登高》等。

4. 白居易:生平简介,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教学活动:1. 介绍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其生平。

2.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代表作品,欣赏其艺术特色。

3. 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宋代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及作品教学目标:1. 了解宋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2. 分析和欣赏宋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1. 苏轼:生平简介,代表作品《赤壁怀古》等。

2. 范成大:生平简介,代表作品《游山西村》等。

3. 陆游:生平简介,代表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4. 李清照:生平简介,代表作品《如梦令》等。

教学活动:1. 介绍宋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其生平。

2.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代表作品,欣赏其艺术特色。

3. 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第四章: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
缺点
传统教学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可 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真正领略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和美感。
创新教学法尝试与实践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山水田园诗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和情感。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 山水田园风光,或者组织学生到自然 环境中进行实地体验。
学设计。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前往山水田园诗的创作 地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诗歌的
理解和感悟。
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 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网络资源在山水田园诗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
01
利用在线课程、网络讲座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
材料。
互动平台
02
借助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互动平台,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
论。
多媒体素材
03
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的意境和情感。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共鸣法
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与诗 人情感相交融,产生共鸣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对比鉴赏法
将不同诗人的山水田园诗 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异 同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 力。
经典作品解读与欣赏
《归园田居》
解读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 活,欣赏其恬静、自然的 诗风。
《山居秋暝》
分析王维诗歌中的山水意 境,感受其空灵、悠远的 艺术境界。
某中学教师成功教学经验介绍
深入挖掘文本
通过对山水田园诗的深入解读,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2024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2024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把握其审美特征。

2.分析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提升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山水田园诗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山水田园诗审美价值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如陶渊明、王维等人的作品。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句,谈谈感受。

2.知识讲解(1)介绍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及代表诗人。

(2)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如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表现手法多样等。

3.鉴赏分析(1)选取一首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王维),进行鉴赏分析。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象美、表现手法等。

(3)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互动交流。

4.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山水田园诗进行鉴赏分析。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鉴赏心得。

(3)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出建议。

(2)强调山水田园诗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学会欣赏山水之美。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鉴赏分析环节是否积极参与,有哪些亮点和不足?3.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五、作业布置1.请选取一首山水田园诗,进行鉴赏分析,不少于500字。

2.收集其他同学的鉴赏作业,相互交流、学习。

1.《山居秋暝》(王维)2.《归园田居》(陶渊明)3.《宿建德江》(王之涣)4.《鸟鸣涧》(王维)5.《过香积寺》(王维)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文学流派,如边塞诗、咏物诗等。

2.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鼓励学生创作山水田园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

2.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2)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景、情、意三大要素;(3)欣赏并评价不期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山水田园诗;(2)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感受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景观;(3)学会比较分析,探讨不同诗人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人生理想的寄托;(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回顾其发展历程;(2)分析不期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2. 第二课时: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1)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景、情、意三大要素;(2)欣赏经典山水田园诗,体会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3. 第三课时:唐代山水田园诗鉴赏(1)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等;(2)分析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品味诗中的意境美。

4. 第四课时:宋代山水田园诗鉴赏(1)认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如苏轼、范成大等;(2)探讨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风格及其变化。

5. 第五课时:近现代山水田园诗鉴赏(1)了解近现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状况,认识近现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2)欣赏近现代山水田园诗佳作,评价其艺术成就。

三、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选取不期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作;2.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用以直观展示山水田园景观;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山水田园诗的背景信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的掌握;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的应用;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

五、教学建议2. 鼓励学生在欣赏山水田园诗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诗中的意境;3.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山水田园诗知识,做好课堂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鉴赏。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第一章: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及特点1.1 定义: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题材。

1.2 特点:以自然景观为表现对象,强调意境、情感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宁静、淡泊、悠远的田园生活。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2.1 起源: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山水描写。

2.2 发展:唐代是山水田园诗的鼎盛时期,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宋代以后,山水田园诗逐渐演变为文人雅士的抒发情感的载体。

第三章:山水田园诗的主要表现手法3.1 描写自然景观:通过描绘山川、水流、田园等自然景观,展现山水田园之美。

3.2 抒发情感: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诗人的喜悦、恬淡、寂寞等情感。

3.3 寓言寄托:以山水田园为背景,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四章: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价值4.1 意境美:山水田园诗追求意境的深远、优美,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4.2 情感美:山水田园诗抒发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真挚情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3 哲理美:山水田园诗寓意深刻,寓意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第五章: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5.1 了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

5.2 把握意象: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意象,理解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5.3 品味语言:欣赏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美,感受诗人的表达技巧。

5.4 领悟哲理:从诗歌中领悟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体会诗人的智慧。

第六章:唐代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及作品鉴赏6.1 王维:被誉为“诗佛”,以山水诗著称,代表作《山居秋暝》、《鹿柴》等。

6.2 孟浩然:以田园诗见长,代表作《春晓》、《宿建德江》等。

6.3 李白:山水田园诗中融入了豪放风格,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

第七章: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及代表诗人7.1 发展:宋代山水田园诗在唐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教案山水田园诗【考试透视】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要点】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点。

2.初步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一、【考点讲析】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高考题链接】(12年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三、【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一)、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主题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如: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如: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二)、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四、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中的情感【典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08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鉴赏】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的寂寞。

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

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

颔联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

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联故衣指莲花败叶。

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答案】①诗的后四句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②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四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

③表达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即时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五、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点拔: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拓展迁移】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答: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请简要分析全诗的思想内容。

答:全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表达作者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1)庆全庵:寺庙名。

(2)桃源:即桃花源,这里指庆全庵。

(3)问津:问路。

[译文]寻找一处像桃花源那样的世外仙境,以便能躲避像秦朝那样的暴政,看到红艳艳的桃花,才知道又是一年的春天。

花儿凋谢,花瓣千万不要跟着随流而去,恐怕那个渔郎看见了也会到这里来。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次句中“又”字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