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难句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难句解答之一(2010-12-23 23:19:16)转载▼

标签: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剩余价值劳动价值杂谈分类:学习经典

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在经济思想史上是由马克思首先批判地证明了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先论证了它,并由此创立了他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马克思本人认为,劳动二重性学说是《资本论》“最好的地方”,是《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此,研究并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马克思之前,都曾提出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正确见解。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不了解什么样的劳动、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因而不能将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坚持到底。马克思尖锐地指出:“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须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都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这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马克思思格斯<资本论>书信集》P.250)马克思批判和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他运用这一理论,论述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的问题,从而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实质,并阐明了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创造的对立统一关系,奠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

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阐明剩余价值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分析了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都是由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作为劳动过程,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从而揭示出剩余价值的源泉,使这一经济学史上从未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圆满、彻底的解决。可见,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科学阐明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提供了依据。

第三,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理解一系列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创造了前提条件。

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得以创立,而且还是分析资本主义一系列重要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理论前提。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就无法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不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社会总产品就不能在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也无法说明;同时,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不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也就不能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从而一系列范畴,如:平均利润、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地租等,必然不能得到确切的说明。可见,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理解几乎所有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及经济规律创造了理论前提。

总之,由于马克思发掘和论证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才解决并创立了马克思的诸多科学理论,所以,它被马克思称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难句解答之二(2010-12-23 23:22:53)转载▼

标签:劳动生产力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量杂谈分类:学习经典

如何理解“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相同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

这一论述与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是否一致?马克思在分析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时指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相同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这一观点,是从分析部门内各个

企业的劳动生产力同社会价值量的关系的角度提出的。在一个部门内,由于各个企业的技术装备、劳动强度、工人的熟练程度等的不同,各企业生产同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是不等的。而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中等生产条件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这样,如果部分企业所采取的新技术尚未在整个部门普及,从而该部门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于是,先进企业的“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就可以折合为更多的平均劳动,因而,“在相同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

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的价值量随劳动生产力变化时指出:“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这一观点,是从分析整个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力与商品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提出的。从整个部门看,只要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价值量也就不变。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出的价值量总是相等的”。然而,由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同一时间生产出的使用价值量会增加,因而会使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减少,所以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可见,正是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才使两个对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论述,得出了从表面看截然相反的结论:一个是使价值量增加、一个是使价值量减少。实际上它们是不矛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