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织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并协调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包括它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身体系统的关联。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控制中心,由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丘脑等组成。

脑干负责调节呼吸、循环和消化等基本功能;小脑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大脑半球是思维、记忆和感觉的中心;丘脑参与调节体温和内分泌功能。

脊髓贯穿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脑脊液(脑脊髓液)、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脊液充当着护理和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角色,它环绕在脑脊髓空腔中,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脑神经直接从大脑和脑干发出,并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其功能范围广泛,包括呼吸、咀嚼、听力、视觉和平衡等。

脊神经则是从脊髓发出,负责传递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运动信号。

三、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神经细胞。

每个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其中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是短小的突起,负责接受其它神经细胞传来的信号;轴突是较长的突起,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而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用于信号传递。

四、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传递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信号经过神经元的树突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时,细胞体受到刺激,产生电化学信号。

信号随后通过轴突传出,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这种传递过程依赖于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突触传递信号到另一个神经元。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进行调控的过程。

通过神经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和协调身体的运动、感觉、内分泌、循环和消化功能等。

这种调控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来实现。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及答案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及答案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腰骶干:第4腰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和第五腰神经前支并入骶丛,合称为腰骶干。

2.鼓索:为面神经的重要分支,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约0.6mm处发出,穿经鼓室至颞下窝,向前下加入舌神经,管理舌前2/3味觉的传导和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

3.交感干:由交感神经的椎旁节和节间支串联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左、右交感干的下端在尾骨前方汇合于奇神经节。

4.交通支:是指脊神经与交感干相连的一段神经纤维,内含内脏运动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分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两种。

5.内脏大神经:内脏大神经是由穿经第5~9胸交感神经椎旁神经节而出的节前纤维相互聚合而成的一条神经,该神经穿过膈后,止于腹腔神经节(椎前神经节)。

6.牵涉性痛:指内脏的病变表现在一定皮肤区域的感觉过敏或疼痛反应。

二、填空题1.脊神经所含的四种纤维成是躯体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

2.脊神经前支形成的神经丛有_____颈丛,臂丛,腰丛______和__骶丛_______。

3.膈神经是_____混合_____性神经,其运动纤维支配___膈肌________。

4.膈神经感觉纤维主要分布于___心包____、__胸膜_______及膈下面中央部的腹膜。

5.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___腋神经__神经,损伤后可能形成__方形____肩;肱骨中、下端骨折易损伤___桡神经__神经,损失后可能导致_垂腕__征;肱骨髁上骨折易损伤__尺神经__神经,损失后可能出现___爪形____手。

6.肋间神经共____11_____对,各自行于相应的__肋间隙_______内。

7.胸神经前支T2分布于____胸骨角平面_;T6分布于___剑突平面__;T10分布于_脐平面_____。

8.臀大肌受_____臀下_____神经支配, 臀中肌受__臀上________神经支配。

9.坐骨神经出骨盆后,于臀大肌深面,经__股骨大转子__和__坐骨结节____连线的中点,在股肌后群深处下行。

解剖学基础知识-周围神经系统

解剖学基础知识-周围神经系统

总论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化的接触区域,通过它可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化学突触:突触前部,突触后部,突触间隙常用术语a、在中枢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配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部位含脂质色泽明亮称白质。

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称髓质;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一起成为纤维束。

(在中枢部)b、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神经节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成粗细不等的神经脊神经1、脊神经为连于脊髓的周围神经部分。

2、有31对;每一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由前根和后根组成;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形膨大称为脊神经节,其中含有假单极感觉神经元。

3、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为脊神经干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4、有躯体感觉,内脏感觉,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四种纤维成分5、中枢联系脑神经连于脑的周围神经,共12对名称、顺序、性质、纤维成分及中枢联系、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和分布概况筛孔:嗅神经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中的眼神经眶下裂: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2)视神经管:视神经颈静脉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上颌神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1)棘孔:脑膜中动脉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1嗅神经Olfactory N. 感觉神经内脏感觉鼻腔嗅黏膜2视神经Optic N. 感觉神经躯体感觉视网膜3动眼神经Oculomotor N. 运动神经躯体运动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上睑提肌,下斜肌内脏运动睫状神经节Ciliary ganglion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4滑车神经Trochlear N. 运动神经躯体运动上斜肌5三叉神经Trigeminal N. 混合性神经眼神经Ophthalmic N.躯体感觉眼球,泪器,结膜,部分面部皮肤上颌神经Maxillary N.躯体感觉眼裂口裂间皮肤,上颌牙,牙龈,鼻腔、软腭黏膜翼腭神经Pterygopalatine N.上颌神经穿圆孔出颅至翼腭窝连于翼腭神经节下颌神经Mandibular N.躯体感觉口裂以下皮肤,下颌牙、牙龈内脏运动咀嚼肌,鼓膜张肌(耳神经节),部分舌肌等舌神经Lingual N. 接受面神经鼓索,下颌下神经节展神经Abducent N.躯体运动外直肌面神经Facial N.混合性神经面部表情肌,舌前2/3味蕾鼓索返回鼓室,出鼓室至颞下窝,加入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下颌下腺岩大神经膝神经节处,颞骨岩部前面,破裂孔出颅至翼腭窝翼腭神经节泪腺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 位听感受器前庭神经Vestibular N.前庭神经节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蜗神经Cochlear N.蜗神经节内耳螺旋器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 腮腺,舌后1/3味蕾鼓室神经——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腮腺迷走神经V agus N. 心肌,脏器的平滑肌,腺体副神经Accessory N. 咽、喉肌;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斜方肌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 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4对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纤维)睫状神经节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眶上裂—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纤维—睫状肌,瞳孔括约肌下颌下神经节上泌涎核(面神经)—茎乳孔—鼓索—颞下窝—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翼腭神经节上泌涎核(面神经)—岩大神经—翼腭窝—翼腭神经节—泪腺,鼻腔、口腔、腭黏膜腺体耳神经节下泌涎核(舌咽神经)—鼓室神经—岩小神经(终支)—卵圆孔下方—耳神经节—腮腺内脏神经内脏运动N.与躯体运动N.区别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多为较细的薄髓(节前纤维)或无髓(节后纤维)纤维,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多为较粗的有髓纤维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躯体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神经元,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在周围部的植物性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肾上腺髓质除外),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一个节前神经元可以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故节后神经元数量众多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内脏运动神经攀附脏器和血管形成神经丛,再由丛发出分支到达效应器交感N节前、后神经元、纤维的位置或走行、分布概况位置:可以分为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

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实验结果

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实验结果

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实验结果
周围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和它们的突触组成的神经组织。

它包括了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节,它们被包裹在支配肌肉和皮肤的周围神经鞘中。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肌肉和调节生理功能。

在解剖学实验中,周围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

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标本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另外,神经刺激和测量方法也可以用来研究神经系统,包括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反应时间等指标。

一项实验研究可能会涉及探究神经系统的不同层面,例如神经元的形态和连接方式、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功能、神经节的组成和位置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为未来的神经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总的来说,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实验的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

周围神经-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

周围神经-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课件作者:闫勇
臂丛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肱骨中段骨折,致上肢伸肌瘫痪——“垂腕症” 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 正中神经损伤:出现“枪形手” 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肱骨下段(肱骨髁上)骨折——“猿掌”
课件作者:闫勇
腋神经
绕肱骨外科颈的后方至三角肌深面。 肌支:支配三角肌 皮支:肩关节周围皮肤 若肱骨上段骨折(或肩关节脱位) 时,易损伤腋神经,导致肩部皮肤感觉 丧失、三角肌瘫痪。
课件作者:闫勇
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
胸神经前支 部位
T2
胸骨角平面
T4
乳头平面
T6
剑突平面
T8
肋弓平面
T10
脐平面
T12
耻骨联合与
脐连线中点平面
课件作者:闫勇
(四)腰丛
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 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
位置:腰大肌深面 分支: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 股神经
尾骨尖
坐骨神经
十字法
连线法
课件作者:闫勇
胫神经
行程:在小腿肌深面伴胫后动脉 下降,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足底 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肌支:小腿后群肌、足底肌 皮支:小腿后面及足底皮肤
课件作者:闫勇
腓总神经
行程:沿腘窝外侧缘下降,绕腓骨颈外侧向 前下,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肌支:小腿外侧肌群 皮支:小腿外侧、足背及第2~5趾背
课件作者:闫勇
坐骨神经
行程: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臀 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 间下行至大腿后面,在股二头肌深面下 降达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外周神经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外周神经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外周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联系,协同工作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各种活动功能。

那么,外周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是什么?这就是我今天要谈论的话题。

一、外周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外周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周围神经组成。

神经元有两种类型:感受器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感受器神经元分布在人体的感觉器官里,如眼、鼻、口、耳及皮肤等,接受来自各种刺激的信息,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

运动神经元则通过肌肉或其他结构的运动来激活人体各个部位的活动。

周围神经是由几个并行的神经束组成。

每一束内含大量的axons,它们和神经元相连。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

躯体神经包括横纹肌和平滑肌神经,向体表传递感觉信息和控制肌肉的活动;自主神经则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共同控制内脏器官的运动和调节生理功能。

二、外周神经系统的生理学1. 躯体神经系统的生理学躯体神经系统主要控制我们的意识活动和肌肉活动。

它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感觉神经末梢:感觉刺激通过外周神经的终末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这些感觉神经细胞可分为三类:痛觉神经、机械感受器神经和热传感神经。

这些神经细胞的末梢分布在皮肤、肌肉和关节中。

(2)肌肉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是使肌肉运动的神经,它们可以刺激肌肉收缩。

在运动神经上,有一种叫作龙门释放素的神经递质能够调节其神经元的活动。

2. 自主神经的生理学自主神经主要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

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有着相反的效应,互为平衡。

交感神经主要调节人体的应激反应和消耗能量,副交感神经则主要调节人体的节约能量、增进健康。

如果平衡失调,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3. 外周神经系统和疾病外周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疾病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相应的影响。

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有感觉神经疾病和运动神经疾病。

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周围N脑神经

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周围N脑神经

副神经(Ⅺ) 属于运动性神经
经颈静脉孔出颅,分布于胸锁乳突肌和 斜方肌。
损伤:患侧肩下垂,面不能转向对侧, 不能上提患侧肩胛骨。
舌下神经 (Ⅻ)属于运动性神经
经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舌肌。 损伤:一侧舌下神经损伤,患侧舌肌瘫 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副 神 经
舌 下 神 经
小结
重点 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及分布的重要肌
练习
1、支配舌肌的神经是
A、舌N
B、舌咽N
D、舌下N√ E、面N
2、传导舌前2/3味觉的神经是
A、舌N
B、舌咽N
D、舌下N
E、面N √
3、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
A、舌N
B、舌咽N
D、上颌N
E、面N
C、下颌N C、下颌N
C、下颌N √
损伤:眩晕、眼球震颤、听力障碍
蜗神经
前庭神经
舌咽神经(Ⅸ) (1) 属于混合性神经 (2) 分布:
1)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的分泌。
2)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后1/3的粘 膜和味蕾、咽及中耳等处黏膜,分支分 布于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3)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咽肌。
舌咽神经损伤:咽反射消失、腮腺分泌障 碍、咽壁感觉障碍、舌后1/3味觉障碍.
嗅 神 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Ⅲ) (1) 属于运动性神经。
(2) 分布: 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 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3) 动眼神经损伤症状:一侧动眼神经损伤, 出现上述所支配的肌瘫痪:眼睑下垂、眼外 斜视、瞳孔开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视神经
滑车神经 (Ⅳ)
(1) 属运动神经。 (2) 分布:支配上斜肌。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
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包括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束。神经元是信息处理的基 本单位,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神经纤维由多个神经元集合而成,形成神经束, 再集合成神经干。
03
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
脊神经概述
脊神经是人体周围神经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负责连接脊髓和身 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脊神经的组成
随着对周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开发更加有效的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利用这些技术对周围神 经系统进行更加精准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 更加有力的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内脏神经传 导
内脏运动
一些内脏器官,如胰腺、甲状腺等,具有内分泌功能, 能够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功能。这些激素的分泌也
受到内脏神经元的调节。
内分泌功能
内脏运动是指通过神经调节内脏器官的运动,如心脏 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这些运动由内脏神经元控制, 并通过特定的神经通路传递指令。
05
周围神经系统与疾病的关 系
02
它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神经 组成,具有感觉、运动和自主神 经支配的功能。
学习目的
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掌握其组成和作用机制。
理解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 系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体 生理功能中的相互作用。
掌握周围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 提供基础支持。
02
周围神经系统的概述
内脏神经的功能
内脏神经主要通过释放不同的递质来调节器官的活动,如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以适应身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04
周围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学讲义】10.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讲义】10.周围神经系统

第53讲-脊神经1脊神经一、概述(一)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分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借前根连于脊髓前外侧沟;借后根连于脊髓后外侧沟。

前、后根均有许多根丝构成,一般前根属运动性的,后根属感觉性的,两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

因此,脊神经既含感觉神经纤维,又含运动神经纤维,为混合性的。

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的膨大,称脊神经节, 其中内含假单极的感觉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了脊神经后根,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至感受器。

31对脊神经分5部分,8对颈神经, 12对胸神经, 5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第1颈神经干经寰椎与枕骨之间穿出椎管,第2~7颈神经干均经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而第8颈神经干经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12对胸神经干和5对腰神经干都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第1~4骶神经前、后支由同序数的骶前孔、骶后孔穿出,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则经骶管裂孔穿出。

由于椎管比脊髓长,各部椎体高度和椎间盘厚度不同,因此,脊神经前、后根在椎管内走行的方向和长度也各异。

颈神经根最短,行程近水平位,胸神经根则较长,斜行向下,而腰、骶神经根更长,近似垂直下行,构成了马尾。

(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 脊膜支。

每条脊膜支都接受来自邻近的灰交通支或来自胸交感干的分支,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成横支、升支和降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

上3对颈神经的脊膜支的升支较大,还分布于颅后窝的硬脑膜。

2.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多由有髓纤维构成。

而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交通支,多由无髓纤维构成。

3. 后支为混合性,较细,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后孔向后走行,除骶神经外,一般脊神经后支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之间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它们又都分成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皮肤。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课件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课件
周围神经系统——解剖学 课件
周围神经系统是由周围神经和神经节组成的神经系统。它连接了中枢神经系 统和身体的各个部分,控制了我们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神经元
神经元是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轴突末梢组成。
神经节
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的感觉处理中心,包括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
3
运动神经元病变
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等。
诊断和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诊断
• 神经系统检查 • 电生理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
治疗
• 药物治疗 • 物理治疗 • 手术治疗
结论
周围神经系统是非常复杂和重要的神经系统。它们连接我们的大脑和其他身体部分,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和作出 反应。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2 运动调节
周围神经系统将各种感觉 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控制肌肉的 收缩和放松。
3 自主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控制人体的 自主神经系统,如心率、 呼吸、消化等。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1
周围神经病
包括神经炎、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疼痛等。
2
自主神经失调症
包括心脏神经官能症、血管迷走性晕厥、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轴突,可分为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体
神经元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控制神经元的 生命活动。
树突
神经元树突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信号的部分。
轴突
神经元轴突是传出信号的部分,可延伸数厘米长。
突触

第9版系统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实验报告总结

第9版系统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实验报告总结

第9版系统解剖学周围神经系统实验报告总结
目的要求:
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掌握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和颅的前面、侧面和上面观的结构。

掌握骨性鼻腔的位置、形态和重要结构;骨性鼻旁窦的位置。

熟悉脑颅、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

标本:全身骨架标本、一般颈椎、寰椎、枢椎、胸椎、腰椎、骶骨、肋骨、胸骨标本。

分离的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完整的全颅骨标本;经颅腔的水平切面标本;颅正中矢状切面标本。

标本观察:
选择胸骨进行观察,描述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观察颈椎、胸椎、腰椎,识别其形态特点。

观察骶骨、肋骨和胸骨,识别其主要结构。

在活体上确认以下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等。

在整颅标本、颅的水平切标本上观察颅的分部及各颅骨的位置。

在整颅标本、颅的水平切标本上确认颅各面的主要形态和结构。

在下颌骨标本上确认下颌骨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新生儿颅标本,确认其形态特点。

活体触摸,确认枕外隆突、乳突、颧弓、下颌角等重要骨性标志。

实验二、上肢骨、下肢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神经元 低级中枢—→效应器 比较粗的有髓纤维
以神经干形式分布
-4-
后根 脊神经节
肌梭
前根 腹腔神经节
骨胳肌 运动终板 -5-
脊神经节 后根 前根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交感干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一)交感神经 1.交感神经概观
(1)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T1~L3 中间外侧核
-7-
颈上神经节
心丛
胃 腹腔神经节 小肠
(4)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8-
脊神经节 后根
腹腔神经节
前根
交感干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3种去向: 中间外侧核—前根—脊神经干—白交通支—交感干
①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 ②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
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支配器官
内脏运动神经 平滑肌、心肌、腺体
(不受意志控制)
躯体运动神经 骨骼肌
(受意志控制)
纤维成分
两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只有一种
神经元数目 纤维粗细不同 分布形式
两个神经元 低级中枢→植物神经节→效应器 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 维)的细纤维 节后纤维以神经丛形式分布
②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相应的神经丛(如颈内、 外动脉丛,腹腔丛,肠系膜上丛等),并随动脉分布到所支 配的器官。
③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脏器。
-10-
2.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颈部: 颈上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 第1胸神经节 颈胸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 颈胸神经节
交感干 肺丛
-11-
(2)胸部: 胸交感干 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 胸神经节 10~12个(以11个最为多见)
分支: ①经灰交通支随12对胸神经分布于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②第1~5 胸交感神经节→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心丛等 ③穿行第6~9 胸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内脏大神经→腹腔神经节 ④穿行第10~12 胸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内脏小神经→主动脉肾节
(2)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 节间支
颈部3-4个 胸部10-12个 腰部4个 骶部2-3个 尾部两侧合成1个奇节
-6-
(3)椎前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 颈胸神经节
交感干 肺丛
胸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腰神经节
腰内脏神经 骶神经节
系 统
中 脑干
内脏感觉中继核(孤束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低级中枢:动眼神经副核,
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心血管运动调节中枢(延髓)

呼吸运动调节中枢(延髓、脑桥)
部 间脑 情绪行为、体温摄食、水平衡、心血管、内分泌
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大脑 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调节中枢
-3-
一、内脏运动神经
有2~3对骶神经节 和一个奇神经节,发 出分支: ①经灰交通支,随骶
尾神经分布。 ②一些小支加入盆丛
→盆腔器官。
胸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腰神经节
腰内脏神经 骶神经节
胃 腹腔神经节
小肠
(4)盆部
① 经灰交通支随 5 对腰神经分布。 ② 穿过腰神经节的节前纤维 — 腰内脏神经 →肠系膜上、 下神经节,节后纤维→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及盆腔器官。
-2-
内脏神经系统组成概括如下:
交感神经(颈、胸、腰、盆部)
周 围
内脏运动神经
颅部:行于动眼、面神经、舌咽、
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内 骶部:盆内脏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脊神经节 脑神经节 膝神经节、舌咽神经下节、迷走神经下节

神 经
脊髓
交感低级中枢(T1~L2或L3中间带外侧核) 副交感低级中枢(S2~S4骶副交感核)
-14-
总结: 1、来自脊髓胸1~5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元
后,其节后纤维支配头颈、胸腔器官和上肢血管、汗 腺、竖毛肌。 2、来自脊髓胸 6~12 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 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肝、脾、肾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 化管。 3、来自脊髓腰 1~3 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 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器 官和下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胸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 心丛
颈部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的分布: ①随8对颈神经分布至头颈和上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 ②直接至邻近的动脉,形成颈内动脉丛、颈外动脉丛、锁骨下 动脉丛和椎动脉丛等,伴随动脉的分支至头颈部的腺体、竖毛 肌、血管、瞳孔开大肌。 ③发出的咽支,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咽支共同组成咽丛。 ④ 3对颈交感干神经节分别发出颈上、中、下心神经,下行进 入胸腔,加入心丛 .
由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至肝、肾脾等实质性器 官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⑤内脏最小神经 -12-
颈中神经节 颈胸神经节
交感干 肺丛
胸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腰神经节
腰内脏神经 节 小肠
(3)腰部
有 4 对腰神经节,发出分支
神经系统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第二节 脑 神 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一、内脏运动神经 二、内脏感觉神经 三、牵涉性痛 四、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1-
内脏神经系统
中枢部 包括
周围部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内脏运动神经 周围部
内脏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T1~T6)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在交感干内上升至颈部, 在颈部椎旁神经节换元;
(T6~T10)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至其它胸部交感神经节换元; (T11~L3)在交感干内下降,在腰骶部交感神经节换元。
③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节换神经元。
-9-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3种去向:
①发自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 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 肌等。31对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都有灰交通支联系,脊神 经的分支一般都含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15-
(二)副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 颅部:
动眼神经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骶部:
骶髓2~4骶副交感核
副交感神经节
头部: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 位于心丛、肺丛、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内的神经节 支气管和消化管壁内的神经节等
副交感神经元属于胆碱能神经元,其中多数尚含有血管活 性肠肽(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类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