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心脏康复模式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一、 KABP护理模式简介KABP护理模式,即知识、信念、态度和实践(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and Practice),是一种心理护理干预模式。

该模式强调通过对患者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实践进行干预,从而影响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在心脏康复领域,KABP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脏健康知识、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心脏康复的效果。

1. 知识(Knowledge)急性心梗患者对心脏病的认知水平往往不高,对心脏康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心脏康复知识的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急性心梗患者对心脏康复的知晓率和接受程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心脏康复活动,改善康复效果。

2. 信念(Belief)心脏康复过程中,患者的信念对于康复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念积极的患者更容易坚持康复计划,遵守医嘱,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而一些消极的信念可能会对康复产生阻碍。

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信念,树立积极的康复信念,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3. 态度(Attitude)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态度对于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积极的态度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康复治疗,主动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和心理调适。

KABP护理模式通过心理疏导、认知重建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提高康复依从性,从而改善心脏康复效果。

4. 实践(Practice)心脏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心脏保健意识,预防心脏病的再发。

KABP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行为习惯的干预,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实践,从而达到心脏康复的最终目标。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心脏康复的知晓率和接受程度,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心脏康复活动。

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护理进展

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护理进展

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护理进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对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但这些治疗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心脏康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冠心病病人从疾病中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

心脏康复不仅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等常规心脏康复方式,还包括了患者心理康复、认知康复、运动康复、睡眠康复、营养康复和中医养生等非药物治疗,关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已成为当今护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康复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心血管疾病在众多病情中比较常见,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已有研究表明,将心血管功能训练用于冠心病的防治和管理,可以减少5年内的死亡率,并有效防止急性心梗的发生,因此开展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非常重要。

1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目前,关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目标尚无统一标准。

国内外对心脏康复的目标并不一致,多数研究者认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减轻运动耐受性及再发心绞痛、3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风险、4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相关并发症[1]。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冠心病患者疾病情况和心理状态,并给予其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干预。

通过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2.1运动治疗为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患者的恢复周期,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肌肉力量训练及呼吸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在Ⅰ期帮助冠心病患者练习心脏康复七步法,可提高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康复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一定不要做大幅度的动作。

心脏康复护理新进展

心脏康复护理新进展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心脏康 复护理新进展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我国目前冠心病患者有4000万人,每小时死亡 260例
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急剧上升趋势 病人呈年轻化趋势
国内心脏康复的现状
(已确诊的冠心病)
>90%未得到合适的康复治疗 >90% 超重、饮食不合理 50%住院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
谈话运动水平
运动时谈话无明显气促—运动量适宜 运动中能唱歌—运动量不足
自觉疲劳分级
患者主观的用力程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常用Borg自觉劳累分级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进行量化评估,在13-16的范 围内活动,15相当于最大氧耗的70%(AT附近)
重视患者的自觉劳累程度,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有服用影响 心率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不宜用心率作为自我监测指标。
减慢或逆转病变进 预防或减少心脏事件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康复干预(一级预防)
最终目的--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
营养
运动 (核心 内容)
生活方式 指导(戒
烟)
药物
心理
现代心脏康复概念
通过综合措施,消除因心 脏疾病引起体力和心理的 限制,使病人身体、精神 、职业和社会活动等方面 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小量开始,逐渐增量(循序渐进)
选择适当的运动,避免竞技性运动 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 警惕症状:如:上身不适(包括胸、臂、颈或小颌)无
力、气短、骨关节不适 一旦出现,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阻抗运动处方
训练方式:利用自身体重、哑铃、弹力带等 频率:周2-3次(隔天一次) 时间:10-15分钟 Borg评分11-14分 注意事项: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避免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多数患者伴有剧烈以及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患者常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均实施PCI治疗,而在治疗术后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较为重要。

常规护理仅针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照料,该种护理方式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导致护理效果不显著。

而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针对患者病情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健康,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进展急性心肌梗死是人体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多数患者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危害患者健康。

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1],是由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累积引起的心肌梗死急性发作,而PCI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一直以来医务人员较为关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而忽视心肌梗死的预防和心脏康复,人体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容易导致心功能下降、术后冠脉再狭窄,目前国内外专家着重呼吁对心肌梗死的预防,认为心肌梗死疾病术后的管理也是研究的重点[2-3]。

本文目的在于探究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具体内容见下文。

1.心脏康复护理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多种,例如运动锻炼、心理干预、用药干预、健康宣教、营养指导等多项措施。

心脏康复的定义为通过整体、综合的康复医疗,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能改善由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脏功能低下,预防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2.心脏康复护理(1)成立心脏康复护理管理小组:小组均由医务人员组成,包含护士长、心内科医师、心血管专科护士等,护士长主要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协调,而医师主要负责疾病的治疗方案调整和疾病咨询,专科护士主要负责护理服务开展和健康教育。

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心脏康复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通过系统、科学的运动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在心血管病恢复过程中提高心脏的功能和质量,促进身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运动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否持续进行规定的运动锻炼,即患者对康复运动计划的配合程度。

心脏康复运动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依从性可以促进心脏康复的有效进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降低再次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反,如果患者的运动依从性较差,康复计划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看病不如自己看,康复的效果降低困扰患者的同时也会对医院造成一定的压力。

在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首先,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被广泛关注。

现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家庭支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患者对康复运动的依从性。

临床工作者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其次,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评估工具逐渐完善。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对康复运动的依从性,研究者们开发了许多评估工具,如心理问卷调查、运动日志、运动计数器等。

这些工具能够客观反映患者的运动情况,并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此外,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干预策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等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例如,有些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让患者了解到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和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另外,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也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最后,社区康复模式的推广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比于传统的医院康复模式,社区康复模式更加贴近患者的实际生活环境,减少了患者前往医院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提高了患者对康复运动的依从性。

因此,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社区康复模式的可行性,并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心脏康复:中国的发展方向

心脏康复:中国的发展方向
பைடு நூலகம்
Page 20
刘遂心
我国开展心脏康复的现状及对策
①医务人员不了解心脏康复,更谈不上指导 ②收入低,不愿意从事,领导也不重视 ③患者知晓率低,缺乏正确指导 ④缺乏趣味性,受天气影响,难以坚持 ⑤长期以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一时难以纠正
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心脏康复的程序 为基层医院提供专业指南、创造条件开展心脏康复是当务之急 普及心脏康复的知识,重视病后的康复,更要关注疾病的预防 开展科普教育,做好规范化培训,完善的分类管理,推广实用技术等 积极主动影响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落实各地康复治疗项目进医保,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健康管理
Page 13
国外
发展空间:心衰患者仅1/10接受CR治疗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HF住院患者仅1/10出院后被转介接 受CR,但研究期间无论HFrEF还是HFpEF心衰患者,接 受CR的比例均随时间推移而升高,而医生建议是患者参 与CR的有力预测依据。
Page 14
国内
心血管疾病呈持续上升态势
每5个成人中1人患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占死亡构成的40%以上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
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 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293.69/10万 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259.40/10万 每5例死亡者3例死于心血管病
Page 15
国内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迫在眉睫
诊断不明
治疗不当 √
√ 缺乏规范的心
脏康复/二级预防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心脏康复的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 有适应症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后进行心脏康复治疗亦不足30% 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缺乏系统科学管理,约90%医院未开展心脏康复。
护士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摘要】KABP护理模式是一种以知识、态度、信念和实践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在心梗患者康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力和优势。

研究表明,采用KABP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心脏康复的参与度,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

未来,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对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与其他护理模式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KABP护理模式的优势和创新之处,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性心梗, KABP护理模式, 心脏康复, 研究进展, 应用效果, 临床评价, 意义展望, 比较分析, 作用总结, 发展方向, 护理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康复,以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率。

在心梗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KABP护理模式是一种针对心梗患者的全面护理模式,其核心概念是知识、态度、信念和实践。

通过对患者的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引导患者积极的态度和信念,促进患者在实践中自我管理和康复。

KABP护理模式在心梗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

有必要对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意义和前景展望。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KABP护理模式的概念及核心内容;2.探讨KABP护理模式在心梗患者康复中的实际应用情况;3.评价KABP护理模式在心梗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4.探讨KABP护理模式的意义和未来发展前景;5.比较KABP护理模式与其他护理模式在心梗患者康复中的优缺点,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是指通过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帮助PCI术后患者达到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心脏疾病的不断增加和PCI术的广泛应用,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发现,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促进患者的血流循环,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再发心脏事件的风险。

然而,目前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研究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CI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前言: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康复干预措施来促进心脏病患者的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1-2]。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作为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对象,其康复护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心脏康复护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呈现出了新的进展。

基于此,本文结合现有研究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 PCI术后心脏康复概述PCI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段修复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血流和功能[3-4]。

然而,PCI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有效的康复护理,以促进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6]。

心脏康复是一种通过综合性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状况,减轻症状,预防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过程[7]。

对于PCI术后患者而言,心脏康复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心血管健康状态。

心脏康复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通过对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和体力活动,促进心脏肌肉的功能恢复,增强心脏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8]。

(2)控制心脏症状和减轻心血管病的相关风险: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控制心脏症状,减轻患者的疾病风险,如再次发作心脏事件的风险[9]。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随着心脏疾病的不断增多,心脏介入手术(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旨在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二、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内容1. 体力活动康复:PCI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康复,包括逐步增加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增强心肌功能,提高心脏耐受力。

2. 药物治疗:PCI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稳定心脏病情。

3. 心理康复:PCI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康复,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4. 饮食调理:PCI术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调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5. 定期复诊:PCI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1. 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研究者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了不同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包括传统的医院康复模式和社区康复模式等。

结果显示,社区康复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再发病率。

2. 心理康复的研究:心理康复在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探讨了各种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3. 个体化护理的研究: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健康状况不同,个体化护理在PCI 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者不断探讨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以提高护理效果。

1. 缺乏标准化护理方案:目前,针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往往根据个人经验制定护理计划,导致护理质量参差不齐。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PCI(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是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PCI术后患者存在着心脏康复护理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人们对心脏健康的重视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也在不断得到关注和提升。

通过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角度出发,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护理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评估目前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优化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还旨在探索未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发展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PCI术后患者的健康康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为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心脏康复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3 研究意义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而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对于他们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康复至关重要。

随着PC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PCI治疗。

患者在手术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康复期间的身体恢复、心理状况、药物管理等方面。

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实践操作。

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具体、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贴心、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康复。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本文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心脏康复护理的因素。

本文还总结了一些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有效的策略,并提出了对心脏康复护理效果评价的方法。

通过讨论心脏康复护理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为提高PCI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重要性、影响因素、策略、效果评价、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及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管壁逐渐硬化、斑块形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通过导管放置、扩张支架等操作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帮助减轻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式。

随着PCI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PCI 治疗。

PCI术后的心脏康复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良好的心脏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肌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探讨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总结近年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PCI术后患者的重要性,探讨影响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并评价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康复效果和降低并发症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心脏康复护理现状与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护理现状与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护理现状与研究 进展
心脏康复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心脏康复护理的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心脏康复护理的需求不断 增加。
护理资源不足
目前,心脏康复护理的专 业人员和设施仍然相对不 足。
效果评估不一致
对于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评估尚缺乏统一的标准。
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1基因增强疗法来自心脏康复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健康设备
智能健康设备将为心脏康复护理的监测和 管理提供更多便捷和准确的方法。
大数据分析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优化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终身心脏康复
将心脏康复护理延续到患者的终身,以保持健康和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结论和总结
心脏康复护理在预防和管理心脏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发展将需 要更多的创新和智能技术的应用。
通过基因增强疗法,可以促进心脏康复的效果和速度。
2
虚拟现实训练
虚拟现实训练为心脏康复护理提供了创新的交互体验。
3
社区康复项目
社区康复项目在促进心脏康复护理的普及和便利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心脏康复护理的主要挑战和障碍
1 缺乏意识和理解
许多人对心脏康复护理的益处和必要 性缺乏充分的认识。
2 资源限制
有限的医疗资源和经济限制对心脏康 复护理的发展构成挑战。
3 文化观念和社会压力
文化观念和社会压力可能影响心脏康复护理的接受和效果。
心脏康复护理的创新方法和技术
个性化运动计划
远程监测技术
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可以使心脏 康复护理更加针对个体的需求。
远程监测技术可以让患者更方 便地接受心脏康复护理。
健康饮食计划

近 10 年国内外心脏康复研究现状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近 10 年国内外心脏康复研究现状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2 2009~2019年国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发文量共现视图
3 2009~2019年国内心脏康复研究不同科研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英国)
(法国)(丹麦)
(荷兰)
(德国)
(瑞典)
(意大利)
(加拿大)
(日本)
(中国)
(波兰)(澳大利亚)(巴西)
(比利时)
(美国)
2009~2019年国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2009~2019年国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年国内外心脏康复研究热点
国外心脏康复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关键词中心性则反映了其在整个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关键词在某一领域中出现的频数可以判断该领域的研究热点[7]。

运用LLR算法对各个聚类进行标识来确定研究前沿,其中聚类序号与聚类大小呈反比,节点大小与被引频次呈正比。

对国外近10年的英文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共得到88节点、517条连线、网络密度为
个聚类:#0号聚类心力衰竭、#1号聚类心脏病、#2号聚类抑郁、#3号聚类体力活动,详见图
6可知,国外心脏康复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与心力衰竭等,主要疗效指标包括生活质量、体力活动、死亡率以及抑郁等,干预方式主要为运动。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heart disease:心脏病;depression:抑郁;physical activity:体力活动 2009~2019年国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
2009~2019年国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

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张灿玲;王霞【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作者】张灿玲;王霞【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省立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亿,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随着心血管临床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血管病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2]。

尽管如此,目前心血管病诊治中仍存在“治疗前期缺乏预防、治疗中期缺乏有效干预、治疗后期缺乏管理”等问题,而心脏康复技术的发展可望使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基本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当前心脏康复已成为现代心血管病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90%以上的科室仍未开展心脏康复护理。

鉴于此,现将心脏康复领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基本概念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脏康复进行定义:使心血管病患者恢复适当的体力、精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尽可能恢复社会正常角色和地位,并能独立生活。

1988年,美国健康服务中心定义为:一种全面而长期的包含医疗评估、运动锻炼、危险因素控制、教育和咨询的计划。

1995年,美国公共服务中心定义为:用于控制心血管病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限制心血管病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影响,改善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降低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风险的综合性长期计划,包括医疗评估、运动处方,危险因素纠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等措施[3]。

2007年,美国心肺康复协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表的《冠心病人康复及二级预防指南》沿用了此定义。

当前对心脏康复的定义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各种有目的的干预,包括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开展教育,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保持心理健康,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评定心血管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进行有针对性的二级预防,对危险因素进行纠正,降低再发病和猝死的危险,指导患者规律服药,减轻症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增强体力,判断预后,延缓甚至逆转病变,提高其生活质量,指导恢复工作,回归社会[4]。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运动研究进展及启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运动研究进展及启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运动研究进展及启示摘要:作为缓解慢性心律失常疾病最有有效的方法之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我国医学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除缓慢性心律失常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还可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等疾病。

而针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还可以增强其心肺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与舒适感。

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康复运动的类型、运动方法、运动效果的评估工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以期为我国医护人员制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心律失常; 术后康复; 运动训练1引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紊乱的设备,在我国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从我国心脏起搏器植入情况来看,据CCIF2022数据,2021年我国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植入量达到9.92万台,同比增长15.08%。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脏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需求量和使用量仍会逐渐增加。

目前,我国一般医院、心血管专科医院、社区医院等都提供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服务,且该手术已经成为中国心脏外科、心脏内科大型综合医院必备的技术之一。

然而,起搏器术后可能导致切口出血、囊袋出血、感染、导线移位、术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4.4%的患者可能因为出现术后并发症导致需要进行起搏器重装,部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因身体或心理状态原因,术后不愿进行康复运动,且部分医院无规范统一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运动指导,导致患者发生一些并发症,并影响患者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康复指通过各种综合措施,消除或缓解患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个体达到最佳生存状态。

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所需求问题类别中对运动相关问题的需求是最多的。

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运动模式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运动模式的研究进展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1.13.01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 疾 病 报 告 2019》[1]指 出,中 国 心血管病患病率 及 病 死 率 仍 处 于 持 续 升 高 趋 势,推 算 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3.30 亿人,其 中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心 脏 病 (简 称 冠 心 病 )是 指 由 于 冠 状 动 脉 发 生 粥 样 硬 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发的 心 脏 病 ,归 属 于 缺 血 性 心 脏 病 ,居 心 血 管 病 死 亡 原 因 的 首位。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ion,CR)是一项包括 运动 处 方、健 康 教 育、纠 正 心 血 管 风 险 因 素 等,旨 在 控 制心血管病病人 临 床 症 状、降 低 不 良 心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率的综合的长期 干 预 计 划,是 心 血 管 二 级 预 防 的 延 伸 和扩展,目前多项 临 床 研 究 证 据 支 持 心 脏 康 复 可 使 冠 心病病人 获 益。 其 中 运 动 康 复 是 心 脏 康 复 的 核 心 内 容,当前国内外循 证 医 学 证 据 初 步 证 实 基 于 运 动 的 心 脏康复可减少冠 心 病 病 人 的 心 血 管 危 险 因 素、改 善 远 期预后及降低不 良 心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率,在 冠 心 病 的 防 治及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 。 [2] 本研究综述 心 脏 康 复 运 动模式在冠心病 病 人 中 的 应 用 情 况,以 期 为 冠 心 病 病 人的心脏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1 心脏康复运动模式
病人的运动耐量 明 显 改 善,尚 未 发 现 心 功 能 发 生 明 显 改变;Xu 等 的 [20] 研究 显 示 48 h 内 进 行 早 期 活 动 训 练 可提高 AMI 病人的 运 动 耐 量。此 外,早 期 家 庭 康 复 训 练也可明 显 改 善 AMI 的 心 功 能 。 [21] 研 究 表 明,MIAT 可改善 AMI 病 人 心 功 能,减 轻 心 绞 痛 复 发 程 度,改 善 病人的生活质量 。 [22] 一项 前 瞻 性 队 列 研 究 表 明,心 脏 康复的运动模 式 是 降 低 AMI 病 人 死 亡 率 的 独 立 预 测 因子,在疗 效 及 预 后 方 面 对 AMI 病 人 产 生 了 积 极 影 响,可降低 AMI 病 人 的 再 梗 死 率 及 心 肌 梗 死 再 住 院 率 。 [23] 2.3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 脉 介 入(PCI)术 后 PCI 是 冠 心病重要的治疗方法,2016 年发布的 PCI 术后运 动 康 复专家共识,对 PCI 术 后 病 人 心 脏 康 复 运 动 模 式 的 开 展起到规范及指导作用。遵循 PCI 术后运动康复专家 共识实施为期 6 个 月 的 个 体 化 运 动 康 复 方 案,应 用 心 肺运动试验和 6 min 步 行 试 验 作 为 评 价 指 标,结 果 显 示心脏康复运动模式可有效改善 PCI 术后病人的心功 能及运动耐量[24];李十红等 研 [25] 究 表 明,5 km 快 走 有 氧运动有利于改善 PCI 术 后 的 抑 郁 状 态,且 安 全 性 较 好;一项纳 入 63 项 研 究 共 14 486 例 PCI 术 后 病 人 的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明显 降低 PCI 术后病人再住院率,在降低全因死亡率、血管 再重建风险方面尚未发现明显优势 。 [26] 2.4 冠 心 病 冠 状 动 脉 搭 桥 (CABG)术 后 冠 心 病 CABG 是一种应用血管桥移植手段来改善远端心肌缺 血 的 治 疗 方 法 ,适 用 于 不 适 宜 冠 状 动 脉 成 形 术 (PTCA) 和 PCI 术的病人。一项纳 入 54 例 CABG 术 后 病 人 的 研究发现,MIAT 可 改 善 CABG 术 后 病 人 的 峰 值 摄 氧 量(VO2peak)及运动能力 。 [27] 另一项纳入 3 975 例病 人的回 顾 性 研 究 表 明,基 于 运 动 的 心 脏 康 复 可 降 低 CABG 术后病 人 Ⅰ 期 及 Ⅱ 期 全 因 病 死 率 。 [28] 现 有 数 据表明,积 极 开 展 以 运 动 为 基 础 的 心 脏 康 复 可 降 低 CABG 术后病 人 的 死 亡 率 及 不 良 心 血 管 事 件 的 发 生 率,但 也 要 防 止 心 绞 痛、心 律 失 常、猝 死 等 不 良 心 血 管 事件的发生。 3 小结与展望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随着心脏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心脏康复护理成为了越来越多心脏患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PCI)的不断发展,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也备受关注。

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康复护理模式、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等方面,对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传统的心脏康复护理主要以医院为中心,而现代的心脏康复护理更加注重社区化和个性化。

对于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一些研究表明,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结合多学科的团队协作,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远程康复护理模式也备受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便捷的康复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依从性。

二、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PCI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针对PCI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也备受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心脏康复的效果。

心理干预的方式多样,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

一些研究也发现,心理干预能够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三、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PCI术后患者的药物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不断发展,对于PCI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些研究表明,对于PCI术后患者,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些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之中,为PCI术后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四、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运动康复一直被认为是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PCI术后患者的运动康复,一些研究表明,适量的有氧运动能够提高PCI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力耐力,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一些研究也发现,运动康复能够改善PCI术后患者的血脂代谢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内外心脏康复模式研究进展

国内外心脏康复模式研究进展

Abstract:Thedevelopment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ardiacrehabilitationcanbenefitpatientswithcardiovasculardiseaseforalongtime.The heartrehabilitationinChinaisatapreliminarystage,andasystematicandstandardizedmodelhasnotyetbeenformed. Thisarticlereviewstheclassificationofcardiacrehabilitationandcardiacrehabilitationmodelsathomeandabroad,in ordertoprovideabasisfortheexplorationofcardiacrehabilitationmodelsinChina. Keywords:cardiacrehabilitation;model;cardiovasculardisease;review
第 40卷第 1期 2020年 2月
doi:10.3969/j.issn.16746449.2020.01.017
健康研究
HealthResearch
Vol.40No.1 Feb.2020
健康科学基础研究
国内外心脏康复模式研究进展
包招兰1,冯国和2,吴 琪2,张邢炜1
(1.杭州师范大学 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2.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5)
Researchprogressoncardiacrehabilitationmodelsathomeandabroad
BAOZhaolan1,FENGGuohe2,WUQi2,ZHANGXingwei1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摘要】目前,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此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就是介入治疗,不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优化且心功能有所改善。

而心脏康复护理始终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且不容小觑。

基于此,文章将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基于冠心病临床发病率的提升,介入术治疗效果备受临床关注。

此治疗方案可使瘀堵血管疏通并改善心脏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但术后受损心肌很难尽快恢复,患者心功能仍需不断提升,因而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极为明显。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心脏康复进展为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延缓疾病进展,西方国家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针对心脏康复展开临床研究,且有益性和安全性被证实,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亦得到推广[1]。

德国心脏病患者经住院急性期治疗后,均需行3-4w心脏康复训练。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行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当中,超过半数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而在美国(2007年以前),仅有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适用心脏康复。

而2007年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以及心脏移植患者中的56%均接受心脏康复(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数据),且58%患者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

现阶段,国内心脏介入术后康复与护理研究开始被关注,《心脏康复危险程度分层》、《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康复程序》(2006)备受欢迎[2]。

亦有部分学者指出,行心梗介入手术治疗后,针对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更有利于其康复。

仍有其他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增强,利于其不良生活方式的转变,确保患者具有健康社会心理,避免其再次入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 康 复 项 目,其 中 包 括 68.7% 的 高 收 入 国 家、 28.2%的中等收入国家及8.3%的低收入国家。 2 全球心脏康复模式 2.1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欧洲采用康复中心结合社区的心脏康复模式; 中国台湾、日 本 是 以 康 复 门 诊 带 动 家 庭 的 模 式;美 国是以市场为主导、国家部分支持的模式[6]。 2.1.1 以 医 院 为 基 础 的 心 脏 康 复 在 美 国,医 院 内的1期康复由医保支付,因此该阶段康复的实施 比较顺利。康复团队包括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 呼吸治疗师、心 理 咨 询 师 等,其 中 医 生 是 团 队 的 核 心。早晨交 班 时,康 复 团 队 成 员 共 同 查 房,讨 论 患 者的康复治 疗 方 案,下 达 医 嘱 由 护 士 执 行,护 士 再 将执行方 案 反 馈 给 医 生 审 核,确 认 无 误 并 签 字 后, 护士才能执行,整个过程是一个闭环模式[6]。 2.1.2 以社区和家庭为中心的心脏康复 在 英 国,由学会 督 导 实 施 康 复,患 者 在 三 级 医 院 治 疗 后 转诊到社区实施康复,心脏康复俱乐部是应用比较 多的形式,患 者 之 间 可 以 讨 论、交 流,且 医 保 覆 盖 1~3个月 的 社 区 康 复 费 用[6]。 一 项 系 统 回 顾 研 究 发现,在患 者 死 亡 率 和 心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率 方 面,医 院和社区心脏康复的差异非常小[8]。 2.1.3 初级卫生照护场所开展的心脏康复 初级 卫生照护比专科照护更容易获得。慢性病如糖尿 病和高血压的初级医院管理已经非常成功。然而, 初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从事预防工作的时间非常有 限,主要由健康辅助照护者如理疗师或职业治疗师 完成心脏康复的核心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初级医 院的短时(<10h)心脏康复项目与三级专科医院的 长期心 脏 康 复 项 目 均 可 以 有 效 降 低 全 因 死 亡 率
根据2012年人均国民收入总值将国家进行分 类:低收入国家≤1035美元;中低收入国家1036~ 4085美元,中 高 收 入 国 家 4086~12615 美 元;高 收入国家≥12616美元[7]。在全球范围内,心脏康 复项目普及情况不容乐观,仅有38.8%的国家提供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护理高原人才建设:“百人计划研究型临床 护士”项目(Hlgy15005yjx);上海交通大学护理高原项目(Hlgy16021sjk) 作者简介:20009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 通信作者:许之民,Email:xuzhimin2005@126.com
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康复(cardaic rehabilitation)对患者有益,但由于关注度不足和社 会医疗体 系 等 原 因,我 国 心 脏 康 复 事 业 发 展 较 缓 慢。本文就国内外心脏康复模式及对我国心脏康 复事业的启示作一综述。 1 概述 1.1 心脏康复的定义及适应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脏康复是为心脏 病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支持,使其最大限 度地恢复社会功能[6]。根据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对 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患者和搭桥术后、介入 术后、心脏或肺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心脏康复[7]。 1.2 全球心脏康复的可及性
在中低收入国家,提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实 施心脏康复,同时强调评估先行[10]。心脏康复项目 开始于完整地评估,包括对体力活动、饮食、吸烟情 况、超重/肥胖、心脏病知识、抑郁、回归工作、血脂、血 压、药物及血糖情况等要素的评估。完善评估后,患 者和心脏康复提供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在资源匮 乏的环境里,一些运动项目虽然没有正式的器械,但 是可用走路或者骑自行车替代。同时也可购置一些 花费较少的心脏康复设备,如弹力带、自制哑铃、瑜伽 垫和计步器。训练地点选择村庄、社区会议室、礼堂 或者学校,并配备血压计、听诊器、数心率的秒表和简 单的记录设备。由培训过的社区健康工作者或者医 务人员进行指导,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基本生命支持 的培训,并强烈建议配置体外除颤仪。中低收入国家 的心脏康复模式应设为菜单式,且在资源缺乏的环境 里可以灵活搭配和实施。 2.3 国内心脏康复开展情况
·158·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8年5月第45卷第3期 IntJCardiovascDis,May2018,Vol.45,No3
(RR=0.8,95%CI:0.68~0.95)[9]。 2.1.4 基于移动医疗的交互模式 基于移动医疗 的交互模式在成本和时间上具有优势,且可顾及隐 私。基于互联网的干预模式对患者的健康行为、心 理、临床结果(如血压、胆固醇水平)都有积极影响。 高收入国家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手机短信、语音通话 或基于手机的问卷调查等进行心脏康复训练。这些 策略已经显示出了积极效果,包括锻炼能力和危险因 素(如 血 压、糖 化 血 红 蛋 白 水 平、体 质 量 指 数)的 改善[8]。 2.2 中低收入国家
【关键词】 心脏康复;模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8.03.009
全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 据2016年 WHO全球疾病评估报告的研究结果,在 过去的10年中,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最主要 原因[1]。然而,临床医生更关注心脏病急性期的抢救 和药物治疗,后期的康复常被忽视,术后的心血管再 狭窄问题[2]、焦虑和抑郁等精神问题[34]、再入院率、 医疗费用仍急剧增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劳动力损失[5]。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8年5月第45卷第3期 IntJCardiovascDis,May2018,Vol.45,No3
·157·
国内外心脏康复模式的研究进展
刘霞 许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 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升高,带病生存的人群急剧增 加。如何对该类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模式是近年研究的热 点。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心脏康复模式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