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有许多家庭教育的著作,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教育不离家庭”的理念,主张家庭教育以培养孝顺、廉洁、诚实等美德为重点。

2. 《孟子》:是孟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强调人的教育可以通过努力和修养来塑造,也可以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3. 《弟子规》: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由清朝教育家李春堂所著,主要讲述儿童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包括教育他们关心家庭、尊敬长辈、团结友善等。

4. 《古文观止》:是一部古代文学选集,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写作能力,并通过精心选材的文章传达教育和道德价值观。

5.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著作,这些书籍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被广泛使用,以培养儿童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4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4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14
五、宋元时期的家庭教育
尽管在社会发展上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 期,但在家庭教育上却是繁荣时期,特别是宋代。 范仲淹、司马光的家教,袁采、叶梦得的家教,欧 阳修、三苏的家教,包拯、岳飞的家教等。辽金元 时间短暂,家教成果少,但也出现了完颜雍、元好 问、耶律楚材等的少数民族家教。
赵匡胤的家教
“人要是奢侈到这个地步,想不亡国都不可 能呢。” “你忘了我们在洛阳夹马营的日子了 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
李毓秀:《弟子规》 原名《训蒙文》,以《论语》“学而篇”第 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 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22
The end, thank you!
谢谢!
23
张汤之父的因材施教
郑玄,杨震,司马谈,马援的家教,以及贾谊 的胎教思想,另外还有女教思想:《女诫》《女 训》。 8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教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
曹操:唯才是举,《戒子植》,《内诫令》。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颜之推的家教思想《颜氏家训》
“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
3
孝、尊、礼、诚的教育,坐立行卧、饮食 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培养。 “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不闻则不入。” “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毋 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
4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庭教育
宗法制破坏,封建家长制形成
孔子的教育思想:
13
唐代的教子文
刘禹锡《口兵戒》,柳宗元《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 “志存焉,学不至焉,不可也;学存焉,辞不至焉,不可也; 辞存焉,时不至焉,不可也。”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故事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故事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故事关于家庭教育的三则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每一位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能从中领悟出育儿知识。

(务必细心看完,用心体会)一、“曾子杀猪”:身教重于言教曾子是孔子晚年重要的弟子,被后人尊称为“宗圣”。

和曾子有关的教子故事是“曾子杀猪”。

据说曾子有一次想要去赶集,孩子哭闹非要跟着一起去,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就说:“你如果听话不跟着爸爸去集市,等爸爸回来给你杀猪炒肉吃。

” 曾子的妻子本来是说的一句哄孩子的谎话,但是曾子从集市回家之后,果然把家中的猪杀掉给孩子炒肉吃了。

这个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带给家长朋友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而有信,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同时也说明,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决不能当成儿戏,随意用谎言欺骗自己的孩子。

二、“孟母三迁”:环境影响教育孟子生活的时代比曾子稍晚,也是重要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和孟子有关的教子故事是著名的“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父亲死得早,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成才,三次搬迁住处。

第一次搬迁的住处靠近墓地,由于经常看到别人出丧,调皮的孟轲也学会了哭丧。

孟母发现之后,不得不再次搬家。

第二次他们搬的住处靠近集市,年幼的孟轲又学会了模仿商贩叫卖,孟母发觉后再次搬迁。

第三次他们搬迁的住处靠近学校,孟轲潜移默化渐渐变得知书达理,长大之后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大学问家。

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讲的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对此一定不能够忽视。

三、“画荻教子”:寒门也出贵子画荻教子出自《宋史.欧阳修传》,讲的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幼年的故事。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非常贫寒。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具有远见,为了培养欧阳修成才,在买不起纸和笔的情况下,欧阳修的母亲在地上铺上沙子,用芦苇在沙子上写字,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长大之后,不仅成为文学家,还先后做了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大官,成为北宋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探究古代中国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

探究古代中国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

探究古代中国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
中国的古代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和智慧,这些价值观
和智慧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探讨古代中国文化在
家庭教育中的三个方面意义。

1. 品德教育的引导
古代中国文化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品德的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古代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诗词歌赋等
方式,向孩子传授品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例如,教导孩子关心他人、尊敬长辈、勤奋努力等,让他们从小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出良好
的品德。

2. 人际关系的培养
古代中国文化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亲情。

在家庭教
育中,借鉴古代文化的观念,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

例如,教导孩子孝敬父母、尊重兄弟姐妹等,加深亲情和
家庭凝聚力。

同时,古代文化还强调社会责任感,家长可以通过教
育使孩子明白感恩之心,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古代中国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传承古代文化来培养孩子的文化修养和自信心。

家长可以教授儿女古代经典作品、传统节日俗等,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这种传承不仅有助于维护古代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身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古代文化,可以引导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教育。

家长应该重视古代中国文化的价值,将其融入家庭教育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身作则的故事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身作则的故事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身作则的故事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重视以身作则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故事:
1. 《孟子》中的"梁惠王问曰:“仲尼何以谓之仁。

” 孟子曰:“仁者,乐善好施者也。

如仲尼者,其父慈,其子孝,其兄友,其弟恭。

”" 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对于仁德的理解,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成为仁者,必须从家庭教育中培养出慈爱、孝顺、友爱和尊敬的品德。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家庭中尽到自己的责任,那么他也能够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 《论语》中的"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君子要想在社会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威望,必须先做一个忠诚、可信赖的人。

这其中包括了尊重他人、友善待人以及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的品质,这些品质都是需要从家庭教育中培养的。

3.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范蠡和夫差的故事。

范蠡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他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好的品德去影响他的臣子和百姓。

因此,他决定离开楚国的夫差,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给夫差触类旁通,让夫差从他的身上学到好的品德和做事的方法,希望夫差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君主。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品德养成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以身作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们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并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第二章 我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我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

贾谊从实践经验中看到由人创造的环境能够培养人,并在潜移默化中 使儿童“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习惯成自然”等等。
女子家庭教育
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 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 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 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 妹七章。
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提出:“人 生小幼, 精神专利,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所以,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对幼儿的教育应自幼儿能感知外 界事物时便开始进行,长辈应利用这个最好的教育时机及早对幼儿进 行教育,而且越早越好,甚至提出要实施胎教。
他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 不妄听,音声滋味, 以礼节之。凡庶纵不能尔, 当及婴稚, 识人颜 色, 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使为则为, 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 笞罚。”他认为早期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如果做不到胎教,也要从婴 儿能认识外界的人与事的时候开始进行教育, 该做的就引导去做,不 该做的就不要让孩子去做,这样的教育效果最佳。
“应世经务”:主张读书不仅限于《五经》, 应兼及“百家”,并学 习农、工、商贾等各种技艺知识,以及书、画、数、医、琴、棋、射、 投壶等杂艺。他认为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实用意义。
疼爱有度,不可溺爱。《颜氏家训》指出,爱子是人之常情,本无可 厚非,但如果只爱子不教子,或将爱发展到溺爱娇惯的地步,则是非 常错误的。《颜氏家训》主张,在孩子面前,父母应当既有爱心又要 庄重严肃,《颜氏家训》还认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棍棒式的强制性 惩罚措施也是必要的。
• 三、秦汉家庭教育
时间段:秦朝(前221-前209)和汉朝(西汉和东汉,前206-公元220 年) 在家庭教育方面,秦朝开始以国家身份介入其中,并用强制手段推行 其主张和政策。例如秦朝颁布“行同伦”的法令,强制推行家庭教育 伦理,实行父母送惩权制度(家长将不孝或不听从教育的子弟送官惩 处。) 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家庭教育: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1.父母教育:在古代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会亲自教育孩子,传授道德、伦理和生活技能等知识。

他们会以身作则,展示正确的行为模式,并以此来引导孩子的成长。

父母还会关注孩子的品德发展,如孝顺、忍让、正直等,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2.家庭教育:古代中国家庭通常以大家庭为单位,孩子成长在一个庞大的家族环境中。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会和父母、祖父母、叔伯等亲属一起生活,并从中学习和感受家庭价值观。

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家族观念、尊敬长辈的意识以及家庭责任感等。

3.师傅传授:在古代中国,有些家庭会雇佣知识丰富的师傅来传授孩子各种技能和知识,如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

这些师傅通常是家喻户晓的行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潜力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并鼓励孩子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4.私塾教育:在一些地区,私塾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通常会将孩子送到私塾学习,跟随名师学习文化知识和经典著作。

私塾教育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背诵古代经典、写作和讨论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5.社区教育:古代中国社区也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

社区会组织集体活动,如读书会、讨论会等,为孩子提供教育机会。

社区教育不仅仅关注学术知识,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团队合作和互助意识。

6.刻苦自学:古代中国教育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者会鼓励孩子自觉自愿地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和探索。

孩子会被要求努力学习,记住大量的古代文化和经典著作,以培养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以上是古代中国教育孩子的一些常见方法。

虽然这些方法有时候会显得严格和极端,但是它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自律、自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代教育方法的一些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仍然对现代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古代注重家庭教育的例子

古代注重家庭教育的例子

古代注重家庭教育的例子古代社会注重家庭教育的现象在许多文献和历史记录中都可以找到。

以下是十个古代注重家庭教育的例子:1. 圣训教育: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圣训为基础,父母会教育子女遵守礼仪、尊重长辈、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等美德。

这些圣训被视为家庭教育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2. 家训传家:家训是古代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父母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总结出一套家训,用以教导子女如何做人、处事。

家训通常以字画、碑刻等形式固定下来,并世代相传。

3. 子女尊敬长辈:古代中国注重尊敬长辈的教育,父母会教导子女要尊重父母、祖父母和其他长辈,不得违背长辈的意愿,要孝顺养老。

4. 男女教育有别:古代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男女教育有别。

男子在家庭教育中更注重继承父业、培养领导才能,女子则注重家庭美德、婚姻礼仪等。

5. 婚姻教育:古代家庭教育中,父母会教导子女有关婚姻的道德观念和礼仪规范。

他们会教导子女要尊重婚姻、维护家庭和谐,并传授家庭生活的技能。

6. 亲子关系:古代社会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

父母会与子女建立亲密的关系,通过关心、教育和引导,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

7. 父亲的责任:在古代社会,父亲被视为家庭的主要责任人。

他们承担着教育子女、传承家业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子女的榜样和引导者。

8. 师傅制度:一些古代家庭会请来有经验的师傅,教导子女学习和技能。

这种师傅制度帮助孩子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艺,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9. 读书教育:古代社会非常重视读书教育。

父母会教导子女勤奋读书,培养他们的知识和智慧。

家庭中会有专门的读书空间,以鼓励子女读书。

10. 修身养性:古代家庭教育中注重修身养性的教育。

父母会教导子女要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追求道德、智慧和美德的完善。

这些例子展示了古代社会注重家庭教育的情况。

古代家庭教育以培养子女的品德、智慧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通过教导、榜样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塑造了许多优秀的家庭和子女。

这种注重家庭教育的传统在现代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这些原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下面我将从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和特点四个方面来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教育的目标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目标具体而微,一方面是建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则是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使其成为有用之人。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家长常常强调孝顺、忠诚、廉洁、谦虚和勤奋等品德,以及尊师重道、知书达礼等行为规范。

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灵魂,使他们拥有一颗仁爱、宽容、慈悲的心。

这些原则在中国家庭教育中被普遍遵循,它们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

二、教育的方法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注重学生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强调家长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对于优秀的学生更加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升华。

家长往往利用各种方式来开发学生的潜力,如刻苦功读书、小品陶冶情操、举办活动拓展视野等方法。

家长还常用谆谆教导、讲书传经、以身作则等方式指导学生,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在帮助学生发展和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教育的内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语文数学和文学艺术等基础学科之外,家长还重视传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家长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德智体美全面的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四、教育的特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在于强调以道德教育为重点,其次则是注重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

家长常常带有严厉的口吻和要求,也正是这种严厉的要求孩子良心受伤而必然身心健全的执着追求,塑造出了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心灵气质的优雅底蕴。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这些原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现代社会中,它们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具有严格的纲要和规范,家长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子女,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历史概述教学课件

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历史概述教学课件

•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 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 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 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 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 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 • 现在假定有这么一个不成材的儿子,父母对他发怒,他 并不悔改;乡邻们加以责备,他无动于衷;师长教训 他,他也不改变.拿了父母的慈爱、乡邻的帮助、师长 的智慧这三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在他的身上,而他却始 终不受感动,丝毫不肯改邪归正.直到地方上的官吏拿 着武器,依法执行公务,而搜捕坏人的时候,他这才害 怕起来,改掉旧习,变易恶行.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 教育好子女,必须依靠官府执行严厉的刑法;
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历史概述
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
• 一、先秦家庭教育(原始社 会中后期---秦始皇统一中国) • 夏朝建立前:主要传授生产 劳动知识和原始科学技术 • 夏、商、西周阶段:层次--奴隶主、平民、奴隶; • 内容---胎教、劳动教育、为 政教育、德育、智育
• 二、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法家家庭教育思想
• 家庭教育中,韩非子强烈否定父母尤 其是慈母溺爱子女的行为---慈母之于 弱子也,爱不可为前 • 父薄爱的结果优于母厚爱---“故母厚 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 多善,用严也(母亲对子女厚爱,子女 多数不好,是因为宠爱的结果;父亲不 偏爱,常用体罚,子女多数很好,是因为 严厉的结果。)
• “里仁为美。”认为子女的成长与周围的文化道德环 境有关系,所以父母应当注意“居必择邻”,同时对 孩子交友也应予以指导,要留心自己的孩子被不三不 四的朋友带坏。 • 择友标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 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 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 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历史悠久,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启示。

首先,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教育在家”,即父母亲自承担起
子女的教育责任。

这一观念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和榜样,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亲自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其次,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注重“德育为先”,即重视对孩子的品
德教育。

现代社会也同样需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让孩子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更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

再次,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采用“以孝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父母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孝心,让孩子懂得感恩、尊老爱幼,成为更有温情和责任感的家庭成员。

最后,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重视“读书为先”,注重知识教育。


代社会也同样需要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让孩子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

总之,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认真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让家庭教育在不断发展中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服务。

- 1 -。

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_古代家庭教育故事精选

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_古代家庭教育故事精选

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_古代家庭教育故事精选中国古代家教既有明晰的道德理想,又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全的组织制度,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最早的和长效的教育资源。

那么你知道古代家教的故事有哪些吗?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欢迎阅读!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篇一:周公的《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

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

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时年少,便辅政成王。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故事】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这就是周公的《诫伯禽书》。

他告诫儿子伯禽:“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古代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古代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古代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重视家庭教育,这是中国历来的传统,翻检史册,故事无数,其中,尤以母亲教育子女成材的事迹最为生动深刻、流传久远。

那么古代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代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代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

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古代父母教育孩子妙招立身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选自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习气熏人,不醪而醉。

……以之读书,得古人意。

以之立身,踞豪杰地。

以之事亲,所养惟志。

以之交友,所合惟义。

惟其超越,是以和易。

----选自明·王夫之《王夫之集》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

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选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少年须常有一片春暖之意,如植物从地茁出,天气浑含,只滋根土,美闷春融,绝无雕节,自会发生盛大。

----选自明·彭士望《耻躬堂文集》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古代中国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这些古训传承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家庭教育在古代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重要任务,父母被视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古代的家庭教育古训也凝聚了古人对于教育的深刻思考和智慧。

古训中有许多关于孝敬父母的教导,比如“养亲必须躬亲”,强调子女应该亲自孝敬父母,不能委托他人代劳。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古人认为,只有亲自孝敬父母,才能真正体会到孝道的深刻内涵,才能获得真正的孝道之心。

另外,古训中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如“教子有方,劝诲有道”。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教育子女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式,要注重教导的方式和道德。

古人认为,只有教育方法得当,才能让子女真正明白道理,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古人还强调,教育要有道德,要注重教导子女的品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训中还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智慧,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强调子女不应该远离父母,要时刻顾及父母的感受,要在父母的教导下有所作为。

古人认为,子女要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要在父母的教导下奋发向上,不能远离父母,更不能违背父母的教诲。

总的来说,古训中的家庭教育智慧古训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们蕴含着古人对于教育的深刻思考和智慧,对于当代的家庭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子女的教育,注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道德和品德,让子女在父母的教导下茁壮成长,为社会的未来做出贡献。

愿我们都能从古训中汲取智慧,让家庭教育更加和谐,让子女的成长更加充实,让家庭的幸福更加长久。

古代家庭教育的典例

古代家庭教育的典例

古代家庭教育的典例
古代中国是一个注重家庭教育的社会,以下是一些古代家庭教育的典例:
1. 孔子的家庭教育:孔子的母亲温柔善良,父亲则很严厉,他们的教育方式让孔子成为一个谦虚、勤奋、尊重长辈和关心他人的人。

2. 李白的家庭教育:李白的祖母是他的第一任教师,她教他读书写字和礼仪知识,并在他成为诗人之后鼓励他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

3. 魏晋时期的贵族家庭教育:魏晋时期的贵族家庭注重礼仪、音乐和文学的教育,父母会请专门的老师为孩子上课并亲自指导。

4. 唐代的李泌家庭教育:李泌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候便给他灌输了“知识渊博,心胸广阔”的教育理念,这培养了李泌的才学和文化素养。

这些典例表明,在古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方式梁漱溟曾说:“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家’的地位大重特重,为任何地方所没有,尤与西洋人相反。

”在他看来,社会是家庭的一种扩展形式,家庭教育对社会教化乃至民族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方式,希望有所帮助!1、环境熏陶孟母三迁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曾听过。

“孟子少时,居近墓,乃好为墓间之事”,孟母于是一迁其地,而后“又好为贸易之事”,再迁其地,直至孟子“乃设俎豆,揖攘进退”,孟母才定居下来。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谈论古人眼中关乎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

孟母三迁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便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义。

在荀子看来,人的品性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好的生长环境自然会塑造出良好的品性。

颜之推也曾有过类似的表述:“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不仅是生存环境,古人认为,人际环境同样对子女起着重要作用。

在唐代风靡的.治家之作《太公家教》中有这样的论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近佞者谄,近偷者痴;近愚者疑,近圣者明。

近贤者德,近淫者色。

”实际上就是强调与什么样的人接触,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也曾言:“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

”同样是在强调人际环境的重要性。

2、言传身教有关言传身教的典型例子,记录在司马光的《家范》中,描写的是曾子及其妻子在子女教育方面注重言行谨慎的故事。

曾子之妻出外,儿随而啼。

妻曰“勿啼!吾归,为尔杀豕。

”妻归,以语曾子。

曾子即烹系以食儿,曰“毋教儿欺也。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外出,但孩子却不停哭闹,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曾子的妻子就向孩子许诺,等回来后为他杀猪做猪肉吃。

等到妻子回来,曾子果然遵守诺言,为孩子杀猪。

他认为如果欺骗孩子,那么孩子日后也会言而无信。

中国传统教育孩子的方式

中国传统教育孩子的方式

中国传统教育孩子的方式家庭文化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一种潜规则,是一种民族意识。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教育孩子的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传统教育孩子的方式一、慈严相济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

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中国家庭教育慈严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曾提出“为人父,止于慈”的观点。

有“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

颜之推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还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

司马光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这方面思想,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

他说,“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

即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大义,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宜严”,但“严”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就更全面地阐述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思想。

因此,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成为优良传统。

中国传统教育孩子的方式二、以身示范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

正如颜之推所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塑造,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故事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故事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古代家庭教育的有趣故事。

有个叫孟母的阿姨,为了让孟子好好学习,搬了好几次家。

一开始,他们住在市场旁边,孟子就学着商人吆喝。

孟母觉得不好,就搬到了坟地附近,孟子又学人家哭丧。

孟母还是不满意,最后搬到了学校旁边,孟子就开始认真读书啦。

还有岳飞,他小时候家里穷,但是他妈妈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告诉他要爱国,要努力。

岳飞就记住了妈妈的话,长大后成了大英雄。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故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听。

曾子也是个很厉害的人。

有一次,他老婆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

妈妈就说回来杀猪给他吃,孩子就不闹了。

等她回来,曾子真的要杀猪,老婆说那是哄孩子的,曾子说不能骗孩子,不然孩子以后就不相信大人啦。

最后还是把猪杀了。

王羲之小时候练字可认真啦,他爸爸就一直鼓励他,给他讲很多书法家的故事,王羲之就越来越厉害了。

古代的爸爸妈妈们教育孩子都很有办法呢。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故事》
小朋友,再听几个故事哟。

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玩,一个小伙伴掉进了水缸里。

别的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搬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伙伴。

他爸爸知道后,夸他聪明勇敢,还告诉他遇到事情要冷静想办法。

欧阳修小时候家里没钱买书,他就去别人家借,然后抄下来读。

他妈妈也支持他,总是陪着他学习。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好的教育能让人变得更优秀。

古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庭教育
但过于突出德育和智育,许多内容过于成 人化和教条化,使儿童难以承受,很大程度 上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扩展:家庭教育名言警句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
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
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
游戏的。 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
艺。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 中国教育
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 磐革,女磐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岁,男女 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 后长者,始较之让。九年,教之数曰。十年,出外 就傅”
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的意义、目的
二十四孝故事:卧冰求鲤 卖儿救母
✓ “悌”:要求儿童自幼兄弟有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 弟者敬爱兄长。
孔融让梨故事
崇尚俭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幼儿的饮食与衣着不能过于讲究,养成俭朴的生活
习惯。
讲究诚信
人无信,无以立。
主要以正面教导为主,父母注重自身言行举止。
若小孩由于某种原因说谎,父母应及时训诫,予以纠 正,杜绝发生。
行善积德
教育幼儿除在家孝顺父母, 友爱兄长外, 在外要做合乎道义的利人之事。
重视教育幼儿积小善成大德。
生活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 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们要做什么,不要 做什么,逐渐形成习惯,良好的生活常规教 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发展缓慢,家训 家诫的文献较少。李世民的《帝范》和唐朝的教 子诗,另外,胎教走上与医学相结合的道路。
李世民的帝王家教 李世民吸收了贾谊的太子教育思想,给孩子 选的老师都是志存忠孝的名臣和大学问家,强调 教师的地位,子弟见师如见父。
11
遇事必诲。 “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 其时,常有此饭。”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 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1
一、先秦的家庭教育
(一)西周的家庭教育
胎教:“书于玉板,藏之金匮,置之宗庙, 以为后戒。”
胎教实践:大任育文王,武王的后妃育成王。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 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 鸟兽之长。” 武王、周公(姬旦)的教育。
2
《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 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 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 学书记,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 肄简谅。”
9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 所服。”
强调严而有慈;戒溺爱;重早教;重熏陶的 影响;爱子当均
《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晋武帝司马炎教子 北周高祖宇文邕教子。 “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弥复 骄奢,耽酗于后宫,或旬日不出”
10
四、隋唐的家庭教育
16
苏洵《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 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 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 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另外,以史为鉴和实践磨练,著书教子。晚 年作《帝范》12篇,讲做皇帝的规范和如何长治 久安,是我国第一部帝王教子为政的专著。
郭子仪、柳玭的家教 柳玭“夫门第高者、从军和处 世。
李商隐《骄儿诗》“……儿慎勿学爷,读书 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 师,……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 勿守一经帙。”
7
刘向《告子歆书》,用董仲舒的话告诫儿子, “吊者在门,贺者在闾”,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
东汉陈寔的因机设教: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 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 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 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 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6
二、秦汉时期的家庭教育
秦朝和法家的家教 汉朝:三纲五常 刘邦:听取了陆贾“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 天下”的建议,开始重视文化知识,要求太子尊 重知识,勤学文化。对太子刘盈特别强调尊老。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 倍年于吾者,皆拜。” “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 来,为可任大事也。”
5
曾子受杖 在孔子看来,父虽为尊者,但如果有错误, 就该接受小辈的教育;小辈呢,应该孝敬父母, 但不该盲从,父母有错误应该指出来,以免陷父 母于不义,这样才是真正的孝。对外呢?父为子 隐,子为父隐,父子互相包庇。 孟子: 在教育孩子上孟子的“易子而教” 孟子强调身教、以身作则。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赵匡胤的家教
“人要是奢侈到这个地步,想不亡国都不可 能呢。” “你忘了我们在洛阳夹马营的日子了 吗?”。
15
永庆公主的短袄与赵匡胤的车子。“我现在要 是拿金银来铺设宫殿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钱财 都是天下老百姓让我替他们掌管的,怎么能够乱 用呢?‘一人治天下,不可天下奉一人’,天子 就是秉承上天的意思出来管理天下的,不是让天 下的人来供奉我一个人,如果将天下人养我当成 一种乐趣,那么天下人还能仰仗谁呢?”
孙思邈《千金方》中的胎教思想
14
五、宋元时期的家庭教育
尽管在社会发展上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 期,但在家庭教育上却是繁荣时期,特别是宋代。 范仲淹、司马光的家教,袁采、叶梦得的家教,欧 阳修、三苏的家教,包拯、岳飞的家教等。辽金元 时间短暂,家教成果少,但也出现了完颜雍、元好 问、耶律楚材等的少数民族家教。
“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
3
孝、尊、礼、诚的教育,坐立行卧、饮食 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培养。
“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不闻则不入。” “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毋 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
4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庭教育
宗法制破坏,封建家长制形成 孔子的教育思想: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少成若天性,习 惯之为常。” 孔子择友标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 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 便佞,损矣。”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反 对过度体罚。
张汤之父的因材施教
郑玄,杨震,司马谈,马援的家教,以及贾谊 的胎教思想,另外还有女教思想:《女诫》《女 训》。
8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教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
曹操:唯才是举,《戒子植》,《内诫令》。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颜之推的家教思想《颜氏家训》
教子诗的特点,形象生动、充满亲情、委婉 动听。是一种艺术化的家教形式。在艺术享受中 得到感染和启迪。
张松龄《和答弟志和渔夫歌》:“乐是风波 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 风浪起且须还。”
13
唐代的教子文
刘禹锡《口兵戒》,柳宗元《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 “志存焉,学不至焉,不可也;学存焉,辞不至焉,不可也; 辞存焉,时不至焉,不可也。”
赵轨“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 等宜以为诫”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 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 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 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刑部侍郎。
欧阳通母亲徐氏的教子艺术“乃刻意临仿以求售,数年, 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