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部分复习基础梳理
必修上册(一) 单篇梳理2 师说-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文言文复习
单篇梳理2师说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①()道也固.②()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③()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无.⑥()贵无贱,无长无庸.④()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⑤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2段)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①()从师而问焉.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③()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④()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⑤()也,则耻.⑥()师焉,惑.⑦()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⑧(),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⑨(),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今其智乃.⑪()反不能及,其.⑫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⑩()可怪也欤!(第3段)圣人无常.①()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②(),其贤不及.③()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①()习之,不拘于时.②(),学于余。
余嘉.③()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④()之。
[记忆导图]注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学界多有争论,这里只取其一。
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②所以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圣人之所以..为圣古义: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③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④众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许多人⑤小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⑥不必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3.多义实词(1)道义项例句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④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⑦破灭之道.也(《六国论》)⑧来吾道.夫先路(《离骚》)⑨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2)或义项例句①或.师焉,或不焉②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③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④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3)师义项例句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师.道也③吾从而师.之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烛之武退秦师.》(4)传义项例句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④朔气传.金柝(《木兰诗》)⑤招待宾客的馆舍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4.词类活用活用类型例字例句释义(1)名词作动词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3)形容词作名词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②小.学而大.遗(4)意动用法①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②而耻.学于师(5)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类词识记文言文中常用“之徒”表示“这一类人”,与其类似的词语还有哪些?请填写下表。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
鼎城三中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部编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文言文知识梳理一、文言文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性文言文在高中语文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呢。
就像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大门。
高一必修上的文言文,就像是这扇大门的入门钥匙。
这些文言文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好多东西。
二、文言文的出处这里面的文言文来自不同的地方。
有的是古代经典著作里的片段,像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经典,它们的片段被选进来,那可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的。
还有一些是古代著名文学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呢。
三、重点实词和虚词1. 实词比如“君”这个字,在古文中常常表示君主、君子等意思。
像“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的“君”就是指对方,是一种尊敬的称呼。
“师”这个字,有老师的意思,也有学习、效仿的意思。
“古之学者必有师”里的“师”就是老师的意思。
2. 虚词“之”这个字,用法可多了。
它可以当助词,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来取消句子独立性;还可以当“的”讲,比如“水陆草木之花”。
“而”这个虚词,有表示转折的,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还有表示并列的,如“蟹六跪而二螯”。
四、文言文的句式1. 判断句典型的判断句有“……者,……也”的形式,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是用来判断“师”的作用的。
2. 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像“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把宾语“何陋”提前了。
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中“于蓝”是状语,正常语序应该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五、文言文的翻译技巧1. 逐字翻译先把每个字的基本意思找出来,然后再根据上下文调整语序。
比如“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刘邦,“军”在这里是驻军、驻扎的意思,“霸上”是地名,整句话就是“刘邦驻军在霸上”。
2. 补充省略成分在古文中常常会省略一些成分,翻译的时候要补充出来。
像“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括号里的“鼓”就是补充出来的成分。
六、文言文的赏析1. 从文学手法上赏析很多文言文会用到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单篇梳理++1+劝学
【记忆导图】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就
就
就
小篆 隶书 楷书
“就”是会意字,小篆左边是“京”字,表示高;右边是“尤”字,
表示特别,合起来指特别高。表示高,后引申为趋向(高处)。
义项
例句
① 接近,靠近 金就砺则利
② 就任,赴任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③ 成就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2020年全国卷Ⅱ) (3)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 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吾__尝__终__日__而__思__矣__, _不__如__须__臾__之__所__学__也___”。(2020年天津卷)
(4)《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 考,却“_不__如__须__臾__之__所__学__也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不__如__登__高__之__ _博__见__也__”。(2018年全国卷Ⅲ) (5)《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 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积__善__成__德__,_而__神__明__自__得__,_圣__心__备__焉__”的 观点。(2017年全国卷Ⅲ)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生非异也
本字及意义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有”同“又”,复、再;“暴”同 “曝”,晒 同“智”,见识 同“性”,天性
3.古今异义词
词语 ①劝 ②金 ③跪
例句 劝学 金就砺则利 蟹六跪而二螯
解析(古今义) 古义:_鼓__励___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 古义:_金__属__制__的__刀__斧__等___ 今义:黄金 古义:_蟹__腿__ 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相关复习资料,供大家学习和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古典诗文10-27 0534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烛之武退秦师》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6.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二)古今异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烛之武退秦师》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烛之武退秦师》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
今义:指儿子)——《烛之武退秦师》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烛之武退秦师》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烛之武退秦师》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烛之武退秦师》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烛之武退秦师》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烛之武退秦师》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烛之武退秦师》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烛之武退秦师》(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烛之武退秦师》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免费】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掌握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学习文言文的语法与词汇特征,增强对古文的解读能力析
经典文言文作品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 305 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朝社会 的风貌和情感。
8/13
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句意
• 识别关键字:通过仔细识别文中出现的关键字,帮助理解文意,提炼主要信息。 • 句子结构:深入分析句子的结构,掌握主谓宾等成分,有助于句子整体理解。 • 上下文联系:关注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助于理清段落和全文的意图。
9/13
翻译方法
• 逐句翻译与整体理解结合:通过逐句分析与理解文章结构,帮助掌握文章整体意思,增强阅 读效果。
•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记录,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内容涵盖仁、礼、义、智等伦理道德规 范。
• 作品分析: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探讨经典作品在历史、文化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13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比较:分析各作品在用词、句式及修辞手法上的差异,展现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 • 文学技巧解析:探讨作品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技巧,深入理解其艺术效果。 • 时代背景影响:理解每部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对作品主题和手法的影响。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Overview
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2.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 常见文言实词 4. 文言文阅读技巧 5. 文言文作品赏析
2/13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文言文的定义
• 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形式,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词方式,广泛应用于古 典文学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高一语文必修一 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懦弱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道:5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二、实词活用:1夜献城而出来:2既东封郑3晋军函陵:4越国以鄙远:5共其乏困:6肆其西封:7烛之武退秦师:8若亡郑而有利于君:9阙秦以利晋: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越国以鄙远:12既东封郑:三、特定句式:1、就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敢于以愁神职5以其不敬于晋:6且贰于楚也:7若亡郑而有利于君:8何厌之有:何存有贱?四重点虚词:之2、是寡人之过也3西南边之薄,君之薄也4何厌之有以1、以乱易整2、以其不敬于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越国以鄙远5焉用亡郑以陪邻?1今旧矣,懦弱为也已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夫晋,何厌之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矣1焉用亡郑以陪邻?2子亦有不利焉3太少矣,月自身利益东山之上,停留于斗牛之间。
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若不阙秦,将矣挑之?五译者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图穷而匕首见:5秦王还柱而走: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1群臣侍殿上者12使毕使于前13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切齿拊心:又并作“切齿腐心”。
形容怨恨到极点。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6卒起不意:二、实词活用:1、回师北略地:北,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3函封之:4箕踞以怒骂曰:5樊於期实乃前曰:6并使畸节言大王:7太子晚之:8群臣鬼之:9发尽上指冠10乃朝服11实乃欲以生劫之12其人居远未来13今行及而无信,则秦王未慈祥也三、特定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7见燕使者咸阳宫8秦王购之金千斤9取之百金发上指冠:毛发举起的样子。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 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皇岛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节选)》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亿有三千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炼。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反,通“返”。
5.《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劝学》虽有槁暴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医生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
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
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文言文复习必修一《师说》
对未来的展望
继续深入学习
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文言 文,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和
历史文化背景。
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 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对
古代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传承文化
我希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感悟 传承下去,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
自己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师说》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文学地位与影响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学生求学之道的启蒙文章。
该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传颂和学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师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师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都从中汲取了 灵感和启示。
虚词
之、者、所、焉、乎、与 等。
固定搭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吾从而师之等。
特殊句式解析
01
02
03
判断句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
倒装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
省略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04
被动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
词类活用总结
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
重点段落解读
总结词
重点段落对于理解全文至关重要,它们 包含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VS
详细描述
在重点段落中,作者采用了举例、对比等 论证方法,使得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 ,这些段落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 文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修饰/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则群聚而笑之(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表承接)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表转折)
(2)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命宦官率宫女三十人,手持香花,到法门寺将“佛骨” 迎入大内,供奉了三天。于是,长安为之震惊,全国为之轰动,在皇帝愚昧嗜佛、百 姓盲目拜佛的佛教思想泛滥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上至君、下泽民”的佞佛热潮。 韩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必将更大地加剧社会矛盾,于是在忠君爱国思想的驱使 下,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唐宪宗上了一篇《谏迎佛骨表》,文中大谈佛骨乃“朽秽 之物”,大骂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 情”,痛斥“释老之道,过于杨墨”,视皇帝带头、全国信佛为“伤风败俗”之举。
1)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匏(páo)尊 嫠(lí)妇 舳舻(zhú lú) 攒蹙(cuán cù)累积
酾(shī)酒
无尽藏(zànɡ) 愀(qiǎo)然 衽(rèn)席 斫榛(zhuó zhēn)莽
箕踞(jī jù)而遨
僇(lù)人 垤(dié)
颢(hào)气
施施(yí yí)而行
引觞(shānɡ)满酌
焚茅伐(fá)
二、多义词
客喜而笑(表修饰)
觉而起,起而归(都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都表修饰,译为“地”、“着”)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都表修饰) 穷山之高而止(表承接)
14)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而耻学于师(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不拘于时(被) 其皆出于此乎(在)
文言文部分
《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重要字音
木直中(zhò nɡ)绳 骐骥(qí ) jì 槁暴(pù ) 须臾(yú ) 参省(xǐnɡ) 跬(kuǐ)步
舟楫(jí )
强弩(nǔ) 句读(dò u) 老聃(dān)
锲(qiè )而不舍
生(xì nɡ)非异也 谀(yú ) 蟠(pá n)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从/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5)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中语气词,表揣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自余为僇人(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谪的意思。)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通“趋”,往。)
四、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读书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的人。今:大家,许多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用不着。今:不需要。) 吾从而师之(古:从,跟从;且,并且。今: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要学习。今:学制的初级阶段。)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君主。今:美貌的女子。) 游于是乎始(古:从此,从这时。今:递进连词。)
二、文化人物 1.韩愈 (1)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然而其生活和仕途的道路却相当坎坷。他是在逆境中求 学、成才、立业的。他3岁时,父亲便去世了,随后母亲也相继离开人世。从此 便由长兄韩会和长嫂郑氏抚养,随韩会职务的变动而时常奔波各地。然而祸不单 行,韩愈11岁时,长兄韩会贬任韶州刺史,不久之后,便客死异乡。郑氏毅然带 着众家小,护送韩会灵柩回河南老家,又逢地方政局混乱,无法安居,迫不得 已,郑氏又带他们到了宣州,仅靠韩会生前置下的一些田产的微薄收入度日。而 嫂子的贤良,却是韩愈不幸中的大幸,他随嫂子定居宣州之后,勤奋苦读,从不 懈怠。然而跟随而来的是科举的失意,仕途的坎坷。19岁那年,这位满腹经纶的 才子,满怀信心,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但他怎知单凭学识而没有高官名流的举荐 是难以考中的。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接连三次,他都名落孙山。他在苦闷彷徨中 打发了6年的岁月。后来偶得梁肃的赏识和举荐,第四次才中了进士。按唐朝的 制度,礼部考中之后,还得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做官,韩愈又是3年连遭失败。 此时韩愈经济困窘,已经无法在京城待下去了,只能怀着沉痛的心情离京返乡。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面前,韩愈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 息,依然是那么执着地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宗师。 角度点拨:①自强不息;②苦难与成材;③执着。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而今安在哉
4.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来自于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被动句 不拘于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省略句 车柔(之)以(之)为轮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 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④要敢于超越前人。
3.苏轼《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
2.韩愈《师说》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 角度点拨:①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②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 规律的必然结果。 (2)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一、名句名段 1.荀子《劝学(节选)》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角度点拨: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
9)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通“嘱”,劝酒)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11)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16)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帮助表示判断,“就是”。)
三、通假字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车柔使之然也(“车柔”通“煣”,用火烤。)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合)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迎汝(刚刚,才)
适大病,不能行(适逢)
12)焉
10)固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动,使„„稳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
5)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6)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 “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7)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以”作“因”讲。) 8)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 明知故犯(故意) 温故而知新(原来的东西)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以„„为师,意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动词,向东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伴侣,以„„为朋友) 日与其徒上高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始指异之(异,以„„为异,意动用法) 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 萦青缭白(青,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