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_2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师范 学 院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20 ,O ) ,0 9 ( 1. 『] 2 叶纪 林 . 外 研 究 性 学 习的 现 状 、 点及 启 示 []天 津 国 特 J. 师范 大 学 学 报 ( 础 教 育版 ) 2 0 , 0 ) 基 ,0 8 ( 2 . f ] 亚 丽 . 中数 学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的 新 理 念 []中 国 科 3吴 初 J.
四 、 语 结
学 习 , 了使 学 生 获 得 多 种 体 验 , 须 取 各 种 学 习方 法 之 长 . 为 必 互 相补 充 , 相促 进 , 互 打好 基 础 , 高素 养 。 提
2教 师更 新 观 念 、 高水 平 . 提
教 师 是 研 究 性 学 习 的组 织 者 、 导 者 , 要 成 为 参 与 者 。 引 更 任何 改 革 都 必 须 以观 念 的 更 新 为 先 导 。 相 当 一 部 分 教 师 在 长 期 的传 统 教 学 中 , 已经 形 成 观 念 和行 为 的教 学 定 势 。 今 需 要 如 个 较 长 的 适 应 过 程 .才 能 在 教学 内容 和教 学条 件 等各 方 面 因素 变 化 不 大 的 情况 下 , 现 教 学 行 为 方 式 的重 大 转 变 , 而 实 从 指 导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 改 变 。 生 生互 动 和 师 生 互 动 是研 究 性 学 习在 课 堂 得 以 实 施 的 必要 条 件 。 教 师在 面对 学 生 提 出 的 问题 时 必 须 具 备 足 够 的应 变 能 力 和 驾驭 能力 ,这 就要 求 教 师积 极 地 参 与 研 究 。因此 , 究 性 学 习 对 教 师也 提 出 了对 自身 进行 研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更 高要 求 。 另外 , 阶 段 学校 和教 师 由于 研 究 性 学 现 习 的特 殊 性 、 颖 性 , 新 开展 研 究 性 学 习都 处在 摸 索 阶段 , 因此 . 有 的教 师 认 识会 有一 定 的模 糊 或偏 差 .对 如 何 开 展研 究性 学 习 感 到 心 中无 数 , 体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1认 为 研 究 性 具 () 学 习 就 是 给 学 生 上几 堂课 , 讲 课 外 知 识 , 原来 活 动 课 的 翻 讲 即 版 ;2 认 为 研 究 性 学 习是 搞 科 研 , 神 秘 , 不 可 攀 , 现 今 () 很 高 按 的教 师 水 平 难 以 承 担 ;3 ( )对 研 究 性 学 习 心 中 无 数 ,不 着 边 际 , 从 下 手 。为 此 , 究 性 学 习 要 得 以 正 确 地 实 施 , 要 广 无 研 需 大 教 师 做 到 以下 几 点 :1 能 够 坚 持 不 懈 地 探 索 和 改 进 , 断 () 不 给 自己注 入 新 鲜 的 内 容 , 达 到 长 远 的 发 展 与 进 步 ;2 必 须 以 () 以 科 学 的 态 度 和 方 法 进 行 研 究 教 育 ,成 为 教 育 实 践 的反 思 者 ; 3 要 更 新 观 念 , 教 学 过 程 中 渗 透 研 究 性 学 习 , 在 教 () 在 并 学 过 程 中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和 教 师 的 主 导 作 用 。 强 对 加
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
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
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
(二)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具体做法如下:1、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
教师也要参与进去,适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重点(根据课前的设计方案和目标),要敢于放手,将表演舞台让给学生。
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不要仅限于教师自己所认为的最好的方法,要广开言路,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作法,让其他同学评价,往往老师的讲解思维跳跃性大,学生不一定掌握。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无论是课堂人文气氛的营造,还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都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
2、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倾听。
教师上课时的注意力要时刻放在学生身上,要面带微笑,和蔼亲切的,认真的听学生讲,听学生争论,听学生评价并适时的给与点拨和点评,但占时要少。
不论学生回答得对与错,都不要轻易的打断学生。
老实说,通过听,我们会发现学生真的多才多艺,有很多奇妙的想法和很好的解题方法;通过听,我们会真的被他们思维的敏捷和睿智的回答所折服;通过听,学生进步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在进步。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首先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说明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教学中要去除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老师做为一名引领者,在数学的课上要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引领学生总结做题方法,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
不但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并能够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中去。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数学课中,要避免枯燥的算理,把算理融入到有趣的情境当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们的眼、耳、手多种感官,紧紧的锁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听课中我学习到了,有的老师在情境导入时,不但利用课本中的例子,还加入了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比如老师中午买了2元钱的馒头,付给人家5元钱,那么应该找回老师多少钱?买馒头问题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另外这种举例子的方法,也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把讲台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老师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应该把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很是活跃,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去探索去说。
四、做好预习工作,提高课堂效率在听课之前,老师们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预习是学习新知的前提,学生做好预习就会有信心去展示,同时,老师要精心打磨课堂,让自己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注意在讲题时要注意同类题型的对比讲解,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相同点,发现不同点,总结做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五、给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是知识的载体,在课堂中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的勇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为之自豪。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500字(1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500字(15篇)关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今年暑期我们组织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研活动,在这两次大小小的研讨活动中,我们有幸倾听了许多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思想有了新的追求,也感受到了教研活动的魅力和魅力之所在。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范文):1今年暑期我们组织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研活动,在这两次大小小的研讨活动中,我们有幸倾听了许多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思想有了新的追求,也感受到了教研活动的魅力和魅力之所在。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的教学目标和方向,对我今后在新课程、新教材以及与同事交流和探讨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活动,不仅是对我们教师的一次思想和业务教学的一次洗礼,更是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坚定了教育好我们学生,服务好我们农村学生的信心。
这次学习对我们这些语文新老师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天职,无怨无悔。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范文):2xx年xx月xx日,是我参加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的第四天。
这一天,我和我的搭档吴老师一起观摩了两节课,虽然没有上什么成功之处,但是我们都有了许多收获。
首先说说吴老师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交流、合作、体验数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自己的活动中去获得发展。
在这两节课的设计中,我感到吴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做到了“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思维的层次、思维的层次、过程与方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者主导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倡导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建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科知识间的关系,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建立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把主要内容和关键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合作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两个或三个人组成,让他们共同探讨课程内容,分享信息,相互协助。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旁边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不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一起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
三、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授课方式,它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分组的情况下分析,讨论,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中的重点概念与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的电子技术,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主题和概念,并加以讲解,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图形或影像,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课程内容。
五、开放策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实行开放策略,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使这些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的知识探索场所。
六、评价反馈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观点一: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带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观点二:以人为本“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
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的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
在这过程中,教师有一种探索精神,有一种自我超越精神。
观点三:服务目标“新基础教育”并不是为最好的学生准备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了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的。
观点四:生态教育“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
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观点五:教育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看,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的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观点六:课堂的意义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发起自发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育改革。
观点七:教师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让他们振作?当学生们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无绪时,你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观点八:教师的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进行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的问题的方式决定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决策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和指令。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应该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参与和主导。
首先,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意味着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一言堂,学生被动回答问题或接受指令。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权。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其次,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和重视,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种参与感和获得感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
另外,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可以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和质疑所学内容。
而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话语中来,他们将更容易产生思辨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从而培养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是一种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和挑战。
这种转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主导学习过程,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的话语权,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和决策权,让他们在学习中成为主角,而非配角。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真的是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一本书。
在本书的第二章很系统的向我们介绍了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
这一章的内容很抽象专业。
对于逆向教学设计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细细读来,逆即为反,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从识记开始的,然后是理解、应用、分析、评价,最后抵达创造,这是课堂教学的顺向设计思维。
而基于评价的逆向设计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从创造切入的,是在运用中掌握的,最后的理解与识记是自然而然达成的结果。
徐老师就基于评价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学习目标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问题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活动设计四方面作了一一详细的介绍。
尤其是课堂问题的设计让我很受启发。
问题是驱动课堂教学前行的心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问题即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们提出的。
好的问题引领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学习。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觉得有好多的地方,问题的设计并不是很恰当,仅仅是为了问而问,不能引起学生更好的思考,更深入的探究。
例如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如果问怎样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呢。
问得太空太宽泛了。
如果把问题改为请同学们观察分数乘法算式,你发现分数乘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你能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表示出这个意义吗。
在你的表示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这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引领下学生通过动手探究交流,发现分数乘分数中,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与乘积的分子,分母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徐老师的介绍中,我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问是要会问的,老师的问题要对学生有所启发。
不能很随意的问,更不能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问题要学习的目标,要突出课堂的学习重点,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和兴趣。
同时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我们的学生更习惯于听问题,不会提问题。
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做的地方。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深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也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
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场所。
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性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而要真正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
【关键词】课堂;改革;还;学生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27-01学生是什么?学生是生命,但他是不成熟的、还没有完全社会化的生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是还做不了主,做不好主的主人。
学生的生命激情需要释放、需要飞扬,但同样需要控制,需要改造。
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自我学习,但不能盲目学习,完全自由的学习。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需要园丁一样,不要园丁,花将非花。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在努力生长的同时需要园丁的劳动一样。
在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就要从学生的身上去考虑怎么个“还”法。
我就此浅谈几点个人的想法:1、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时间,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
坦率地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进后,情形与以前有所不同,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
教师如何把课堂还给孩子 (2)
把课堂还给孩子,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如何把课堂还给孩子呢,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这个方面我常常在思考,要真正做到这点不容易,老师都长
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是给孩子往里灌都怕他们学不会,根本不敢放手,我在这方面是敢于放手的,经常是给孩子们往黑板上出一个问题,让他们大胆的讨论,思考,积极的发言,孩子们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我绝不参与,养成学生自觉思考的习惯,积极动脑动手,努力发言,并且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他们会力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完善、全面。
我所要做的就是解决他们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实在努力也弄不懂的问题。
那也不彻底的给他们解决,只起启发诱导的作用,等感觉他们有眉目了我就不讲了,要求他们自己解决。
这样练出来的孩子思维发达,语言表达水平强,脑子灵活,并且敢于发言,特别是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表达和大家不一样的东西。
有时候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能招到质疑,有创新水平和精神,这不就是我们的后代所应该具备的品种特征吗!。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紧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历史与社会课题也一改以往的老面貌,开始焕发新颜。
尤其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新)》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运用,为历史与社会课改创造了条件,也为历史与社会教师指明了课改的方向。
课堂的改革,能否一步到位呢?其实,对我们广大农村教师来讲,并非那么容易做到。
正如《中国教育报》的记者报道中所说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
这其实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如学校设施的配备陈旧,学生自身的素质,新课程理念接受程度与教师行为的转化等等。
其中新课程理念的接受程度与教师行为的转化是关键所在。
一种理念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更何况旧的教学理念早已根深蒂固。
如果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先转变,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只会流于形式。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限制,课堂上更多的是“一言堂” “满堂灌”,师生间、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很少,评判的标准往往也比较单一死板。
这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被剥夺了。
新课程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何为自主学习呢?《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解释是: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鲁迅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说,要“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些读书箴言,都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那种教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而只是有条理地把问题阐述给学生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重要的是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实例
教学创新新课程NEW CURRICULUM“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下面笔者将阐述如何把小学英语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自己创设的小游戏中反复地表演,不厌其烦地充当着各种角色,这种天性就是学习英语最适合的方式。
那就让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用玩的方式享受“说”英语的快乐。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创作,去想象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六大解放思想中提出了首先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
这里的“思”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多去探索,多想象,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最佳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总是瞪大眼睛去观察、去想象、去发问。
我们一定要珍惜儿童的好奇心,并设法进一步激发这种好奇心。
如,教学“May I...”句型时,书本内容为:李明问妈妈可以去北京吗?可以去天安门吗?……学生创作的情境为:一个小女孩遇到了一棵愿望树,她诚恳地对愿望树老爷爷说:“May I go to theU.K.?May I go the the Big Ben?(刚刚学完英国等国家,在这里运用)愿望树老爷爷笑着说:“Yes,you may,you are good girl,please come in my body,I can come with you...”学生还准备了白胡子作为道具,真是惟妙惟肖。
在场的学生和我都被吸引住了。
看到了吧,学生还是具备成为童话大王的天赋的!二、语法教学让学生当“老师”,为老师纠正错误英语语法的习得过程中更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动嘴练习。
因为语法来源于语言,先会熟练地使用语言才能上升到语法规律的感悟。
学习英语是离不开语法的,越是不同于我们母语思维习惯的知识,越不要大量地讲解,学生听多了,只有头晕脑涨,不敢张嘴的感觉,要帮助他们大量应用,使死板的语法变成有趣的对话。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发表时间:2018-11-22T17:03:11.247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作者:郑宝玉[导读] 让课堂充满趣味、吸引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无意注意才能被充分调动,孩子们才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自主学习。
如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注意力能在不断转变化中得到持续地保持呢?郑宝玉福建省长泰县实验小学对于自控能力、意志力都相当薄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长时间维持有意注意是十分困难的,即便能够维持,效果也不如无意注意,大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怎样才能让孩子“专注”课堂?关键在于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直接兴趣的调动和维持。
而适当调节学习的难度,把孩子们喜爱的形式引入课堂,让课堂充满趣味、吸引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无意注意才能被充分调动,孩子们才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自主学习。
如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注意力能在不断转变化中得到持续地保持呢?一、精引巧导,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课文导入是一堂新课在孩子面前的第一次呈现,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它将影响孩子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兴趣。
因此,课文的导入应做到:“精”和“巧”,让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吸引住他们的无意注意,从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迅速地投入学习过程。
“精”指的是精炼、简短。
导入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过渡阶段,花费太多时间必然喧宾夺主,让孩子的注意偏离。
“巧”即巧妙,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最有效的导入方法。
例如: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一册识字一《口耳目》一课的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熟悉的朋友,他是谁?”(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在说话的画面)“大头儿子!”“听,他要对我们说什么?”(播放录音:小朋友,我的脸上有哪些器官?你们认识吗?)孩子们对这样的动画形象是不甚喜爱的,把它引入课堂,孩子们的孩子们的注意顿时被吸引,情绪高涨。
而面部的五官又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当然难不倒他们,于是老师话音未落,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把手高高举起。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案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案一、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其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理论篇:什么是“把课堂还给学生”?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概念。
分析“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优势和意义。
2. 教学内容:解释“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含义。
分析“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概念及其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享成功实施“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效果。
三、实践篇: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自主学习,分享心得和经验。
四、实践篇: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合作学习?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解释合作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合作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激发学生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内容:回顾“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展望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要老觉得学生需要控制,需要包办,需要约束,需要限制,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舍弃一些老旧的教育思想,学习和吸收一些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
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
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放手参与、自主探究
参与式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的老师灌输。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循循善诱,鼓励支持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深入探究,取得小突破时,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学生继续前行的动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寻求一条适切的教育之路。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由蔡元培撰写的教育理论著作,其出版于1922年。
该书主要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即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虽然此书曾经发表多年,但它的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是本人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心得体会,总结成____字。
1. 纵观教育史,教育的核心一直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百年前提出这样的观点,可见蔡元培的前瞻性和独特性。
他认为,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
他们应该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2. 《把课堂还给学生》强调了学生的活动性。
蔡元培主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学习,例如提问、讨论、实践等。
他认为,只有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
这一观点十分重要,因为现代教育中存在着过度讲授和被动学习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蔡元培主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
这一观点同样也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能将学生都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要求来教育,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4. 蔡元培还提出了要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这一观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5.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
蔡元培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传递知识的工具。
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教师的角色定位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同样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小班化自主教学的探索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我校课题组在实践探索中初步形成的由“自主阅读”、“情境诱导”、“合作参与”、“自主评价”为主要环节组成的初中小班化自主教学方法,并对该教学方法中各组成环节的操作要点作出概述。
全文既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内化,又凸现了一种新型教学活动的形象。
【关键词】自主教学、探索研究近年来,我校教师面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演变和不断优化,在不断努力学习、吸取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力求创设民主和谐、自主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开展初中小班化自主教学的探索研究。
在区、市教科所有关专家的帮助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扎实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现报告于下:一、小班化的课堂呼唤自主教学1、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杭州市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教育系统要建设与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基础教育的双重背景下,“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未来杭州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
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而小班化教育站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的前列,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凸现人的主体意识,彰显人的创新能力。
因此实施小班化自主教学正是深入到素质教育的领域而进行的一种前瞻性、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2、为了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初中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初中学校办学质量,已成了广大中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在“团结、文明、求实、进取”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的校情,运用以目标教学管理为主线、以启发式教学为途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设施为助学手段等教学策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与人格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但是随着学校规模的缩小、班级生员数额的减少(目前全校各班学生数额均在35人以下),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与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注意和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熏陶情感的主要渠道与场所。
要进一步提升各学科的教学质量,不仅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的课堂教学呼唤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小班化的课堂教学呼唤我们实施自主教学,进一步凸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小班化自主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体会到:初中小班化的自主教学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自主性。
也就是说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
由于学生的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的基本特点,因而在教学中学生能亲自通过尝试探究和交往等途径来获得知识、技能。
它与接受式教学的根本区别就是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区”。
小班化自主教学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因此,在初中阶段实施小班化自主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理念主要是:(1)教育均等教育均等是指学校中的任何学生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权利。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学资源的权利。
小班化的自主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目标的实现得到更有力的保证。
(2)以人为本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的人,以人为本的自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和内驱力的调动。
建立在现代质量观基础上的小班化自主教学正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因材施教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小班化自主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初中小班化自主教学的探索为契机,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
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准则,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开展小班化自主教学实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
研究的全过程着力研究学生的主体性生成机制,创造一切条件最大程度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和完善。
(2)整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各方面的教学力量予以整合,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整体力量。
(3)活动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各项研究目标和研究活动的设计都是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过程。
(4)互动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种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互相启迪的教学实践活动。
(5)充分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地使用显性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三、小班化自主教学方法的构成与实施初中小班化自主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场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能充分交流、默契地协调与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使学生能够持久地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下学习,增强智慧,提高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身心、智力与非智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我们的研究发现:初中小班化自主教学可由“自主阅读、情境诱导、合作参与、自主评价”四个环节构成,其结构框架如下图所示。
小班化自主教学这四个环节既是可以单独执行的教学方法,又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一个教学整体。
1、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阅读、质疑、交流、理解教材的过程。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即教材)之间的对话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认知“临近区”上得到进步,进而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尽管自主阅读能力在某些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特殊情况下是教师“教”会的。
这里的“教”,不同于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准确地讲是“导”,是为学生作“示范”、“支架”。
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阅读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阅读活动的“顾问”。
这样,教师从前台退到了“幕后”,从“演员”变成了“导演”。
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不断内化教学要求,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过程。
我们在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步建构了“初步感知——深入探究——理解感悟——自主建构”的“自主阅读”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以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这种教学形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阅读,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得到锻炼,情感态度得到陶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我们认为,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指导流程图(如下所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从这个自主阅读流程图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阅读体验、初步感知、深入探讨、理解感悟、教师点拨、自主建构、巩固练习等环节。
学生的阅读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启发、反馈、评价作用。
确定学习的目标。
简单地说,学生在上课前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不知道要达到什么标准或不知如何达到这些标准,那是不行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的目标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制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方面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并不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的目标。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出发,从钻研教材入手,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制定出明确具体适度的课堂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制定下一节课的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在课外预先阅读下一节课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目标“溶化”到教学过程中去,“外化”为教与学的具体活动,保证学习有的放矢。
鼓励学生课前自主阅读。
这是学生自主感知学习任务的重要途径。
在师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共同制定阅读提纲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进行课前自主阅读。
学生经过课前的初读、寻疑这一过程,初步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记录难点、疑点,这样在听课时就会格外注意,从而能够避免听课或讨论时舍本逐末。
鼓励学生课前自主阅读,要保证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般可采取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的知识点制成知识积累卡片;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对该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要保证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
学生课前自主阅读决不能流于形式,比如文科学科的一些文言虚词、句式特点、名言警句、对话方式和理科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规律等知识,要通过课前阅读尽可能先行掌握。
教师检查自主阅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