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4第四章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4第四章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10e39f89eb172ded63b797.png)
四、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 1、两种行为与两种反射
两种行为: 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
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两种反射:
应答性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或S(刺激)型反 射。
操作性反射 :为R(反应)型反射
两者的不同:
1 .刺激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应答性条件反射 :S(刺激)— R(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强化”
1、剥夺(deprivation) (本质是桑代克的准备律)
2、食物库训练(magazine training) (卡答声和食物丸的出现联结在一起)
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区别:
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是自由的; 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 ; 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
2、强化
类化强化物:与许多其它强化物重复地相 伴出现之后,才变成强化物。如(金钱、 荣誉等)
3、操作过程的四种机制
(1)正强化 (2)负强化 (3)消弱或不强化 (4)惩罚 区分:惩罚与负强化的不同(见书)
反应后呈现 反应后消除 奖励性刺激 正 强 化 惩罚(1) 厌恶性刺激 惩罚(2) 负 强 化
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 1930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
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校从事 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 任讲师和副教授,
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 授和系主任,
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 授,直到1974年退休。
主要著作:
《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 《科学与人类行为》 《言语行为》 《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教学机器》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964a93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a.png)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了解布鲁纳的⽣平及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背景掌握认知-发现说以及布鲁纳认知结构主义的主要学习理论体会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教学论思想及其贡献和局限性布鲁纳(J.S.Bruner)作为英国哈佛⼤学教授,曾主持该校的认知研究中⼼,专门研究认知学习。
他认为不能以实验室内研究狗、猫、⿏、猩猩等的学习现象来推论⼈类个体的学习过程,必须要到学习的第⼀线进⾏研究。
他强调学⽣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
因⽽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发现学习论(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
他认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
所谓认知表征,就是指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转换为个体内在⼼理事实的过程,⽽其认知表征⽅式则会随个体年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童靠动作来认知世界、获得知识;映象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童⽤头脑中的表象去表现世界、获得知识;符号表征(symbalic representation)——⼉童运⽤符号、⽂字再现世界、获得知识。
他还认为,发现学习具有⼀系列优点:①提⾼智慧潜⼒;⑦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⑦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策略和⽅法;①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他⼗分强调学⽣学习时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
知识结构也就是某⼀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包括⼀般原理,⽽且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法。
他认为,学⽣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更容易地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提⾼记忆的效果、促进学习迁移、缩短“⾼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
布鲁纳的⽣平及著作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背景认知-发现说论学习理论教学论思想教学实例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贡献与局限⼀、布鲁纳的⽣平及著作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于1915年10⽉出⽣在美国纽约。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a33d0ceff9aef8941e069b.png)
第三篇学习理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是教育心理学中最核心、最具特色且份量最重的内容。
顾名思义,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理论。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经典实验;另一是在经典实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又至少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对于学习过程的解释;③提炼出一些基本的学习规律。
有些甚为关注教育实践的心理学家(如斯金纳)还会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学习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从而提出一些具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也有些心理学家甚为关注学习的迁移问题,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学习迁移的看法。
同时,虽然现在的心理学家对学习是指“有机体经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心理(包括认知、态度、情绪、意志等)、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看法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不过,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教育心理学界,不同心理学家对学习者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学习历程或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中知识怎样获得和行为怎样发生改变、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到了什么以及怎样研究学习等问题,历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从而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了著名的三大学习理论,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可列表如下:①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0183184在本书看来,人类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上述三大学习理论中的每一种学习理论都只是揭示了学习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规律,这样,理性的态度或许是博采众家之长,依据教育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家的学习理论。
①鉴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长处是具有科学精神,进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具人文关怀精神,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或许妥当的做法应该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念,主要按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认知派学习论进行教学设计,以实施教学,从而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科技知识又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教育者如果能融会贯通三大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定能兼顾科学技术的教育取向与人文社会观点的教育取向、知识学习的教育内涵与健全人格养成的教育内涵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五节 加涅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五节 加涅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40d1d34b84ae45c3b358c73.png)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五节加涅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加涅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了解加涅的生平掌握加涅关于学习的概述及其提出的关于学习结果、学习阶层、学习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的划分体会加涅认知学习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加涅(R(M(Gagne)被公认为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派的折衷主义者。
他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心智活动,他给学习下的定义是被人们引用最多的:“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Gagne,1977),他提出五类学习结果。
他还分出八类学习阶层和八个学习阶段。
相应的课堂教学也可分为八个阶段。
加涅的学习理论不论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还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不论在国外,还是在我们国内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许多学习理论的著作、教育心理学的著作和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的著作中都频繁地介绍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和教学过程阶段论、学习结果的论述等重要内容,并对加涅的学习理论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当然,加涅的学习理论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
由此看来,如何看待、评价和运用加涅的学习理论应该是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慎重的课题。
本节试就加涅学习理论在学习和教学研究领域、教学实践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及进步意义,以及该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评价。
加涅的生平及著作加涅关于学习的概述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加涅关于学习阶段的划分课堂教学阶段的划分信息加工观点加涅认知学习理论的贡献与局限一、加涅的生平及著作1916~ )出生在美国麻省的北安多弗。
1933年罗伯特?加涅(Robert M(Gagne,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学,受到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训练,1937年获学士学位。
毕业后进布朗大学攻读实验心理学于1939年和1940年分别获理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旋即在康涅狄克学院任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作为航空心理学家从事测量、选拔和训练飞行员的研究工作。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b78c3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2.png)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学习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重要环节,各种学习理论旨在解释学习的本质和原理,并提供指导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进行要点归纳,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称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早在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Pavlov等提出,并在后来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要点如下:1. 学习的核心是行为的改变,主要通过刺激和反馈产生。
2. 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习者只需接受环境刺激并做出相应反应。
3. 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建立联结来实现,即将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4. 鼓励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减弱学习者的特定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内部思维过程对学习的重要性,它由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教育学家Bruner等人提出。
以下为认知学习理论的要点:1. 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活动,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和组织。
2. 强调知识的建构,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建新的概念和理解。
3. 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4. 鼓励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Vygotsky首先提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其要点如下:1. 学习是个体和社会的交互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构建知识。
2. 强调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即社会交往是学习的核心。
3. 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鼓励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反思和调整来提高学习效果。
4. 强调文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过程是承载和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7874477802768e9951e73881.png)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502c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e.png)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学习的基本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认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理解、应用等一系列认知活动,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学习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理解等认知活动,不断地构建知识结构,实现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2.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响应来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学习者在接受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通过反复练习和强化,形成习惯和技能。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学习者的行为表现和结果,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习者的行为。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者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与他人互动、合作、交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承,获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者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调学习者在社会实践中的角色和作用。
4. 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提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
总的来说,学习的基本理论涉及到认知、行为、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活动性,提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和探索。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的基本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923fbdd33d4b14e852468bf.png)
操作条件反射
R-S型 强化伴随者反应,强化 是奖赏 反应是被动的
学得了什么
适合于解释
刺激间信号关系
信号学习、情绪学习
特定的反应
简单的技能学习
4. 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划分四种类型的人类学习 ①普通动物式的形成联结,如10个月大的婴儿学习 敲鼓。 ②形成含有观念的联结,两岁的儿童听到妈妈一词, 想到他的妈妈 。 ③分析或抽象 ④选择性的思维或推理
5.学习律(三条主律) (1)效果律:形成联结,同时或随后得到 满意情境,联结就增强;得到烦恼的情境, 联结就变弱。 (2)练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 加以利用,就会增强(用律);若久不利 用,就会变弱(废律)。 (3)准备律: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 联结时,给予联结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学习者的满意, 不给予联结就引起烦恼;当某情境与某反 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4.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 5.学习者整个身心投入的自发学习,学习效果最 好; 6.最有用的学习是对学习的学习; 7.强调对完整的人的教育,而不是发展人的某一 侧面。
各种理论用来解释学习中人的行为改变的心理机 制不同: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条件反射,认知结 构的组织,尝试错误,理解顿悟,观察模仿,信 息加工,人的潜能的实现等。
(4)机械主义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理性主义(Idealism ) 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感觉提供的原 始资料只有按照心的某种先天的组织和结构 进行解释,才有意义。其核心就是崇尚理性 思维,认为运用理性思维经严密逻辑推理得 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早期的理性主义在哲学上常用唯理论相称, 与经验论相对,认为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 强调依靠纯粹的思辨来获得真知。
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四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四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e8b2a6f1ed9ad51f01df2c2.png)
第四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院冯维本节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1、郭本禹主编:《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3期。
3、王希华:《建构主义促进了学习理论的三次变革》,心理科学,2005年第28期。
什么是建构?建构(construct)一词通常运用于建筑学,指把事先造好的材料,诸如钢筋、水泥之类,通过合成建造成为一个新的结构性产品。
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1、知识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反映,知识是现存的,是独立于认识者的。
2、知识只有在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的情况下才被认为是正确的。
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2、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2、学习的建构过程是双向的3、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4、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体验一下知识的建构过程有一个小孩,坐在自家门前,看见一辆卖雪糕的车开过来,突然想起春节时奶奶给的压岁钱,猛地冲进屋内……有一个小孩,坐在自家门前,看见一辆“希望工程”捐款车开过来,突然想起春节时奶奶给的压岁钱,猛地冲进屋内……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5a0fa11a37f111f1855b4b.png)
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 基本观点 • 接近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有某种 动作伴随它出现,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 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 • 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 完全学不会。
• 刺激情境:是由时刻在发生变化的大量刺激要素构 成的。有机体在某一时刻只是对刺激情境中的某些 刺激要素做出反应。 • 他的“刺激”特指刺激要素。
• 强化是一种操作,其作用在于增加同类反应 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销 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 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给予奖励) • 积极强化在行为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 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撤销惩罚)
–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 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 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 概率便增加。 –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 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作出某 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 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将 会增加。 – 比较两者的相同与不同
学习的联结理论
• 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 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 强化在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在S-R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克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能打开门 的脚踏板。当门开启后,猫即可逃出箱子, 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赏——鱼。 试验开始了。 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中时,只是无目的地 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 开箱门,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着第二 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在箱子中,如此多次 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箱门。 实验表明,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 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 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 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第四章运动技能学习
![第四章运动技能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b3880c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6.png)
2、认知学习理论得学习观
[2]托尔曼认知学习理论 对运动技能学习得指导意义:
要重视学生潜在得学习积极性和认知探究倾向,配合适当 得鼓励和强化手段调动学生最大得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重 视学习得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强调学习得认知性和目得性。
同时对我们质疑体育界长期存在得错误观点提供有力帮 助。
强化就是很重要得,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由于强化得 作用,控制了强化物就控制了行为。
4
第四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一节 学习理论与运动技能学习
一、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观
[2]斯金钠操作条件发射学说 对运动技能学习得指导意义:
教师得言语表扬、表情上得肯定或物质上得奖励都对学 生得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产生强化作用。
讨论:“尝试错误”得实验,动物得被动行为与人得主观 能动性之间得关系;忽视人得意识行为。
3
第四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一节 学习理论与运动技能学习
一、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观
[2]斯金钠操作条件发射学说 试验——迷箱中白鼠觅食 观点——“当一个操作之后接着强化刺激时,操作强度就增 加,这里得练习虽然重要,但关键得变量就是强化。”
技巧就是技能得高级阶段。
13
第四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一节 学习理论与运动技能学习
二、运动技能得特性与分类
在从事某项任务时以完
动作技能
善、合理得方式组织起 来并顺利地进行得一系
技
列实际动作。
能
顺利完成某些任务得心
心智技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智活动方式,她指借助 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
行得认识活动方式。她
包括感知、记忆、想象
28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a6ae1c227916888486d780.png)
(2)反应性(操作性)条件反射
(三)强化学说
1.强化与强化物 2.强化的程式
(1)连续强化
(2)间歇强化:时间式/比率式
3.强化程式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
(2)由连续强化逐渐转为间歇强化 (3)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操作条件作用在教学中的应用
尽量使用强化而非惩罚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内容梗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 巴甫洛夫、华生的替代-联结说 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说 联结派学习理论小结
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
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
(一)历史地位
1.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2.美国动物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二)研究方法
饿猫开迷箱实验
(三)基本观点
帮助学生成功地摆脱产生焦虑的情境 帮助学生认识情境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三、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
(一)斯金纳的实验
1.研究对象 小白鼠,鸽子 2.研究工具 斯金纳箱 3.研究结论(学习实质) 建立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二)反射学说
1.行为的分类
(1)应答性行为
(2)操作性行为
2.条件反射的分类
巴甫洛夫的研究装置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图示
(二)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
(三)基本理论观点
1.学习实质 建立经典条件反射,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2.学习规律 (1)巴甫洛夫的观点
消律;泛化与分化律; 高级条件作用;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2)华生的观点
频因律;近因律
(四)在教学中的应用
把学习任务与积极快乐的事件相联结
1.关于学习实质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20ae3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5.png)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通过深入理解学习理论,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并解释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刺激反应的学习。
这一理论重视外部刺激和奖惩对学习的影响。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抑制学生的某种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条件反射”,即在给定的刺激下,学生会出现特定的反应。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反馈和鼓励。
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的认知结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新信息的理解、处理和记忆来实现的。
教育者可以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原则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问题解决和探索性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此外,认知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关于学习的元认知知识,即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略的认识和控制。
给予学生学习元认知的技巧和方法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策略。
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对话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经验来促进学生的社会文化学习。
此外,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育者还应该关注他们的文化差异,并尊重他们的文化认同。
4. 构造主义学习理论:构造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该理论提倡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建构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项目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综上所述,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七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七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ca68dc20c22590102029da2.png)
第七节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信息加工理论的分类、基本假设、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掌握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原理和认知模型的定义等现代心理学发展到6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科学的迅速崛起,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回答人类复杂认知过程上的失败,加之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积极影响,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范式——认知心理学(Congnitive Psychology)诞生了。
认知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
它强调心理学对人的各种认知过程的研究,并根据对各种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研究提出相应的认知模型或信息加工模型。
这些信息加工模型可供计算机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参考,并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的各种认知功能。
人工智能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它的诞生以1950年图灵发表的《计算机和智能》一文为标志。
关于人工智能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其核心意义是一致的,这就是使计算机能够做出一些表现人类智能的事情,并借此帮助我们理解智能的工作原理。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重心是设计各种体现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如问题解决程序、模式识别程序和学习程序等,使计算机代替人脑进行智能性工作。
认知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在于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提出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让计算机模拟或实现相应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索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
这样,认知心理学研究就同人工智能科学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本章在对信息加工心理学作简要地介绍之后,着重介绍几个学习的认知模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信息加工理论分类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学习的认知模型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及其面临的问题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集中于认知过程的研究,与认知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也和其他心理学思想一样源远流长。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234a7c482fb4daa58d4bdc.png)
学习理论有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等;这几种学习理论的发展次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习得的;(3)行为主义强调外部的刺激和人的行为之间的联系;二认知主义理论(1)学习是面对当前的情景,学习者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2)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三建构主义理论(1)知识观:对知识的客观性的怀疑,认为知识只是人们对问题的一种解释,它会根据不同的情境而再改造,因此,它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2)学习观: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将新知识同化、顺应的一个过程;(3)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四多元智能理论(1)核心观点: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2)八项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3)不同的学生的突出智能不同,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学要因材施教,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五联通主义学习理论1.提出背景:(1)网络时代的来临。
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变,同时,网络也带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断增长,其更新周期与半衰期不断缩短,而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知识,这为联通提供了前提。
(2)学习工具、方式和学习资源的转变。
人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或纸质书的学习,而是通过网络,或者是团队交流学习等获得知识。
2.知识观(1)知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就如管道中的石油,不断流通,管道就是联通的各个结点;(2)知识以片断的方式散布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拥有其中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创造、完善、更新和批判等。
学习理论 四个主义
![学习理论 四个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9f1db9a1f524ccbff1218408.png)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学习起因于对刺激的反应。教学就 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 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
•主要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 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 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 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 地、有选择性地信息加工过程。
谢观赏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1.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 得的。2.情景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景的学 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其主动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 效的关键。
•主要代表人物:奥苏贝尔等。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 不是对人各个从属进行分割的、还原的分析, 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发 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 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 果负责。
•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
4-5学习概述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4-5学习概述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57d2e9102de2bd9605886d.png)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于学习的理解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当环境刺激使学生的反应发生
相对持久和观察的变化之时,学习也就发生了。
刺激:可观察到的环境事件,拥有控制行为反应的潜力; 反应:学习者的外显行为。
行为主义的学习模式在于解释行为是如何在各种各样的 刺激影响下发生改变的。
主要内容: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2)
现象:只给狗以铃声,狗是不会有唾液分泌的。 中性刺激(NS):铃声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3)
食物
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多次配对呈现,中性刺激将有
可能成为条件刺激(CS),能够引起原先只有无条件刺激
才能引起的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条件反应(CR)。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总结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把大多数行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但他与巴浦洛夫不
同,它提出了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 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 “迷笼实验”
迷笼实验的结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联结说,
也称试误说,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的几个关键词
消退(extinction); 自然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 泛化(generalization);
分化(discrimination);
第一信号系统(first signal system);
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
华生对条件作用的断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并在我自己指定的环境中养育他们, 则不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性、能力、秉性和他们祖先的种 族如何,随机地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婴儿,我将保证把他培 养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大商人等我可以选择的任何类 型的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1.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建立一定的认知地图(心理 完形、认知结构、编码体系); 2.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是间接的,以观念、意识为中 介; 3.重视对学习的内部过程与条件的研究,重视人的 主观能动性。 学习的认知理论的常用概念有:学习意向、内部动 机、认知结构、信息加工。
4. 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划分四种类型的人类学习 ①普通动物式的形成联结,如10个月大的婴儿学习 敲鼓。 ②形成含有观念的联结,两岁的儿童听到妈妈一词, 想到他的妈妈 。 ③分析或抽象 ④选择性的思维或推理
5.学习律(三条主律) (1)效果律:形成联结,同时或随后得到 满意情境,联结就增强;得到烦恼的情境, 联结就变弱。 (2)练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 加以利用,就会增强(用律);若久不利 用,就会变弱(废律)。 (3)准备律: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 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 不给予联结就引起烦恼;当某情境与某反 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斯金纳(1904-1990)美国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 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 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 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 ——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 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 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 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 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
二、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三)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C.R.Rogers) 库姆士(bs) 斯耐格(D.Snygg)
三、主要观点
(一)联结理论的主要观点
1.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形成反应、 习惯); 2.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不存在观念、 意识的中介; 3.重视对学习的外部条件与过程的研究,忽视内 部过程与条件。 4.赫尔、多拉德(J.Dollar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米勒(ler) 提出了学习的四要素:线索、反应、强化、内驱 力。
(4)机械主义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理性主义(Idealism ) 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感觉提供的原 始资料只有按照心的某种先天的组织和结构 进行解释,才有意义。其核心就是崇尚理性 思维,认为运用理性思维经严密逻辑推理得 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早期的理性主义在哲学上常用唯理论相称, 与经验论相对,认为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 强调依靠纯粹的思辨来获得真知。
(二)认知理论 1.魏特海默(M.Wert heimer)、考夫卡 (K.koffka)、苛勒(W.Köhler)的完形说 2.托尔曼(E.C.Tolman)的目的认知说 3.加涅(R.M.Gagne)的认知指导说 4.布鲁纳(J.S.Bruner)的认知发现说 5.奥苏伯尔(D.P.Ausubel)同化说
(三)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1.强调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 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 2.学习对于儿童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过程, 人类有一种学习和发展自己潜能的天然倾 向,要相信学习者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 自我潜能; 3.强调意义学习,当学习材料对于一个人具 有个人意义、能被他理解,符合其目的时, 学习效果最好;
(二)1930年以后的修改
1.五条法则
①效果的扩散:奖励的影响不仅对受奖的联结起作用,而且对 刚好发生在这个受奖联结前后的联结也起作用。 ②相属性:如果学习者感受到两个相属或两个相属的观念是一 起出现的,那么这两者就更容易形成联结。 ③联想的极性:联结一旦形成顺着原来联结形成的方向易于回 忆,逆着原来联结的方向则难于回忆。 ④刺激的可识别性:在一个学习系列中,如果一种情境与其它 情境易于分辨或区分,那么这个情境与反应的联结便容易形成。 ⑤反应的可利用性:在其它情况相同时,反应越利于利用,联 结就越利于形成。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 “所谓联结(connection),即指某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 的倾向而言”。也即出现某一情境将跟随某一反应的机率。 2.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试误说:桑代克对学习过程的 说明,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 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 的过程 。 3.他认为人的本性也就是先天所能形成的情境与反应之间 的联结倾向。这些“先天的联结”乃是一切教育和人类其 他控制作用的起点。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其中的某些联结 加以永久的保持,把某些联结加以消除,并把另一些联结 加以改变或利导”。
2.扩散效应(spread of effect)(1933):奖励不 仅增加了受奖反应的重复率,而且增加了临近反应 分重复率。间隔时间愈长,效果愈小。 3.对效果律、练习律的修改补充 对效果律:认为奖励比惩罚有更大的作用。只承认 惩罚对学习有间接作用。 对练习律:把练习律作为效果律的副律。 华生用频因律、近因律来反驳桑代克的效果律,客 观上却支持了练习律。
(2)还原论(化约论,Reductionism):把 生物学规律还原为分子运动规律,把人类活 动还原为低等动物的反应,再把这些反应还 原为物理-化学过程。
(3)联想主义
所谓联想,即各种观念之间的联系或联结。联想的形成 遵守三条原则:相似律(相似的观念易形成联结)和对比律 (能够相互比较的观念易形成联结)。 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未叶的联想主义称为早期联想主 义。其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T.霍布斯。他从机械唯物主义的 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实质上只有两种,即感觉 和联想。 1885年,H.艾宾浩斯发表了他的名著《论记忆》,标 志着现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兴起。现代联相主义心理学者采 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和记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也是现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代 表,他把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描述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这 种联结乃是一种先天的本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某些联结 加以改变、利导或消除。
第二节
联结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1874-1949) 美国 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 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 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 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 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 家科学院院士。
(一)1930年以前的观点(1898-1930)
4.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 5.学习者整个身心投入的自发学习,学习效果最 好; 6.最有用的学习是对学习的学习; 7.强调对完整的人的教育,而不是发展人的某一 侧面。
各种理论用来解释学习中人的行为改变的心理机 制不同: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条件反射,认知结 构的组织,尝试错误,理解顿悟,观察模仿,信 息加工,人的潜能的实现等。
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
第一节
西方学习理论的几大体系
一、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经验主义认为经验,特别 是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主义的特征是: (1)感觉主义:受笛卡尔关于身体是机器的思想 和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强调感觉经验在 认识中的作用。拉· 美特利一个彻底的感觉主义者, 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思想, 同时他也反对在感觉问题上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指出感觉是完全可靠的。他说:“真正说来,感觉 是从来不欺骗我们的,除非是我们对各种关系下的 判断太仓促。”
2.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 可以狗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为例。 (2)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可 以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反应类型 强化的性质 反应的主动性 S-R型 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 强化不是奖赏 反应是主动的
6.5个补充性的学习原则: ①多重反应 (multiple responses)原则――人和动物对于同一 情境可能发生多种多样的反应,如果一种反应不能适应外界 情境,人和动物就会发生其它的反应。正因为此,问题情境 的解决才可能成功。 ②选择性(selective responses)反应的原则――情境中的 个别因素或个别情节具有引起反应的优势,会使各种反应程 度不同的与它形成联结,而不顾其它某些或全部成分。 ③同化(assimulation)和类化的原则――对于各种相似情境有 发生同一反应的倾向,人和动物面临陌生问题情境时,都会 按照从前对类似情境所作的反应来进行反应。 ④联结(associative shifting)转移原则――如果一个反应经过 情境渐进的变化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最后可以对一 个全新的情境起作用。 ⑤定势(set)、态度和顺应原则――学习者的内部状况足以影 响学习的效果。
(三)人本主义学习观:现象论
现象:宇宙间事物变化迹象中被我们所认知者。现象与物自 身对举。物自身是客观的,现象是主观的。 现象论:(1)认为人类一切知识只限于存在的现象,而物自 身是不可知的(客观现象论);(2)认为人所知者都是事物 的现象,否认物自身的存在(主观现象论) 现象心理学:采取现象学的观点,研究人对环境事物的主观 经验。它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而不重视别人对由观察研究 所得的外显行为的解释。 根据现象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是由他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决定 的,而不是由外部世界直接决定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知觉的 主观世界之中。这种主观世界(现象世界,现象场)是一种 现象的实在,而不是物质的实在。 要点是:我们各人是按照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去 行动的
(一)反射理论 1.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
华生坚持“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斯金纳则区分出两类 反应:一类是引发反应,另一类是自发反应,它不是由特定 的刺激引起的。所以斯金纳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但不是一个 S-R心理学家。 引发反应 自发反应 应答行为 操作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反射学习 操作学习
二、代表人物
(一)联结理论: 1.桑代克(E.L.Thorndike)的联结说 2.华生(J.B.Watson)的刺激—反应说 3.斯金纳(B.F.Skinner)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4.赫尔(C.L.Hall)的内趋力递减说 5.格斯里(E.R.Guthrie)的接近理论 6.班杜拉(A.Bandula)的社会学习论 7.埃斯蒂斯(W.K.Estes)的刺激抽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