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相对定位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 相对定位原理
1. 相对定位原理概述
不论是测码伪距绝对定位还是测相伪距绝对定位,由于卫星星历误差、接收机钟与卫星钟同步差、大气折射误差等各种误差的影响,导致其定位精度较低。虽然这些误差已作了一定的处理,但是实践证明绝对定位的精度仍不能满足精密定位测量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消除或减弱各种误差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一般采用相对定位法。
相对定位,是用两台GPS 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相同的卫星,通过两测站同步采集GPS 数据,经过数据处理以确定基线两端点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图1-1)。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多台GPS 接收机安置在若干条基线的端点,通过同步观测相同的GPS 卫星,以确定多条基线向量。相对定位中,需要多个测站中至少一个测站的坐标值作为基准,利用观测出的基线向量,去求解出其它各站点的坐标值。
图1-1 GPS 相对定位
在相对定位中,两个或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同组卫星的情况下,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大气层延迟误差,对观测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这些观测量的不同组合,按照测站、卫星、历元三种要素来求差,可以大大削弱有关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相对定位精度。
根据定位过程中接收机所处的状态不同,相对定位可分为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或称差分GPS 定位)。
基线向量
A
S 1
S 2
S 3
S 4
2.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
设置在基线两端点的接收机相对于周围的参照物固定不动,通过连续观测获得充分的多余观测数据,解算基线向量,称为静态相对定位。
静态相对定位,一般均采用测相伪距观测值作为基本观测量。测相伪距静态相对定位是当前GPS 定位中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在测相伪距观测的数据处理中,为了可靠的确定载波相位的整周未知数,静态相对定位一般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1.0h~3.0h ),称为经典静态相对定位。
可见,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方法的测量效率较低,如何缩短观测时间,以提高作业效率便成为广大GPS 用户普遍关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证明,在测相伪距观测中,首要问题是如何快速而精确的确定整周未知数。在整周未知数确定的情况下,随着观测时间的延长,相对定位的精度不会显著提高。因此提高定位效率的关键是快速而可靠的确定整周未知数。
为此,美国的Remondi B.W 提出了快速静态定位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先利用起始基线确定初始整周模糊度(初始化),再利用一台GPS 接收机在基准站0T 静止不动的对一组卫星进行连续的观测,而另一台接收机在基准站附近的多个站点
i T 上流动,每到一个站点则停下来进行静态观测,以便确定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走走停停”的方法称为准动态相对定位。其观测效率比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方法要高,但是流动站的GPS 接收机必须保持对观测卫星的连续跟踪,一旦发生失锁,便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化工作。这里将讨论静态相对定位的基本原理。
2.1 观测值的线性组合
假设安置在基线端点的GPS 接收机()1,2i T i =,相对于卫星j S 和k S ,于历元()1,2i t i =进行同步观测(如图2-1)
,则可获得以下独立的载波相位观测量: ()11j t φ,()12j t φ,()11k t φ,()12k t φ,()21j t φ,()22j t φ,()21k t φ,()22k t φ
S )
在静态相对定位中,利用这些观测量的不同组合求差进行相对定位,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些观测量中包含的相关误差,提高相对定位精度。目前的求差方式有三种:单差、双差、三差,定义如下:
① 单差(Single-Difference ):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同一颗卫星所得观测量之差
()()21j j j t t φφφ∆=- (2-1)
② 双差(Double-Difference ):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同组卫星所得的观测量单差之差
()()()
()()()()2
1
2
1
k k j k
k
j j t t t t t t t φφφφ
φφφ∇∆=∆-∆⎡⎤⎡⎤=---⎣⎦⎣⎦
(2-2)
③ 三差(Triple-Difference ):不同历元同步观测同组卫星所得的观测量双差之差
()()()
()()()()()()()(){
}
()()()(){}
212211*********
1112111
k k k k j k j
k k j j
k
k j j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δ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
⎡⎤⎡⎤----⎣⎦⎣
⎦ (2-3)
2.2 观测方程 2.2.1 单差观测方程
j
图2-2 单差示意图
测相伪距观测方程为:
()()()()()()()0,,j j j j j j
i i i i i I p i T t t c t t t t N t t t λφρδδλ⎡⎤=+--+∆+∆⎣⎦
(2-4) 参见图2-2,将(2-4)式的测相伪距观测方程应用于测站1T 、2T ,并代入(2-1)式,可得:
()()()()()()()()()()()2121212,2,1,1,j j j j j
j
j
j j I
T
I
T
t t t c t t t t N t N t t t t t λφρρδδλ⎡⎤⎡⎤∆=-+---⎡⎤⎣⎦⎣⎦⎣⎦
⎡⎤⎡⎤+∆
+∆-∆+∆⎣⎦⎣⎦
(2-5)
令()()()21t t t t t t δδ∆=-,()()21j j j N N t N t ∆=-
()()()2,1,j j j I I I t t t ∆∆=∆-∆,()()()2,1,j j j
T T T t t t ∆∆=∆-∆
则单差观测方程可写为:
()()()[]()()()t t N t t c t t t j
T
j I j j j j ∆∆+∆∆+∆-∆+-=∆λρρϕλ12 (2-6) 由(2-6)式可见:卫星的钟差影响可以消除。同时由于两测站相距较近(<100km ),同一卫星到两个测站的传播路径上的电离层、对流层延迟误差的相近,取单差可进一步明显的减弱大气延迟的影响。
2.2.2 双差观测方程
T 2
S j (t)
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