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课标84课时(吴宏)
《外科学》课程标准
《外科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外科学》英文名称:《Surge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120学时,全部均为理论课。
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空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和疗养学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外科学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创伤与战伤、各种外科疾病(包括外科感染、炎症和肿瘤等)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先天、后天畸形伴器官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与手术技术操作的医学主干学科。
其任务是运用现代医学科学方法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
外科学与基础医学、诊断学等课程关系密切,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是医学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主要包括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诊断、治疗、预防方法以及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
外科学的学科特点是在内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实践性和技术性,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手术学等多学科知识密切关联,其知识面广,内容庞杂。
同时外科学与现代战伤防治和救治关系密切。
让学员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外科学理论与技能,为今后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科学,顺利地进入临床实践,为我军培养适应现代军事卫勤斗争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
预修课程为《中医学》、《物理诊断学》、《手术学基础》等,主修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眼科学》、《耳鼻喉科学》、《传染病学》等后学医学专业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1.理论联系实际,所学要有所用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学科,外科学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活动中,教员有意识让学员根据所学的外科学医学知识解释和分析临床现象,可使学员深刻地认识临床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原则,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
同时在教员的启发、引导下,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联系临床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较好地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概论——内外科学》理论课程标准(64学时)
疾病概要-内外科学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疾病概要-内外科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医学药学专业所必须的临床内外科疾病诊疗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服务于临床药学岗位。
《解剖生理学》《诊断学基础》课程是本课程的前修课程,《疾病概要—外科学》《临床药学学》课程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疾病概要—内外科学》为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门课程设计依据临床药学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掌握医学常见内外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内容,为日后临床药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疾病概要—内外科学》所涉常见慢性疾病又是执业药师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外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技能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外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掌握内外科常用的诊疗技术。
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外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防治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毕业后通过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继续提高理论水平和防治疾病的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视患如亲的美好素质五、课时分配六、教学内容景/单元/任务/课题)1;2.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应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分别描述;3.课程内容若涉及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栏目应该分理论和实践学时填写。
临床医学概论内外科学实际课程标准64学时
疾病概要-内外科学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代码1040032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学时总学时64,理论64,实践0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诊断学基础学分4授课方式板书、PPT讲解、课间练习开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类型A类(纯理论)□专业核心课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一般课程是否为精品课程实施场所教室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周纯智审核人马梅制定时间2016年6月二、课程概述《疾病概要-内外科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医学药学专业所必须的临床内外科疾病诊疗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服务于临床药学岗位。
《解剖生理学》《诊断学基础》课程是本课程的前修课程,《疾病概要—外科学》《临床药学学》课程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疾病概要—内外科学》为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门课程设计依据临床药学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掌握医学常见内外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内容,为日后临床药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疾病概要—内外科学》所涉常见慢性疾病又是执业药师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外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技能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外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掌握内外科常用的诊疗技术。
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外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临床医学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
套课件完整版contents •临床医学基本概念与原则•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药物应用与合理配伍原则•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选择依据•康复医学理念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目录临床医学基本概念与原则临床医学定义及特点患者权利与医生职责123治疗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综合性治疗、规范化治疗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知识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诊断方法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预防措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率和减轻疾病负担。
公共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领域,关注人群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通过改善环境卫生、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等手段促进人群健康。
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关注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为改善人群健康状况贡献力量。
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肺炎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02支气管哮喘03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策略心力衰竭冠心病分析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介绍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等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法消化性溃疡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讨论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案。
炎症性肠病阐述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介绍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等方案。
肝硬化分析肝硬化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讨论药物治疗、并发症处理和肝移植等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管理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药物应用与合理配伍原则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简述药物分类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疗效,如抑制酶活性、阻断受体结合、影响细胞代谢等。
合理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合理用药原则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不良反应监测处理措施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抗菌药物种类介绍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其特点,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课程编号:G4000023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修课方式:必修总学分数:4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适用专业:药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时数:721.课程简介:《临床医学概论》是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从整体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本课程涵盖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等学科,它简明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常见药物的毒性反应和解救方法,重点介绍临床与药物治疗的关系,并适当介绍临床医药领域的新进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药学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种疾病的概述和诊治的过程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药学和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其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2.课程性质:《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
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急症、传染病、内、外、妇、儿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将重点讲述药物在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了解药物与临床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重要原则及其重大意义。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专业基础4.课程作用:使学生了解药物与临床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重要原则及其重大意义。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群,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十分丰富,领域宽广、涉及诸多学科。
本课程在内容上以人体各器官系统为中心,以内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临床各学科(包括内、外、妇、儿、传染病和肿瘤等)组织编写。
加强管理,提高临床理论课教学质量
加强管理,提高临床理论课教学质量
倪锐志
【期刊名称】《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9)A03
【摘要】结合医院实际,从临床教学管理角度探讨了如何保证和提高临床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举措.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倪锐志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管理部,云南昆明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1
【相关文献】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J], 田薇;李运刚
2.加强管理,提高临床理论课教学质量 [J], 倪锐志
3.探索临床细胞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J], 农乐根
4.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J], 朱华;黄贵华;韦维
5.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J], 李国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二)课程编码:100090070(三)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基础课(四)学时及学分:1.课内学时:总学时数108,其中:理论学时72,实验(实践)学时36。
2.自主学习学时:183.学分:6(五)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本科)(六)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七)授课学期:第四学期(八)教材及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临床医学概论》于峰,闻德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8月第2版。
2.参考书目:《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第9版。
《诊断学》,万学红、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第9版。
《传染病学》,李兰娟、任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第9版。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第9版。
二、课程简介(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临床医学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它涵盖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学科,重点讲授诊断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各学科、各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能够使非临床专业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的疾病诊治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临床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认识常见疾病症状和体征,掌握各个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并且能够正确进行疾病的病史采集、查体、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制定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
(二)课程教学目标四、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一)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总述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
综合成绩=过程性考核30%(课堂讨论、线上学习、作业、阶段性测试)+实验考核30%+期末考核40%。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
三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背景《临床医学概论》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必修课程,是一门从整体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本课程涵盖诊断学、内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学》、《病因病理学》等先修课,学生为高中毕业生。
二、课程性质《临床医学概论》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它综合了诊断学、内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外科学、儿科学等学科,重点讲授康复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康复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理念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
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以综合课程形式开设,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培训的课程设计与评估方法
持续学习能力
评估学员是否具备自主学习、更新 知识的能力,以适应医学领域的快 速发展。
03
临床医学培训课程评估方 法
考试评估
总结词
考试评估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通 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员对知识的掌握 程度。
详细描述
考试评估通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 作考试,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员对医 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考 试则考察学员的临床操作技能。
课程安排与实施
课程安排
根据医学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和学时分配。
课程实施
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02
临床医学培训课程评估指 标
学员反馈
学员满意度
评估学员对课程设计、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的满意度,以了解课程质 量。
学习动机
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机,如 对临床医学的兴趣、职业 发展需求等,以优化课程 设计。
课程内容
涵盖基础医学知识、临床技能、 诊疗思维、医患沟通等方面的内 容,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理论教学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 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 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
通过模拟训练、临床见习 、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临床操作技能和诊疗思 维能力。
信息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课 程、虚拟仿真实验等信息 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学习效率。
临床医学培训的课程 设计与评估方法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临床医学培训课程设计 • 临床医学培训课程评估指标 • 临床医学培训课程评估方法
临床医学培训课程大纲2024更新(模板)
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流程,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 吸、电除颤等,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
创伤处理
了解创伤的分类、评估及处理原则,掌握常见创伤的急救措施,如 止血、包扎、固定等。
危重病人抢救
熟悉危重病人的识别与评估方法,掌握常见危重病症的急救处理措施 ,如休克、昏迷、呼吸衰竭等。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医 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等,实践课程包括临床技能操作、病 例分析等。
时间表
课程总时长为一年,分为两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主要学习 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第二学期进行临床实践教学 和病例分析。具体课程时间和进度安排将根据学员实际情况 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神经系统、关节等
部位的详细检查。
影像诊断报告的解读与沟通技巧
影像诊断报告的内容
包括患者信息、检查部位、影像学表现、诊断意见等部分,医生 需仔细阅读并理解报告内容。
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医生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影像诊断报告的结果和意义, 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阐述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 以及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如基因诊断与治疗等。
病理学原理及诊断方法
疾病发生与发展机制
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各种疾病之间 的内在联系。
组织与器官病变
描述各组织和器官在疾病状态下的病理变化,包括炎症、肿瘤、心 血管病变等。
诊断方法与技术
介绍常用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和技术,如活检、尸检、组织切片染色 、免疫组化等,并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临床医学概论》是高等职业教育非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岗位需求设置。
临床医学概论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关于认识临床常见疾病的表现和治疗的课程。
其任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健康与社会家庭文化需求提供整体治疗,以切合临床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教师在系统性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人文关怀精神,使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各项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等,同步课程包括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主要内容2.熟悉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要点3.了解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辅助检查(二)能力目标1.学会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2.学会临床医学常用技术,能进行临床常见病患者的专科操作3.能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急重症患者4.能使用临床医学常用器械、仪器和设备5.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能进行医护团队内的专业交流(三)素质目标1.具有医疗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3.具有医疗安全、医患交流、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四、参考学时108学时。
五、课程学分4学分。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标准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307 适用专业: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48总学分数:3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强调实践应用的课程,围绕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社区常见疾病及特殊人群,将药学专业基础课中的部分内容与药学服务岗位任务归纳重构,从疾病概述、常用药物、用药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等四个层面进行合理用药介绍,主要面向高职高专药学及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医药类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学服务工作必需的常见病用药咨询与合理用药指导的基本知识,能对病推介药品,能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学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药理学、病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概论、及中医药概论等。
4.课程作用:本课程主要服务于医药产业,为医药行业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强化药学专业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更好地培养“懂医精药”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为医药生产、药品营销企业以及医院中药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常见病用药指导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学习内容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课程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
《临床技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临床技能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八学期学分: 2.5 总学时: 42 理论学时: 6 实验(见习)学时: 36 课外学时: 0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圣地医师班)教材:临床技能学,刘成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2版参考资料:【1】内科学,葛均波、徐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2】内科学,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3】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4】妇产科学,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5】儿科学,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4年6月第8版【6】诊断学,万学红、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临床技能教学是一门临床医学实践课程,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课程整合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护理学、急救学科的临床技能教学内容,临床技能是医务人员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临床技能学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
以“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为依据,临床技能学课程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体现了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的优势,建立了多阶段、多途径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沟通与临床思维能力。
药理学理论教学体会
药理学理论教学体会
吴宏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01(019)009
【摘要】@@ 一是结合临床,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恰当地结合临床,可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在抗癫痫药中,适当形象地介绍癫痫的各种类型及临床表现,强调其用药情况和原则.这样将授课内容与临床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吴宏
【作者单位】安徽省计划生育学校,安徽,贵池,24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案例版药理学》教材在药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J], 余薇;闵清;吴基良;蔡飞
2.留学生儿科学理论学习、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教学体会 [J], 杨丽君
3.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体会 [J], 唐小云;石学魁;李霞;张晓莉;周晓茵;姬云丽;鞠宝玲;桂金秋
4.药理学理论教学体会及建议 [J], 胡娅;唐曦
5.将实践能力提升贯穿在药剂学理论课程中的教学体会 [J], 刘立;魏旭斌;徐科;吕正兵;陈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临床医学概论是五年制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通用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阐明临床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
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在今后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有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知识,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临床医学概论是综合了临床专业各临床学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是药学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备内容。
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目的主要是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指导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正确地选择调配药物,制定和说明给药方案,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能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一个正确评价,为药物的研制、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今后继续学习新药知识、不断更新药学知识奠定基础,以适应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贯彻理论“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方针,就必须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设置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为:(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文化素质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文化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在专业上的应用,贴近实际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应贴近实际,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通过学习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终身的求知和服务人民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三)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基本知识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对药物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
(四)在课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将提供给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更高层次知识、技能的专业基础,使其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临床知识;合理指导用药,提供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基础上,发生创新思维;提供方法能力和相关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会做人,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突出培养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应该改革原有单一的评价体系。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标准设计框图(二)说明本课程是为大多数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学生设置的课程,以临床医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临床基本知识的角度展示医学基础知识,强调医药学校学生应具有的医学专业知识与医药生产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临床医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学生通过临床医学概论内容的学习,了解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其它基础和临床专业知识方面的实践活动,体会临床医学知识在生活和医药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学习必要的常见病基础知识、掌握诊断技能和治疗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医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临床药物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具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基础知识,学习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发研究新药提供实验资料,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机体功能的生理生化过程本质,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2.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医学专业课程,认识操作课程在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中地位和作用,掌握临床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诊断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了解临床医学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及对新药的研发的作用,能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一个正确评价,为药物的研制、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适应新药不断涌现和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
(二)过程与方法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专业性学科,要紧密联系相关课程知识,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知识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在重点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基础上,对各疾病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其共性和个性。
同时临床医学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操作学科,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参加实验、实训课程及模拟训练和临床见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加深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加强临床常见疾病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疾病的千变万化,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人体的奥秘,能体验探索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服务于人民的热情,有将医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可靠的意识。
4.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临床医学知识领域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疾病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 关心国内外医学领域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能力要求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以专业学科,操作和实训是临床医学概论的一部分,也存在着大量的见习及实训。
医药类高职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和实验实训中达到以下要求。
1、认识实验在临床医学概论学习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归纳。
2、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有关的实验原理,确定所需的诊断实验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初步具有制造病理模型,观察疗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索的能力。
3、能正确观测和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会利用公式法、图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
4、在实验过程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
能够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估,分析误差原因及改进方法。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地写出实验报告。
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与与其它基础课相比较,临床医学课程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要增强学生学好临床医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师应帮助学生,使其在独立地获取临床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教学设计上联系生活,联系实践,联系社会,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尽量以任务驱动、活动课程、研究型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运用药理知识解释、分析临床用药。
在发现临床学与职业工作紧密关系时,获得学习成就感和动力。
(三)结合临床用药和医药生产实际,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医药类各专业相关后续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需要,考虑到学生所具备的现有的临床医学知识及其水平,重点讲述与今后工作中关系相对密切内容,并结合着已学的药理知识对临床新药进行分析了解。
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注重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
同时要求学生对实验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实验结果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尊重客观事实。
并把在实验室中所形成的实事求的作风带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在进行临床医学概论实验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医药类各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及今后的工作岗位,到相关实验室、实训基地、药店、临床进行见习和观察,初步熟悉临床疾病和用药状况,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二、评价建议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发现学生潜能,了解学生需求,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和不足,增强学习临床课程的自信心。
激励、引导学生发展,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
评价应该贯穿教学全过程,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与学习过程中,应用药理学研究方法、数学工具的情况,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把学生在活动、实验、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要研究并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开放性试题。
可以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课题研究、调查报告、优秀小论文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临床医学概论教科书的编写依据首先是课程标准。
教科书应该比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具体、更充实、更生动、更便于教学的实施。
教科书中内容的顺序和方式不一定就是《课程标准》中的顺序和方式。
编写者首先要弄清楚专业课程结构、内容及培养目标,以临床知识为基础,以职业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努力满足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根据职业要求为目标配置课程内容。
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基本知识与职业能力培养适当结合;②基础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教科书要引导学生从科学探究中得到感悟和体验,具体在编写的过程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以“必须,够用”为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和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