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中也需要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教育中也需要惩罚
屈亚飞现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少用惩罚性处罚手段,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
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
事实上确有少数学生在受到批评后,动不动就寻短见,或离家出走,这样的例子让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中几乎放弃了使用批评的武器。
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现如今,老师们谈“罚”色变,忌提“体罚”。
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惩罚”教育并不是大家口中的“体罚”,它完全不同于“体罚”,两者不可以划上“=”。
什么是“惩罚”教育?一言以蔽之:是指在关爱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
这种教育方式是爱心关怀的另一种教育方式,说得时髦点,“惩罚”教育就是“另类爱心”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且感到是一种责任。
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
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
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
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
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相反,一个伤人自尊心的、令人消沉的批评如讥讽、嘲笑,会让一个人精神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破罐子破摔”。
诚然,教师面对有缺点的学生,怒其不争的心是好的,却也应当检讨自己的批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励志”性,是否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立志成才?
那么,怎样的批评教育与惩罚方式才具有“励志”性呢?下面的例子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英国的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的骨髓图,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环图。
能够摆在这家博物馆里的画,人们都以为是什么大画家的作品,其实不然。
两幅画都是一个小学生的作品。
这个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有一天他看见校长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狗,于是偷偷地打死了这只小狗,目的只是想看一下小狗的心脏是什么样子。
校长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狗被小学生打死了,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打狗者。
怎样惩罚他呢?校长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后,做出了这样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髓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这就迫使那个小学生认真地研究狗的内部结构,并由此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欲望。
后来,他就成了有名的画家。
校长的一个具有激励性质的惩罚举措,激励这个小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终于不负所望。
总之,爱心教育不可少,但也需要适时适地地运用“惩罚”教育,因为科学的“惩罚”教育也是真正的爱心教育,以爱为中心的批评才
是理智的爱、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