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公开课课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⒈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⒊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元杂剧简介⒉关汉卿简介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⒊《窦娥冤》剧情简介三、整体感知分主角朗读课文,要求:⑴把你认为疑难的问题找出来,讨论交流。

⑵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四、讨论交流⒈讨论交流疑难问题⒉自由发言: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示例:(一)强烈的反抗精神⑴指天斥地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软,错堪贤愚。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⑵三桩誓愿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这是窦娥对自我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和坚决抗争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

那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

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二)淳朴善良的性格诀别婆婆:走后街—说真相—立遗嘱—劝婆婆窦娥这善良、完美的心灵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⒊谈谈关汉卿的语言风格明确:①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②说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国维评:“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元人第一。

”五、探究阅读⒈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终发下三大誓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靠是始终交织在一齐的。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元杂剧《窦娥冤》的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分析窦娥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3)能够概括剧中的主要情节,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窦娥冤的案例,提升批判思维能力;(2)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的热爱;(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不公,培养正义感;(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元杂剧《窦娥冤》的文学地位及特点;(2)窦娥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3)剧中的主要情节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元杂剧的戏剧特色及文学价值;(2)对窦娥冤案深层含义的理解;(3)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增强情感共鸣;2. 比较教学法:将《窦娥冤》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4.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表演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高中生的《窦娥冤》版本;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研究、评论文章、改编作品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元杂剧《窦娥冤》的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窦娥角色的性格特点及作品情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窦娥冤案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4. 对比分析:将《窦娥冤》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情感,提高表演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不公,培养正义感。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道德伦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窦娥的善良、勇敢和忠诚,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压迫,提高批判意识;(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解读文本。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窦娥的性格特点和心灵世界;(2)探讨《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道德伦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元杂剧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和心灵世界;(2)比较分析《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探讨道德伦理问题。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2)分析《窦娥冤》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3)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1)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文学鉴赏方法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应用;(3)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学习笔记;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与《窦娥冤》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元杂剧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的质量;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窦娥冤》的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情节和氛围。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及历史地位。

分析并解读文本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学会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的冤屈和坚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窦娥冤》的背景知识和文学地位。

文本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

学生结合注释和课下资料,解读文本中的难点和重点。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分享。

3.4 课堂讲解:对文本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详细讲解。

讲解作品的艺术手法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讨论作品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请学生总结《窦娥冤》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写下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关注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方面的提升。

6.2 同行评价:邀请同行参与听课,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课题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背景。

2. 了解《窦娥冤》的剧情梗概。

【教学内容】1. 介绍关汉卿及其在元曲领域的地位。

2. 简述《窦娥冤》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阅读《窦娥冤》剧情梗概,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及地位。

2. 学生能简要描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窦娥冤》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了解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探讨人物形象在剧情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生能分析人物形象在剧情中的作用。

第三章:剧情解析【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窦娥冤》的剧情内容。

2. 分析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内容】1. 详细解读《窦娥冤》的剧情,分析矛盾冲突。

2. 探讨剧情中的正义与邪恶、善与恶的斗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剧情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剧情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详细描述《窦娥冤》的剧情内容。

2. 学生能分析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剧本中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冤》的语言特色,如押韵、对仗等。

2. 探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艺术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语言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窦娥冤》的语言特色。

2. 学生能分析剧本中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艺术手法。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2.感受关汉卿作品的艺术魅力,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主题,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作品的艺术手法及人物性格的刻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及作者关汉卿。

学生分享对关汉卿及其作品的了解。

2.故事梗概教师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学生跟随教师梳理故事发展脉络。

3.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张驴儿、王生等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4.领悟作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学生结合作品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

5.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分析《窦娥冤》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夸张、悬念等。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6.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看待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7.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窦娥冤》中的片段。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作品中所获得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窦娥冤》,分析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窦娥冤》的内容。

2.在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窦娥冤》文本。

2.关汉卿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的掌握情况。

最新-《窦娥冤》教案【优秀4篇】

最新-《窦娥冤》教案【优秀4篇】

《窦娥冤》教案【优秀4篇】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窦娥冤的公开课课件1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窦娥冤》,使学生了解元代社会背景,掌握文学常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案的公正与正义,反思现实生活中的不公现象,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文章韵律美,感受人物情感。

2. 文学常识讲解: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戏剧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重点语句解析:分析文章中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作者观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韵律美。

3. 文学常识讲解:讲解作者、时代背景、戏剧特点等,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4. 重点语句解析:分析文章中关键语句,揭示人物性格和作者观点。

5. 分组讨论: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6. 课堂表演:邀请部分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堂表演:评价学生在课堂表演中的表现,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演技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窦娥冤》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窦娥冤》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课件、视频等资源。

4. 道具:用于课堂表演。

六、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案的公正与正义,反思现实生活中的不公现象。

2. 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探讨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3. 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类似窦娥冤案的现象,并进行讨论。

部编版语文《窦娥冤》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版语文《窦娥冤》优秀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 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作者简介
关汉卿,晚号已斋、已斋叟, 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奠基人, 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 “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 一生写了67 部, 今存18部,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代表作还有 《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 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 内 容丰富多彩, 格调清新刚劲,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 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被誉为“曲家圣人”, 西方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 亚”。
戏剧语言 (1)舞台说明: 包括人物表、环境、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 态、动作、表情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 戏剧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戏剧结构 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 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指一幕中发生时间或空间变换 的情节。)
②有主见,刚强: 张驴儿父子要与蔡婆、窦娥成亲,窦娥坚决不 从;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对窦娥进行要挟,她毫不 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遭受严刑 逼供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这些足以说明她是一个 有主见、刚强的劳动妇女。 ③具有反抗精神: 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 骂天地。在封建社会里,“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 公道等意思,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窦娥对 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临 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为的是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正 是她反抗精神的体现。
关系: 这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 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 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 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窦娥冤》,使学生了解元代社会背景,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主题,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窦娥冤》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杂剧特点。

2. 分析窦娥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主题。

三、教学难点:1. 元代社会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2. 深入剖析窦娥冤案的根源,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代社会背景,引发学生对《窦娥冤》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 课堂讲解:分析作品主题,讲解窦娥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冤案产生的根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元代社会黑暗的认识。

2. 试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窦娥的形象特点。

3. 推荐一篇关于《窦娥冤》的学术论文,简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5. 选取一个与《窦娥冤》主题相关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

4. 剧情梗概编写: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创造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5. 现实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案一、导入(出示投影)2分钟XXX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是美好的东西,毁灭得越彻底,悲剧的效果就越明显。

XXX是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代表,她身上表现出许多优秀的品质,可以说是美好的。

但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妇女形象最后却走向了毁灭,悲剧效果非常明显。

二、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三折,思考问题。

(出示投影)5分钟1.XXX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2.XXX的悲剧是谁造成的?三、(出示投影)合作讨论:10分钟1.XXX被昏官屈判死罪,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斥责天地鬼神?2.在押赴刑场时,XXX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对塑造XXX形象有何作用?3.怎样认识XXX的三桩誓愿?四、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出示答案15分钟1.XXX被昏官屈判死罪,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斥责天地鬼神?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XXX却敢于怒目青天,斥责大地。

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我们可以看到XXX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2.在押赴刑场时,XXX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对塑造XXX形象有何作用?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3.赏析“三桩誓愿”1) XXX许下了哪三桩誓愿,运用了哪些典故?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出示答案。

2) 每桩誓愿XXX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桩:血溅白练,目的是让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第二桩:,目的是以洁白的雪花覆盖自己的身体,表明自己的清白。

第三桩:XXX三年,目的是证明自己的冤屈,让上天惩治邪恶。

不屈的XXX五、学生归纳XXX的形象,教师总结(出示投影)5分钟基本性格特征:坚强刚烈、淳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

六、(出示投影)合作探究:读剧本,看戏曲,要注意其矛盾冲突。

问: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XXX的悲剧是谁造成的?5分钟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出示答案)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XXX和桃杌太守、XXX等人。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分析并理解《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作品作者及历史背景介绍。

故事情节概括与分析。

主题思想探讨。

艺术特色分析。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作品情节的理解与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难点: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的鉴赏。

第二章:作者与历史背景2.1 教案目标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掌握《窦娥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2 教学内容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简介。

《窦娥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窦娥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关汉卿生平与创作风格,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的相关资料。

第三章:故事情节与人物分析3.1 教案目标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分析并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3.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概括与分析。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探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3.4 教学准备PPT课件:故事情节与人物分析的相关资料。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案目标理解《窦娥冤》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的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主题思想的概括与分析。

讲授法:讲解主题思想。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4.4 教学准备PPT课件:主题思想探讨的相关资料。

第五章:艺术特色分析5.1 教案目标分析《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语言特色分析。

情节结构特点分析。

人物塑造手法分析。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特色。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艺术特色。

5.4 教学准备PPT课件:艺术特色分析的相关资料。

窦娥冤教案和课件

窦娥冤教案和课件

窦娥冤教案和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窦娥冤》,使学生了解元代社会背景、戏剧文学特点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风格;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窦娥冤案件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的冤屈,培养学生对正义、公平的向往,增强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2)了解元代戏剧文学的特点;(3)分析窦娥冤案件的根源及社会意义。

2. 教学难点:(1)元代社会背景对戏剧文学的影响;(2)关汉卿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代社会背景,引入戏剧文学《窦娥冤》;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窦娥冤案件的来龙去脉,探讨案件背后的社会原因;4.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元代社会背景、关汉卿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义、公平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2. 合作探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讲解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学习《窦娥冤》的剧情,理解窦娥的人物形象及其冤屈的象征意义;(2)研究元代社会矛盾和民间传说在《窦娥冤》中的体现;(3)探讨《窦娥冤》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资源:(1)课文:《窦娥冤》;(2)相关背景资料:元代社会历史资料、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3)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历史背景和分析图表。

窦娥冤PPT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窦娥冤PPT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么关系?可否调整次序?用典对写三桩誓愿有什 么作用?
血溅白练:昭示冤情 (长弘化碧、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伸张正义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惩治邪恶 (东海孝妇) 千古奇冤 层层递进
第10页
思索: 2、这三愿要“感天动地”在刻画人物性格上与第一层有什 么关系?在思想内容上与第一层赴刑场“指天斥地”是否矛 盾,该怎样了解?
第5页
思索: 1、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能够说明 其“冤”?
【正宫·端恰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 将天地也生埋怨。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拖累婆婆而屈招,可恨 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 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2、课文一开头舞台说明对写窦娥“冤”有什么作用?
第15页
古代戏曲语言鉴赏:曲词 宾白
点评一:
含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特点:
1、指天斥地场面高亢激越,担心急促,《端恰好》和《滚绣
球》几乎句句用韵;
2、诀别婆婆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曲
白相生”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一样内容,说白与唱词
相互补充。)
3、三桩誓愿场面,则激情如火,慷慨激昂。
点评二:
含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特点:
《滚绣球》曲词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示了主人
公满腔怨恨,表示了古代戏曲曲词富于抒情性特点。
这支曲子利用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
重复等,不但使主人公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抒发,而且句式整
齐,节奏鲜明,含有强烈表示效果。
第16页
古代戏曲语言鉴赏:曲词 宾白
课文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人物殿堂里,有
这么一些奇女子:“举身赴清池”刘

《窦娥冤》优秀课件ppt

《窦娥冤》优秀课件ppt

作者的主要作品
代表作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里程碑。
其他作品
除了《窦娥冤》外,关汉卿还创 作了《救风尘》、《望江亭》、 《单刀会》等多部优秀的戏曲作 品。
作者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文学风格
关汉卿的文学风格质朴自然,语言生动有力,刻画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引 人入胜。
学生表演环节设计
总结词
增强学生参与感
详细描写
设计学生表演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对话等情势,亲身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和人物性情。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课堂互动效果评估
总结词
及时反馈调整
详细描写
制定课堂互动效果评估标准,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堂互动环节进行调整和改 进。评估标准可以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表达能力等方面,以便更好地提高课
公。
官府
腐败无能的官府,不问 青红皂白就判处窦娥死
刑。
01
《窦娥冤》的主题 分析
主题思想
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通过对窦娥的悲惨遭受和最终冤屈得 以昭雪的描写,展现了正义与邪恶之 间的斗争。
对封建礼教的批评
通过窦娥的悲惨命运,反应了封建礼 教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以及对人性 的扭曲。
主题的表现手法
悲剧的叙事结构
01
《窦娥冤》的艺术 特点
人物塑造
01
02
03
窦娥
塑造了一个仁慈、孝顺、 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的冤 屈和反抗精神深深打动了 观众。
蔡婆婆
以老人的身份出现,具有 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 索。
窦天章
作为窦娥的父亲,他的形 象塑造突出了对女儿的关 爱和愧疚,使观众对他产 生了同情。

(完整版)《窦娥冤》优秀课件

(完整版)《窦娥冤》优秀课件

多样化艺术手段运用
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
剧中将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表演技巧精湛
演员的表演技巧精湛,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舞台美术设计独特
舞台美术设计独特新颖,通过灯光、布景、道具等手段的运用,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逼 真的画面。
(完整版)《窦娥冤》优秀课件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剧情梳理与角色分析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意义 • 知识拓展:元代杂剧发展概况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悲剧异同点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关汉卿生平及成就
关汉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剧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优秀文化的传承
《窦娥冤》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精神的彰显
作品通过窦娥的抗争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彰显了中华民族不 屈不挠、勇于反抗的民族精神。
社会价值的体现
《窦娥冤》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呼唤的正义之声,不仅在当时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窦娥冤情得以昭雪,张驴 儿父子受到惩罚。
主要人物形象塑造
窦娥
善良、孝顺、坚贞不屈。面对张 驴儿的胁迫和诬陷,她坚决反抗, 宁死不屈。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 表达了对冤屈的愤慨和对正义的
渴望。
蔡婆婆
懦弱、贪财、轻信他人。因贪图 小利而引狼入室,导致窦娥遭受
无妄之灾。

《窦娥冤》防城港市公开课优秀课件

《窦娥冤》防城港市公开课优秀课件

背景链接
高利贷 地痞流氓 科举考试
贞洁观
下一页
高利贷
放高利贷,这在元蒙时代是风行全国 上下的盘剥手段。当时,自诸王妃主、僧 道贵族、富商巨贾直至汉族地主,均大放 高利贷。他们“吃人膏血,以致农民一年 耕种,合得粮米,尽数偿之,还本利更有不 敷,抵当人口,准折物件。”(吕振羽:《简 明中国通史》)
悲剧理论
鲁 迅
高尔基 恩格斯
下一页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 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悲剧的戏剧性,一方面来 自于性格之间的冲突,另一方 面来自于性格内部的冲突。
———高尔基
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 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 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恩格斯
拯救窦娥
失败
窦娥是非死不可的。她的善良、孝顺、 贞洁与勇于抗争等这些合乎礼法、顺应人性 的合理要求在元代这个吏治黑暗、统治腐败、 矛盾尖锐的时代势必得不到满足。冤死是
课题:《窦娥冤》
感 千 天 古 动 同 地 悲 关汉卿 飞 窦 雪 娥 冤 主题解读:拯救窦娥降
学习目标
一、分析窦娥形象,提高深入挖掘人物内在 美的能力。
二、寻找并分析剧中的戏剧冲突,探讨窦娥 的悲剧性,感悟其中的悲剧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讲述的 故事。
(要求:重点突出 条理清楚 语言准确)
贞洁观
贞节,就是要求妇女保持性的纯洁和专一。从 先秦时代起,贞节观念和与之相应的行为一直延 续了二千多年,自始至终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 到了宋代,贞节观念明显强化,并开始片面强调 处女的贞节,一女不事二夫,无论丈夫怎么对待 她,她都不能提出离婚,即使丈夫比她先去世, 她也不能改嫁,改嫁即失节。到了元代,贞节观 念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夫死守节,几乎成为 妇女应尽的义务。五代时有贞妇断手的故事,到 了元代,贞妇马氏,乳疡不医,拒医而死,被传 为佳话。元代统治者要求妇女为丈夫献身,所谓 “丈夫死国,妇女死夫,义也。”(《元史· 忠义 传》)

《窦娥冤》教学设计PPT模板下载

《窦娥冤》教学设计PPT模板下载

(1)、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容
(1)、请替换 1
自己的演示内 容
(2)、请替换 2
自己的演示内 容
3 (3)、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4 (4)、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5 (5)、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1)、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2)、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4)、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感谢观看
1、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 容
2、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 容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01
1.“苌弘化 碧”出自 《庄子・外 物》:人 主...
02
2.“六月飞 雪”出自 《太平御 览》:邹衍 事...
03
3.“东海孝 妇”出自 《汉书・于 定国 传》:...
04
4.阅读[快 活三][鲍 老儿]。
06
6.她的三桩 誓愿与第1 层对天地的 指责是什...
05
5.提问:这 两支曲子是 窦娥临刑前 对蔡婆婆...
8.提问:“煞”就 是结尾的曲牌,为
什么关...
7.提问:窦娥的三 桩誓愿明明是幻想,
却偏...
9.归纳主题。(参 看[自读提示])
(2)、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2)、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了解关汉卿有关知识和元杂剧的特点,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
2.通过品读和表演文本,分析窦娥形象,学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通过合作探究,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体会《窦娥冤》的悲剧意味。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王国维曾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领略过唐诗的慷慨和绵延,也感受过宋词的婉约和豪放。

到了元代,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融合,顺应着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元曲,这样一种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体会到了元曲跟唐诗宋词的不同。

(篇幅更长,语言更直白通俗,是要表演出来的有动作和说白和唱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杂剧的代表作。

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关汉卿跟(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而我们的课文《窦娥冤》则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2、分析人物形象
悲剧,历来被誉为戏剧艺术的“最高阶段”,它以其深沉的艺术精神震撼和感召着世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PPT)
①从课文节选的部分来看,窦娥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总结:窦娥是一个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关汉卿把这些被民族群体认可的美德集中赋予给了窦娥,而命运却给这样美好的一个女性身上加注了如此多的不幸。

3、分析“三桩誓愿”,体悟悲剧主题
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在被毁灭的过程中,窦娥是否努力抗争过不公的命运?她的心中有愤懑有不平,可是现实生活中她又无力反抗,没有复仇的手段。

因此,她在受刑之前立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我们可以用四字小标题简洁地概括为?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PPT)
①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窦娥、刽子手、监斩官,其他同学思考:窦娥许下三桩誓
言的目的是什么?
(朗读前提醒学生根据文章把握角色的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用语气、动作展现出自己的理解。

窦娥:悲愤;刽子手:凶恶;监斩官:前后有所变化,由满不在乎到紧张恐惧。


朗读之后找学生分析三桩誓愿的目的。

血溅白练———(湛湛青天下,半点热血都溅到白练上,让四下里都瞧见。

苌弘化碧(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

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的当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两个典故)希望刑场上的人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六月飞雪———(两汉的《上邪》里面,男女立下爱情誓言“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用这种种的“不可能”表现爱情中的坚贞,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

而到了这里,窦娥立下了六月飞雪这个违反自然规律其实也是在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得到上天的反应(如果这样的事情也能发生,就说明真实是由于案
情存在,让天地动容了。


亢旱三年———(有学生提出问题:前两桩誓愿已经实现了,为什么要亢旱三年,让百姓
受苦?)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包括为窦娥平反昭雪的窦天章),申诉自己的冤情,希望惩
治邪恶
小结:窦娥通过这三桩誓愿体现的意志越来越强烈,尤其是第三桩, 达到了窦娥表达自己愤懑、不甘心情的最高潮。

窦娥用自身的毁灭来肯定和张扬了有价值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看,窦娥是强大的,她以这样的形式做出的反抗同样也是震撼人心的。

板书:三桩誓愿了解、反应、惩治和警醒
②就这三桩誓愿,有的同学在课前自主预习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窦娥先是指天骂地,
为什么在这里当她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时,又开始依靠天地了呢?
【讨论】窦娥的“斥天”与“靠天”是否矛盾?
用学生疑问:难道不能怪罪张驴儿吗?可引出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思考,让学生起来谈元代
的社会背景。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官吏贪污腐败、草菅人命,是不是所有像窦娥一样蒙冤的百姓,都
像窦娥那样最后有人来平反?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现实生活的政治经济上受压迫,也在思想精神上受毒害。

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

窦娥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窦娥开始觉醒,心中的反抗精神越来越难以压抑,悲愤与不甘让她痛斥天地鬼神。

这本质上是窦娥对封建
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但是窦娥到最后仍旧没有完全摆脱这种神权思想的影响,还是把自己的夙愿寄托给天地神明。

最终被黑暗的封建统治吞噬。

[PPT]悲剧的戏剧性,一方面来自于性格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来自于性格内部的冲突。

———高尔基
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所以我们看,关汉卿笔下的窦天章只有一个,多数的窦娥只能在黑暗的吏制下冤死,反抗着,又无奈着,挣扎着,又找不到出路,这是普通劳苦民众在黑暗封建社会里必然的悲惨结局。

③窦娥立下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实现吗?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类似的手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很常见,比如我们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二人殉情让我们感受到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惨,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化蝶”这样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情节让我们见证了爱情的伟大和永恒。

(让同学们先想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悲剧)(PPT展示:浪漫主义手法: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出跌宕起伏(超现实)的情节,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作品的主题,寄托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

)悲剧的价值就在于让审美主体在痛苦的心理体验基础上得到愉悦感,这是中西方悲剧理论中达到的共识,这种愉悦感则来自于审美主体感受到的崇高感和他们道德上的净化。

如果作品中不设置立下三桩誓愿并且誓愿实现的情节,直接以窦娥蒙冤被杀为结局?怎么样?
我们的这篇课文《窦娥冤》也运用了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

如果只是以窦娥蒙冤被杀结尾,我们读完可能只是会觉得很悲惨,悲惨之余却很难再体会出些什么了。

但是加上三桩誓愿实现的情节后,故事有了一个满足大多数人审美需要的结局。

人们一方面有美好的东西毁灭的痛心和惋惜,但痛惜之后又能看到前方的一丝希望,得到一丝慰藉。

窦娥的冤情得到了上天的感应,最终被洗雪,草菅人命、善恶不分的封建官吏受到了惩罚,美好的人性得到了张扬。

邪恶终究是战胜不了正义的。

《窦娥冤》窦娥冤案这一典型的事件的描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让我们认识到封建制度的残酷吃人本质。

而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则更加强烈的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正义抗争的那种感天动地的强大力量。

4、课堂总结
马克思说过:“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

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窦娥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善良者被毁灭的悲剧,更是一个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

这出悲剧让天地动容,达到了悲壮的境界。

窦娥的悲剧属于她所在的时代。

关汉卿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为我们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美好的女性形象。

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而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悲剧的震撼心灵的力量。

700 多年来,关汉卿的优秀剧作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给世界各地的人带来精神上的滋养和艺术上的熏陶。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当大家提到戏剧或者是戏曲时,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脱口而出的是莎士比亚,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而是自豪地说,我们有关汉卿,有《窦娥冤》。

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还会了解《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非常多的作品,他们共同构成的中华戏曲宝库会帮助我们见识到更美更广阔的世界。

5、课后作业
《窦娥冤》既是舞台经典,又是文学上的经典。

后代的很多作家都对《窦娥冤》进行了颠覆性的再创造。

①由《窦娥冤》改编而成的明传奇《金锁记》,对原剧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做了一些改动:
窦娥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

最后她的父亲窦天章为她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外出多年杳无音信的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

请谈一谈你更喜欢《金锁记》或《窦娥冤》哪一个的结局?并说说你的理由。

②学习本文后,请根据你对人物形象和戏曲主题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尝试为文
本改编一个结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