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最新-隐喻能力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精品
隐喻能力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一、隐喻认知理论视域下的隐喻能力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是用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
它揭示了认知的基本规律。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体验出发并由主、客观统一起作用的互动过程。
这一规律普遍存在于语言表达中,是人们思维的一般方式。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该民族长期认知体验的结果。
学习外语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学习另一民族的认知体验,加上学习者自身所属民族的和个人的认知体验。
外语学习涉及两种语言模式和其表征的经验模式。
作为一种思维范式,隐喻需要走出修辞学视野而进入二语习得领域。
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应用,即将其作为一种认知教学理念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中。
心理学家和1978首次提出隐喻能力的概念,认为隐喻能力就是和所谓的概念隐喻,即通过隐喻性结构和其他认知机制对目标语进行映射或编码的高级语言能力。
1992将隐喻能力等同于概念流利,认为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标志,二语学习者只有获得了本族化的隐喻能力才能达到概念流利。
还指出,隐喻能力是在说话和写作时能够识别和应用新颖隐喻的能力,包括辨识目标语中的概念隐喻和心理意象的能力和在交流中应用意象图式的能力。
孙启耀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提出隐喻能力指语言学习者的一种思维能力,它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有效地提取并破译话语表达中所蕴含的隐喻机制,并能随时激活和应用该隐喻机制来建构语言表达的地道性。
二、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20世纪末期,外语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隐喻概念教学对英语词汇、阅读、写作发挥突出作用。
孙毅2013认为隐喻能力在教学法上平行于传统意义上二语习得教学所注重的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二语习得的过程即是懂得目标语是如何按照隐喻的组织方式来反映概念或对概念进行编码的过程,外语学习意味着习得目标语中的隐喻机制并学习像本族语一样隐喻式地思维。
1990关于语言能力由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大子系统组成的理论模型表明,隐喻能力在交际能力的诸多层次的习得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语法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
语法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作者:苑林琳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语法隐喻不同于传统认识上的修辞手法以及词汇隐喻,它具有自己的本质,特征以及分类为现代隐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外语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语法隐喻是导致语义理解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语法隐喻进行适当的理性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隐喻式和一致式的能力对外语学习与教学很大启示。
[关键词]语法隐喻外语教学一致式一、引言目前对隐喻研究主要有两个分支即由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认知隐喻观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语法隐喻。
不管是传统隐喻观还是认知隐喻观都强调对词汇隐喻的研究,对语法隐喻注重还比较轻微。
本文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本质,分类及如何对其判定。
其次详细阐述语法隐喻对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二、语法隐喻的本质,分类及判定(一)语法隐喻的本质语法隐喻概念是由韩礼德创始的。
他区分了两种体现关系,一种是一致式体现,即语言结构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结构,语法是对现实世界的语法隐喻的结果,这表现为语法与现实的一致性。
另一种是非一致式体现,即语言结构不是直接反映现实,而是表现出一种扭曲关系,这种不一致的关系是语言形式之间的隐喻过程,即不同的语法域中语言单位之间的转化过程。
韩礼德将这种不一致的隐喻成为语法隐喻。
(二)语法隐喻的分类1.概念隐喻(1)过程隐喻化概念隐喻多表现在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转化,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
随着过程的变化,过程中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他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随着每一次选择变化都会导致一致和非一致的体现形式之分,而非一致的体现形式即概念隐喻。
如:a. On the fifth day they climbed the hill. (物质过程)b. The fifth day saw them in the hill.(心理过程)由于a中的物质过程转化为(1b)b中的心理过程,与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因子也发生了变化。
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理论是一种以语言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它允许人们通过认知和感官体验来理解和交流抽象的想法。
隐喻理论可以极大地改善外语教学,它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化和语言,并加深他们的深度理解和理解能力。
隐喻理论可以使外语教学更有效,老师可以利用隐喻来对抽象的概念和外语概念进行解释。
例如,当老师教授动词进行时时,他可以用比喻来解释,如“你正在做一件事就像你正在踢足球”,这可以更深刻地向学生解释这一概念。
隐喻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的联系,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外语概念,而不需要大量的语言练习。
例如,老师可以引入一些隐喻来解释某些复杂的语法结构,如“你买了一件衣服就像买了一张火车票”,这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也将使他们更容易记住。
另外,通过使用隐喻,老师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用英语理解和表达内容,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更有效。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用隐喻来表达概念,从而加强学生的口语能力。
总之,隐喻理论可以在外语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更加形象化的表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
;。
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及运用
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及运用作者:苗亚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4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运用的形式变得复杂多样,进而我国语言发展过程之中开设语言学,并且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进度以及研究成果,结合隐喻在语言中的为特点,对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本文笔者对隐喻在应用原因当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将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运用进行剖析。
关键词:隐喻;应用语言学;特点;运用作者简介:苗亚娜(1981.10-),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引言:隐喻首次的提出,是在美国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之中,其中将隐喻视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认为隐喻在现阶段的语言学中再单单代表一种语言写修辞手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运用专业化的语言来讲就是隐喻概念系统。
其中所泛指的隐喻概念是,人们潜意识中对事物进行归纳以及反应的表达方式,并且在运用中隐喻都具有强烈的目标性、原始性,但也只是单项的、部分的,不随意的,其中所投射出的目标与结构与语言结构中的一部分应该是相似的。
要实现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际运用,首先就要充分的了解隐喻的本质以及结构框架,进而加以运用。
一、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应用语言学研究学家最为关心的应该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方式、本质、作用,因此,在语言学的角度之中对隐喻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应该根据其本身的传统理论与认知理论所带来的成果进行,进而在原有的是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框架或者是理论框架。
在研究之中要充分的是考虑到此意、句法以及讲话者、聆听者之间的关联、交际目标等因素所起到的综合性作用。
现阶段对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仍然以人的认知为基础,但在其中研究的重点已经由系统性转化为语言运用者,以及从对概念结构的注重转化为對语言形式的看中。
在隐喻的研究之中,卡梅伦就曾提出过:实际进行隐喻研究之时,尤为重要的是对多层次的理论框架的构建,并对其中所出现的对象进行归纳、分析,以此为理论基础对真实的语言材料进行选定以及合理的分析[1]。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隐喻解读能力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隐喻解读能力作者:周小英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5期【摘要】隐喻是一种人类认知和思维的方式,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所学语言的文化和真实语境。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讲授隐喻的内涵,发展学生的隐喻思维,培养隐喻能力。
外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和行为上获得直观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和准确解读隐喻。
当然在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当中,应避免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避免文化负迁移,避免产生错误的隐喻认识和错误的语言表达。
培养学生良好的隐喻解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外语。
【关键词】外语教学隐喻隐喻思维隐喻解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00-02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要尽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隐喻解读能力。
深入理解和准确使用隐喻。
俗话说“UNDERSTANDING IS SEEING”(理解就是看见);“THINKINGING IS SEEING”(思考就是看见)。
隐喻是人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加工的结果。
正确解读隐喻,避免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制约,避免文化负迁移。
从而产生错误的隐喻认识和错误的语言表达。
比如在翻译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翻译“美猴王难逃如来佛手掌心”这句话时,就要指导学生用隐喻来思维。
通常大部分学生会翻译成“unable to run away from his palm”。
因为中文所理解的“难逃掌控”应该是“Power is in Palm”。
这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使用隐喻,避免文化负迁移。
因为按照英文理解,“操控”概念事实上应该说成“Power is in Hand”。
面对隐喻,学生在翻译时不能套用母语文化,尽管隐喻在语言上具有跨文化的共性,但也会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制约。
同一种概念在不同的语言当中所表达出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美猴王难逃如来佛手掌心”正确的翻译应该是“unable to run away from his hand”。
小议法语的隐喻
法语语言学课程论文小议法语的隐喻【摘要】隐喻是语言交际活动中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
本文拟从定义、分类、来源和使用范围等角度对法语中的隐喻稍作分析。
【关键词】法语隐喻,分类,使用,认知研究一修辞格和隐喻修辞格(figure)又称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格式化的手段和方法。
简而言之,修辞格是在语言上“思想感情的各种不同面貌”。
它常常突破寻常的逻辑,偏离常规的用法,或含蓄蕴藉,或谐趣盎然,使词语呈现出动人的魅力,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感受方式和审美心理。
一般来说,法语中通常把修辞格分为四大类:颂读修辞格、词语修辞格、句法修辞格、思维或文体修辞格。
①本文所谈的隐喻便隶属于词语修辞格,是语言交际活动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
所谓隐喻,法语中叫做métaphore,是沿用希腊语的metaphora而得来的一个词(metay 意为“过来”,pherein意为“携带”)。
它所描写的是一个事物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一特殊的语言过程,一物的若干方面被“带到”或“转移”到另一物之上,以至于第二物被说得仿佛就是第一物。
②在西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修辞学之父、哲学之父亚里斯多德。
在其经典名著《诗学和修辞学》(Rhetoric and Poetics)中,亚里斯多德指出,隐喻是一种语言艺术,其主要功能是修饰作用,主要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
他提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
亚里斯多德对隐喻的研究对其后2000多年的西方修辞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后,不少修辞学家又发现除了在名词身上,动词、形容词等也能用作隐喻。
二隐喻的分类从广义上讲,隐喻就是“比喻”,是区别于其他非比喻性语言的一种称谓,指“由于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一类似之处,而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另一事物。
”狭义的隐喻与明喻一样,都是隶属于比喻中的一个类型。
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也有相似关系,但是隐喻没有比喻词,从而使句子在形式上更为紧凑,往往可以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谈隐喻思维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浅谈隐喻思维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作者:朱小婷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2期内容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教学启示,以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隐喻思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启示一.引言词汇作为语言的唯一实体,把形式、意义、功能和结构联系起来,是构建语言大厦的一块块砖头。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汉语词汇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意蕴非常丰富。
这导致词汇教学日益演变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不仅教师难教,学生记忆也成为问题。
如何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将教师的词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联系,提高学生掌握汉语和运用汉语的效率,引发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
在这个问题上,束定芳和汤本庆认为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究思路。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不仅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学习语言时重要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也能促进其对汉语的理解。
二.隐喻与隐喻思维其实,隐喻无处不在。
“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erein”,原义是指把一个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但随着语言学的进步,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是一种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隐喻本质上是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跨越映射。
目标域是要认识和理解的对象,始源域是用来认识和理解目标域所要借助的概念。
”[1]也就是用一个已有事物来帮助理解新事物。
对于隐喻的分类,公认的是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分法,他们将隐喻分为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三大类。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思维就是借助概念间的相互联系,用已知概念解释未知概念、具体事物解释抽象事物的思维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不同点与相似处。
例如:“轿车甲虫般前行。
”用甲虫爬行的特征来比喻轿车的行驶特征。
浅谈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张皓思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8年第06期摘要: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的认识方式,它沉淀于人类的语言中。
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词汇中自然也存在着隐喻。
因此,在英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如果能将隐喻的认知性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就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高效地习得新的词汇,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本文应用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进行分类解析,并提出了一些隐喻词汇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隐喻;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6-0065-021 隐喻的界定隐喻是一种人类社会的认知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将某一领域的概念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隐喻研究的集大成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也同样存在着隐喻。
因此,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话语现象,还是一种语用现象,即所用语言字面意义与语境发生冲突时所选择的与语境相符的另外一种理解。
隐喻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是一种命名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给原来没有名称的事物起名或给已有名称的事物一个新的名称,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或重新理解已知的事物。
2 隐喻的特点通过对隐喻界定的综述和分析,可以归纳出隐喻的几个特点:首先,隐喻具有普遍性。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都是隐喻性的,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已知或较熟悉的领域的事物来认识和表达另一种领域的事物。
隐喻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严谨的科学语言中也随处可见,例如“山脚”、“河口”等其实都具有隐喻性,只不过现在已很少被人们所意识到。
其次,隐喻具有认知性。
隐喻是人们将某一已知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是我们描写、理解、解释和探索新事物的有力工具。
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
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摘要:隐喻是一种认知思维模式,对词汇、句子、语篇、语法等具有广泛的解释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如果把隐喻的认知思维模式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中应该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本文以隐喻理论为基础,将其付诸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论述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隐喻;对外汉语教学;体现;应用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隐喻的概念,将其看作一种修辞手段。
认知语言学家将其视为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
隐喻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形成概念、进行思维、做出推理具有至关紧要的意义。
本文将隐喻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
一、隐喻的定义及其研究焦点(一)隐喻的定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作用到另一个概念域,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以此喻彼,引彼喻此。
隐喻由认知而起,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认知的发展,可见隐喻在人类认知和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隐喻理论研究的焦点1.概念隐喻Lakoff提出概念隐喻的理论,认为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通俗点说便是运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概念来映射一个抽象概念。
例如:“戏如人生”、“人生如梦”、“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人的生命好像一条河”,其中“戏剧”、“梦”、“旅行”、“河流”是具象,也称始源域,“人生”是抽象,也称目的域。
隐喻就是将“戏剧”等始源域的特征一一映射到目的域“人生”上。
2.空间隐喻研究空间隐喻是指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
人们往往将空间结构投射到时间领域,如将表示方向的“上”和“下”投射到时间领域“上辈子”、“下辈子”,“上一秒”、“下一秒”等。
二、隐喻与对外汉语教学(一)隐喻与词汇教学汉语的古诗词、歇后语、谚语、成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可以说是隐喻现象的宝库。
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引入该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其基本概念。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中,分别探讨了该理论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和口语教学、写作教学以及文化学习中的应用和启示。
结论部分总结了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外语教学、词汇、语法、听力、口语、写作、文化学习、启示、应用、总结、展望1. 引言1.1 介绍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概念隐喻理论的理解,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词汇和语法的使用,从而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些语言知识。
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概念隐喻理论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融入外语社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了解和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将进一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和启示,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1.2 阐述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概念概念隐喻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乔治·拉卡弗(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它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和构建对世界的认知。
隐喻是一种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的认知过程,通过将一个领域的概念(称为源领域)映射到另一个领域的概念(称为目标领域),帮助人们理解并解释复杂的抽象概念。
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概念被认为是构成语言和思维的基本单位,而隐喻则是联系不同领域概念之间的桥梁。
浅谈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黄敏刘金玲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16期摘要隐喻从上世纪开始,逐渐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语言教学作为隐喻的本有之意却鲜有问津。
本文讨论隐喻的概念,以教学的适用范围为尺度进行梳理,对隐喻的传统修辞概念和现代的认知语言学概念对教学的适用度分析,并对隐喻在认知方法论的意义和隐喻理论在教学应用方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隐喻概念认知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On Metaph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UANG Min, LIU Jinling(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ping Campu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62)Abstract Metaphor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in various disciplines, language teaching as a metaphor for the meaning has rarely cares. Metaphorical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e scope of teaching is to sort out the scale, the concept of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linguistics rhetorical concept of metaphor awareness of the applicable teaching analysis, and metaphorical meaning and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methodology in teaching applications were made to explore ways.Key words metaphor; concept; cognitive; teaching1 在外语教学中的适用概念1.1 作为修辞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修辞,对其的研习自古就有之,在现代教学中,初涉隐喻的概念,也都会以修辞的形式展现,学生一般在认识到隐喻的现代语言学涵义前,会根深蒂固地认为隐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our na l of c ha ngc hun Educ at i on I ns t i t ut e
Aug. 2010 Vol . 26 No � � � 福 建师 范大 学 外国 语学 院� 福建 福 州 �
摘 要� 长 期以 来� 隐喻 被 视为 一种 特殊 的 修辞 格 � 是 语 言的 非 常规 应 用� 然 而� 现 代认 知 学认 为 隐喻 更 是一
二 � 我国 外语 教学 中隐 喻意 识的 缺失
我国传统上把隐喻作为一个修辞格放在修辞学的 范畴里来研究,就隐喻与认知关系而言,这方面的研 究开始仅仅十年,起步较迟,与国外的研究有一定差 距 � 而把隐喻理论应用到具体语言实践中,特别是英 一� 语言与 隐喻 语语言教学中的研究则是近几年才着手进行的 � 大部 传统修辞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 分的英语教学者,包括小学 , 中学 , 大学的英语教学 种修辞手段,是非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即对语词的 者,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把隐喻当作令语言更令人愉悦 修饰或者美化,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偏离 � 以莱可夫 的一种修辞手法来讲,注意到它的美学价值,而没有 为代表的现代认知学派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 认识到隐喻的认知框架或系统 � 他们对英语中的隐喻 象,它是深层的认知机制,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 了解很少,更谈不上培养学生们的隐喻意识和提高学 们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从而有巨大的语言生成力 � 生们的隐喻能力了 � 教学中,教师很少系统地介绍英 例如,从" H ap p i p"这样的隐喻概念可以衍生多种 语中的隐喻思维和概念隐喻系统,很少系统导入异国 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如 , " Iam f eeli ng p . " " H e’ 的文化系统和思维方式,往往孤立地讲解单词 , 句子 i n hi gh p ii . " "M p ii o e. " 等等 � 隐喻是语言 和篇章,使得原本可能 很生动的语言 变得枯燥单调, 的普遍现象,不论是在日常生活口语中,还是在正规 既降低了英语学习的效率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 的合同文本中,或是政治宣讲稿中,隐喻的语言比比 学习乐趣和激情 � 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对目标语隐喻思 皆是 � 隐喻性是语言的自身特性,语言的这种隐喻性 维和概念隐喻系统的训练,在学习中,很多人表现出 是基于认知者自身的物质经验的,同时又可以使认知 记英语单词很吃力,不善于灵活运用,英语句式简单 者通过语言中隐喻的使用超越自身的经验而感知理解 单一,没有多样性,很少使用语言隐喻,理解篇章比 那些未知的抽象的事物和概念 �因此,在不断运用隐 较费劲,文章的篇章结构不紧凑不够协调,文章缺乏
浅议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与应用
浅议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与应用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概念进行比较来传达一种意义,并在这种意义的基础上构建和传递信息。
以下将从特点和应用两个方面来浅议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隐喻的特点使其在应用语言学中不可替代。
隐喻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隐喻具有语义的多义性。
隐喻本身就是通过比较来传达意义的,因此常常会含有多种解释和理解的可能性。
其次,隐喻具有情感的表达能力。
我们常常使用隐喻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通过比喻的形式来传达我们的期望、欲望和感受。
再次,隐喻具有概念的延伸能力。
通过隐喻,我们可以将一个概念延伸到另一个概念,从而拓展和丰富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最后,隐喻具有启发思维的能力。
隐喻能够打破我们对事物的固有认知和思维模式,促使我们产生新的联想和想法。
总之,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
隐喻的多义性、情感表达能力、概念延伸能力和启发思维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
在教学、广告、文学艺术、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隐喻的应用,它在传递信息、引起共鸣以及激发思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和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隐喻这一修辞手法。
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标题为《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的文章,我要以围绕隐喻本质和外语教学启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探讨外语教学中隐喻的作用。
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形式,即利用比喻的形式,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它的特点在于表面上暗指一个术语,但它的内涵要比术语本身更加深刻和丰富,而且用词比较形象地暗示了具体的感情和概念,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因此,隐喻在语言使用中是不可或缺的,这种特殊的文字特性使它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语教学也正是利用隐喻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们理解并记忆新知识点的重要教学手段。
而且,只有利用隐喻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更加深刻,学习态度更加活跃,有利于外语教学的进展。
隐喻在外语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主要有三个:首先,隐喻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者从静态单词形式到语言能力的转变。
学习者先从单一的隐喻知识点开始,通过与语言意义的双向联系来增加自身语言能力。
这种情景式的学习提高了语言学习者的理解能力以及有效地表达能力。
其次,隐喻在外语教学的对话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隐喻表述的思想式更具有生活感,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使参与对话的双方无需拘泥于严格的句法规则,也更容易形成一种共鸣,彼此顺畅地交流思想。
第三,隐喻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够增强学习者的记忆能力。
由于隐喻有着活泼生动的表达形式,语言学习者可以更加生动地记忆隐喻中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并从中学习语言使用的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
总结起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它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外语知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外语教学者需要不断探索与利用隐喻,这将有助于给学习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及更少而有效地学习外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一、认知语言学理论简介认知语言学脱胎于生成语言学。
以Lack off 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认知语义学”主张表层句子形式的底层应该是一个语义结构而不是一个句法结构[1]。
这种语义结构是一个概念结构,概念结构包含的该概念角色的数量是从认知上限定的。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直接表现和对应于现实世界的,而是通过认知构建把语言表达和现实联系起来的,客观世界进入人的视野都是通过语言折射实现的。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
按照这种观点,心智、思维等产生于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在此过程中,人可通过自己的身体获得经验。
例如人们会理解数量较多为上、较少为下,正如我们把更多的东西添加到一堆东西之上,这堆东西的高度就会上升。
水流也是这样,随着水龙头的水不断地流下,水池里的水面就会逐渐上升。
类似的经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反复经历,因此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总结出高度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
[2]以下是汉语和法语中体现的上与下对比的实例[3]:汉语:工资上涨;消费下降;温度上升;速度下降;社会前进;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法语:Les professeurs se sont élev és beaucoup dans l ’échelle sociale en Chine depuis la r éforme et l ’o uv ert ure.(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Avant, il était l ’esclave des propri étaires ;maintenant, il est devenu le maitre de sa propre vie.(过去他是奴隶,现在他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Cette voiture me plaisait beaucoup, mais j ’ai recul é devant son prix.(我非常喜欢这辆汽车,但它的价格让我望而却步。
)[收稿日期]2012-09-03[作者简介]吴小锋(1979-),男,湖北荆门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6—0091—02论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吴小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1)摘要:隐喻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它是通过一种具体的概念去理解和体会另一种抽象的修辞手段。
本文列举了隐喻的分类,并分析了隐喻产生的认知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法语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喻;分类;认知根源;法语语言教学二、隐喻认知理论隐喻研究源远流长。
在国外,隐喻研究开始于亚里士多德时期,他认为隐喻就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现象。
因此,作为一种纯语言现象,隐喻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为了制造特殊的修辞或者交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个好的隐喻多具有新奇感,从而可使语句表达更生动。
如广西情歌中所唱:妹是桂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再如法国诗人Baudelaire 诗歌所写:Et ton corps se penche et s ’allonge 你身子躺直Comme un fin vaisseau 像一艘制造精良的海船Qui roule bord sur bord et plonge 在航行中左右摇荡Ses vergues dans l ’eau 把桅桁浸入水中诗中比喻本体是ton corps ,喻体是un fin vaisseau ,比喻词是comme ,相似点则为les mouvements du corps et du navire 。
可见为了使语言不落俗套、表现新颖,人们往往会追求新奇的表达方法。
这种求新猎奇的需求成为隐喻广泛使用的一个原因, 而恰当使用隐喻可大大增强语言的修辞效果,达到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目的。
1980年,Lackoff 与Johnson 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4]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
他们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隐喻由两个域组成:一个是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另一个是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
隐喻就是通过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但这种隐喻映射不是随意产・92・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生的,而是根植于我们的经验,同时又反作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隐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认知方式。
L a c k o f f根据始源域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
空间隐喻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结构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5]。
例如以上所举例:Les professeurs se sont élev és beaucoup dans l’échelle sociale en Chine depuis la réforme et l’ouverture (社会地位的提高如同梯子的上升般有一个纵向的方位)。
汉语中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例子,如物价上涨了,房价下跌了,职位晋升了,他被赶下台了,等等。
本体隐喻帮助我们将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等转换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直到如物质那样可以指称、量化和分类。
例如,我们把心智比喻成计算机,那么心智就如计算机那样有了“输入、输出、检索、运算、符号”等隐喻性说法。
[6]容器隐喻和拟人隐喻也属于本体隐喻。
容器隐喻将本体视为一种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能出。
如:entrer dans le vif du sujet(触及问题的要害)。
拟人隐喻将本体视为具有人性,实际上就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
如:la vie m’a trompée(生活欺骗了我),暗含有“生活是一个骗子”的意思。
再如:L’Espagne est une grande baleine échouée sur les plages(西班牙是一头搁浅在海滩上的鲸鱼),表示西班牙的处境如此时的鲸鱼般无奈。
结构隐喻是指隐喻中始源概念域的结构可系统地转移到目标概念域中去,使得后者可按照前者的结构来加以系统地理解。
如上述所说“辩论就是战争”的例子;再如“时间就是金钱”,域中有关“金钱”的相关概念可系统地映射到“时间”域中,既然金钱可以被浪费、花费、投入,甚至偷走,那么时间也同样可以用这些词表示。
此外,还有一种转喻,指的是部分和整体、容纳和被容纳等关系,通常也被视为隐喻的一种。
例如:他的西服都是皮尔・卡丹的(始源域:皮尔・卡丹,目标:皮尔・卡丹设计的衣服,用设计者代设计产品)。
E l l e a mal au co eur en voiture(她乘汽车时感到恶心),用“心”来转指和替代“胃”。
三、对法语教学的启发意义我国的传统隐喻理论一般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手段,属语言能力的一种,而没有将它视为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
目前受到国外隐喻认知理论的影响,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这种“隐喻能力”,将其上升到“认知”这一高度。
隐喻的产生和使用本质是一种经济性的需要。
语言产生之初通常都是单义的,而生产发展和交际的需要导致了其多义现象产生,它是人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
人类普遍经验的隐喻认知方式对多义现象的产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语言符号是有限的,如果不断制造词汇只能使语言变得十分臃肿,加重人们的记忆负担,从而阻碍交际甚至延缓社会发展,而隐喻可使旧词不断获得新意。
因此,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多义现象,对提高法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如tête[7]一词,原义是头、脑袋的意思,但引申有很多跟原义有或多或少关联的意义,如:相貌、头脑、人、性命、前部、领导等意义,更包括一些由têt e构成的短语,如être tombésur la tête(丧失理智),monter àla tête(酒等使头晕,冲昏头脑),se monter la têt e(抱幻想)等等。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以后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意义赋予在têt e上。
隐喻能力的培养对法语甚至对其他外语的教学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人类普遍相似的认知体验决定了语言中也存在相似的表达方式,因此不仅仅在词汇层面上,在句法甚至篇章层面上隐喻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8]。
很多抽象理论、微观世界都需要用隐喻来解释,如物理学中的电流现象、原子结构等,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现象都借助了隐喻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又如计算机用语:鼠标、键盘、病毒等,如果借助隐喻方式来理解,我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掌握这些理论和现象。
当然,隐喻也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相联,除相似之处外,还有很多隐喻的文化差异,例如法国人十分喜爱狗,因此有了很多关于狗的褒义表达法,当然也有些中性甚至贬义的意思;而在汉语文化里,狗在用来喻人时,大多数情况还是贬义的用法。
再如龙在法国人眼里是一个能喷火、邪恶的怪物,而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骄傲地自居,因此中国人用龙来喻人大多数时候都是褒义的。
作为法语教师更不能忽视隐喻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要把隐喻文化教学落实到法语教学中。
具体做法包括:把隐喻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深入研究课文,努力发现课文中隐藏的常规隐喻的表达式;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表达式,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向学生介绍概念隐喻的基本知识和类型,增加外语教学的趣味性和隐喻文化教学的操作性;增加学生对隐喻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通过表面的语言现象发现和整理深层的文化内容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有意识地选择含有大量目的语认知隐喻的语篇,把隐喻性表达作为常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1]Fuchs, linguistique cognitive[C].Paris: édition Ophrys,2004:35.[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8.[3]林荔凡.从语境角度解析“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思维[J].赤峰学院学报,2009,(06):49-51.[4]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5]蓝纯.从认知的角度看汉语和英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4):7-15.[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10.[7]王辉,等.法汉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266.[8]罗雪娟.现代英语隐喻学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04):146-148. (责任编辑: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