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概念
财政概念
![财政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42133d45022aaea998f0f9c.png)
概念:1财政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2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3财政职能: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4公共生产:指政府出资(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5公共定价:指政府技术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度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简单点来说,公共定价就是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6购买性支出:政府为了购买执行各种政府职能所需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7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无常的资金支付,不取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8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的总称。
9财政补贴:是政府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给予的补贴或津贴。
10税收支出:是以特定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1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易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12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13国家预算概念: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财物的收支一览表。
14单式预算:将全部的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中。
(在这个表中不区分各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性质)15复式预算:财政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性质不同,分别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预算。
即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财政预览表来反映。
16 增值预算:财政年度的分项支出数额在上一年度的各项支出的基础上,考虑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之后经过调整确定的。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基本知识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a1565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4.png)
企业:通过税 收和财政补贴 等方式参与财
政活动
个人:通过税 收、社会保障 等方式参与财
政活动
国际组织:通 过国际援助、 国际合作等方 式参与财政活
动
财政的属性
公共性:财政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的活动 强制性:财政的筹集和使用必须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具有强制性 稳定性:财政的筹集和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具有稳定性 公平性:财政的筹集和使用必须遵循公平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财政的概念
财政的职能
财政的定义
财政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对国家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系列 活动。 财政的主要职能包括:筹集资金、分配资金、调节经济、保障民生 等。
财政的来源主要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债务收入等。
财政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债务支出等。
财政的主体
政府:财政的 主体,负责制 定和执行财政
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通过税收、支出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财政资源配置原则:公平、效率、可持续性 财政资源配置方式:直接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财政资源配置效果: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保障国家安全等
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收入分配职 能:通过税收、 收费等方式筹集 资金,用于满足 社会公共需求
财政支出分配职 能:通过财政支 出,实现社会财 富的再分配,促 进社会公平
财政收入分配公 平性:财政收入 分配应遵循公平 原则,确保社会 财富的合理分配
财政支出分配公 平性:财政支出 应注重公平性, 确保社会公共资 源的合理配置
经济稳定职能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支出、债 务等手段调节经济
财政收入:通过税收、收费等方 式筹集资金,保障政府正常运转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https://img.taocdn.com/s3/m/7cf2f9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2.png)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1. 财政的概念1.1 定义财政是指国家通过征收税收、发行货币、进行财政支出和调节等手段,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并制定相关财政政策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
简而言之,财政就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来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和影响经济运行。
1.2 基本特征•集中性:财政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体现,由国家政府来行使,并以国家总收入为基础。
•必要性:财政是国家履行职能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基础和保障。
•综合性:财政活动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3 财政的目标财政的目标是以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合理配置和调节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稳定发展等目标。
2. 财政职能财政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活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职能:2.1 收入职能财政的收入职能主要包括征税、收费以及其他非税收入的收取。
国家通过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征收,获取必要的财政资金用于履行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
2.2 支出职能财政的支出职能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投资等方面的支出。
国家根据公共利益和社会需求,通过财政支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提供公共物品。
2.3 调节职能财政的调节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调节财政收支比例、调整税收和支出结构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引导和控制。
2.4 管理职能财政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审计、会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国家通过财政管理,确保财政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3. 财政与其他经济活动的关系财政与其他经济活动相互关系密切,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财政通过税收征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也会对财政产生重要影响,如经济增长可以提高财政收入,经济萧条会减少财政收入。
此外,财政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财政知识点归纳总结
![财政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c341c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d.png)
财政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财政基本概念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财政工具进行调控的过程。
财政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等内容。
财政的基本职能是为国家提供所需的资金,控制国家的经济运行,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和调节手段。
二、财政管理1. 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1)保障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保障国家的利益,保障公共利益。
(2)效益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3)公平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保障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差距。
(4)稳定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保持经济稳定,调节经济波动。
2. 财政管理的具体手段(1)税收。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在各个领域的投资和消费,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3)财政调控。
财政调控是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平衡。
三、财政体制1. 中央财政体制中央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核心,包括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事务管理体制。
(1)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力。
中央政府具有全国范围的财政主管权力,负责全国的财政收支和经济管理。
(2)中央财政事务管理体制。
中央财政事务管理体制由财政部门和其他中央部门组成,负责中央财政收入、支出的管理和调控。
2. 地方财政体制地方财政体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事务管理体制,包括省级、地市级和县级财政体制。
(1)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
地方政府具有本辖区范围内的财政主管权力,负责本地区的财政收支和经济管理。
(2)地方财政事务管理体制。
地方财政事务管理体制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其他地方部门组成,负责地方财政收入、支出的管理和调控。
四、财政收入1. 税收(1)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是政府强制性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手段。
(2)税种分类。
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3)税收征管。
税收征管是政府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包括纳税申报、税收征收等环节。
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的一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1d257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8.png)
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征税、支出、借款等手段,管理和运用其财政资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财政的一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政收入(Revenue):-指国家或地区通过征收税收、收取各类费用和其他财政性收入,以及从国有资产中获取的收入等途径获得的资金总和。
2. 财政支出(Expenditure):-指国家或地区在实施政策和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开支,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国防等方面的支出。
3. 财政赤字(Budget Deficit):-当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时,形成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通常需要通过借款或其他手段弥补,以维持财政平衡。
4. 财政盈余(Budget Surplus):-当财政收入超过财政支出时,形成财政盈余。
财政盈余可以用于还债、储备或其他投资。
5. 征税(Taxation):-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向公民和法人征收税款,以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
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6.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支出、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7. 财政体制(Fiscal System):-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管理组织结构、法律法规、征税制度等方面的体系。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财政体制。
8. 国债(Government Debt):-是国家通过发行债券形式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国债通常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或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国家可以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学作为研究这些问题的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领域。
名词解释 财政
![名词解释 财政](https://img.taocdn.com/s3/m/5971804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f.png)
名词解释财政财政是指负责国家财务管理和财政收支调控的一门学科,也是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
财政活动包括编制预算、征税、支出管理和财政政策的制定等。
下面对财政这一概念进行详细解释:1. 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一项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规定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收支和资金运作安排。
财政预算由政府编制并提交国会或相关机构审议批准,通常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
2. 征税:征税是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向个人和企业征收财产和交易所得的一种手段。
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证国家政府的正常运作和提供国民福利。
3. 支出管理: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范围内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进行的资金支持。
政府通过制定财政支出政策,并根据预算计划对各个领域进行资金的分配和管理,以满足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以及改变财政制度,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债务政策等,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
5.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政府的支出超过了其收入,形成的财政负债状况。
财政赤字通常需要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以弥补财政收入不足,维持政府的正常运作。
6. 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指国家财政管理的组织和运行机制,包括财政总体制度、财政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等。
财政体制是保证财政活动规范、透明和高效运行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水平的发挥。
7. 财政审计:财政审计是对政府机关和财政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和监督的一种手段。
财政审计旨在保证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发现并纠正财政管理中的问题,防止财政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8. 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状态,即财政支出等于财政收入。
财政平衡的实现可以确保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财政危机和经济不稳定的局面。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dd8025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07.png)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财政具有三大职能,分别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等。
收入分配职能,则是为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给予补贴和救助。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他人享受该物品带来的好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其的使用。
常见的公共物品有国防、治安、路灯等。
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
满足公共需要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资金。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资金的无偿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对社会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政策目标等。
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
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国债、收费等。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作用。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https://img.taocdn.com/s3/m/b435ad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e.png)
02
财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
共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等。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
03
越重要的作用。
02 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1 2
3
定义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将 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各个领域,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
进行的监督。
05
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的定义和内容
财政管理体制定义
财政管理体制是规定在各级政权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权责关系的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
包括分税制、转移支付、财政层级、财政权责等方面的制度。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建国初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 制,地方财政收支纳入中央统一计划。
财政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01
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是对公共财政收支的常规性监督,专项监督是对特定项目或领
域的专门性监督。
02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内部监督是由政府财政部门实施的监督,外部监督是由审计、纪检等部
门实施的监督。
03
手工监督与信息化监督相结合
手工监督是指传统的纸质审核方式,信息化监督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
$number {01}
目 录
• 财政概念 • 财政职能 • 财政政策 • 财政监督 • 财政管理体制
01 财政概念
财政定义
财政定义: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 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 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财政的概念四要点
![财政的概念四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e547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0.png)
财政的概念四要点财政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概念,涉及到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资金管理以及经济政策等方面。
以下是四个要点来解释财政的概念: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和。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资金来源,这些收入用于支持国家的公共事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所进行的开支,主要包括政府的日常运转支出、投资支出、社会福利支出以及债务偿还等。
2.财政政策与经济管理财政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财政政策,政府可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两个方面。
财政支出政策用于调节政府的投资和开支,以增加需求和刺激经济增长。
税收政策则通过调节税收水平和税收结构,影响经济主体的收入和支出,实现资源再分配和收入调节的目标。
3.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平衡是指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平衡,即财政收入能够覆盖财政支出,避免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指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有意为之,通过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增长或应对危机。
然而,长期的财政赤字会导致债务增加和财政不稳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财政平衡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4.财政可持续性与公共债务财政可持续性指国家财政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财政可持续性取决于财政收入的稳定性、财政支出的可控性以及公共债务的水平和可偿还能力等因素。
当公共债务过高或无法偿还时,会对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威胁。
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来控制债务水平、增加财政收入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
高三财政知识点
![高三财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7fb85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8.png)
高三财政知识点一、财政的概念与本质财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税收、债务、国有资产管理等手段,对国民经济中的资金进行筹集、分配和使用的一系列活动。
财政的本质体现在其对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以及对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财政的职能1. 收入职能:国家或政府通过税收、非税收入、债务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
2. 支出职能:国家或政府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社会保障、国防等领域,以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3. 调控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等目标。
4. 保障职能:通过财政手段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的基本权益。
三、财政政策的类型与作用1. 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放缓或就业不足时,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措施,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 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政府通过减少支出、增税等措施,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水平。
3. 中性财政政策:政府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避免对经济运行产生过大影响,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四、财政收支的平衡与不平衡1. 财政收支平衡: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相等,不产生财政赤字或盈余。
2. 财政赤字:当政府支出超过收入时,产生财政赤字,通常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
3. 财政盈余:当政府收入超过支出时,产生财政盈余,可以用于偿还债务或增加国家储备。
五、财政预算的编制与执行1. 预算编制: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财政政策目标,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明确收支计划。
2. 预算审批:财政预算需经立法机关审查和批准,以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预算执行:政府按照批准的预算计划,组织实施财政收支活动,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六、财政与经济的关系1. 财政与经济增长: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科技创新等措施,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财政学重要概念
![财政学重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b97942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3.png)
1.财政:从历史范畴来看,财政活动及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从经济范畴来看,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具有政治、社会、经济和公共管理等项职能。
3.政府:政府是指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
4.一般属性的财政:一般属性的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5.特殊属性的财政:特殊属性的财政是指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比如与君主政体和农业经济社会(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相适应的君主财政模式。
6.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7.国家财政: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9.凯恩斯学派:以凯恩斯为代表,主张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财政政策自然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
10.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政府不应当过多刺激需求,而应当更加关注刺激供给。
11.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持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12.先扣后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应遵循“先扣后分”的顺序及原则,即社会总产品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时,先根据生产性消费和集体消费的需要进行一系列扣除,然后再进行个人分配。
13.六项扣除:经典作家所论及的六项扣除包括:第一,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第四,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五,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六,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134b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c.png)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协议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流向,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和领域的合理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1、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集体决策过程和政治市场运作的理论。
1、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购买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政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消费性支出: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财政补贴:政府对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或个人给予的资金补助。
四、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收入。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2、税收原理: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税收负担能否转嫁等进行分类。
1、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公开性、年度性。
3、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
六、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国债等。
3、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七、财政体制1、财政体制的概念: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
财政的五个概念总结
![财政的五个概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cc11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6.png)
财政的五个概念总结财政是指国家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平衡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
财政的概念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五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五个概念进行详细总结。
首先,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征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其他非税收入等渠道获取的资金。
财政收入是维持国家运转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基础。
合理的财政收入水平对于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维护民生福祉至关重要。
其次,财政支出是指国家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改善民生福祉而进行的资金支出。
财政支出在满足基本公共需求的同时,也扮演着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社会保障功能以及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角色。
财政支出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平衡状况。
当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时,称为财政盈余;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时,称为财政赤字。
保持财政平衡对于稳定国家经济和避免财政危机至关重要。
财政平衡的达成需要在征税、支出控制、债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第四,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结构,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引导需求、调节收入分配、改善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或者紧缩的财政政策,具体取决于国家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
最后,财政体制是指国家财政管理的组织机构、责权关系、工作程序以及内外部监督机制等的总称。
财政体制的合理与否对于财政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
一个健全的财政体制需要明确的职责分工、科学的决策制度、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和透明的信息披露。
财政体制的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效益。
综上所述,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是财政活动的重要概念。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财政平衡是财政活动的根本目标,财政政策则是财政活动的主要手段,而财政体制是财政活动有效进行的保障。
财政的名词解释大全
![财政的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30043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9.png)
财政的名词解释大全一、财政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组织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和调控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一种行为体系。
它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征收税收、发行国债等手段,调配和利用国家财产,以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利益保障的活动。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征税、收取利息、罚款等方式所获得的资金或物品。
它是财政支出的来源之一,被用于满足国家运行、发展和公共利益保障的需要。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利益和民生需求,运用财政收入和借款等资金进行的开支。
财政支出的目的是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需要,推动国家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四、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编制出的具体数额和用途的计划。
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设立预算目标、控制支出和调控经济的手段,实现国家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
五、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的出现可能是因为财政收入不足、支出过度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财政缺口。
财政赤字的存在对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六、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
财政平衡的实现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财政平衡需要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管理措施,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关系。
七、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在经济运行中运用财政手段,通过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以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八、税收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依法从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收取的一种强制性支付,以满足公共财政支出需要的经济手段。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财政调控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九、国债国债是指国家为了筹集财政资金,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券。
财政的概念
![财政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9f9b45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a.png)
财政的概念:是以国家为主题,通过必然的收支活动,集中一局部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知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财政的特点:1,国家主体性,2无偿性,3,强制性,4,收支不平稳性,5,公共效劳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分: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关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社会公共需若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起的需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栗的数学加总。
(2)为了知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能够无不同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共享用,并非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知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不必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结果时,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渠道采解决,因此为知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样带有外部效应的特点。
(5)知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腕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局部,若是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局部的抽取。
市场失灵要紧有以下几个方向的表现(1)自然垄断。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总会涌现出一些行业领头羊,这些企业往往成为行业的垄断者。
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举高价钱,使价钱高出产品的边际本钱,借以取得逾额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外部效应。
当显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得不到应有的收益补偿;而在显现负外部效益时,受损者又得不到损失补偿。
因此,市场自由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3)公共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收益常常小于私人本钱,而且常常显现"搭便车"现象,因此,市场老是不能提供足足数量的公共物品。
(4)信息不充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把握全面的信息,也就不能作出高效率的、十分正确的购销决策。
(5)收入分派不公。
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派原那么除按劳分派之外,还存在非按劳分派因素,因此不免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分派中收入差距的拉大,进而阻碍劳动者的踊跃性和制造性,降低市场的配置效率。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7c779cc58fb770bf68a5577.png)
名词解释⒈财政:通常的解释: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或分配)活动、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
财政的一般概念表述: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⒉公共财政论:他们将财政作为公共经济部门,集中研究社会公共需要及其满足手段,即公共产品问题,并通过构建投票论、政治联盟论、官僚主义论和制度选择论等,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决定公共产品的生产、分配以及相关的政治与集体行动的决策过程,形成了具有很大影响的公共选择学派。
这就是公共财政理论。
⒊混合经济:现实的经济体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完全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混合,即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⒋市场失灵: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⒌公共产品:社会共同使用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路灯、警察、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称为公共产品。
⒍政府失灵:指政府干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的手段时,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或给社会带来额外的福利损失。
⒎外部效应(性):指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者私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⒏瓦格纳法则: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扩大,要求保证行使这些政府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
⒐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财政一方面付出了资金,另一方面也相应地获得了商品的服务。
⒑转移性支出: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包括社保、财政补贴、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直接所得。
⒒投资性支出: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需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也称公共投资或政府投资。
⒓政府采购: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财政的概念与功能是什么
![财政的概念与功能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9d8e1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0.png)
财政的概念与功能是什么财政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和管理财政活动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指国家对财政活动进行组织、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财政的概念是指国家通过征收税收、发行货币、进行财政支出等手段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收支状况和分配关系,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经济活动。
财政的功能是指财政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效果。
财政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 财政调控和宏观调控功能:财政作为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和债务等,来引导和调整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和结构,以及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稳定、通货膨胀控制等宏观经济目标。
2. 资源配置和社会分配功能:财政作为国家资源的调配机制,通过征税、财政支出等手段,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和财政支出的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资源向高效率和公共利益领域的转移,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3. 收入调节和收支平衡功能:财政通过征税和收取其他非税收入的方式,调节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和来源,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财政收入的要求。
同时,财政也通过控制政府财政支出和债务水平,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防止财政赤字的发生,保持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
4. 财政监督和风险防范功能:财政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负责对国家财政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防止财政风险的发生。
财政部门负责财政监督和审计等工作,以保障财政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同时,财政也通过制定财政预算、进行财政审核和审计等手段,对财政收支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财政风险,维护国家财政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财政是国家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控和管理国家财政活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发展的稳定和防范风险的目标。
名词解释 财政的概念
![名词解释 财政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2733a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8.png)
名词解释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名词,用以指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务管理活动。
它涵盖了政府如何收入资金、如何分配这些资金以及如何管理国家债务等方面。
财政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财政的核心职能之一是收入的管理。
政府通过税收制度,从个人和企业收取税款作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些税收可以用来满足国家运转的基本开支,例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国防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征税、行政收费以及国有资产收益来补充国家财政收入,以保障国家的经济运行。
其次,财政有着重要的支出管理职责。
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来分配资金,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如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支出的分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追求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缓解社会不平等等。
政府还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经济调控,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透过加大支出来刺激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复苏的目标。
此外,财政还负责管理国家债务。
政府会通过发行国债、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来满足财政需求,但随之而来的是需要管理债务并承担利息。
合理的债务管理是确保财政可持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涉及到债务的规模、利率以及偿还期限等方面。
债务管理的不当可能导致财政危机,从而对经济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除了上述职能,财政还承担着经济调控的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例如透过减税刺激消费和投资、通过财政支出刺激需求、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产业升级等。
这些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轨迹,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此外,财政还与社会公平密切相关。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以实现社会公正。
例如,实施递进税率,即高收入群体被征收更高的税率,以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实现收入再分配。
总之,财政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管理领域,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0aab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b.png)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公共债务、预算管理等。
以下是对财政学主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财政的概念和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的收支活动。
其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等领域,引导资源流向这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
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方式,对高收入者征税,对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救助,以减少贫富差距。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则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
二、财政收入(一)税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
常见的税种包括所得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税收的税率、税基和征管方式等都会影响税收收入的规模和结构。
(二)非税收入除了税收,政府还通过非税收入筹集资金,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等。
三、财政支出(一)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这类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将一部分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和企业,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转移性支出主要影响社会公平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四、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年度收支计划的安排。
它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
财政的定义名词解释
![财政的定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fa332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1.png)
财政的定义名词解释财政,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涉及到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与调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财政这一概念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解释,并探讨其与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关系,以及财政对于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重要作用。
一、财政的定义与起源财政一词源于古希腊语中的"pragmat éia",意味着国家的财务事务。
在古代,财政主要是指帝国或国家的金融管理和资源调配。
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的含义逐渐扩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现代国家和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财政的重要性财政在现代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具体而言,财政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调节和资源分配:财政通过税收等方式调节收入,将资源从社会中收集起来进行分配,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2. 经济运行调控:财政通过调节财政政策,如控制通胀、促进就业、调节经济周期等方式,对国家经济进行运行调控。
3. 社会公共服务保障:财政的收入用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为公民提供基本保障和福利。
4. 国家安全和国防:财政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5. 促进社会发展:财政通过投资和支出,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和经济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撑。
财政作为国家经济管理和调节的手段之一,对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经济的增长会推动财政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增加,从而提高了税收收入。
2. 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周期的波动,稳定经济的增长。
3. 投资和经济发展:财政的投资支出对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政府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技研究等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4. 货币政策与财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二者相互协调,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的概念:是以国家为主题,通过一定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财政的特征:1,国家主体性,2无偿性,3,强制性,4,收支不平衡性,5,公共服务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分: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栗的数学加总。
(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结果时,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渠道采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的表现(1)自然垄断。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总会涌现出一些行业领头羊,这些企业往往成为行业的垄断者。
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出产品的边际成本,借以获得超额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得不到应有的收益补偿;而在出现负外部效益时,受损者又得不到损失补偿。
因此,市场自由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3)公共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收益常常小于私人成本,而且经常出现"搭便车"现象,因此,市场总是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
(4)信息不充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掌握全面的信息,也就不能作出高效率的、十分正确的购销决策。
(5)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原则除了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非按劳分配因素,因而难免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分配中收入差距的拉大,进而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市场的配置效率。
(6)经济波动。
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生产者自行作出生产决策,根据市场销售和利润预期决定是否生产及生产的规模;消费者则根据市场价格预期和消费倾向决定消费的数量,这使市场上的产品供求总难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经济运行经常出现波动,失业、通货膨胀等成为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病。
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 3,调控经济 4,监督管理职能成本效用分析的基本内容是(1)明确规定工程所要完成的目标或任务;(2)提出完成任务要求的可供选择的比较方案;(3)采用效用成本法进行评价;(4)评价后的方案分级排列;(5)进行方案的敏感性分析;(6)提出书面文件,说明分析结果财政分支出的分类及分类标准:1)按经济性质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2)按最终用途分类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3)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关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①经济建设费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地质勘探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商贸部门基金支出等;②社会文教费支出,包括科学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支出等;③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公检法支出、武警部队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债务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4)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资金调拨支出和财政周转金支出。
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支出的核算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分类。
(5)按财政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或劳务的支出。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公共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公共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2。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公共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瓦格纳法则。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国防费是国家用于国防建设的各种经费支出,又称军费支出,是一个国家执行国家职能的一项最基本的开支。
国防费的基本范围有两个方面:一是国防维持费,包括军事人员经费,军事活动经费,武器装备维修保养费,教育训练费;二是国防投资费,包括武器装备研制费,武器装备采购费,军事工程建设费,防空费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与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创始者:德国俾斯麦基础设施投资是指能够为企业提供作为中间投入用于生产的基本需求,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消费服务,能够为社区提供用于改善不利的外部环境的服务等基本设施建设的投资。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特征:这种投资形式多半用于国有企业,其特点是专款专用;二是要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三是用财政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等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四是无偿性,不需要企业偿还,如果有结余要上缴财政的。
政策性银行,指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一、财政补贴能够加大总体购买力,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二、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投资,促进紧急增长。
三、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国家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财政补贴由于不是居民自己用力赚的钱,是居民更容易舍得用于消费。
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形式: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 1、强制性――纳税人必须履行 2、无偿性――不需偿还3、固定性――有相对固定的征收比例或数量税法的分类 :按征税对象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资源税。
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税目:所谓税目(tax items ),简单来说,就是课税客体具体划分的项目。
分类:我国的主要税收种类: 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为: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行为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中央税(关税,消费税),地方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源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消费税)和价外税(增值税)按计税标准为依据划分: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和从量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直接税(所得税)和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
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
税收替代效应,是“税收收入效应”的对称。
国家课征某税影响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替代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的情况。
税收收入效应:税收收入效应是指因国家征税,使纳税人收入减少,从而对商品购买方面产生影响,这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Laffer Curve)阿瑟•拉弗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我国目前的税制基本上是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间接税约占60%,直接税约占25%。
商品课税商品课税是指对生产、消费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所课的税。
从商品本身言,商品是社会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实物形式,区分为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类。
增值税按我国现有类型看主要有三种:一是生产型增值税,二是消费型增值税,三是收入型增值税增值税税率:17%、13%,此外还有3%的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会计资料,实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用(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计算,而小规模纳税人直接用销售收入*3%计算,不抵扣进项税。
消费税(Consumer tax),是政府向消费品征收的税项,可从批发商或零售商征收。
销售税是典型的间接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
现行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主要包括:烟,酒及酒精,鞭炮,焰火,化妆品,成品油,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等。
所得课税特点:1,税负相对公平。
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4,课税有弹性企业所得25%个人所得税为法律规定,自然人应向政府上缴的收入的一部分。
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
利息税:主要指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存储人民币、外币的利息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20%国债发行方式:中长期政府债券采用公募拍卖方式。
国债的基本功能包括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一是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弥补国际收支的不足;二是形成市场基准利率,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三是作为机构投资者融资的工具,调节短期资金余缺;四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