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杨茂亮
合集下载
2019精选教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共48张PPT).ppt
![2019精选教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共48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5e98d50975f46526d3e100.png)
6、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 素是( )
A.欧盟形成,第三世界兴起B.欧盟形成、新中国成立
C.第三世界兴起,新中国成立
D.联合国成立、东欧剧变
7、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 影响有①有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使科学 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 ③使各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④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苏联走向解体
②东欧发生剧变
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觉得修 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 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 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 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 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③依据在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 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有利 于抑制和减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 世界和平。而霸权主义是地区冲突和战争的根 源之一,这是被历史和事实所证明了的。
苏东剧变的原因:
①苏联高度集权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②经济政治危机 ③戈氏“新思维的推动 ④西方的和平演变
练习
1、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 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 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 本国实际的道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2、当前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是指( ) A.由两极格局形成多极格局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经济实力竞争 C.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D.向多极化发展,但新格局尚未形成
A.欧盟形成,第三世界兴起B.欧盟形成、新中国成立
C.第三世界兴起,新中国成立
D.联合国成立、东欧剧变
7、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 影响有①有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使科学 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 ③使各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④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苏联走向解体
②东欧发生剧变
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觉得修 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 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 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 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 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③依据在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 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有利 于抑制和减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 世界和平。而霸权主义是地区冲突和战争的根 源之一,这是被历史和事实所证明了的。
苏东剧变的原因:
①苏联高度集权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②经济政治危机 ③戈氏“新思维的推动 ④西方的和平演变
练习
1、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 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 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 本国实际的道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2、当前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是指( ) A.由两极格局形成多极格局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经济实力竞争 C.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D.向多极化发展,但新格局尚未形成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64张)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64张)](https://img.taocdn.com/s3/m/5b8eb0ef9e3143323868931c.png)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
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 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出现 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
两极格局出现
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初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90年代初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二、“一超多强”局面出现、多极化趋势加 强 三、缓和与动荡并存
--1999年北约攻打南联盟
科索沃战争中,被美机轰炸后的南联盟某大桥。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
伊拉克战争
2003年美军对巴格达进行空袭
伊拉克家庭失去亲人的痛苦
战争前的离别
阅读思考:(1)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 分别指什么?(2)试分析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的解体,标志 着美苏冷战的结束,两 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 趋势的加强。
1991年12月25日 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 宫悄然降下,俄罗斯 国旗缓缓升起,标志 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和新时代的开始。
“旧时代”: 两极对峙、 美苏冷战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1991年)
(1)原因 :
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2)苏联解体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
1990年 德国统一
①两极格局瓦解打破原有的力量对比平衡, 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矛盾暴露。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
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 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出现 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
两极格局出现
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初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90年代初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二、“一超多强”局面出现、多极化趋势加 强 三、缓和与动荡并存
--1999年北约攻打南联盟
科索沃战争中,被美机轰炸后的南联盟某大桥。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
伊拉克战争
2003年美军对巴格达进行空袭
伊拉克家庭失去亲人的痛苦
战争前的离别
阅读思考:(1)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 分别指什么?(2)试分析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的解体,标志 着美苏冷战的结束,两 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 趋势的加强。
1991年12月25日 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 宫悄然降下,俄罗斯 国旗缓缓升起,标志 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和新时代的开始。
“旧时代”: 两极对峙、 美苏冷战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1991年)
(1)原因 :
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2)苏联解体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
1990年 德国统一
①两极格局瓦解打破原有的力量对比平衡, 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矛盾暴露。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39张)(共39张PPT)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39张)(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30ca76011ca300a6c39024.png)
美
苏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 1、原因 • (1)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单边主义”色彩 日渐浓厚; • (2)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欧盟、日本、俄罗斯 、中国、发展中国家。
(2004年数据)
欧盟“总统”范龙佩
开赴伊拉克的日本自卫队
日本新型运载火箭
俄罗斯围剿车臣非法武装
阅兵式上的俄罗斯战略导弹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 (3)外部原因:西方资义国家的“和平 演变”政策。
• 2、过程: • (1)1991.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催化 剂; • (2)1991.12,“独联体”成立,苏联 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 联停止存在。 • 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1991年8月19日,副总统亚纳耶夫(中)宣布 正在休假的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责, 由他本人代行总统权力。
• 1、原因 • (1)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单边主义”色彩 日渐浓厚; • (2)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欧盟、日本、俄罗斯 、中国、发展中国家。 • 2、影响 •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 •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东欧剧变
2009年11月9日,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 年纪念日,有10万人当晚前往柏林标志性建筑勃 兰登堡门,见证“多米诺柏林墙”倒塌。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 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 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 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 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 个小时”。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 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90年代关于苏联的 漫画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岳麓版必修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岳麓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aea9062358fb770bf78a55eb.png)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示威
别了,列宁
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北约东扩,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 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 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 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 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 的困难。
美军战斗机从“杜鲁门”号航母上起 飞,攻击伊拉克。
英国第七装甲师士兵在通往伊拉克南部 城市巴士拉的路上巡逻
美军坦克攻入伊拉 克首都巴格达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
一超多强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多种政治力量壮大
你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构想
欧盟 总部 大楼
多极力量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牵制
法国总统希拉克
德国总理施罗德
俄罗斯总统普京
在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后,法、德、 俄领导人公开发表讲话,反对美国单边行动。
• 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地增 长,军事实力有较大恢复。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俄 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 跃,在维护国家重大利益 问题上多了几分强硬,国 际影响迅速扩大。
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戈尔巴乔夫:“现在的世界局势非 常复杂,十分紧张。我甚至可以用 一触即发来形容。”
里根与戈尔巴乔夫:我们谈判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于1987年签 订《华盛顿条约》,结束了双 方在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
经济改革遇阻 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d13232dcf84b9d528ea7a77.png)
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国家在哈萨克首都 阿拉木图举行独联体首脑会议。签署《阿拉 木图宣言》,标志着独联体的建立。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 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当晚克里姆林宫 降下了苏联国旗。
波兰
东欧剧变
继波兰之后,匈牙利、捷克斯 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南斯 拉夫相继发生剧变。
戈尔巴乔夫
改革失误的影响:
1、导致民族纷争、政治斗争、加盟共和国 独立,最终导致国家、党和社会制度三合 一的灭亡。
2、成为引起东欧发生剧变的重要外部原因。
柏林人民在拆毁柏林墙。 柏林墙的第一个缺口。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体系全线崩溃。
政治 :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转向西方
经济: 经互会解体
军事:华约解体
2001年2月16日,科 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袭击 一辆满载塞族乘客的公 共汽车,当场有10人被 打死,40多人受重伤。 这是遭袭击后的公共汽 车残骸。
3.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 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 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 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北京时间2003年3月 20日凌晨,美英对伊拉 克开始实施军事打击, 巴格达市区发生爆炸后 起火。
2003年3月21日, 美军对巴格达发动新 一轮空袭,至少有3 幢建筑被毁坏。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 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 革,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年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 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d68f7b2ad51f01dc281f17f.png)
(3)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2.动荡局面时有发生
(1)两极格局瓦解后,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
等矛盾逐渐暴露。
(2)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威胁着世界和平,地区冲突和局
部战争时有发生。
自主思考“9·11”事件反映了当前世界局势的什么特点?
提示: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各种矛盾逐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3.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解析:从两组数据看,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和发展中国家比重明显 上升,其他地区和国家变化不大,甚至萎缩,很明显,世界经济重心在 向亚洲转移。 答案:C
(2)现状:两极格局瓦解以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发生新的分化和
组合,其中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中心力量,对各
个地区、国际组织和国际政治有重大影响力,形成“一超多强”的局
面。但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
界格局。
(3)意义: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史料二 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 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 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 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 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35张) (2)(共35张PPT)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35张) (2)(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ec0bd95fbfc77da269b124.png)
2、世界形势缓和的表现和原因
*1993年,美国和俄罗斯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 性战略武器条约》条约规定:每方拥有的战略运载 工具总数不超过1600件,重型弹道导弹154枚,每方 可保留战略核弹6000个。 *1996年9月中美英法俄等国在内的149个国家先后签 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促进地区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直接投资额 大增。 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2、世界形势缓和的表现和原因
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 得到缓解。
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和平与发展既是全人类的共同呼声,也是当今 世界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
3、世界形势动荡的表现和原因
民族矛盾
宗 教 纠 纷
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 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
口衔橄榄枝的和平鸽已经不能飞翔,只能拄拐前行。它身上 的伤口是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斯兰国”组织所致,暴力活 动则弄断了它的一条腿。(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1、冷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
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 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天下并不太平,世界呈 现出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世界形势缓和有何表现和原因? 世界形势动荡有何表现和原因?
日本:已经成为 当今经济强国, 谋求政治大国和 军事大国。
俄 罗 斯 总 统 普 京
俄罗斯:凭借强大的军事科技 力量、丰富的资源使俄罗斯走 出低谷。在国际事务中,仍是 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威 胁的国家。
国 家 主 席 胡 锦 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 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随着综合国力 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 高,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发展中国家: 巴西、印度、墨西哥 等国家,随着经济的 发展在国际事务中也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17张 (共17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17张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ab4a3bdd36a32d7375812a.png)
原 因Βιβλιοθήκη 直接原因:外部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影响: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巩固提升
9、(2016· 苏州学测模拟)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 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 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 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 C.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多极化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你是否赞同这 并没有形成规定的格局。 种说法?为什么?
知识框架
跨 世 纪 的 世 界 格 局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 两极格局瓦解 缓和与动 荡并存
苏联解体 原因: 解体:1991年12月
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 国际力量对比失衡
动荡——原因 非传统安全威胁
特点: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 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
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对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呢?
更改国名:1991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松散的邦联)
苏 联
解 体
过 程
“八一九”事件: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底,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 体”,标志苏联正式解体,美苏两极 冷战局面结束。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 历史原因 (根本原因): 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特 表 点:一超多强,但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现:出现五个中心力量(美国是唯一的超级 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实力 不断增强,制约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影 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影响: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巩固提升
9、(2016· 苏州学测模拟)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 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 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 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 C.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多极化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你是否赞同这 并没有形成规定的格局。 种说法?为什么?
知识框架
跨 世 纪 的 世 界 格 局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 两极格局瓦解 缓和与动 荡并存
苏联解体 原因: 解体:1991年12月
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 国际力量对比失衡
动荡——原因 非传统安全威胁
特点: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 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
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对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呢?
更改国名:1991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松散的邦联)
苏 联
解 体
过 程
“八一九”事件: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底,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 体”,标志苏联正式解体,美苏两极 冷战局面结束。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 历史原因 (根本原因): 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特 表 点:一超多强,但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现:出现五个中心力量(美国是唯一的超级 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实力 不断增强,制约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影 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课件(28张) (1)(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课件(28张) (1)(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9da95e876a20029bd642d90.png)
(3)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4)实质: (5)影响: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苏联
中国(社)
经济:私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政党:多党制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意识:多元化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民族:自治自决
区域自治
外交:同美国缓和关系 独立自主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80年代苏联陷入政治经济困境;
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1、含义:国 家 分 裂:1个主权国→15个国家
社会制度、社会性质变化:
2、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历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3、经过: 4、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80年代苏联陷入政治经济困境;
(2)过程: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2)过程: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3)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4)实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 (5)影响:国内:政局逐渐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国际:社会主义国家混乱, 导致东欧剧变;
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1、含义:国家分裂:一个主权国---15个国家
社会制度变化:
弹袭击引发的教派冲突已造成
民族矛盾 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三:
巴以冲突
2003年,美国怀疑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2011年,利比亚的国内骚乱,演变成美国
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之间的利比亚战
争。
霸权主义
二、两界格局瓦解后的世界
(一)、世界形势:
1.特点: 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与表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苏联
中国(社)
经济:私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政党:多党制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意识:多元化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民族:自治自决
区域自治
外交:同美国缓和关系 独立自主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80年代苏联陷入政治经济困境;
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1、含义:国 家 分 裂:1个主权国→15个国家
社会制度、社会性质变化:
2、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历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3、经过: 4、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80年代苏联陷入政治经济困境;
(2)过程: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2)过程: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3)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4)实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 (5)影响:国内:政局逐渐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国际:社会主义国家混乱, 导致东欧剧变;
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1、含义:国家分裂:一个主权国---15个国家
社会制度变化:
弹袭击引发的教派冲突已造成
民族矛盾 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三:
巴以冲突
2003年,美国怀疑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2011年,利比亚的国内骚乱,演变成美国
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之间的利比亚战
争。
霸权主义
二、两界格局瓦解后的世界
(一)、世界形势:
1.特点: 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与表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觉得修改
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和 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 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 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各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 的全部主权.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的认可和苏 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苏联副总 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 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1)特点: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 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2)形成原因: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朝核六方会谈结束后,六方外长合影
在白宫南草坪,巴以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民族矛盾——巴以冲突
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 5000多人死亡。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 (2)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路线 (3)主要内容:取消共产党领导, 实行多党制 (4)影响: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拆毁柏林墙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
导
言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
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 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 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世界政治格局将向何方发展?世界形势将发生怎 样的变化?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国,中国分别在东西方建立了单极格局.
两极格局:世界存在着两个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
多极格局:世界存在若干实力相当的大国,它们
即合作又竞争,共同支配世界格局
结合课本多极化趋势的影响,讨论 这三种格局的利弊,你认为哪种格局
最有利于世界安全?中国将如何应对
多极化趋势?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总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崩 溃。两极格局的结束,一方面使“一超多强” 格局呈现的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 强;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发生新变化,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 平,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的 理想还任重道远。
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
1999年4月8日,贝尔 格莱德市中心遭到北约 的再一次轰炸。一座原 为南军队指挥部的大楼 被导弹击中。这是市中 心的一幢建筑物中弹后 冒起浓烟。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 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
(1)特点: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 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2)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多极化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联系,有利于 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所以和平是主流。 但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均衡,使被 “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 出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 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加上恐怖主义危害世界,所 以世界并不太平。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 强”的局面;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的 交替时期
2001年,震惊世界的“9· ”事件。 11
逃生者从110层的世贸大厦坠落
在9.11周年之际,悲哀的民众在 祭奠完亲人之后,仍久久不愿离去
手持鲜花的天使,在缅怀灾难中丧生的亲人
“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
志着独联体 建立。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 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2001年2月16日,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袭击一辆 满载塞族乘客的公共汽车,当场有10人被打死,40多 人受重伤。这是遭袭击后的公共汽车残骸。
北京时间2003年3月 20日凌晨,美英对伊拉 克开始实施军事打击, 巴格达市区发生爆炸后 起火。
2003年3月21日,
美军对巴格达发动新 一轮空袭,至少有3 幢建筑被毁坏。
2、当前世界格局的影响 (见课本)
影响: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 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 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展。
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因素: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 推行单边主义;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 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 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 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 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
美军轰炸机在阿富汗上空投掷炸弹
美军士兵乘直升机对阿富汗东部地区发动“清 剿”行动,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残余分 子。
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凌晨,美英对伊拉克开 始实施军事打击,巴格达市区发生爆炸后起火。
美“摩比尔湾”号巡洋舰 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攻击伊拉克
美军坦克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角色扮演:你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构想
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在全球事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 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 中国: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已经复苏,正在恢复其大国地位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不可忽视
美国学者把世界格局分为三种: 单极格局=一个超级大国+实力较小的大国,大国 可以单独有效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古代的罗马帝
多极力量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牵制
法国总统希拉克
德国总理施罗德
俄罗斯总统普京
在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后,法国、德 国、俄国领导人公开发表讲话,反对美国单边行动。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 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 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 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 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 革,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年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 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戈尔巴乔夫 中,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 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这次改 革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丧 失。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改革 既不彻底,又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北京时间2003年3月 20日凌晨,美英对伊拉 克开始实施军事打击, 巴格达市区发生爆炸后 起火。
2003年3月21日,
美军对巴格达发动新 一轮空袭,至少有3 幢建筑被毁坏。
国际恐怖主义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发动对美国的恐怖袭击, 制造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2002年10月12日——巴厘岛库塔 海岸一家夜总会内发生爆炸。紧 接着,威力更大的炸弹在夜总会 外的一辆货车中爆炸,并将夜总 会夷为平地,造成202人死亡,其 中大多数是外国游客。
列宁(1917-1924) 赫鲁晓夫(19561964)
斯大林(19241953)
20世纪80年代苏联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 安德罗波夫 (1964—1982年任苏共总书记) (1982—1983年任苏共总书记)
契尔年科 (1983—1985年任苏共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任苏共总书记)
织政府。标志波兰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图为 议会大选时,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前中)取 代了雅鲁泽尔斯基(前左)接管政权。
阿尔巴尼亚的动乱 学生们拉倒了地拉那市 内恩维尔· 霍查的巨大塑 像。
1990年8月3日,匈牙利
自由民主联盟议员根茨在 会议上被推选为国家总统。 图为他当选后,向人群挥 手致意。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实质—— (2)苏联解体 8.19事件、独联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