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空间 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2.2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2.3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 2.4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研究
2.1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文 化-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领域, 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动力机制、概念解 释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笔者认为: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结构 在空间上的表达方式,包括城市物质空间和 社会空间两方面内容,它反应了城市空间形 态(spatial form)和作为其内在机制的社 会过程(social process)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由城市形态和城市相互作用在不断的演变 过程中共同组成的空间系统。
这往往成为衡量城市总体规划成败的关 键所在。 在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对远景空间 结构规划研究主要侧重于几个方面。首先, 确定城市远景发展方向、用地规模、外部形 态;其次,调整城市各项用地的比例;第三, 将城市不同功能用地在城市地域上重新合理 组合;第四,针对现状用地结构中存在问题, 作相应的专题研究。
(4)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专项研究,缺乏
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协调性的研究。 为解决城市空间结构中存在的若干问 题,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都会进行有针 对性的专项调查研究。 虽然这些研究在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 问题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缺少对 城市整体空间结构整体性协调,各专项 规划往往只是在城市地域空间上的机械 叠加,彼此无法有效衔接,更无法形成 有机的空间网络系统。
1.2.3全球产业结构的重构与转移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的生产方式,制造业 发生全球性转移,导致了全球性生产和全球市 场的扩展,全球资本流动加快。世界经济增长 重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向亚太地区转 移,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 中国,虽在19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的 波及经济发展速度有短期波动,但仍是亚太地 区经济增长最快、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地区 之一,城市经济的发展面临不可多得的机遇 。
3.1.2城市生态空间结构的规划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作为 一个不断膨胀的人类聚居环境,其发展演 变所带来的尖锐复杂的环境问题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学者和规划工作者 都开始注重在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中引入生 态规划的理念。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深度和要求相适 应 ,对城市生态空间结构的规划,主要是 指对城市地域范围内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 重要因素——地理环境进行重新整合。
图2-12 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模式衍生及类型分异图谱
第三章 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 构研究的新发展
3.1研究的新内容 3.2研究的新趋势
3.1研究的新内容
3.1.1区域城镇群体空间的构建 3.1.2城市生态空间结构的规划 3.1.3城市新交通发展模式的引导
3.1.1区域城镇群体空间的构建
首先,这是当前全球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 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城市尤 其是大城市,其在空间或影响范围上构成由中心城 市及周边城镇相结合的都市区(圈),已成为现代 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主体。 其次,这是城市发展具有更为弹性的城市空间 结构的必然要求。以功能相对独立的组团为主体, 城镇在区域空间内统一布局的空间结构模式,虽然 对于常规增长的经济有较大的风险,但对于经济高 速增长的城市却非常适合。它所具有的巨大弹性不 仅可以有效展开城市发展的各种潜能,还可以保持 城市发展在每一个阶段的结构完整性。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
——以南昌为例
第一章 绪 论
1.1 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 研究 1.2 研究的新背景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框架
1.1 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研究
1.1.1传统研究的重点 1.1.2传统研究的评价
1.1.1传统研究的重点
在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研究中, 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现状存 在问题、发展条件分析和远景规划结构的 研究一直是最重要的内容。
3
2 1 2 3 4 5 2
3 3 4
3
2
1 7 5
3
1 4 3
5
6 9
3
4
8
图2-5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
Biblioteka Baidu
图2-6 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图2-7 哈里斯-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
图2-8 塔弗的城市地域理想结构模
图2-9 麦吉的东南亚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图2-10 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模式 图2-11 穆勒的大都市地域结构模式
对城市形态的研究方法有比较法、历史法、 文献分析法、考古分析法、访问调查法;对城 市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的研究方法有极点法、 等高线法网络法 、相互作用法、密度法、 “面等级体系”法、“栅格”法、系统动力学 法;在研究中引入计量方法和数学方法的有形 状率、圆形率、紧凑度、椭圆率指数、放射状 指数、延伸率、标准面积指数、城市布局分散 系数和城市布局紧凑度等方法;此外,随着人 们对城市空间结构中社会结构的日益关注,一 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多 变量统计方法、主因素分析法等。
1.1.2传统研究的评价
(1)注重城市理想空间结构模式的研究, 缺乏与城市空间结构实际情况的联系。
受某一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研究 的影响,同时期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 构规划往往是当时主流模式的体现,而不 是选择真正适合各个城市具体实际情况的 空间结构模式。
(2)注重单个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缺乏
1.2.1 1.2.2 1.2.3 1.2.4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大城市的迅速发展 全球产业结构的重构与转移 城市产业结构的重组
1.2.1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转轨,反 应在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上,最突 出的影响是有偿使用的土地市场机制对 传统块状组合用地形式带来的巨大冲击。
(5)注重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的研究,缺乏
城市社会、文化空间结构的研究。 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城市 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城市深 层次的社会、文化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 究,探索其布局特征和形成原因,剖析 其对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的影响。在以往 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却十分匮乏。
1.2 研究的新背景
运用地租竞价曲线对城市内部居住空 间进行解析后得出:居住空间的分异主 要表现为高收入家庭居住在城市边缘, 而低收入家庭居住在城市中心;工业空 间的选择主要受最大利润区位主导;城 市中公共设施的选址,则主要由最大福 利原则主导。
1.2.2大城市的迅速发展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世界贸易日益增加,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 工逐步形成,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的渗透 不断加剧,因而,处于全球信息节点的若 干城市越来越掌控和主宰着全球的经济命 脉,世界城市和国际性城市的形成使得全 球城市体系呈现出新的等级体系结构,即 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 区域级城市和地方级城市 。
2.4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研究
西方学者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研究 开始得较早。 早期的有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 式 、多核心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有三 地带模式 、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大都市 空间结构模式 等。 我国有些学者依据城市中心区、城市外围 功能区和周围卫星城镇间的相互关系,将我国 城市空间结构总体衍生及类型分异划分为7类: (1)集中块状结构类型;(2)连片放射状结 构类型;(3)连片带状结构类型;(4)双城 结构类型;(5)分散型城镇结构类型;(6) 一城多镇结构类型;(7)带卫星城的大城市 结构类型。
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
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研究 区域城镇群体空间研究
理论 框架
研究的新发展
城市生态空间结构研究
城市新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城市文化空间结构研究
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南昌城市空间结构的实 证研究 区域城镇群体空间的构建 城市生态空间结构的规划
实证 研究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
结论与讨论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研究。 以往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 主要是对单个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和外部 形态的研究,很少或是完全不涉及城市区 域的群体空间结构研究。从而造成城市空 间结构研究与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脱节, “区域中的点”与“作为面的城市”无法 很好地衔接,城市的扩展与区域的发展无 法有机融合。
1.2.4城市产业结构的重组
知识经济以其巨大的创新能力不断突破高 新技术及其产业,全面改造传统的农业和工业, 形成新型生产性服务业 ,迅速提升产业结构 的等级,进而导致整个城市产业结构的重组, 从而极大地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 。 微观区域的分散性将造成城市郊区的进一 步发展,“知识园区”的兴起成为城市新的标 志和竞争力。知识经济的活动空间成为城市经 济社会空间新的核心,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更加 融合。
1.3研究的意义
在上述背景条件下,对我国城市总体 规划中空间结构研究的理念、内容、方 法等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将兼具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为以后城市 规划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提供纵深拓展 的新平台。
1.4研究的框架
传统研究的重点与评价 新的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阐述 研究的理论基础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3)注重城市远期空间结构的研究,缺乏
近期城市空间动态连续发展的研究。 以往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研究, 以绘制规划期末的空间“蓝图”为最终目 标,对实现这一“蓝图”所要经历的发展 过程的研究很少关注。 而所谓的近期建设规划,不过是在规 划期末“蓝图”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预 测人口规模,减少各项用地的数量,严重 缺乏可操作性。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转变,城市化过程的空前加速,未来 我国大城市继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将不会减 弱,而若干具有国际性职能的特大城市的 发展更将加快。 针对1980年代我国提出的“控制大城 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 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许多学者在研究 分析我国目前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机遇的 基础上,认为在新的国际经济大背景下, 合理发展大城市应该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 展的基本内容之一 。
城市发展规模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发展规模的研究主要 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方面内容,其中又 以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为主。
城市产业结构研究
通过对城市以往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城 市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分析,确 定城市未来的主导产业,并将其在城市空间结 构的规划中反应出来。
(4)城市空间结构远景规划。
(1)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
这是城市未来空间结构发展的基础,从历 史演变中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规律、扩展 的动力因素等,以期对当前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与规划有所借鉴. 在北京、合肥、宿迁、常熟等不同规模、 不同职能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空间结构 历史演变都做了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
(2)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城 市建设大多是以单位为基本单元进行规 划建设,因而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是由一 个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封闭单 位按不同方式排列组合而成。这种封建 割据式的城市空间结构,给城市的建设 发展和居民生活也带来了诸多的不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 地将实现有偿使用,土地市场机制将对 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许多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在自由土 地市场经济的理想竞争状态下,城市土 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模式可以用一组地租 竞价曲线加以表示 。
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研究,对现 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主要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用地结构比较研究; 二是交通结构研究; 三是城市建筑景观研究; 四是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
(3)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条件分析。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城市发 展规模研究和产业结构研究等多方 面内容。
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中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研 究主要是指对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用地 条件的分析和评价。
2.2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实际上反映了不同 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延续的综 合特征。分析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 多种影响因素,主要的因素可概括为以下 几个方面: 历史发展 、地理环境 、交通条件 、城 市职能 、城市规模 、土地市场机制 、 政策因素 、规划控制 。
2.3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