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5、6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5、6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13广东卷)5.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a、鱼b两种土著鱼减少,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故B错误;根据营养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C正确;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2013四川卷)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答案】B【命题思路】本题借“稻田生态系统”创设情境,实际考查《稳态与环境》中的知识理解推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

属于能力立意题。

【解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故B错误;C中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故C 正确;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故D正确。

(2013全国卷大纲版)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检测题十六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检测题十六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B.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没有一定的空间范围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解析:选B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棉蚜;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①③⑥B.②④③C.②⑤⑥D.①⑤③解析:选C 种群是同种生物,①菊花不一定是同一物种;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③中没有包括全部生物;群落是一定地域中的所有生物,④不是全部生物。

3.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蚯蚓B.硅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上述生物中,只有硅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虽然是生产者,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蚯蚓和酵母菌都是分解者。

4.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草→兔子→狐狸→狼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C.庄稼←田鼠←蛇←山鹰D.青蛙←蛇←鼠←猫头鹰解析:选A A选项中的食物链,符合正确书写;B选项中的食物链出现了分解者;C选项中的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错误;D选项中的食物链中没有生产者,并且取食关系表示错误。

5.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至少具有的营养级数目和螳螂在此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分别是( )A.3个、第二营养级B.3个、第三营养级C.4个、第二营养级D.4个、第三营养级解析:选D 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该成语中隐含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故该食物链至少有4个营养级,螳螂是第三营养级。

2021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阅读P118-119)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阅读P119-122)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人均耕地继续减少。

(2)自然资源消耗量增加。

(3)淡水资源短缺。

(4)环境污染加剧。

2.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④推进生态农业。

判断正误:(1)人口增长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2)泥石流频发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3)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4)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5)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已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

()(6)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种群增长规律相同。

()(7)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答案(1)√(2)×(3)×(4)√(5)√(6)×(7)√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我国人口的发展特点(1)近几百年来的增长曲线接近“J”型。

(2)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增长。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4)城镇人口比重加大。

2.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1)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天敌,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干扰小。

(2)人口基数过大。

(3)人民生活、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较高。

高中生物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解析: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当于生态系统概念中的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和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也就是概念中的生物群落。

只要具备生态系统的这四种成分,就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A、C、D三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内容都不能称为生态系统。

答案:B2.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部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生产者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使之流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将无法分解,终将尸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缺少消费者,生态系统也可以长期维持平衡。

答案:C3.右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答案:B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

《创新设计》2022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22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目标导航 1.结合具体实例,描述生态系统的含义。

2.联系教材供应的实例,把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并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阅读P88-89)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范围最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有小: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片森林等。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阅读P89-92)1.结构:组成成分和养分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2.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项目成分种类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物群落供应物质和能量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物质循环;挂念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养分级,消费者所处养分级因食物关系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5个环节。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叉连接成的简单养分结构。

②特征:假如某种生物削减或消逝,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3)意义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②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抵制外界干扰的力量越强。

推断正误:(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5)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创新设计》2022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22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Word版含答案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目标导航 1.联系日常生活实例,说诞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结合资料分析,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阅读P105-106)1.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①举例: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②来源:无机环境、生物。

2.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其又叫信息素。

①举例: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②来源: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

3.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举例: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等。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阅读P106-107)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蝙蝠的“回声定位”,烟草等种子的萌发生长。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如植物开花、昆虫交尾。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阅读P107-108)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举例:假如能模拟动物的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牢固率。

2.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举例:利用昆虫的信息素诱捕或警示害虫,降低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

推断正误:(1)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肯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2)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之间。

()(3)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沟通的功能,它属于细胞水平的信息传递。

()(4)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都属于物理信息。

()(5)把握日照时间以把握花开时间是对信息传递的应用。

()答案(1)√(2)×(3)√(4)×(5)√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传递1.信息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为信息。

2.三类信息比较类别概念传递形式信息来源信息种类举例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过程生物、无机环境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蜘蛛网的振动频率、萤火虫的光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生物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信息素昆虫释放性外激素招引异性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动物的特别表现及行为生物跳舞、炫耀性动作等孔雀开屏3.信息传递的存在范围1.农夫常在农田中捆扎“稻草人”以驱除鸟类,这是利用了哪种信息传递作用?答案“稻草人”对鸟类构成了“物理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B.细胞内液和血浆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2.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 pH 值D.渗透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毛细淋巴管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 2、O 2B .H 2O 、Na +C .C 6H 12O 6、尿素D .血红蛋白、氧化酶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9.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10.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11.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⑥⑦⑧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B.释放④的过程需要②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结构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⑤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13.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4.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15.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16.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7.产生抗体的细胞()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18.(2013·潍坊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19.扦插时,保留有芽和有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20.如图分别代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燕麦胚芽鞘,其中琼脂切块是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A 选项中有一胚芽鞘尖端套锡纸小帽),胚芽鞘表现出生长方向相同的一组是()21.如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个点不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A.a B.b C.c D.d22.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A点的浓度促进芽生长②B点的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③C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④D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A.②④B.③④C.①②D.②③2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24.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25.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26.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2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08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2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29.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30.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率最大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3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32、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 )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33.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显现。

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一)

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一)

1. 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居世界首位,但地区分布差异很大C.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太低2.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影响是( ) B.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数量太多D.人口素质低,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A.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B.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C.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D.人口增长,使人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3.在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我国排在( )A.第2 位B.第5 位C.第8 位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科技发展水平D.第10 位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5. 1998 年9 月渤海发生赤潮,使山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养殖业造成数亿元的损失。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发生的原因是( )A.水中CO2 含量大量增加C.大气中的CO2 含量增多B.环境污染,海区富营养化D.水中O2 过多6.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用于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 间接使用价值B.潜在使用价值C.直接使用价值D.科学研究价值7.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 A.就地保护 B. 易地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严格控制污染8.下列行为属于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 C.雨季回灌地下水B.建立垃圾发电站D.充分利用黄土高原土地资源9.下图表示两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0.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 O 1.0 2.0 3.0 人口出生率(%) 不正确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C. 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 2032 年前后,我国将出现人口高峰,将达到 14.7 亿人左右1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优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人时间 ⅠA. Ⅰ 、 Ⅱ 、ⅢB. Ⅱ、 环境容量时间ⅡC. Ⅲ 、 Ⅱ 、 Ⅰ ( )人 原有 环境容量 口数 量 新的环境容量时间 ⅢD. Ⅰ 、Ⅲ 、 Ⅱ12.(改编)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含解析】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下列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B[题干中萤火虫通过闪光识别同伴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强调了特殊的行为,体现了行为信息的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三种形式: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此外,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项中的光照属于物理信息。

]3.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这说明()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分析题干可以判断,信息传递能调节兔与狼之间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1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目标导航 1.结合概念图,描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概述能量流动的概念。

2.结合教材中的有关数据,分析总结能量流动特点。

3.结合实例,阐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阅读P93-94)1.能量流动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③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得。

(2)去向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尸体、排泄物流向分解者。

③被次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流动过程图解二、能量流动的特点(阅读P95-96)1.能量流动的特点2.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5)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6)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7)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8)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答案(1)×(2)×(3)√(4)×(5)×(6)×(7)√(8)×解析(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而不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2020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2020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D.碳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解析】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分解者将生物体中的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气体,可以全球范围内流动。

二氧化碳形成含碳有机物,能量储存;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能量释放。

【答案】 A2.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D.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进行流动【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A正确;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可见其参与了碳循环,B错误;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C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D正确。

【答案】 B3.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故A正确。

在生物群落中碳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故B正确。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要变成含碳有机物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故C错误。

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会打破碳循环,生态系统会被破坏而消失,故D正确。

【答案】 C4.右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解析】根据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二氧化碳库,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①代表光合作用,②⑤⑥代表呼吸作用,故B错误;正常情况下,①的速率大于②的速率,故B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故D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同种生物总和
所有种群
生物个体
种群
群落
最大
生物圈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
一.生态系统
(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改变 决定种类
无机环境
√ √ √ 【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生态系统? 1、一片树林、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草原的 所有生物。
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 不是
分解者
(必备成分)
主秃要鹫是等细腐菌生、生真物菌、蜣螂、蚯蚓、(异养型)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
生产者再次利用。
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分析它 们之间的关系?
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整体
三、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
无机环境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思考: 生产者 和 分解者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











九寨沟原始森林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海 洋 生 态 系 统
思考:池塘里都有些什么呢?

空气

浮游植物
鱼虾



土 壤
细菌和真菌
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
太阳、水、土壤、水草、鱼、虾、浮游植物、团藻、细菌和真菌等
非生物
太阳、水、土壤、 空气
生物
水草、鱼、浮游植物、团藻、细菌和 真菌等
第五章 第一节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缘由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或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______。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____________。

3.调整基础:________调整。

4.实例。

(1)河流:稍微污染⎩⎪⎨⎪⎧⎭⎪⎬⎪⎫沉降化学分解 的分解消退污染—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2)森林:鸟类数量增加害虫数量 鸟类数量削减害虫数量5.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________,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会快速丢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答案:1.保持 恢复 力量 2.自我调整力量 3.负反馈4.(1)物理 微生物 (2)增加 削减 5.有限的 肯定限度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其提高措施 1.类型。

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的力量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后____________的力量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__,自我调整力量就______,抵制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少,食物网越简洁,恢复力稳定性______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实例热带雨林中假如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削减,将由这个养分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稍微污染,通过自身的________,可以很快恢复;若被重度污染,河流和土壤的________稳定性就遭到破坏了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把握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的协调。

答案:1.抵制 保持原状 破坏 恢复原状 简单 越强 越高 净化作用 恢复力2.(1)干扰的程度 自我调整力量 (2)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定性1.目的要求:设计并观看人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1.某海岛国家粮食严峻不足,需增加新的食物,从能量流淌的角度看,下列哪种方式最合理()A.开发某种可食用藻类B.远洋船队大量捕鲸C.用粮食酿酒,喝酒提神D.捕杀以前不吃的野兽或爱护动物2.(2019·中山检测)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部分图解,①代表肯定的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循环进行的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淌时逐级递减C.次级消费者属于其次养分级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的C.能量流淌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淌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4.如图所示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养分级,E1、E2代表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的总能量为7.1×109 kJ,B生物种群的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A.7.1×108 kJ B.4.8×107 kJC.5.95×107 kJ D.2.3×107 kJ6()A.食物中的能量15%用于了幼虫自身的生长B.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食物至少须要第一养分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C.某一只最高养分级消费者与一只低养分级消费者相比,获得的能量较少D.鳞翅目幼虫从第一养分级获得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淌是不行循环的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养分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须要消耗A()A.100 kg B.312.5 kgC.25 kg D.15 kg8.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A.光能一化学能一热能B.热能-光能一化学能C.化学能一光能一热能D.光能一热能一化学能解析:选A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物群落中的化学能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解析:选C 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无论初级消费者多少,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都是初级消费者的10%〜20%。

3.在由“草一鼠一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鼠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A.通过鼠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鼠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D.流入狐体内并被同化的能量解析:选B鼠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被狐摄入,被狐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剩下的被孤所同化;由于鼠的同化量等于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因此鼠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选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所以营养级越高其同化的能量就越少;生产者只能固定光能或化学能,而不能固定每个营养级及分解者所散失的热能,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能人为改变,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高中生物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试题必修3

高中生物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试题必修3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生态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B、D仅仅是能量流动的一个方面。

答案:C2.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能开始的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答案:A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B.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解析:兔子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此时狼位于第三营养级,即狼捕食兔子,使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

答案:A4.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解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B5.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D.流入到狐狸体内解析:每一个营养级中所同化的能量为本营养级的总能量,而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子同化的能量。

答案:B6.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塔基的是( )A.初级消费者B.生产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从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可见能量的流动首先从生产者开始。

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生态系统的结构(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肯定是( )A.自养生物B.植物C.第二营养级D.草食动物A[生产者可以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等,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活方式上肯定为自养生物。

]2.(不定项)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可能是病毒C.c中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AB[由题图可知a为消费者,b为生产者,c为分解者。

a消费者全是异养型,包括绝大多数动物,一部分细菌和全部病毒,B正确;c也可包含营腐生的动物,C错误;b为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

]3.(不定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体现了下列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ABC[诗中的“竹子、桃、蒌蒿”为生产者,“河豚”为消费者,“春江水暖”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如图为长期停留在太空站的太空人获得所需物质的模式图。

其中生物X和Y分别表示( )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

而太空人产生的废物要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被处理掉。

]题组二食物链和食物网5.(不定项)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ACD[题图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青蛙和蜘蛛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6.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是( )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D[食物网中蛇减少,减少了与猫头鹰的竞争,对增加猫头鹰的数量是有利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水稻)和杂草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害虫与杂草、鸭与害虫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杂草、水稻生活在同一区域中,为争夺生存空间、资源而发生斗争,构成竞争关系。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等是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无机环境和该稻田中的其他所有生物。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B)A.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对;病毒属于消费者,C错;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

3.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草→羊→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狼捕食羊时,最易被捉到的是体弱或有病的羊B.羊群通过同化有机物获得的能量比狼群多C.狼虽然吃掉了很多羊,羊却因淘汰了弱劣个体而提高了种群基因库的质量D.对羊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只是草和狼解析:狼捕食羊时,最易捉到的是体弱或有病的羊,这样的羊奔跑等能力差。

羊属于第二营养级,狼是第三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

狼和羊相互选择,提高了种群基因库质量,对羊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不只是草和狼,还有和羊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等。

4.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解析: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A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错误;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D正确。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无限的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是静止不变的答案:D2.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关D.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答案:B3.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A. 生境丧失B. 过度捕猎C. 外来物种入侵D. 基因突变答案:D4. 在食物链“草→鼠→狐”中,若草的数量减少,则:A. 鼠的数量会增加B. 狐的数量会增加C. 鼠的数量会减少D. 狐的数量会减少答案:C5. 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A. 禁止一切形式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B. 全面开放生物资源开发利用C.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栖息地D. 只保护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答案:C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________。

答案:非生物环境2.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________的丰富性。

答案:物种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4.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________的。

答案:相互关联、相互依赖5. 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境丧失、过度捕猎、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从太阳进入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类似于植物的垂直结构
B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内部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C .种群的各特征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
D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2A B C D 3A B C D .第54.1859威胁。

A B C .0﹣y 1年欧洲兔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y 1年时为防治的最佳时间
D .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5.某种群的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 0,则t 时种群数量为N 0?2t1
B .在t 1~t 2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种群数量在t 3时最少
D.t4后种群的增长率为1
7.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昆虫种类害虫害虫天敌
蚜虫(头/枝)

(头/叶)
小花蝽
(头/枝)
瓢虫
(头/枝)
盲蝽
(头/枝)
生态果园39.30.340.470.290.33
对照果园79.1 2.580.150.160.02
A
B
C
D
8)A
B
C
D
9
A.“
B
C
D
11
A
B.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能量都沿着食物链流动
C.物质循环只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有关
D.所有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12.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知,D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受到破坏
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13.朱鹮是濒危动物。

朱鹮的食物是小鱼,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下列存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
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最呈“J”型增长
14.图示为碳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水圈面积逐渐缩小B.过程①减慢
C.过程②③加快D.过程④加快
16.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麻风树注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该图解中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若E种群中的总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
×108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
A.2.0×108kJ B.2.32×108kJ C.4.2×108kJ D.2.26×108kJ
20.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CO2
C
25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出生率D.年龄组成
26.下列哪项不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A.水资源短缺和臭氧层破坏B.酸雨、土地荒漠化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7.图甲示某湖泊中一种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代表3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获得持续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捕捞时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图甲中的点.若测得图甲中B点时的该鱼种群数量为1000条,则湖泊中其种群的K值为条,D点时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型.
(2)图乙表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百万千焦,能量流动特点是,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营养级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占其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3)在能量的流动过程中,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中的部分能量
(4)如果该湖泊长期污染将会导致下降,从而减弱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
(5)该湖泊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9.稻田中的福寿螺对水稻危害很大.
(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稻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稻田弃耕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
据图回答.
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
②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成年福寿螺/螺卵)数量下降.
(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与生物防止相比,灭螺防治福寿螺的缺点是①②.
32.绿藻和蓝藻等藻类是广东鲮鱼及小虾的食物来源,其中小虾也是鲮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鲮鱼的食性比例.(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有作用是.鲮鱼与小虾的种间关系是.(2)从图乙来看,鲮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鲮鱼、小虾、藻类,若鲮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kg.
(3)藻毒素中含有某种神经毒素,能抑制神经系统功能,该物质能够与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麻痹”.在免疫学上,藻毒素可以看作是一种.
(4)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藻类是,理由是.
②现要投喂鲮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鲮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
1.c2d3c4c5a7d8d9c11a12d13c14d16c19a20c22c23d
24a25c26c
27
(1)
(2)
(3
(4
(5
29
(1
(2)6
(3
增强)
32
(1
(2)
(3
(4)①绿藻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