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点位布设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摘要:大气污染实际监测结果作为环境监测的主要组成部分,受风向、风屏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难以有效开展后续大气污染治理。
就大气污染监测而言,其监测点通常布置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区域,但尽管如此,最终的监测结果并不完全准确,因此实际监测点布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制定有效的避让方案,确保最终监测质量水平的提高。
本文主要分析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
关键词: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要点;分析引言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和结果可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执行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建立空气污染监测站,并为合理实施环境监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了解相关的概念和影响。
1、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1.1划分污染程度在建立有效的空气污染监测站之前,必须查明污染地区,然后根据污染程度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主要将它们分为低、中、高三级,然后根据污染程度加以建立监测点,通常情况下对于重度等级的空气污染区域,其监测点位的布设是重点考虑范围。
1.2结合人口密度该区域的人口密度也影响空气污染监测地点的建立,因此需要根据该区域人口密度增加或减少取样地点的数目,例如在该区域人口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在实际建立监测点时,可以适当增加监测点的数目,以便尽可能提高样品的准确性,并最终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1.3避开绿色植被一般而言,监测这些地点的建立可能会破坏该区域的绿色植被,从而可能影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因此,监测地点的有效建立应遵循完整性原则,即应尽可能选择最大面积的地区,同时尽可能避免该地区的绿色植被,同时避免地点的建立影响植被的增长,并有效地改善植被,另一方面也有效提升监测质量水平。
1.4地理环境与地势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地形等因素是建立空气污染监测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山区、丘陵或平原等地理差异以及南北之间的地理差异,使得范围一般而言,可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适当减少空气污染监测站的数目,而在山区和平原等工业生产密度较高的地区,应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统一设立更多的空气污染监测站,以便随后,考虑到了地理环境中的风向,在某一地区的风道末端和底风道位置设置了污染监测点,上风口布设少量的监测站点,下风口布设更多的监测站点,这样能够有效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布设题库
监测点位布设一、选择题1.每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500m至km,有时也可扩大至半径 ______ km至几十千米(如对于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其空间变化较小的地区)的范围。
()A.2,4B.3,5C.4,4D.4,5答案:C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和背景点应远离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区域点原则上应离开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以上,背景点原则上应离开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以上。
()A. 10 km,20 kmB. 15 km,30 kmC. 20 km,50 kmD. 30 km,50 km答案:C3.监测点周围环境要求中规定,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点附近______ 内的土地使用状况相对稳定。
()A.500mB.1000mC. 1500mD.2000m答案:B4.监测点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_____ 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以上的自由空间。
()A. 360°,270°B.270°,180C. 360°,180°D. 270°,90°答案:B5.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A.监测点局围建设情况应相对稳定,应尽量选择在规划建设完成的区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允许有新的建筑工地出现B.监测点应地处相对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C.监测点位附近应无强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方便安装和检修D.开放光程监测系统监测点应远离振动源答案:A6.长光程自动监测系统采样口位置要求中规定,对于自动监测,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______ 范围内。
()A.5 〜15mB. 5 〜20mC. 3 〜15mD. 3 〜30m答案:C7.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 ______。
()A.0. 5m 1mB. 1.5m 2m答案:B8.当某监测点需设置多个采样口,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口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m。
市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方案
市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我市改善大气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举措,确保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实效,打赢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会议精神,促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1+18文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1+19文件)的落实,按照京津X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十次会议要求,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层层传导环保压力,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真实数据和科学依据。
二、总体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1+18文件)精神,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各施工工地及途径我市的国省干道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加大重点区域监测密度,重点针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强化科学治霾和精准治霾。
三、工作内容(一)乡镇1.设置原则:在XX市县区内各乡镇(街道)和6个重点工业园区设置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同时,为精准判定市区受工业园区及外部污染传输的影响,实时掌握XX市周边6个主要工业园区对XX主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在东部、东南部(南部)、西部传输通道上布设空气质量网络传感仪。
2.主要任务:全市共有261个乡镇(街道),设置261套四参数小型化空气站;6个重点工业园区,设置6套六参数小型化空气站;传输通道设置35套空气质量传感网络监测仪。
(二)建筑工地1.设置原则:为严格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实现对建筑工地产生的主要污染物PM10的实时监测,对全市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地铁工程和市政工程按照每个项目设置不少于一个点位的原则进行监测,并确保监测点位在视频监控有效范围内。
2.主要任务:(1)全市规模以上建筑工地601个(按项目),设置601个监测点位。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摘要:持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区环境出现了系列性问题,并对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空气环境,已经成为了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对此,需要通过空气监测,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理论,采集环境数据信息的同时,在具体内容上,形成有效的工作指导,保证整体环境控制方案的执行效果,发挥监测点布设原则的指导作用。
基于此,文章就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要点1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原则1.1层级划分原则在对区域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可按照被检测区域的环境状态,对其进行细致的层级划分。
分级管理时,配合环境污染状态,将被污染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这三个部分,并在污染监测的数据方位上进行控制调整。
通常情况下,会将重度污染环境区域作为监测点最为密集的区域,并依次进行调整,使监测点密度与环境情况相适应。
1.2地理位置因素地理位置因素,也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设置的重要条件,需要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具体监测点位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将被监测区域的气候环境作为管理基础,在充分分析监测环境风向、风速、温度等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对监测点定位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配合被监测区域内上下风向中的空气采集点数量,在保证检测点位一致性的基础上,使数据信息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对比性特征。
1.3人口密度状态现代化的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口条件的影响,会在不同的人口密度条件下,一些数据信息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通过对人口密度状态与环境数据资料的对比,可以使环境监测点位的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并在不同的人口密度条件下,提高对环境污染监测的有效性,并使监测到的数据资料信息形成更具优势的精确性。
1.4小气候环境影响区域空气环境监测的工作中,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在监管过程中使监测点位尽可能地避开区域性的绿化环境,以保证自身数据的精确度。
12空气自动站 点位布设
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规划、设立、建设与维护等管理
定义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
以监测城市建成区的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 参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每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 500 米至 4 千米, 有时也可扩大到半径 4 千米 至几十千米(如对于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其空间变化较小的地区)的范围。可简称城市点。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
以监测区域范围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物区域传输及影响范围为目的而设置的监 测点, 参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其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几十千米。可简称区域点
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
以监测国家或大区域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本底水平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 其代表性范围一般为半径 100 千米以上。可简称背景点
污染监控点和路边交通点
根据监测目的及所针对污染源的排放特征, 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监测项目
点位布设原则
代表性 可比性
整体性 前瞻性 稳定性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 同类型监测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以及工业布局、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特点, 在布局上 应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从整体出发合理布局,监测点之间相互协调。 应结合城乡建设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 使确定的监测点能兼顾未来城乡空间格局变化趋势 监测点位置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应变更,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区域点和背景点的海拔高度应合适。
在山区应位于局部高点,避免受到局地空气污染物的干扰和近地面逆温层等局地气象条件的影响; 在平缓地区应保持在开阔地点的相对高地,避免空气沉积的凹地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就以雾霾为例,对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为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各个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控制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基于此,本文以空气污染监测点布置原则为着手点,分析空气污染监测点布置的方法,继而给出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最终总结提高污染监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有效落實环保监测工作,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污染的变化情况,从而快速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污染的影响。
其中在空气污染的防治过程中,监测点的布设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对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将会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不同的区域污染情况存在差异,因此监测点的布设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工作的科学水平。
1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作为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划分污染程度、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充分结合人口密度以及避开绿色植被等方面。
1.1 划分污染程度在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之前,需要对当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解,按照相关的标准对空气的污染程度进行划分,具体可以分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以及重度污染三个等级。
不同的等级监测点的布设数量和覆盖情况有所差异。
其中,重度污染的区域布设点是需要重点考虑分析的内容。
1.2 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地理因素对监测点监测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地理因素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中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工作人员在进行监测点布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区域条件以及风向,并结合风向的具体位置布设空气监测点的数量以及相应的类型。
由于上风和下风位置的差异性,也会导致监测点以及位置分布的差异,因此合理控制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也是保证最终获取数据真实性的有效保障。
1.3 结合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重点考虑因素,具体可以根据人口密度的差异对采样点的数量进行适当的删减调整。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编制说明
附件5:《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编制组二〇一三年二月目 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和目的意义 (1)3 编制原则和依据 (2)3.1 制定原则 (2)3.2 编制依据 (2)4 标准有关技术内容和条文的说明 (3)4.1 监测点位分类 (3)4.2 监测点位布设 (4)4.3 城市监测点数量 (5)4.4 监测项目 (6)4.5 点位管理 (7)《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2013年环境保护部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的环境保护标准计划任务。
1.2工作过程2013年1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接到制订《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启动本标准的制定工作,在综合分析资料及调研情况的基础上,编写了技术规范初稿。
2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和目的意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环境监测为环保部实施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合理的监测点位布设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由环境保护部门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的监测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保障和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环境保护能力的不断完善和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原国家环保局(国家环保总局)在1988年,1992年,1995年,2000年、2007年和2012年多次对国家网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进行了认证和批复。
同时,“十一五”期间,通过包括2008年中央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等项目建设,我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已经初具规模,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已经具备自动监测的初步能力,将监测的覆盖范围初步从城市扩展部分农村地区和部分背景地区。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
第一章环境空气和废气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四、问答题1.简述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③答案: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是:(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
(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
(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寻求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
(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监测点位的其他因素。
2.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
⑧答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是:(1)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2)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
(3)各行政区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以反映其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环境空气样品的间断采样的含义是什么?①答案;指在某一时段或1 h内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所采用的采样方法。
4.简述什么是环境空气的无动力采样。
①答案: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污染物分子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方式。
5.环境空气24 h连续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①答案: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
6.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③答案: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
7.新购置的采集气体样品的吸收管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③答案;将吸收管内装适量的水,接至水抽气瓶上,两个水瓶的水面差为1 m,密封进气口,抽气至吸收管内无气泡出现,待抽气瓶水面稳定后,静置10 min,抽气瓶水面应无明显降低。
论环境监测中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布设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1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领域都得以长足进步,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严重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因而,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球性话题。
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工作就是对环境质量的准确监测,本文以空气质量监测为重点,研究了监测点布设相关问题,旨在为环境质量监测及污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点布设引言空气质量监测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点布设是否合理是保障监测代表性的重要基础,合理布设监测点能使监测工作者科学应用监测数据,并为空气质量情况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1布设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基本原则大气环境污染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话题,雾霾、酸雨现象的发生,使得人们倍加关注空气质量状况。
为了更好的监测空气质量,就需要采取科学的监测手段。
而监测工作展开的前提就是做好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布设工作,只有科学合理进行监测点布设,才能够真正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而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1划分污染程度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点布设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拟布设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地区污染情况的了解,并根据污染程度划分污染种类。
常见污染种类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等,并根据已了解结果合理布置空气质量监测点,确保监测点布设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1.2考虑地理位置空气质量监测点布设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布设点的地理位置。
在监测点布设过程中,应全面了解需监测地区的气候情况、风向以及地形条件等情况,确保在实际布设过程中根据风向的运转位置来制定对应的布设方案。
在监测点布设过程中做好风向数据收集,并据此进行监测点布设。
1.3结合人口密度空气质量监测点布设还需要做好当地人口数量的统计,按照总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来布设对应的监测点。
譬如,若监测区域内人口数量较多,则需要适当增加监测点布设数量,以此提升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发表日期:2010/11/26 来源:中大网校[在线考试]熟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3.2熟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知识点:3.2.1监测布点要求(1)设置依据:根据①项目的规模和性质;②地形复杂性;③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2)监测点位数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
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3)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4)城市道路项目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3.2.2监测布点原则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依项目评价等级和污染源布局的不同,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监测布点:(1)一级评价项目a)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摘要】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是保障环境质量和人们健康的重要保障。
监测点布设的选择原则包括代表性、稳定性、可比性和权威性。
具体要点包括选择监测目标、确定监测参数、规划监测网络。
地理位置应考虑空气流通情况和污染源分布,选择城市边缘、工业区或人口密集区等。
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
监测点布设后要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合理布设监测点对环保监测工作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空气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进一步提高监测点布设的质量和覆盖范围,可通过增加监测点数量、提升监测设备技术水平、加强数据管理和公开透明等方式实现。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空气污染状况,促进环保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选择原则、具体要点、地理位置、监测设备、数据分析、重要性、质量、覆盖范围、建议。
1. 引言1.1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重要性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备受重视。
空气污染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环境问题,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持续不断的影响。
建立监测点并对空气质量进行定期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监测点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监测点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环境监管部门制定政策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点的存在可以引导公众关注空气质量问题,提高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建立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是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加强对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背景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背景是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环境质量带来巨大危害。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布点技术方法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布点技术方法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开展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工作的内容比较多,该项工作应该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并且认识到监测布点技术方法使用的要点,不断提高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空气质量;布点;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空气污染的概述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提升。
基于此,我国开始重视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
但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比较多,第一、监测频率不合理。
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开展时工作人员没有合理选定监测标准,导致监测频率设置不科学,影响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第二、污染因子选取标准模糊。
针对不常见的建设项目其污染因子不能确定,因此,在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选择的监测方法不同,获得的数据信息不同,从而影响实际监测结果。
1.2空气污染现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块,企业只认识到工业生产获得利益,并没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众所周知氧气和氮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两种气体在大气中的比例失衡,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但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弃,导致空气遭受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增加了疾病产生的可能性。
1.3现状监测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价值1.3.1现状监测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综合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大气环境现状,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借助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技术人员需要实时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且了解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从而获得更加详实的数据信息。
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监测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更好的运用环境监测技术,解决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气环境监测部门应该提高对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视力度,不断提高监测数据结果的精准程度,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环境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 664-2013)中以监测区域范围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物区域传输及影响范围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参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其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几十千米,可简称。
答案:区域点2.《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采样前、后用经检定合格的标准流量计校验采样系统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
答案: 53.《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采样流程为:正确连接好采样系统,核查滤膜编号,用镊子将采样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撑网上并压紧,或编号标识面朝进气方向,将滤膜夹正确放入采样器中。
答案:滤膜毛面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遇到对监测影响较大的雨雪天气及风速大于 m/s 的天气条件时,不宜进行手工采样监测。
答案: 85.《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中评价适用于对单点、城市和区域内不同评价时段各基本评价项目和其他评价项目的达标情况进行评价。
答案:单项目6. 《环境空气PM10 和PM2.5 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规定,PM10 和PM2.5 分析恒温恒湿箱(室)要求:箱(室)内空气温度在℃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
答案:15~30 ±17. 《环境空气PM10 和PM2.5 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规定,PM10 和PM2.5 分析时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室)中平衡 h,平衡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范围内,记录平衡温度与湿度。
答案: 24 45%~55%8.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的颗粒物。
答案:100μm10μm9.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
答案:注射器采气袋真空罐(瓶)10.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
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布设题库
监测点位布设一、选择题1.每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500m至km,有时也可扩大至半径km至几十千米(如对于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其空间变化较小的地区)的范围。
()A.2,4B.3,5C.4,4D.4,5答案:C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和背景点应远离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区域点原则上应离开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以上,背景点原则上应离开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以上。
()A. 10 km,20 kmB. 15 km,30 kmC. 20 km,50 kmD. 30 km,50 km答案:C3. 监测点周围环境要求中规定,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点附近内的土地使用状况相对稳定。
()A.500mB.1000mC. 1500mD.2000m答案:B4. 监测点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以上的自由空间。
()A. 360°,270°B. 270°,180C. 360°,180°D. 270°,90°答案:B5. 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A. 监测点局围建设情况应相对稳定,应尽量选择在规划建设完成的区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允许有新的建筑工地出现B. 监测点应地处相对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C. 监测点位附近应无强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方便安装和检修D. 开放光程监测系统监测点应远离振动源答案:A6. 长光程自动监测系统采样口位置要求中规定,对于自动监测,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范围内。
()A.5~15mB. 5~20mC. 3~15mD. 3~30m答案:C7. 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測仪器时,监測仪器的釆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
()A.0. 5m1mB. 1.5m2m答案:B8.当某监测点需设置多个采样口,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口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m。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 技术规范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election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gridded monitoring stationsDB13/T 2545—2017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布设原则、布设要求、监测项目和点位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点位的规划与设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 65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 air pollution control gridded monitoring为达到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根据不同污染源类型及监控需求,将目标区域分为不同的网格进行点位布设,对各点位相关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3.2微型空气监测站 micro air monitoring station采用光散射、电化学、金属氧化物或光离子的传感器检测方法的,体积小于0.1 m3、重量小于5kg 且可以直接用于室外监测大气污染状况的监测设备,检测参数可以包含PM10、PM2.5、SO2、NO2、CO、O3、TVOC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3.3微型六参数监测站 micro six parameter monitoring station检测参数包含PM10、PM2.5、SO2、NO2、CO和O3的微型空气监测站。
环境监测如何布点采样
今天大气氟化物采样器厂家为大家分享下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环境空气监测技术之布点采样,一起来看一下吧!1.点位布设1.1.一般原则1.1.1.采样点位应根据监测任务的目的、要求布设,必要时进行现场踏勘后确定。
1.1.2.所选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监测数据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空气质量水平或空气中所测污染物浓度水平。
1.1.3.监测点位的布设和数量应满足监测目的及任务要求。
1.2.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要求1.2.1.监测点应地处相对安全、交通便利、电源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
1.2.2.监测点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有270°以上的捕集空间,不能有阻碍空气流动的高大建筑、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1.2.3.如果采样口一侧靠近建筑,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180º以上的自由空间。
1.2.4.从采样口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高度差的两倍以上,或从采样口到建筑物顶部与地平线的夹角小于30°。
1.2.5.样口距地面高度在1.5~15m范围内,距支撑物表面1m以上。
有特殊监测要求时,应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整。
1.3.采样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对于手工间断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15米范围内;(二)对于自动监测,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15米范围内;(三)针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控点,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2~5米范围内;(四)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点位周围半径300~500米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0米以上,无法按满足(一)、(二)条的高度要求设置时,其采样口高度可以在15~25米范围内选取;(五)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1米;(六)使用开放光程监测仪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在监测光束能完全通过的情况下,允许监测光束从日平均机动车流量少于10,000辆的道路上空、对监测结果影响不大的小污染源和少量未达到间隔距离要求的树木或建筑物上空穿过,穿过的合计距离,不能超过监测光束总光程长度的10%;(七)当某监测点需设置多个采样口时,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口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米。
环境空气质量点位布设
采样口位置要求
对于手工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15 米范围内; 对于自动监测,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 应在3~20 米范围内; 对于路边交通点,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2~5 米范围内; 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监 测点位周围半径300~500 米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 在25 米以上,无法按满足(1)、(2)条的高度要 求设置时,其采样口高度可以在20~30 米范围内选 取;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代表性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 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状况,污 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满足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 指引的需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可比性 同类型监测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 具有可比性。
采样口位置要求
采样口位置要求
开放光程监测仪器的监测光程长度的测绘误 差应在±3 米内(当监测光程长度小于200 米时,光程长度的测绘误差应小于实际光程 的±1.5%); 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端到接收端之间的监 测光束仰角不应超过15°
增加、变更和撤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城市点的具体要求
当存在下列情况时,可增加、变更和撤消环境空气质 量评价城市点: 因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或行政区划变动,导致现有 城市点已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建成区总体空气质量状 况的,可增设点位。 因城市建成区建筑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现有城市点 采样空间缩小或采样高度提升而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的,可变更点位。 因城市建成区建筑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现有城市点 采样空间缩小或采样高度提升而不符合本标准,可 撤消点位,否则应按本条第二款的要求,变更点位。
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
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1)布点原则:
①全覆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应覆盖区域各地区,使监测数据比较合理和真实可信;
②重点覆盖:要重点对污染源集中区、空气污染规模大、贡献大、风险大等重点污染区、重点污染源和有特殊环境影响的区域进行监测。
例如,要在湖泊边缘、城市环境中心、公共建筑等偏离污染源的地点布置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③监测网络抽平:要建立覆盖面广、距离点与点间距离近、每一点可以较全面、准确反映区域空气质量状况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2)技术原则:
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装备应根据空气污染物特性和测量技术发展要求,购买当前一流的技术装备;
②采用多重技术测量,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结合多项技术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③应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交互共享,有效的促进监测数据的有效
分析与综合管理;
(3)管理原则:
①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管理,例如规范操作程序、加强设备
维护保养和日常检查;
②建立良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使信息及时、准确地到达监测站点,并可以追溯,避免信息的滞后。
③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参数技术规范,确保空气质量数据的准确度和
可靠性;
④经常进行现场检查来核实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M2.5监测点位怎么布设?
因此,一个完全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应涵盖各类功效的监测点位。既能够客观评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整体平均程度和长期变更趋势,又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污染源和敏感地域进行监控,还统筹到背景地域的监测。缺乏某一类监测点位必定带来必定的监测盲区。例如仅布设了污染监控点时,大众,必定会关怀居住社区、办公场合的空气质量如何。在居住社区布设监测点位后,大众,还可能会关怀公园、郊区、农村等其他地域的空气质量如何。
欧洲在断定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也采取相似的设置计划。对于城市化区域,基础上按居住区的人口数量断定点位数量,一般25万人口设置1~2个点。依据点位空间代表性不同,对监测点位周围环境也提出了与美国相似的请求,即评价点位应避开局地排放源,代表所在地位邻近各类排放源综合影响后的整体程度。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实体。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必需依据监测目标、点位功效和点位的空间标准,联合实际情形合理布设监测点位。
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是构成监测网络的基础要素,完美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的主要前提。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选取是一项庞杂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要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摘要: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其中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空气污染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保护监测中的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对于监测空气质量、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制定环保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际需求出发,对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环保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空气污染是其中的一大问题,为了掌握空气污染的状况,制定有效的环保政策,以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而环保监测中的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则成为了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和制定环保政策的重要手段。
因此,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环保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选址合理性首先监测点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该地区空气污染的整体状况。
在选址过程中,要考虑监测点周围的地形地貌是否具有代表性。
如果监测点位于山区或者平原区域,就需要考虑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植被覆盖率等因素。
同时,监测点周围的环境背景也要考虑,比如是否有大型工业企业、人口密集区等。
还要考虑气象条件,如降水量、温度、湿度等因素,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点应该选在空气污染分布的关键区域,比如污染源周围、空气流通不畅的区域等。
通过规律性选址,可以对空气污染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环保政策。
在规律性选址时,需要考虑到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
比如,如果是重工业区,则需要选在距离污染源不远的地方;如果是城市居民区,则需要选在人口密集区域。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
其次,监测点的选址应该考虑到监测数据与其他监测点的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整体性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气象等综合环境 因素,以及工业布局、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特点,在布局上应 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 趋势,从整体出发合理布局,监测点之间相互协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前瞻性 应结合城乡建设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能兼 顾未来城乡空间格局变化趋势。
术语和定义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 regional assessing stations
以监测区域范围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物区域传输及 影响范围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参与区域环境空 气质量评价。其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几十千米。可 简称区域点。
术语和定义
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 background stations 以监测国家或大区域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本底水平为目的而 设置的监测点。其代表性范围一般为半径100 千米以上。可 简称背景点。
术语和定义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 urban assessing stations 以监测城市建成区的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目的而设置的 监测点,参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其设置的最少数量根据本标 准由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确定。每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 点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500 米至4 千米,有时也可扩大到半径4 千 米至几十千米(如对于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其空间变化较小的地 区)的范围。可简称城市点。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背景点 区域点和背景点应远离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 区域点原则上应离开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20 千米以上,背景点原则上应离开城市建成区和主要 污染源50 千米以上。 区域点应根据我国的大气环流特征设置在区域大气 环流路径上,反映区域大气本底状况,并反映区域 间和区域内污染物输送的相互影响。 背景点设置在不受人为活动影响的清洁地区,反映 国家尺度空气质量本底水平。 区域点和背景点的海拔高度应合适。在山区应位于 局部高点,避免受到局地空气污染物的干扰和近地 面逆温层等局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在平缓地区应保 持在开阔地点的相对高地,避免空气沉积的凹地。
术语和定义
污染监控点 source impact stations 为监测本地区主要固定污染源及工业园区等污染源聚集区对当 地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而设置的监测点,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 100~500 米,也可扩大到半径500 米~4 千米(如考虑较 高的点源对地面浓度的影响时)。
术语和定义
路边交通点 traffic stations 为监测道路交通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而设置的监测点, 代表范围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活动场所中受道路交通污染源排放 影响的道路两旁及其附近区域。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 模式模拟计算是通过污染物扩散、迁移及转化规律,预测污染 分布状况进而寻找合理的监测点位的方法。
拟新建城市点的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与同一时期用城市加密网 格点实测或模式模拟计算的城市总体平均值估计值相对误差应 在10%以内。 用城市加密网格点实测或模式模拟计算的城市总体平均值计算 出30、50、80 和90 百分位数的估计值;拟新建城市点的污 染物浓度平均值计算出的30、50、80 和90 百分位数与同一 时期城市总体估计值计算的各百分位数的相对误差在15%以 内。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代表性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 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状况,污 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满足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 指引的需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可比性 同类型监测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 具有可比性。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 城市加密网格点实测是指将城市建成区均匀划分为若 干加密网格点,单个网格不大于2 千米×2 千米 (面积大于200 平方千米的城市也可适当放宽网格 密度),在每个网格中心或网格线的交点上设置监 测点,了解所在城市建成区的污染物整体浓度水平 和分布规律,监测项目包括GB3095-2012 中规定 的6 项基本项目(可根据监测目的增加监测项目), 有效监测天数不少于15 天。
HJ 664-20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 设技术规范(试行)
王澎蛟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 规划、设立、建设与维护等管理。
பைடு நூலக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 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稳定性 监测点位置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应变更,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 续性和可比性。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 位于各城市的建成区内,并相对均匀分布,覆盖全部 建成区。 采用城市加密网格点实测或模式模拟计算的方法,估 计所在城市建成区污染物浓度的总体平均值。全部 城市点的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应代表所在城市 建成区污染物浓度的总体平均值。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污染监控点 污染监控点原则上应设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的污染物高浓度区以及主要固定污染源对环境空气 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的地区。 污染监控点依据排放源的强度和主要污染项目布设, 应设置在源的主导风向和第二主导风向(一般采用 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 度区内,以捕捉到最大污染特征为原则进行布设。 对于固定污染源较多且比较集中的的工业园区等, 污染监控点原则上应设置在主导风向和第二主导风 向(一般采用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的工业园区边界,兼顾排放强度最大的污染源及污 染项目的最大落地浓度。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点 位布设原则增设污染监控点,并实时发布监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