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部分复习基础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通“嘱”,劝酒)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11)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而今安在哉
4.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被动句 不拘于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省略句 车柔(之)以(之)为轮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2.韩愈《师说》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 角度点拨:①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②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 规律的必然结果。 (2)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匏(páo)尊 嫠(lí)妇 舳舻(zhú lú) 攒蹙(cuán cù)累积
酾(shī)酒
无尽藏(zànɡ) 愀(qiǎo)然 衽(rèn)席 斫榛(zhuó zhēn)莽
箕踞(jī jù)而遨
僇(lù)人 垤(dié)
颢(hào)气
施施(yí yí)而行
引觞(shānɡ)满酌
焚茅伐(fá)
二、多义词
文言文部分
《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重要字音
木直中(zhò nɡ)绳 骐骥(qí ) jì 槁暴(pù ) 须臾(yú ) 参省(xǐnɡ) 跬(kuǐ)步
舟楫(jí )
强弩(nǔ) 句读(dò u) 老聃(dān)
锲(qiè )而不舍
生(xì nɡ)非异也 谀(yú ) 蟠(pá n)
3)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4)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乐师;学习) 犹且从师而问焉(老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契(qì )约
镂(lò u) 郯(tá n)子 贻(yí )之
苌弘(chánɡ hónɡ) 窈窕(yǎo tiǎo)
壬(rén)戌 冯(pínɡ)虚御风
举酒属(zhǔ)客 棹(zhào)
扣舷(xián)
横槊(shuò ) 相与枕藉(jiè) 山川相缪(liáo) 蜉蝣(fú yóu)
袅袅(niǎo)
二、文化人物 1.韩愈 (1)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然而其生活和仕途的道路却相当坎坷。他是在逆境中求 学、成才、立业的。他3岁时,父亲便去世了,随后母亲也相继离开人世。从此 便由长兄韩会和长嫂郑氏抚养,随韩会职务的变动而时常奔波各地。然而祸不单 行,韩愈11岁时,长兄韩会贬任韶州刺史,不久之后,便客死异乡。郑氏毅然带 着众家小,护送韩会灵柩回河南老家,又逢地方政局混乱,无法安居,迫不得 已,郑氏又带他们到了宣州,仅靠韩会生前置下的一些田产的微薄收入度日。而 嫂子的贤良,却是韩愈不幸中的大幸,他随嫂子定居宣州之后,勤奋苦读,从不 懈怠。然而跟随而来的是科举的失意,仕途的坎坷。19岁那年,这位满腹经纶的 才子,满怀信心,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但他怎知单凭学识而没有高官名流的举荐 是难以考中的。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接连三次,他都名落孙山。他在苦闷彷徨中 打发了6年的岁月。后来偶得梁肃的赏识和举荐,第四次才中了进士。按唐朝的 制度,礼部考中之后,还得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做官,韩愈又是3年连遭失败。 此时韩愈经济困窘,已经无法在京城待下去了,只能怀着沉痛的心情离京返乡。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面前,韩愈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 息,依然是那么执着地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宗师。 角度点拨:①自强不息;②苦难与成材;③执着。
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16)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帮助表示判断,“就是”。)
三、通假字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车柔使之然也(“车柔”通“煣”,用火烤。)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一、名句名段 1.荀子《劝学(节选)》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角度点拨: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以„„为师,意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动词,向东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伴侣,以„„为朋友) 日与其徒上高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始指异之(异,以„„为异,意动用法) 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 萦青缭白(青,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角度点拨:可运用于“明月清风自在怀”、“自然与人生”等话题。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 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角度点拨:“短暂与永恒”的思索。 (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 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角度点拨:①“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②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③自然是 人类最可靠的朋友;④自然以宽容和博大的胸怀给以人类温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合)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迎汝(刚刚,才)
适大病,不能行(适逢)
12)焉
10)固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Leabharlann Baidu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动,使„„稳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 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④要敢于超越前人。
3.苏轼《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
1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修饰/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则群聚而笑之(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表承接)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表转折)
(2)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命宦官率宫女三十人,手持香花,到法门寺将“佛骨” 迎入大内,供奉了三天。于是,长安为之震惊,全国为之轰动,在皇帝愚昧嗜佛、百 姓盲目拜佛的佛教思想泛滥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上至君、下泽民”的佞佛热潮。 韩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必将更大地加剧社会矛盾,于是在忠君爱国思想的驱使 下,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唐宪宗上了一篇《谏迎佛骨表》,文中大谈佛骨乃“朽秽 之物”,大骂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 情”,痛斥“释老之道,过于杨墨”,视皇帝带头、全国信佛为“伤风败俗”之举。
(二)特殊用法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名词作动词)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五、句式及特殊用法 (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客喜而笑(表修饰)
觉而起,起而归(都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都表修饰,译为“地”、“着”)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都表修饰) 穷山之高而止(表承接)
14)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而耻学于师(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不拘于时(被) 其皆出于此乎(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从/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5)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中语气词,表揣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自余为僇人(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谪的意思。)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通“趋”,往。)
四、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读书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的人。今:大家,许多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用不着。今:不需要。) 吾从而师之(古:从,跟从;且,并且。今: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要学习。今:学制的初级阶段。)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君主。今:美貌的女子。) 游于是乎始(古:从此,从这时。今:递进连词。)
5)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6)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 “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7)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以”作“因”讲。) 8)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 明知故犯(故意) 温故而知新(原来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