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学第一章——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教学PPT
天体系统从小到大: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星系群——星系团——总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星系团
星系群
1.银河系
银河结构示意图
(1)侧视 (2)俯视
2.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 流星体、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和大行星轨道构成太阳系结构的 骨架。大行星的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 和同向性。
郑志秀
本课程基本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3学时) 二、地球的结构(7学时) 三、地球的运动(4学时) 四、地球的物理性质(2学时)
本课程基本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地球的结构 三、地球的运动 四、地球的物理性质
本课程基本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圈层结构 2.地球的表面结构
行星的分类:
内行星 类地行星 外行星 类木行星
水 金 地 火 小 木 土 天 行 王 星 星 球 星 星 星 星 星
巨行星
地内行星
海 王 星
远日行星
地外行星
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太阳系 八大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卫星。 彗星:就是在偏心了很大的轨道上 绕太阳运行的冰冻物质。它的奇特外表, 是通过近日点前后的暂时现象。 流星体:就是行星际空间绕太阳运 行的微小天体。
一线潮
交叉潮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以其巨大的质量所产生的强大引 力控制着地球的运行,地球的公转引 起了季节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是地球表面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许多自然现象 起决定性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也很大,它是 联系日地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球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质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参数。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气候分布,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气候系统: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水文、生物和冰冻圈等子系统。
同时,也会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地球的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同时,也会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资源分布和利用,以及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等。
同时,也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6. 地球科学的方法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模拟和模型等。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和技术。
地球概论课件
并且距赤道愈远,圆半径愈小,到两极变成点。 南北极点是特殊的纬线圈。 经线和经圈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的大圆称经 圈。 所有经圈均通过两极并被两极分割成两个1800的 半圆,称经线。
二、地球上的方向和距离
1、方向
l 天顶、天底:由观测者所在的点做铅垂 线,向上延长与天球的交点称天 顶,记Z, 向下延长与天球 的交点叫天底,记Z′
l 天赤道:地球上的赤道无限扩展与天球 相交的大圆;记做Q,Q′。
l 地平圈 :通过地心即天球的球心与铅垂 线垂直的平 面,叫地平面称 E,S, W, N
天 球 坐 标 圆 圈 系 统
③第二坐标系黄道坐标系
黄纬不同于赤纬, 黄经不同于赤经。
沿天赤道逆时针方向0°—360°,也可0h—24 h 特殊的赤经圈: 二分圈:过春分点、秋分点的赤经圈,分春分圈、秋分圈 二至圈:过二至点的赤经圈。
4、黄道坐标系
l 基本圈是黄道,基本点是黄北极、黄南极。 l 平行黄道面在天球作无数小圆称黄纬圈。
黄纬度量:黄道为零点 0°—90°( K) ,到; 0°— -90° (K′) l 通过黄极作无数大圆称黄经圈。 黄经 a 的度量:春分点为起点,沿黄道逆时针量算 0°—360°,黄经、黄纬是固定不变的。
5
仰极高度(NP)即北点的极距,天顶的赤纬(QZ) 即上点的天顶 距均等于地理纬度 即:仰极高度=天顶的赤纬=地理纬度
②第一赤道坐标和第二赤道坐标
同一天体的赤经与当时当地 的时角之和等于上点的赤经,
即春分点当时的时角 S=ax +tx
这种关系式用于计算恒星时
天津:39°08′N,117°10′E 。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
2024/8/31
8
第89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布格校正
2024/8/31
地壳均衡说
9
第第190页页/共/共4455页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10
第110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26
第267页/共45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陆壳:约占地壳面积的 1/3多一点,陆壳具有 明显的双层 结构,即存 在上、下地壳。
洋壳:位于海洋之下, 约占地壳面积2/3少一 点,其上为 约4km厚的 海水,洋壳缺失上地壳
2024/8/31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地水准体” (Geoid)
2024/8/31
1
第12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24/8/31
2
第23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2024/8/31
用以计算岩石的年龄的公式为:
t=ln(1+D/N)/λ
λ为衰变常数;D为子体同位素含量;N为母体同位素含量。 目前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龄为40- 43亿年; 对来自外星球的陨石及月岩的测定,获得的最大年龄为45- 47亿年。 据此,确定地球的年龄为至少有45亿年。
2024/8/31
《第一章地球》PPT课件
季节变化和多年周期的变化.这一表层可叫 1 0 0 0 外热层(或变温层)。外热层的深度一般在
十几米.在其下界面附近,地温常年保持不 2 0 0 0 变,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该处称
为常温层。常温层以下,受到地球内部热量 3 0 0 0 的影响,温度逐渐升高。一般把在常温层以
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 4 0 0 0 增温率或地温梯度。这是由于地球内部热量
精选课件ppt 22
普通地质学
精选课件ppt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在固体地球之外还存在另外三个圈层,它 们是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和 生物圈(biosphere)。它们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们与固体地球休戚相关,共同演化,塑 造着多姿多彩的地球。
2.7g/cm3
4000
地心的密度:
5000
13g/cm3
6371
0
5
10 15
G g /c m 3
二、地球的内部压力
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 0 K m 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
增加1km,压力增加27.5 1 0 0 0
MPa(1 MPa=1兆帕斯卡 =106N / m2)。深部随 2 0 0 0
莫霍面——壳/幔界面 全球平均深度位置33公里
2021/7/20
精选课件ppt
古登堡面
古登堡——
B.Gutenberg,1889~1960 美籍德裔学者 1914年发现在该面上下,地 震波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 度都发生了突变。纵波的传 播速度从13.6千米每秒突然 减慢为7.98千米每秒,而横 波传播速度从7.23千米每秒 到突然消失。
《第一章地球》PPT课件
d
r
F RP
三、地球的重力 重力的变化
重力在地表的变化
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地球视为均质 体,以海平面为基准可计算出不同纬度的标准重力值。 g=987.032(1+5.3*10-3*sin2ф-5.9*10-6 *sin22ф) g 为重力(伽),ф为纬度
地理轴 地磁轴
四、地球的磁场
地磁场的描述要素——地磁三要素: 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磁场强度:为某地点单位面积上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它是一个具有方向 (磁力线方向)和大小的矢量,用磁力仪测知磁感应强度来表达,现在 常用的计量单位为“特斯拉”。一般在地磁极附近磁感应强度大(约为 60T(微特斯拉));在磁赤道附近最小(约为30 T )。 磁偏角:磁力线在地理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理正北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 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 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 以西称为西偏。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角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地区为东偏。 磁倾角:指磁针北端与水平面的交角。通常以磁针北端向下为正值,向 上为负值。地球表面磁倾角为零度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地磁赤道。
2020/12/2
5
一、地球的密度
0Km
地球的平均密度: 1 0 0 0
5.516g/cm3
2000
地表岩石平均密度:3 0 0 0
2.7g/cm3
4000
地心的密度:
5000
13g/cm3
6371
0
5
10 15
G g /c m 3
二、地球的内部压力
《地球概论》课件
添加 标题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
添加 标题
气候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
添加 标题
气候带的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
添加 标题
气候型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 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的特点
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地幔对流等模型
实验室分析: 通过实验室 仪器和设备, 对地球的物 质、结构、 演化等进行 分析研究
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地 球环境、地 质过程等, 对地球的演 化、地质灾 害等进行研 究
实验设备: 包括显微镜、 光谱仪、地 震仪、地磁 仪等
实验方法: 包括地质年 代测定、地 球化学分析、 地震波分析 等
海洋深度:平均深度约 3800米,最深处为马里 亚纳海沟,深度超过 11000米
海洋温度:从赤道到两极 逐渐降低,热带海域水温 较高,极地海域水温较低
海洋盐度:海水盐度约为 3.5%,不同海域盐度有 所差异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种类 繁多,包括鱼类、贝类、 海藻等,是地球上最大的 生物资源库
海洋资源:海洋蕴藏着丰 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 和生物资源,是人类重要 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地球的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公里,海洋 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公里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其中对 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一层。
地核:地球最内层,由铁和 镍等金属组成
地幔:地球中间层,由熔融 的岩石和矿物组成
地质学基础 第一章
Foundation of Geology
精品课▲件soso问问,2010
26
3.地球的圈层构造
(2)地表内部圈层:
2.古登堡面——位于地下 2900km深度。横波到该界 面就消失,纵波波速降低。 地核是液体.以最早研究的 美国人古登堡的名字命名。 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 下为地核。
古登堡面
Foundation of Geology
精品课件
35
4.地壳的物质组成
三、岩石
三大岩类——成因分类
1、岩浆岩——占89%(地壳质量) 2、沉积岩——占5% 3、变质岩——占6%
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地表条件下,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沉 积、成岩作用形成
精品课件
6371 0
5
10 15
G g /c m 3
▲孙舒东,教学PPT
17
2.地球的主要性质
(2)地球重力:
地球的重力 :地球自 转引起的离心力和地球 引力的合力。
r
P
F
G
Foundation of Geology
精品课件
▲孙舒东,教学PPT
18
2.地球的主要性质
(3)地球重力的变化
0 Km
1、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 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地球视为均质 1 0 0 0
地质营力:改变地表和地壳结构。 地质作用:由地质营力引起的作用,改变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和地表形态。
地质营力
内地质营力
外地质营力
Foundation of Geology
精品课件
42
5.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分类
讲地质学基础--地球-1
(二)海底地形
海洋是由海(SEA)和洋(OCEAN)组成的。海是围绕大陆 边缘与洋有一定间隔的水体较浅的水域,分为陆缘海与陆间海。 洋为远离大陆、面积宽广、深度大的水域。
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把海底分为大陆边缘、洋中 脊和大洋盆地三个单元。
1.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 级单元:
1)大陆架——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0度7分平均宽度约 75公里,深约60米,下界深度约为130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 130——2000米,平均见坡图度约为4度17分。宽度各地不,其上常 发育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
第二章
第一节 地球概况
地球
3)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坡度通常为 5′——35 ′ ,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米的海底。大陆基主 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
1)深海平原——靠近大陆边缘一侧、平均深度约为4877米,坡度 极小(<1/1000)的平缓地带。
第二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概况
2)海山与无震海岭
海山——洋盆中高度>1000米,呈孤立的锥状高地。多为 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无震海岭——多分布于洋中脊两侧,呈脊状隆起的高地,以无地震 或少地震为其特征。
见图
插图1 银河系
插图2 太阳紫外照片
插图3 太阳和行星的大小比较
插图4 太阳系鸟揽
插图5 水星照片
插图6 金星照片
插图7 地球照片
插图8 火星照片
插图9 木星与四个卫星照片
插图10 土星照片
插图11 地球四季的变化示意图
插图12 地球的卫星—月亮
地质学基础-第一章 地球概述
4.研究各种矿产形成分布规律及对其调查勘探的理论和
方法: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找矿勘 探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 5.研究防范灾害,保护环境及利用环境方面内容:地震 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及旅游地质学。
地质学基础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勇
课程主要内容
绪论 一、地球概述 二、地质作用 三、矿物、岩浆岩和变质岩 四、沉积岩 五、沉积相 六、地层 七、地质构造
巴基斯坦西南部地区9月24日发生7.7级地震后,距震 中约400公里的瓜德尔港附近海域冒出一座小岛。
泥火山是由泥浆(而非岩浆)喷发堆积而成的山。当地震 震级较大时,会导致距震中很远的地层也剧烈摇晃,造成 海底沉积岩层出现破裂、滑动,结果困在其下方的泥浆、 水和岩屑等在高压下随着气体(通常是甲烷)逃逸而喷出,
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非均质体。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安徽巢湖南陵湖组灰岩
安徽巢湖高家边组泥页岩
冰岛火山爆发
汶川地震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复杂性
各种物理变化 各种化学变化
常温常压 高温高压
自然过程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都具有
其发生、发展的条件和过程,都具有一定
的规律可循,这正是地球科学工作的重要 研究任务。
通过对现今发生的地质作用和自然规律 的观察与认知,推断过去发生的地质作用 及其规律。
将古论今 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
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主要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 (2)仪器观测 (3)大地测量 (4)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 (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 (6)历史比较法 (7)综合分析 (8)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
地球概论分解课件
03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包括地热、重力等作用力。这些作用力使得地球内部的物质不断进行流动和重新散布,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构造。
地震的形成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的结果。当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地壳会产生断裂或错动,释放出能量,形成地震波,从而造成地面的震动和破坏。
水资源管理
为了公道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例如,制定用水计划、实施节水措施、加强水质监测等。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防治水污染、保护水源地、促进水生态修复等。
地球的探索与未来
太空探索的起源
太空比赛时代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
国际合作与共享
01
02
03
0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20世纪初,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太空探索。
矿产资源散布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例如,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石油和天然气则是能源和化工产业的重要原料。
矿产资源利用
不同的矿产资源有不同的开采方式。例如,铁矿石通常通过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获得;石油和天然气则通过钻井开采。
矿产资源开采方式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涉及到农业、工业、生活等多个领域。例如,农业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工业用水则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加工等,生活用水主要用于饮用、洗涤等。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破碎和改变性质的过程。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和机械作用引起的岩石破碎;化学风化则是由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与岩石产生化学反应,使岩石分解、矿化;生物风化则是由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和分解作用。
918463-地质学概论-001
2020/9/18
7
2020/9/18
8
3.宇宙中的地球
星球主要分两大类:自身发光的、自身不发光的。 恒星(star):自身发光的星球,如太阳。 行星(planet) :自身不发光的星球中,围绕恒星 运转的星球,如地球。 卫星(secondary planet):围绕行星运转的星球, 如月亮。
2020/9/18
4
1686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证 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力学体系下的宇宙观可以归 结为以下几点:
1. 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2. 时间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3. 星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动
2020/9/18
5
2 .宇宙大爆炸理论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原理推出:辐射源向观
太阳 VENUS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2020/9/18
11
1.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7%, 是地球质量的33.3万倍, 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主要由氢元素组成,表面温度6万度, 中心部分6500万度
2. 太阳黑子:太阳表面剧烈活动激起的气旋涡。
3. 磁暴:太阳黑子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流到达地球附近时扰乱 了地球的磁场,类似地球磁场突然发生了一次风暴。
2020/9/18
13
冥王星,现在已失去名字,定义小行星序列号:134340
根据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布拉格)决议: 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 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月球、木卫一、木卫二、 木卫三、木卫四、土卫六和海卫一)
根据布拉格会议的决议,被称为行星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 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概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地球概述介绍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物理特征、圈层结构等基本特点第二节地质作用介绍地质作用的概念及作用类型第三节地球的年龄及地质年代地球年龄、地质年代的概念、地质年代的单位和地质年表第一节地球概述❑地球的位置❑地球的基本参数❑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表面的地形图片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图片1-2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一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一)、太阳系(solar system)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天体系统。
它包括了质量和体积最大的太阳,居于整个体系的中央,能自己发光和辐射热能。
围绕着太阳的是九大行星,由内往外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以及位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和轨道不同于其他行星的彗星,也包括某些行星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卫星,所有这些行星均围绕着太阳转动称公转,同时各自又在作自转。
但它们自己都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
相对于太阳来说,所有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是很小很小的。
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3万倍,密度为地球的l/4。
太阳系行星从内向外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PS: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非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图片1-3 太阳系(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般所说的地球形状与大小是指地球外壳及其表面水体的轮廓,从卫星拍摄的地球影像来看,地球为一球形体。
图片1-4 地球概略地说,地球是一个旋转的三轴椭球体,或近似的扁球体,其表面起伏不平,人们以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来理想地圈出一个完整的球体,作为地球形态的几何图形。
1975年第十六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会(IUGG)决定采用的数据如下:地球形状基本参数赤道半径:6378.137km 表面积:5.1007*108km2两极半径:6356.779km 体积:1.0832*1012km3平均半径:6371.012km 赤道周长:40075.24km最高点:8848.13M (8844.43)最低点:-11033M(马里亚纳海沟)海陆分布:海71%陆29%根据以上参数绘制的地球实测形状类似于一个略扁的梨形(三轴椭球体)。
1.南半球比理想椭球体表面略低,南极向内凹约30km ,北半球略向外凸,北极向外凸出10km;2.赤道面呈椭圆形,长轴较短轴长430km;3.极半径要比赤道半径短20km左右;图片1-5 大地水准面与扁球面二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球的密度❑地球的压力❑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场❑地球的温度(地热)❑地球的弹塑性❑地球的电性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指地表以下的整个固体地球内部所具有的密度、压力、重力、磁性、温度(地热)、电性、弹塑性、放射性等物理特性。
研究地球物理性质是人们探索地球奥秘,了解地球内部动力活动的要求和结果。
这是一个探索了很久但仍待深入的领域,研究方法除了直接通过深部地震资料和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和表层探测之外,还可以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和陨石等外星球物质的比较行星地质学的方法来推断和佐证。
(一)密度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算出地球的质量是5.98×1027g,再根据体积就可以算出地球整体的平均密度p=5.52g/cm3。
而地球表层岩石的密度是可以直接测得的,其平均值为2.7g/cm3,地球内部密度更大。
迄今为止地球深处的物质密度仍然不能直接测得,而是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计算的,因为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物质密度密切相关。
不同学者所给出的地球深处的密度资料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基本特征是相似的,其中,布伦(K,E,Bullen)于1970年给出的地球内部密度分布模式如下表。
图片1-6 地球内部温度随深度变化由表可见,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其总趋势是向深处增大,由地表的2.6g /cm3,可增至地心的13.0g/cm3,甚至更大。
这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处于高密集状态,或者说有高密度的物质存在,或者是处于高压条件下,很可能两个因素都有影响。
图片1-7 (书P28表2-4 详见密度)地球内部圈层和物理数据(二)压力地球内部物质从总体上说是处于高压状态的,岩石的重量是引起内部物质承压的主要原因。
从表可以看出,压力是随深度递增的,地表岩石处于1个大气压(101325Pa)(1.01325×106dyn /cm2)下,到了地球中心则可高达3.64×1012dyn/cm2),相近于350万大气压(图) ,压力的作用可能导致地球深处物质存在状态的变化,也是引起地球某些内动力活动的原因之一。
图片1-8压力随深度的增加率:•0-35km:压力较均匀地增大到1×109Pa,平均增加率为28·5×106Pa/km•35-2878km:压力从104atm增大到150×109Pa ,平均增加率为52×106Pa/km•2878-6371km:压力从150×109Pa增大到370×109Pa ,平均增加率为63.4×106Pa/km(三) 重力地球任何一点上的物质所受的重力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因为离心力相对很小,只约等于万有引力的1/289,所以重力基本上就是引力,其方向也基本上指向地心。
图片1-9 图片1-10(1)重力的本质来源是地球的引力;(2)重力是一个表观的概念,是物体随地球一起转动时受到地球的视在的引力;(3)重力等于物体受地球的引力和随地球绕轴转动所需向心力的矢量差。
重力在地球不同纬度和深度变化是比较复杂的:• 地球表面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计算和实测,在赤道海平面上的重力值为:978.07318cm/s2 ,在两极海平面上的重力值为: 983.2177cm/s2 ,后者比前者增加0.53%。
而中纬度则逐渐过渡。
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国际上通常采用1967年提出的国际重力公式来计算:g=978.0318(1+0.0053024sin2ψ-0.0000058sin2ψ)ϕω2220cos R m R Mm G G -== 为物体所在地纬度为地球自转速度ϕω; • 另外重力还随海拔增大而减小,每升高1km , 重力值减小0.31cm/s2,减少量约为0.32%。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整个地球的总质量,而主要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
由于地壳与地幔的密度都比较小,从地表到地下2900km 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
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图片1-11书P28表2-4 详见重力重力异常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称重力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
所以人们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
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方法。
图片1-12 中国布格重力异常图(四)磁性——地磁•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地磁这种地球物理现象。
中国人对磁石能吸铁认识得最早,约在公元前5世纪成书的《山海经》中,已有磁石及其产地的记载。
•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出现了用磁石制成能指示方向的司南。
•到北宋时期(960~1127),对世界文明影响极大的指南针发明出来了。
开始这指南针不是针,而是一条用铁片制成的“小鱼”。
图片1-13 指南鱼1.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性体,在它的周围空间形成了一个具一定范围的由强到弱的磁场。
地磁场的两极在地理的南北极附近,但不是正南北,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斜交所成的夹角现在约为11.5º1980年实测的磁北极位于北纬78.2度、西经102.9度(加拿大北部),磁南极位于南纬65.5度,东经139.4度(南极洲)(见书P19表1-1)图片1-14 地球的磁场图片1-152.地磁三要素磁偏角指南针所表示的方向正是磁力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它与地理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的大小和方向各地不同。
如果磁力线方向在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编,在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
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角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地区为东偏。
磁倾角指向南北的磁力线与地表的水平面之间,一般也是斜交的,在使用指南针时,表现为磁针一端的下垂及另一端的翘起。
这个磁针北端与水平面的交角被称为磁倾角;通常以磁针北端向下为正值,向上为负值。
图片1-16 磁倾角图解磁感应强度地磁场中磁力作用的方向,可以通过磁偏角、磁倾角来表现,但不能表示磁力作用的大小。
某一地点磁力大小的绝对值,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
这必须用磁力仪来测定,一般以特斯拉作为计量单位。
在地磁两极附近,磁感应的强度最大,可达60微特斯拉左右;在地磁赤道附近最小,约为30微特斯拉左右。
图片1-17 地球的磁场强度矢量3.磁异常磁异常是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一个地点的磁异常可以首先通过对实测磁场强度进行变化磁场的校正,然后再减去基本磁场的正常值来求得。
•地壳内含铁较多的岩石和富含铁族元素(Fe、Ti、Cr等)的矿体常可引起正磁异常。
•而膏盐矿床,石油、天然气储层,富水地层或富水的岩石破碎带则常引起负磁异常。
•因此,利用这种局部的磁异常可以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也可用此方法进行找矿、勘探工作。
4.地球历史上的磁场1895年居里先生(P.Curie,1859—1906)才揭开了磁场之谜。
他发现一些磁性材料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失去磁性,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会重新获得磁性。
这个使物质失去或获得磁性的温度临界点,被命名为居里点。
不同的物质各有自己的居里点。
图片1-18 磁性才来的磁性特征与居里点•地壳岩石的居里点:温度一般为500—600℃,地壳内达到此温度的深度一般在20~30千米(近代火山活动或喷泉地区,居里点深度常仅为5千米左右)。
因而,只有在地表附近的岩石,才可以在地磁场的作用下,获得永久的磁性。
剩余磁性:在地质时期中,地表附近的岩石(处在居里点温度之下)都被当时的古地磁场所永久磁化,岩石中的这种磁性就称为剩余磁性。
古地磁:•地磁极是围绕地理极附近作小幅度周期性迁移的;•从数千年以上的时间尺度来看,地磁极的平均位置可以看成与地理极基本上重合。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把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磁极近似地当作古地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