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实验四 肿瘤
科研动物肿瘤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肿瘤的治愈率,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动物肿瘤实验是肿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模拟人类肿瘤的生长、发展和治疗反应,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对动物肿瘤模型的抑制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采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本实验室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3. 肿瘤模型制备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建立动物肿瘤模型。
将4T1细胞以1×10^6个细胞/只的浓度接种于小鼠背部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4. 实验方法(1)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处理,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2)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3)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的抗肿瘤药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4)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的抗肿瘤药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5. 数据收集与分析(1)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记录肿瘤体积、重量等指标。
(2)统计肿瘤生长曲线,分析各组肿瘤生长速度。
(3)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
三、实验结果1. 肿瘤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减小(P<0.05)。
其中,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减小最为明显。
2. 肿瘤生长曲线通过统计肿瘤生长曲线,可以看出高剂量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和低剂量组。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相比,肿瘤体积和重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抗肿瘤药物对动物肿瘤模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减小最为明显,说明药物在较高剂量下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果。
B16预实验肿瘤变化
第一组白蛋白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43435332第五天65646444第六天75656543第七天75745644第八天86867776第九天77766555第十天87887786瘤 重 2.03 1.980.661第二组免疫球蛋白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42223322第五天53344433第六天64625433第七天64525543第八天64535554第九天54434453第十天55434443瘤 重0.460.10.20.08第三组P6(5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11112121第五天21324332第六天32435474第七天53435474第八天53445464第九天66656564第十天77656564瘤 重 1.070.620.60.69第四组P6(2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1112121第五天21113232第六天22222133第七天43334344第八天55434344第九天55435444第十天65545554瘤 重0.80.540.560.45第五组P7(5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22第四天11213132第五天22323143第六天32323143第七天43334353第八天54545353第九天55555353第十天77555353瘤 重 1.130.540.390.4第六组P7(2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1121第四天22222222第五天32222222第六天43322232第七天44433353第八天54544454第九天64556465第十天64556675瘤 重0.490.340.610.7第七组P1(5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22第四天11221143第五天32534243第六天32544243第七天43644344第八天43664344第九天53755444第十天54775455瘤 重0.390.890.40.45第八组P1(2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1212111第五天22323332第六天32334332第七天32434333第八天33444433第九天43544453第十天44544453瘤 重0.220.190.150.32第九组P3(5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2322121第五天42333343第六天43433354第七天53553355第八天54664364第九天54665455第十天0.350.590.30.37瘤 重第十组P3(2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2322121第五天42333333第六天42433354第七天43543364第八天43554374第九天53664474第十天53665574瘤 重0.210.670.90.78第十一组生理盐水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32第四天32313144第五天53335365第六天63545475第七天65557576第八天75757577第九天75667786第十天76778796瘤 重0.92 1.21 1.33 1.29第十二组5-fu(1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2333233第五天32333333第六天33333333第七天43333333第八天44544433第九天44444333第十天44444233瘤 重0.270.150.10.2无00000000215354537564860.65尾无000000000000000042224343645347456555645376540.540.2尾无000000000000000011111122545454546454655577551.220.36尾无000000000000000021222132223243644465656666770.8 1.01无00000000112132434343430.35无0000000021323333445565无00000021434343434455650.73无00000022223343525353530.29无00000000114243445465无00000000114242535455660.92无00000041527575858596982.03无0000002133434444444454 0.34。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三年⼆⽉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熊蓉华舒筱灿李晓阳舒旭编吴和平审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三年⼆⽉前⾔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结合培养⽬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
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体,便于学⽣使⽤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师分别编写,病理⽣理学分由李晓阳⽼师编写。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恳请各位师⽣在使⽤时随时指正,使之⽇臻完善。
病理教研室⼆○○三年⼆⽉⽬录前⾔第⼀部分病理学实验结论 (1)实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实验⼆局部⾎液循环障碍 (7)实验三炎症 (12)实验四肿瘤(⼀) (16)实验五肿瘤(⼆) (20)实验六⼼⾎管系统疾病 (23)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 (27)实验⼋消化系统疾病 (30)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 (34)实验⼗⼥性⽣殖系统疾病 (38)实验⼗⼀甲状腺疾病 (42)实验⼗⼆传染病(⼀) (44)实验⼗三传染病(⼆) (48)第⼆部分病理⽣理学实验实验须知 (51)实验⼀肺⽔肿 (54)实验⼆失⾎性休克 (57)实验三缺氧 (60)第⼀部分病理学实验绪论⼀、病理学实习⽬的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幻灯、课件、⼤体标本、病理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提⾼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肿瘤科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肿瘤科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本大纲旨在明确肿瘤科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临床实践培训。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解肿瘤科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掌握肿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技能。
3. 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临床决策能力。
4. 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5. 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1)肿瘤学基础理论: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分类、分期等。
(2)肿瘤诊断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等。
(3)肿瘤治疗学: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4)肿瘤护理学: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症状管理、并发症护理等。
2. 临床实践教学(1)临床查体:患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等。
(2)临床诊断:常见肿瘤疾病的诊断流程、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等。
(3)临床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临床护理:患者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症状管理、并发症护理等。
(5)临床病例讨论:分析典型病例,讨论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案。
3. 实验室技能培训(1)细胞学检查:细胞涂片制备、染色、镜检等。
(2)病理学检查:病理切片制备、染色、镜检等。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图像分析、报告解读等。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肿瘤科相关理论、技术和经验。
2. 临床示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临床查体、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操作。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4. 实验室技能培训:进行细胞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等实验室技能操作培训。
5.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进行跟班实习,亲身感受临床实践。
五、实践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实践过程,总结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不足。
体内抗肿瘤实验报告
体内抗肿瘤实验报告- Author: [Your Name]- Date: [Date]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本实验旨在探索体内抗肿瘤的新方法。
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肿瘤细胞株:实验室已建立的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实验动物:6周龄的BALB/c小鼠,雄性,体重20-25g实验设计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0只小鼠。
1. 实验组:注射实验药物后接种肿瘤细胞2.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接种肿瘤细胞实验步骤1. 镇静小鼠- 使用乙醚麻醉小鼠,保证安全和无痛苦。
2. 注射实验药物-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实验药物(剂量:XXX mg/kg)。
- 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
3. 接种肿瘤细胞- 在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注射1×10^6个MDA-MB-231细胞。
4.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天天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活动情况和一般健康状况。
- 按照实验计划对小鼠进行随访观察,记录肿瘤体积的增长情况。
- 在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出肿瘤组织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结果和讨论本实验共完成了20只小鼠的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
实验结果- 实验组小鼠:- 注射实验药物后,小鼠体重逐渐增加,精神状态良好。
- 肿瘤体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
- 对照组小鼠:- 注射生理盐水后,小鼠体重逐渐增加,精神状态良好。
- 肿瘤体积增长迅速,出现溃烂和坏死情况。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药物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实验组小鼠在注射实验药物后,体重增长正常,无明显的不适症状。
同时,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较慢,与对照组明显不同。
这说明实验药物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初步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实验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肿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一、实验背景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因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探讨肿瘤治疗的新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 探讨肿瘤治疗的新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3. 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肿瘤发生机制研究(1)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点,如细胞形态、生长速度等。
(2)通过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凋亡、侵袭、转移等生物学特性。
(3)探究肿瘤细胞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机制。
2. 肿瘤治疗研究(1)研究现有肿瘤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2)探讨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
(3)分析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3. 实验方法优化(1)优化肿瘤细胞培养条件,提高细胞生长质量和稳定性。
(2)优化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3)改进实验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四、实验预期结果1. 通过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点,了解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 通过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
3. 探索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 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五、实验意义1. 本实验有助于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 本实验有助于探索新型肿瘤治疗方法,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3. 本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总之,本实验通过对肿瘤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做出贡献。
抗肿瘤药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某新型抗肿瘤药物(以下简称“药物A”)在体外及体内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并探讨其药效特点,为该药物的进一步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体外实验材料:- 细胞株: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等。
- 药物A:纯度≥98%,规格为100mg/mL。
- 实验试剂: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青霉素-链霉素双抗等。
2. 体内实验材料:- 小鼠:Balb/c小鼠,体重18-22g。
- 药物A:纯度≥98%,规格为100mg/mL。
-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脱纤维蛋白原等。
三、实验方法1. 体外实验:- 细胞培养:将细胞株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 药物A作用: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培养24小时后检测细胞活性。
- 细胞活性检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抑制率。
2. 体内实验:- 肿瘤模型建立: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药物A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
- 肿瘤体积测量:每周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
- 肿瘤重量测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重量抑制率。
四、实验结果1. 体外实验结果:- 药物A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5.2μM、8.0μM、6.5μM。
2. 体内实验结果:- 药物A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实验组肿瘤体积抑制率为64.3%,肿瘤重量抑制率为63.5%。
五、讨论1. 药物A在体外及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2. 药物A的IC50值较低,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3. 药物A在体内实验中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六、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药物A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
肿瘤临床试验基本知识
肿瘤临床试验基本知识
肿瘤临床试验是通过人类体内对抗肿瘤药物或治疗方法进行的科学研究。
以下是关于肿瘤临床试验的基本知识:
1. 目的:肿瘤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新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分类:肿瘤临床试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I相试验(初始安
全性),II相试验(有效性评估),III相试验(与标准治疗
比较),以及IV相试验(上市后监测)。
3. 设计:肿瘤临床试验可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其中一个组接受新治疗方法,另一个组接受标准治疗或安慰剂。
4. 参与者:肿瘤临床试验的参与者通常是已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
他们需要符合特定的入选标准,并经过详细的评估和知情同意程序。
5. 伦理审查:所有的肿瘤临床试验都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这确保了试验的科学性和患者的安全。
6. 安全性评估:肿瘤临床试验中的患者会接受定期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及对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的详细记录。
7. 终点指标:肿瘤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指标通常是生存率(如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和疾病缓解率。
其次还有一些次要终点指标,如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治疗耐受性等。
8. 数据分析和解读:肿瘤临床试验的数据通常会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新治疗方法与标准治疗的差异性和潜在的风险。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加理性和明智的治疗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参与肿瘤临床试验是一项严肃的决定,患者和家属应当充分了解试验的信息和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决策。
肿瘤缺氧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肿瘤缺氧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探究肿瘤细胞在缺氧环境下的生长和代谢特点。
2. 分析缺氧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3. 评估缺氧诱导因子(HIF)在肿瘤细胞缺氧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肿瘤小鼠模型2. 细胞:肿瘤细胞系3. 试剂:缺氧模拟剂、细胞培养试剂、凋亡检测试剂盒、血管生成检测试剂盒、PCR引物、RT-qPCR试剂盒等4. 仪器:细胞培养箱、显微镜、PCR仪、RT-q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等四、实验方法1. 肿瘤小鼠模型的建立:采用手术或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肿瘤小鼠模型。
2. 缺氧模拟:将肿瘤细胞置于缺氧模拟环境中培养,模拟肿瘤组织中的缺氧状态。
3. 细胞增殖实验:通过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在缺氧环境下的增殖能力。
4. 细胞凋亡实验: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肿瘤细胞在缺氧环境下的凋亡情况。
5. 血管生成实验:采用CD31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情况。
6. HIF表达检测: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缺氧环境下肿瘤细胞中HIF的表达水平。
五、实验结果1. 缺氧环境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与正常细胞相比,增殖速度减慢。
2. 缺氧环境下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加,与正常细胞相比,凋亡细胞数量增多。
3. 缺氧环境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减少,与正常组织相比,血管密度降低。
4. 缺氧环境下肿瘤细胞中HIF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HIF蛋白和mRNA 水平增加。
六、实验讨论1. 缺氧环境下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可能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率增加有关。
2. 缺氧环境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减少,可能是由于缺氧诱导因子HIF的激活,导致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下调。
3. HIF在肿瘤细胞缺氧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等途径影响肿瘤的生长和侵袭。
七、结论1. 缺氧环境下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凋亡率增加,血管生成减少。
病理学实验教案肿瘤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病理学实验教案-肿瘤篇课时安排:每章节2学时,共10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
2. 掌握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 熟悉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4. 能够分析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并进行初步的病理诊断。
教学内容:1. 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2. 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4. 肿瘤的诊断标准5. 常见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初步诊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和诊断标准。
3.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肿瘤病理切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病理切片观察:评估学生对肿瘤病理形态特点的识别能力。
3.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能力的运用。
二、第一章节: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教学内容:1. 肿瘤的定义:介绍肿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2. 肿瘤的分类:讲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分类及区别。
3. 肿瘤的命名原则:介绍肿瘤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
2. 互动问答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三、第二章节: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教学内容:1. 肿瘤的病因:介绍肿瘤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等。
2. 肿瘤的发病机制:讲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子机制。
3. 肿瘤的临床表现:介绍肿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肿瘤的临床表现。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理解程度。
4.形态学实验二-肿瘤1
正常鳞状上皮
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正常腺瘤ຫໍສະໝຸດ 腺瘤正常腺癌
实验四 肿瘤(一)
1、切片标本
肿瘤1—乳头状瘤、肿瘤2—鳞状细胞癌(画图)、肿瘤4—直肠息 肉状腺瘤、肿瘤5—直肠腺癌
2、大体标本
肿瘤3—卵巢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肿瘤4—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肿瘤11—结肠胶样癌、肿瘤5—结肠多发性息肉病、肿瘤6—食管 癌(蕈伞样)、肿瘤8—胃癌-浸润型、肿瘤16—乳腺癌-浸润型、 肿瘤7—胃癌-溃疡型、肿瘤10—直肠癌-息肉型、肿瘤15—子宫平 滑肌瘤、肿瘤17—阴茎癌、泌尿3—膀胱癌、肿瘤18—肺转移性恶 性肿瘤、肿瘤26—畸胎瘤恶变、消化8—慢性胃溃疡恶变
研究肿瘤免疫的实验思路
研究肿瘤免疫的实验思路肿瘤免疫研究的实验思路一、引言肿瘤免疫研究是目前癌症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
通过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机制,可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种研究肿瘤免疫的实验思路。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肿瘤免疫的机制,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 细胞系选择选择具有肿瘤特异抗原表达的肿瘤细胞系作为实验模型。
常用的肿瘤细胞系包括人类乳腺癌细胞系、肺癌细胞系等。
在选择细胞系时,应综合考虑其易于培养、扩增和操作的特点。
3. 动物模型建立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建立肿瘤模型,如小鼠模型。
可以通过移植肿瘤细胞系、引入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等方式建立。
4. 免疫治疗方法选择适当的免疫治疗方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根据实验目的,可以设计不同的治疗组,比较治疗效果。
5. 免疫指标检测通过多种实验方法检测免疫指标,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ELISA等。
可以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等。
6.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组的差异。
可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同时,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肿瘤免疫相关指标的关系。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实验,预期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 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
2. 免疫治疗可以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3. 免疫治疗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浸润,改善肿瘤微环境。
4. 免疫治疗可以调节肿瘤免疫相关因子的水平,改善免疫应答。
四、结论肿瘤免疫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本实验通过研究肿瘤免疫的机制和治疗方法,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预期结果将为肿瘤免疫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
课程类别: 考察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 :
学时班次:学时
教材选用:《病理学实验指导》马跃荣肖桦主编,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病理学》,黄启福王谦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苏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传染病学》第二版,李兰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讲教师:
教案完成时间:年月
学科审阅意见:
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_________ (主管领导签名)
年月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炎症肿瘤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炎症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炎症因子对肿瘤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2. 研究炎症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3. 探索炎症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采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和正常肺上皮细胞系HBE进行体外培养。
2. 炎症因子处理: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炎症因子处理组和炎症因子阻断组,分别加入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和炎症因子阻断剂(如抗TNF-α抗体、抗IL-6抗体等)。
3. 细胞增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4.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5. 肿瘤血管生成实验: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表达检测肿瘤血管生成。
6. 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
四、实验结果1. 炎症因子处理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炎症因子阻断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炎症因子处理组。
2. 炎症因子处理组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炎症因子阻断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炎症因子处理组。
3. 炎症因子处理组A549细胞VEGF和VEG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炎症因子阻断组VEGF和VEGF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炎症因子处理组。
4.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炎症因子处理组肿瘤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免疫相关分子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五、实验结论1. 炎症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
2. 炎症因子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3. 炎症因子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六、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炎症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临床实验效果如何判断
肿瘤临床实验效果如何判断肿瘤临床实验是评估新型药物或治疗方法对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正确判断肿瘤临床实验的效果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判断肿瘤临床实验效果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患者生存率、疾病进展、临床症状改善和安全性等方面探讨肿瘤临床实验效果的判断方法。
一、患者生存率患者生存率是评估肿瘤临床实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采用中位生存期、一年生存率和五年生存率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生存状况。
在临床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如果新型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并提高一年和五年生存率,则可以认为其临床效果较好。
二、疾病进展肿瘤临床实验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和进展风险比。
无进展生存期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没有进展的时间段,进展风险比则是新型药物或治疗方法与对照组在疾病进展方面的相对差异。
如果新型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比,则说明该药物或治疗方法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三、临床症状改善除了生存率和疾病进展,临床实验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评估临床症状改善的方法包括评分量表和症状缓解率。
评分量表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并在治疗后进行对比,症状缓解率则是指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比例。
如果新型药物或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表现出较好效果,则可以认为其临床实验效果较好。
四、安全性最后,肿瘤临床实验效果的评估还需要考虑新型药物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常用的安全性评估指标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进行临床实验过程中,如果新型药物或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低,则能够认为其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判断肿瘤临床实验效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生存率、疾病进展、临床症状改善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只有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全面评估,才能够准确判断肿瘤临床实验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四肿瘤
实验四肿瘤一、实验目的1.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命名原则和分类2.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与肉瘤在形态上的区别3.掌握鳞状细胞癌、腺癌的组织学特征二、实验内容(一)大体标本观察1.乳头状瘤:标本为皮肤肿物,表面呈细乳头状外观,突出于皮肤表面,肿物基底部呈细“蒂”状。
2.乳腺纤维腺瘤: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可见纵横交错编织状条纹,还可见大小不等的裂隙(此为扩张的腺腔)。
3.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肿瘤有完整包膜,切面多为单房性(内容之清亮浆液已流失),内壁光滑,部分腺上皮增生形成向腔内突出的细小乳头状物。
4.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肿瘤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不平,呈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囊性结节。
切面为多房性,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壁光滑,囊壁较薄,有的囊壁可厚薄不均,囊腔内含灰白色或灰褐色的胶冻样粘液,系粘液凝固而成,灰褐色是因为有出血所致。
5.阴茎癌:肿瘤组织呈菜花状、灰白色,干燥质硬,表面凸凹不平,同时向深层组织内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6.肠癌:肿瘤突出于肠粘膜表面,呈息肉状或乳头状,表面凸凹不平,切面肿瘤为灰白色,基底部宽大,并向肠壁浸润性生长,致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7.溃疡型胃癌:胃粘膜面有一溃疡型肿物突入胃腔内,呈不规则的火山口状,边缘呈堤状隆起,溃疡底部凸凹不平,有出血、坏死,周围粘膜皱襞有中断现象。
8.纤维瘤:标本全部为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边界清楚。
切面灰白色,硬韧,有纵横交错的编织状纹理。
9.脂肪瘤:标本全部为肿瘤组织,扁圆形,略呈分叶状,淡黄色,有极薄的完整包膜,质地较软。
切面似正常脂肪组织,其中散在少量纤维组织间隔。
10.子宫平滑肌瘤:标本为全切子宫。
子宫形状已改变,几乎难以辩认。
肌瘤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切面灰白色,可见编织状纹理。
瘤体多位于子宫壁肌间(肌壁间肌瘤)呈结节状,突入宫腔内的瘤体(粘膜下肌瘤)呈息肉状。
肿瘤标志物的常用实验检测
肿瘤标志物的常用实验检测肿瘤标志物根据其生物化学特性分为胚胎抗原、蛋白类、糖蛋白类、酶类和激素类。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可以对肿瘤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监测肿瘤是否复发和转移,为肿瘤的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
一、胚胎抗原和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一)甲胎蛋白(AFP)测定甲胎蛋白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由591 个氨基酸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70kD,含有4%的碳水化合物,与白蛋白很相似,主要的差别是N 端的片段。
电泳时位于白蛋白和α1 球蛋白之间,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
AFP 浓度在妊娠期间通常很高,达到成人正常值的25~30 倍,也可用于21-三体的筛查。
AFP 的浓度在新生儿很高。
有报道在胎儿脐带血中检测到AFP 浓度高达正常参考值的 4 000 倍,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下降至成人正常值(<10 ng/ml)。
不同来源的人AFP 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根据碳水化合物的唾液酸化作用和岩藻糖基化不同,可以通过免疫电泳和凝集素亲和电泳进行检测。
与白蛋白相似,AFP 也有转运不同物质的功能,如:非酯化脂肪酸、类固醇类激素、离子类(如锌、铜、胆红素)等。
1.临床意义(1)AFP 升高的意义。
AFP 主要用于肝癌、睾丸肿瘤(非精原细胞瘤)和内胚窦肿瘤。
大约15%的胃肠道肿瘤,主要是胃癌也发现AFP 有中度增高,预后较差。
(2)良性、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传染性肝脏疾病(肝炎)、中毒性肝脏疾病(对乙酰氨基酚、麻醉等)或者其他类型的肝脏疾病(肝脓肿、胆道闭锁等)。
AFP 通常中度增加,一般低于100 ng/ml。
AFP 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损伤的肝细胞再生而幼稚化,此时肝细胞便具有重新产生AFP 的能力,随着受损肝细胞的修复,AFP 逐渐恢复正常。
AFP阳性的肝脏疾病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比例较高,且5年的预后较差。
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AFP 水平可升高,但只是短暂升高,肝硬化伴AFP 浓度异常的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
实验设备:显微镜(学生两人一台)、电视投影仪、组织切片、大体标本
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注意观察形态、大小、颜色、质地、数目、有无包膜
1.葡萄胎:大小不一的水泡状,由滋养细胞高度增生所致。
2.畸胎瘤:位于卵巢,可见毛发、骨骼等,提示高分化。
3.结肠息肉状腺瘤:呈外生性生长,为息肉状突起,由蒂与肠黏膜相连。
4.脂肪瘤:黄色、软腻,分叶状,包膜清楚。
5.子宫肌瘤(单发):灰白色、鸡蛋大小,包膜完整,切面呈编织状。
6.子宫多发性肌瘤:数个大小不一的灰白色肿块,包膜完整。
7.小肠间质细胞瘤:小肠的一段,小肠壁上的肿块呈外生性生长,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切面呈灰
白色、致密、编织状。
8.卵巢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呈囊状,边界清,内容物呈胶冻状。
9.脂肪肉瘤:假包膜、体积大,呈淡黄色,切面呈多彩状。
10.结肠多发性息肉状腺瘤:结肠可见大量灰白色的息肉,以蒂相连,为癌前病变。
11.结肠多发性息肉状腺瘤恶变:结肠的一段,可见大量粟粒大小灰白色息肉,局部可见灰白色肿块,
侵入肠壁,切面可见多彩状。
12.骨肉瘤:干骺端可见一外生性生长的肿块,骨膜掀起,内部浸润。
13.阴茎癌:阴茎表面可见灰白色菜花状肿块。
14.肺癌:可见灰白色巨大肿块,将边缘肺组织压迫、萎缩。
15.结肠癌(溃疡性):癌变处呈溃疡状,凹凸不平,向下浸润,呈灰白色,渗入肠全层。
二、病理切片:
1.高分化结肠腺癌:分清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分清肿瘤的实质与间质。
2.肺高分化鳞癌:重点观察癌巢中角化珠的形态结构。
实验方法:
1.第一节课由教师先结合电视投影讲解切片,然后学生观察切片,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在观察中遇到
的问题
2.第二节课先由学生自行观察大体标本15分钟,再由教师对其问题进行解答、讲解。
板书设计
实验四肿瘤
实验目的:肿瘤的特征及生长方式,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1.葡萄胎
2.畸胎瘤
3.结肠息肉状腺瘤
4.脂肪瘤
5.子宫肌瘤(单发)
6.子宫多发性肌瘤
7.小肠间质细胞瘤
8.卵巢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
9.脂肪肉瘤
10.结肠多发性息肉状腺瘤
11.结肠多发性息肉状腺瘤恶变
12.骨肉瘤
13.阴茎癌
14.肺癌
15.结肠癌(溃疡性)
二、病理切片:
1.高分化结肠腺癌
三、注意事项:
注意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避免标本及切片的损毁四、作业:
实验报告,正确写出并描述大体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