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合集下载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追求专业知识的也面临着人文素质不足的问题。

为了培养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大学生,美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提出一些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对艺术类课程的引导。

美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途径,通过美育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学校应该加强对艺术类课程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注重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

美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教育。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观摩演出等形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学校还应该与社会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了解社会中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强化美育教育的跨学科特点。

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艺术类学科。

在美育教学中,学校应该强化跨学科的特点,让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支持。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学习艺术知识的还能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美育教师是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学校应该加强对美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学校还应该加大对美育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美育教育工作。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通过加强对艺术类课程的引导、注重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强化美育教育的跨学科特点以及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对人类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怀与责任感。

那么,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首先,优化课程设置是关键。

高校应当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丰富多样的人文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伦理等领域。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思想流派,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例如,开设经典文学作品研读课程,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设置哲学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传授,而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历史课程中,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经过,更要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效果。

高校应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而且,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

例如,在艺术鉴赏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在伦理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再者,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如文化讲座、学术研讨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发扬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下面是由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范文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质上是把文化软实力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文化是软实力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而人文素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关于“人文素养”的定义在文献中有不少阐述,有侧重于人文知识的(如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有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等个人品质的,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侧重于人的行为方式的,表现为人的谈吐与做事的态度与方式。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内化为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个人品质,外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国家来说,人文素养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积淀,犹太人能够建国是因为秉承了他们永不放弃的爱国热情。

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在人生道路上健康顺利行走的基石,是现代人在残酷竞争中保持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有力保证。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个人魅力与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残酷的就业压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1.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忽视传统文化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是人文知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人文和历史不甚了解,许多汉字和成语一知半解,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古诗词及作者不清楚,缺乏人文底蕴,认识比较肤浅。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出色的人文素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旨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文化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塑造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精英,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需求,并为实现国家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审美能力等。

这些素质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增添更多的优势。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

大学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他们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挑战然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学科知识的压力和求职竞争的敏感度,一些大学生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他们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

其次,一些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投入不足。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使得一些毕业生在社会中缺乏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估主要依赖于主观的教师评价和学生成绩。

这种评估方式可能存在不公平性和偏差,使得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得不到准确评估。

三、解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方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教育计划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教育计划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教育计划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变得尤为重要。

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指知识的积累,更包括对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制定并实施一套完善的人文教育计划。

一、课程设置人文教育计划的核心是通过课程设置传授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增加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和艺术等领域的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覆盖到不同年级和学科,以确保全面的人文教育。

1. 文学课程通过文学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增加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这些课程可以选读一些世界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剧作、雨果的小说等。

2. 历史课程历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更好地理解各种文化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历史课程的内容应该广泛涵盖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历史事件。

3. 哲学课程哲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通过学习哲学,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宗教课程宗教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宗教信仰及其对人类文化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重要的是要强调宗教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5. 艺术课程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绘画、戏剧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艺术,学生不仅能够欣赏美,更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社会实践活动除了课程设置,学校还应该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和历史遗迹,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三、教师的角色人文教育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相关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理念,不仅仅要掌握教学技巧,还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此外,高等教育机构还需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供高水平的师资支持。同时,要建立健 全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定期对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进行 评估和反馈,发现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推动人文素养教育的不断优化和改进。
此外,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 强调道德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担当。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和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增强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践行人文精神, 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素养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和社会支撑。
总的来说,人文素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素养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高等教育机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加强人文素 养教育的实践和实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人文素养 教育的不断优化和改进。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人文素养教育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国 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推动人文素养教育的实施,高等教育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优化人文素养教育的课 程设置。通过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提升他 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其次,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和实训。通过组织人文讨论、学术研讨 和创新项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人文学科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
人文素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目的是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学 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提升路径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提升路径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提升路径一、引言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科学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提升路径。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2.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艺比赛、社团活动等,让学生从中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加强人文课程建设1.丰富课程体系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不断丰富人文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以满足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渴求。

2.提高课程质量高校应该注重人文课程的授课质量,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授课,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

2.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1.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高校应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社交能力。

2.传播正能量高校应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管理,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素质高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维、情感、意志和品格等方面的素养,是人在人文社会中所具有的修养和素养。

在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要性。

而美育教学则是一种有力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美育教学入手,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够在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加强美育课程设置在新时代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需要从教育的源头进行着手。

加强美育课程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育课程应该覆盖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悟美的意义和内涵。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增强其人文素养。

美育课程的设置还应该注重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因为学生们需要理解和认识到美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多的是存在于生活中。

通过丰富多彩的美育课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美,提高对美的感悟和领悟,从而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注重美育与实践结合由于美育教学的特殊性,美育与实践应该有机结合。

美育课程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向社会领域延伸。

举办美术展览、音乐会、舞蹈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这种实践将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更好地感知和体验美。

为了更好地实践美育教学,学校还可以与社会文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参与机会。

通过在实践中感受美,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三、加强美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美育教学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加强对美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要注重对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们传递美育的理念和知识。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和提升,使其具有更好的美育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到人文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道德观念的构建和实践、文化意识的培养和传承等多个方面。

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思想教育、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在思想教育方面,大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价值观。

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正在形成中,因此大学要为他们提供全面、科学、正面的人文教育引导。

大学可以举办相关的讲座、座谈会和研讨班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普及和解读,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人文学科的兴趣。

同时,大学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如《人文艺术欣赏》,让学生通过欣赏人文艺术作品,增强对人文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方面,大学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跨学科的,因此大学应该将人文素养融入到各个专业课程中。

例如,在理工科的课程中融入一些人文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大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和创造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讨论课、写作训练、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表达和创新,提高他们的人文思维和综合能力。

最后,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

大学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文化交流等实践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增加对社会问题的认知,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同时,大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学术会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大学应该通过思想教育、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多种渠道和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一、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教育,而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传统的美育课程主要注重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在新时代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叉教学,让学生在参与美育课程的也能够接触到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

可以在美育课程中加入文学、哲学等人文领域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感受美的也能够了解美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升其人文素养。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美育教学并非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感受艺术的也能够增强其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美术创作、音乐演奏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美的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其对美的热爱和情感。

三、注重审美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注重培养其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好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在美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其能够主动去感知美的存在,理解美的内涵,从而具备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不断提升其审美能力。

四、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新时代下,美育教学不应该孤立存在,而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可以在美育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美育的也能够了解科学、历史、文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项目,让他们能够将美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强化美育教学的社会责任感美育教学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欣赏和感知美,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让他们能够通过美育的方式去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社区艺术创作等形式,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传递美、创造美,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需要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审美能力培养,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强化美育教学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和修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等多个方面。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那么,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一、优化课程设置课程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优化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高校应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人文类课程的比重,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

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拓宽其视野,丰富其内心世界。

同时,还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将人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开设“科学与人文”“技术与社会”等课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此外,课程的教学方式也需要创新。

不能仅仅是教师的单向传授,而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中提升人文素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方面,高校要引进具有丰富人文知识和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人文素养提升的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人文精神。

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高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要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地感受到人文的熏陶。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助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助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助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具备广泛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情怀和人文能力。

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为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并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文将从知识、品德、能力等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知识与人文素养知识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应该具备全面的人文知识。

通过深入学习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大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不同的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同时,知识的积累也能够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

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大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二、品德与人文素养品德是人文素养的核心。

大学生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文课程和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培养出正直、诚信、宽容、友善等良好的品德。

同时,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具备良好品德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还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能力与人文素养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

大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大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

创新意识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带来新的发展。

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环境。

通过培养这些能力,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人群,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同时,具备人文素养的大学生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美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社会各界的责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美育教学应该如何制定对策,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呢?一、加强美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在新时代,美育教学的课程设置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通过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人文艺术实践课程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育活动,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还要重视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不同的学科中获取美的知识和启发,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美学觉悟。

二、提升美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美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品位。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真实的美育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情感,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拓展美育教学的载体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学美育教学还应该拓展教学载体,注重美育教学的社会实践和实践性教学。

可以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感受真实的艺术和人文氛围,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和文化广度。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丰富美育教学的形式,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四、促进美育教学与社会融合美育教学应该和社会融合,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共同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搭建平台。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感受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还可以邀请社会艺术家、文化名人等,来校园进行艺术讲座或展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启发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五、强化美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美育教学的核心力量,要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必须加强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注重美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术研究,鼓励教师走出实践、积极探索美育教学的最佳实践。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教育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教育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教育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是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教育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素养是指个体对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能力。

它不仅仅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通过学习和思考,增强自己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的认知和理解。

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大学生才能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专业上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创新。

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观的教育过程。

在大学期间,学生将接触到各种思想和观念,通过人文教育,他们能够对人类的智慧、经验和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能够用人文精神去面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人文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元的思维和更广泛的眼界。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首先,学校可以提供优质的文化课程和人文研究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各个领域的文化与人文知识。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讲座、展览等,为学生提供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形式的平台。

再次,学校和社会可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有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人文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推进大学教育改革,加强对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课程的开发和推广。

学校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给学生。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的关注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新时代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需要通过美育教学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针对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展开讨论。

一、加强美育教学理念的建设美育教学是一种符合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美育教学理念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建设和加强。

需要加强对美育教学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美育教学观念,明确美育教学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美育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不断探索适合新时代的美育教学理念。

重视对美育教学案例的总结和分享,促进美育教学实践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多元化的美育教学内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多样化的美育教学内容来支撑。

在美育教学中,应当注重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融合,注重汇聚多元化的美育资源。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应当注重当代艺术的引入,结合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设计多样化的美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当代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文化名人等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促进学生对当代艺术的深入了解和体验。

美育教学的实践环节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美育教学中,应当通过实践环节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主动参与,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沟通能力,如组织美术展览、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魅力。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参加社区服务、文化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增强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和感悟。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培养文化自信的策略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要具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态和积极态度,同时也要包容并尊重其他文化的思想情感。

以下是一些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包括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内容。

通过系统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丰富文化体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讲座、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与精髓。

3.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与其他国内外高校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和接触其他文化的机会。

通过与外国学生的交流互动,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从而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二、提升人文素养的策略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对人类文化传统、人类共同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理解与认同。

以下是一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1.注重人文学科教育:学校应加强人文学科的教育,如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能力。

此外,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2.鼓励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校可以推荐以及组织学生阅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读书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考和价值观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社会调查等,使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方法一、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是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和内在品质,是一个人通过长期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注重全面教育,尤其需要高校教育的参与和引导。

二、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人文素养的培育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因此,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综合素质的高低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文素养包括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认知和理解,这些成果是创新的源泉。

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人的精神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出健康向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三、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方法1.加强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大学应该加强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同时,文化素质课程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学习。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注重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愈加显著。

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大学生需要具备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文化素养。

然而,在当前大学生教育中,普遍存在学生重视专业而忽视人文科学的现象。

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了当今大学教育的重点之一。

而美育教学,正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

下面本文将围绕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展开论述。

一、建设“美育中心”,培养爱美之心美育教学应当在大学教育的各个领域进一步深入,并在特定的区域进行专业化的集中培训。

因此,建立统一的“美育中心”,不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能够彰显学校的文化气息。

美育中心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爱美之心。

通过艺术品欣赏、文化讲座、艺术相册和多种媒介形式,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艺术、文化,进而增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培养出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

二、设计“文化体验课程”,提高文化素养提高文化素养不仅要了解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体验文化,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文化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学生文化体验课程的设计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文化体验课程应该包括在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博物馆参观、艺术课程、文化旅游等,重点是丰富多彩,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学校可以设计一门学分课程,让学生到名胜古迹进行游学,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三、组织“文艺小组”,开展文化交流在大学校园,优秀文化传统已经得以保留和继承,形成了独特的大学文化。

因此,应该组织“文艺小组”,邀请资深文化名家、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开展系列文化讲座、意象讲座、艺术课程等活动。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与名家亲近接触,共同探讨文化交流、历史与文化传承,相互启迪。

四、加强“统筹设计”,深化学科融合美育教育应该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化,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实现交流沟通和跨学科决策。

文化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文化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文化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学术成绩固然重要,但人文素养同样不可忽视。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并能够培养出学生批判性思维、道德修养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而文化教育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文化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首先,文化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文化根源,知道自己所处的社会和世界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这种历史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同时,了解历史也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它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其次,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欣赏能力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够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观赏和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并在美的世界中感受到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艺术作品来解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文化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学生可以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将学会欣赏并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并能够通过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人文素养。

最后,文化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一直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它以崇高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作为指导,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人生导向。

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受益于其中蕴含的伦理教育,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强国建设要求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高校要着眼于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具有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为文化强国战略服务。

关键词:文化强国;大学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6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国泰民安、祥和美满,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的复兴。

21世纪的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彰显其国家力量,不但需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时也需要文化的深厚积淀。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人。

文化强国建设首先要从人的发展、人的文化素质提高入手。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求高等
教育既是专业与技能的教育,也应是综合素养的教育,尤其是人文素养。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传授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与品位。

一、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前提
由于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片面重视分数与成绩,忽视内在品德与修养;又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短视效应,片面追求技能与知识,忽视人文精神与素养。

所以在当今大学生中,人文素养的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表现在人文知识的匮乏、思想道德水平滑坡、合作团队意识欠缺、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对社会对国家责任感使命感不够等方面,这些人文素养的缺失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不相符的,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不相融的。

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和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从而大大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这对于推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文素养的基础和核心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的必须要素,是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
础。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守护的不朽长城。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增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属于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顺理成章的事。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功能作用,要实现这些功能作用,要求每一名社会公民尤其是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引领,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增加人文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政治觉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策略
⒈修炼教师人文修养。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高校的人文教育首先应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始。

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谈举止,用严格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密的方式从事教育和培养工作,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学会做人尽职尽责。

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基础课教师,都要树立现代教育观,也就是以振兴人文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渗透到全部教育内容和环节中,既强调着力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点,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发扬时代精神,也强调在科学教育的同时,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科学中贯彻人文精神。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

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的加强,增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传统文化类的书籍,还有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如建设文化走廊、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等一系列设施,增强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

另一方面是培养和塑造学校精神,开设校史讲座,邀请老教师、老教授、老专家定期地宣讲,宣传学校的光荣传统和严谨治学的校风,使之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3.优化教学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所以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程,还要提高人文课程在学生所修课程中的比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的课堂和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递。

通过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4.发挥学生社团作用。

学生举办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教师对待学生社团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社团发展的规模和育人的效果,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人文活动,培育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5.拓展学生社会实践。

要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不能仅局限于学校、教室和课本,还必须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深入实践。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到改革开发的前沿地区感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到贫困山区,体验生活的艰辛,体验中华民族的勤劳与坚强,磨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激发其奋发图强;让大学生到部队接受军事训练、到企业工作实习、到社区挂职锻炼、到农村蹲点调查等,对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磨炼意志、锤炼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大学生由家庭人向社会人转变等都大有裨益,最终达到人文素质培养与人文精神提升的最优化。

总之,21世纪的中国需要具有优良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涌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大学生的崇高品格,使学生能从多方面理解社会、适应社会,健康地发展自己,成为有信仰、有灵魂的人,这
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应顺应历史潮流,肩负时代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的高精尖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2-11-08.
[2]张海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践探索[J].职业,2010,(8).
[3]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4]李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
基金项目:201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大学生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实践基地建设的实效性研究》(12535079)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