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2022重庆首届全国现代心电信息学学术研讨会心脏性猝死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
AMI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前常有特殊的预警心电图表现,如能掌握急性心肌梗猝死预警心电图特点,及时识别高危病人,采取减轻心脏负担和心肌缺血,缩小梗死范围等有效措施应能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急性心梗猝死心肺复苏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亦难易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所以临床医师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的特点极为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包括:超急性期T波、ST段抬高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QRS时限大于120m及QRS终末部分扭曲变形者、墓碑形ST段抬高、巨R波形ST段抬高、ST段巨型抬高、缺血性J波、RonT室性早搏、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慢于40次/分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QRS波增宽、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交替出现完全性右束支和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或三支阻滞、出现T波交替、急性心肌梗死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出现伪肺型P波等。
本文仅介绍几种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的特点。
(一)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T波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为巨大超急性期T波,此时心肌复极异常,受损心肌与健康心肌复极不一致,即复极离散度增大,易形成心室内传导延缓或单向阻滞,容易被室性早搏诱发室速(VT)或室颤(Vf),而引起心脏性猝死。
方艳平报道46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病人,超急性期T波改变3例(7%),其中引起Vf2例,引起交界性逸搏心律1例。
因此,发现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T波异常时应严密监测心脏电生理活动及生命体征,避免发生心脏性猝死。
超急性期T波特点为:T波高耸伴QRS波增宽,尤其是高而巨大的T波伴J点离开基线,ST段高出T波前支样改变,提示心肌复极电位增大,易形成心室内传导缓慢或单向阻滞,易被室早诱发VF或VT,最后引起心脏性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ppt课件
早期(超急性期,缺血-损伤)
数分钟-数小时
高大直立对称的T波 ST段斜型升高 无病理Q波
急性期(缺血-损伤-坏死)
数小时/数日------数周
T波倒置 ST段斜型/弓背向上升高 病理性Q波
近期(亚急性期 坏死)
数周------数月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I型)
P波规则地出现,发生周期性的QRS波群 脱漏
P-R间期固定 多为器质性或阻滞部位在希氏束的远端
或束支,预后较差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I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P及R-R间期都各自维持自身固有的规 律性
T波倒置,但变浅 ST段恢复至基线 病理性Q波
陈旧期(坏死)
T波不再变化,多直立。 ST段恢复至基线,不再变化 病理性Q波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I III avF ST抬高,Q波形成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额面六轴系统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反映水平面的情况
在心肌缺血心电图判断时一定要结合临 床综合分析,强调动态改变。
正常ST-T
心肌缺血时T波的改变
T波可变高尖(心内膜下缺血) T波可变低平或倒置(心外膜缺血) 对称性T波倒置或高耸价值较大。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的心电图表现(ST段)
ST段向量是从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
故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包括透壁性心肌缺 血), ST段向量从心内膜指向心外膜,出现 ST段抬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 ST段向量从心外膜 指向心内膜,出现ST段压低.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ppt课件
对梗死相关血管的治疗指导价值
确定梗死相关血管
通过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 可以确定引起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 管,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梗死相关血管的定位,可以制定 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可以反映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从而形成心电图。
的波形和波段来判断心脏的状态和功能。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心电 图的波形和波段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程度。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在于其快速、简便、无 创、准确等特点,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确诊心肌梗死, 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01
心电图表现只是辅助诊断,需结合患者胸痛等心肌梗死症状及
心肌酶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注意其他心脏疾病的干扰
02
如心肌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需
进行鉴别诊断。
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
03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发生变化,需
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准确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深入研究心电图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进一步了解心电图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探索无创性检查方法
无创性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等可能为心肌梗死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值得进 一步研究。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提高诊断效率
通过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 断,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梗死 相关血管,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课件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重 要性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要工具,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如ST段抬高、 Q波和T波改变等。它能够快速、无创地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心电图图像的基本解读
心电图由多个导联记录的电信号组成,能够展示心脏的电活动。了解基本的 心电图波形和线条的含义,有助于准确解读心电图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 血管定位诊断课件
本课件旨在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心电图定位 梗死相关血管的方法和临床应用。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坏 死。常见病因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等。
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的常见特 征
心电图上常见的心肌梗死特征包括ST段抬高、Q波出现、T波倒置等。通过观 察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
心电图判断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位置
心电图能够通过不同导联上ST段抬高的位置和改变的形态来定位心肌梗死所涉及的冠状动脉。这对于 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方法结合病人的症状、心电图表现和其他检查 结果,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心肌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
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 的局限性及展望
尽管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有一定 的局限性,如不适用于部分特殊情况。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课件【47页】
陈旧期
又称为愈合期,慢性期。常出现在心肌梗死 3~6个月之后。此期心电图图形演变过程已 经结束。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陈旧期心电图表现
ST段恢复正常 T波恢复正常或持续倒置或低平而稳定不变 坏死型Q波多数持续终身少数病人因梗死范
围小,梗死瘢痕的挛缩或周围心肌代偿性肥 大,Q波变浅,甚至消失。
第十页,共47页。
发生机制
(1)“损伤电流学说” (2)“除极受阻学说”
第十一页,共47页。
坏死型改变
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是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心肌梗死中出现异 常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
第十二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1.出现异常Q波 在原先的无Q波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
第十六页,共47页。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与分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随着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 发展和恢复,根据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和 时间可将心肌梗死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陈旧期。
第十七页,共47页。
超急性期
又称为超急性损伤期,于冠状动脉闭塞后即 刻出现,持续时间极为短暂。此期心电图最 主要的改变时T波高耸,并同时出现ST段斜 型抬高。由于急性损伤性阻滞,可出现QRS 波群振幅增高,时间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 异常Q波。
(Q/R>=1/4,Q波时限>=0.04s) 在不应该出现的q波的导联上出现q波。 原来正常范围的q波转变成异常Q波。
若在Q波或QS波上出现切迹,则更能确定为 异常Q波。
第十三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2.出现等位性Q波 (1)q波 (2)进展性Q波 (3)存在q波区 (4)QRS波群起始部有切迹或顿挫 (5)R波丢失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共23张PPT)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型、斜升型、墓碑型、“巨 ST抬高。 R型”及凹面向上型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
⑤冠造/尸检冠脉内血栓。
心电图诊断AMI的优点
① 对超急期、急性期的诊断较心肌坏死标记物敏感(心肌坏死标记物
异常升高有时间窗,在心肌坏死2-3小时出现,7-14日消失)。
② 心电图分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价值。 ③ 是评价再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 ④ 可大致判断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
⑤ 可诊断同时存在的心律失常。 ⑥ 检查无创、方便、普及、费用低、可多次重复。
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7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部位
心电图受累导联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V1、 V2 V3 、 V4 V4~V6、Ⅰ、avL V1~V6 Ⅰ、avL
下壁
Ⅱ、Ⅲ、avF
后壁
V7~V9
右室
V1、V3R~V5R
•18
冠状动脉分布图
冠状动脉分布图
1.左冠状动脉(LCA)左主干(LM)
•9
正常q波 异常Q波
•10
急性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 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的混合图形
•11
AMI的演变与分期
➢ 演变
➢ 何谓演变: AMI发生后,在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特征性、规律性 的动态改变,这一改变称为演变。
➢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 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这将大大缩短急性心肌 梗死的病程,不同程度地改变心电图的表现和典型的演变过 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T波改变
Q波
R波
四、AMI的心电图预测因子
QRS波终末变形
ST 段变化导致QRS终末形态改变,正常状 态罕见或无ST段抬高的导联,见到等于R波 振幅50%或更高的J点; 在RS为主的导联S波消失。
波 终 末 变 形
QRS
墓碑形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可见一种特殊心电图表现,其ST段向上 凸起并快速上升高达8mm-16mm之间,凸起ST段顶峰高于其 前的R波,R波矮小。时限狭窄通常<0.04s,抬高ST段与其 后T的升肢相融合,因此难以辨认单独T波,且T波常无倒 置。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 现形式,以老年人发生率高。经临床观察呈墓碑形ST段抬 高者均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入院1周内并发症多、泵衰 竭、严重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心 梗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扩展明显增多,死亡率显著增高。 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1.急性期心电图形态学
段 抬 高 的 形 态
ST
ST段抬高
水平的ST段于前壁急性心梗死最为常见凹 面向上其次,但在非病理晴况下也是最常 见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呈凸面向上很 可能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现但较水 平型或凹面向上型。 下壁和侧壁尝性心肌梗死时。 ST段水平、 凸面向上的(非凹面型)抬高对诊断ST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高度特异。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在QRS波群起始40ms内,V4~V6导联上R波出 现≥0.05mV负向波,和小面积心梗有关。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R波丢失
R波丢失是指由于使梗死使相关导联R波振 幅降低。R波丢失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我 们认为以下标准在临床上较为实用和可靠: 1.V1~V4。导联R波递增顺序改变。 2.两个连续的胸前导联R波振幅相差≥50%。 3.动态观察同一导联R波进行性丢失。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护理课件
03
急性心肌梗死心 断的理措施
心理护理
01
02
03
心理疏导
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 绪进行疏导,提供心理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沟通交流
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 沟通,及时解答疑问,消 除疑虑,建立信任关系。
情绪调节
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 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缓解紧张情绪。
疼痛护理
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需要 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和改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 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 肌缺血坏死。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痉挛
疼痛评估
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了解疼痛性质、部位和持 续时间。
疼痛缓解措施
采取药物、物理等方法缓 解疼痛,如使用止痛药、 按摩等。
疼痛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疼痛护理过程,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饮食护理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 划,指导患者选择低盐、低脂、 高纤维的食物。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饮食,如少量多 餐、避免饱餐等。
饮食观察
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有无消 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及时调整饮 食方案。
04
急性心肌梗死心 断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
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 压过高或过低。
高血脂
糖尿病
吸烟
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的 运动降低血脂水平。
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 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戒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 死的重要措施,有助于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PPT课件
急性后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post-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Ⅰ
V1
Ⅱ
V2
Ⅲ V3
aVF
V5
A.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
第47页/共65页
急性后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post-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Ⅰ
V1
Ⅱ
V2
Ⅲ V3
aVF
V5
Ⅰ
V1
Ⅱ
V2
Ⅲ V3
aVF V5
C. 心肌梗死发生后
3w
第52页/共65页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V1
i nⅠf a r c t i o n
V2
Ⅱ
Ⅲ
V3
V5
A.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
1h
第53页/共65页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V1
infarction
1. 在R波向量本来就偏小的导联(V1、 V2、 V3),呈QS波;
2. 在原来呈负向波Q的导联,Q波增宽 (>0.04sec);
第25页/共65页
病理性 Q波形成条件
(一)梗死的直径:大于2..0~2.5cm(10-20%小于); (二)梗死的厚度>5~7mm; (三)梗死区还必须是在QRS起始40ms部位,否则可以产生R波丢失及/或S波加大或QRS波向上部分的切
Ⅱ
Ⅲ
第43页a/共V65页
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后下壁梗死:Ⅱ、Ⅲ、aVF出现坏死型Q波, V1-V3出现反常R波增高
急性心梗心电图ppt演示课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38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39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4o0go
下壁心梗分析 (下壁:RCA或LCX 导联: II、III、avF STaVL压低为RCA梗死;STaVL不压低或抬高则 为LCX
.Company Logo
17
全过程
1.
2.
3.
4.
.Company Logo
18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演变
1.超急性期(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发 生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
ST段急性损伤性抬高;T波高尖。
.Company Logo
19
.Company Logo
20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演变
+1项心肌缺血证据:
•心肌缺血的症状 •新的ST段改变或LBBB •出现病理性Q波 •影像学证实新的活力心肌丧失或新
Text
的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Company Logo
2011-2-919
心梗急性期心电图再分期
超急 性期
超极期T波改变
进展期
ST段动态改变
.Company Logo
确定确期定 期
Q波稳定
.Company Logo
6
诊断模式的转变
3:2模式
1+1模式
.Company Logo
2011-2-719
传统观点
缺 血性胸痛的病史
Text in here
心电图ST-T的动态演变 心肌酶学的升高
.Company Logo
2011-2-819
最新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墓碑形(tombston-ing)ST段抬高是AMI 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形 式,以
前壁心肌梗死多见。墓碑形ST段抬高者 均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较大, 人院1周内易发生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 常,心肌梗死扩展明显增多,预后不良, 死亡率高,故命名为 “墓碑形”,此种 心电图改变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 独立指标。
三、QRS时限大于120ms者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QRS时限 增宽大于120ms者,病人猝死 的可能性增大。一组统计资
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 42%有明显的QRS时限延长。 因此,当发现急性心肌梗死 QRS时限增宽大于120ms时应 引起重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超急性期T波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为巨大超急性期T波,此 时心肌复极异常,
受损心肌与健康心肌复极不一致,即复极离散度增大,易形 成心室内传导延缓或单向阻滞,容易被室性早搏诱发VF或 VT,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因此,心肌梗死超急性期T波异 常时应严密监测心脏电生理活动及生命体征,避免发生心脏 性猝死。超急性期T波可表现为以下7种形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图 74-5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明显J波(选自郭继鸿《心律》) (1)单纯缺血性J波;(2)缺血性j波伴ST肝段抬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图 74-4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选自方丕华心 电学新进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五、巨R波形ST段抬高
巨R波形ST段抬高常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 期,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偶见于下壁心肌 梗死,也见于心肌急性严重缺血时如不稳定 性心绞痛、运动负荷试验及PTCA术中。巨R 波形ST段抬高形成与梗死周围区和缺血周围 区传导阻滞有关。在超急性损伤期,损伤组 织与健康组织之间极化状态不同,心肌电活 动紊乱,加之损伤区传导延缓或阻滞,使心 肌局部电活动更加不稳定,容易形成激动折 返而引起VT或VF,导致猝死的发生(见本章 第三节“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心脏性猝死是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猝死原 因多数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AMI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前常有特 殊的预警心电图表现,如能掌握 急性心肌梗猝死预警心电图特点,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预防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猝死。急性心 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主要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八、出现伪肺型P波
部分严重的AMI患者,在标准Ⅱ导 联中出现尖耸的P波,其幅度达 0.23-0.39mV,称为伪肺型P波, 为急性左心衰竭的心电图表现, 是左心房内压力升高和继发性肺 淤血所致。因此,AMI时一旦出现 尖耸的P波,即为左室衰竭的早期 征象,预后差,死亡率高。
高而不对称超急性期T波伴离开基线的“段斜行抬高; 高而不对称巨大T波伴J点离开基线的ST段凹面向上抬高; 高而对称的巨大T波伴正常” ST段; 高而巨大T波伴J点离开基线ST段融人T波前肢; 振幅正常或稍高的T波伴ST段下垂型压低; 基底增宽而振幅正常的巨大T波;以及 “圆顶尖角”状ST-T改变。
R波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六、缺血性J波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明显J波或原有的J波振幅增高提示心肌缺 血严重,心电极不稳定。
其形成机制是心肌急性缺血引起心室外膜心肌细胞的Ito电 流增加,并与心内膜心肌细胞出现Ⅰ相和Ⅱ相复极电位差而 导致,与Brugada综合征的J波形成机制几乎相同,但二者出 现导联不同,急性心肌梗死J波出现的导联与急性缺血发生 的部位密切相关,而Brugada波主要在Vl ~ V3导联。急性 心肌梗死J波可单独出现,或与ST段抬高,或与T波电交替同 时出现,容发生严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高 危预警指标(图 74-5 )。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R on T室性 早搏最为凶险的一种室性早搏 (图 74-6)。预示即可发生
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乃至猝 死。应立即采取紧急干预措施, 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图 74-6急性心肌梗死出现R on T室性 早搏引起心室颤动
影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研究发现在对应性 变化的区域存在着心肌缺血,如下壁 AMI患者伴有前侧壁对应性导联ST段下 移者,冠脉造影发现梗死面积较大,常 伴有左前降支病变和前壁缺血。前壁 AMI患者伴有下壁导联“段下移者半数 以上亦为梗死面积较大及多支血管病变, 死亡率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图74-3 急性心肌梗死巨大超急性期T波
二、ST段抬高常伴有对应导联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段下移
ST段抬高常伴有对应导联的“段下移提 示大面积心肌缺血,预后不良。近年来 经冠脉造
九、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传导阻滞
由于90%的患者房室结血液供应来源于右冠状动脉, 当右冠状动脉闭塞致使下壁梗死时易发生完全性房 室传导阻滞。但多数情况下房室结并无坏死,只是 一过性缺血或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因此,下壁心肌 梗死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阻滞部位多在房 室结内,房室结下少见,多为暂时性、可逆的。但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即使是一 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说明梗死面积较大,梗 死部位涉及室间隔、希氏束和左右束支,房室传导 阻滞不易恢复,病死率高。前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 房室传导阻滞而QRS波仍正常,说明阻滞部位在房室 结,预后较差,但也有因呕吐等强迷走神经刺激引 起的一过性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