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基础 - 副本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空间设计)【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空间设计)【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f4aae42b90d6c85ec3ac6ca.png)
第9章空间设计一、选择题1.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的方式称为()。
A.框架B.景深C.构图D.影像【答案】C【解析】电视画面由框架、影像、构图三个要素构成。
其中,构图即画面布局,是指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
2.利用画面景深的(),可以突出主体,表现纵深感,创造形式美。
A.虚实关系B.深度关系C.对比关系D.空间关系【答案】A【解析】画面景深是指画面主体与景物的清晰度,体现其间的空间感和虚实关系。
而利用画面景深的虚实关系,可以突出主体,表现纵深感,创造形式美。
3.轴线是指为了在活动画面组接时,保持同一场景中物体运动方向的一致、人物交流关系的合理,要求拍摄时摄像机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侧的()以内。
A.75°B.90°C.180°D.360°【答案】C【解析】轴线,是指由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条假定的直线。
在方向性较强的人物或物体的拍摄中,往往存在着一条假想的轴线,摄像机要在假想轴线的一侧,即180°以内设置机位,以保证正确处理人或物体在画面中的方向。
二、名词解释1.虚拟演播室[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
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360°旋转;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
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影视导演基础》课件
![《影视导演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c653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b.png)
拍摄过程:导 演需要指导演 员进行表演, 控制拍摄进度
和拍摄质量
后期制作:导演 需要与剪辑师、 特效师等团队成 员进行沟通,对 影片进行后期制 作和修改,直至
完成影片
影视剧本的理解与创作
剧本的选择与改编
选择剧本:根据导演风格、市场需求、演员阵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剧本
改编剧本:根据导演意图、市场需求、演员特点等因素对剧本进行适当改编
特效制作与合成技术
感谢观看
汇报人:
பைடு நூலகம்
演员选择:根据角色特点和剧本需求选择合适的演员 角色塑造:通过表演指导帮助演员深入理解角色,塑造角色形象 表演指导:导演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知识,能够指导演员进行表演 角色定位:明确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
演员表演的评价与指导
观察演员的表演,了解其特点和优势 针对演员的表演,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指导演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角色 帮助演员调整情绪,进入角色状态
影视导演基础PPT 课件
,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影视导演概述
影视剧本的理 解与创作
导演的场面调 度与镜头运用
影视导演的表 演指导与演员 选择
影视导演的视 觉语言与画面 构图
影视导演的剪 辑与后期制作
添加章节标题
影视导演概述
影视导演的定义和职责
定义:影视导演是负责电影、电 视剧等影视作品的创作、拍摄和 后期制作的核心人物,他们需要 具备丰富的艺术素养和实践经验。
构图:中心构图、三分法构 图、对称构图等,根据画面 需要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
光影:自然光、人造光、光 影对比等,根据剧情和情感 需要选择合适的光影效果
色彩:色彩搭配、色彩对比 等,根据剧情和情感需要选 择合适的色彩效果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0622747caaedd3382c4d30f.png)
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段,蒙太奇原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把各种不同的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计划把它们装配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这个名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中来,含有组接构成的意思。
细节的定位:影视作品中细节的描写基本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即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另一方面是指对物件细节的运用与处理悬念:所谓悬念主要是指编剧和导演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与期待的心理,在剧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后果,以便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和观赏兴趣,诱导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以达到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在接受中获得审美感受画内空间:主要指画框之内,即银幕四个边框之内映出的环境空间。
特点是画内空间是有限的。
画外空间:是指银幕四个边框之外损存在的空间摇镜头:在拍摄时简称“摇”。
指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机的位置不动,以其为轴心,机身做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
它可以连续不断地畏现环境,丰富背景变化,扩大空间范围,跟随人物运动,使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产生巡视环境展示规模、揭示动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烘托情绪与气氛等多种艺术效果。
镜头内部蒙太奇:所谓“镜头内部蒙太奇”,主要指在单个镜头内,由于摄影机的运动或拍摄对象(主要指演员)的运动,使摄影机与拍摄对象之间发生变化,产生大小不同景别的一系列画面,这种大小不同景别的画面组合在一个镜头内,形成“镜头内部蒙太奇”结构。
镜头调度:镜头调度即摄影(像)机的调度。
导演运用摄影(像)机的移动或角度焦团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开降等各种运动方式,以及俯、仰、平、斜等不同方位和角度以及长短焦距的改变,以获得不同景别和造型的画面,用来展示人物运动,环境气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的情景。
1.写实主义传统与技术主义传统的区别: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记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淳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536c0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3.png)
三、排练旳主要性
四、排练旳措施
对于拍摄前阶段旳排练,不同旳导演 也有不同旳做法。有旳导演直接排演剧 本中旳戏,而且分别采用“顺序排练”、 “抽场排练”、“贯穿排练”和“现场 排练”等不同旳措施。
五、与演员沟通
第八章导演与拍摄
第一节拍摄动作
• 一、摄像机旳镜头与表演有相当距离; • 二、用广角和全景拍摄; • 三、画面旳构图四平八稳,呈对称型构图; • 四、演员一直在全景中表演,画面缺乏更大
众集中注意来观察事件旳进展; • 镜头运动节奏明快,富有动感旳活力,并给人
应接不暇旳印象,具有较强烈旳视觉冲击力。
二、主辅镜头
• 单个画面在组接之前其含义比较含混, 只有经过剪辑之后,这些镜头旳意义才 干被拟定;
• 单个镜头旳停留时间较短; • 单个画面中背景环境旳变化不大; • 镜头语言旳节奏较为明快。
第三节导演构思
• 一、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是将影 片旳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能够摄制旳 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旳工作剧本。
• 二、导演论述
导演论述是统一剧组创作思想旳纲领性文 本。
三、艺术处理 • 1.设置悬念 • 2.强化冲突 • 3.制造波折 • 4.形成高潮
第四节人物塑造
再把其中一段短旳动作拍成中景或者特写镜头,穿插在 前面所拍旳完整旳远景段落之中,形成一组完整旳镜头 段落。 • 长焦镜头:专指焦距长于原则尺寸旳摄影镜头。 • 广角镜头:指焦距短于原则镜头、视角不小于原则镜 头旳摄影镜头。 • 长镜头:指在一段连续时间内连续摄取旳、占用胶片较 长旳镜头,是一种独特旳镜头语言。
旳冲击力; • 五、全部纪录过程以一种长镜头贯穿一直,
因而显得节奏沉闷; • 六、假如拍摄中发生失误,表演得全部重来; • 七、演员旳调度呆板,没有运动和角度变化。
导演学基础教程
![导演学基础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6f7599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1.png)
精彩摘录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触动人们的内心。”
这句话提醒我们一个好的故事不仅需要有趣和引人入胜,还需要有普遍的吸引 力。导演需要能够理解和把握人类的基本情感和经验,并将这些情感和经验通 过故事表达出来,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这句话提醒我们故事并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对于生活的比喻。通过故事,我 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人生的道理和经验,获得新的启示和感悟。导演需要通过比 喻来传达这些意义和价值,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启发。
导演学基础教程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拍摄
指导
教程
表演
包括
剧本
角色
导演
导演
介绍 演员
各种
基础
方面
详细
技巧
分析
计划
电影制作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导演学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导演艺术的书籍,由著名导演、演员和教师肯·丹西格和帕 特里克·麦科马克合著。本书涵盖了电影制作过程中导演所需掌握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剧本 分析、导演技巧、拍摄计划和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导演学基础教程》这本书的目录分析显示出其专业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提供 了全面而深入的导演学知识,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学习导演 艺术或电影制作人士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导演学基础教程》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书详细介绍了导演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如何指导演员、如何与摄影指导合作、如何与制片人协 商以及如何与剧组其他成员合作等。导演需要掌握各种技巧,以便在拍摄现场有效地指导和管理 所有人员。本书还介绍了如何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例如使用特效、音效和 灯光等。
导演基础(整理)
![导演基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072a03cc175527072208fb.png)
电影导演基础1.电影的发明1.我国古代的灯影戏,曾被电影史学家认为是电影发明的先导。
2.电影的真正发明,是根据英国人彼得.马克.罗格特发现的“视觉暂留”原理。
3.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成了“活动电影视镜”。
4.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创造出一种能将影像放映的电影机,并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2.世界有声片•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从影片中发出声音的电影《爵士歌王》真正诞生。
•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出现。
•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才被发明,终于拍出了第一部真正的彩色影片《名利场》。
•从此,彩色和声音都作为艺术元素被纳入到电影的创作中去。
•电影的发明可以说是划时代的进步。
3. 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8月11日,一名法国人带来了一部电影短片,在上海徐园的游乐场中放映,人们观后称之为“西洋影戏”。
•1898年之后,陆陆续续有意大利人、俄国人、葡萄牙人相继来华放映电影。
•1899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中国放映了第一部带有故事情节的短片。
•1905年上海建起了一座可容纳250人的电影院,即“虹口大戏院”。
•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戏曲片《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电影。
4.第七艺术1911年,意大利诗人乔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一门艺术,为电影跻身于艺术的殿堂,确立电影的艺术地位铺平了道路和奠定了基础。
由此,“第七艺术”就成可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卡努杜认为:电影吸收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等六种艺术元素,经过消化、融合之后,改变了它所综合的各种艺术的原有材料和独特的个性,引起了原有艺术元素的质的变化,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
它是动与静、时间与空间、造型和节奏综合在一起的艺术,从而形成了电影这门独立的第七艺术。
电影的神奇与魅力,产生了大量的“影迷”群落。
早期电影尽管受到排斥,但它飞速的发展,有识之士的参与,艺术雨露的滋润,使它迅速成长起来。
《影视导演基础》教学课件—11场面调度
![《影视导演基础》教学课件—11场面调度](https://img.taocdn.com/s3/m/285503b527d3240c8447eff4.png)
• 导演需要对场面调度进行一定设计,才能正常有序的开展工作
二 戏剧场面调度与影视场面调度
• 在排练戏剧或拍摄影视剧时,都需要运用场面调度这一手段,以便在舞台或银屏 上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场面来。
4. 戏剧的舞台调度可以随时更改,不断完善;影视作品的场面调度则时一次性的;
5. 戏剧的舞台调度只包含一个单一层面——演员;影视的场面调度则包含演员调度和镜头 调度两个层面
三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就是指对剧中人物的调度,镜头调度是指对摄影(像)机的调度。这两个方 面的完美结合,即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一)演员调度 演员调度主要指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的变动 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互相交流时所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调整、安排。
动的静止状态,但其内心却异常激动,甚至处于非常不平静的状态,此时导演只 能求助于镜头调度来处理;
例如,在美国影片《居里夫人》中,当居里夫人得知丈夫因遇车祸不幸死亡时,精神遭受打击陷 入麻木状态时的镜头处理;
• 导演还可以将镜头调度与演员调度结合起来运用,构成全方位的场面调度。
例如,前苏联电影《雁南飞》中,苏联公民鲍里斯被应征入伍时,与未婚妻的最后一次见面; 美国影片《铁面无私》中,导演运用了一个纯主观的镜头调度,表现犯罪团伙派遣杀手前去刺杀 协助检察官办案的一名老警察的段落。
的人物调度,都应和整体的场面调度统一起来考虑 • 导演应着眼于全局,关注整体的调度设计,不可偏爱局部。应当调整或改变单
个镜头中的人物调度,以适应整体的需要,保持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三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
导演基础理论技巧
![导演基础理论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5ecb1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6.png)
导演基础理论技巧导演基础理论技巧电影是一门语言艺术,它包含了许多元素,如故事、摄影、场面调度、运动、剪辑、表演和声音等。
导演需要掌握这些元素,才能创作出成功的电影作品。
电影的语言元素电影的语言元素包括故事、摄影、场面调度、运动、剪辑、表演和声音。
这些元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
新闻电影新闻电影记录的是不能重复的动作或事件,而且是事件的一个局部。
事件不受电影制作者控制,可以通过加入旁白使事件相对完整。
纪录电影1895年,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诞生,是以纪录目的的。
纪录片不像新闻电影,它记录的是一连串的在共同动机下所发生的事件。
可以打破事件的连贯性记录,一系列的事件通过不同的形式或顺序来重复表现。
例如___的《中国》。
剧情电影剧情电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影形式,事件也许是真实的,但每个情节都是经过详细的设计和排演的,最终目的是为模仿真实。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比真实更为丰富多彩的方案,故事是电影的灵魂。
电影的其他元素都是为讲述故事而服务的,例如《阿甘正传》。
故事的叙事方式故事的叙事方式有古典模式、现实主义叙事、形式主义叙事、非剧情叙事等类型。
古典模式是铺垫(提出问题)——冲突——解决。
现实主义叙事强调生活化、原始化,例如影片《之城》和《黑暗中的舞者》。
形式主义叙事强调风格、幻想、美感,例如___的《伸冤记》。
非剧情叙事不说故事,不重剧情,例如纪录片。
类型电影类型电影指的是特定形态的电影,例如战争、科幻、爱情、动作等。
类型电影一般针对特定的观众。
缺点是易于模仿。
摄影电影摄影包括镜头、画面、景别、拍摄角度、镜头的长度和声音等。
镜头是电影构成的基本单位,是电影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停机之间所拍摄的连续画面片断。
不同的画面、景别、拍摄角度和镜头长度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例如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
仰角和俯角是常用的拍摄角度,它们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感、意义和效果。
例如仰角可以使角色高大有威胁感,强调英雄主义,如《花木兰》单于出场;俯角可以使动作感觉缓慢,具有沉缓呆滞的意义,高角度镜头会呈现画面人物的困境、无力感及拘禁的情况,角度越高越显示致命的毁灭,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其显得无害及卑微。
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e58da578168884868762d693.png)
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清晰的口头表达和良好的文字表达,思维清晰,表达的意思逻辑严密,(语速不能太快,口音不能太重)文学修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演的艺术修养。
2、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容的面对职业压力)3、独立判断能力(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立以及独特见解)4、艺术的感受能力(有敏锐的感受力,并能用语言清晰的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5、细致的生活感受能力(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对生活敏感)6、形象思维能力(不仅是抽象的概念描述,还应具有生动的形象性)7、结构故事的能力(用形象的手法讲故事)由于导演的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因此学习导演和培养导演,都必须注重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要有点灵性灵性,主要指艺术感觉好。
感觉是最直接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
对艺术的处理常常不经过理性的分析,而通过直觉做出判断,获得理想的效果。
人们常说:“跟着感觉走”就是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最新鲜、最诱人,常常能把人带入佳境。
2.要有点悟性悟性,主要指对生活中新生事物的敏感性。
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能够深刻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发现和悟到常人不易发现和悟到的哲理层次。
加入导演悟性差,自己尚未悟到的东西,或者悟得很浅得东西,如何能够让观众悟得到或者悟的深。
所以导演的悟性不好,必然会影响作品内涵的深刻性。
3.要有点韧性韧性,主要指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有人说作家要出作品就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懒散和放纵。
而导演要出作品,不仅要与自己斗,克服自身的弱点,而且要与别人斗,大家同心协力攻克难关。
以上的素质我个人以为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只要细心努力。
阿默多瓦说:“电影可以学”。
你还可以在网上查询北电或中戏的网页,或许会有收获.尽管我认为考导演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如果你不放弃,坚持到底,我相信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真的,如果时光可以倒转,我也一定会选择考导演系,做导演要比做演员过瘾多了.该回答在2006年5月17日由回答者修改过揪错┆评论┆举报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谢谢所有好答案!其他回答回答:飞天狐狸级别:新手2006年5月16日唉!痴人说梦评论┆举报回答:多多级别:学弟2006年5月16日上面的刷屏真是讨厌,我支持你,要不你也走昆汀·塔伦蒂诺的路子吧昆汀·塔伦蒂诺1963年3月27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挪克斯维尔。
影视导演基础考点汇总
![影视导演基础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d36e588227916888586d784.png)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点总结第1章电影的历史轨迹1.1 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发明(一)产生:电影是集中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实验才得以成功的。
1 灯影戏我国古代的灯影戏,曾被一些电影史学家认为是电影发明的先导。
它通过灯光照射,把纸或皮做成的物象投影在布幔上,经过人的操作,可以演出不同情节的影戏。
不过它投射的影像只是象征性的剪影,不像电影那样,投射在幕布上的则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影像,让观众宛如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
2 活动电影视镜(1)原理:电影的真正发明,是根据英国人彼得•马克•罗格特发现的“视觉暂留”原理。
①内容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时间的现象,给电影的发明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②意义正因为人眼有暂留视觉的功能,才使观众从银幕上观看到映在上面的许多断续出现的画格时,感到它是正在连贯运动的影像。
(2)创造: 1894年,爱迪生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成了“活动电影视镜”,它仅仅是一个木头箱子,每次只能供一个人观看50英尺胶片,没有银幕,所以它还不能称作真正的电影。
3电影机(1)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创造出一种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影像清晰,可供很多人观看。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正式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其中有《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并获得了成功。
这一天,便被各国电影史学家公认为电影的发明日,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二)两大传统1写实主义(1)由来卢米埃尔早期拍摄的电影,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的午餐等,这为电影艺术的发展确立了写实主义的传统。
(2)特征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记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淳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
(3)代表以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导演拍摄的一系列影片,如《橄榄树下的情人》《我的朋友你在何方》《樱桃的滋味》《白气球》《小鞋子》《谁能带我回家》等,把写实主义的传统推向了极致。
导演基础ppt总ppt课件
![导演基础ppt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7f84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3.png)
第一节 电影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电影的历史轨迹
一、电影的发明 1、为了时间的记忆(从走马灯到灯影戏) ☆ 灯影戏——电影发明的先导
第一节 电影的历史轨迹
2、视觉暂留原理
第一节 电影的历史轨迹
3、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正式在法 国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放映他们 制作的影片,电影诞生。 ——确立写实主义的电影创作传统
运用表现的方法,去创造一个感人的令人 思考的世界。
第一节 电影的历史轨迹
2、逼真性(直观性)
“电影最擅长于纪录和揭示具体的现实, 因而现实对它具有自然的吸引力”
——《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第一节 电影的历史轨迹
*如何理解逼真性和真实性的关系? 逼真性是由于电影的技术手段赋予电影的声
和一组好的人物关系 3、看有有无可供导演等组成摄制组充分发挥
创造力的余地,文艺片看人物的发展,娱 乐片要看有无绝招和兴奋点
第二章 导演与剧本
4、能否使观众感兴趣 冲突或竞争 喜剧性 爱、浪漫和性感 人情味 情感的激发 信息 重要事件
——观众可以识别的七种感染力因素
第二章 导演与剧本
*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 *新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
第三节 导演的职责与工作
导演如何学?
1、从经验中来 2、从模仿中来 3、从拍摄实践中来
第三节 导演的职责与工作
导演的基本素质要求:
1、要有灵性——准确的直觉判断 2、要有悟性——学习的敏感 3、要有韧性——吃苦精神
第三节 导演的职责与工作
1、关注整体把握
要有统观全局的思想 要协调好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
浅谈行动在舞台上的作用 - 副本
![浅谈行动在舞台上的作用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cc6e1f27af45b307e8719708.png)
浅谈舞台行动的重要性————从毕业大戏《爆玉米花》看出行动是演员的一双翅膀摘要:演员的创作,无论是在电影,电视,还是戏剧中,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影视与戏剧除了各自的表现形式和传达手达手段等因素之外,都有其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一致性,即都必须掌握一条最根本的技巧——组织行动。
它是表演艺术的基础。
关键词:规定情景行动情感正文:一:什么是舞台行动表演艺术又可以说是行动的艺术,行动——时指“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组织的,有既定目的的心理行动支配下的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的总和。
”斯坦尼表演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揭示了人类行动的规律,提出以体验为基础的有意识的行动,以激发下意识的创造。
这就是组织行动的原理。
我们知道,一个剧本的主题思想的揭示,从本质上说,主要靠的是人物的行动,而人物也主要通过的行动才能得以塑造,我们知道演员在舞台上应具有丰富的情感,真挚的体验,这是演员在完成人物行动中展现并巩固的。
也就是情感应该是在人物行动的过程中根据规定情景的不断的变化,人物的心理愿望是否实现而产生的。
如果演员不清楚角色的内心的愿望,不清楚上场任务,他的激情就可以说是自恋似的卖弄,用我们老师的话就是说“跟小丑一样在取悦观众”让人莫名其妙。
那么如何去掌握行动,了解行动呢?根据我三年的表演学习和课本理论学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舞台行动的有机性:演员在人物的规定情景中是否真正地去看,真正地去听,真正地去思考,真正的去做,而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是思考,而是在做判断状态,虚假的去行动。
2.舞台行动的目的性:演员在舞台上绝对没有无目的与无动机的行动,每一个行动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及要实现一定的愿望,才这样去做不可。
3.舞台行动的逻辑性: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个行动都要严密的逻辑,这一行动过渡到下一个行动都是要上下连贯,合情合理,一定要遵循生活逻辑和人物的思维逻辑的规律,有逻辑又顺序地去组织舞台行动。
4.舞台行动的热情性:演员不要把舞台行动仅仅理解为只是意志的行动,因为舞台行动自身已经包含了舞台态度,舞台态度随着舞台情感,而舞台态度与舞台情感是通过舞台行动的诱发,产生出人物情感,情绪,当然舞台行动也就有了热情。
影视导演基础复习资料
![影视导演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1632e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a.png)
影视导演基础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悬念:指作品给观众带来的一定程度的不安、好奇、焦虑和由此而产生的间接同情。
作品中一旦出现这种戏剧效果,就会快速的传达给观众,之后观众又会通过移情作用参与创作,与剧中的人物互动:或焦虑、或不安,忧心忡忡、惊恐等。
追逐:导演释放积淀戏剧情绪、拖延时间的一种技巧。
追逐手法一般都使用在某一蒙太奇叙事段落高潮部分,它利用强烈的肢体语言运动,快速的影像视频剪接释放情绪,以达到导演要达到的视听目的。
未知悬念:与未见、未来悬念构成总悬念叙事体系,是悬念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演二度创作时的重要语汇,多由剧中核心主角完成。
文开篇:一般是指影片开端时运用冷静、平静、去除动作以及激烈矛盾冲突的开篇方法引出片头。
文开一般温文尔雅,多从交代事件背景、展现人物关系、环境关系入手,引导观众循序渐进的进入到情节中来。
对抗:即冲突,一般分为三种主角与对手、主角与环境、主角与超自然力的对抗。
对抗是戏剧最本质的因素,是编剧和导演揉搓调控观众情绪、增强影片戏剧性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抗是情节的发动机,是戏剧的核心娱乐元素。
二、简答1.情境构成的要素及作用?戏剧情境由3种因素构成:剧中人物生存与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直接发生影响的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
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导致人物的行动,它既是戏剧情节发展的基础,也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展开的基础。
①情境是人物行动的外因。
②是人物性格展现的条件。
③是戏剧情节的基础,事件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物的行动,从而构成情节的发展。
④是戏剧中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导演的案头工作包括哪些?导演的案头工作属于导演的前期筹备工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修改、确定剧本;②组建摄制组,召开主创筹备会议,阐明导演创作意图,布置各主创任务;③挑选、确定主要演员和重要场景;④确立导演总体构思,完成分镜头剧本或分场台本;⑤拟定拍摄日程和拍摄计划。
3、在影片创作中选择场景环境时应考虑哪些因素?①时代特征呈现;②人物的情感表现;③对情节事件展开的作用;④带有表现成分的环境;⑤场景的空间创作专业需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导演与演员)【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导演与演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88cdbf5bceb19e8b8f6bacb.png)
第7章导演与演员一、填空题1.演员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必须______。
【答案】真实2.生活无论是______还是______都是演员创作的基础。
【答案】直接的;间接的3.在演员总体素质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演员的______与______。
【答案】敬业精神;职业道德4.______和______是演员创作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答案】信念;真实感5.形体性动作和语言动作都是为完成______的______服务的。
【答案】人物;心理任务6.表演课是一门______很强的课程。
【答案】实践性7.演员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素养,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______生活体验。
【答案】直接的二、判断1.信念和真实感是不可分离的。
【答案】正确【解析】信念是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的表演素质,信念感强的演员能够很快进入规定情境,因此表演也更具真实感。
2.表演艺术的特性之一是演员要把艺术的创造虚构演绎为真实。
【答案】正确【解析】真实感是表演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演员要把艺术的虚构创造成令人信服的艺术真实。
3.演员只需按导演要求直译式扮演角色。
【答案】错误【解析】优秀的演员都非常重视揭示角色的思想内涵与哲理,直译式地扮演角色不是创造。
4.造成心理与生理紧张的原因是唯一的。
【答案】错误【解析】造成心理与生理紧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当众孤独所引起的畏惧,艺术虚构带来的困难,创作上缺乏自信,听到批评后无所适从而产生困惑,因人而异出现的种种非艺术创作所需要的私心杂念,长期不正常的习惯造成的形体和声音上的紧张等等。
5.创作者本人素质的高低优劣与演员素质的高低无关。
【答案】错误【解析】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创作者本人素质的高低、优劣往往决定着艺术作品本身的高低、优劣,从而影响到演员素质的高低。
6.任何行动都是形体活动。
【答案】错误【解析】行动包含形体活动和言语活动。
7.形体性动作是用来完成心理性动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答案】正确【解析】形体性动作和言语动作是演员表演的两个支柱,它们都是为完成人物的心理任务服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演基础》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导演基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工作。
上学期有我开辟了专业课博客《我的课堂我做主》,这里需说明一下:博客的名称是第一人称的口吻,这个“我”指的可是你们啊——同学们做课堂的主人,但我身为教员,引领的职责不可推卸。
所以,利用这个平台,我将根据教学内容在此发布一系列的教学文件。
大家有什么要求和建议,也欢迎反馈给我。
关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导演基础》课程涵盖了对影视各种元素的认知和运用、对形象思维的研讨和开发,以及对导演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演练,全面阐述了导演影视作品的要领,是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下面是关于本课程及教学计划、要求的简要说明,算是开场白吧先谈一谈对这门课的认识。
这门课我已接手三年,教了三个来回,每次都在调整,除了去年实在没时间外,讲义每年都更新,其依据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要求,及我对对这门课的认识。
电编专业的课程设置出自何人之手,有何科学依据,未知。
课程的教学范围、目的、计划、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均没有任何说明,因此,其教学的随意性,可能是各个专业中是罕见的。
因此,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全凭教师自己揣测和把握。
这门课的特点,一是双重性,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因此课程的设计则根据这个特点。
第二是综合性。
我对这门课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整合。
我把《导演基础》定位在整合上,首先因为授课对象是本科或专接本三年级下半年的学生。
对于他们来说,骨干专业课已基本学完,已形成了一个大致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他们所需要的,正是对所学各门课程的一个整合。
《导演基础》正是以影视导演艺术为切入点,对本科学生之前所学习过的若干专业课程的整合,如“影视艺术概论”、“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导演分析”及各类制作技术课程。
当然,对于专业教师的我来说,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积累的一个整合。
比如,之前我讲授过的《电视写作》、《影片分析》、《中外电影史》、《导演分析》、《纪录片创作》及影视欣赏类的公选课,还有虽没讲过,但一直在学习运用的《视听语言》等,都整合在《导演基础》的讲义之中。
针对这个理念,我将《导演基础》设计成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
基础理论包括两部分,一是电影的本体理论(电影的空间、时间、时空关系、声音等等),二是导演创作理论(导演与剧作,与表演,蒙太奇、场面调度、视听语言等)。
应用理论则偏重于影视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希望通过讲授基础理论,电影大师导演艺术的个案研究,经典影视文本读解分析,学生完成文字与实习作业、课堂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们对本影视导演基础理论的理解,并学会将一些表述技巧、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并成功地运用于实践,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具体地说:理论讲授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对影视本体的基本认识:电影、电视是什么?时间、空间、时空关系等等。
二、导演工作的程序及其职责与任务;三、导演构思;四、导演与剧作、表演等门类艺术;五、导演创作技巧(场面调度、蒙太奇、影视的声音);六、个案分析(导演研究和影片文本的读解)。
《导演基础》课从三年级下半学年开到四年级上半学年,共两学期。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这次决定将理论课全部浓缩到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定为创作实践课。
创作实践共有三个作业单元:一、剧作训练:由学生编写一部影视剧本;二、案头训练:在此基础上,以自创剧本为依据,完成剧本的各种案头工作(包括导演阐述等);三、拍摄训练:分组完成一部录象故事短片。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贯穿在全部课程中,不能仅课程一头一尾出现一次,再也不见影踪。
关于本课的教材,自编《影视导演基础》讲义。
这样做的原因,实属无奈。
第一次授课前,便遍寻各大艺术院校编撰或使用的编导教材,买到了几乎现有的所有的导演课教材,但翻阅之后,由失望最后乃至绝望,因为没有一本适用的。
只好自己编写讲义。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讲义是参照了多家之说,拼凑而成的。
总不能让学生买好几本书做教材吧。
具体的教学参考书,包括:韩小磊所著《电影导演艺术教程》,这个是韩老师的讲义,韩老师英年早逝后,为纪念他,北电导演系将其整理出版,因此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冗杂。
郑洞天所著《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属于入门的通俗读物,王心语主编的《影视导演基础知识》是北电导演系多人合写的,水平不一,体例不一,甚至电影观念也不一。
马赛尔•马尔丹著的《电影语言》,经典论述,颇有参考价值。
美国导演唐•利文斯顿著《电影和导演》,注重实践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经典的导演理论,国内翻译出版的有普多夫金著的《电影导演基础》,格拉西莫夫所著的《电影导演的培养》。
一是一家之言的局限,二是年代久远的陈旧。
以上,参考价值均有,但做教材都不合适。
因此,我最后推荐的两本参考书是:路易斯•贾内蒂所著的《认识电影》和大卫•波德威尔著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作为系统讲电影的百科全书式的读物,非常适合导演基础课的讲授内容,而且由于作者不断(基本每年都要更新)更新版本,具有很强的专业前沿性。
个人觉得每个影视专业的学生都应拥有一册。
不仅在校学习,你会终生受益。
这两本书国内都有两个以上的译本。
另外说明一点,这次教学改革后,《导演基础》的教学模块又进行了调整,课程从大二开始上,中间有一个实践的课程,大四再上最后一部分。
这样一来,教学计划还得调整。
再说吧,反正是这点东西。
本学期主要讲基础理论,我将在此教学博客上同步贴出讲义和相关的教学文件,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开课学期:大二、大三、大四第七—八学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影片分析和实践创作相结合考试方式:书面考试。
平时成绩占30% ,末考试占70%。
这两天,大家在课上看了达内兄弟《单车少年》和斯科塞斯的《雨果》,很愉快。
《雨果》中,大家邂逅了电影导演的祖师爷梅里爱,他告诉我们,电影导演是造梦者。
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祝愿我的电影课堂能催生同学们的梦想,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导演基础》课程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影视导演基础2010版》(自编讲义)教学参考书:《周传基电影讲座》网络电子版《电影导演艺术教程》韩小磊著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郑洞天著中国电影出版社《影视导演基础》(第二版)王心语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荣誉》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语言》马赛尔•马尔丹著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导演基础》普多夫金著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导演的培养》谢尔盖•格拉西莫夫著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和导演》唐•利文斯顿著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电视编导基础》邵长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推荐:《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蒂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或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威尔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或中国电影出版社第一章导演艺术概论第一节导演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导演是戏剧、影视艺术创作中的核心人物,肩负着组织和领导艺术创作的重任。
导演的艺术品位、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决定性地制约着每一部作品的风貌。
导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这个重要性的形成却有一个历史过程。
一、作为一种职业的“导演”的起源(一)导演如何由戏剧延伸到电影及广播、电视屈指算来,“导演”这个职业的出现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
但是,仅仅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导演就已确定了在四种主要的娱乐形式:舞台戏剧、电影、广播和电视中的领导地位,正是导演在这四种艺术形式中的不同职能,实际上也就确定了这四种娱乐形式的基本特征。
导演(Direction)一词,追溯起源其源头,应该是戏剧。
后来用于电影,再后来,又为广播、电视所广泛借用。
导演“Regin”这个法语单词原是管理、特别是收入管理的意思,18世纪以后引入德语,是演技指挥者(Spiel-leitung)的意思。
导演艺术家(Regisseur)是演出的指挥者,舞台的指导者。
尽管戏剧的历史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当时已产生了酒神祭祖的悲剧和喜剧以及森林之神剧,在文艺复兴时代,近代剧开始萌芽,出现了以英国莎士比亚为首的卓越的戏剧家,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经典作品。
但是,导演并不是和戏剧同时诞生的。
在戏剧的漫长历史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真正导演的存在。
演技指挥者的工作主要是安排演员的登场、小道具,处理舞台内的杂音等诸如此类的事情——现在属于舞台监督的管理事项。
直到19世纪末,舞台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终于发现,在戏剧这样一种综合的、需要很多人合作的艺术门类中,必须有一个人来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于是导演便应运而生。
戏剧史上一般公认的第一位导演是德国的梅宁根公爵。
在导演诞生之前,组织演出的工作通常由剧作家、富有经验的主要演员或剧院经理来担任。
就象乐队指挥的产生说明指挥的重要一样,导演的产生也说明导演的重要。
它一产生就迅速代替了由编剧和演员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的盟主地位。
导演的出现为戏剧艺术迎来一个新纪元,从此以后,导演就成为戏剧诸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剧场里最高艺术权力的执掌者。
当电影出现后,首先要借鉴与其相近的姊妹艺术。
于是,戏剧的诸多元素都被借鉴到电影中来,其中就包括戏剧导演。
而且,与戏剧略有不同的是,在电影制作中,导演的地位要高于戏剧中的导演,导演逐渐成为电影艺术的核心。
以至于后来在艺术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戏剧是演员的艺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
再后来,广播电视艺术沿袭了电影艺术的这一传统,使得导演艺术成为戏剧、影视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门类。
(二)“导演”的名称何时进入中国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第一代导演及著名电影事业家陆洁首次将英文Direction翻译成“导演”一词。
1921年12月,陆洁和顾肯夫、张光宇合编了《影剧杂志》,这是中国第一本电影杂志。
陆洁分工负责翻译和编务,他为读者翻译和介绍了不少有关外国电影的知识,首创和统一了一批电影专门名词和术语,如“导演”、“明星”、“电影本事”等。
后在大中华公司出品、由他编剧,顾肯夫、陈寿荫导演的影片《人心》的片头上,首次打上“导演”这个称谓。
二、电影导演职能的历史演变不同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环境、国家地区、工业体制及技术水平等条件下,导演的权限、职责和作用有很大的差异。
特定时期的电影艺术和技术的水平,制作环境(制片厂制度、国有电影体制或独立制作)的不同,也是制约导演独立创作的因素。
纵观百年电影发展演变的历史,导演地位的演变,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电影初创期、经典好莱坞时期和“作者论”电影时期。
(一)电影初创期在电影的初创年代,电影作为一种工业还仅仅是雏形,分工并不明细。
导演是电影制作中主宰一切的权威,完全控制着一部电影的制作。
他们不仅负责筹集资金、聘用演员、参与编写剧本、指导拍摄及后期的剪辑,并且还要花费许多时间在制作以外的发行放映工作上。
为了争得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导演常会亲自创办电影公司拍自己的电影。
由于导演能够全面控制影片的制作,因此创作出了富于个性风格的电影杰作。
1、乔治•梅里爱电影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