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心理测量历史回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安妮· 阿娜斯塔西(Anne Anastasi)的测验定义
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1961)。
1. 行为样本(behavior sample):测验是对小型的、经过仔细 选择的个体行为样本进行的观察和评定。 2.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 以及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3. 客观测量(objective measurement): 如果测验的实施、评分、分数解释与特定主试的主观判 断无关,则测验就是客观的。 难度(difficulty):测题的难度应有适当的安排。 信度(reliability):测验信度是指使用相同的测验或 等值复本再次测验相同被试时,所得分数的一致性。 效度(valiability):效度表示测验实际测量到它意欲 测量的事物属性的程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比纳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比奈(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 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主要从 事智力心理学研究,著有《推理心理学》 (1886)、《语句的记忆》(1895)、《智 力的实验研究》(1903)。 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专家组成一个委员会,研究公 立学校中低能儿童的管理问题。比纳成为其中一员。 他主张用测验法去辨别有心理缺陷的儿童。 1905年,他与助手西蒙(T. Simon)发表《诊断异常儿童 智力的新方法》,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1908年,他对量表进行修订, 用智力年龄表示测验成绩, 建立了常模。1911年,又发表了新的修订版本。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宋代的《燕几图》
《燕几图》为宋朝黄长睿著 用七张大小桌子拼成76种不 同的几何图形。 “燕几”包括 两张4x1的长桌, 两张3x1的中桌 三张2x1的短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明代的“蝶翅几”
明代戈汕根据“燕几图”原理, 又设计了“蝶翅几”,并著有 《蝶几谱》(1617)。 蝶翅几有13件大小不同的梯形和 三角形案几。可拼成蝶翅的形状。 蝶翅几分开以后,则可拼成一百 多种图形,能组成亭、山、鼎、 瓶、蝴蝶等形状,变幻无穷。 七巧板是在“燕几图”与“蝶翅 几”的基础上,变桌为板之后, 发展出來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卡特尔对心理测量的贡献与局限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 早年师从冯特,与 高尔顿有过密切交往,深受两人影响。 1890年,他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 一文。首次提出“心理测验”(mental test )这个术语, 并报告了他编制的一套能力测验的应用结果。他还指出: “心理学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决不能有自然科学的准 确性”;“如果我们规定一个一律的程序和步骤使在异 时、异地得出的结果可以比较、综合,则测验的科学和 实用的价值都可以增加”。 其测验主要是测定感觉敏锐性、短时记忆、动作灵敏性,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和能力测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905年比纳-西蒙量表》的特点
1905年量表包含有30个难度不同的试题,既有测 验感知觉方面的项目,也有对较高级的判断、推 理、理解等方面的项目。比奈认为,后者是智力 的组要成分。 测验项目均按其难度分成难度递增排列。 每个项目的难度是根据测试样组的结果确定的。 样组由50名被试组成,包括3-11岁的正常儿童、 一些智力落后的儿童以及成人。某个测验项目通 过的人数百分率越大,难度越小。
返回
什么是“八股文”?
朝廷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 题,应考的人也不能有个人见解。 答卷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股、后股、束股的格式写,后四段必须各有 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 股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中国古代的“九连环”
来自百度文库
要解开“九连环套”,至少需要移动诸环341次 九连环可追溯至秦昭王时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西方心理测量的历史回顾
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和训练的关注 冯特和实验心理学对心理测验的影响 高尔顿的贡献 卡特尔和早期心理测验 比纳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团体测验的产生 能力倾向测验 武德沃斯和人格自陈问卷 桑戴克和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 美国教育测验运动(1904-1929)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冯特和实验心理学对心理测量的影响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寻求人类行为 和心理的共同规律,并不关心个体差异。 它把实验中不同被试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差 异看作是一种误差。
实验心理对心理测验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中测量感觉和简单反应时的方法,成为 测量个体心理差异的项目和工具。 实验心理学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要求,称为心理 测验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返回
贤主论人之道:“八观六验”
——《吕氏春秋· 季春纪第三· 论人》
八观
通则观其所礼 贵则观其所进 富则观其养 听则观其行 止则观其所好 习则观其所言 穷则观其所不受 贱则观其所不为
上一页 下一页
六验
喜之以验其守 乐之以验其僻 怒之以验其节 惧之以验其特 哀之以验其人 苦之以验其志
上一页 下一页
孔子的个性差异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论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孟子的心理测评思想
权,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可以知长短;物皆 然,心为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周朝的“试射”选拔
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 者,男人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天子之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以 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 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 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秦昭王谴使者遗君王后以玉连环,曰:“齐多智, 尔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 引锥破之,谢秦使曰:“谨以破之”(〈国策· 齐策〉)
现在已成为国内外的一种益智游戏工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中国古代的七巧板
七巧板的发明可能在18世纪初, 源于蝶几 。 在欧洲,大约在1805年出版的 《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中有24幅 七 巧图,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 板。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 年在德国 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 于七巧板的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明清的科举考试制度:过程与步骤
初步考试: 童试:州县督学考试合格后称“秀才”。 岁试,每年考一次,这是一个选优的过程。 科试:每三年一次,确定参加乡试的资格。 正式考试(三场): 乡试:每三年一次 , 考中后称“举人”。 有资格做县 令 会试:乡试下一年二月份举行 ,考中后称“进士”。 进士每年的名额大概有300名左右 殿试:会试后第二个月进行,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 考中分一、二、三甲,可直接做官。一甲为状元、榜 眼、探花。
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上一页 下一页
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返回
中国民间的“抓物试儿”(周岁试儿、抓周)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 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镂,并 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 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颜之推《颜氏家训· 风操篇》
上一页 下一页
沈干和智力落后儿童诊断方法
迫于社会人道主义思想与舆论的压力,为了使低能者能 寻找到维生的职业,一些地方官员与工厂主订约,每雇 佣20名童工,必须同时带雇1名低能者。 为了设法使低能者尽可能适应工厂技术的要求,法国医 生沈干(E. Seguin)开始训练智力落后的儿童,并于 1837年创办了第一所专门教育智力落后的儿童的学校。 1846年出版《白痴:用生理学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非常重视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发展感觉与精细动作。 还发明了很多测验和训练工具,如沈氏拼图板。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中国古代的人才测评思想与方法
孔子的个体心理差异思想 孟子的“心理可测”思想 我国古代先哲的“知人之法” 周代的“试射” 《六韬》:“知有八征”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 诸葛亮的“知人七法” 刘劭的“八观” 汉代考试、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 民间的“抓物试儿”(周岁试儿、抓周) 智力游戏工具:九连环、燕几图、蝶几图、七巧版
第一讲 心理测量的历史回顾
一、什么是心理测量 二、中国古代的人才测评思想与方法 三、西方心理测量的历史与发展 四、我国现代心理测验的历史与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什么是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
什么是测量(measurement) ? 测量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 确切地说,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 赋予数量的过程。 教育与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主要是指对人在智力、学习能力、学业成就、 兴趣爱好、品德、个性等心理属性的行为样本进 行客观的、标准化的量化测定。 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ing)? 安妮· 阿娜斯塔西(Anne Anastasi)的测验定义
——《诸葛亮文集》之《知人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九品中正”制与刘劭《人物志》的“八观”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和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的选士 制度。州郡县设大小“中正”官,评选士为“九品”。 刘劭受命制定了“都官考课法”七十二条, 用以考核百 官。 他在《人物志》中的“八观”篇中论述了如何根据人的 实际行为,检验其才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汉代考试方法:皇帝策试、“射策”
为了增加和不断扩充大批统治人才,汉代统 治者逐渐形成了察举、皇帝征召等方式的选 士制度。 皇帝策试:皇帝提出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 要求被举荐者口头或书面作答,评定其水平 高低。多用于考试各类举士。 射策:将各个问题分别写在竹简之上,由应 试者随意抽取作答。多用于考试博士弟子。
返回
诸葛亮的“知人七法”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 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知人之道,有七焉: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高尔顿(1822-1911)对心理测量的贡献
高尔顿(Francis Galton),英国科学 家和探险家。著有《遗传的天才:它的 规律与后果》(1869)、《英国的科学家 们:他们的秉赋与教养》(1874)、《人 类的能力及其发展的研究》(1883)《自 然的遗传》(1889). 他重视个体差异研究,重视运用测量和测验来收集证据。 设计了很多测量工具,并在1884年设立人体测量实验室, 在此后6年内测量了9337人。 他重视和倡导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心理学研究资料。 他提出人类的许多心理特性的表现呈正态分布。 提出相关概念及图示法,其学生皮尔逊发明积差相关法。
——《礼记 ·射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六韬· 选将篇》:“知有八征”
周武王:如何知道“士之高 下”? 太公曰:知有八征 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 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三曰与之以间谋以观其诚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明清的科举考试制度:内容与方法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考试方法 隋唐: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 宋朝:策论(经义论策) 明清:八股文、经义、策论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