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飞机防治森林食叶害虫调查标准和方法
飞机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方案

飞机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方案为了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现代化水平,大幅度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美国白蛾和松阿扁叶蜂、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等害虫的危害,我市决定在年继续开展飞机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以下简称飞防)工作。
为确保飞防工作顺利进行,结合我市林业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遵循“安全、环保、高效”的原则,采用以飞机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常规药械防治、人工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技术,降低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防控任务目标。
二、防控任务和目标(一)防控任务年我市计划飞防130万亩。
其中,区9万亩,区6万亩,区20万亩,区10万亩,区30万亩,县15万亩,县30万亩,区6万亩,林场4万亩。
除林场4万亩防治松阿扁叶蜂和松褐天牛外,其余各区县均防治美国白蛾。
(二)防控目标1、美国白蛾防治目标:全市防治区域第一代有虫株率控制在1‰以内,第二代有虫株率控制在5‰以内,第三代有虫株率控制在1%以内。
2、松阿扁叶蜂防治目标:通过飞机防治虫口降低到20头/株以下。
3、材线虫病媒介昆虫防治目标:通过飞机防治虫口降低到0.002头/亩。
三、飞机防治时间及药物(一)飞防时间5月15日—6月20日。
(二)飞防公司和机型由航空有限公司(小蜜蜂)、用航空有限公司(运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直升机)提供。
已签订飞防合同或协议。
(三)飞防药物1、美国白蛾防治(1)早期:以防治卵为主,20%除虫脲悬浮剂(30克/亩)+沉降剂尿素(15克/亩);(2)中期:以防治3龄以内幼虫为主,使用25%灭幼脲3号(30克/亩)和1.8%阿维菌素(10克/亩)+沉降剂(15克/亩)。
(3)后期:以防治4~7龄幼虫为主,25%阿维·灭幼脲(40克/亩)+5%甲维盐(6克/亩)+沉降剂(15克/亩)。
2、松阿扁叶蜂、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年先行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合适的药物。
直升飞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

直升飞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
自今年6月以来,焦作市林业局组织实施了杨树食叶害虫飞机防治工作。
重点对高速公路、省市通道绿化带、工业原料林基地进行综合防治,并对武陟、修武、沁阳与外市交界处做了重点安排,外延了飞防路线、加大了飞防密度。
目前,飞防工作全面结束,有效控制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确保生态安全。
本次飞机防治采用直升飞机进行定位精确防控。
全市共飞防92架次,用阿维灭幼脲6.5吨,作业距离2000多公里,作业面积11.04万亩次。
飞防一周后,各县市组织技术人员分时段进行成效调查、评判飞防效果,同时组织社会化防治专业队对飞防作业的拐角、高压线下及乡村路、河、沟、渠和林使用车载式高压喷雾器及时开展地面人工补防,坚决消除隐患,确保飞防效果。
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正文】一、引言森林病虫害是指发生在森林中的疾病和害虫活动,对森林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威胁。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防治森林病虫害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包括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
二、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预警2.1 病虫害监测技术2.1.1 野外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记录病虫害的类型、分布范围、严重程度等信息。
2.1.2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和无人机等遥感设备,获取大面积森林病虫害的信息。
2.1.3 生物学监测方法:采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来监测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
2.2 病虫害预警系统2.2.1 建立数据库:收集、整理和存储病虫害监测数据,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
2.2.2 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基于统计模型建立病虫害的预警模型。
2.2.3 预警指标体系:确定病虫害的预警指标,制定相关预警标准并进行预警触发。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3.1 生物防治3.1.1 引进天敌:通过引入食草昆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3.1.2 使用微生物制剂:利用具有杀虫杀菌作用的微生物制剂来防治害虫和病害。
3.1.3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干扰害虫的交配和繁殖行为。
3.2 化学防治3.2.1 农药使用规范:选择安全、高效的农药,并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
3.2.2 农药剂型优化:选择适合森林环境的农药剂型,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3.2.3 农药残留监测: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定期对森林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3.3 防治措施评估3.3.1 成本效益分析:评估防治措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投入和产出的比例。
3.3.2 环境风险评估:评估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
3.3.3 社会影响评估:评估防治措施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提前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表格2.病虫害防治指导手册3.农药使用操作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森林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飞机喷洒不同药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

关键词 : 蜜蜂 4 号飞机; 杨树食叶害虫; 2 %噻虫啉; 0 . 3 % 阿维菌素+ 2 5 % 灭幼脲Ⅲ 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图分 类号 : ¥ 7 6 3 . 4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3 3 5 6 ( 2 0 1 3 ) 0 1 — 0 0 1 6 — 0 3
为对照。施药前先调查各标准地基 本情况和虫 口密度 , 调
查方 法为每块 标准地按对角线抽样 ,每块标准 地共调查
悬浮剂 ( 河南省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 ,剂量 6 0 0 g / h m ; 沉 降剂是尿素 , 剂量 7 5 g / h m 2 。
2 . 2 供 试 虫体
见表 1 。
表 1 试 验 林 地 基 本 情 况
2 试 验 材 料 2 . 1 供 试 药剂 及 剂 量
第 3代杨小舟蛾幼虫 , 以2  ̄ 3 龄 为主 , 有虫 株率 6 0 % 以上 。每种药剂各设标准地 3块 , 用G P S定位 , 以未防 区
2 %噻虫啉微胶囊 悬浮剂 (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 司生产 ) ,剂量 2 2 5 g / h m ; 0 . 3 %阿维菌素+ 2 5 %灭幼脲 Ⅲ号
第1 期
河 北 林 业 科 技
2 0 1 3 年2 月
飞机 喷洒不 同药剂 防治杨树食 叶害虫试验
李玉峰
( 许 昌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 河南 许昌 4 6 1 0 0 0 )
摘要: 使用蜜蜂 4 号飞机喷洒 2 % 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 0 . 3 %阿维菌素+ 2 5 % 灭幼脲Ⅲ号悬浮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
第1 期
2 . 3 供 试 飞机
防治林木食叶害虫的具体方法

L i n y e s h u i l i林木食叶害虫一般不会造成林木死亡,但会影响林木生长量,而有些带有毒毛的害虫毒毛脱落后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在大发生时(例如松毛虫),会侵入农宅、农田,危及人类生产生活安全。
因此,林木食叶害虫防治,一般都采取生态控制策略,尽量保证“有虫不成灾”。
对于一些常发性、易暴发成灾的食叶害虫,加强虫情监测,在低虫口状态下,一般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其不成灾;一旦出现暴发成灾势头,应迅速采取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治,以压低虫口密度至安全阈值之内。
一、物理防治1.阻隔阻隔法是根据有害生物的侵染和扩散行为,设置物理性障碍,阻止有害生物的危害或扩散的措施,常用方法是在树干上涂胶、绑塑料薄膜等设置障碍,阻止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上下树,集中捕杀或毒杀。
2.人工机械防治播种前通过筛选、水选或风选措施淘汰带害虫的种子,减少有害生物传播危害,或者使用捕捉、震落、网捕、摘除虫枝虫果、刮树皮等人工机械方法进行防治。
二、生物防治1.微生物控制释放或喷洒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进行防治,尤其是在低虫口状态下,经常补充林内微生物,以控制虫口密度保持在低虫口状态下,从而不会对林木造成危害。
2.释放、招引天敌释放瓢虫、虎甲、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蜂等寄生性天敌,挂置鸟巢,招引益鸟捕食害虫,从而达到控制虫口密度的目的。
3.植物控制植物控制是指利用植物的天然防御能力,包括不利于昆虫产卵、栖息、取食或植物的挥发、分泌物对昆虫具有趋避、杀伤作用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特性。
如侧柏、银杏、苦楝、枫杨、臭椿、柳树、乌桕、桃树等,可以在造林内混交趋避植物,控制虫害发生。
此外,还可以在林内混植目标害虫喜食植物,诱集害虫,集中杀灭。
三、药剂防治1.阿维菌素(Avermectins)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类,具有结构新颖、农畜两用触杀、胃毒、渗透力强的特点。
防治一般鳞翅目害虫时,在低龄幼虫期使用2%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加1%甲维盐1000倍液,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林木食叶害虫的特点 成因及防治措施

林木食叶害虫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食叶害虫是林木生长期间常常会遇到的一类害虫,主要包括毒蛾、刺蛾、潜叶蛾、卷叶蛾、竹蝗等多种害虫。
该类虫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小只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林木食叶害虫的相关知识:
1、食叶害虫的特点和发生过程
1.1 食叶害虫的特点
食叶害虫都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产卵集中,发生量大。
食叶害
虫能主动迁移扩散,讯速传播。
猖獗发生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削弱树势,常能召致天牛、小蠹等次生害虫的危害,特别是萌芽力弱的针叶树损毁更重,常常造成大面积死亡。
食叶害虫大多数营裸露生活,易受天气、天敌等外界环境条件的
影响,所以食叶害虫的虫口密度的变动幅度较大,时起时伏,表现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与潜伏性。
因此,食叶害虫的防治必须在虫情测报的基础上,切不可忽视虫情盲目防治。
1.2 食叶害虫大发生的过程
食叶害虫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虫口密度的消长是有规律的。
其发
生发展一般经历以下4 个阶段:
1.2.1 准备阶段(初始阶段)
此时害虫的虫口密度不大,树木被害的症状不明显,害虫也不易
发现,这时天敌(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虫、菌类、益鸟)数量少,害虫食料充足,气候适宜,害虫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一阶段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2.2 增殖阶段
在气候、食料的有利条件下害虫的密度显著增长,并持续上升,。
飞机施药防治银杏病虫害技术规程

飞机施药防治银杏病虫害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飞机施药防治银杏病虫害(以下简称飞防)的对象、基本要求、作业准备、飞防作业、作业质量测定、防治效果评价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利用飞机喷洒农药防治银杏病虫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 20813 农药产品标签通则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2024 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MH/T 1002.1 农业航空作业质量技术指标第1部分:喷洒作业MH/T 1031 农用飞机喷洒设备性能检测规范MH/T 1040 航空喷施设备的喷施率和分布模式测定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CCAR 61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理论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 91 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治对象包括银杏超小卷叶蛾、茶黄蓟马和银杏叶枯病。
病虫的基本信息参见附录A。
5 基本要求飞防作业准备、设计、实施等应符合LY/T 2024和本文件的规定。
6 作业准备6.1 组织协调飞防区所在地应成立由空域、机场、财政、公安、交通、气象、林业、农业、广电、桑蚕、水产养殖、养蜂协会组成的飞防协调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协调飞防工作。
6.2 公示公告飞防作业前15天,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和政府通告,向社会公告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安全注意事项。
特殊养殖或种植区,以书面通知的形式送达当事人,并签订合理避让、避害协议。
因天气因素导致作业期发生较大变化时,及时更新通告。
6.3 机型选择根据飞防作业区地形地势、银杏林分布、林分条件和防治作业效果要求选择适宜的机型。
漯河市飞防廊道林杨树食叶害虫效果调查

漯河市飞防廊道林杨树食叶害虫效果调查郭振业【摘要】通过调查漯河市直升飞机防治廊道林杨树食叶害虫情况,分析效果,得出25%阿维灭幼尿0.45 kg/hm2超低量防治廊道林杨树食叶害虫是较佳剂量,杨树食叶害虫二代幼龄期是最佳防治时期.【期刊名称】《河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09(029)002【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漯河市;飞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作者】郭振业【作者单位】漯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4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52+.3杨树食叶害虫是河南省廊道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年发生面积46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 亿元。
2008年河南省豫中南地区大面积发生廊道林杨树食叶害虫并局部成灾。
2008年6月,漯河市利用直升飞机超低量喷洒25%的阿维灭幼脲防治廊道林杨树食叶害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飞防区系平原区,海拔70 m左右,杨树廊道林,株行距(2~3)m×4 m,树龄5~7 a,树高7~26 m,平均胸径20 cm,郁闭度0.6~0.8,地被物较少,廊道林每侧30~60 m,无断带现象,属杨树食叶害虫常发区,以每年的5~9月危害最重,食叶害虫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白潜叶蛾、杨黄卷叶螟等为主,尤以杨小舟蛾为主,天敌种类较少。
防治前调查总株数1 272株,代表面积 352 hm2,虫口密度,最高虫口密度50 cm标准枝126头,有虫株率100%,防治时虫龄处于2代1~2龄期。
飞防区廊道林设3个区:飞防Ⅰ区在国道107河南省漯河市的临颍县、郾城区和源汇区境段,全长54 km;飞防Ⅱ区在京珠高速河南省漯河市的临颍县、郾城区和召陵区境段,全长52 km;飞防Ⅲ区在省道许泌路河南省漯河市的舞阳县境段,全长49 km。
药剂与机具:河南省安阳林药场生产的25%的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架S—300C直升飞机,配有美国产可调式喷头;机载GPS, 机载电脑(调控喷洒流量)。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测报分析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测报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测报分析。
首先对不同种类的主要食叶害虫进行了介绍,包括其生态习性和危害程度。
其次分析了这些害虫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的发生特点,探讨了可能的影响因素。
接着讨论了监测方法,包括基于环境数据的预测模型和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等现代方法。
最后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了报告分析,总结了害虫的发展趋势和对森林生态的影响。
结论部分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测和防控措施,并展望了未来在害虫防治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整篇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问题,为森林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食叶害虫、发生特点、监测方法、报告分析、对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林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之一。
这片森林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建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态良好、品种丰富、景观优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随着森林的不断发展和成长,森林害虫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主要食叶害虫对于森林的生长发育和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对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监测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测报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主要食叶害虫种类"主要食叶害虫种类"这一部分是指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种类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常见的食叶害虫种类主要包括:1. 松毛虫:松毛虫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最常见的食叶害虫之一。
它们以松树的叶片为食,大量繁殖会给松树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2. 松墨天牛:松墨天牛是另一种常见的食叶害虫,主要以松树的嫩叶为食。
它们成群出现,食量巨大,对松树的生长具有较大危害。
【引用】调查森林害虫有哪些目的和方法

【引⽤】调查森林害⾍有哪些⽬的和⽅法调查森林害⾍的⽬的是:了解林地害⾍种类组成,害⾍分布,害⾍发⽣期和发⽣量以及树⽊受害程度等,
根据调查⽬的,采取相应的调查⽅法。
通常可分为概况调查(踏查)和详细调查(标准地调查)两种。
概况调查:⽬的在于了解林区的⼀般卫⽣状况以及害⾍的种类和发⽣情况,出现频次,⼤致的危害情况。
详细调查:是为了某⼀特定的⽬的,如确定某种病⾍害的危害程度,范围、种群密度,以及与其有关的因⼦,如天⽓状况等,通过分析,以便作出是否需要防治等决策,并据此制定详细的防治计划等。
常⽤取样⽅法有4种:
1、分级取样:⼀级级重复多次的随机取样。
⾸先从集团中取得样本,然后再从样本⾥取样得亚样本,依次类推,直到便于检查为⽌。
2、双重取样(间接抽样):⼀般应⽤于调查某⼀种不易观察或耗费甚⼤才能观测的性状。
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两个性状必须具有密切的关系,⼆是两个性状中必须有⼀个性状是⽐较容易观察到的简单性状,⽽另⼀个性状也就是我们所要调查的对象是⽐较难以直接查清的复杂性状。
如⽟⽶螟有卵株率和⽟⽶的蛀孔数调查。
3、分段取样(或称阶层取样、分层取样):当全群中某⼀部分与另⼀部分有明显差异时,通常采⽤分段取样法,如调查苜蓿害⾍种类时,可分为根、茎、叶、花和果实等不同部位进⾏。
4、随机取样:随机取样完全不许可掺⼊任何主观性。
根据全群的⼤⼩,定出按⼀定要求选取样本,那就要严格地执⾏,⽽不能任意变更取样⽅法和取样单位。
因此,随机取样不等于随便取样。
随机取样主要有五点式、棋盘式、双⾓线、平⾏线、“Z”形等⽅法。
森林虫害的被害调查与防御方法

浅谈森林虫害的被害调查与防御方法【摘要】森林害虫直接危害林木各种器官,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和林产品产量。
本文阐述了森林虫害的被害调查与防御方法,旨在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森林虫害;被害调查;防御方法森林发生严重虫害,多半是由于某种原因使生物失去了平衡状态而引起的,最好采取补救维护生物平衡的办法,作为防治对策,这个对策不是以害虫为对象进行根治,而是设法把昆虫密度控制在不危害林木的范围内,然后再借助于自然界维护并恢复生物的平衡。
林业和农业不一样,除了生产木材(林木的有形价值)之外,还有保安林和风景林对人类的作用。
因为森林的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如何来确定被害程度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是在苗圃,可以采用与农业相同的方法来进行防治。
1.森林虫害的类别(1)昆虫的分类昆虫按照所属位置决定它是哪一类别,决定这种体系的工作叫做昆虫同定,按照同定手法,明确各群各种之间的类缘关系,查定其系统,作出分类体系。
这一门学问就叫做分类学。
分类主要是以形态学为基础,最近从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地理学、细胞学、遗传学等方面加以研究,形成了分类体系。
昆虫分类体系,是以种为基本单位,按顺序再分出大的单位,即:种、属、科、目、纲、门的分类群,再进一步细分下去为:属上为族,科上为上科等。
(2)应用上的类别对某种程度害虫的类别,在林业的实际工作中难以全部判断出来。
在实际应用上,对所经管的树种,想把害虫数固定下来是比较困难的,综合被害形态,被害部位,被害时期加以研究,进行种名的同定乃至推定,就比较容易。
应用上按加害形态分类比较方便。
如食叶害虫、穿孔性害虫、虫瘿害虫、吸吮性害虫、球果/种子害虫、食根害虫等。
2.森林虫害的被害调查在林业经营上和森林保护上,对森林虫害要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要考虑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减少危害程度。
同时在防治虫害时,要掌握虫情,并采取适当措施。
因此,必须了解被害原因和被害范围。
(1)发现虫害的标志1)叶色的变化:在林地和苗圃内,叶子变了颜色,或者其他异常现象,往往是发生了害虫。
食叶害虫的特征和防治

3、形态识别 (1)成虫体长 13~17mm,体 橙黄色,前翅黄褐 色,有两条暗褐色 斜线在翅尖汇合于 一点,呈倒“V”字
形。
(2)幼虫 老熟体长
16~25mm。黄绿色,体
背有一紫褐色大斑,两 端宽,中间细,形如哑 铃。体自第二节起,各 节背线两侧有1对枝刺 ,以第三、四、十节的 为大,枝刺上长有黑色 刺毛;
2、被害状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 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静止时头朝一个方向,排 列整齐,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 伏其中,夜晚取食。若遇阴雨昼夜取食,直至虫苞枯 后幼虫仍在其中隐居。3龄以后食量骤增,分散取食, 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
3、形态识别
(1)成虫体长12~17mm,翅展27~38mm,体
旬羽化,卵产于护囊蛹壳内,每头雌虫平均产卵3
400粒。6月份为孵化盛期,初龄幼虫从护囊内爬出
,靠风力吐丝扩散。取食后吐丝并咬啮啐屑、叶片
筑成护囊,袋囊随虫龄增长扩大而更换,幼虫取食 时负囊而行,仅头胸外露。初龄幼虫剥食叶肉,将 叶片吃成孔洞、网状,3龄以后蚕食叶片。7~9月份 幼虫老熟,多爬至枝梢上吐丝固定虫囊越目、舟蛾科,又称天社蛾。静止时常靠 腹足固着,头尾翘起;受惊时不断摆动,形如龙舟 荡漾,故名。舟蛾幼虫大多取食阔叶树树叶,常发 生在森林、防护林、行道树和苗圃,主要有杨扇舟 蛾、杨二尾舟蛾、榆掌舟蛾、国槐羽舟蛾等。
杨扇舟蛾
1、分布与危害: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主要以幼 虫危害杨、柳等多种树木,发生严重时可食尽全叶 。
在园林植物上主要有黄刺蛾、桑褐刺蛾、扁刺 蛾、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两色绿刺蛾等。
黄刺蛾
1、分布 该虫分布几乎遍及全国。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 ,主要危害重阳木、三角枫、刺槐、梧桐、梅花、 月季、海棠、紫薇、杨、柳等120多种植物。 2、被害状 初孵幼虫先食卵壳,然后取食叶下表皮和叶肉, 剩下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小斑,隔1日后小斑连接 成块。4龄时取食叶片形成孔洞;5、6龄幼虫能将全 叶吃光仅留叶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项目管理办法资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林造发〔2011〕183号)及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作业现场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我区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常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结合新疆林业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疆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项目是指使用中央、自治区或地(州、市)、县(市)以及林木经营者多渠道筹集的资金,由自治区林业厅或地(州、市)、县(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辖区危害范围大、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采用飞机施药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把林业生物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
第三条新疆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项目管理是指对全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项目按程序申报、组织论证、下达防治任务,对项目作业设计进行审定、批复,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理和检查,对防治效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以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项目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第四条新疆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作业必须坚持安全、科学、经济、高效的原则;坚持生物防治为主,维护防治区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坚持以虫情监测调查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除治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和全程监督管理,保证防治效果、保障飞机作业安全的原则;坚持多渠道筹集飞防资金,按照“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工作方针,加快形成生态林以政府投入为主、经济林以经营者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资金筹集渠道。
第五条飞机防治效果要求:荒漠胡杨林、人工生态林虫口减退率达到85%,叶片保存率不低于85%;特色林果虫口减退率达到85%,果实危害率不超过3%。
治理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不发生次生灾害,维护防治区生态安全,最终达到可持续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目的。
直升飞机喷洒5%甲维盐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研究

直升飞机喷洒5%甲维盐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研究摘要进行直升飞机喷洒5%甲维盐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飞机喷洒5%甲维盐对杨树食叶害虫有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1.4%,平均防治效果达91.1%,且在林间对害虫的天敌没有影响,药剂喷洒均匀,用药量减少。
关键词5%甲维盐;杨树;食叶害虫;飞机喷洒;防效南阳市现有杨树逾20万hm2,遍布13个县、市、区,是平原绿化和速生丰产林的主栽树种。
近年来,由于重造轻管、树种结构单一等原因,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大面积发生,每年发生面积3.33万hm2以上,对生态环境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1]。
以往长期使用灭幼脲进行防治,药物单一,易产生抗药性[2-3]。
为探求更加高效的防治药剂,该试验结合直升飞机大面积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在全市8个试点开展5%甲维盐防治试验,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设在许南公路(南阳段)、南新公路、312国道(南阳唐河段及南阳镇平段),试验观察区杨树面积3 000 hm2。
试验地均为食叶害虫常发区,有1~3年小树、5~8年中幼树、8年以上大树,林带宽度为30~50 m,林相整齐,树冠郁闭度为0.5~0.8。
试验期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幼虫以1、2龄为主,平均虫口密度为1~3头/百叶。
1.2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5%甲维盐(河南中威高科技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大颗粒尿素(作为沉降剂,青海石油化工厂生产),其配比为甲维盐∶尿素∶水=1∶4∶70。
供试飞机及导航设备:日R44轻型直升机,机载GPS导航(湖北荆州市同诚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配置低量喷雾系统。
1.3 试验设计防治试验区为许南、南新、312国道(南唐段、南镇段)3条路林,在试验区附近以农田林网、乡村道路为主设立对照区[4]。
试验前,在试验区选定6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抽10株样树,同时在对照区也选6块标准地(试验区标准地与对照区标准地距离较近且林况基本一致),每块标准地也抽取10株样树。
飞机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方案

飞机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方案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林业有害生物情况日益严重,对森林健康和林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飞机施药逐渐成为了一种高效、快捷、节约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飞机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方案,帮助掌握这种方法的关键要点。
一、施药前准备1.选择优质药剂在选择飞机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药剂时,应根据目标有害生物的类别、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施药环境和目标林木的情况进行选择。
优质的药剂要具备杀灭目标有害生物的效果稳定、毒性较小、不对人畜和环境产生伤害等特点。
2.制定施药计划在进行飞机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时,应从施药时间、施药区域、施药方式、施药量、药剂浓度等多个方面制定完善的施药计划。
合理计划能提高施药效果,保护环境和人畜安全。
3.选择施药地点选择施药地点是施药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应考虑有害生物分布情况、施药危险度、施药区域的划分、和人畜的安全等因素,使施药与效果最优化。
二、施药方式1.低空垂直喷洒低空垂直喷洒是一种常用的飞机施药方式,利用飞机从低空向下喷洒药液。
由于喷洒的药液可以覆盖广泛的区域,能有效控制高大树木上的有害生物,适用于森林有害生物的大面积防治。
此种方式施药药剂浓度控制需要准确,也需要加密施药以达到效果最佳化。
2.空中远距离喷洒空中远距离喷洒也是一种常用的飞机施药方式,主要是在飞机高空喷洒药剂。
总体上可分为污染分散和垂直分散两种方式,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大面积的林带和高山区防治有害生物方案。
三、注意事项1.注意药剂的稀释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剂的稀释和使用浓度,按照包装份量调制药液,药剂不可溶于水,需要完全搅拌稀释均匀。
还要注意,当施药后,留意药剂残留物,避免污染水源和农田。
2.注意人安全使用药剂时,建议穿着防护服和口罩,以避免药剂对身体造成伤害。
此外,尽量避免施药时人群聚集,以免药剂的漂流降低了安全系数。
3.注意环境保护施药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避免药物残留物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测报分析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测报分析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林场,位于河北省的保定市境内,占地面积360万亩。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随着人工林的生长和发展,食叶害虫的发生也成为了一大隐患,给人工林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测报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存在的食叶害虫有松毛虫、松叶蛾、松象木虱等,它们对松树和其他树种的叶片造成严重的破坏。
这些食叶害虫在森林公园中主要的生态环境是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这些环境为害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生长空间。
这些害虫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数量会迅速增加,从而对森林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了解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对于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测报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食叶害虫进行测报分析,从而及时掌握害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可以利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对森林进行全面的调查,获取害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可以建立气象站和监测点,对害虫的季节分布和数量进行实时的监测。
可以结合数学模型对害虫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测报分析,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害虫的发生情况,从而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测报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害虫的发生特点和及时有效地进行测报分析,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
希望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保护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兵团飞机防治森林食叶害虫调查标准和方法

附件兵团飞机防治森林食叶害虫调查标准和方法飞机防治森林食叶害虫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技术性很强,为有效指导兵团各实施团场飞防工作,根据国家森林病虫害测报中心发布的春尺蠖等食叶害虫《预测预报办法》和《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制定本调查标准和方法。
一、当前飞机防治的主要种类当前成灾及飞防的主要食叶害虫种类有:春尺蠖(Apocheia cincrarius Erschoff)属鳞翅目、尺蛾科;梭梭漠尺蛾(D.heloxylonia Xue sp.nov)鳞翅目、尺蛾科,为灰尺蛾亚科,漠尺蛾属(Desertobia Viidalepp)一新种,(种的鉴定研究已于2005.11.24由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完成);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属鳞翅目、天蚕蛾科;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 Moore)属鳞翅目、舟蛾科等。
它们均为鳞翅目害虫,发生重、发育快、食量大、常爆发成灾,轻者生长受影响,重则枝梢干枯,树势衰弱,甚至引起大面积林木死亡。
二、调查标准地的设置与标准株的选择每400亩选择2亩的调查标准地,标准地内林木应不少于100株,采用GPS 坐标定位,填入表一。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或隔几株选一株的方法选取20株寄主树木作为调查标准株。
三、防前虫口密度及防后虫口减退率的调查方法(一)防前虫口密度的调查方法从幼虫孵化开始,在标准地内,分别从各标准地的上、中、下部,东、南、西、北方向,各选取50厘米标准枝条一枝,在地面上铺一块1平方米的白布,将剪下的标准枝条上全部幼虫震落在白布上;或将标准枝放入纸箱内(箱内用白纸糊好)震动,使幼虫落入箱内,检查各龄级幼虫数量、计算各龄级幼虫比例,计算出平均值或算术平均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2。
以飞防前1-2天的虫口密度为防前虫口密度。
(二)飞机防治效果的调查方法1、在飞防后的第4、6、8、10天进行。
实验实训二十八 食叶害虫的调查与防治

实验实训二十八食叶害虫的调查与防治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见的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和形态特征,熟悉各种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
二、实验实训材料
1、材料蛾、蝶、叶蜂、甲虫等食叶害虫标本。
2、工具显微镜、注射器、镊子、放大镜、烧杯等。
三、方法步骤
1. 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
危害特点:咀嚼口器;营裸露生活;繁殖量大,能主动迁移;某些能周期发生。
2. 食叶害虫的形态特征
(一)刺蛾类
1. 主要品种
①黄刺蛾②桑褐刺蛾③褐边绿刺蛾④扁刺蛾、丽绿刺蛾、两色绿刺蛾
2. 识别:幼虫背侧有突起枝刺
3. 防治:灭虫源,黑灯绣杀,除虫叶,化防:有机磷类,除虫菊脂类,生防:a.颗粒体病毒致病 b.苏云金杆菌──青虫菌,天敌──上海青蜂,刺蛾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
(二)毒蛾类
⒈主要品种
①舞毒蛾②杨雪(柳)毒蛾③雪(柳)毒蛾④刚竹毒蛾⑤沁茸毒蛾、棉古毒蛾、双线盗毒蛾、榕透翅毒蛾
2. 识别:幼虫背面长毛瘤,对人有毒,幼虫腹部背面6、7 节或7、8节中央有毒腺。
3. 防治: 除虫源(人工),黑灯诱,树干涂毒环(舞毒,杨毒蛾),化防:有机磷,生防:Bt菌剂(青虫菌)。
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防控方案

重要林业食叶害虫防控方案为科学有效地做好2018 年美国白蛾、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毒蛾等重要林业食叶害虫防控工作,进一步稳固防控成就,保证丛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依据青岛市对于报送 2018 年重要林业食叶害虫防控方案的要求,在仔细总结 2017 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联合我市林业食叶害虫越冬基数和越冬死亡率检查数据及我市实质,拟订本防控方案。
一、指导思想仔细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看管,增强责任”的森防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突出要点、分类施策,专群联合、联防联治”的防控原则,以体制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监测预告为中心,增强生物防治示范区和应急防控系统建设,实行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人工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专业队防治与民众防治相联合的综合治理举措,进一步降低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减少发生为害面积,为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供给有力保障。
二、 2017 年重要林业食叶害虫发生防控状况(一)重要林业食叶害虫发生防控状况1、美国白蛾2017 年美国白蛾在我市发生3 代,累计轻度发生面积3 万亩,范围波及 17 个镇(街道)。
第 2 代重复发生面积 1.2 万亩,均属轻度发生,第 3 代几乎没有重复发生。
主要发生地区是崔家集镇、新河镇、大泽山镇西部、明村镇南部和同和街道西部等。
全市累计对美国白蛾疫情防治作业面积44.2 万亩次(此中飞机施药防治40 万亩),主假如无公害药剂防治,共投入防治资本710 万元,投入人工万个,喷洒无公害药剂吨,监测覆盖率达到100%,测报正确率 100%,种苗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100%,无公害防治率 100%。
第一代叶片保留率 99% 以上;第二代叶片保留率95%以上;第三代叶片保留率95%以上,均匀有虫株率控制在0.9%以下,景色区等要点区位有虫株率控制在0.1%以下,达到了有虫不可灾的防控目标。
2、杨小舟蛾和杨扇舟蛾2017 年杨小舟蛾在我市发生面积为 4.5 万亩,所有为轻度发生,发生地区主要集中在白沙河街道、仁兆镇、南村镇、崔家集镇、新河镇的部分路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兵团飞机防治森林食叶害虫调查标准和方法
飞机防治森林食叶害虫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技术性很强,为有效指导兵团各实施团场飞防工作,根据国家森林病虫害测报中心发布的春尺蠖等食叶害虫《预测预报办法》和《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制定本调查标准和方法。
一、当前飞机防治的主要种类
当前成灾及飞防的主要食叶害虫种类有:春尺蠖(Apocheia cincrarius Erschoff)属鳞翅目、尺蛾科;梭梭漠尺蛾(D.heloxylonia Xue sp.nov)鳞翅目、尺蛾科,为灰尺蛾亚科,漠尺蛾属(Desertobia Viidalepp)一新种,(种的鉴定研究已于2005.11.24由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完成);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属鳞翅目、天蚕蛾科;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 Moore)属鳞翅目、舟蛾科等。
它们均为鳞翅目害虫,发生重、发育快、食量大、常爆发成灾,轻者生长受影响,重则枝梢干枯,树势衰弱,甚至引起大面积林木死亡。
二、调查标准地的设置与标准株的选择
每400亩选择2亩的调查标准地,标准地内林木应不少于100株,采用GPS 坐标定位,填入表一。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或隔几株选一株的方法选取20株寄主树木作为调查标准株。
三、防前虫口密度及防后虫口减退率的调查方法
(一)防前虫口密度的调查方法
从幼虫孵化开始,在标准地内,分别从各标准地的上、中、下部,东、南、西、北方向,各选取50厘米标准枝条一枝,在地面上铺一块1平方米的白布,将剪下的标准枝条上全部幼虫震落在白布上;或将标准枝放入纸箱内(箱内用白纸糊好)震动,使幼虫落入箱内,检查各龄级幼虫数量、计算各龄级幼虫比例,计算出平均值或算术平均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2。
以飞防前1-2天的虫口密度为防前虫口密度。
(二)飞机防治效果的调查方法
1、在飞防后的第4、6、8、10天进行。
调查方法同4.1,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2、以幼虫老熟接近化蛹时的存活幼虫平均值为防后活幼虫数量平均值。
3、计算飞防地块的虫口减退率
虫口减退率=((防前活幼虫数量平均值-防后活幼虫数量平均值)/防前活幼虫数量平均值×100%
4、虫口减退率达75%或以上视为有效防治。
四、人工药效试验
(一)在实施飞防前对飞防使用的药剂进行人工药效试验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检验即将应用的飞防药剂对森林食叶幼虫的杀虫效果,也能让各团场飞防技术人员熟悉防治对象的发病过程及观察发病现象。
(二)试验方案
1、选标准株3-4株,每株选5个枝条统计防前幼虫数。
2、按药剂的不同,分别配制浓度为飞防时再稀释10-20倍的3-4种不同浓度
的药液。
3、用配制的不同浓度的药液在选取的标准株上各喷洒1个枝条,做好标记,套好纱网,不同浓度各有3个重复。
4、在用药剂试验的同时,用清水在选取的标准株上也各喷洒1各枝条作为药效试验的对照。
同样做好标记,套好纱网,清水对照也要有3个重复。
5、应用生物制剂要在实验后第4天后解开纱网,分别统计不同浓度的喷药枝条及对照枝条的活、死虫数,统计结束后继续套上纱网。
检查应在试验后的第6、8、10天继续进行。
6、分别计算出幼虫药效校正死亡率。
7、建议人工药效试验在林间食叶幼虫2龄达到50%时进行。
8、杀虫剂药效统计、计算的一般方法
公式一:害虫死亡率或害虫减退率(%)=((防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100
在自然情况下,害虫受天敌及其它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有自然死亡现象,要得到正确结果,应计算更正死亡率或更正减退率。
公式二:更正死亡率或更正减退率(%)=((防治区虫口减退率-未防区(对照)虫口减退率)/(1-未防区(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例1,用1.8%阿维菌素油,4ml/667m2,兑水40kg喷雾防治春尺蠖,施药前后防治区和不防治区(对照)平均百枝虫量(虫口基数)均为100头;施药后24小时调查,防治区平均百枝虫量5头,对照区为90头,其更正虫口减退率(即更正防效)如何?
按公式1,先分别计算出防治区和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即:
防治区虫口减退率(%)=((100-5)/100)=95%
未防区虫口减退率(%)=((100-90)/100)×100=10%
将防治区和对照区虫口减退率带入公式2,计算防治区更正虫口减退率,即:更正虫口减退率(%)=((95%-10%)/(1-10%))×100=94.4%,其实际防治效果为94.4%。
(三)室内药效试验
在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的同时,应当采集寄主枝条,进行水培,采集幼虫进行同样的室内药效试验并计算效果。
一般只是有森林病虫害测报站的团场要求进行室内药效试验。
五、虫情调查
(一)发生等级划分
轻:50厘米标准枝平均2-5条幼虫;
中:50厘米标准枝平均5-8条幼虫;
重:50厘米标准枝平均8条幼虫以上;
(二)发生面积的统计
幼虫从平均50厘米标准枝2条起算。
虫情调查结束后按以上发生面积统计标准汇总填表(表3)。
(三)系统虫情调查
在森林食叶害虫发生重、中、轻的林地,设立3-5块的固定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建立后,根据林地的状况,填写森林食叶害虫标准地因子调查表(表4)。
六、飞防有效喷幅测定及喷洒质量监测技术要点
为保证飞防喷洒质量,在飞防过程中必须组织进行有效喷幅及喷洒质量监
测,具体步骤如下:
(一)各单位测试前应做好监测准备工作,将配备的载玻片擦洗干净并编号,编号顺序为0,左1,左2……左15,右1,右2……右15,共计31个玻片。
(二)载飞行航线的垂直面地面上摆放玻片,每玻片间隔2米,具体摆放位置详见“飞防地面监测玻片摆放示意图”。
(三)单架次飞行结束后,将玻片收回,统计玻片上喷洒的药剂雾滴。
(四)玻片上雾滴数统计办法:用一硬白纸在中央掏成1×1平方厘米的方洞,随机在玻片上罩取3次,数方洞中的雾滴数,做好记录,并计算出本玻片平均雾滴数,填写表5。
(五)依据31个玻片的平均雾滴数,作出本架次雾滴分布图,根据雾滴分布图可确定本架次喷洒的喷幅和有效喷幅(玻片上≥10滴/平方厘米的喷幅即可视为有效喷幅)。
(六)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与飞行组沟通,要求飞行过程中保证有效喷幅的宽度,不侧移,不漏喷,使有效喷幅按设计覆盖在预定的防治区域的林木上。
七、飞防寄主保叶率的调查
(一)保叶率调查在治理对象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化蛹时进行,每个飞防团场选30%以上的治理面积为效果调查对象。
(二)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3-5块标准地,每个标准地内选取3-5个标准株,在标准地的标准树上、中、下部,东、南、西、北方向各选取50厘米长的标准枝,记录叶片总数和保留叶片总数(食叶1/2以上视为叶片被吃光,食叶1/2以下视为保留叶片),并计算叶片保存率。
(三)叶片保存率=保存叶片数/(保存叶片数+损失叶片数)×100%
(四)保叶率评价标准:叶片保存率达到75%或以上视为达到防治要求,低于75%视为未达到防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