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导学案

部编⼈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导学案第18课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以及平定⼤、⼩和卓叛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教学过程⼀、导⼊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段时间的历史,那么⼤家能不能把我们国家历史上所经历的朝代⼀⼀列举出来呢?在这⾥,为了⽅便⼤家记忆,我给⼤家介绍这⾸“朝代更替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此完。

今天,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个封建王朝——清朝。

让我们⾛进清朝,探寻它对于我国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的贡献。

⼆、新课讲授⽬标导学⼀: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教师简单讲述: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的确⽴。

(清朝统治者进⼊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和各地反清的⼒量。

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进⼀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统;在思想⽂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化传统。

)⽬标导学⼆:台湾的回归和国家的统⼀1.教师简单讲述:明末台湾的基本情况。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实⾏殖民统治。

) 2.学⽣抢答:郑成功的主要事迹是什么?答案提⽰:1662年从荷兰⼈⼿⾥收复台湾。

3.提出问题:收复台湾有何影响?如何评价郑成功?答案提⽰:(1)影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史料解读。

材料⼀:东南海岛台湾被郑经占据,郑⽒本以恢复明室为号召,但⾃从永历帝和郑成功死后,失去了号召⼒和政治领导,郑⽒集团内叔侄兄弟失和,内讧不息,已蜕变成失去政治⽬标的海上武装。

材料⼆:台湾地处⼤海中,波涛万顷,作战需赖⽔师,满族将⼠娴习马步,⽽不习⽔战,必须另选将帅,训练⼠卒。

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推荐施琅可当此重任。

部编初一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初一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含答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自主学习1、(1)铁木真成吉思汗(2)1206年蒙古政权2、(1)成吉思汗1227 1234 对峙3、(1)忽必烈(2)1260年(3)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治国安民注重农桑年号大都(4)陆秀夫文天祥(5)全国分裂割据合作探究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摆脱了金政权的压迫和奴役。

他统一蒙古草原,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蒙古政权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另一方面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军队实力,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元朝对于天下的大一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的,也符合广大底层人民的需求,更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元统一天下事历史必然,是人心所向。

但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任何人类群体都有他的思想核心和价值取向,文天祥的抗元运动,是符合那个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的思想核心和价值取向的,所以,他是民族英雄,他受到世人的尊重,所以说,英雄不一定是成功的,失败也可以是英雄,是封建时代忠君思想的伟大写照,是两千年中华文明的璀璨反射,当然也必须受到人们的敬佩!当堂达标1、A2、C3、A4、A5、(1)当时蒙古族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有。

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蒙古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3)元世祖忽必烈。

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政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4)远大的抱负、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勇气等。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部编版七下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导学案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部编版七下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金人兴起、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正确认识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东北部边境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3.分析岳飞抗金的性质。

4.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的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后,完成知识填空和自学检测,并记录好你的疑惑)(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阅读课文,完成并记录好疑惑)知识点一:女真族的崛起1.女真统一:女真族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 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女真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他就是金太祖。

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二:金灭辽及北宋4.金灭辽(1)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

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2)概况: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

而金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

年,辽被金灭亡。

5.金灭北宋(1)背景: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2)概况: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年,金军攻破 ,北宋灭亡。

知识点三:南宋的偏安6.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 ,史称南宋。

7.岳飞抗金(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七下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下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1)(见课本第3页)(2)隋大运河;态度略。

(3)A 永济渠B 通济渠C 邗沟D江南河E 涿郡F余杭G 洛阳H长安(4)应介绍隋朝大运河南端、北端和中心所在地,以及四段河道的名称、起止点与沿途的风土人情,而且还要向游客说明大运河沟通了中国的五大水系的情况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等等。

五、巩固练习1.D2.C3.B4.B六、中考链接1—6 D C D A B A第2课贞观之治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隋炀帝的暴政。

有关系,正是因为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措施,励精图治,任用贤人,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的伟大。

目的在于调整统治措施,以便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4.虚心纳谏。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对我们今天的启示:舟离不开水,以民为本,以百姓之民生为先;广开言路,倾听民声。

五、巩固练习1.B2.A3.A4.D5.D6.C7.A8. B六、中考链接1—4 C C B B第3课开元盛世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姚崇(故事见课本12页小字)2.政治上的措施:任用熟悉吏治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

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 繁荣景象(见课本,言之成理即可)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史实:①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②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③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吏治,出现了“开元盛世”;④而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用人失当,任用奸臣,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经验教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得才兼备,任人为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五、巩固练习1.A2.D3.C4.B5.B6.A7.D8.D9.C六、中考链接1—7 CADCC DA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影响略)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方法:为了改变魏晋以来推举方式的弊端。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知道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和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归纳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多媒体展示图片)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何时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知识点一:科技名著【新知导学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多元导入】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答案导学案的实施旨在改变传统的七年级历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导学案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设计走向全盛的唐朝备课人:程晖【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情况,能够概括“开元盛世”的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会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唐朝前期统治者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让学生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4.重点:开元盛世。

难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政策。

【预习导学】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1)说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称帝时间及国号。

(2)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3)唐玄宗的姓名、登基时间及年号?(4)开元盛世起止时间?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2.组内互查,订正预习情况,并记录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研讨】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2.组内交流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师生可共同探讨。

3.教师展示自己在备课中设计的研讨问题:(1)怎样评价武则天?(2)说说“开元盛世”局面是怎样出现的?(3)从经济、政治和结果等方面比较一下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政绩。

4.小组探究交流,以组为单位展示研讨成果,如有错误,教师更正、补充。

5.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

【课内训练巩固】1.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开元年间B.武则天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高宗时期2.唐太宗死后继位的皇帝是( )A.武则天B.唐高宗李治C.唐中宗李显D.唐玄宗李隆基3.大唐王朝的“二圣”是指( )A.唐太宗和唐玄宗B.唐太宗和武则天C.唐玄宗和武则天D.唐高宗和武则天4.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 )A.开元B.天宝C.贞观D.开皇5.武则天称帝时废掉的皇帝是( )A.李显B.李旦C.李治D.李隆基6.开元年间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A.“贞观之治”B.“贞观遗风”C.“文景之治”D.“开元盛世”【拓展延伸】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的相同治国措施。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基本情况和运河地图的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A.儒家经书B.学识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1-10课】p class=txt>34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二、【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

一、唐玄宗的统治政策:1、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即位,才稳定了局面。

2、唐玄宗的统治政策:二、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1、农业方面:?? ? 452、手工业方面:(1)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

(2)瓷器有..................的青瓷和................的白瓷最有名;.....................是艺术的珍品。

3、商业方面:唐朝著名的大都市有:.........、洛阳、..........和成都。

...................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4、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天宝年间的............和..................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的唐末农民起义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年唐朝灭亡。

合作探究:1、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为什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他统治的后期却使唐朝由盛转衰?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自我检测】1、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

2、唐朝制造了-------(用来耕地的工具),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5【篇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朝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隋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下第十一课--元朝
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导学案年月
C.归西藏自治区管辖
D.归宣政院统辖
4.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

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C】
①建立蒙古政权②将西藏纳人行政版图③灭亡西夏④创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
的统治【C】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四、拓展延伸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
多。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评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1)材料一中的“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元朝时这一地区归哪一机构统辖?
答:
藏族。

宣政院。

(2)从《元朝疆域图》中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元朝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并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澎湖和琉球?
行省制度。

澎湖巡检司。

答:
材料三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3)
这与元朝统有何关系
?
?
蒙汉两族的交流日益增多
答:
,
差异越来越小。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
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掌握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知识点和重点考点,提高历史学科学习能力和水平。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增强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二、导学内容第一章称霸东亚的元朝1. 元朝建立的背景和原因。

2. 元朝政治制度与官员选拔制度。

3. 元朝经济繁荣和商业文化的发展。

4. 元朝对外交往与文化影响。

5. 元朝的内部问题和衰落原因。

6.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见证明朝诞生的大明初期1. 大明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成因。

2. 大明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

3. 大明经济的繁荣和农业文化的发展。

4. 大明对外交往和文化影响。

5. 大明朝代内部问题和衰落原因。

6. 大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明朝中期的政治形势与官员选拔制度。

2. 明朝中期的经济繁荣与商业文化的发展。

3. 明朝中期的文化繁荣与教育制度的发展。

4. 明朝中期科技和水利的进步与发展。

5. 明朝的文化与海外交往。

6. 明朝末年的问题与衰落原因。

第四章清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1. 清初政治制度与官员选拔制度。

2. 清初经济与商贸文化的发展。

3. 清初的文化繁荣与教育制度的发展。

4. 清初对外交往与文化影响。

5. 清初的内部问题与衰落原因。

6. 清代的地位和影响。

三、导学重点1. 掌握元朝、明朝、清朝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掌握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故事,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认识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四、导学方法1. 通过讲述和解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2. 促使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1课时课题第1课繁盛一课型新授教者XXX备人时的隋朝班级研究目标】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研究重点】隋朝大运河。

研究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独立试航一)南北重归统一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姓名课时1课时审批(签字)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XXX。

4、XXX改革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标: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

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XXX,南至,全长两千多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二、常识拓展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XXX和XXX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XXX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XXX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XXX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甚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食粮在现代为甚么重要?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XXX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及答案导学案 年 月年级科目初一历史课题第16课 明朝的科技 建筑与文学编号 016 主备人 李永春 修订人 班级 姓名学 习 目 标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和地位。

◆了解明长城、北京城的修建情况和建筑特色。

◆掌握古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艺术特色。

◆了解明朝戏剧艺术的发展。

学习重难点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了解明长城、北京城掌握古典小说内容和思想艺术特色。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课堂同步导案一、课前预习 1.(2018江苏连云港)右图出自“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该书是【D 】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2.(2018江苏宿迁)我国医药学的珍贵遗产,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B 】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千金方》 3.(2018四川达州)创作于明代,主要研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被外国人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C 】 A .《农政全书》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九章算术》 二、合作探究、展示 【借图启思】 【李时珍弃举从医】李时珍14岁时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未考中。

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肠胃病流行。

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科技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小说 书画 戏剧明长城北京城 建筑汤显祖《牡丹亭》 董其昌徐渭2.右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你知道该著作取材于哪一史实吗? 【B】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B.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C. 元朝晚期的农民起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3.一位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B】A.罗贯中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4.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 】A.介绍并传播西方水利方法 B.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5.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A 】舌战群儒蒋干盗书单刀赴会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四、拓展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姓名班级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2.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3.知道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学习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

(28分钟)1、认真朗读课本P76-83页的内容,边读边思考下面思考题并做好标记。

(9分钟)2、完成自学思考题。

(8分钟)(1)《本草纲目》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是什么 ?(2)《天工开物》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是什么 ?(3)《农政全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是什么 ?(4)找出明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以及明代北京城的布局和特点。

(5)明朝的三大小说是什么?它们的作者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 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3、检查自学效果,读背知识,班内反馈。

(9分钟)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0分钟)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具有什么时代特点?为什么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5分钟)1.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2.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真人秀节目。

该节目通过记录现代人重现古代技术与工艺过程,实现现代人对古代匠人的理解。

节目以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书籍的名字命名。

这部书应该是()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3.某出版社将《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列为同类古籍出版发行。

这类古籍是()A.医学著作B.史学著作C.文学著作D.科技著作4.下列物品出现在中国不同的时期。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筒车②《窦娥冤》③《农政全书》④“交子”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5.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造新的北京城的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康熙帝6.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3.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

【学习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学习难点】安史之乱【自主学习】一.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

社会矛盾。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

③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的局面。

④边将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概况:①起止时间:年----年②人物:和。

③路线:叛军从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又攻下潼关,逼近。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

④结果:安史叛军被平定。

3.危害: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唐朝的国势从此。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①原因:唐朝后期,统治,专权,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人民赋役,又遇连年的。

②概况:起义军在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

2.唐朝灭亡: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唐朝灭亡后,北方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

史称“五代十国”。

2.影响: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的延续。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

南方地区政局,经济也有一定发展。

②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的历史影响和的密切联系,使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合作探究】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

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更给叛军反叛的绝好机会。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此外,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含答案)

魏忠贤——古今第一宦官魏忠贤(1568年-1627年),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滦南)人。

出身于市井无赖,父母为街头杂耍艺人或小手工业者,好赌成性,曾卖掉自己的女儿作为赌债。

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

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太监宫女之间的婚配)。

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

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年号天启。

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自为之”。

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谀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

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一:背景: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1)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导致政事乏力。

(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政治日益腐败。

2、朝政混乱,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动荡不安。

(1)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过程: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背景:(1)明末,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2)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附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了解辽宋、宋夏和战的情况,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自主学习: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背景:隋唐时期,_____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发展:_____末年,北方汉人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和生活方式。

(3)建立政权:①______初,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

②影响: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1)发展: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______、______一带,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西夏:①概况:______前期,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

②建制:订立_______、军制和_______,鼓励垦荒,发展______,创制_____。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______时,占领______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和:______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____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战:(1)_____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政策。

(2)澶渊之盟:_______时,澶州之战(_____主站)宋军取胜,签订澶渊之盟,辽朝______,宋朝给辽朝______。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局面。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1)概况:_____称帝后,多次率领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_____。

(2)影响:西夏由于______,人力和物力有限,____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2.宋夏和议(1)内容:元昊向宋_____,宋给西夏______。

(2)影响:宋夏边界_____兴旺。

参考答案:一、1、契丹族、唐朝、生产技术10世纪,耶律阿保机上京创制文字2、甘肃东部,陕西北部11世纪党项族首领元昊兴庆府官制法律农牧经济西夏文字二、辽太宗燕云十六州宋太祖友好宋太宗防御宋真宗寇准退兵给辽岁币和平三、元昊惨重立国时间短连年的战争称臣岁币贸易自主检测: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C 消除了民族矛盾D 加速了北宋灭亡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3、五代后期,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贡献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北周武帝D.后周世宗4、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了民族融合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完成7-8题7、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B宋辽实力均衡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9、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A辽夏向宋称臣B北宋割地求和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10、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A扩军备战B用严酷刑罚镇压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D“以汉制待汉人”11、阅读下列材料: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9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9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理解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2.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3.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认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重点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1.时间:从至。

2.原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1)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和劳动力。

(主要原因)1(2)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3.区域开拓: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的开发。

4.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1在江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北方人口的南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说明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1.特点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成就突出。

2.表现2“苏湖熟,天下足”。

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

苏指苏州,今江苏苏州一带,太湖以东。

湖指湖州,今浙江湖州一带,太湖以南。

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精耕细作,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这句话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景德镇原名昌南镇,那里的窑场始烧于五代。

昌南镇有优质的制瓷原料,交通也很便利。

北宋时,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工匠,使这里的制瓷业迅速兴起。

宋真宗时,这里进贡的瓷器都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

到南宋时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有瓷窑三百座。

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窑的长处,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出产的各类瓷器,大量远销各地。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科举制度的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大运河的关系三、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1)年,北周大将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年隋朝统一全国。

(2)开通了一条纵横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到,南达,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由等四段渠道组成。

它连接了等五大水系。

(4)科举制度在时,正式形成。

(5)隋朝在公元年灭亡。

2、探究学习: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何意思?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了吗?五、学习反思1、隋朝是谁建立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涿郡C、余杭D、长安4、科举制度在谁在位时正式创立() 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4、分析:“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中的渠是指哪条河?它是谁在位时修建的?(2)、修建此河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为什么能修建此河?(3)、此河修建后有何作用?教学后记: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三:学习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四:、学习内容:自主学习:(1)年,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山东青岛2020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导学案(含答案)

山东青岛2020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导学案(含答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学习目标】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2.掌握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了解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难点: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评价文天祥抗元【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族的兴起(1)生活地区: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2)生活方式: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的生活。

2.统一蒙古(1)背景: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2)统一:①人物: ,被尊称为。

②时间: 年完成了的统一,建立了。

知识点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蒙古灭西夏(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遭到拒绝。

(2)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 年灭亡。

2.蒙古灭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年,蒙古灭。

3.蒙古与南宋的关系(1)对峙:金朝灭亡后, 的局面形成。

(2)战争: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知识点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元朝的建立(1)人物: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年②忽必烈的治国方略:接受提出的“”“”“”的建议,施行“”的方略, , , 。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

(2)时间: 年, 改国号为。

(3)定都:1272年定都(即今天的)2.元朝的统一(1)过程:①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②南宋大臣、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③1279年,元军攻灭。

(2)意义: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探究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2.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历史上四个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3.如何评价成吉思汗?4.阅读教材P50的“知识拓展”,思考:如何评价文天祥抗元?【考查要点】考查角度一成吉思汗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基本情况和运河地图的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A.儒家经书B.学识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8.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四、课后反思参考答案:一、1.隋朝隋文帝 2.589 3.户籍币制中央集权 4.南北交通 605 5.洛阳 6.考试进士7.618二、1.(1)南北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

(2)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

(3)陈后主荒淫无道。

(4)人民渴望统一。

2.不对。

大运河的开通虽然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它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C 2.C 3.C 4.B 5.B 6.B7.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8.(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三、练习巩固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他说的这位大臣是()A.长孙无忌B.杜如晦C.房玄龄D.魏征4.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她是()A.吕后B.慈禧C.武则天D.王昭君5.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6.“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B.政治比较安定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时形成了什么治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什么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四、课后反思参考答案:一、1.618 长安 2.李世民贞观唐太宗 3.(1)三省六部制法律进士科政绩(2)农业4.经济贞观之治5.官僚贵族殿试发展生产6.开元盛世7.姚崇8.吏治税制9.开元鼎盛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隋朝创建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

三、1.C 2.A 3.D 4.C 5.D 6.A7.(1)唐太宗。

“贞观之治”。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3.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包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4.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学习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学习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农业方面发明重要的生产工具________和________;重视兴修________。

2.手工业:(1)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______工艺水平最高,_______冠于全国。

(2)越窑的_______、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 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___________的统治。

5.唐蕃和亲促进了_______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周边各族尊奉其为为各族的“________”。

7.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________,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8.(1)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的美誉。

(2)杜甫的诗歌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3)白居易诗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9.(1)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________、柳公权和欧阳询。

(2)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________等。

(3)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

二、合作探究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反映了怎样的现实?三、练习巩固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A.水排、筒车B.曲辕犁、筒车C.灌钢法提花机D.翻车、提花机2.唐朝手工业发达,下列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B.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非常有名D.唐三彩由三种颜色制成,色彩艳丽3.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江南河4.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5.“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对一个大诗人的描绘,诗中的“酒中仙”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路难》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材料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1)材料一、二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分别被誉为什么?(2)材料三诗句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何特色?四、课后反思参考答案:一、1.曲辕犁筒车水利 2.丝织蜀锦青瓷唐三彩 3.商业长安 4.西域 5.吐蕃汉藏 6.开明的天可汗 7.开放积极向上 8.诗仙诗圣 9.颜真卿吴道子二、社会风气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体现了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现实。

三、1.B 2.D 3.B 4.C 5.A6.(1)李白;杜甫。

“诗仙”;“诗圣”。

(2)白居易。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3.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和天竺的交往【学习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启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唐朝时期,中国和_______的交流非常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