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思潮未来主义

合集下载

试析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试析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试析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是双方面的,其中进步的因素给青年学生以理论熏陶、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激励大学生为实现社会理想和个人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但其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因素则会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

一、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简介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学派林立、内容庞杂、流动变迁迅速。

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众多领域,出现了未来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全球化思潮和消费主义等各种思想。

这些思潮既有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有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既有如何使其走向社会主义的探讨,也有如何通过改良使其得以继续维持的研究。

这些思潮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的几种国外社会思潮1、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

它在西方面临滞胀危机而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之际应时而起,并逐渐由理论、学术跃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虽然新自由主义倡导的宪政法治、平等自由等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主要影响还是消极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第一,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其推崇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强调公有制会使经济变得更糟,主张推行以超级大国方式主导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

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影响呈上升之势,少数人以“自私经济人”为假设,笼统地主张“国退民进”、“国有企业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等思想。

对此现象,部分大学生感到困惑不解,表面上看这是对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正常反映,实质上是新自由主义思潮长期泛滥的结果。

第二,新自由主义中个人主义方法论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的个人本位和反集体主义倾向。

未来主义思潮

未来主义思潮

未来主义思潮未来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进行研究与预测的社会思潮。

未来主义思潮的理论核心是社会发展理论,其理论目的是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

这一思潮突出的理论特点是,既承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被一系列弊病弄得痛苦不堪,又竭力论证这些弊病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向美好未来过渡的暂时现象。

几乎所有的未来主义者都试图说明,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迭起、危机丛生的现象正是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特征。

由于这一思潮的理论内容与研究方法,迎合了广大社会成员对当代西方社会现实不满,寄希望于未来的心理,它一出现即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未来主义借助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在全世界迅速流传、泛滥。

在这场国际性的未来主义运动中,许多学者著书立说,未来主义思潮迅猛兴起,短期内各种未来主义著作倾泻而出,如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和《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和《展望90年代》,布热津斯基的《电子技术时代的美国》和《两个世纪之间》,日本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法国施赖贝尔的《世界面临挑战》……从70年代中期至今,一些未来主义者把视线从一国转向全球范围,掀起了对世界前景综合预测的“全球模式”的未来研究热潮。

随着罗马俱乐部一系列研究报告的问世,对“全球问题”和“全球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成为未来主义思潮研究的新热点。

围绕世界发展道路与未来前景,持不同观点的未来主义者展开了激烈而持久的论战。

未来主义思潮的理论完全脱离生产关系,把科学技术的作用夸大到极端,让人们把希望寄托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为资本主义构造了多种美妙新世界的未来模型,否定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未来。

把早已陈腐的“资本主义永恒论”罩上新的“科学技术”的光环,以貌似科学的形式,以“新变化”、“新技术”和“新产业”等令人迷惑的新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唱“资本主义永恒”的老调。

未来主义思潮是一种知名度极高的社会思潮,它的影响早已突破地区界限,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

对当今未来主义思潮释解

对当今未来主义思潮释解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中国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当今未来主义思潮释解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的基本特征未来主义思潮借用未来学的方法为未来社会蓝图进行了描绘,阐述了人类迈向未来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据此提出了人类社会未来生成的实现路径。一言蔽之,它具有如下特征:致思思维缜密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思潮植根于未来学,向多学科借力,综合汲取其他领域研究优势,发现了新问题,建立了新理论,创造了新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关于未来社会研究的逻辑体系。未来主义对全球性环发问题的研究就是以生态学为科学背景和根据展开的。19世纪中叶,赫克尔(德国)首次提出“生态学”概念,主要是探究有机体自身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未来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同有机体和环境的关系一样,都存在着物质变换,通过物质变换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生态系统,因而,必须将环境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由于存在着系统关联(如食物链),因此,人类不适当的活动就会造成生态破坏,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限制社会发展,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人类通过掌握和运用生态学规律,可以最终实现生态协调,因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预测方法前瞻性后工业社会理论、增长极限理论、信息社会理论、后福利社会理论、数字化生存理论、后资本主义社会理论、全球化理论等都是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思潮中比较着名的理论。各位思想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筹划不一而足。尽管建树理念有所不同,模板建构相去甚远,我们依然从中看到未来图景中的现实范本和对社会演化模式的科学掌控。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就是架构于“概念性图式”和“旋转着的中轴”基础之上而进行技术反思生成的社会机制。贝尔写道:“社会结构不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是一种概念性图式的‘反映’。”贝尔的观点中突出技术运用的科学性。“我的重点在于技术的影响,我并不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因素,而作为一种分析的因素,以观察新技术出现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及其政治制度必须设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贝尔不仅对美国社会的未来进行了预测,而且还放眼全球工业化国家。他从经济方面、职业分布、中轴原理、未来方向、政策制定等五个方面概括后工业社会的墓本特征,而这些特征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而得到不同程度的确证。贝尔预测的时间跨度为30年至50年,在时间的视野上已经达到21世纪。后工业社会理论,是未来主义思潮的一个典型事例。它们的很多理论成果,虽然囿限于抽象概括的层次,但其预测方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可见一斑。深切关怀人类运程未来主义生态学派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代表。意大利的罗马俱乐部和美国的赫德森研究所基于同一问题即怎么真实地估计和评价全球性的环发问题及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影响进行研究,但二者根据各自的估价制定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却大相径庭。罗马俱乐部秉持悲观主义观点,建议把各项指标增长率控制为零,后来尽管发生扭转,出台了“有机增长”和“新人道主义”等理论,但总体悲观色彩不变,认为只有暂停技术发展,才能保持全球性均衡,延缓社会瓦解灾难的到来。赫德森研究所则提出“没有极限的增长”的乐观主义观点,他们认为在向未来新型社会过渡过程中,科技将对其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对科学技术作用寄予厚望。悲观主义观点的代表丹尼斯?米都斯教授组织了一个研究全球性环发问题的小组,他们将系统动力学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列出影响全球系统的五个因子(人口、经济、粮食、环境和资源)之间的重要的因果关系,并探索了其反馈回路结构。研究认为:如果纯粹将技术、经济、法律的措施简单叠加,不可能给未来社会带来实质性改变。只有采取全球均衡状态才是解决环发问题的综合良策。因为“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以往的增长。”最后形成“零增长”的结论。报告指出:“人类必须遵循、‘采取零的增长’方案,使人和机器都保持在简单再生产而不是扩大再生产的水平,达到人口零增长率和经济零增长率的全球性均衡。”尽管美国未来主义学会主席柯尼斯认为,悲观派和乐观派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悲观主义者只看到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阴影,乐观者只相信光明的未来。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出他们密切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重视介入社会管理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的理论发展表明西方学者在努力地为西方的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存在寻找理论根据,他们不断探索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寻找经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把他们的理论高度凝练为一个公式,那就是:科学技术革命十资本主义=新社会=资本主义永存。为此几乎所有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想家都渴望社会参与,特别是运用自己的理论、观点、理念,通过提供咨询、制定规划等间接影响甚至是直接介入到政府行政管理和决策中,努力为未来社会发展模式“建模”。未来研究学界的佼佼者,被誉为美国“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的丹尼尔?贝尔首创“介入理论”,他不仅积极投身于理论的宣讲,并且通过担任美国“总统技术、自动化和经济进展委员会”委员,美国政府社会指标专家委员会主席等社会职务进一步将理论付诸实践,以自己的思想和谋略直接投身于社会事务。罗马俱乐部是一个非正式的组织,恰当地说,是一个“无形的学院”。它组建的初衷就是希冀人们对构成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全球系统的多样但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经济的、政治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组成部分的认识和关注,继而敦促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众都来注意这种新的认识,最终采取相对应的策略,促进具有首创精神的新政策和行动。作为一个国际协会,它的成员不兼任任何公职,协会建会理念也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政治,不屈从于任何国家的观点,完全靠一种超然的理念、信念和信仰联合起来了。但是这也毫不影响它的主张对政府决策和行政管理产生的影响力和执行效力。诚如研究者们所希望的那样,每天在这个世界上的各个部分都在做决策,它将影响世界系统今后几十年的物质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决策者们会根据某些模型,,内心的和书面的模型来做出决策。《增长的极限》中所描述的模型已经充分发展,对决策者是有一定用处的。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研究的意义如今人们已经把重视未来的社会历史观作为进入未来的必要社会历史观看待。社会发展理论创新在未来主义的舞台上,尽管角色更迭频繁,始终围绕着“社会的未来发展”即“过去———现在———未来”这条主线而展开,强调根据社会的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趋势,分析、判断、概括、提炼出发展的内外动因,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势作出研判。许多未来主义者围绕着不同的社会发展理论形成各种流派,他们的社会未来观虽然各不相同,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学者试图从理论上为西方的社会发展寻找依据的动向。在纷繁的理论中对工业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理论集中概括的后工业社会理论颇具代表性。它的提出标志着未来主义理论发展跨入了新阶段。它在过去几十年发展基础上逐渐摆脱侧重于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发展为重心的社会发展理论,将崭新的视野投向整个社会发展的全貌的整体性透视上。导引人类社会发展规划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想家提出了多种关系未来社会发展烦人思路,其中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信息化发展之路最具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基于“增长极限理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是在未来主义对环境和发展关系的反思过程中产生的,甚至直接来源于对未来主义的理论探讨。正如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有关自然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争论也是促进我们觉悟到短期作风危险的因素。一般地说,我们比过去更能理解我们的短期行为所造成的长期影响。”它强调将目前问题和长远问题、部分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从“真理性”和“价值性”两个方面来调节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全新认识提供了思想资料新科技革命条件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上,未来主义看到了新科技革命条件下,认为科学技术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且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要求人们通过科技进步的途径来实现社会发展,提出要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要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通过采用智能技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将社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增强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主义将有限的经验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和根本,将特殊性简单武断地绝对化。他们对未来的预测和规划偏重于技术或知识,如贝尔的“中轴方法”,奈斯比特的“新闻洞”,都打上了明显的“科技统治论”的烙印,几乎所有的未来主义者都试图说明,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迭起、危机丛生的现象正是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特征,竭力论证这些弊病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向美好未来过渡的暂时现象。社会历史学派的趋同论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绝不是对立的两极,它们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都不是完美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将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这样,它们就会偏离自己的极点位置,形成一系列相同的特征和功能。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这些相同的特征和功能的积累将导致两种社会制度的综合,并将孵化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一种将二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的新社会形态。可见,在坚持科技决定论的同时,未来主义思想家们在社会历史观上最终倒向了唯心史观。

第四章 未来主义思潮 崔

第四章 未来主义思潮 崔




(3)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源。

“知识生产力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 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工业以成为最主要的工业, 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所需要的重要中心资 源”。

2、私有化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前景

私有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潮流,在这种情 况下,社会主义将通过市场机制的方式向资本主义 趋同。理由有二:
一样,都存在着物质变换,通过物质变换它们构成了一个整 体——生态系统,因而,必须将环境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
⑵由于存在着系统关联(如食物链),因此,人类不适当
的活动就会造成生态破坏,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限制社会发 展,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⑶生态学同时是一门管理地球的科学,人类通过掌握和运
用生态学规律,可以最终实现生态协调,因而,实现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三、社会历史学派的趋同论思想
三个美国人和三本未来主义著作:
1、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2、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3、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一)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未来主义尤其是社会历史学派的理论基础是 “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而它最早是由美国社会 学家、政治哲学家贝尔于1959年提出来的。
本章结束
2、未来学对未来主义的启示
①科学预测是可能的,未来研究可以成 为科学。 ②未来研究和社会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对未来的预测可以成为人们行动的依据。
(二)科技决定论是未来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什么是科技决定论?
科技决定论(又称科技统治论)是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种社
会思潮,凡勃伦被公认为是这一思潮的创始人。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第一讲序言一、课程的性质和开课的目的⒈性质:流行于国外的关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潮流的介绍和评价。

“当代”特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社会历史阶段。

“国外”主要指西方发达国家。

“社会”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人类社会。

“思潮”即思想理论所形成流行状况。

⒉目的:开阔视野,扩充知识,了解前沿,充实底蕴。

二、“思潮”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社会主义走向低潮,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

而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高失业率与经济低增长率的并存、福利制度的危机、男女平等要求的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等等,这些都向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造成了西方各国种种的社会危机。

资本主义将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成了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各政治力量及其代表人物纷纷提出新的理论,以求解决各自面临的社会问题,并进而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

本课程介绍和评析的思潮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材⒈基本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9种比较有影响的思潮,具体如下:⑴未来主义。

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对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研究和预测的社会思潮。

⑵新自由主义。

是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走向国家垄断,于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在70年代复兴的一种公开为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思潮。

⑶后现代主义。

是产生于60年代的、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⑷后殖民主义。

是产生于70年代末、以反思欧洲殖民主义历史事实及其后果为内容的一种理论批判话语和社会思潮。

⑸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4. 扑朔迷离的游戏
——后现代主义思潮
5. 现代西方社会改造方案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6. 西方科技革命引发的思考 ——未来主义
第一讲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概述
二、当代西方社会社会思潮是
当代西方社会矛盾的精神折射
1、现代人的文化——历史困境 2、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的挑战 3、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杂命运的关注
三、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力图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出理论说明和提 供对策
☆众多理论流派带有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及未来走势的关注
☆诸多学科理论相互结合的研究趋势,特别是 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理解社会思潮的方法论
• 广博与精深的关系; • 述与评、介绍与批判的关系; • 外部批判与内部批判的关系; • 思潮存在的外在环境与理论的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思政部 乐平
第一讲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概述
一、社会思潮与特点
社会思潮:
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 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 或倾向。
社会思潮是理论形态与心理形态的统一
社会思潮的特点:
共鸣性、广泛性、 冲动性、变动性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
课程内容:
主要从分析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 折入手,介绍、评述对整个20世纪社会生 活产生深渊影响的西方现代主要社会思潮 和流派。主要有:
1.人本主义思潮:
激情与理性的冲突 —— 西方现代唯意志主义
人生的反省
—— 存在主义哲学
对工业社会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
2. 科学时代的哲学反思 ——西方科学主义

3. 失败中的另辟蹊径 ——西方马克思主义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与文化思潮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与文化思潮

一、西方社会的变革:从大冲突到大融合
(一)暴力冲突 (二)东西对立
(三)走向融合
(四)科学与技术
(一)暴力冲突
进入20世纪后,以欧洲为主体的西方是充满自豪和优越感的。欧洲俨然以世 界中心自居。当时的欧洲也确实是世界的中心:科学的中心、技术的中心、工 业的中心、学术的中心,包括时尚的中心。 已经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欧洲局势却变得日益紧张,西方列强之间的政治、经 济和日益增长的殖民对抗越来越加剧这一结果应该归结于西方民族主义的恶性 膨胀。西方列强之间的危机加剧了民族主义的激化。
(二)东西对立
20世纪还见证了东西方(从东西欧洲开 始)的严重对立。这主要是因为俄国社会 制度的巨大变化所致。 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欧洲正式分裂成了东西两方: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东西方的对立和争夺使得 世界出现了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局面。 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 运动的兴起为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化的变化和发 展提供了一个大的国际背景。 随着冷战气氛越演越烈和对可能爆发原子弹大 战的担心,东西方在加剧军备竞赛的同时建立起 了各自的军事同盟 。
意大利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945)在罗西里尼的导演下,首次体 现了新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即强调电 影的照相功能和形象的真实,而对影片 的情节发展和性格塑造却相对地淡化。 米·安东尼奥尼的影片《迷情》(1960 )则把情节几乎完全抛弃,让影片随着 人物的情绪的变化而发展。 在这之后,法国新浪潮电影,如戈达尔的《喘息》(1959)、雷乃的 《广岛之恋》(1959)和《去年在马里安巴》(1961)等,将电影的新 理念带入影视界。 这派理论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电影应当突出导演的 个人创造性,一个成功的导演应当在一系列的影片中表达出一贯的、有 鲜明个人风格的特色来。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特点与贡献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特点与贡献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特点与贡献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行于欧美等国以至世界各国、重在思考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以积极地影响大众思维和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思潮。

这种社会思潮,因其理论观点事关人类社会未来而成为一股影响广泛的世界性学术思潮;同时也因其探索主旨在于预测社会趋势、介入社会管理而成为各国政府注意吸纳的社会理论流派。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形成轨迹作一简要叙述的基础上,对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重要贡献进行必要的分析概括,以使我们对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有一总括性的把握。

一、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形成轨迹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并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陡然现世的。

事实上,在古代,古人便已开始对其未来社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预测。

当然,古人对其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科学的,是一种臆想,而且也远未形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因此,尽管我们在此有必要提及却无必要深究。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真实来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83年,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就发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的论文。

到20世纪初,威尔斯进一步主张系统地探索和研究未来。

1902年11月,他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次讲演中,正式提出了建立一门“关于未来的科学”的建议。

他说道:大多数人热爱过去,但是未来正在被发现,人们日益把思想转向未来。

他表示:我们正在走向未来,对我们来说,明天是一件重大的事情。

他进一步指出:人们没有能向前看,是由于人们认为过去是肯定的、明确的和可知的;只有很少的人认为有可能了解未来。

他断言:科学能帮助人类发现未来。

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就可预见到日益增长的知识和定货。

他还通过一系列作品预示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和未来社会的发展。

他可说是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领潮人物。

当然,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还不快,未来问题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引人注目,所以他的主张没能得到社会的响应。

浅谈对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认识

浅谈对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认识

浅谈对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认识作者:李莹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23期摘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风行于欧美各国,80年代,传入中国。

该思潮旨在思考和探寻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关怀人类命运并采取有效手段介入社会管理。

在其建立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始终与其相伴左右,也因此,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学派对科学技术态度的有所不同。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在西方社会影响甚大,本文将注重探讨在其传入中国之后所造成的一些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客观的认识这一思潮。

关键词社会思潮未来主义科学技术社会影响作者简介:李莹,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276-02在古代,人类已经开始了对未来的探索。

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探索还只是初步的,凭人们的主观判断来进行的,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思潮。

后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日趋成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这种预测越来越科学合理化,相关理论日趋成熟,在此背景下,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应运而生,该思潮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思潮。

它一般是指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预测和研究的社会思潮,以较为独特的视野提示了按照人类所作的各种选择走向未来的可能性。

①一、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的发展历程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最早来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于1883年著作的《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他曾经提出:“大多数人热爱过去,但是未来正在被发现,人们日益把思想转向未来。

”②但是,威尔斯对未来的这份热爱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他关于建立一门“关于未来的科学”的提法遭到了人们的冷遇。

由马里奈蒂和朋友联手著述的《未来主义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了这一思潮的正式诞生。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读书笔记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读书笔记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读书笔记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些根本流派及其观点都有了根底性的了解,虽然一些地方没有完全弄明白,甚至没有读懂,但总体上感觉这个读书的过程是很有意义的,既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能提高自己的思维理解能力。

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以求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获得更系统、全面的认识。

1.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类型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流派论域众多,从思潮发生的的领域来说,可以分为:当代西方经济思潮、政治思潮、社会思潮、哲学思潮、艺术思潮、宗教思潮,等等。

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内容上来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对传统或者主流观点的抗争与反对,即“反”,如对全球化运动的反对。

〔2〕与主流价值或形式的分庭抗礼,即“非”,如各种倾向的非政府组织,以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的各种环保组织和运动,名称不同、政治倾向有异的人权组织、劳工组织等等。

〔3〕对传统思潮的超越和开展,即“新”,如新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新资本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左派。

〔4〕现代思潮的新历史阶段,即“后”,如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

〔5〕后冷战时代,社会中出现的宗教热情的复兴和宗教的多元化倾向,以及与之相反的社会生活和情感的非圣化和彻底世俗化。

社会思潮的泛意识形态化和非意识形态化。

〔6〕在局部地区和民族兴起的宗教原教旨主义思潮和极端民族主义活动。

个人感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总体上是试图对传统、经典的超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这种超越还是建立在传统理论观点的根底上,正如牛顿所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不能因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涌现而否认传统经典的意义。

〔2〕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矛盾体系。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着眼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病”的剖析。

唯意志主义和存在主义应映照出西方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全面危机面前表现出来的消极颓废心理。

同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有着很浓厚的“非理性”色彩。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新大纲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新大纲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教学大纲课程名称:HUM309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al Thoughts课程性质;全校选修课时学分:36课时、2学分教学对象:全校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先修课程:哲学授课教师:乐平所属院系: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系考试方式;开卷或论文出勤要求:不得少于1/3到课。

课程简介:本课程力求比较全面地、系统地对20世纪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各种思潮的理论特点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揭示这些社会思潮之间的思想联系。

在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各主要社会思潮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并在分析和讲授中突出方法论的研究。

讲授内容包括:人文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精神分析与社会批判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未来主义与全球化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等。

第一章导论一、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产生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二、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产生的理论原因三、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走势、内在矛盾第二章人本主义思潮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人本主义在现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把握其理论特征、主题的演化。

理解人本主义各哲学派别的基本理论以及理论之间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问题1、唯意志主义的基本观点2、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3、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4、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特征课堂设计10课时,讨论如何评价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存在的现实意义。

概述: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与流变一、时代的先行批判者:唯意志主义(一)生命意志向西方传统理性哲学的挑战1、“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首先对传统的理性主义提出挑战,特别是对黑格尔哲学。

他将康德关于“善良意志”的伦理学改造为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他断言: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都必须和知觉到这些存在物的人相联系,都是作为这个人的表象而存在。

2、“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作为表象的世界离不开认识主体。

现代西方哲学(经典笔记)供考研参考

现代西方哲学(经典笔记)供考研参考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另一方面在技术时代的人也成了机械生产线的延长,人被异化,人性被压抑;
加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种种社会矛盾,引发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社会批判理论。 而凯恩斯主义,新经济自由主义,等政治经济思潮,更直接反映多少派别,归根到底,它的产生和流传都可以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存在中找到其根源。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形态和政治上发生变化。
2、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调整国策,废弃以武力瓜分殖民地的老做法,代之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以争世界霸权。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资本主义进入战后高速发展时期,科技日新月异。
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涉及广泛范围、包括众多流派:1、范围广泛。2、流派众多: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尼采为代表人物)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PPT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PPT
哲学形态的相对主义哲学代表有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 (逻辑经 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罗蒂(新实用主义)、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
7
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 落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 够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 并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 所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 观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 上帝(尼采)
18
(二)相对主义倾向
20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绝对主义(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表现 为绝对主义)开始让位给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 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逐渐地改变着并创造着西方人的一代新观 念。
绝对主义的科学传统主要以牛顿为代表,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 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 量子力学;绝对主义的哲学根源以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为代表。
13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 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海德格尔、萨特)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 领”为主要内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13)市场社会主义: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 想理论,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研究课件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研究课件

展望
未来文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 人们将更加关注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 时积极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跨学科研究方法
跨学科研究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方法和知识来研究文化思潮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突 破单一学科的限制,更全面地理解文化思潮的内涵和影响。
跨学科研究方法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资源,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证材料,有助于深入挖掘文 化思潮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与探索
鼓励艺术家和创作者进行实验和探索,挑战传统艺 术形式和审美观念,开拓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观众 体验。
批判与反思
对文化艺术进行深入的批判和反思,挖掘文 化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和价值取向,推动文 化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对教育领域的启示
培养创造力与批判思维
01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启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
特点
多元化、跨学科性、反思性、批判性、 全球化视野等。
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萨特、卡缪等,主 张通过个人选择和行动来改变世界。
后现代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德里达、福柯等,强 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解构,主张 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殖民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赛义德、霍米·巴巴等, 关注文化帝国主义和民族认同问题, 主张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
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形成背景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形成与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如资本主义的危机、冷战格局 的形成、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等。
发展历程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现代主义的兴起,到后现代主义的盛行,再到后殖民主义的崛起, 这些思潮在相互影响和演变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社会:社会,即是由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

人类的生产、消费娱乐、政治、教育等,都属于社会活动范畴。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说流派纷呈,五花八门。

王玉莉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介绍的十二种思潮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包括新自由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殖民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市场社会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等。

目录:第一章新自由主义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的产生与复兴第二节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与主要流派第三节新自由主义评析第二章女权社会主义第一节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女权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第三节女权社会主义思潮评析第三章存在主义第一节存在主义概况第二节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第三节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第四节存在主义评析第四章后现代主义第一节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及基本主张第三节后现代主义评析第五章未来主义第一节未来主义的产生第二节社会历史学派的趋同论思想第三节生态学派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第四节未来主义评析第六章生态社会主义第一节生态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第三节生态社会主义评析第七章后殖民主义第一节后殖民主义的兴起第二节后殖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后殖民主义评析第八章法兰克福学派第一节法兰克福学派概况第二节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第三节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第四节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第五节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评析第九章市场社会主义第一节市场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第二节市场社会主义的三种模式第三节市场社会主义评析第十章弗洛伊德主义第一节弗洛伊德主义概况第二节弗洛伊德早期的两大“发现”及应用第三节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与发展第四节新弗洛伊德主义第五节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第六节弗洛伊德主义评析第十一章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一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第三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第四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评析第十二章“第三条道路”第一节“第三条道路”的兴起第二节“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思想第三节“第三条道路”评析参考文献后记。

选修课当代国外思潮赏析

选修课当代国外思潮赏析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赏析。

导言一、课程的含义和教学目的1、含义流行于国外的、关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潮流的介绍和评价。

“当代”特指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社会历史阶段。

“国外”主要指美、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

“思潮”即思想理论在社会中形成流行状况。

对社会主义都很关注并表达了一些认识和看法是这些思潮共同特点。

有些思潮之间也有一定联系。

一、课程的含义和教学目的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主要让大家掌握各个思潮形成的背景、理论渊源、基本主张和对它们的评价,力争达到开阔视野、扩充知识、了解前沿的目的。

二、“思潮”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社会主义出现低潮,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棘手问题,造成了西方国家严峻的社会危机。

资本主义将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成了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各种政治力量及其代表人物纷纷提出新的理论,以求解决各自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而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材1、基本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和评析9种比较有影响的思潮,具体如下:⑴未来主义: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对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研究和预测的社会思潮。

⑵新自由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走向国家垄断,于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在70年代复兴的一种公开为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思潮。

⑶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之一。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⑷后殖民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萨义德的《东方学》一书出版为标志。

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理论及对社会现代化的启示

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理论及对社会现代化的启示

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理论及对社会现代化的启示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未来主义因深切地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注、具体而详尽地描绘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而独树一帜。

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提出的信息社会理论更是广为流传、影响颇大。

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再创公司》、《2000年大趋势》、《亚洲大趋势》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他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看法,形成了所谓的信息社会理论。

概括起来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

奈斯比特认为,人类社会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个阶段,目前“虽然我们还是认为我们生活在工业社会,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社会”。

[1]信息社会开始于1956年和1957年,其标志性事件有二:一是“1956年,担任技术、管理和事物工作的白领工人人数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工业的美国正让位给一个新社会”。

二是“1957年标志着信息革命全球化的开始;俄国人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它引来了全球卫星通讯的时代”。

第二,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奈斯比特认为,在新的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信息而不是资本,知识的生产力已以成为生产力、意外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

知识已经成为首要的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

“我们现在大量生产知识,而这种知识就是我们经济的推动力。

”作者认为,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更快地“进入信息社会,目前电子计算机已渗入整个世界的工作,历史上没有一种技术在工作场所有过这样大的应用范围。

在高技术的信息社会中,人们是利用脑力,而不是象工业时代的工人那样从事体力劳动。

因此最艰巨的挑战还在于人的训练。

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教育,而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知识,已成为当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成果。

第三,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在加快。

西方当代社会思潮绪论

西方当代社会思潮绪论

二、唯意志主义的主要理论
(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
•(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
叔本华(1788——1860)
德国人 主要著作: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生的智慧》
《劝戒与格言》
《爱与生的苦恼》
1、生存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世界是我的表象”----------书中的第一句话。
2、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认为理性是意志客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他却 极力遍地理性的作用。 首先,他认为理性不是目的,而是满足人欲望的工 具。 理性由意志产生并服从意志。意志是主人, 理性是奴仆。 其次,理性思维只能认识表象世界。要认识作为世 界本质的意志,只能依靠非理性的直觉。
3、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人生充满着痛苦。“相信幸福就是生命的目的,乃是 最大的谬误”。痛苦对生命来说才是本质的。 把人生比喻成悲剧。每个人都是这场悲剧中的命运注 定的悲剧演员。 人生比喻成一场恶梦。认为夜梦史短梦,人生是长梦。 解除人生痛苦的方法: 哲学、艺术、宗教、自杀、发疯、消灭生殖意志
非理性主义的表现:
把个人的的意志、情感、本能冲动看成 是决定性的东西,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否定理性和科学在认识中的作用,夸大 本能、直觉对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作用。
2、相对主义
相对:有条件性、暂时性、有限性、可变性
绝对:无条件性、永恒性、无限性、不可变性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割裂之: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表象世界和生存意志的关系: (1)表象是多,生存意志是一,千差万别的表象 世界都是同一生存意志的不同外化或不同的表现 而已。 (2)表象世界是变化的,不稳定的、相对的,而 生存意志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 (3)各种表象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是不自由的 生存意志不受任何因果律、必然性约束,是绝对 自由的。 (4)表象世界是生存意志的假象,生存意志是表 象世界的本质。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思潮简评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思潮简评
第3 4卷 第2 期
2 0 1 3年 0 3月

术 与 创 新 管 理
Vo 1 . 3 4 No . 2
T E C HNOL O GY AND I NNO VAT I ON MAN AGEMEN T
Ma r . 2 0 1 3
【 综
合】
当代 西 方 未 来 主 义 思 潮简 评
作 为一种 世界 性 学 术 思 潮 , 当代 西 方未 来 主 义 盛行 于 2 0世 纪后半 叶 的欧美 乃至 全球 , 主要 分为 社
会历 史学 派 和生态 学派 两大 流派 。社会 历 史学 派强
义 理论 探索 主 旨诸 如它 预 测 未来 社 会 发 展 趋 势 , 探 索 未来 社会 走 向 , 积极 介入 社会 管理等 , 与政 府社 会 管 理 与经济 建设 密切 相 关 , 对 公 众 思 维 与公 共 决 策 的影 响性等 特质 , 从 而 成 为各 国政 府 注 意 吸纳 的社
h u ma n v i e w o n s o c i a l h i s t o y .Mo r de m w e s t e r n f u t u is r m h a s p l a y e d a c e r t a i n l e a d i n g r o l e i n p l a n n i n g h u ma n S O C d e v e l o p — me n t nd a i s o f s i g n i i f c nc a e f o r f u l l y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s o c i a l f u n c t i o n o f s c i e n c e nd a t e c h n o l o y g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概况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1>其实质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学术文化观点和实践在社会层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间相互制约的总和或总体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2>它派系庞杂,各种思潮内部还存在许多派别,这些派别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理论体系,而且又都有其符合社会心理的情感内容,在各自领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之,这些思潮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因而又有如下共同特性。

第一,非理性主义色彩浓厚。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哲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流派――意志主义。

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引发出以无意识、泛性论等非理性的“欲”为主要特征的弗洛依德主义,以及以个人的情绪体验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影响到以社会批判为核心,鼓吹“爱欲解放”论的法兰克福学派。

第二,相对主义的流行。

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

哲学上的相对主义是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主义哲学开始的。

以晚年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和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新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

第三,人本主义倾向明显。

西方社会人性异化的事实乃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普遍关注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给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人性的解放等等“属人的问题”以合理的说明。

在现象学、存在主义、人格主义和哲学人类学等人本主义流派看来,思想家们不应关注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成果,而应力图关心现代人的困境、痛苦、恐惧和迷惘的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权化同时应用于工业社会的两翼———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矛盾和社会主义矛盾的同类性——都面临着一个结束工业社会进入第三次浪潮的问题。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是“小斗争”:新文明同旧文明的斗争才是大斗争----“超级斗争”
(3)第三次浪潮是一种超越工业社会的新社会形态
u 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随着知识成为生产的要素,促使资本发生了一次革命,知识资本已经成为资本的新 兴形式和无形的形式。
约翰 ·奈斯比特: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 《展望90年代——西方企业和社会新动向》 《2000年大趋势》 《亚洲大趋势》
根据技术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社会发展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1)信息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进入信息社会 (2)私有化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前景
根据技术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社会发展划分为:农业浪潮、工业浪潮、知识浪潮 第二次浪潮采用的是: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好大狂、集权化。 第三次浪潮采用的是:知识化、多样化、小型化、个人化、分散化、产销一体化。
(2)工业化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的同源性—都是第二次浪潮的产物 B、资主义结构和社会主义结构的同构性——————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好大狂、
(2)“零的增长”是解决全球性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最终出路 第一,必须使人口停止增长,每年出生人口等于死亡人口。
第二、必须停止增加工业成本,将工农业产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减少到1970年的1/4,将资本向粮食转 移,将城市有机肥料处理为农肥。
第三、要改进设计,减少损耗和报废,延长工业资本寿命,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
(二)历史局限性
1、研究方法上的经验主义 2、社会历史观上的技术决定论 (1)将技术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最高标准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将科学技术作为制约全球环发问题的决定性力量,没有看到全球性环发问题是由不合理的国
简单说,就是使人和机器都保持在简单再生产而不是扩大再生产的水平,达到人口零增长和经济零增长下 的全球性均衡。
2、卡恩的“没有极限的增长”的理论
(1)必须从长期性视野出发来研究全球性环发问题
年份 世界人口 世界生产总值
人均
1776 7、5亿
1500亿美元
200美元
1976 41亿
5、5万亿美元 1300美
(3)后工业社会将是取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社会形态
在时间观上,后工业社会面向未来,强调科学预测; 在中轴原则上,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整理为轴心; 在经济部门上,后工业社会主要属于第三、四、五产业范围; 在职业上,后工业社会以专业性和技术性职业和科学家为主; 在技术上,后工业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 在计划上,后工业社会 筹划人与人之间的对策; 在方法上,后工业社会主要利用模型、模拟、决策论、系统分析等抽象的方法。
u 生产开始向灵巧的灵活技术转移,小批量的生产促进了产品的多样化。 u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需要不断地创新,发明创造在第三次浪潮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u 大型企业正日趋小型化,而小型企业正日增多能化。 u 时问成为关键性的因素,注重时效性的速度经济将取代规模经济。
3、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思潮未来主义
1
•产生时间:20、60末——70年代初
1、对新技术革命社会后果的预测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变化 (1)生产力要素的变化 ( 2)产业结构的变化 (3)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2、对全球性环境和发展关系问题的反思 (1)形成原因的复杂性 (2)现实存在的威胁性 (3)解决方式的协作性
2、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理论
阿尔温 ·托夫勒: 《第三次浪潮》 《未来的冲击》 《权利的转移》
(1)社会发展是由技术浪潮推动的过程 社会存在六个圈层:技术圈层 、社会圈层、信息圈层、生物圈层、 权利圈层、 精神圈层。 一旦社会
的技术圈层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的其他圈层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 形成社会发展的过程。
A、自由市场社会主义出现 B、福利国家的私有化 (3)信息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未来社会形态
(二)生态学派的可持续发展主张
罗马俱乐部 赫德森研究所
•1、米都斯的“零增长”理论
(1)增长的极限来自地球的有限性 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经济——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五个子系统。 人口、经济——无限制增长的子系统 粮食、资源、环境——有限制的系统
21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0亿
300万亿
2万美元
(2)全球性环发问题是一种暂时性和地区性的问题 人口不会爆炸
经济能够增长 资源不会枯竭 粮食能够保证供应 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治理
(3)增长是没极限的,人类的前景是美好的
三、未来主义评析
(一)合理因素
1、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力求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协调。 (1)未来主义看到了科学技术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 (2)未来主义提出了对科学技术进行价值评价的问题 2、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力求环境和发展的协调 (1)必须从长期性的视野出发看问题 (2)必须从全球性的视野出发看问题
二、未来主义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历史学派的趋同论思想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理论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理论
1、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丹尼尔 ·贝尔: 《走向2000年》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意识形态的终结》 《今日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预测方法十二条》
(1)考察社会形态的技术中轴原则 • 根据技术的变化,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区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2)资本主义新变化消解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A、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方式
资本的社会化、管理的独立化、白领的扩大化 B、资主义社会中的新阶级结构
白领工人将成为多数,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 C、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矛盾 • 资本主义的现实矛盾主要是文化矛盾。 • 取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不是社会主义思想,而是后工业社会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终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