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定稿版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史现代中国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史现代中国及答案

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指导思想: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史观,以史为鉴,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原则:纵横比较,点线面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注意问题:一、横向:阶段特征的整合横向整合即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中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横向的链式结构,在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它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而是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横向整合,首先要正确划分历史分期①按照时间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三阶段(古代、近代、现代),史界通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840年,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现代史从1949年至今;世界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640年,近代史从1640年到1917年,现代史从1917年至今。

②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③按照生产力的标准,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然后根据历史阶段划分,从政治、经济、文等方面归纳相应阶段的具体史实,分析各方面特征,最后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要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上几个社会转型和巨变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世界的16—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纵向:专题线索的整合按照内在知识的点联系,从纵向专题的角度清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演进线索整合为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强,元朝—健全,明清—顶峰;再由此升华整合政治文明的演进线索:从奴隶制时代的血缘政治、贵族政治(中国)和直接民主(希腊),到封建时代的官僚政治、专制政治、教权主义,三、类比:中外历史的整合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2013年山东卷的新视角之一。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7【DOC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7【DOC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六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讲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史【学法导航】本专题重点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内在联系和意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等本专题的阶段特征: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大问题误区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不是《共同纲领》而是1954年宪法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注意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一、按朝代梳理东汉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十六国)——隋——唐——五代十国——元明清二、按社会形态梳理原始社会:远古人类和氏族公社时期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过渡时期)封建社会:春秋战国(过渡时期)秦朝——清朝(鸦战前)三、古代史复习纲要:1、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前2070—前221 年)2、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前221—公元220)3、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 年—581)4、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907)5、民族融合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1368——1840)四、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一)整体结构:1、原始社会: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3、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早期政治制度)1、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国家的形成:出现了公共权力和一系列国家机器适应了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需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2、商:内外服制度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王畿)外服:商以外的方国特点: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力有限、各方国基本保持原貌,神权色彩浓厚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卜、祝、史;地方:封侯、伯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3、西周:(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可以再分封。

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5)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5)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多极化趋势有助于制约和削弱霸权主 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 与发展。关系民主 化,促进各国之间的平等协商和合作 。
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多极化趋势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 性,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
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多极化趋势也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 问题和挑战。
进程
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期 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
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深 化和加强,各国经济相 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贸易全球化
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
03
政治多极化加速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促进了国际经济体系
的完善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政治多极化的影响
1 2 3
加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使得各国在政治、 经济等领域的力量对比更加明显,推动了政治多 极化的发展。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进程
背景
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两极格局结束,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 认可和接受,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国 家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推动多极化进程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积极参与国

(word完整版)上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word完整版)上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史)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知识梳理1、 中央制度演变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天下为公的禅让制T 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国家特征:官职、军队、监狱、刑法 商朝-方国联盟内服、外服西周-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B对象:王室成员、功臣、先代贵族等(血缘为纽带);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作用: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保障:周公“制礼作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社会大变革C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C.221秦统一中国 秦朝-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A ;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B皇帝制(皇权至上);三公九卿 汉朝-汉承秦制B汉初:继承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宽间舒缓、黄老思想);郡国并行制度(封国威胁 中央)汉武帝:内朝、外朝(裁抑丞相);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隋唐-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B 中书-门下-尚书;唐朝设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场所 宋朝-文官体制B 杯酒释兵权;枢密院主军政;重文轻武 元朝-行省制度B 中央设中书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 -军事、御史台-监察明朝-内阁制度B太祖:废丞相,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成祖:正式确立内阁制度;设厂卫,直 接由皇帝指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B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乾隆进一步强化军机处; 军机处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 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诏令直接发往各地或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2、 地方制度演变① 中央制度演变对应地方制度演变口“ A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遂步加强皿AA 封建屮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口m君主公卿三九制*中外朝. 扩大尚 甘台权 h省部巴六制二府制、 参旬政事 和三司使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书丞设废省相内设年 机处 中央集权稲国并 行制.刺 史制具级州两制派文臣做 知州、改f[M 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 建制义央权度步强 封专左冲策制逐加俸制② 元明清时期对边疆的巩固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A宣政院-西藏、澎湖巡检司-台湾。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篇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篇

天文和数学
中国古代在天文和数学方面取得了 重要的成就,如浑天仪、历法和《 九章算术》等。
中医学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代表,它 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形 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Nhomakorabea04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秦汉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使节往 来、贸易等方式加强了联系。
01 总结词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变革
02
03
04
05
井田制瓦解
诸侯争霸
士阶层的崛起
郡县制与封建君 主专制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 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 有制开始出现。
各诸侯国为争夺领土和势 力范围展开激烈的争霸战 争,加速了政治格局的变 化。
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成为 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 面出现。
外戚与宦官干政
汉朝时期外戚与宦官干政现象 严重,对政治稳定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士族门阀政治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 ,以门第族望为依据,后来逐渐 被权势所左右。
士族门阀势力强大,控制着中央 和地方政权,形成特殊的政治格 局。
民族融合与胡汉体制
北方民族的迁徙与融合,促进了 胡汉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强调法制、权谋和实用主义 ,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治理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道家思想主张自然无为、返璞归真等 理念,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教育文化
01
02
03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 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促进 了社会流动和人才流动。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9【DOC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9【DOC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六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第二讲现代中国物质文明发展史【学法导航】要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等基本概念;要从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上思考,分析各项制度、政策形成的原因与意义影响旧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交通和通讯、大众传媒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终于实现摆脱贫困落后的愿望。

在20世纪末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误区提醒: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区别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

在农业合作化前,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②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

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③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④发展后果不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和现代化。

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近现代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原因【典例1】XX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设”。

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答案:c解析:注意关键词“农村”“大拆大建设”。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4)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4)

企业集团化发展
20世纪以来,企业集团化趋势明显,跨国公 司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存
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各自扮演重要 角色。
企业管理理念更新和实践成果展示
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等管理学家提出科学管理 理论,强调标准化、专业化和
效率化。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多种管理理论并存,包括系统 管理、权变管理、战略管理等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汇报人:XX 20XX-01-30
目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概述 •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及土地问题探讨 • 工业生产方式改进及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 商业贸易繁荣与金融市场初步形成 • 社会生活变迁与思想文化观念更新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社会生活影响总

0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概 述
饮食结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 大变化,从以粗粮为主转变为以细粮为主,注重营养搭配 和口味多样化。
居住条件改善
从传统的四合院、窑洞等居住方式向现代化楼房、公寓等 居住方式转变,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出行方式多元化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的出行方式也越来 越多元化,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等。
思想观念更新促进文化繁荣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 放运动,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民主、科学、自由等现代思想的 传播,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创
新。
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普及,提高了 国民素质,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
发展。
高考考点整合与备考策略建议
01
梳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变化的重要事件、人物 和思想,形成完整的知 识体系。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学案 (11)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学案 (11)

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造就了宋朝科 技发达、文教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结果: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通判分化知州的权 力;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结果: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皇权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藩镇割据 局面的弊端重现。 (2)手段: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 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格 局逐渐形成;③武将受到多重限制;④重视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 地位。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北宋的建立 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被拥立为皇帝, 国号为宋,建都开封,史称北宋。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措施:①控制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 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 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 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18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18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讲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专题要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原因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差距过大。

股票投机过度。

信贷消费过度。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影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

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背景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

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反危机措施失败,加剧了美国社会动荡。

罗斯福就任总统,决定改变政策内容整顿财政金融。

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政策。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作用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社会保障体系也初步建立。

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进入“滞涨时期”,政府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阶级矛盾。

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得到发展首先在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二战后,西欧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按照自己意志规划“世界经济蓝图”。

经过1944年夏,美、英、苏、中等在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其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统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成员国货币与美元维持固定汇率,美元与黄金维持固定比价影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确立了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五、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联盟建立时间: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1993年联盟条约正式生效。

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欧盟扩大:1995年1月,奥、芬、瑞三国加入;XX年5月,波匈等十国加入,成员国变成25个;欧盟仍在继续扩大欧盟的货币一体化:①1996年12月,柏林会议通过了欧盟单一货币运行机制的框架文件。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

(一)国内贸易1、西周:在市场上,一束丝加一匹马可以换五个奴隶。

2、商朝:南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以朋为单位;商前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夏朝交通运输有一定规模,交通工具种类很多;西周交通发达,从镐京到全国有几条宽广的大道,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3、春秋战国: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

交换的商品大多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

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xxx、楚国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民。

4、两汉:官营和民营商业遍及中原和周边地区。

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如长安有东、西等九市。

市内商肆按行业排列,整齐有序。

汉代的货币,继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要货币。

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株钱,才稳定来。

除长安外,xxx、xxx、xxx、临淄和宛五大名都,当时称“五都”;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大量丝帛锦绣沿着丝绸之路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蜀国的蜀锦行销魏吴;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

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6、隋唐时期商业:(1)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

交通要道上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运河、长江上商船往来不绝。

(2)隋朝的货币是五铢钱。

唐高祖以后,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

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长安“坊”、“市”分开,城市里有固定的贸易场所——市,东市、西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整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整合

科举制度的影响与评 价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 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袭官制的弊端,使 得更多有才能的人能够进入官场施展 才华;另一方面,科举制度也促进了 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然而,科举 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考试内容过 于僵化、选拔标准过于单一等。
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贡献
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 展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 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逐渐发展成 为一套完备的考试体系。在明清时期 ,科举制度达到顶峰。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 与形式
科举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赋、 策论等,考试形式分为乡试、会试、 殿试等。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 员,通常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治国 理政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民族融合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民族融合的概念与历程
多元一体格局的表现
民族融合的意义与影响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在经济、 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借鉴 与吸收,最终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的 过程。在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经历了 漫长的历程,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 格局。
多元一体格局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 存在多个民族,但各民族之间相互依 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古代,多元一体 格局的表现包括各民族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共 同抵御外族入侵等。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历程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包括先秦时期的周边交往、秦汉时期的西域经营、隋唐时期 的全面开放、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等。这些时期的对外交往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影响。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增强国家实力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外交往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的冲击和融合。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DOC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DOC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讲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要点】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我国从夏朝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商朝建立后,也采用世袭制,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两种世袭方式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商朝时期。

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事的师等。

内服和外服制度:管理内服、外服的制度。

特点: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秦汉时期皇帝制度的建立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上古“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皇帝制度的内容:,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这些规定,意在强调皇帝与众不同,以增强皇帝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

第二,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有皇帝任免皇帝制度的特点: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中外朝制度:西汉丞相集决策、司法、执行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为加强皇权,汉武帝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扩大尚书台权力:东汉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大权则由皇帝总揽隋唐三省六部制形成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教专题版,通用) 附录篇(35张PPT)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教专题版,通用) 附录篇(35张PPT)

(2)计算:1894/60商31余数34,34-3=31。 (3)求天干:31/10商3余数为1,上表中1对应的天干 为“甲”。 (4)求地支:31/12商2余数为7,上表中7对应的地支 为“午”。 (5)得出结果:把干支合并,就是甲午年。
返回目录
文史常识
特殊方法——参照物法:这只适用于有已知相近的干 支纪年供参考的情况。如推算1895年的干支纪年,可以 1894年(甲午战争)作为参照物,“甲”的后面是“乙”, “午”的后面是“未”,就可得出1895年是乙未年。教 材中可当参照物的还有:1898年(戊戌年),1901年(辛丑 年),1911年(辛亥年)等。 3.民国纪年:利用国号纪年的一种方法,是把中华 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民国纪年 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其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2 +(民国n年-1),也可简化为:公元纪年=1911+n。
返回目录
文史常识
◎二 历史纪年方法 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民国(国号) 纪年、公元纪年四种。 1.年号纪年法: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 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新皇帝即位,都要 确定自己的年号。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 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年号纪年不仅是 我国的一种纪年法,而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等国。
返回目录
文史常识
2.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方 法,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它把十个天干、 十二个地支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纪年,第一年为甲子 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 循环,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下面主要介绍由公元纪年 到干支纪年的推算问题。
返回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23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23范文整理

XX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第三讲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与科技【专题要点】一、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经典力学主要内容:①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②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历史地位: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牛顿力学在科学史上作用表现在它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的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次综合牛顿力学体系是自然科学的次理论性大总结,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进化论主要观点:生物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①对欧洲思想界: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直刺神创说的要害,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②生物进化论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的区别看做是绝对和神圣的。

③对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和激烈争论。

④对中国思想界:曾被19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的应用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近代城市发展;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运输发生彻底改变,经济和文化联系更加密切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电话、汽车、电影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编W O R D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你一定要知道这些中国通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 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6.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1.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3.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a 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

(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b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4. 秦始皇的功与过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3)焚书坑儒5.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6.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清朝——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评价康熙:(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5)汉化政策,(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评价唐太宗:(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

8. 科举制的“利”和弊科举制度的“利”(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

“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

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

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9.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10. 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一)发达原因:(1)政治上长期统一局面(2)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二)落后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缺乏社会和生产需求的动力。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束缚,阻碍科技进步。

(3)思想上,教育上八股取士,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科技发展缺乏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流,阻碍进步。

(5)文化传统上,“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4大发明看出理论不足)东西方科技发展比较:(1)中:重视经验。

西:重视实验(2)中:重视综合,西:重视分析(3)中:重视实用,西:重视理论(4)中:重视服务于农业,西:重视服务于工业11.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1)范围上——都属儒学。

(2)主张——都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地位影响——都是古代哲学的重大成就。

不同点:(1)对宇宙的构成,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道德主张,“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中国近现代史1. 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

2. 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3. 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

4.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

(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

(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

5.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