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金融依赖与产业集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发展、金融依赖与产业集聚

——基于中国省级制造业数据的检验

何青,薛畅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本文使用了1998-2010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不同产业外

部融资的依赖程度,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要素后,银行体系、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产业集聚有显著影响,而银行体系影响明显强于资本市场,国有银行的影响最大。但国内金融体系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显著弱于外商直接投资(FDI)。本文还寻找了模型的结构断点,发现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资本市场发展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有了显著提升,而同期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未引起类似变化。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依赖;产业集聚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E Qing, XUE Chang

(School of Finance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uses the data of provinci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f China, measures the industrial dependence on external finance and tests how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ffected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areas. The emp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control variables, such as human capital, physical capital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ystem and capital markets as well 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av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effect of banking, especially the state-owned banking, is apparen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capital markets. But the effect of Chinese native financial system 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remarkably weaker than that of FDI. This thesis seeks to find the structural break of our model and has found that the reform of the shareholder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何青(1979—),男,贵州贵定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薛畅(1989—),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structure which started in 2005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ffect of capital markets 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while the state-owned banks' joint-stock system reform didn’t bring about such improvement.

Key Words: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dependenc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一、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各个国家之间,还是一国内部,产业的分布状况通常不是均匀的,而是与各个地区所具有的经济上的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相适应而形成产业集聚,通过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而实现资源的最有效的配置与利用。由于国家之间存在文化、风俗、政治等难以测度和比较的变量,以及国际政治关系等非经济因素,众多学者在研究产业集聚问题时,往往使用较大的经济体内部各地区的数据或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内的国别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能够得出更具说服力和可比性的结论。

以H-O模型为代表,学者们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譬如资本、劳动、人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譬如市场潜力、交通位置等地理因素。今年也有学者将契约(Nunn,2007)、制度(Levchenko,2011)等因素引入了这个问题的分析。

但是,作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对企业生产具有基础性支持意义的金融因素,还尚未被充分地引入到这个问题的分析。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决定力量越发显著,Mackinnon(1969)和Shaw(1973)首次将金融因素引入了发展经济学的视野,发现金融体系资本配置的效率,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而Rajan 和Zingales(1998)的跨国实证研究发现,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和产业在具备完善而高效的金融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增长速度明显更快。由于不同的产业对于外部融资暨金融体系的依赖程度不同,金融发展程度的高低,也会决定一个地区何种产业会增长的更快,何种产业会因此形成比较优势。另外,越完善的金融体系下,充裕的外部资金使得企业对物质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要素的交换与流通会更为方便,并承担更低的外部风险或交易成本。金融因素理应成为分析比较优势和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变量。

中国在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区域的生产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产业集聚程度也大幅提升,但是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提升过程并不连续(Bai et al, 2004),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后的地方政府经济权力的扩张导致了区域专业化的倒退(Y oung,2000)。这需要在传统的资源要素之外寻找更具解释能力的变量。在金融发展方面,相比较与发达国家,中国尽管在经济的货币化、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规模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国家仍对金融体系实施着严格的控制。一方面,国家对利率、汇率等金融指标严格管制,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价格指标引导资源分配;另一方面,国家作为占据金融体系中心的国有银行的主要持有者,利用银行体系的信贷资源来满足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需求,金融体系事实上成为国家的“第二财政”。如此运作逻辑的金融体系是有效的吗?这可以通过检验金融发展是否能对金融依赖程度高的产业产生显著的集聚效应来来证明。所以,探究金融因素对于中国产业集聚的影响如何,不仅可以为中国产业集聚暨区域专业化的形成寻找新的解释变量,还可以检验改革以来中国金融体系运作效率的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