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和叶绿体比较表
相同点功能结构分布不同点叶绿体线粒体比较
较
线 粒 体 真核细胞中
内膜向内突起形 成 ,嵴周围充 满了液态的 , 内膜和基质中 含 .
叶 绿 体 主要植物的叶肉细胞中 内膜里含有基粒和基 内膜里含有基粒和基 上有色素, 质, 上有色素, 基粒和基质中 含 .
分 布 不 结 构 同
点 功 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相 同 都具有双层膜,都与能量转换有关,都含 都具有双层膜,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双层膜 能量转换有关 点 以及少量的DNA 有酶以及少量的DNA
单层膜 液泡
维持渗透压 维持细胞形态
1 2
小结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线粒体 线粒体 3液泡 液泡 4核糖体 核糖体 5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 6中心体 中心体 7内质网 内质网 8叶绿体 叶绿体 A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蛋白质的加工和发送 蛋白质的加工和发送 D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E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G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 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 脂质合成的场所 H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形态 维持渗透压, 维持渗透压
请归纳左边两细胞 各自所具有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植物 细胞 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 动物 细胞 结构
细胞核
图2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右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 图。
两图中各种细胞器, ⑴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 若某细胞含有 两图中各种细胞器 细胞; 为 低等植物 细胞; ⑵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线粒体 [ 9 ] ; 结构5为 ⑶结构 为 高尔基体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 裂时, 形成有关; 裂时,与细胞壁 形成有关; ⑷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 是[ 8 ] 内质网。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 14 属于细胞器的是[ ] 核膜 ; 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 图为大蒜根细胞, ⑸如果 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4] 叶绿休; ⑹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 13 ] 中心体 ; ⑺12所示的结构的化学组成为 所示的结构的化学组成为 DNA和蛋白质 和蛋白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 , 染色体 ____________的关系为同一物质在不 的关系为同一物质在不 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 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 细胞壁 ⑻图中7所示结构是 主要化学 纤维素和果胶 组成为 。
植物细胞核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的比较
植物细胞核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的比较近年来,随着基因克隆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 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植物一般都有三套遗传信息指导它的整个生命活动,即核染色体DNA(nDNA)、叶绿体DNA(cpDNA)和线粒体DNA(mtDNA),它们在组织结构、遗传方式、表达调控等方面互有差别,又协同作用共同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 组织结构植物细胞的大部分DNA是在核内,并与组蛋白稳定结合组成染色体,控制着大部分性状,起着主导作用。
高等植物nDNA含量大约在0.5~200pg之间,不同植物相差很大。
植物nDNA中很大比例的胞嘧啶由5-甲基胞嘧啶取代,有40%~90%是由重复的DNA组成。
植物的大多数nDNA的浮力密度在1.69~1.71g/cm3范围内,G+C的含量为30%~51%左右。
在高等植物中,cpDNA一般以共价、闭合、环形双链(cccDNA)的形式存在,是多拷贝的。
cpDNA比nDNA和mtDNA有较强的保守性,其大小在各种植物中相近,一般在120~190kb之间。
它与nDNA不同,分子较小,不含有5-甲基胞嘧啶,而且不与组蛋白结合成复合体,是裸露的,容易复性,存在为数极少的重复顺序,与原核生物的DNA类似。
cpDNA的浮力密度约为1.697g/cm3,G+C的含量为36%~40%。
cpDNA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一对22kb的反向重复顺序(inverted repeat sequence),将环形的cpDNA分割成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
植物mtDNA较大,大小范围为200~2500kb,其复杂性远大于其它生物,在同一科植物中(如葫芦科)基因组大小差异可达7~8倍。
植物mtDNA通常呈环状,是双链的。
植物mtDNA的浮力密度约1.706g/cm3,这相当于大约47%的G+C。
大多数植物mtDNA具有多基因组结构,由一个主基因组和通过重组由它衍生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分子组成。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叶绿体
C3植物主要叶肉细胞 C4植物主要叶肉细胞, 维管束鞘细胞
椭球形或球形
与周围细胞质基质分开
内膜光滑,无光合作用 有关的酶
圆柱状,由囊状结构 堆叠而成,分布有与光 反应有关色素、酶 液态,含有暗反应有关 酶,少量DNA
(1)没有线粒体的活细胞:
原核细胞(如细菌)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厌氧型真核细胞(蛔虫细胞)
CH3COCOOH+6H2O 酶 6CO2+[H]+少量ATP 24[H]+6O2 酶 12H2O+大量ATP
O2
功能: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分解丙酮酸的细胞器 (2)消耗O2的细胞器 (3)生成H2O、CO2的细胞器 (4)产生大量ATP的细胞器 (5)DNA的次要载体 进行场所:线粒体
2H2O 光 4H++4e+O2源自NADP++H++2e 酶 NADPH CO2+C3
酶
C4
ADP+Pi+E 酶 ATP
维管束鞘细胞
C4 CO2+C5 酶 2C3 2C3NAD酶PH ATP (CH2O)+C5
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将CO2、H2O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2)吸收CO2、释放O2的细胞器 (3)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
问题:
(1)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
,合成的ATP用于
,
释放的氧气的来源是
, CO2除来自大气外,还来光源能
于
。
(2)线粒体中合成ATP的CO能2量的来还源原是
,合成的AT水P用的于分解
,吸收的氧气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
于
。
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的分解
生命活动
5叶绿体和线粒体
还原态cyt c1 + QH2 + 2 H+M→2氧化态 c1 + Q+ 4H+C 氧化态cyt 还原态 氧化态 复合物Ⅳ 细胞色素氧化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 复合物Ⅳ:细胞色素氧化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组成: 二聚体,每一单体含13个亚基,cyt a, cyt a3 ,Cu, Fe 作用:催化电子从cyt c 分子O2 形成水 形成水,2H+泵出到膜间隙 泵出到膜间隙,2H+ 参与形成水 4还原态 还原态cyt c + 8 H+M + O2→4氧化态 c + 4H+C + 2H2O 氧化态cyt 还原态 氧化态
电子传递链的四种复合物
还原酶( ◆复合物Ⅰ:NADH-CoQ还原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复合物Ⅰ 还原酶 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组成:含42个蛋白亚基,至少6个Fe-S中心和1个黄素蛋白。 作用:催化NADH氧化,从中获得2高能电子 辅酶 高能电子 辅酶QNADH→FMN→FeS→Q ; 泵出4H+到膜间隙 NADH + 5H+M + Q→NAD+ + QH2 + 4H+C 泵出 还原酸( ◆复合物Ⅱ:琥珀酸- CoQ还原酸(是电子传递体而非质子移位体) 复合物Ⅱ 琥珀酸 还原酸 是电子传递体而非质子移位体) 组成:含FAD辅基,2Fe-S中心, 作用:催化2低能电子 低能电子 FAD Fe-S 辅酶Q (无H+泵出 无 泵出) 琥珀酸+Q→延胡索酸 延胡索酸+QH2 琥珀酸 延胡索酸 ◆复合物Ⅲ:细胞色素还原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复合物Ⅲ 细胞色素还原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组成:包括1cyt c1、1cyt b、1Fe-S蛋白 作用:催化电子从CoQH2 膜间隙。 cyt c;泵出4 H+ (2个来自UQ,2个来自基质)到
生物化学-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 1.电子传递抑制剂 • 抑制NADH→CoQ的电子传递。阿米妥、鱼藤酮。 • 抑制复合物III。抗霉素A 。 • 抑制复合物IV。如:CO、CN、NaN3、H2S。 • 电子传递抑制剂可用来研究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当
呼吸链某一特定部位被抑制后,底物一侧均为还原状态, 氧一侧均为氧化态,可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 分为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部分。
Structures of the mitochondrion
• 1、外膜 (out membrane) • 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具有porin构成的亲水通道,
允许分子量5KD以下的分子通过,1KD以下的分子可自由 通过。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 2、内膜 (inner membrane) • 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 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质膜。 • 通透性很低,仅允许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通过。
• 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位于内膜。标志酶为细胞色素C 氧化酶。
• 内膜向线粒体内室褶入形成嵴(cristae),能扩大内膜表 面积(达5~10倍),嵴有两种:①板层状、②管状。
• 嵴上覆有基粒。基粒由头部(F1)和基部(F0)构成 。 • 3、膜间隙 (intermembrane space):是内外膜之间的腔隙,
adenine dinucleotide),连接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将 代谢过程中脱下来的氢交给黄素蛋白。 • 2、黄素蛋白:含FMN或FAD的蛋白,可接受2个电子2 个质子。黄素相关的脱氢酶类主要有:①以FMN为辅基 的NADH脱氢酶。②以FAD为辅基的琥珀酸脱氢酶。
• NAD & NADP
• Flavin mononucleotide(FMN)&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区别是什么
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学理科的学生来说,物理是公认最难学的,其次是化学,相比较前两者而言,生物就容易多了。
小编整理了生物学中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区别,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牛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有哪些怎样区分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1叶绿体的定义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基质中悬浮有由膜囊构成的类囊体,内含叶绿体DNA。
是一种质体。
质体有圆形、卵圆形或盘形3种形态。
叶绿体含有的叶绿素a、b吸收绿光最少,绿光被反射,故叶片呈绿色。
容易区别于另类两类质体──无色的白色体和黄色到红色的有色体。
叶绿素a、b的功能是吸收光能,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能够传递电子,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叶绿体扁球状,厚约2.5微米,直径约5微米。
具双层膜,内有间质,间质中含呈溶解状态的酶和片层。
片层由闭合的中空盘状的类囊体垛堆而成,类囊体是形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所必需。
是植物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1线粒体的定义线粒体(mitochondrion)[1]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powerhouse”。
其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
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篮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大小、数量及外观等方面上都有。
第6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09
叶绿体的增殖
从原质体分化而来。以幼龄叶绿体分裂繁 殖。分裂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线粒体的间壁分裂 出芽增殖
线粒体的收缩分裂
5. The proliferation and origin of Mit and Chl.
A. Organelle growth and division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Mitochondria and Plastids in a cell
碳 同 化
Th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C4 plants
景天酸代谢途径 (CAM途径)
CAM途径与C4 途径有许多 相似之处, 只是将CO2 的固定和还 原在时间上 分开了。 景天科、仙人 掌科、凤梨 科、兰科
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 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eH→H e
氧化能 能级逐渐 降低,释 放出来的 自由能部 分转化为 ATP,其 余以热能 释放
ADP+Pi
O2是呼吸链 的最后一环!
呼 吸 链
1/2 O2
H2O ATP
A. Molecular basis of oxidation: Electron-transport chain
氧化磷酸化作用与电子传递的偶联
叶绿体的个体发生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
内共生起源学说
认为线粒体来源于细菌、叶绿体来源于蓝藻,即细菌被真核生 物吞噬后,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通过演变,形成了线粒体。 革兰氏阴性菌
非共生起源学说
又称细胞内分化学说。认为线粒体的发生是质膜内陷的结果。
(细胞生物学基础)第五章线粒体和叶绿体
体
$number {01}
目 录
• 引言 • 线粒体概述 • 线粒体的生物学特性 • 叶绿体概述 • 叶绿体的生物学特性 •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与联系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概述
01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个 重要细胞器,分别负责细胞的呼 吸和光合作用。
02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能量转换的协同作用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细胞的能 量平衡。
代谢调节的相互作用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可以通过信号转导途径相互 调控。
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和功能在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发生变化, 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
04
叶绿体概述
叶绿体的定义和功能
总结词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主要功能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详细描述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主要负责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将光 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植物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 糖,并释放氧气。叶绿体含有绿色的叶绿素,因此得名。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差异
功能不同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而叶绿体的 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分布不同
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部分植物细胞中;而叶绿体仅存在于植 物细胞中,特别是绿色植物细胞。
成分不同
线粒体中含有丰富的酶和蛋白质,而叶绿体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和蛋白质。
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
总结词
线粒体具有多种形态和结构,包括圆形、杆状、螺旋形等,其结构由外膜、内膜、基质 和嵴组成。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四、习题填空题1.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和等4种。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和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和。
4.肽聚糖单体是由和以糖苷键结合的,以及和 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和。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和。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和。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11.在细胞质内贮藏有大量聚声一羟基丁酸(PHB)的细菌有、、和等。
12.在芽孢核心的外面有4层结构紧紧包裹着,它们是、、和。
13,在芽孢皮层中,存在着和 2种特有的与芽孢耐热性有关的物质,在芽孢核心中则存在另一种可防护DNA免受损伤的物质,称为。
14.芽孢的形成须经过7个阶段,它们、、、、、和。
15.芽孢萌发要经过、和 3个阶段。
16.在不同的细菌中存在着许多休眠体构造,如、、和等。
17,在细菌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和14,。
18.细菌糖被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
19,细菌的糖被可被用于、、和等实际工作中。
20.判断某细菌是否存在鞭毛,通常可采用、、和等方法。
21.G-细菌的鞭毛是由基体以及和 3部分构成,在基体上着生、、和 4个与鞭毛旋转有关的环。
22.在G-细菌鞭毛的基体附近,存在着与鞭毛运动有关的两种蛋白,一种称,位于,功能为;另一种称,位于,功能为。
23.借周生鞭毛进行运动的细菌有和等,借端生鞭毛运动的细菌有和等,而借侧生鞭毛运动的细菌则有等。
24.以下各类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分别是:酵母菌为,低等真菌为,高等真菌为,藻类为。
25.真核微生物所特有的鞭毛称,其构造由,和 3部分组成。
第六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
1) 内膜结构
单层膜,比外膜厚; 通透性较外膜小; 向内折叠成嵴,表面积极大增加,代谢效率 极大提高;
嵴的形状与数量和细胞种类与生理状况有关
2) 线粒体分类(根据嵴的形态结构)
(a)板层形 (b)管形 (a),(b)为基本形 (c)羽冠形 (d)网膜形 (e)绒毛形 (f)平行形 (g)同心圆形
返回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一.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
二.叶绿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三.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一、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
●叶绿体与线粒体形态结构比较
叶绿体内膜并不向内折叠成嵴;内膜不含电
子传递链;除了膜间隙、基质外,还有类囊体; 捕光系统、电子传递链和ATP合成酶都位于类囊体 膜上。 ●叶绿体超微结构
1964年由Paul Boyer最先提出来的。此学
说认为电子沿电子传递链传递使线粒体 内膜蛋白质组分发生了构象变化,形成 一种高能形式。这种高能形式通过ATP 的合成而恢复其原来的构象。未能找到 有力的证据。
(3)化学渗透学说 1961 由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 Mitchell最先提出来
的。此学说认为电子传递释放出的自由能和ATP合成
+
个H 泵出内膜。
c 内膜对H+不能自由通过,泵出
膜外侧的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侧,
因而造成H+浓度的跨膜浓度梯度。
此梯度包含的能量可驱使ADP和Pi 生成ATP。
d.氢通过ATP合成酶上 的特殊的途径,返回基 质。H+浓度梯度所释放
的自由能,偶联ADP和
6-线粒体和叶绿体PPT课件
-
44
-
45
2)类囊体膜的化学组成
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质(比例约60:40)。 • 1.脂质
主要是磷脂和糖脂及色素、醌化合物等 不饱和的亚麻酸约87%,流动性大 • 2.蛋白质 (1)外在蛋白:CF1 、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2)内在蛋白:20余种多肽
-
46
3.叶绿体基质(stroma)
• 1)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ase • 2)环状DNA • 3)RNA:rRNA、tRNA、mRNA • 4)核糖体(蛋白质合成体系) • 5)脂滴(Lipiddroplet)或称嗜锇滴 • 6)植物铁蛋白、淀粉粒等
形成“转子”; 2)嵌入膜中的F0(基
部),组成“定子”;
-
25
F1:3:3:1:1:1
具3个ATP合成的催 化位点
F0: 1a:2b:12c
环形结构,具质 子通道
-
26
❖ F1因子具有ATP酶活性
-
27
b)ATP合成酶性质:是一种具有双向作用的装置
-
28
c)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
Step 1: Proton gradient is built up as a result of NADH (produced from oxidation reactions) feeding electrons into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 3由)1Fa、0偶1联b、因1子0-1:2c是亚内基膜组上成的,疏多水个蛋c亚白基复形合成体多,(形1成2)跨聚膜体质,子成通一道。 环 合状于结c亚构基,环和状转结子构结的合外。侧a,、并b亚通基过及δ亚F1的基δ和亚头基部形相成结“合定。子”,结
线粒体与叶绿体结构比较
比较
分布
形状 结构
线粒体 广泛分布于真 核细胞中 椭球形或球形 由内外两层膜封 闭,包括外膜、 内膜、膜间隙和 基质四个功能区 隔。
叶绿体 仅存在于绿色 植物细胞中 棒状、粒状 由叶绿体外被、 类囊体和基质3 部分组成,叶绿 体含有3种不同 的膜:外膜、内 膜、类囊体膜
线粒体
叶绿体
增大膜面积的方 通过内膜向内折 通过基粒片层结 式 叠形成嵴,是线 构( 内膜的表面积, 增加了内膜的代 谢效率。
线粒体
酶与色素分布
叶绿体
分布于基质、内 分布于基质与基 膜上;线粒体中 粒上;叶绿体中 没有色素分布。 色素分布于基粒 片层结构的薄膜 上 DNA、RNA、 磷脂、蛋白质 DNA、RNA、 磷脂、蛋白质、 色素等。 有氧呼吸的主 光合作用的场 要场所,“动力 所,“养料加工 工厂”。 厂”和“能量转 换器”。
化学组成
功能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相同点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和 RNA 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 三、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四、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 一体 五、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细胞器
• 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突出形成嵴。在内
膜(嵴)和基质中,分布着许多与有氧呼 吸作用有关的酶类。
线粒体(mitochondrion) 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 场所,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 成ATP的主要场所,有细胞"动力 工厂" (power plant)之称
• 双层膜结构,
线粒体由内外两层 膜封闭,包括外膜、 内膜、膜间隙和基 质四个功能区隔。
线粒体与叶绿 体 结构比较
叶绿体(chloroplast):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异同点表格
两者都支持内共生说
生物合成物
产生氧气和葡萄糖(光合作用产物) 产生 ATP(细胞的能量货币)
产物不同,但都是细胞生理活动 所必需的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异同点表格
特征
叶绿体
线粒体
备注
主要功能
光合作用
的场所
存在细胞类型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和藻类细胞中
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细胞中
线粒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而 叶绿体主要在植物细胞中
外观结构
通常呈盘状或类似扁平囊泡的形状
通常呈长椭圆形或棒状
外观上有所区别
颜色
绿色,因含有叶绿素
无颜色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赋予其绿色
基因组
拥有自己的 DNA 和独立的基因组
拥有自己的 DNA 和独立的基因组 两者都含有类似细菌的基因组
膜结构
双膜结构,内部有类囊体和基粒
双膜结构,内部有皱襞(肉质嵴) 两者都具有双膜结构
起源理论
认为通过内共生说进化而来
认为通过内共生说进化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器
结构特点
主要功能
呼吸,产生ATP的场所
与能量转换有关
内膜、基质和基粒中的酶
动植物细胞
叶绿体
双层膜
光合作用的场所
基粒(光反应)
基质(暗反应)
绿色植物
。。。
核糖体
不具膜结构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蛋白质、RNA、酶
动植物细胞
内质网
单层膜
支架(粗…)
合成糖类、脂质及解毒作用(光.
※ 线粒体和叶绿体比较表
项目
线粒体
叶绿体
分布
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形态
椭球形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膜面积增大方式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成分
含与有氧呼吸有关酶、少量DNA、RNA。
含与光合作用有关酶、少量DNA、RNA、光合色素。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相同点:①具有双层膜结构②含有少量的DNA和RNA③具有能量转换功能④有液态基质。
由膜构成的管道系统
大多数动植物细胞
高尔基体
单层膜
分泌物的形成
(动物
细胞壁的形成
(植物
扁平囊和小囊泡
大多数动植物细胞
溶酶体
单层膜
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水解酶
动植物细胞
液泡
单层膜
储存、渗透、维持细胞紧张度
液泡膜及细胞液
植物细胞
中心体
不具有膜结构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中心粒(两个)
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