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与测量第二章描述统计
心理学统计总结
![心理学统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9a8726844769eae009ed71.png)
心理与教育学统计第一章.绪论一.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1.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数理统计学:分析这种随机变量的规律性,它的理论基础是专门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概率论,侧重于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科学证明。
心理与教育统计: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如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广泛应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定量化工具。
2.数据特点:多以数字形式呈现、随机性、规律性、研究目的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1.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具体内容:数据如何分组(统计图表)、计算一组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差异量数)、表示一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属性间相关关系的描述。
2.推论统计:研究如何透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
推论统计的原理和理论包括:抽样理论、估计理论、统计检验理论。
3.实验设计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概念1.数据类型:(测量方法和来源):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测量水平)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等比数据。
(连续性)离散数据: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得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
连续数据: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
进一步细分,取决于:测量技术所允许的精确程度、测量所需要的精确程度。
2.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变量:在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中想要获得的数据,即为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
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随机变量:在统计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到取什么值的变量,就称为随机变量。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a76f78ccbff121dd36835b.png)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心理学统计与测量经典习题1第一章描述统计名词解释1、描述统计(吉林大学2002研)答: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得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得全貌,表达一件事物得性质。
具体内容有: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用各种统计表与统计图得方法去描述一组数据得分组及分布情况,如何通过一组数据计算一些特征数,减缩数据,进一步显示与描述一组数据得全貌。
2、相关系数(吉林大学2002研)答:相关系数就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得数字表现形式,或者说就是表示相关程度得指标。
作为样本得统计量用r表示,作为总体参数一般用ρ表示。
相关系数不就是等距得度量值,因此在比较相关程度时,只能说绝对值大者比绝对值小者相关更密切一些,而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3、差异系数(浙大2003研)答: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就是一种相对差异量,为标准差对平均数得百分比。
其公式如下:常用于:①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得比较;②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得就是同一种观测得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得比较。
4、二列相关(中科院2004研)答:如果两列变量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得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虽然也就是正态分布,但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类。
求这样两列变量得相关用二列相关。
5、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浙大2000研,苏州大学2002研)答: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就是次数分布得两个基本特征。
数据得集中趋势就就是指数据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方向集中得程度,离中趋势就是指数据分布中数据彼此分散得程度。
用来描述一组数据这两种特点得统计量分别称为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
6、中位数(南开大学2004研)答: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数,就是指位于一组数据中较大一半与较小一半中间位置得那个数,用Md或Mdn来表示。
7、品质相关(师大2002研)答:品质相关就是指R×C表得两个因素之间得关联程度。
两个因素只被划为了不同得品质类别,其数据一般都就是计数得数据,而非测量得数据。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统计与测量(含解析)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统计与测量(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860d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2.png)
第九部分变态心理学第一章变态心理学的概述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
A.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可以稳定地表达一个人的“心境”B.心理结构与人格类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B.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人格特征具有倾向性和独特性4.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B.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C.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绝对稳定的D.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第二章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单选题1.幻听最常见于()。
A.抑郁症B.强迫症C.躁狂症D.精神分裂症2.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幻觉B.错觉C.妄想D.谵妄3.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4.()符合幻觉体验不同真实性分类的特点。
A.内脏幻觉和幻触B.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C.幻听和幻视D.躯体幻觉5.()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
A.心因性幻觉B.功能性幻觉C.假性幻觉D.思维鸣响6.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C.抑郁症D.强迫行为7.走路时不断数电线杆,虽然很想克制自己,却不能自制,感到焦虑,这种行为是()。
A.多动行为B.强迫行为C.冲动行为D.孤僻行为8.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9.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心理与统计学名词,概念(按首字母顺序排序)
![心理与统计学名词,概念(按首字母顺序排序)](https://img.taocdn.com/s3/m/9c2f08c7a1c7aa00b52acb5c.png)
B比例数据——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的单位,同时还具有绝对零点。
如身高、体重、反应时等。
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变量:是试验、观察、调查中想要获得的数据,是一种特征或条件,其本身是变化的或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值。
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
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符号σ表示。
性质①每一个观测值都加一个相同的常数C之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来的标准差②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C,所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意义: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它们是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分析中最常用的差异量数优点有:反应灵敏、计算严谨、计算容易、适合代数运算、受抽样变动影响小、意义简单明了变异系数: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能用绝对差异量来比较不同样本的离散程度,而应当使用相对差异量数,最常用的就是差异系数。
①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使用的观测工具不同,所测的特质相同②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使用的是同种观测工具,所测的特质相同,但样本间水平差异较大百分位差:指量尺上的一个点,再次点以下数据的个数占全部数据个数的百分比百分位数:在整个分布中,在某一值之下或等于该值的分数的百分比,所对应的分数.百分位数和百分等级是同一操作定义的两端。
当我们求累计次数占总体的百分比是,所对应的分数和百分比的值分别为百分位数和百分等级。
百分等级: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所占总体的百分比.百分等级一定要对应分数区间的精确上限。
百分等级和百分位数都可以由已知数据用差值法求解。
标准分数: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也叫Z 分数.离平均数有多远,即表示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以上或以下几个标准差的位置。
性质①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②一组原始分数转换得到的Z分数可正可负,所有原始分数的Z分数之和为零③原始数据的Z分数的标准差为1④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分数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优点①可比性——不同性质的成绩,一经转换为标准分数,就可在同一背景下比较②可加性——不同性质的原始数据具有相同的参照点,因此可相加③明确性——知道了标准分数,利用分布寒暑表就能知道其百分等级④稳定性——转换成标准分数之后,规定了标准差为1,保证了不同性质分数在总分数中权重一样应用①比较几个分属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②计算不同质的观测值得总合或平均值,以表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③若标准分数中有小数、负数等不易被人接受的问题,可通过 Z'=aZ+b 的线性公式将其转化成新的分数(如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标准误: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
现代心理教育与统计学 第三版复习资料(张厚粲)
![现代心理教育与统计学 第三版复习资料(张厚粲)](https://img.taocdn.com/s3/m/3e927c0deff9aef8941e06b5.png)
第一章绪论1.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主要研究如何将实验或调查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图表整理或简缩成有代表性的数字(即统计量数),使其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全貌,将其所提供的信息充分显现出来,为进一步统计分析和推论提供可能。
2.描述统计只限于对试验样本所得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不考察其总体的特性。
3.推论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是以描述统计为基础,从而解决由局部到全体的推论问题,即通过对一组统计量的计算分析,推论该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特性。
4.变量(variables):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的物体属性/事件。
5.事前无法预期结果的变量——随机变量6.观测值(原始取值):事后测定的某一结果。
7.概念理解:[涉及“实验”] 自变量(及其各水平)& 因变量(及相应的反应指标);[涉及“调查”,粗略对应于] 属性变量& 反应变量8.计数资料(count data):计算个数的数据,(如人口数,学校数,男女数等)9.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如分数,身高,体重,IQ)10.称名数据(nominal data):只区分属性或类别上的不同,只可计数,不能排序(性别,学科,职业)11.等级/顺序数据(ordinal data):可排序,但无相等单位,不能加减。
(等级评定,受教育程度,职称)12.等距数据(interval data):具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的数据,能加减不能乘除。
13.比率数据(ratio data):既表明量的大小,又具有相等单位,可以加减乘除,具有绝对零点。
14.称名数据和顺序数据合称为离散数据。
15.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合称为连续数据。
16.离散数据(discrete data)又称为不连续数据,这类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据的个数是有限的。
17.连续数据(continuous data)指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https://img.taocdn.com/s3/m/0b862ecd3b3567ec112d8a5b.png)
心理统计学第一章概述描述统计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科学的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作用:使杂乱无章的数字更好的显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的形式。
2计算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3计算量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3列多列)推断统计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数据类型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的数据。
(都是离散数据)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连续数据)二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测量水平1称名数据(分类)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据。
特点: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
(非参检验)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的程度的数据。
(年级)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
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常规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
(成绩温度)特点:真正的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Z检验t检验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定义:表明量的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
(身高反应时)特点:真正的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的数据大多是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离散数据连续数据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的数据。
心理统计与测量
![心理统计与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5ee778a0f524ccbff0218400.png)
心理统计与测量.txtcopy(复制)别人的个性签名,不叫抄袭,不叫没主见,只不过是感觉对了。
遇到过的事一样罢了。
心理统计与测量第一章描述统计第一节统计图表一、统计图(一)统计图的结构及其绘制规则统计图由标题、图号、标目、图形、图注等项构成。
下面按其构成部分说明绘图的基本规则。
标题图的名称应简明扼要,切合图的内容,必要时可注明时间、地点。
图号文章中若有几幅画,则需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编上序号,写在图题的作前方。
标目对于有纵横轴的统计图,应在纵横轴上分别标明统计项目及其尺度。
图形图形线在图中为最粗,而且要清晰。
图注图注不是图中必要组成部分。
(二)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1、直条图直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统计事项数量的图形。
它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性资料。
2、圆形图圆形图是用来表示间断性资料构成比的图形。
(三)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1、线形图线形图用来表示连续性资料。
它能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变化的情况;某种事物随时间推移的发展趋势等。
2、频数分布图常用的频数分布图有直方图、多边图和累积多边图。
(1)直方图直方图用面积表示频数分布。
用各组上下限上的矩形面积表示各组频数。
(2)多边图多边图以纵轴上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多少。
(3)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多边图二、统计表(一)统计表的结构及其编制的原则和要求。
统计表一般由标题、表号、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构成。
标题标题是表的名称,应确切地、简明扼要地说明表的内容。
表号表号是表的序号。
标目标目是表格中对统计数据分类的项目。
线条线条不宜过多。
数字表内数字必须准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位次对齐,小数的位数一致。
表注它不是表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统计表的总类1、简单表只列出观察对象的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为简单表。
2、分组表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分组表。
3、复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复合表。
(三)频数分布表列法1、简单频数分布表(1)间断变量的频数分布表(2)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表步骤:①求全距②决定组数和组距③决定组限决定组限④登记频数2、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分布表(1)累积频数分布表用累积频数表示的频数分布表称为累积频数分布表。
心理统计学重点知识
![心理统计学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3f7d9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9.png)
心理统计学一.描述统计(一)统计图表 1、统计图次数分布图——①直方图:用以矩阵的面积表示连续性随即变量次数分布的图形。
②次数多边形图: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
③累加次数分布图:分为累加直方图和累加曲线图;其中累加曲线的形状大约有三种:一种是曲线的上枝长于下枝(正偏态),另一种是下枝长于上枝(负偏态),第三种是上枝,下枝长度相当(正态分布)。
其他统计图:条形图:用于离散型数据资料; 圆形图:用于间断性资料;线形图:更多用于连续性资料,凡预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或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变化的情况,用这种方法比较好。
散点图: 2、统计表①简单次数分布表 ②分组次数分布表③相对次数分布表: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表示。
④累加次数分布表⑤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来表示其次数分布。
(二)集中量数 1、算术平均数M1nii XX N==∑优点:反应灵敏;计算严密;计算简单;简明易解;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演算;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缺点: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若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 计算和运用平均数的原则: 同质性原则;平均数与个体数值相结合的原则; 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 性质:①在一组数据中每个变量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等于零②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加上一个常数C ,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常数C ③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C ,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 2、中数:Md 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即这组数据中,一般数据比它大,一般数据比它小。
注意计算方法;3、众数:Mo 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三者的关系:正偏态分布中,M>Md>Mo 负偏态分布中,M<Md<MoMo=3Md-2M (自己推导一下)(三)差异量数差异量数就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
心理学统计题集
![心理学统计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215e865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74.png)
⼼理学统计题集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理学统计与测量经典习题 1 ?第⼀章描述统计名词解释1.描述统计(吉林⼤学2002研)答: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量数据,描述⼀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件事物的性质。
具体内容有: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各种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法去描述⼀组数据的分组及分布情况,如何通过⼀组数据计算⼀些特征数,减缩数据,进⼀步显⽰与描述⼀组数据的全貌。
2.相关系数(吉林⼤学2002研)答: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表⽰相关程度的指标。
作为样本的统计量⽤r表⽰,作为总体参数⼀般⽤ρ表⽰。
相关系数不是等距的度量值,因此在⽐较相关程度时,只能说绝对值⼤者⽐绝对值⼩者相关更密切⼀些,⽽不能进⾏加减乘除。
3.差异系数(浙⼤2003研)答:差异系数,⼜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种相对差异量,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
其公式如下:常⽤于:①同⼀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较;②对于⽔平相差较⼤,但进⾏的是同⼀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观测值离散程度的⽐较。
4.⼆列相关(中科院2004研)答:如果两列变量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列变量为等距或等⽐的测量数据,另⼀列变量虽然也是正态分布,但被⼈为地划分为两类。
求这样两列变量的相关⽤⼆列相关。
5.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浙⼤2000研,苏州⼤学2002研)答: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
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是指数据分布中⼤量数据向某⽅向集中的程度,离中趋势是指数据分布中数据彼此分散的程度。
⽤来描述⼀组数据这两种特点的统计量分别称为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
6.中位数(南开⼤学2004研)答:中位数,⼜称中点数,中数,是指位于⼀组数据中较⼤⼀半和较⼩⼀半中间位置的那个数,⽤M d或Mdn来表⽰。
7.品质相关(华东师⼤2002研)答:品质相关是指R×C表的两个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两个因素只被划为了不同的品质类别,其数据⼀般都是计数的数据,⽽⾮测量的数据。
甘怡群《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章节题库(统计和度量的基本概念)【圣才出品】
![甘怡群《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章节题库(统计和度量的基本概念)【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9c01020b9d528ea80c77935.png)
第1章统计和度量的基本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的职称和薪水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
[统考2009研]A.命名数据和等比数据B.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C.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D.顺序数据和等比数据【答案】D【解析】教师的职称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来排列顺序的,属于顺序数据;教师的薪水则是可以计算多少,有绝对零点且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等比数据。
2.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
[统考2007研]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A【解析】自变量,是指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操纵的变量。
3.下列量表中,具有绝对零点的是()。
[统考2008研]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答案】D【解析】比率量表是最高等级的测量量表,既存在绝对的零点也包括相等的单位。
等距量表采用相等的单位,但是只有相对的零点。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等级之间的差异只表示顺序关系。
称名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没有绝对的零点,不同的名称只有分类的意义。
4.等距量表的特点是()。
[统考2007研]A.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B.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C.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D.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答案】B【解析】等距量表是一种有相同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它只能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
没有绝对零点,也没有相同单位的量表为顺序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同单位的量表为等比量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数据中属于比率数据的是()。
A.老李的月工资是3000元B.小明全班考试第5名C.张三使用的号码是移动的D.李四的简单反应时为300毫秒【答案】AD【解析】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其数值一般都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并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
顺序数据是指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是按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b8212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e.png)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涵盖了广泛而丰富的知识领域。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对考研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1、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在感觉的研究中,要了解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等概念。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记忆的类型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等。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种类有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的表征、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等。
5、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基本分类有喜怒哀惧。
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孕妇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状态等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2、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
认知发展方面,感知觉迅速发展,出现了客体永久性等概念。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cf32106edb6f1aff001ffa.png)
第二节 科学的研究方法
1.2 观察技术
定义:通过一定的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 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缺点:有时无法控制额外变量。因此,结果是 描述性的,不能阐述因果关系。
1.2.1 个案研究:对一名被试的行为进行 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常用于临床,以帮助人们 构建假设和观点,以进行深入研究。 注意——不应将所得结果推广到其他个体身上。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当考虑外部效度时,一般化的3种常见形式:
总体的一般化: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验被试
之外的其他群体上。
情境的一般化:实验结果应用到不同于原
始实验的情境或环境中。
时间的一般化:实验结果应用到不同于原
始实验的时期。在所有时期都适用。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威胁外部效度的因素:
变量(变项,valiable)-是在数量上
或质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 现象、事物或事物特征。如字号大小对阅 读速度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实验的最基本的3个相关因素: 自变量——研究的核心,是研究者直接操纵的因素。
并确定其对行为的影响。 自变量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2类: 外部刺激: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包括物理刺激和社 会性刺激。 内部刺激:来自被试本身的特性,包括固有特性和暂 时特性。 固有特性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已经具有的特点。如性别、 年龄、民族、智力等。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统计回归:重测分数的提高或降低很可
能是向均数回归或移动。选择极端特征的 被试时,要注意这种现象。如高、低两组 -某课程学习-下降、升高。
其他影响因素
过去事件:除自变量外在2次因变量测量 之间发生的任何事件。进行多次测量或测 验时,必须意识到它的影响。
2011年考研心理学大纲详解:心理统计与测量
![2011年考研心理学大纲详解:心理统计与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95152c630b1c59eef8c7b43c.png)
一、心理统计与测量考查目标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掌握各种搞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值变得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二、心理统计与测量考点解析(一)心理统计学心理统计偏向于数学,对于文科的同学来说可能最为头疼,里面还会涉及很多公式,公式最后是要去记忆的。
但应注意复习统计学时,由于定义、理论和观点不多,关键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一定要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勤加练习。
什么样的问题对应哪种公式,只有亲自做过才能体会,熟练后也才能得心应手。
作为研究的工具性学科,这门课也要从整体上有个把握,大纲中将心理统计划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分别是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其中描述统计又包括了统计图表、差异量数、集中量数、相对量数、相关量数等五小部分。
推论统计部分包括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七部分。
首先明确描述统计的主要功用是什么?推断统计主要功用是什么。
描述统计涉及是数据的基本的、初步的处理,是对数据集中的、相对的、相关性趋势的描述或反映,是必须的基础的部分,而推断统计则是在描述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检验和挖掘,在这种更进一步的处理中,发现更深层次的心理现象的规律和其中蕴含的关系以至预测性。
具体来讲,不管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都有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复习时一定要逐层推进。
虽然需要记忆公式,却不能像生搬硬套一样记忆和运用,而是在统计原理的理解基础上识记,但复杂公式的推导我们没有必要深究,关键是在了解其基本原理后,利用正确的公式处理数据以达到预期的统计目的。
可将知识点概括为统计的基础部分、统计检验、参数的估计和回归分析。
统计基础部分包括描述统计整体和推断统计中的数学基础;统计检验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而参数检验又分为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包括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部分。
心理统计笔记—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笔记—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769038adaef5ef7ba0d3cb6.png)
第一章:描述性统计统计: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推断性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描述性统计主要是对一组给定的测量数据进行总结的方法,而推断性统计是把对给定数据的测量结果推广到更大的潜在数据集的方法。
变量variable和常量constant变量:连续变量continuous variable & 离散变量discrete variable一个具有有限水平但相邻水平之间不再可能赋值的变量被称为离散变量。
一个可以无穷小精确度来测量的变量(至少在理论上,可是求两个任意小的测量水平之间的中间值)被称为连续变量。
自变量indepentent variable &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称名/类别量尺(nominal/categorical scale):数字是强制定义的,不可计算。
顺序/等级量尺(ordinal scale):不是简单分类,而是有一定顺序。
然而,这些排名数字并不能看作真正的数值,因为等级之间不是等距的。
研究者在对这类的数据进行数学运算时,已经假设它们是等距数据了。
等距和等比量尺(interval and ratio scales):不但具有等距特征,而且还兼具等比特征的量尺被称之为等比量尺。
尽管所有等比量尺都有等距特征,但有些量尺只有等距特征而不具备等比特征。
这些量尺被称为等距量尺。
等距量尺是没有真正零点的。
E.g. 摄氏和华氏温度,IQ值等。
#不能混淆变量和用来测量变量的量尺。
同一个变量可以用多种量尺来测量,例如:测量温度可以用顺序量尺(第一热,第二热),也可以用等距量尺(摄氏/华氏度),还可以用等比量尺(开尔文,有绝对零度)。
尽管在终极意义上,所有量尺都是离散的,但是具有很多水平的量尺通常被认为是连续的,而水平相对少的量尺则当作离散处理。
而用于测量离散变量的量尺总是离散的。
参数统计(parameter statistics)和非参数统计:基于分布及其参数的统计方法叫参数统计。
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_7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_7月期末考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332ffe6daef5ef7bb0d3c33.png)
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的考试题型包括:1、单项选择题2、判断题3、简答题4、计算题5、综合应用题二、重点复习内容(一)绪论1、心理学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
其中,描述统计的指标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散趋势和数据间的相关2、数据的种类按照测量的水平,可以划分为称名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
(1)称名变量,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用来划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所形成的变量。
这类数码并无数量和序列的含义,不能进行数量化分析,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2)等级变量,在对事物进行分类过程中,依据事物某种属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形成的变量。
等级变量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不同组的等级变量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3)等距变量,是指在观测标识事物某一特定属性时,具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的变量。
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是由于等距变量的参照点是相对的,即无绝对零点,因此不能进行乘除的运算。
例如,测量温度的℃。
(4)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参照点的变量,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的物理量等。
这类变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二)统计图表1、次数分布表:各种次数分布的列表形式和图示形式。
次数分布包括简单次数分布、分组次数分布、相对次数分布、累积次数分布等。
2、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1)求全距:从最大值的数据中减去最小值的数据,所得差数就是全距。
用符号R表示(2)定组数(3)求组距:指每一组的间距,用符号i表示。
(4)定组限:指各组数据在数值上的起点值和终点值。
(5)求组中值:各组实际上限数值与实际下限数值的中点数值,即上、下限数值的平均值。
(6)归类划记:将原始观测值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归组。
(7)记录各组次数(f )。
(8)核对,抄录新表。
3、连续变量的单位是无限的,例如整数180的实上限和下限分别为179.5和180.5,而测量数据8.35的下实限是8.345。
心理学中的心理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
![心理学中的心理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4888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d.png)
心理学中的心理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需要依靠可靠有效的测量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来获取和分析数据。
心理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心理测量方法心理测量方法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技术来获取关于被测量对象心理特征或行为的定量数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
1. 自报法自报法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它通过向被试者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其自我描述或评价来获取数据。
例如,心理问卷调查就是一种常见的自报法测量工具。
通过自报法可以获取被试者的主观感受、态度、价值观等心理特征。
2.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被测量对象的行为或表现来获取数据的方法。
观察法可以是实地观察,也可以是实验室控制下的观察。
例如,研究员可以观察被试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反应,从而获取关于其行为习惯或社交行为等方面的数据。
3.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对被试者进行实验来获取数据的一种测量方法。
实验法可以精确地控制变量,从而研究员可以测量和分析特定条件下的被试者反应或行为。
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认知心理学中,通过实验法可以研究人类注意力、记忆、逻辑推理等认知过程。
二、心理统计分析方法心理统计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心理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关系或差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统计分析方法。
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心理测量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它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
描述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员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被测量对象的心理特征或行为。
2.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通过计算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研究员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强度。
相关分析可以帮助心理学研究者了解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进一步推测其因果关系或预测能力。
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方法复习
![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方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e0bfe1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d.png)
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方法复习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它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统计方法来评估和量化心理现象。
统计方法是分析和解释心理测量数据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回顾心理学心理测量和统计方法的主要概念和技术。
1. 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评估和量化人类心理现象的过程。
测量工具可以是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观察记录等。
在心理测量中,重要的概念包括信度和效度。
1.1 信度信度是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度量。
在心理测量中,我们希望测量工具能在时间和不同情境下保持一致。
常用的信度系数有重测法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1.2 效度效度是测量工具所衡量的概念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所研究的心理现象。
常用的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判别效度和预测效度。
2.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分析心理测量数据并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现象的工具。
在心理学研究中,统计方法有助于确定关系、比较组间差异和预测变量。
2.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方法用于总结和描述数据。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量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
这些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变异程度和分布情况。
2.2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方法用于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
常用的推论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样本间差异是否显著,而置信区间估计可以帮助我们估计总体参数。
2.3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用于探究变量间的关系。
皮尔逊相关系数是最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它可以测量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2.4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组别间的差异。
方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组别间的显著性差异,并排除其他潜在因素的干扰。
2.5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预测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线性回归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建立一个线性方程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
3. 小结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方法是理解和解释心理现象的重要工具。
心理测量帮助我们评估和量化心理现象,而统计方法则帮助我们分析和解释测量数据。
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b06a35aa00b52acec7ca77.png)
《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第二章 统计图表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Excel 数据透视表列联表(交叉表):两个类别变量或等级变量的交叉次数分布,Excel 数据透视表直方图(histogram ):直观描述连续变量分组次数分布情况,可用Excel 图表向导的柱形图来绘制 散点图(Scatter plot ):主要用于直观描述两个连续性变量的关系状况和变化趋向。
条形图(Bar chart ):用于直观描述称名数据、类别数据、等级数据的次数分布情况。
简单条形图:用于描述一个样组的类别(或等级)数据变量次数分布。
复式条形图:用于描述和比较两个或多个样组的类别(或等级)数据的次数分布。
圆形图(circle graph )、饼图(pie graph ):用于直观描述类别数据或等级数据的分布情况。
线形图(line graph ):用于直观描述不同时期的发展成就的变化趋势;第三章 集中量数● 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数据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
● 集中趋势:就是数据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个数据点集中的趋势。
● 集中量数: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数。
● 离中趋势:是指数据分布中数据分散的程度。
● 差异量数:描述数据分布离中趋势(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数 ● 常用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众数(M O )、中位数(M d ) 1.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M 、X 、Y ):nx X i∑= Excel 统计函数AVERAGE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1)一组数据的离均差(离差)总和为0,即0)(=-∑x x i(2)如果变量X 的平均数为X ,将变量X 按照公式bx a y +=转换为Y 变量后,那么,变量Y 的平均数X b a Y +=2.中位数(median ,M d ):在一组有序排列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上下的数据出现次数各占50%。
3.众数(mode ,M O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测量的概述)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测量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04b179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e.png)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概述一、一般测量概述(一)测量及其种类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掌握这一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2)“事物的特征”,是指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特定属性。
(3)“量具”,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工具。
(4)“定量描述”,是指任何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特征的量的确定。
“数量”不仅指事物特征的符号,而且指一种有序的量。
数量具有四个特征: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2.测量的精确度测量的精确度既与测量对象的性质有关,也同测量时所用的工具有关。
(1)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可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
(2)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工具的精密性。
尽可能使用技术精密的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度的重要条件。
3.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测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物理测量:即对事物的物理特征的测量。
(2)生理测量:即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3)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
(4)心理测量:即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1.测量的参照点(1)参照点的定义测量的参照点是指测量工作中的量的起点。
(2)参照点的分类①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②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3)参照点的常见使用情形①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当然是绝对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
②在人们难以找到绝对参照点的情况下,就必须改用相对参照点。
2.测量的单位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的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没有歧义。
(2)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统计学中的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
![统计学中的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56f39b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7.png)
统计学中的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科学,旨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
在心理学领域中,统计学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方面。
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是为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并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应用以及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一、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心理统计是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数据的科学。
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用统计模型来解释数据。
心理统计的应用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
心理统计可以通过搜集大量的数据,来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对心理学理论进行验证和推断。
在心理统计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
描述统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推论统计则是从样本数据中进行推断,以了解总体特征。
其中,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是最常用的推论统计方法,用来验证研究假设和推断总体参数。
心理统计在实际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举例来说,在临床心理学中,医生可以运用心理统计的方法来评估和量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作出正确的诊断。
在教育心理学中,研究者可以利用心理统计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从而优化教育教学策略。
心理统计还可以帮助工业心理学的研究者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团队合作效果评估等,以提升组织绩效。
二、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心理测量是利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评估和量化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效度则是指测量工具能否准确地反映出要测量的心理特征或行为。
心理测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方式进行,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心理量表、问卷和实验材料等。
心理测量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心理学中,心理测量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疾病风险或发展情况,从而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统计
LOGO
2.1 基本概念
(1)描述性研究 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过程:提出问题、采用规范的、科学的研 究方法回答提出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的两种途径:描述性研究、实验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指在自然状态下收集数 据,对现象进行系统描述,以解释可能不被人们注意的某
Company Logo
数据的次数分配情况,往往会呈现正态分布。为了
表示测量数据与正态分布偏离的情况,会使用偏度、
峰度这两种统计数据。
为了解个别观察值在整体中所占的位置,会需要将 观察值转换为相对量数,如百分等级、标准分数、 四分位数等。
Company Logo
2.2 数据的收集
资料来源: 心理观察、心理测量、心理实验 研究方法:
Company Logo
3名学生参加一项学习实验,结果如下表:
单位时间工作量
学习任务所用时间相同而学习工作量不同的平均速度:
Mh
1 1 1 1 1 1 ( )*( ..... ) N X1 X 2 X 3 Xn
N 1 X i
1 26.0869(页 / 时) 1 1 1 1 ( ) 3 40 20 50
示研究对象中不同的各组,能直观地进行数量多少的对比。
3、饼状图是以圆形代表研究对象的整体,用以圆心为共同顶点的各 个不同扇形显示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要注明各扇形 所代表的项目的名称(可用图例表示)及其所占百分比。 4、散点图是在坐标系中点出各个分析数据的相关位置,直观地显示 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发展的一般水平;
--用来比较同一单位的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可以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等
Company Logo
(5)具体指标 A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指标的最常用方法, 是所有
数据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算术平均数有两种形式: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将各单位的(标志)值直接相加得出(标志) 总量数,再除以总体单位数n
Company Logo
例如,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是按复利计算的, 10年的年利率分配是:第1年至第2年为5%;第3年 至第5年为8%;第6年至第8年为10%;第9年至第 10年为12%,求平均年利率。
Company Logo
分解: 设本金为一个单位x 则第一年本息 第二年本息
CI1 (1 0.05)*1 1.05
简单分组表:即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表。
复合分组表:即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表。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表*
注:
Company Logo
2.4 统计图
2.4.1 概念 统计图是指利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地图等形式来表
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图形
Company Logo
2.4.3 统计图的结构
Company Logo
• • • • •
1、图题和图号:图题是说明统计图内容的标题或名称;图 号是统计图的编号。 2、图目:也称标目,是指说明纵轴、横轴所代表的类别、 时间、地点、单位等方字或数字。 3、图线:指构成统计图的各种线,如:基线、指导线、图 示线、破格线等。 4、图尺:也称尺度,是指在统计图中测定指标数值大小的 尺度,包括:尺度线、尺度点、尺度数和尺度单位。 5、图形:是据市场调研资料用图示线绘成的曲线、条形或 平面、立体图形。
eg.P51
各组标志值=组中值
各组别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上限组的组中值=下限+(相邻组组距÷2) 缺下限组的组中值=上限-(相邻组组距÷2)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
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是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CI 2 1.05(1 0.05) 1.052
第三年本息
第四年本息 第10年本息 10年平均年本息 10年平均年利息
Company Logo
CI3 1.052 *(1 0.08) 1.052 *1.08
CI4 1.052 *1.08*1.08 1.052 *1.082
Company Logo
类型: --简单几何平均数 简单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Company Logo
例如 生产某产品需连续经过4道工序,根据经验,各道工序 的合格率分别为98%、95%、92%、90%,求该 产品4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
Company Logo
--加权几何平均数 加权几何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种动态平均指标,多 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的同质总体在时间上变动速度的平 均数。加权几何平均数是各标志值fi次方的连乘积的次 方根。
例如,根据下表的数据,计算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中位数。
种模式和联系。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 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
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Company Logo
(2)描述性统计 概念: 描述统计,是统计学中来描绘或总结观察量的基本情况的统计 总称。其与推论统计相对应。 内容: 研究者可以透过对数据资料的图像化处理,将资料摘要变为图 表,以直观了解整体资料分布的情况。通常会使用的工具是频数分 布表与图示法,如多边图、直方图、饼图、散点图等。 研究者也可以透过分析数据资料,以了解各变量内的观察值集 中与分散的情况。运用的工具有:集中量数,如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变异量数,如全距、平均差、标 准差、相对差、四分差。
Company Logo eg.p50,教材未明确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感念
B--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将各组标志值乘以相应的各组单位数(权数)求出各组标志总量, 然后将其加总求得总体标志总量,同时把各组单位数或权数相加求出总体单位总 量,最后用总体标志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 如果资料已经分组,则不能简单地将各组标志值相加作为总体总量,而应用此法计 算其平均数。
40 20 25 =28.33 3 Company Logo X
单位时间工作量
D 几何平均数 一列数据中,相邻的两个数据成比例关系(环比), 且非常接近一个常数;数列中出现极端值,数据分布 偏态; 等距(比较)和等比(比例)量表的数据处理;
此时用算术平均数无法反应集中趋势。
--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几何平均数多用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如: 平均利率、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合格率等。
未分组资料
分组资料
Company Logo
例: 水果甲级每元1公斤,乙级每元1.5公斤,丙级每元2公斤。 问: (1)若各买1公斤,平均每元可买多少公斤? (2)各买6.5公斤,平均每元可买多少公斤? (3)甲级3公斤,乙级2公斤,丙级1公斤,平均每元可买几公斤? (4)甲乙丙三级各买1元,每元可买几公斤?
个案研究、总体研究、抽样研究
Company Logo
2.3 统计表
(1)概念 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
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就
形成“统计表”。 统计表是表现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最常用的一种表格。 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 式。 统计表是用原始数据制成的一种表格。 统计表是集中而有序地体现统计资料的表格
Company Logo
(3)平均指标的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前三种平均数是根据总体所有标志值计算的所以称为数值平均 数,后两种平均数是根据标志值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因此称为位 置平均数。
Company Logo
(4)平均指标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 --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Company Logo
对于未分组的原始资料 首先必须将标志值按大小排序。设排序的结果为:
则中位数就可以按下面的方式确定:
Company Logo
由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 由组距数列确定中位数,应先按 的公式求出中位数所在组 的位置,然后再按下限公式或上限公式确定中位数。
Company Logo
理论和统计设计,后一种理解适用于实际统计工作。
Company Logo
2.平均指标
(1)含义:又称统计平均数,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 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 指标。
(2)平均指标的特点
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平均指标是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ompany Logo
(2)类型 统计表的形式繁简不一,通常按项目的多少,分为单式统计表和 复式统计表两种。只对某一个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的表格,叫做单式 统计表,也叫做简单统计表。统计项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统计表 格,叫做复式统计表。 按作用不同:统计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 按分组情况不同: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简单表:即不经任何分组,仅按时间或单位进行简单排列 的表。
--某职工的年龄是40岁,40岁就是数量标志“年龄”的数值表现, 称标志值。
Company Logo
(2)指标 统计指标的简称。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等;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例如l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9395亿元。 对统计指标涵义的两种理解都可以成立,前一种理解适用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