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现在,多数教师都有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然而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大家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解决好。

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意见。

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学生要善学。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对于数学,尤其如此。

学生善于学习,教师教学轻松且效果好,学生可以学而用。

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衡量有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标尺,那就是一个教师是不是教学轻松且事半功倍。

如果一个教师课下辛苦地抄写教参,备教参,课上口干舌燥地讲解,就不能算是“师逸而功倍”,因为我们这样辛辛苦苦的备课、教课,学生根本不是自己在自学,是我们教师自己在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像是一台机器,在一遍遍复制着相同的零件,毫无创造性可言。

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走进学校的孩子各不相同,走出校门的时候,他们也应个性突出,各有发展。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充分、自由、快乐地成长。

如果学生感觉学习一种痛苦,怨天尤人,没有任何学习兴趣,就说明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就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如何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师逸而功倍”呢?我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会自己学习,却又怕他们学不好,也就是
不会自己学。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要说也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问问题。

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有两个地方一定要问,第一,预习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问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第二,讲完练习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会的,有哪些你还想知道的。

学问学问,只有学了才会问,所以学习就是发问,问的多了,就有了学问。

在六年级数学下册正反比例这一部分,学生在看完书本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在圆锥体积一定时,圆锥的底面积越大,高就越短,所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成反比例,但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高÷3,到底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吗?问题提出后,同学们意见不一,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底面积乘以高之后除了一个三,不符合“积一定”这个条件,所以圆锥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不成反比例。

但也有同学说,把圆锥的体积公式做一个变形,变成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圆锥的体积一定时,3×圆锥体积的积也一定,所以圆锥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最后经过讨论,大家最终认可了后一种观点,同时还由此推断出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三角形的底和高也成反比例。

其实,每个学生都会问问题,只是问的问题深浅不同罢了。

每个孩子从会说话的那一刻开始,就会问一大堆解答不完的问题,只是上学后反而就不会问问题了,是没有问题了吗?不是,这与我们老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问问题。

教师不敢让学生问问题是怕同学们扰乱了课堂秩序,是认为学
生问不出深刻的问题,所以,学生只能被动的思考教师从教参上照搬的所谓的重点、难点问题,不难想象,这种状况下的学生很难有什么学习兴趣。

人对自己的问题是最感兴趣的,教师要让学生问自己问题,要知道问题无好坏之分,不管学生问出什么问题,不管他提的问题对大家特别是对教师来说多么简单甚或是肤浅的,但对那个学生来说,那就是他力所能及的问题,就是他眼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相信:学生从小问题开始,时间长了,问的问题多了,渐渐就会触及深刻的问题。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发问的过程,能问出问题的课堂就是好课堂。

那么,学生问的问题是不是必须要教师解决呢?我想不是,原则上是学生的问题学生解决。

学生问题问多了,相互交流多了,大多问题是能自己解决的。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问出问题,而不在于解决问题,问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学习的过程,教育的意义在其过程而不在其结果。

学校不是磨平学生棱角的地方,而是要创建一个宽松、充满童趣童真的氛围,引导他们快乐,富有个性地成长。

学校教育只是人生道路中的一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不仅仅是学校里的这些,所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自学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问问题,往往从浅显的问题开始,问的多了,就能问的巧,就问出深刻的问题。

如果老师一开始就想让学生问出深刻的问题,因为学生问不出就不让学生问,剥夺学生问的机会,甚至越俎代庖,只
管抛售出自己所谓的深刻问题,那么学生永远也问不出自己的问题,也不会学会问问题,更不会问的巧,长此以往,我们老师很难做到“师逸而功倍”,并会使学生厌学,自己厌教,更别说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了。

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也就是把问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自主地进行学习,也就能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学有所获,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进步一点点。

传统上老师主宰的课堂只能成就几个学生,很难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只从一堂课来看,当然培养不出学生的能力,然而只要坚持去做,学生一定会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学生就可以问自己的问题,交流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有了我要学的劲头,自然会学好,也就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笑的正甜唱的正欢跑的正快干的正酣的青
少年,他们是激情的洪流,迷人的梦幻,琴弦上正在演奏着的旋律,太阳下正在开放的花朵,一首正在被朗诵的诗歌。

给他们一片阳光,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春天,让我们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暗示,让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听听学生的高见吧!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