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常见问题精选全文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常见问题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d62c2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7.png)
危重患者平安防范措施
1.认真落实危重患者平安护理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及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预防护理并发症。 2.加强病房巡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危重患者转科、出科做检查 应由医护人员陪同。 3.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患者,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坠床等意 外发生。 4.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必要时暗 化病室,防止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5.危重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时,立即通知医师,医师未到现场前,护士应 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心电监测、建 立静脉通道等。 6.认真落实护理文件书写标准,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 毁等。 7.加强护患沟通,合理满足患者及家属情感、心理需求,防止护患纠纷 发生。
3.肠内营养相关
情景二
1、该患者目前最危急的情况可能是什么? 2、该患者躁动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解决最危急状况
有效清理呼吸道 休克 脑复苏 急性肾功能衰竭 检验检查
常见问题
烦躁 气道管理不到位 意外拔管 腹泻
烦躁原因分析
烦躁原因
患者因素 治疗因素 环境因素
性别、性格、年龄 既往病史等
药物因素、强迫静卧 手术因素等
2.完善仪器管理制度,抢救物品做到“四定”。科室建立“急救 物品班班交接本”及“急救物品专人管理”,抢救仪器专人保管,定 位放置,班班交接,每周大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抢救设备原那 么不外借,平时科室要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应急替换设备。
3.加强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经常对护士进行慎独精神教育、法 律法规培训.使其在无人监督情况下,能够自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对异常监护数据要及时查找原因,主动分析及时改进。
仪器设备常见问题
7.护士对仪器性能不熟悉,未按 操作规程使用,给患者造成医疗 损伤,如不依据患者病情调节呼 吸机参数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微量泵静推后连接一般输液器未 考虑到延长管内残留药液快速静 滴造成血压一过性下降;或更换 微量泵用药时未做到泵对泵更换, 短时间内改变泵液速度引起患者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5779a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9.png)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1.病情评估和监测:对危重症病人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血液、尿液等检查结果。
同时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2.呼吸支持:危重病人常伴有呼吸衰竭,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要定期检查氧合情况和呼吸机设置,确保病人的呼吸稳定。
3.心脏监测和支持:对危重症病人进行心脏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需要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心脏支持措施,如心脏除颤、血流动力学稳定等。
4.营养支持:危重症病人常伴有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和营养状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胃肠道喂养管或静脉肠内营养等。
5.液体管理:危重症病人常伴有液体平衡失调,需要进行液体管理。
根据体重变化、尿量、血液检查等指标,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
6.感染预防和控制:危重症病人容易发生感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7.疼痛管理:危重症病人常伴有严重的疼痛,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根据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镇痛药、静脉镇痛药等。
8.精神支持:危重症病人常伴有焦虑、恐惧等精神问题,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关爱。
包括提供信息、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心理支持等。
9.皮肤护理:危重症病人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压疮。
需要进行定位、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措施,预防和治疗压疮。
10.预防血栓:危重症病人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血栓。
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血液循环、进行体位调整、使用抗凝剂等。
11.专业团队合作:危重症病人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全面的护理。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4e63c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0.png)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1.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护理危重病人的首要步骤。
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状况、症状、生命体征、病史等进行详细评估,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姿势:危重病人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采取适当的姿势。
例如,卧床病人需要定期翻身,以防止压疮;肺炎患者需要保持半卧位,以帮助呼吸。
3.呼吸护理:危重病人可能需要辅助通气或氧疗。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以及氧饱和度等参数。
并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4.循环护理:护士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静脉注射液的输液速率。
根据病人的需要调整液体平衡。
5.导尿护理:对于无法排尿或需要监测尿量的病人,护士需要定期进行导尿。
同时,需要注意导尿管的通畅和正确使用。
6.营养支持:危重病人可能需要静脉或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营养需求。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摄入量、新陈代谢和体重变化,与营养师合作调整营养计划。
7.创口护理:危重病人的创口需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护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愈合。
护士需要定期更换敷料,清洁创面,并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8.皮肤护理:危重病人可能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皮肤损伤,护士需要对病人的皮肤进行定期检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按摩和使用护肤品。
9.交流与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往往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护士还可以与病人家属交流,帮助他们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10.病情记录:护士需要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医疗团队的反馈等信息,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协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以上列举的是危重病人护理的一般常规,实际实施中还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护理和康复效果。
(完整版)危重疾病患护理常规
![(完整版)危重疾病患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6a1a5e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4.png)
(完整版)危重疾病患护理常规危重疾病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提供一些常规的护理方针和建议,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1. 确保安全- 将患者放置在安全的环境中,远离任何潜在的危险。
- 定期检查和修复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 维持床铺干燥整洁,避免滑倒或摔倒的风险。
- 为患者提供稳定的支持和适当的固定,以防止跌倒。
- 在床头或护士站附近放置急救设备和紧急联系电话。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时清除分泌物和阻塞物。
- 在需要时使用吸气器、雾化器等辅助呼吸设备。
-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气饱和度和呼吸音等指标。
3.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与营养师合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 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和体重变化。
- 注意患者的进食能力和食欲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管理疼痛和不适- 在遵循医嘱的前提下,及时给予患者合适的镇痛药物。
- 如果患者不能口服药物,采用其他给药途径,如注射或贴剂。
- 定期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其反应。
5. 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定期给患者进行卧床护理,保持他们的身体清洁和舒适。
- 减轻患者的床疮风险,定期翻身和按摩。
- 给予患者适量的液体和饮食,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恰当的室温和光线。
以上所述只是一些基本的护理常规,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调整和优化。
护理团队应密切合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和关怀。
参考文献:- 张雪芬, 狄惠民. 时间规范对危重患者照护水平的影响[J]. 医疗秘书技术与方法, 2011, 18(2):189-190.- 吴俊杰, 刘桂芬, 罗信. 危重患者多学科护理模式的价值与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19):1508-1509.。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ec2b6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1.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监测生命体征: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并记录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维持患者通气道通畅:危重患者通气道的保畅对于呼吸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及时清除分泌物、痰液等,如果患者不能自主呼吸,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3.给予足够的氧气:危重患者通常存在组织低氧供应的情况,因此给予足够的氧气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4.保证患者营养需求:危重患者的身体状况通常很差,营养摄入不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
5.预防感染:危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衣物等。
6.疼痛管理:危重患者通常会有疼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会增加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病情的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7.心理支持:危重患者通常会面临生命威胁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病情,提高病愈的信心。
8.康复护理:危重患者病情好转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体力训练、康复指导等。
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危重患者护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强大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疾病观察方法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疾病观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0162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7.png)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疾病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非常细致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和疾病观察方法。
1.病人生命体征观察: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的测量,以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密切监护:危重病人需要进行密切监护,护理人员需要经常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心电图、尿量等,及时发现任何异常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呼吸道管理: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十分重要,包括定期翻身使其通气通畅,保持气道湿润,清除分泌物,及时气管插管等。
4.皮肤护理:危重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皮肤损伤和压疮,因此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翻身以减少病人的外部压力,保持皮肤的完整。
5.导尿和排便护理:对于无法自主排尿和排便的危重病人,需要进行导尿和排便护理,以防止尿液滞留和肠道梗阻。
6.水电解质平衡管理:危重病人常常伴有电解质紊乱,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水电解质的平衡情况,及时补液和调整药物剂量。
7.营养支持:危重病人常常无法进食或吸收食物,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如通过胃管或静脉滴注方式输入营养物质。
1.病情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会随时变化,护理人员需要观察病情的变化,如症状的出现或加重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2.实验室检查观察:根据病情需要,护理人员需要监测危重病人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血常规、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等,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3.药物观察:危重病人通常需要大量的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要观察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和处理。
4.预防并发症观察:危重病人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5.精神状态观察:危重病人常常伴有焦虑、恐惧和抑郁等精神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和支持。
总之,危重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632070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2.png)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尿管。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导管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各种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澹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防护用具。
牙关紧闭、抽搐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 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治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眼睛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或闭合不全应注意眼睛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保护角膜。
(2) 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管者,应保存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存大便通畅,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def7c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f.png)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并使用腕带。
3、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志、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5、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六洁,即”:头发、胡须、指(趾)甲短,口。
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023e6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c.png)
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疾病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下是几个常规的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监测心电图等必要的指标。
2. 呼吸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氧气供应充足,并根据需要进行辅助呼吸。
3. 静脉通路管理:确保患者有准确可靠的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药物、输液和营养支持等治疗。
4. 疼痛管理:及时评估和缓解患者的疼痛,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措施进行疼痛管理。
5. 患者定位:危重疾病患者通常需要保持特定的体位,以促进呼吸、脏器功能和舒适度。
6.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
7.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对危重疾病的困难和压力。
8. 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的效果等,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以上是危重疾病患者护理的常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护理,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效果。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8fbda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f.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通常病情危急、复杂且变化迅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以下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每 15 30 分钟测量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
2、意识状态评估定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
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以判断脑部功能。
3、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呕吐、腹泻等症状。
记录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性质和程度。
4、管道观察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如吸氧管、胃管、导尿管、引流管等。
观察管道的通畅情况,防止扭曲、堵塞、脱落。
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皮肤观察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弹性。
注意有无压疮、破损、皮疹等情况。
二、基础护理1、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半卧位等。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2、口腔护理每日进行 2 3 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出血等异常。
3、眼部护理对于昏迷患者,应定时清洁眼部,涂眼膏,防止角膜干燥、炎症。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衣物。
对于易受压部位,使用气垫床、减压敷料等预防压疮。
5、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
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6、排泄护理观察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及时处理失禁、便秘等问题。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做好尿道口护理。
三、专科护理1、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防止发生心力衰竭。
2、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和护理。
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护理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感觉功能。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80d31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a.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检查和监测: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监测结果要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2.患者安全:确保患者的安全,如床栏应随时上好,避免患者摔落;定期更换患者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3.抗感染措施:加强手卫生,采取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鼓励患者及家属坚持洗手和佩戴口罩,控制院内感染风险。
4.皮肤护理:定期给予患者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5.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保证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
6.病史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医嘱执行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1.气道管理: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氧气供应的连续性。
可采用吸痰、导管等技术进行气道管理。
2.静脉穿刺和输液:使用无菌穿刺器具进行静脉穿刺,保持穿刺点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并且根据医嘱,准确计算液体剂量并按时给予输液。
3.监测仪器使用: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并能熟练操作和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管道插管和维护:根据患者需要,熟练插入不同类型的管道,如胃管、导尿管等,并要及时检查和维护这些管道,以避免感染。
5.心肺复苏技术:在紧急情况下,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如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挽救患者生命。
6.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嘱,合理给予镇痛药物,并定期进行评估,调整药物剂量,以提供最佳的疼痛管理。
以上是危重患者护理的常规及技术规范,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护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0ef65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7.png)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1.保持呼吸道通畅:危重病人常常伴有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定期检查病人气道有无阻塞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要监测呼吸机参数并定期检查气囊密封情况。
2.确保心血管稳定:危重病人常见的心血管问题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和心律等,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
同时,要帮助病人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维持心血管稳定。
3.高质量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到细致入微的护理,包括定期更换体位、翻身,预防卧床所致的压疮和肺部感染。
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损伤或溃疡,及时处理。
还要关注病人的营养摄入,根据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4.防止感染:危重病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护理人员要注意手卫生,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清洁病人周围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并注意消毒和隔离措施的执行,减少感染风险。
5.积极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常常伴随有疼痛,护理人员要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使用可视化疼痛评定工具,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了解疼痛特征,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
6.心理支持:7.病情观察和及时报告: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对于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另外,要定期检查病人的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检查等检查结果,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进展。
8.家属教育:对于危重病人的家属,护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包括病情解释、治疗方案、护理技巧等。
帮助家属了解病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并提供情感支持,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病人的护理和康复过程。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护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呼吸道通畅、心血管稳定、高质量护理、防止感染、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病情观察和家属教育等。
护理人员要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以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
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238e0a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2.png)
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在护理危重患者时,护士的角色至关重要。
这不仅仅是技术活,更多的是心灵的呵护和细致入微的关怀。
面对生命的脆弱,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展现专业素养。
一、基础护理1.1 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就是患者的“生命信号”。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
这些数据像是患者健康的“晴雨表”。
每次测量都要仔细记录,不能马虎。
尤其是危重患者,稍有变化,可能就意味着需要立刻干预。
每当我看到数字波动,心里总是咯噔一下。
那种紧迫感,常常让我无法平静。
1.2 皮肤护理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长期卧床的患者。
我们得时刻关注他们的皮肤状况,避免压疮的发生。
每次翻身、擦拭都不能疏忽。
想想那些小小的细节,真的能改变一个患者的舒适度。
用心去触碰,每一次都像是和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情感支持2.1 倾听与陪伴有时候,危重患者最需要的不是药物,而是倾诉的机会。
很多患者在病痛中孤独无助。
作为护士,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
坐下来,握着他们的手,听他们讲述心中的恐惧与期待。
这种陪伴,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正如老话说的:“有话好好说,心里才舒服”。
2.2 积极鼓励鼓励是种力量。
每当患者有小小的进步时,我都会用心去称赞。
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值得庆祝。
我们不仅在治疗身体,更是在抚慰心灵。
鼓励的语言,像阳光一样,能驱散黑暗中的阴霾。
2.3 亲属沟通亲属的支持对患者康复也很重要。
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病情和护理过程。
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共同努力。
每当看到家属脸上的担忧慢慢被理解和信任取代,心中便觉得无比欣慰。
三、专业技能3.1 精确给药在危重护理中,药物的管理尤为重要。
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特性,护士要充分了解这些。
给药时,确保剂量准确、给药途径正确。
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
药物的正确使用,常常能改变患者的命运。
3.2 操作规范无论是插管、抽血,还是其他操作,每一步都必须规范。
小心翼翼,像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b6b9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f.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通畅。
3. 维持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等指标,根据医嘱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药物剂量,确保血液循环稳定。
4.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合理安排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5.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的清洁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6.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7.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思想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技术规范工作流程1. 接到危重患者通知后,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准备床单位。
2. 患者到达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紧急处理。
3. 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6. 做好患者的的基础护理,包括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的清洁护理。
7. 执行医嘱,做好患者的饮食、输液、药物等各项治疗工作。
8. 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或调整护理计划。
9.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思想情绪,做好心理疏导。
10. 定期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三、应急预案1. 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报告医生。
2. 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 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紧急处理,如快速输液、使用升压药物等。
4. 患者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紧急处理,如调整输液速度、给予相应药物等。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f4df3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2.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每一个生命都在与时间赛跑。
每一位危重患者的护理,都是一场艰难却充满希望的旅程。
这里,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一颗温暖的心。
首先,基础护理绝对不能忽视。
1.1 病房环境的整洁。
想想看,一个干净、整齐的环境对患者的心情是多么重要。
你可能会觉得这听起来有些简单,但这可不是小事。
细菌无处不在,尤其是对抵抗力弱的患者。
保持环境的干净,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2.2 饮食护理也是至关重要。
虽然重症患者的饮食受到限制,但营养补充不能少。
通过合理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增强体力,恢复健康,才能让他们在这场战斗中站稳脚跟。
接下来,沟通与情感支持。
3.1 患者的心理状态。
危重病情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有心理上的压力。
护士们不仅是医生的助手,更是患者的朋友。
在这个关键时刻,温暖的微笑和耐心的倾听,能让患者感受到希望和安慰。
多问问他们的感受,哪怕只是简单的几句话,都会让他们觉得不再孤单。
再说到监测与观察。
4.1 生命体征的监测。
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着他们的健康状况。
及时记录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能帮助我们早发现问题。
细心观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哪怕是微小的变化,都是我们给予患者关爱的表现。
然后,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很重要。
5.1 突发状况的应对。
重症患者时常会出现意外情况,像心脏骤停、呼吸困难等。
面对突发状况,我们必须冷静、迅速。
熟悉急救操作流程,确保我们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帮助。
这不仅是专业素养,更是责任所在。
最后,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
6.1 医护配合的重要性。
危重患者的护理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支持。
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师等多方合作,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护理方案。
我们要互相支持,及时沟通,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努力。
护理危重患者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患者的痛苦与希望。
每一位护士都是这场战斗的战士,用我们的专业与爱心,去温暖每一个生命。
面对重重困难,信念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d84f8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5.png)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护理危重患者,就像在走一条细腻的钢丝。
心跳每一次都是生命的低语,呼吸每一口都是脆弱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护士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
掌握护理常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基础护理1.1 观察与记录护理危重患者,首先得仔细观察。
这不只是看着机器上的数字。
要用心去感受患者的变化。
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甚至是患者的表情,都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皱眉就可能意味着他们的不适。
记录下这些数据,像拼图一样,把患者的状况拼凑起来。
1.2 维护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患者生命的窗口。
护士的责任就是确保这些窗口清晰明亮。
高血压、低血糖,这些都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要时刻准备好应对突发情况。
药物、设备、急救措施,这些都是我们手中的武器。
及时干预,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二、心理护理2.1 安抚患者情绪危重病房里的氛围往往是紧张的。
病人、家属,甚至医生,大家的情绪都在绷紧。
此时,护士要像一缕阳光,温暖人心。
给患者讲讲故事,聊聊他们的兴趣,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小小的微笑,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2.2 家属沟通家属是患者最坚强的后盾。
护理过程中,定期与家属沟通非常重要。
告诉他们患者的情况,解释治疗方案。
让他们明白,护理不仅是医生的事情,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这样能减轻家属的焦虑,增强他们的信任感。
2.3 提供心理支持对于重病患者,心理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倾听他们的担忧,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建议。
让患者知道,他们并不孤单,身边有我们在守护着。
温暖的关怀,有时能成为他们战胜病魔的动力。
三、营养与护理3.1 合理饮食危重患者的营养需求与普通人截然不同。
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高蛋白、高热量,帮助他们重拾力量。
细心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营养,身体才能更好地抗击疾病。
3.2 口腔护理危重患者常常由于病情影响,口腔卫生容易被忽视。
口腔不清洁,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9b059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8.png)
急诊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1、危重病人有专人护理,护士了解病情,做到知道:床号、姓名、年龄、诊断、饮食、治疗、存在护理问题、心理、主要化验指标。
2、新入院或新转入的病人要做入室评估。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心率高于120次分或低于60次分或较前有明显变化时;突发心律不齐,频发早搏;血压低于90/60mmHg或高于160/90或较前有明显变化时;病人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鼻翼煽动,自己无法解释无法处理时;呼吸低于10次分或高于40次分时;SpO2低于90%或下降5%排除仪器故障、接触不良时;体温高于39度或短时间上升2度时。
4、保证监护仪正常工作,电极片、指套接触良好,各种波形、数据清晰显示。
各监护线路整齐。
5、如病人使用冰帽,应每1小时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耳部保护情况,每班检查所垫毛巾是否潮湿,枕部是否受压。
6、气管插管病人,注意检查气囊压力每班1次,记录插管深度每班一次。
7、气管切开病人,注意检查气囊压力每班1次,检查固定带每班1次。
对于气管切开初期,随时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在窦道形成(5-7天)之前严防管路脱出,并于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8、使用呼吸机病人,每小时检查管路一次,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及时倾倒积水瓶内的积水,保证气管插管末端或气管切开口处于管道最高处,防止冷凝水逆流入气道内引起窒息或肺炎。
9、带有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留置针患者,按相应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0、躁动病人做好保护性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镇静剂持续泵入。
11、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到“三短”:指(趾)甲短、胡子短、头发短;“六洁”: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的清洁整齐。
做到病人全身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等渍迹。
12、皮肤护理:患者病情允许者,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为病人擦洗全身;每两小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一次;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者,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必要时袖带内垫两层纱布,防止患者上臂皮肤损伤。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fb53a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7.png)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1.病人的评估和监测:-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的监测。
-监测病人的意识水平、神经系统功能和疼痛程度。
-定期检查病人的体征(如皮肤颜色、温度、湿度、肢体活动等)。
-评估和监测病人的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频率、深度、氧饱和度等。
-持续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血气分析结果。
2.呼吸护理干预:-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人的头部处于正中位,定时清理病人的口腔、喉咙和气管。
-监测呼吸道的分泌物,定期吸痰,并保证病人的气道湿润。
-配置适当的吸氧设备,并根据病人的氧饱和度调整氧气浓度。
-监测病人的呼吸机参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心血管护理干预:-监测和维持病人的血压稳定,根据需要调整药物治疗和液体管理。
-监测心率和心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定期检查心电图,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肌缺血或损伤。
-监测病人的液体平衡,确保适当的输液和排尿量。
4.消化系统护理干预:-监测病人的饮食摄入和排便情况,调整饮食方案和营养支持。
-定期检查病人的腹部肿块、压痛和肠鸣音,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监测和维持病人的酸碱平衡,调整胃酸抑制剂和碱剂用药。
5.泌尿系统护理干预:-监测病人的尿量和尿液性状,检查尿液常规和尿培养结果。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根据需要调整输液和药物治疗。
-定期检查病人的肾功能,及时处理少尿或无尿情况。
6.疼痛管理:-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例如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方法(如按摩、热敷等)。
-监测疼痛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病人的皮肤,预防和处理压疮、湿疹等皮肤问题。
-维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和卫生,防止皮肤感染的发生。
-适时更换病人的体位,减少长时间的压迫和摩擦。
8.沟通交流:-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计划。
-倾听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和担忧,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与多学科团队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总之,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覆盖了病人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疼痛和皮肤等护理干预,同时也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⒊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20-30滴,以 防加重心衰及诱发肺水肿发生。
二.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⒌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
吸入,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 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 助呼吸。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术后护理常规护 理。 ⒍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⒎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做好口腔护理,加强 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提纲
脑疝的护理常规 休克的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心衰的护理常规
脑疝的护理常规
1.什么是脑疝? 脑疝: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由于颅内压的极度增 高,脑组织被挤压到压力较小的硬脑膜间隙或颅骨 的生理孔道,引起嵌顿时就叫做脑疝。 最常见两种类型:小脑幕裂孔疝(颞叶疝,海马沟回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脑疝的分期:
二.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三.指导要点
⒈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
⒉指导患者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
⒊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 胸,外伤性血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目的:
1.排除胸腔内积气,调整胸内负压; 2.维持纵隔正常位置 3.促进肺复张
脑疝的护理常规
3.瞳孔的监测:根据脑疝的临床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 反射消失提示脑疝已处于中晚期。 4.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且洪大,呼吸 深而慢,提示脑疝前驱期。若脑疝发展迅速,呼吸可突然停 止,急性后颅内凹血肿时呼吸变慢有提示枕骨大孔疝的意义
脑疝的护理常规
1.急救护理
﹙1﹚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以 激素应用。有时可合用速尿来加强脱水作用。
二.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心率、氧饱和度的 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 小〈20mmHg、SBP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 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⒉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意识状态反映大脑组织血液灌注 情况),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 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⒋妥善固定:运送患者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 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⒌准确记录: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 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⒍呼吸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锻炼,是 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然后缓慢呼 气,重复10次/分钟左右,3~5次/日,每次以患者能耐受 为宜。
四.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呼吸、BP、神志等的变化, 尽早发现各类型的心律失常。 ⒉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 症状及有可能诱发严重后果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洋地 黄中毒、心跳骤停等征兆),以便及时抢救。 ⒊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有无副作用的发生。 ⒋观察血气分析、电解质等与疾病相关的各种实验室指标。
脑疝的护理常规
(4)对呼吸骤停者,在迅速降颅压的基础上按脑复苏技术进 行抢救: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压给氧,予 呼吸气囊或呼吸机支持呼吸循环支持:如心跳停止立即行 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心脏泵血功能;药物支持:遵医嘱给 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对症处理。 (5)严格记录出人液量,注意电解质平衡的情况。
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⒊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 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以免引流液逆 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 上下波动4~6cm; 如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 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 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2﹚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根据医嘱立即备皮、备血,行药物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 中用药等。
脑疝的护理常规
⑶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三保持一注意”
①迅速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 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②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 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 救措施的落实; ④注意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均可 进一步促使颅内压升高。
⒊密切观察二.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⒋观察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正常值是5-10CMH2O)
⒌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30 ml/h;同时注意尿比重 的变化, ⒍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 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患者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三、指导要点
⒈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 ⒉指导患者提高安全意识;告知运动时的注意事项,保证 安全防止外伤。 ⒊告知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⒋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 ⒌进行饮食指导。 ⒍指导患者或家属继续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⒎对出院患者若带有留置尿管、鼻饲管予以相应的护理指 导。
二.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⒏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与护理。预防各种感染。
⒐病因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按其不同病因进行 护理。
10.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诊治 经过、药物准备情况、患者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 项等详细进行交接班,每班要详细记录护理记录。
11.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⒎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二.护理要点
⒈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保持病房安静。
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用药。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 整输液速度,给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不升时作好 配血、输血准备。
⒊做好一切抢救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心电、呼吸、 血压、血氧等监护。 ⒋需要时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以便抢救用药, 随时监测CVP。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注意大剂量的 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⒎脱管处理 :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 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 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 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⒏拔管指征 : 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 ,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 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方法:嘱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 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水柱波 动范围。
⒊观察引流管处伤口的情况。 ⒋拔管后观察: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 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二.护理要点
⒈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 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 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 程,防止感染。 ⒉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 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脑疝的护理常规
⑷呼吸道管理 :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更换体位,拍背协助排痰,及时清 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异物。 ②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舌根后坠及呕吐时误吸; ③鼻饲者注射前抬高床头15,以防食物返流入气管引起肺部 感染; ④常规氧气吸入3~5天,氧流量2~4 L/min。 ⑤人工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2次/日,口鼻腔 及气道用无菌镊和吸痰管严格分开,防止感染; ⑥气道湿化与促进排痰:予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等。 ⑦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探试,避免外来呼吸道 疾病的传播引起交叉感染。
四.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二.护理措施
⒈休息及体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有心慌、气短、呼 吸困难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急性左心衰时取端坐位,双 下肢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⒉氧疗:
持续吸氧3~4升/分,急性左心衰时立即予鼻异管给氧(氧流量 为6~8升/分); 病情特别严重可应用面罩呼吸机加压给氧,给氧的同时在氧气 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或给予消泡净(二甲基硅油)吸入, 有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 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给予间断吸入。必要时行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兼行间歇正压呼吸(IPPB)或呼吸末正 压呼吸(PEEP)。
二.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什么是休克? 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 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 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 理过程。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 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 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 得氧量失调。
脑疝的护理常规
⑻饮食护理:清醒患者术后第2天鼓励进食,吞咽困难和昏迷 者术后第3天给予留置胃管行胃肠外与胃肠内联合营养, 保证患者营养的需要。 ⑼做好基础护理:病室定期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口腔 护理2次/d,按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留置导尿管按尿 管常规护理;康复期协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脑疝的护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