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
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3~2030年)
![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3~20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76b9b08eaa00b52acfc7caba.png)
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3~2030年)文本涟水县人民政府2013年12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乡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策略 (3)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 (3)第三节县域城镇体系布局 (3)第四节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4)第五节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5)第六节县域产业布局规划 (6)第七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7)第八节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第九节县域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0)第十节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11)第十一节旅游发展规划 (12)第十二节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第十三节县域重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四节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14)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15)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15)第二节中心城区规划总体布局 (15)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 (16)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7)第五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8)第六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9)第七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20)第八节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21)第九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2)第十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3)第十一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24)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25)第六章附则 (25)附表1:涟水县城乡发展指标一览表 (26)附表2:镇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26)附表3: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置准则 (27)附表4: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 (28)附表5: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涟水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由涟水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本规划是指导涟水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1b0f85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0.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17•【字号】苏政复〔2023〕44号•【施行日期】2023.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44号淮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淮政呈〔2023〕47、5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涟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盱眙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金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你市要指导各地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化实施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着力将涟水县建成淮河生态经济带产业集聚新高地、江淮综合枢纽物流港,将盱眙县建成淮河生态经济带山水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北翼绿色增长极、淮安南部生态宜居城市,将金湖县建成南京都市圈北部智造高地、江淮绿心荷美田园。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涟水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9.390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6.18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703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539倍;盱眙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4.367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5.8192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1.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05.443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402倍;金湖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9.641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5.3101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2.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48.160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104倍。
江苏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总结
![江苏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daf4204b35eefdc8d33315.png)
江苏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总结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土地利用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江苏北部地区同样面临着土地利用的诸多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也对土地利用相当关注。
笔者所在的“大地”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采访等形式,初步了解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并且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初步结论。
目前,江苏北部地区土地利用情况整体上较为乐观,土地利用较为合理,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也对土地利用问题基本持积极的态度。
关键词:城市化;拆迁;土地利用;人与自然江苏北部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与总结当前,国务院颁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征收与补偿条例》。
拆迁问题属于土地利用情况中的一大方面,而且中国在迈向新的历史高峰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面临土地利用的相关问题,整个社会也对土地利用问题有着相当高的关注程度。
从政府部门到人民群众,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人们对这一热点话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笔者的家乡在江苏的北部地区,该地区目前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现状和前景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
而江苏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也可以作为大部分正处于加速城市化进程地区的一个缩影。
一、由淮安市涟水县看江苏北部土地利用情况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目前正处于拆迁重建“大热”时期,而且其土地利用情况在江苏北部地区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我们“大地”团队将其作为了此次实践调研的主要活动地点。
通过网络,走访等,我们“大地”团队搜集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资料,并且对涟水县城区的土地及其目前利用情况做了初步的整理总结。
下图是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图[1]:由我们“大地”团队的整理数据可知:新一轮规划区面积由上一轮200平方公里增加到3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上一轮64平方公里增加到212平方公里,在涟城镇的基础上将朱码、河网、陈师、保滩、李集等乡镇划入县城规划区。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85b2d64e482fb4daa48d4b50.png)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第一章总则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近期:2009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规划区淮安规划区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面积为3171平方公里,以及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3186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指淮安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面积为10072平方公里。
2、规划区,指市辖区、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为31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指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节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市域总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53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60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585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近期2015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3%,城镇人口为28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335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410万人。
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空间结构市域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推动“多节点—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一主:即淮安中心城市,通过聚合区域高端职能,辐射带动市域发展。
2、四副:即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四个市域次中心城市。
3、多点:即其他城镇。
4、网络化: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骨架,以市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开放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形成四级等级规模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即淮安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22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包括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等4座,规划城市人口20—30万人。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淮安区及所辖博里镇等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淮安区及所辖博里镇等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cb9e9a3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b.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淮安区及所辖博里镇等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1.10•【字号】苏政复〔2018〕122号•【施行日期】2018.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淮安区及所辖博里镇等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8〕122号淮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对淮安区及所辖17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的请示》(淮政发〔2018〕9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淮安区及所辖河下街道、淮城街道、山阳街道、博里镇、漕运镇、车桥镇、范集镇、复兴镇、流均镇、平桥镇、钦工镇、施河镇、顺河镇、石塘镇、苏嘴镇、朱桥镇、南马厂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
在淮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将835.7684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限制建设区,224.9336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有条件建设区;将482.121公顷限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将224.9336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
规划修改后,淮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减少353.6474公顷,限制建设区增加353.6474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规模保持不变。
本次规划修改安排淮安区规划流量指标533.33公顷,增划村镇建设用地控制区696.5358公顷,你市要督促淮安区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确保流量指标按期归还。
二、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你市要指导淮安区依据经批准的规划修改方案,对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进行规划空间布局形态调整,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确保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县域空间管制规划——以涟水县为例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县域空间管制规划——以涟水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09968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7.png)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县域空间管制规划——以涟水县为例孔凡娥【摘要】针对当前县域空间多部门管理导致的局部地区空间属性不明确的问题,文章在梳理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的基础上,以涟水县为例,从空间管制要素及其时效性两个方面进行多部门规划衔接,统筹规划县域城乡空间,探索了基于“多规合一”理念下的涟水县城市空间管制规划方案,为全国县域空间资源管理提供实践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建筑》【年(卷),期】2016(023)005【总页数】3页(P92-93,142)【关键词】多规合一;空间管制规划;涟水县【作者】孔凡娥【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在中国条块分割的政策框架下,空间资源管理的多部门、多渠道并行是既成事实[1]。
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在规划期限、内容、审批体制和数据基础等方面讨论规划间存在的“不合”问题[2],“多规合一”成为转型期协调“条块分割”下多部门规划衔接、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和东部城市应对空间资源紧约束等问题的必然趋势[3]。
作为近期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多规合一”以建构统一的国土及城乡空间管理框架为最终目标[2],开展“多规合一”工作的初衷并不是要创造一项新的规划,而是探索一种高效的工作方法[4]。
涟水县是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城市—江苏省淮安市的下辖县,以开展新一轮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本文以涟水县域为研究区域,依据“保护优先、发展为要、合法有效、衔接协调”的原则,从空间管制要素的管控要求和时效性两个方面进行多部门规划内容衔接,提出了基于“多规合一”的县域空间管制方案。
涟水县地处苏北平原中心,介于北纬33°45′~34°05′、东经119°~119°35′之间,总面积1676km2。
涟水复航工程方案设计(2篇)
![涟水复航工程方案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82f75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b.png)
第1篇一、项目背景涟水,古称涟州,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连接长江与淮河的重要水道。
涟水航道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航道淤积、航标配置落后等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制约了涟水航道的通航能力。
为充分发挥涟水航道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决定实施涟水复航工程。
二、工程目标涟水复航工程的主要目标是:1. 提高航道通航能力,确保船舶安全、高效通行;2. 改善航道环境,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航运服务水平;4. 保障国家战略物资运输需求。
三、工程方案设计1. 航道整治(1)航道疏浚:对航道进行疏浚,清除淤积物,恢复航道原状。
疏浚深度根据船舶吃水深度和航道等级确定,确保船舶通行无阻。
(2)航道拓宽:根据船舶通航要求,适当拓宽航道,提高通航能力。
拓宽宽度应考虑船舶航行、锚泊和避碰等因素。
(3)航道加固:对航道沿线进行加固,防止岸坡坍塌,确保航道稳定。
2. 航标配置(1)航标更新:对现有航标进行更新,提高航标精度和可靠性。
(2)航标维护:建立健全航标维护管理制度,确保航标完好、准确。
(3)助航设施建设:在航道沿线建设必要的助航设施,如导航灯塔、雷达站等,提高航道通航安全性。
3. 航道附属设施(1)航道养护:建立健全航道养护制度,确保航道始终保持良好的通航状态。
(2)航道管理机构:设立航道管理机构,负责航道的管理、养护和监督。
(3)航道安全设施:在航道沿线设置安全设施,如安全警示标志、救生设备等,提高航道通航安全性。
4. 环境保护(1)生态保护:在航道整治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航道两侧生态保护区。
(2)污染治理:加强航道沿线污染源治理,确保水质达标。
(3)生态修复:对受航道整治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平衡。
四、工程实施1.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指挥部,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组建专业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
(3)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c0f8495998fcc22bcd10da9.png)
城市总体规划(报审稿)总论一、规划背景1.2002年2月,为提高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质量和水平,使城市规划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及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省建设厅颁布《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要点、工作要求作出了规定,这是本次规划的重要依据。
(在2000年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将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 2002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即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两个率先”的关键是加速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省政府强调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加快苏中、苏北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这是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的指导思想。
3. 2003年10月,淮安市规划局《关于做好县域总体规划的通知》,及时为市属各县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注意事项。
4. 涟水县在“工业立县”战略目标下,县城工业园区发展迅速,突破原总体规划框架。
园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指导,各项基础设施亟待系统规划。
5. 2000年以来根据省、市政府统一部署,涟水县对乡镇区划进行了两次调整。
第一次在2000年1月,对牌坊乡等7个乡、场圃进行撤并,将原有37个乡镇场圃调整为30个乡镇。
第二次在2001年1月,将小李集等11个乡镇撤并,将30个乡镇调整为19个乡镇。
二、规划目的1. 引用省委李源潮书记视察各市的讲话摘要“发展城市,规划是第一要素,规划是城市政府的第一资源,做好规划是城市政府的第一责任,是经营城市的第一手段。
城市发展应该以市场为主导,但规划是政府的责任,规划不能由着市场来。
城市规划不能以长官意志随心所欲,规划是城市建设法规。
制定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民主性和开放性,执行规划要有强制性和稳定性。
”摘自2003年7月15日《江苏建设通讯》2.什么是规划(1) 规划是主政者的技术工具;(2) 规划是社会引导,一个有为的政府透过规划可以捍卫公共利益,指导社会进步和发展。
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9187232e53a580216fcfebc.png)
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总论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目的 (2)三、规划依据 (3)四、规划指导思想 (3)五、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3)六、规划重点 (4)七、上期总体规划回顾 (4)第一章涟水概况 (6)一、地理位置——江苏腹地 (6)二、历史沿革——古城、革命老区 (7)三、城池变迁——历经沧桑 (7)四、气象条件——四季分明 (8)五、地形地貌——苏北平原 (8)六、河流水系——自西向东 (9)七、社会经济——基本小康 (9)第二章现状分析 (10)一、发展条件——投资热土 (10)二、制约因素——积极扭转 (12)三、产业成长——阶段分析 (13)四、分析结论——充满希望 (13)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5)一、机遇和挑战——客观形势 (15)二、发展战略——着眼未来 (17)三、产业发展战略——外引内生 (20)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适度超前 (22)第四章县域城镇体系 (23)一、发展目标——全面小康 (23)二、城镇人口——加速城市化 (31)三、城镇空间组织——三级结构 (40)四、城镇等级规模——突出中心 (44)五、综合交通——整体规划 (45)六、水资源评价 (46)八、生态环境——发挥优势 (53)九、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 (59)十、空间管治 (66)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评价 (68)一、县域工程地质概况 (68)二、县城地质地貌 (69)三、城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71)第六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71)一、城市发展沿革 (71)二、城市性质分析 (72)三、城市性质 (75)四、城市人口规模 (75)五、城市用地规模 (77)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77)一、城市布局历史 (77)二、旧城区范围 (78)三、现状用地布局特征 (78)四、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78)五、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79)第八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80)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80)二、生活居住用地 (80)三、公共设施用地 (84)四、工业用地 (86)五、仓储布局 (88)第九章综合交通体系 (89)一、对外交通 (89)二、城市道路 (90)三、交通设施 (95)四、静态交通 (95)五、公共交通 (96)第十章城市绿地系统 (96)一、城市绿色开敞空间 (97)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97)四、城市绿地系统总结 (98)第十一章空间景观与城市文化 (99)一、有特色的“二河二渠一湖”的水系结构 (99)二、划分城市景观区 (99)三、组织景观轴线 (101)四、城市主要景观点 (102)五、城市文化 (102)第十二章旅游开发 (103)一、旅游资源 (103)二、旅游区景点规划 (105)三、旅游线路组织 (106)第十三章给水 (106)一、给水现状 (106)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07)三、规划原则 (107)四、需水量预测 (108)五、取水水源 (109)六、水厂 (109)七、管网 (110)八、水源保护 (110)第十四章污水 (110)一、现状 (110)二、规划原则 (111)三、规划目标 (111)四、污水量预测 (111)五、污水厂 (112)六、污水系统 (112)第十五章燃气 (113)一、现状 (113)二、规划目标 (113)三、规划气源 (113)四、耗气量预测 (113)五、规划措施 (114)第十六章集中供热 (114)一、现状 (114)二、规划目的 (114)三、供热介质和对象 (114)四、热电厂布局 (115)五、热电厂规模与用地 (115)六、热网敷设 (115)第十七章供电 (115)一、现状 (115)二、主要存在问题 (116)三、规划 (116)四、规划管理 (117)第十八章邮政、电信 (118)一、现状 (118)二、存在问题 (118)三、规划 (119)第十九章广播电视 (120)一、现状 (120)二、存在问题 (121)三、规划 (121)第二十章环卫设施 (121)一、现状 (121)二、垃圾发生量预测 (122)三、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122)四、规划主要措施 (122)第二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 (123)一、县城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23)二、存在主要问题 (124)三、规划原则和目标 (124)四、规划措施 (125)五、生态环境建设 (126)第二十二章消防 (129)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29)三、总体安全布局 (130)四、消防重点区域 (130)六、消防机构 (130)七、消防水源 (130)第二十三章人防 (131)一、指导思想 (131)二、基本原则 (131)三、建设目标 (131)四、人防工程建设 (132)五、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 (132)六、建立通信警报系统 (132)七、建设人防专业队伍 (133)八、建立人口疏散体系 (133)九、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人防知识。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f689ee9aef8941ea76e057b.png)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位于苏北中心城市--淮安市境内宁连高速涟水入口处,与涟水县主城区紧密相连,是涟水县城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区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省级经济开发区、长三角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是全球最大的帽业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小容量水针剂生产研发基地,以及全国知名品牌欧圣地板、苏美酱醋生产基地。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截止目前,累计进区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投资总额超亿元企业36家,超10亿元企业4家,外资企业27家。
目前,开发区在全省124家开发区中综合排名列60位,在全省89个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列27位,南北共建园区在全省排名第15位。
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按照“新园区、新城区、新景区”的建设要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2亿元,一次性完成雨污管网、弱电杆线入地、绿化、亮化、高压杆线等园区配套工程。
实现了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网络、电视、雨污排水等“九通一平”。
目前,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正按照“一带一区两园”的整体规划,围绕机械装备、电子电气、医药化工、食品酿造、纺织服装、航空器制造和服务、汽车零部件以及为七大产业配套的行业物流业等“七加一”主导产业定位,加速产业结
构调整,重点打造食品酿造、机械装备、电子电气等产业集群,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要求,进一步整合空港、水港等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一区”的枢纽作用,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产业项目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总规修编重点
![总规修编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ef684869eae009581becf6.png)
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建议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新时期涟水城乡面临的问题、优势、机遇、挑战等基础分析,按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要求,在交通引导土地利用开发、生态约束促进宜居园林城市建设、公交优先优化城市结构等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强化转型升级,促进涟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时按照《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对淮安的发展定位,以及淮安市对涟水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县现状,需对现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同时按照全县域统筹的要求编制城乡统筹规划,为我县城乡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我们认为本项目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提出城市发展的区域定位和职能发展方向。
根据区域关系分析和外部环境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以及周边区域发展的态势,对涟水的区域地位和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涟水在区域中的承担职责,判断具有区域作用的战略性增长点。
要对战略层面的城市发展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包括涟水城乡发展的区域地位和区域机会、资源本底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产业历程与结构、城镇化历程与人口结构、城市空间格局与功能组织、综合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同时根据区域发展对涟水的客观要求,寻找未来极具潜力的发展机遇,明确涟水城乡空间发展的核心问题及其根源,找到突破发展的瓶颈途径和解决现状矛盾的关键策略。
2、研究未来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路径和对策。
根据国家及江苏省、淮安市的相关要求,思考以城镇化质量为前提的苏北平原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式,结合涟水发展实际情况,探寻未来可能发展路径及模式。
立足涟水区域定位和职责,尊重本地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本底条件,对未来县域城乡空间进行统筹谋划,识别其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空间节点,并对不同发展要求和发展情境下的城镇和乡村空间发展提出规划指引,强化对重点镇的建设指导。
淮安市总规纲要共45页
![淮安市总规纲要共4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3356c40580216fc710afd2a.png)
具有绿水生态特色的宜居城市
2.2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三角北部地区 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3 城市发展战略பைடு நூலகம்
1、以城市竞合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战略。
2、依托外来资本和本地产业创新的双轮驱动产业发展战略。 3、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县城,积极培育小城市的城镇发展战略。 4、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前提,以宜居城市为目标的资源环 境保护战略。 5、通过生态商务新区等战略性地区的建设,促进三城融合、五 区联动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6、以运河之都为文化主线的城市特色发展战略。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饮料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区位商 职能规模(万人)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9-2030)
规划纲要主要内容汇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淮安市规划局
2019年12月27日
汇报提纲
一、现状概况 二、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规划区空间发展 五、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六、综合交通规划 七、建设时序与远景构想
一、现状概况
1.1 现状概况
1、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包括淮安在内的苏北地区凭借着优越的基础资源条件,正成为承接 长三角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是长三角新一轮产业增长的战 略重点地区。
淮安现状招商引 资,主要来自浙 江沿海地区、上 海、苏南城市
淮安总体规划文本
![淮安总体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c0d36b7a1711cc7931b716cd.png)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概况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二节城镇体系布局规划第三节重点市镇规划设想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一节城市性质第二节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用地发展方向第二节总体布局原则第三节布局结构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第二节居住用地第三节工业用地第四节仓储用地第五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第六节对外交通用地第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附表附表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附表2: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第一章总则一、区位分析淮安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与淮海经济带的交汇处,连接了长三角与华北、华中三大经济区域;在江苏省中部,处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是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苏北腹地,其范围为东经118度12分~119度36分,北纬32度43分~34度06分。
淮安市域的南面是江苏省经济较发达的沿江地区,有苏锡常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有近水楼台得到苏南、上海、浙江辐射发展势头良好的扬州、南通、泰州等苏中城市;北面是正在加快发展的东陇海发展轴,有徐州都市圈、海港城市连云港以及新沂、邳州等新兴城市;东面沿海地区虽然是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低谷,但建设海上苏东、发展海港经济和海洋产业将大有收获,南通、连云港分别兼有长江和陇海线之利,盐城已有森达、悦达、江动等知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景看好。
而淮安则恰恰处在这三条发展轴带的边缘,虽然在省城镇体系中的“三圈五轴”有一条新宜城镇聚合轴穿越淮安市,毕竟这条轴线经过的地域基础较为薄弱,是一条待发展的产业-城镇轴线。
二、规划说明淮安市的现状表明淮安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
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
因此,淮安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淮安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涟源市工业桥下游涟水河南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涟源市工业桥下游涟水河南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dc9e7a1110661ed9ad51f3dd.png)
涟源市工业桥下游涟水河南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控制第四章建筑间距控制第五章建筑后退控制第六章建筑高度控制第七章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第八章环境与景观风貌控制第九章工程规划第十章奖励与处罚附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涟源市工业桥下游涟水河南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规划图则的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要求,特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凡在本规划规定范围内的任何拆建、改建、扩建和新建项目,均应服从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二条本规划由《涟源市工业桥下游涟水河南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图纸(包括规划图和分图图则)和《涟源市工业桥下游涟水河南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文本、规划图和分图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三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的范围西至振定路,东部与东风路接壤,北至涟水,南至邹家湾,规划控制面积约48公顷,规划控制范围由《涟源市工业桥下游涟水河南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总图图则》(以下简称《总图图则》)界定。
第四条本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发展指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湖南省和娄底市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五条本文本经涟源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解释权属涟源市规划局。
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第六条本文本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用国标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第七条以地块为单位整体成片开发时,地块内用地界线及地块内的道路可根据实际开发建设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但其建设强度必须符合图则中提出的控制指标要求。
第八条图则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如需如变更时,必须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
第九条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其使用性质应与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相符。
第十条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变更及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后使用性质与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不符时,必须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并符合下述“各类建设用适建范围表”的规定。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淮安区和涟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7〕41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淮安区和涟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7〕41号](https://img.taocdn.com/s3/m/02c9416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6.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淮安区和涟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安市淮安区和涟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7〕41号淮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淮安市淮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请示》(淮政发〔2017〕56号)、《关于报请审批涟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请示》(淮政发〔2017〕5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淮安区及所辖建淮乡、茭陵乡、宋集乡、城东乡、三堡乡、南马厂乡、淮城镇、平桥镇、上河镇、马甸镇、朱桥镇、溪河镇、施河镇、车桥镇、泾口镇、流均镇、博里镇、仇桥镇、复兴镇、苏嘴镇、钦工镇、顺河镇、季桥镇、席桥镇、林集镇、南闸镇、范集镇、白马湖农场等28个乡(镇、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原则同意涟水县及所辖徐集乡、黄营乡、涟城镇、高沟镇、唐集镇、保滩镇、大东镇、五港镇、梁岔镇、石湖镇、朱码镇、岔庙镇、东胡集镇、南集镇、义兴镇、成集镇、红窑镇、陈师镇、前进镇等19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
二、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你市要指导淮安区和涟水县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不断加大耕地补充力度,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确保规划期内淮安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4220.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9490.6公顷;涟水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4631.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0631.1公顷。
三、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你市要指导淮安区和涟水县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不断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年月淮安市涟水圣特路北侧地块定位报告演示文稿
![年月淮安市涟水圣特路北侧地块定位报告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14921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7.png)
城市经济增长快速,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偏低, 目前城市房地产主要以解决生存需求为主
涟水经济变化情况
涟水与淮安其它城市经济对比
160
140
120
100
80
74.07
60
6995
40
20
0 2006
88.10 8245
2007
110.49 10267
2008
133.97 15612
2009
销售价格 3340元(小高层)
开盘时间 2009年10月
9万
28万 12万 20万 13万 10万 11万 19万 52万 27万
多层、小高层
124- 134
洋房、多层、小高 层、高层
洋房、多层、高层、 别墅
多层、小高层
82-117 90-132 100-130
多层、小高层
83-115
多层
别墅
别墅、高层 多层、小高层、高
淮安市
133.97 涟水县
89.86 洪泽县
129.10 盱眙县
83.21 金湖县
10000 5000 0
GDP(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GDP(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发展阶段 人均GDP(美元)
启动阶段 800—1000
需求特征
生存需求
发展特征
超速发展,单纯 数量型
快速发展阶段
1000—4000
--
2010年12月
未定 多层3500 高层3700
未定
—— 2010年4月
——
供应套数 863
529
1296 375 982 —— —— 32 —— 876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总体规划(报审稿)总论一、规划背景1.2002年2月,为提高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质量和水平,使城市规划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及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省建设厅颁布《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要点、工作要求作出了规定,这是本次规划的重要依据。
(在2000年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将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 2002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即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两个率先”的关键是加速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省政府强调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加快苏中、苏北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这是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的指导思想。
3. 2003年10月,淮安市规划局《关于做好县域总体规划的通知》,及时为市属各县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注意事项。
4. 涟水县在“工业立县”战略目标下,县城工业园区发展迅速,突破原总体规划框架。
园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指导,各项基础设施亟待系统规划。
5. 2000年以来根据省、市政府统一部署,涟水县对乡镇区划进行了两次调整。
第一次在2000年1月,对牌坊乡等7个乡、场圃进行撤并,将原有37个乡镇场圃调整为30个乡镇。
第二次在2001年1月,将小李集等11个乡镇撤并,将30个乡镇调整为19个乡镇。
二、规划目的1. 引用省委李源潮书记视察各市的讲话摘要“发展城市,规划是第一要素,规划是城市政府的第一资源,做好规划是城市政府的第一责任,是经营城市的第一手段。
城市发展应该以市场为主导,但规划是政府的责任,规划不能由着市场来。
城市规划不能以长官意志随心所欲,规划是城市建设法规。
制定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民主性和开放性,执行规划要有强制性和稳定性。
”摘自2003年7月15日《江苏建设通讯》2.什么是规划(1) 规划是主政者的技术工具;(2) 规划是社会引导,一个有为的政府透过规划可以捍卫公共利益,指导社会进步和发展。
(3) 规划是一个兰图,是沟通、协调、折冲的一个过程。
(4) 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发展的目标、计划和兰图,又是城市建设的法定依据规范和准则。
3. 由于以下主要原因,需要修编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
(1) 为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2001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1]17号)的精神,在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组织修编县域总体规划和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 工业开发区和教育事业(炎黄大学)发展布局突破原规划区的东西范围。
(3) 上次总体规划(1995-2010)未经上级审批,原规划的人口规模、建设用地偏小。
(4) 道路规划落后于道路建设,道路建设落后于城市建设,宁连高速公路2002年通车,新工业园区启动建设,急需调整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规划。
(5) 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需做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要求。
(6) 行政中心北移,新城市中心、商务区、生活居住用地布局需要调整和扩大。
(7) 人居环境、绿地系统落后,公共活动场所欠缺。
(8) 建设生态城市、园林绿化布局、风景旅游规划、提高文化品位、建设特色城市的要求。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2)35号5.《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1]47号6.《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7.《淮安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8.《涟水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四、规划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来编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五、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1. 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为21世纪中叶。
2. 规划范围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县167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至炎黄大学以东瞿庄,南起废黄河北岸,西至涟西二干渠,北到环北路。
规划区面积66.4平方公里。
规划区范围内以涟城镇为主体,包括朱码的南部,小李集和蒋庵的一部分。
六、规划重点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和《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要求全面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按照苏政办发[2001]47号文和《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进行编制。
重点把握以下6点: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城市化进程,优化县域城镇空间布局,协调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做好涟水县城镇体系规划。
2. 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3.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研究城市功能定位,确定涟城城市性质。
4. 用良好的城市形态和合理的空间结构协调各项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
5. 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塑造城市特色。
6. 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撑城市的现代化生产、生活、重点完善综合交通规划。
七、上期总体规划回顾《涟水县城总体规划(1995-2010)》于1995年2月开始编制,1995年5月形成方案讨论稿并提交县四套班子领导讨论通过。
县政府于1995年12月10日以《关于申请批准1995-2010年《涟水县总体规划》的请示》文件上报市政府申请批准,但市政府未提出异议,也未以具体文件形式批准。
1.上期总体规划主要内容(1) 城市性质上期总体规划城市的性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型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
(2) 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到2000年11万人,远期到2010年25万人用地规模:近期10.57平方公里,人均96平方米;远期26.18平方公里,人均104.7平方米。
(3) 城市发展目标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快速、畅通的内外交通和通讯网络;优美的城市景观,现代化的生态平衡环境,形成一个集工业、商贸、文化、教育、娱乐于一体的新兴中等城市。
(4) 用地发展方向用地发展战略为:控制东,发展西、北,重点向北。
(5) 布局形态县城规划布局形态为一主二次中心,呈Y形,主中心位于新城区红日路中部,次中心为老城区中心和朱码镇区中心。
(6) 布局结构县城规划布局结构划分为三片:即南片、中片、北片。
南片为涟东总干渠以南,以旧城区为主;中片为涟东、涟中两条总干渠之间,以淮浦路为界,西部为工业用地,东部是生活居住区,为城市中心区所在地,北片为涟中总干渠以北,安东路以西布置工业用地,安东路两侧及其东部为居住区。
2.对95年总体规划评价(1) 预测近期城市人口11万,用地规模10.57平方公里,与实际规模基本接近。
(2) 城市发展方向基本符合,但有所突破(3) 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完善(4)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完成了涟水县工业新区详规,涟水县新区红日大道及炎黄大道修建性详规等一批详细规划,3. 不足与启迪95年总体规划在指导本县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市场经济作用强化,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工业强县战略的确立,本版总规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 用地规划弹性不足(2) 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滞后(3) 城市功能配套不尽合理。
(4) 城市特色模糊,生态规划深度不够。
(5) 人居环境,绿地系统落后。
(6) 城市品位差(7) 该次总体规划未经市政府批准,原则上不能作为城市建设的法律依据。
第一章涟水概况一、地理位置——江苏腹地涟水县位于江苏北部,连宿淮盐四市之间,地理位置处于800里苏北平原中心。
在北纬33°45′~33°05′,东径119°~119°35′范围。
东与阜宁、滨海、响水三县为邻,西与淮阴区、沐阳县接壤,南与楚州区隔河相望,北与灌南县毗连。
全县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总面积1676.3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592.52平方公里,占95%。
距淮安市区20余公里,到南京190公里,离连云港90公里。
京沪、宁连2条高速公路在县境交叉。
二、历史沿革——古城、革命老区涟水历史悠久,据青莲岗遗址和三里墩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涟水大地生息繁衍。
秦汉置淮浦县(城址在蒋庵悦来集),隋开皇五年(585)改涟水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涟州,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升为涟州军,宋景定三年(1262)改为安东州。
明洪武二年降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
清仍为安东县,民国3年(1914)改称涟水县。
民国29年(1940)9月共产党领导的涟水县民主政府成立。
民国20年2月,以盐河为界民主政权划分为涟水、涟东二县。
民国37年(1948)7月6日涟城解放。
1950年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为涟水县,属淮阴专区。
1982年元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属淮阴市,现为淮安市。
三、城池变迁——历经沧桑西汉末年(公元前100年以内)建古淮浦城,城址在今涟城西12公里的悦来集。
南北朝(公元500多年)建金城,城址在今涟城北15公里。
在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南唐元宗十四年(956),涟州刺史崇进为抵抗北周的进攻在涟水修城,即今之涟城所在。
明弘洽十五年(1502),知县郭韶在旧城基础上筑土圩建更楼4座,设门启闭。
东曰滨海,南曰观澜,西曰临淮,北曰镇涟。
明天启元年(1621),知县刘君聘筹筑砖城。
新城设4门,东曰朝阳,南曰迎和,西曰临淮,北曰镇涟,同时又辟2便门1水关。
民国期间,部分城墙毁于战火,建国后50年代相继拆除剩余城墙,现不存。
四、气象条件——四季分明涟水地处淮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4℃,年均无霜期213天。
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991.3毫米,雨日104天。
年均相对湿度77%,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293.4小时。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南风,平均风速2.9米/秒。
五、地形地貌——苏北平原涟水全境为第四系覆盖。
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苏北凹陷的北部边缘区。
县内地貌受新构造运动控制,在中新生代不断凹陷的基础上沉积了大量碎屑沉积物。
后期又受黄泛影响,地表普遍覆盖了一层厚1-5米的冲积相粉砂和亚粘土,构成了典型的平原地貌类型。
是“800里苏北”平原的中心地带。
县内地势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
其中以南部废黄河堤内滩地地势最高,一般都在黄海高程10-15米左右。
涟城、保滩一带地势最高,一般在黄海高程14米左右以上,东北逐渐降低。
县境东北西北各有一个盆状洼地,真高都在5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