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国家的建立
统一国家的建立PPT优秀课件3
![统一国家的建立PPT优秀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63fe075025c52cc58bd6beb8.png)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
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政治: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②创建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文化:
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 想上实现大一统。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 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东汉的统治
1 西汉灭亡:公元九年 外戚王莽篡权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2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统
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都城洛阳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3 东汉中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结果:项羽战败
时间: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皇帝:刘邦就是汉高祖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五、文景之治
汉初统治者(汉高祖.文帝.景帝)采取的统 治措施 :
①轻徭薄赋
②重视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③提倡节俭
④“以德化民”(社会安定)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匈奴
漠北 之战
白登 之围
汉高祖
卫霍 青去
病
汉武帝
西汉
昭 君 出 塞
和亲
求请亲和
汉元帝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今新疆境内 亚欧非各地
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绸、瓷器、茶叶……
1、物资上: 中国
西方
香料、琉璃、胡椒……
2、文化上: 中国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西方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10、11、12课)练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10、11、12课)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675fe9cdd3383c4bb4cd24f.png)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0、11、12课)二、巩固练习1.秦统一六国的关键战役:。
时间:从公元前年至年。
统一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定都2.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建立皇权:最高统治者称,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和。
(3)地方制度:推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上:(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铜钱。
(2)统一度量衡:对、、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文化上:统一,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
思想上:接受建议,实行“”。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长城西起,东到,蜿蜒里。
兴修了,沟通了水系和水系。
4.疆域四至:东至,西到,北至带,南达 o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的大国。
5.秦的暴政表现在:(1) 繁重。
(2) 沉重。
(3) 残酷。
更加残暴。
6.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戍边误期,按律当斩。
时间:年。
地点:;建立政权在。
7.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鼓舞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8.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
9.巨鹿之战时间:年。
领导人:。
特点:是一次的战役。
结果:大败秦军。
10.秦朝灭亡时间:年。
标志性事件:率兵直逼成阳,秦朝统治者投降。
11.西汉建立时间:年。
人物:。
都城:。
12.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1)吸取教训,减轻农民负担。
(2)重视发展生产,奖励耕作,劝课农桑。
(3)提倡,以身作则。
(4)重视“”。
表现:(1)社会。
(2)百姓。
(3)国库积蓄充盈。
13.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上:接受的建议,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直接削去半数侯国。
(2)思想文化: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
推行教育,在兴办太学。
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进入时期。
14.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
我们来到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1)“秦始皇”答: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加强管理呢”(2)“秦始皇”答:记者又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3)“秦始皇”答: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1d687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8.png)
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上学期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1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识图:秦朝行政系统简表、秦统一文字表、秦统一货币示意图)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识图:张骞出使西域图)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
(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2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1)秦朝的统治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秦始皇图)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考图)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1、地点:大泽乡(安徽)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
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1、西汉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ppt 人教版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ppt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2ee220f12d2af90242e6fa.png)
考点二 陈胜吴广起义 209 年。 时间:公元前_____ 大泽乡 。 地点:________ 领导人物:陈胜、吴广。 农民 起义,他们的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______ 反抗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与残暴统治作斗争。
考点三 汉武帝的“大一统” 刘邦 建 1. 西汉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 立西汉王朝,以长安为都城。 2. 汉武帝大一统 措施:(1)政治: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推恩令 ②颁布“ _______”,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③ 设 州刺史,加强中央的监察权。(2)经济:加强中央的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济权,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 3)思想文 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呈现的是一条古代中西方交通要道,首先开通这
条要道的是谁?(1分)开通这条要道有什么意义?(2 分) 张骞;(1分)丝绸之路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
发展友谊的桥梁,丝织品、漆器等商品运往西方,葡萄、
苜蓿、石榴等也被引进中国。(2分) 聚焦云南4年中考全部真题链接
我站在新西兰文化节的演讲台上,声音有一点颤抖。我在宣布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那消息经由我面前的话筒,变成振奋人心的一刻:属于新西兰华人的读书会终于成立,而我是会长 之一,带着作家的身份。我的身后是国会议员和文化领事,面前是令我睁不开眼的闪光灯。我闭上眼睛,真怕睁开眼又回到两年前的景象。那时我在新西兰的中餐馆里打工,顶着国内 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头衔,人人掠过我的面孔,只关心面前的桌子有没有被我擦得锃亮。没文化的人最易拿金钱为人贴上阶级的标签,那一年我是最落魄也最沉默的那一个,温和软弱, 看起来并不需要被赋予什么过多的关怀,又能承受相当的欺侮。我在与朋友讲这段经历的时候,心中还颇有感慨:“人为什么可以这么冷漠?所有人都排挤我,逼得我在午休的时候独 守休息室的角落,看完一本又一本书,那成为我每日半个小时的逃离。”直到后来有了些积蓄,不必再去中餐馆用委屈换生存,每当遇到压力,朋友总是说:“去度假吧,去逛街吧, 不要这么压榨自己了!”我总是这样回复:“不,给我半个小时读书,那才是我需要的安全。”有多少孤独的时光,书籍赋予我绝对的安全。去上班的巴士上,午休的桌子前,等车的 间歇,或找一处清静的角落……一本书拨开沉重的孤独,让凌晨和午夜,雨天或晴天,都有了各自的美好。读书先是我的安全,后又成为我的成长。想起一次家庭聚餐,我那正读高中 的表妹曾说:“学习有什么用啊?我的同学辍学后去餐馆干活,几个月就当上了经理!每个月工资5000元!这不比考个好大学有用得多吗? 一席话令所有人停下杯箸。终于有长辈打 破平静:“读书有什么用呢?读书的用途,就在于让你看到,有些人,可能这辈子就只赚那5000元了。”我后来才知道,原来超出5000元的那部分,就是读书可以改变的命运。2有过 几年艰苦的时刻,在异乡独自打拼,整个人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心也失去停靠的地方。没有亲人的拥抱,没有朋友的安抚,我唯一的坚持,就是读书。几年中读过很多本书,很多次 阅读都在碎片时间中发生还记得在求学时攒下课间时间飞速翻过几页书,还有在打工结束的夜路中奔回家去,一杯咖啡就着一本书的喜悦。我从那些为自己“偷”出来的阅读时光中, 读到了托尼和莫琳的坚持,读到了龙应台的温情,读到了欧· 亨利的睿智,读到了汪曾祺的真实,读到了卡佛的另类……读到了这世间别处的生活,还有那其中的希望。现在回想起来, 那为阅读去寻找的时光竟是如此珍贵,令我在几年后读到严歌苓在异国求学时的经历而无比动容——她曾因为在巴士上忘情读书而落下为友人买的礼物,而我则是因为读到某个精彩的 篇章坐过了一站又一站《当哈利遇见萨莉》的编剧诺拉· 埃夫隆谈起阅读曾俏皮地说:“有一种感觉叫‘深海眩晕,它指的是深海潜水员在海底停留太久而不知道海面在哪一个方向的感 觉。浮出水面后,他可能会得潜水病,这是一种从高气压骤然进入低气压环境而致身体一时无法适应的病症。当我从书的深海出到现实的水面时,也会得这种病。”其实,很多美妙的 想法是从阅读中来的。我开始重拾写作的梦想,在做餐馆女招待的其他时间,把零碎的想法写在小纸条上,我那第一篇描述异国生活的文字就从阅读中来。无论是那几年读的书,还是 坚持把两年没日没夜的拼搏拿去做读文凭的学费,两种读书的形式,都赋予我一定程度的智慧和修养:我的写作事业终于开始,一篇文字变成几篇文字再汇聚成一本书。我不用再做那 个手忙脚乱的女招待,我可以成为专心写作的小作者,在艳阳天的沙滩上构思文章,那些年读过的书带我去过另一种人生。我开始看到自己的书出现在畅销书的榜单上,开始接受合集 的邀请,开始看到有朋友请我为新书作序,开始听到“杨老师”这样的称呼,开始学习接受新的身份,也开始站在舞台中央,话筒的前面,成为聚光灯下的那个人物…这便是文字所给 予我的超越那5000元的命运。3无法想象若那些日子里没有知识的填补,现在的自己会过着怎样的人生,是否拎着抹布,拖着扫把,在老板的呵斥下小心翼翼,独自咽下委屈……太多 人对成功有种狭隘的认识,以为这只是金钱的另一种说法,然而成功却往往有着超越经济层次的意义,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成功之道,使人的物质与精神都渐渐走向丰盈,不再对自己 所喜爱的事物失去掌控权。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也记不住,怎么办?”说过:“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 深以为然。也许读书改变不了全部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部分,请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牢牢抓紧可以为之努力的事情,并且尽力使它成为,得以改变命运的那个部分吧。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生活朝起暮落,尽管还有不舍,却没有人能够阻挡它前行的脚步,来不及细细品味,我们已踏上了新的旅程。走过的路,有过迷茫,有过心酸,但都只为了抵达。一个人 走过了青山绿水,经过了人情冷暖,体味过了五味杂尘,心中便多了一份厚重。人这一辈子能做到看山是山看,看水是水,一定是经过了一番酸甜苦辣的领悟,卸下鲜衣努马,开始理 解生活,化干戈为玉帛,懂得与这世界温柔相待。 无论是在平淡的日子里,还是在迷茫低落的时候,我都尽量靠近阳光,喜欢在阳光下眺望,只为寻一抹亮色,只要有阳光在,希望就在。生活难免会有高低浮沉,岁月总会有寒来暑往, 请相信命运给予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无论是好的坏的,坚持住了,就会变成照亮你前行的灯盏。一个人在尘世中行走,无论多么坚强,都会有孤单无助的时候,于是便渴望被关 爱,但生活总是忽明忽暗,缘份总有聚散离合,谁又能真正参透,慢慢的学会了抱紧自己,苦而不言,痛而不语。林语堂说,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 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尽管日子很平淡,却也有闪光的,尽管会有一地鸡毛的琐事,却也会有开心和快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若我 们不抱怨,湖涂一些,烦恼就会少些,日子即便是平庸,但也活得踏实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多了一些责任。人到中年,与岁月已是隔着几重山水,曾经我们都想活成自己的模 样,却不得不向生活妥协,曾经我们都曾想用双手握紧光阴,却也不得不随波逐流。生活实苦,没有谁的天空永远阳光明媚,也许只有熬过了不如意,才能更好地拥抱诗和远方。活着, 只要今天比昨天有一点进步,就要懂得满足。如果你没有梅花的清香,牡丹的华贵,那就做一株向日葵,温暖向阳,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人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共4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28b858a98271fe910ef957.png)
经济的大一 统
商业
匈奴的 强盛表
现
知识结构横向联系
军事上的大 一统
卫、霍 破匈奴
冒顿统一 蒙古草原
与匈 汉奴 朝的 的兴 和起 战
昭君出塞
知识结构横向联系
路上
海上
第一次
丝绸之路
大秦使 者来到
洛阳
第二次
张骞通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
和汉 丝通 绸西 之域 路
华佗
张仲 景
医学
知识结构横向联系
数学和文学
《九章算 术》《史
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 发展?
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 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 于发展经济的措施;科技 的进步;水利的兴修
表格列举法 图示分析法
字头浓缩法
教
学案导学
学
建
议
对比法
讨论法 读图法
长城的起 止点
陈吴起义 的路线
临洮
辽东
表格列举法 图示分析法
字头浓缩法
教
学案导学
学
建
议
对比法
讨论法 读图法
1、补充相关史学资料,扩展学 生视野。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历 史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 3、通过带领学生思考、概括基 本史实使学生学会解决历史问题
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懂得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
课
性,增强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程
2、增强探究的热望,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养成
宋 元 明 清 时
北
期
朝
知识结构纵向联系
七八九年级 均如此
民族关系史
对外关系史
秦汉史: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汉史:统一国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e8f3cc1658fb770bf78a55ea.png)
(2016•烟台)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 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C )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2016•贺州)《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 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记 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D ) 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城
秦汉两朝,儒家思想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据此回答: (1)儒家学说从创立到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 难的历程。秦始皇对待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 焚书坑儒
(2)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如何评价秦始皇对待儒家学说采取的措施?
评价:在当时对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中考考点: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立太学
思想
文化
意义: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大 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对比西汉和秦朝的疆域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谁为西域(新疆地区)的归属立下汗马功劳?
西汉汉武帝时期, 张骞通西域,为 丝绸之路的开通 奠定了基础。
竞赛规则 1、全班分男女生两大组,组内成员可相互补充。 2、举手抢答,得到老师示意后站起答题。 3、每答对一题加一分。 4、根据所得分数,选出优胜组。
(2016· 泰州)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 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 ( B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 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https://img.taocdn.com/s3/m/00400971f5335a8102d22083.png)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 统一时间: 公元前221年 • 统一人物: 秦王嬴政 • 统一条件: 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
一奠定基础; 2.秦王嬴政善用重用人才; 3.统一是众望所归,符合历史发展 潮流; 4.正确的作战策略。
• 统一意义:1.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BACK
辽东
临洮
BACK
灵渠
BACK
长城
陇西
秦
南海
东 海
二、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3.文化上 4.思想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5.军事上
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6.边疆和民族关系上
讨论:
秦始皇一直是在史学界中颇受争议的人物, 主要存在三种看法,有人说他功大于过, 有人说他过大于功,还有说他是大过大功之人, 你怎么看呢?说说你的理由。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BACK
刀币(齐、燕)
布币(赵、魏、韩)
贝币(楚)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齐 币
燕 币
秦 币
楚 币
赵、魏、韩币
BACK
度
衡
BACK
量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
小篆
BACK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 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 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 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 击”。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权的封建王朝; 2.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了 广大人民的愿望。
长城一带
陇西郡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7b72a5c649649b6649d74708.png)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西域是哪里?
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的新疆地区 和更远的地方
时间
目的
联络大月 氏,夹击 匈奴
沟通西域各 国
作用
汉朝和西域的来 往更加频繁,促 进了汉与西域的 经济文化交流
第一次
公元前 138年
第二次
公元前 119年
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设 西域都护 立 ,从此,西域(今新疆) 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他方面
年代 作者 体例
西汉 司马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 从黄帝到汉武帝
的史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秦始皇陵兵马俑突出反映 了秦汉时期 雕塑艺术 水平 已经很高,是世界艺术宝 库中的璀璨明珠。
1.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 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 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 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 轴。”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元朝的大都
3.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 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 国规范文字是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4.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 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 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 B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 帝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 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 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A A.废除丞相 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皇帝制度
统一国家的建立
![统一国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07a7d816cc7931b765ce15e0.png)
课程标准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 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评价汉武帝。
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 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 权采取的措施及其深远影响,培养 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 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能够正确评 价秦始皇和汉武帝。认识丝绸之路 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
1.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 取的措施。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难点
1.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丝绸之路的开辟。
阶段特征:
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历史。
1.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开创和巩固(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达到大一统高峰)。 2.开创对后世影响的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学习班超、张骞的事迹,形成爱 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汉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的了解,认 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
3.认识到统一能够促进国家强盛,秦始皇统一 全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鼎盛的局面,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单元综述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 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秦朝巩固 统一的措施特别是中央集权制度为后 世所沿用。秦的短命而亡也被后代帝 王借鉴。汉朝的声威远播,儒家学说 正统地位的确立,佛教传入,道教形 成。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 科技文化的交流。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2f2e409e6bec0975f465e27d.png)
“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对待匈奴
的问题上是相同的,都派兵出击匈奴。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 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1.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大 一统的新局面。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 家,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专制集权统治制度。
考点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标】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 的作用。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对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 新疆 是今天_____地区和更远地方的称呼。 匈奴 (2)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_____,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汉武帝 (3)经过: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_______两次派张 骞出使西域。
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国家
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
一、选择题 1.(2013·日照学业考)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 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 C.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02年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 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4)影响。 西域都护 新疆 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_,标志着今_____地
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 件。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ebc6dc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b.png)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专题一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民族融合线索二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及统一问题二、专题演练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面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③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④清设驻藏大臣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4.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5.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下列措施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②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④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6.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②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③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7.以下能证明“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②清朝册封达赖、班禅③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④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⑤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⑥土尔雇特部回归祖国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⑦C.③④⑤⑧⑦ D.②③④⑥⑦8.右表表明我国古代就对____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篇第1单元中国古代史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篇第1单元中国古代史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7450dc6137ee06eff91890.png)
经 济
文 化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
军 事
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东 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 南、岭南等地,开凿灵渠) 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时间轴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时 间 轴
时间轴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 点 梳 理
考点1 秦统一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了解秦兼并六国的 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1.秦统一六国 (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 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2)过程: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 一,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 咸阳。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丝绸之路的开辟 (1)开辟: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 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 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丝绸之路
时间轴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 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对当今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仍有重大的作用。 【特别提示】 ①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欧洲的大秦,即古 罗马帝国;②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 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热点链接】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福建专用)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福建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eaaf3e31126edb6f1a10eb.png)
(2)【整理资料】 ①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②统一度量衡。 ③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 ④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⑤统一 文字。 ⑥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如图 二所示。 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 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 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件。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评价秦始皇:千古一帝; 万世暴君。
政治
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
汉 武 帝
大 思想 一 文化 统 教育 的 汉 经济 朝
军事
对外 交往
在长安设立太学 (古代最高学府) 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五铢钱)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秦的统一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秦 1.秦的统一:朝、定都咸阳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圆形方孔钱
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
统一
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
测量物品轻重的器具
文化:统一文字
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小篆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的局面,建 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 为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定生活提供了条
初一历史《统一国家的建立》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一历史《统一国家的建立》主题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8474da26fff705cc170ab4.png)
教学环境:良好的网络环境,先进的电教设备。
学习活动设计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活动一 、阅读课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学生]:看书、思考 、回答
[讲解]:综合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归纳成三点。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本单元涉及到了哪些成语故事?
2.秦始皇是怎样管理国家的?
3.我国秦汉时期的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秦朝的建立与灭亡 (2课时)
专题二:西汉与东汉 (4课时)
专题三:秦汉文化 (2课时)
其中,专题二中的活动2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秦朝的建立与灭亡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秦灭六国及其统一原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
2.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专题问题设计
1.“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国?
2.秦为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3.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幻灯片、教育网站(21世纪教育网)、多媒体技术。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三、医学成就:《神农本草经》
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2、道教的兴起
二、 王充和《论衡》
三、 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能写出《史记》的原因 2、《史记》的内容及影响
1、我的问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莫冬琼)
![统一国家的建立(莫冬琼)](https://img.taocdn.com/s3/m/5c0a7a33ed630b1c58eeb505.png)
韩信
?~公元前186)秦 末汉初军事谋略家。字 子房。其先本韩人,祖 父、父为韩五世相。辅 佐刘邦,为其争夺政权 出谋划策。被誉为“运筹 策帷帐中,决胜千里 外”的谋略家。
张良
课堂练习
1.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B A.公元前208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O2年 D 2.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A.垓下之战 C.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安定,
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历史上称 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评价(小结):奠定 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 厚物质基础,为汉武 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 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的大一统
直接归中央 管辖的郡县 诸侯国统 治的地区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 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 国内可以任免吏,自征租 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诸侯王拥兵自重在封国 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的 号令,时刻有谋反的企图。
主 父 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 偃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 建议,颁布“推恩令”,规 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 诸侯 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 “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 中央 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 候,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 统辖的郡管理。
诸侯
中央
皇帝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秦始皇
秦庄襄王之子,建立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而 把古时的皇与帝合称为皇帝, 自称始皇帝,废谥法,以世计。 废封建,行郡县,以集权中央; 统一度量衡与文字;开辟驰道, 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为消 除反侧与箝制思想,没收民间 兵器,偶语诗书者弃市,又有 焚书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 北逐匈奴,南征百越。于始皇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死于巡 游途中。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复习课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73c21b55270722192ef786.png)
完成统一: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秦朝。
① 最高统治者称 皇帝 ③地方推行 郡 县 。
固秦 朝 的 建 立 与 巩
丞 相 、御史大夫和太尉等职。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 中央设置
制。
统一货币、 度 量 衡 和 文字 统一巩固的措施 焚书坑儒。
。
① 派 蒙 恬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北 ② 修筑西起 临 洮 、东到 辽 东 的 万里 长城。 南
5、史学:
西汉:司马迁《史记》,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编 写史书的典范。
6、艺术:
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 大艺术宝库;
一、材料解析题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灭)秦 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请回答: (1)被秦灭掉的是哪六国? 答:韩、赵、魏、楚、燕、齐。 (2)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 翻秦朝的统治。
(4)材料三中的长城在秦时曾修筑,秦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秦长城的起止点在哪里?
(5)根据材料四,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达到这种思想 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6)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还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1)秦始皇;汉武帝。
(2)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 (3)圆形方孔铜钱;小篆;郡县制;“焚书坑儒” 。 (4)抵御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三、材料:丝绸之路示意图
①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 ②西汉时长安一商人,欲运一批丝绸到大秦(古罗马),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方便的 路线。(用文字和简略的示意图分别说明) (1)张骞、班超、甘英等。 (2)可沿丝绸之路前往:从长安出发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 再由西亚转道欧洲的罗马。(示意图略。)
第3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3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5a18046148d7c1c708a14586.png)
表现 秦的暴政
导 致
原因 第一次 农民大 起义
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 过程 过程:领导人是陈胜、吴广。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 楚”。起义军一度进军到咸阳附近,但被秦军击退。不久, 吴广、陈胜皆被部下所杀。 意义 ④结果:失败。⑤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同时,刘邦率军攻入关 中。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光 武 中 兴
中兴出现
措
施
中兴表现
刘秀在位30年间,社会呈现安定繁荣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1)官僚、地主兼并土地。
原因
(2)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
(3)大地主拥有私人武装(称“部曲”、“家兵”)。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政权内部斗争不断,年幼的皇帝被各种政 治势力所左右,形同傀儡。地方割据势力之间混战不断,全国统
①铸造五铢钱
经济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半两 这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重 钱,改铸五铢钱 要改革
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重视经书的重写鼓励各地献书并 整理 设置五经博士,让博士教授弟子, 办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治理黄河使黄河在80年中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②兴修水利 ①重视经书
文化
②独尊儒术,建立太学
秦的覆灭
楚汉 西汉 建立
战争
概况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于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 史称“楚汉战争”。 结果 刘邦战胜了项羽。
西汉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都城长安(今西 建立 安),史称“西汉”。 原因
①西汉初期经济萧条,粮食奇缺;②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1)汉高祖①解甲归田(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 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②劝民还乡(因战乱逃亡 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③释奴为民 (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④十五税一(减 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2)汉文帝、汉景帝: 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61d4ef0076c66137ee061933.png)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朝、西汉)知识梳理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______年,秦王______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______,定都咸阳。
意义: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设,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地方推行,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经济文化:统一______(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和_____(小篆—隶书)。
思想:“___________”,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北击匈奴,派蒙恬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移民屯边。
修筑西起______、东到______,用来抵御匈奴的“”。
派兵统一并开发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为中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秦朝疆域:东至_____,西到_____,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4.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在_________爆发。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5.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史称西汉,______就是汉高祖。
6.文景之治:汉初,经济萧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__________”。
7.________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出现大一统局面。
8.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结果)政治:颁布“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
(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培养官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见合订本222页)
二、基础扫描(见株洲中考6页)
三、要点突破
1、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他才恰当呢?
2、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四、经典回顾
1、(2007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汉武大帝》展现了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①颁布推恩令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平定七国之乱④反击匈奴,解除其对北部边境的威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从匈奴降人口中得知,过去匈奴破月氏,以月氏王头颅为溺器,月氏人深恨匈奴,武帝遂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
当时有汉中人张骞应募。
……由于所经均汉人未到之地,史称“张骞凿空”。
()
3、材料二:丝绸之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南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旧通道。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2007年湘潭中考题)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最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②、现有一意大利旅行团打算沿丝绸之路来中国,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
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条旅行路线。
③、请你给这条商路重新命名,并说说你这样命名的理由。
五、达标训练
1、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
A、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B、丝绸之路
C、新航路的开辟D、郑和下西洋
2、秦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C、老三在家练小篆
D、老四整日在家读四书五经,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3、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
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
他们都说是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有一天,原齐国的张三拿着一串钱(刀币)来到街上,准备买牛,可是他发现街上的人进行买卖时争吵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张三看了看手中的刀币叹了一口气,回家了。
一次李四(原魏国人)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他找到老板论理,可老板(原秦国人)认为自己是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
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1)李白的诗歌颂了哪位历史人物的什么功绩?这一功绩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这些问题的?
(3)你认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有哪些?
4、读右图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右图所示朝代长城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2)右图所示朝代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的南下?
(3)我国的疆域后来主要向什么方向发拓展?
(4)明朝长城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5)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诗:不到长城非好汉。
请用历史知识简要分析这一诗句。
(6)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