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

合集下载

新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

新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

新审计准则实质性审计程序1001库存现金实质性审计程序1.核对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与总账数;2.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3.将库存现金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并作适当调整,如无法查明原因,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管理权限取得批准后作出调整;4.在非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5.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盘点表中注明,并作必要的调整;6.抽取大额现金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7.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如有跨期收支事项是否作适当调整;8.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现金,应检查折算汇率的正确性;9.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应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如在期末或接受期末时对现金进行监盘等10.验明现金列报的恰当性;1002银行存款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货币资金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并与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编制货币资金收支金额汇总表、编制现金比率分析表等.3.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日记账核对;查明银行存款余额差异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4.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对应于不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整;5.抽查对账单,将其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确定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情况;6.对银行存款账户发函询证;7.查明大额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的实际情况;8.关注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可收回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存款已经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的情况下,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调整;9.抽取大额的或有疑问的银行存款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10.对非记账本位币的银行存款进行检查以确定折算汇率的正确性;11.结合上年工作底稿复核银行存款账户的完整性;12.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银行存款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13.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银行存款;程序;如调查已注销银行账户的恢复使用情况;直接向被审计单位的顾客询问或函证付款日或退货情况等15.验明银行存款列报的恰当性;1015其他货币资金实质性审计程序1.核对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明细账期末合计数与总账数;2.对外埠存款户、银行汇票存款户、银行本票存款户、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实施函证;3.获取存出投资款对账单、余额调节表,并与明细账核对以确认未达账项的真实性;4.对非记账本位币的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检查以确定折算汇率的正确性;5.对期末余额中长时间未结清的款项进行检查;6.对大额或有疑问的原始凭证进行抽查,以确定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进账情况;7.对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并对跨期收支事项作适当调整;8.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其他货币资金;9.对其他货币资金进行分析性测试以确定其安全性;程序;11.验明其他货币资金列报的恰当性;1101短期投资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短期投资的起步审计程序;编制短期投资明细表,并与总账、明细账核对2.获取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并发函询证;3.获取期货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并发函询证;4.监盘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并查明差异原因进行适当调整;5.查阅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的证明文件,并实施必要的函证;6.抽查短期投资变动项目的记账凭证,确定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复核与短期投资有关的损益计算的准确性,并与投资收益项目有关数据核对;8.复核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的会计处理的正确性;9.检查有无长期投资性质的短期投资项目,如有,是否进行说明和调整;10.将股票、债券、基金和期货等短期投资项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市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若有差异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适当会计处理并予以披露;程序;12.验明短期投资披露的恰当性;1121应收票据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应收票据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明细表、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等2.实施应收票据的实质性分析程序;3.取得与主要销售客户签订的合同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核实;是否核查票据的真实交易背景;4.监盘库存票据,并与“应收票据备查簿”的有关内容核对;是否检查票据背书的连续、完整性,关注票据要素的合理性及其有效性;关注背书转让票据的连带责任;关注存在已作质押的票据和银行退回的票据;5.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如果不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是否说明理由;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是否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6.函证程序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期后收款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7.复核带息票据的利息计算,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复核贴现票据贴现息计算的正确性、会计处理的正确性;是否编制已贴现和已转让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清单,并检查是否存在贴现保证金,是否已披露;9.标明应收关联方的票据,实施关联方审计程序;10.验明应收票据列报的恰当性;1122应收账款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应收账款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明细表、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等2.实施应收账款的实质性分析程序;3.取得与主要销售客户签订的合同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核实;4.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并检查其计算的准确性;5.在被审计单位协助下标出至审计时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对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销货发票等,并注意凭证发生日期的合理性,分析收款时间是否与合同相关要素一致;6.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如果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是否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是否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1可采用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确定函证项目;2对函证实施过程进行控制;询证函是否由注册会计师直接收发;被询证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回函的,要求被询证者寄回询证函原件;如果未能收到积极式函证回函,应考虑与被询证者联系,要求对方作出回应或再次寄发询证函.3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对函证结果进行评价;1核对回函内容与账面记录;如不一致,应分析原因,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调节表”进行调节,并检查支持凭证;如果不符事项构成错报,应重新考虑所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针对最终未回函的账户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例如,实施期后收款测试,检查出库单、运输记录、销售合同等相关原始资料及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等.4必要时,是否针对未发函询证的一般项目,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实施替代审计程序;5评价函证程序的结果;如果实施函证和替代审计程序都不能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考虑实际情况实施追加审计程序;7.函证程序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其他替代程序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8.针对收入的舞弊风险,应实施应对审计程序;如通过函证和更直接的沟通方式询问、走访向被审计单位的顾客确证销售合同的部分或全部条款以及是否存在附加协议;9.结合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实施截止测试程序;10.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销售退回、折让,对存在异常迹象的应考虑追加审计程序;11.评价针对可疑账户计提的坏账准备的适当性;关注以前年度大额坏账收回的情况;12.复核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总分类账、销售收入分类账和现金日记账,调查异常项目;对大额或异常及关联方应收账款,即使回函相符,仍应抽查其原始凭证;13.检查应收账款减少的异常情况;14.检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5.检查应收账款中存在的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情况,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处理;16.标明应收关联方包括持股5%以上含5%股东的款项,并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17.检查确定应收账款的抵押或出售情况,并恰当披露;18.取得欠款前五名的客户清单,并计算其欠款合计数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比例,评价信用风险集中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披露.19.验明应收账款列报的恰当性;1123预付账款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预付账款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预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对预付账款进行必要的分析程序;3.标明关联方款项余额,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数字;4.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及余额构成,函证余额的正确性,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5.对未回函及部分未发函的预付账款,抽查有关原始凭证,检查期后的收货记录,以确定其真实性;6.抽查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中同时挂账的情况;7.检查预付账款的贷方余额,查明原因,并作重分类调整;8.检查预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是否分析其长期未核销的原因及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检查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的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无法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转入其他应收款;9.检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预付账款折算汇率的正确性;10. 检查对关联方的预付帐款,分析交易真实性、交易价格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检查采购合同等有关文件,函证交易事项,必要时,应向公司管理层索取关联交易的声明书;11.验明预付账款列报的恰当性;1131应收股利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应收股利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应收股利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余额和报表数核对标明应收关联方的股利,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金额;2.取得利润分配方案及相应的股利分配公告,审查应收股利金额是否与分配方案一致;3.检查应收股利当期和期后的收款情况;4.关注长期未收回的应收股利及原因;5.验明应收股利列报的恰当性;1132应收利息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应收利息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应收利息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余额和报表数核对2.标明应收关联方的利息,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金额;3.索取相应的债券契约并审阅有关条款,检查应收利息的内容是否均为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4.检查应收利息当期和期后的收款情况;5.在必要时对应收利息实施函证;6.验明应收利息列报的恰当性;1231其他应收款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其他应收账款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明细表、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等2.实施其他应收账款的实质性分析程序;3.取得与主要往来单位签订的合同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核实;3.获取或编制其他应收款账龄分析表,并检查其计算的准确性;.4.对其他应收款进行函证;如果不对其他应收款进行函证,是否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是否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1是否采用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确定函证项目;2是否对函证实施过程进行控制;询证函是否由注册会计师直接收发;被询证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回函的,是否要求被询证者寄回询证函原件;如果未能收到积极式函证回函,是否考虑与被询证者联系,要求对方作出回应或再次寄发询证函.3是否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对函证结果进行评价;4必要时,是否针对未发函询证的一般项目,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实施替代审计程序;5是否评价函证程序的结果;如果实施函证和替代审计程序都不能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否考虑实际情况实施追加审计程序;5.函证程序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其他替代程序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6.评价针对可疑账户计提的坏账准备的适当性;是否关注以前年度大额坏账收回的情况;7.如果其他应收款中包括政府补助等内容,是否检查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必要时是否进行函证;8.检查售后回购方式融出资金在本科目核算的准确性.9.检查其他应收账款中存在的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情况,是否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处理;10.标明应收关联方包括持股5%以上含5%股东的款项,并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11.取得其他应收款欠款前五名的清单,并计算其欠款合计数占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的比例;是否关注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并适当披露;12.验明其他应收款列报的恰当性;1241坏账准备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坏账准备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明细表、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等2.实施坏账准备的实质性分析程序;3.检查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是否评价坏账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是否将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实际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与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的政策核对,复核其计算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4.根据账龄分析表选取重要的、逾期的或其他认为必要的账户例如,有收款问题记录的账户,收款问题行业集中的账户,复核并测试其期后收款情况;对坏帐准备计提不足情况进行调整;5.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应检查转销依据及会计处理;检查其他应收款转作坏账损失项目的合规性,如未经税务部门批准,是否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如若实际冲销的款项涉及关联方的,应适当披露;6.已经确认并转销的坏账重新收回的,检查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7.验明坏账准备列报的恰当性;1400存货盘点实质性审计程序1.取得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计划,了解盘点范围、方法、人员分工及时间安排等;2.编制存货监盘计划,对存货监盘作出合理安排;针对可能的舞弊风险,考虑在不事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下,选择一些以前未曾访问过的盘点地点进行存货监盘,或在同一时间对所有存放地点的存货实施观察;3.实施观察程序,现场观察实际盘点,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盘点按照计划进行,并准确记录了存货实际的数量和状况;4.实施存货监盘过程中,对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是否检查其规格、数量等有关资料,确定是否已经分别存放、标明,且未被纳入盘点范围;5.实施存货监盘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移动、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等存货;并应获取被审计单位关于其对当年度或以后年度损益可能产生影响的声明书;6.实施抽查程序,通过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适当抽查从盘点记录选取项目追查到实物、从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盘点记录,双向,并编制存货盘点抽查表,以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并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7.了解各类存货的盘存结果、盘盈盘亏、报废的初步数据,并对盈亏较大的存货追查原因和处理意见;8.取得并审核存货盘点清单,盘盈、盘亏处理意见等报告和管理部门的审批文件;对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盘盈、盘亏存货,是否按规定先行进行了处理;9.如未直接参与客户存货盘点的,是否在审计外勤日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存货项目进行实地盘点,并在获取有关存货项目自资产负债表日至盘点日之间所有增减变动的会计记录的基础上实施倒轧测试;10.如存货盘点日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应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确定盘点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存货的变动已作正确的记录,并进行存货倒轧;11.对因被审计单位存货的性质或位置等原因,导致无法实施监盘的存货,应实施替代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委托其他单位保管的或已作质押的重要存货,应向保管人或债权人函证;12.如首次接受委托而未能对上期期末存货实施监盘,且该等存货对本期会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时,应实施替代审计程序;13.编制存货监盘记录并对存货的存在状况进行评价;1410存货实质性审计程序1.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余额;2.实施截止性测试包括从存货明细账到出入库记录,以及从出入库记录到存货明细账,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存货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原始凭证等资料,检查有无跨期现象;3.对各项存货收、发、存进行分析程序以确定余额构成及总体合理性,并重点检查识别出重大波动或异常关系的合理性;是否深入分析与存货成本密切相关的联动成本因素如关键原材料、水电费等,根据标准单耗指标,将其收发存情况与投入产出结合比较,以分析本期存货产、销、存的合理性;4.检查存货入账基础的正确性及一贯性;结合存货的盘点,检查期末料到单未到的情况,并查明是否暂估入账,暂估价是否合理;5.抽查存货采购账户,对大额采购业务从订货追查至到货验收、入库的全过程及合同、凭证、账簿记录等,确定其是否完整、正确;6.抽查采购折让、退回、赔偿等事项,并抽查若干在途材料项目,追查至相关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7.关注与关联方购销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8.抽查存货发出的原始凭证;9.检查存货发出的计价基础,并实施足够的计价测试;10.关注长期未收回的委托加工材料,必要时是否对委托加工材料实施函证;11.抽查大额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原始凭证、协议合同,确定是否按约定时间收回货款;12.检查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标准,摊销方法、金额是否正确;13.抽查产成品交货单,核对其品种、数量及实际成本与生产成本结转数是否相符;14.抽查产成品的发出凭证,核对其品种、数量及实际成本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相符;15.了解存货的保险情况和防护措施的完善程度;16.检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事项中涉及的存货计价方法的正确性;17.对关联方的重要采购,检查关联方采购合同等有关原始文件,并向关联方或其他注册会计师函证重大的关联采购交易,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以及有关披露恰当性;18.询问管理层,并检查有关合同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等,确定存货是否存在用于抵押、担保的情况,并关注会计处理及披露的正确性;19.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因素如余额的异常波动、非正常或非经常交易及重大调整事项,以及不同来源或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矛盾或不一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应实施针对性的不可预见审计程序,以确定有关交易的真实性、会计处理的合理、正确性;20.验明存货列报的恰当性;1421存货跌价准备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存货跌价准备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2.检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并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3.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依据和计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确定是否有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4.检查存货跌价准备计算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针对不同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原则,复核其可变现净值计算正确性;5.比较前期存货跌价准备数与实际发生数;6.检查存货的期后售价,有无低于原始成本;7.对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又得以恢复的,检查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是否充分;8.对从集团内部购入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检查其在合并时是否已作抵销;9.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因素,如余额的异常波动或大额计提、转回及重大调整事项等,是否实施针对性的不可预见程序,以确定有关交易真实性、会计处理的合理、正确性;10.验明存货跌价准备列报的恰当性;1524长期股权投资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长期股权投资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2.检查年度内长期股权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对于增加的项目是否核实其入账基础与投资合同、协议的一致性,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于减少的项目应核实其变动原因及授权批准手续;3.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检查期初始投资成本的正确性;4.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实施下列程序:1核对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的正确性;2审查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与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复核股权投资差额分摊数的正确性;3审查损益调整项目本期发生额的正确性,并与投资收益项目的相应发生额进行核对;4当被投资单位出现资不抵债时,权益法核算是否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对被投资单位提供了担保或抵押的是否充分披露;5.对于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取得相关原始凭证,确定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6.对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审查其投资成本的正确性;。

财务审计针对各科目的具体审计流程

财务审计针对各科目的具体审计流程

一、货币资金定义: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审计目标:①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②确定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货币资金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④确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⑤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审计程序:①核对库存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与总帐、明细账的余额是否相符;②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金额;由被审计单位出纳完成③获取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明细账对比是否相符;若有差异;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的调整;④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帐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帐情况;若存在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帐的应作相应调整;⑤向所有的银行存款户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函证年末余额;含零余额账户和本年内注销的账户⑥银行存款中;如有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作出记录;⑦抽查大额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支出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帐户的进帐情况;如有与委托人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收支事项;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大额的货币资金进出要一查到底;确保无误;⑧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银行存款收支凭证;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作适当调整;⑨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⑩验明货币资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定义: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审计目标:①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存在且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②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③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损益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⑤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列报和披露是否恰当..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交易性金融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核对期初余额与上期审定期末余额是否相符..计价和分摊②获取股票、债券及基金、期货如有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需要时;向证券公司等发函询证;注意期末资金账户余额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非记账本位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存在、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③监盘库存有价证券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存在、权利和义务④对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查阅有关保管的证明文件;需要时;向保管人函证..⑤检查被审计单位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9条的有关要求列报⑥查阅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协议、合同、董事会决议及有关出资的凭证和记录;检查交易性金融资产购入、借出或兑现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取得证券交易账户流水单;对照账面记录是否完整;检查购入证券是否有本企业控股公司的股票..存在、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⑦检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债券利息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存在、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⑧抽取X张或金额为X元以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及减少项目的记账凭证;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注意入账成本的确定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检查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的会计记录;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按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⑨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需要额外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⑩验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列报和披露是否恰当;检查附注中是否披露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列报三、应收票据定义:在我国;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或未兑现的商业票据 1 ..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MAX-6审计目标:①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存在;②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应收票据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应收票据是否有效;可否收回;⑤确定应收票据年未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复合加计正确;并核对其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报表数、总帐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②监盘库存票据;③必要时;抽取部分票据向出票人函证;证实其存在性和可收回性;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④检查有疑问的商业票据是否曾经更换或转期;或向出票人函询以确定其兑现能力;⑤验明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是否均已正确入帐;⑥对于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审计人员应审查其贴现额与利息额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适当..复核、统计已贴现以及已转让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的金额;⑦验明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项目的数额是否与审定数相符;是否剔除了已贴现票据;是否将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在报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地“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项目中加以反映..四、应收账款定义: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审计目标:①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数核对相符..②分析应收账款账龄..③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④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标出至审计时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⑤检查未经函证应收账款..⑥审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⑦检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⑧检查应收账款是否已用于融资;并根据融资合同判定其属质押还是出售;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⑨检查外币应收账款的折算..⑩分析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11确定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中是否已恰当披露..五、应收利息定义:是指短期债券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审计目标:①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利息是否存在;②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利息均已记录;③确定记录的应收利息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④确定应收利息以恰当的金额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收利息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坏账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②实质性分析程序..按照不同借款类别;将借款平均余额与平均利率的乘积;与账而利息收入相比较..确定两者差异额是否合理..③与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相关项目的审计结合;验证确定应收利息的计算是否充分、正确;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对于重大的应收利息项目;审阅相关文件;复核其计算的准确性..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函证并记录..⑤检查应收利息减少有无异常..⑥检查期后收款情况;对至审计时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发票等..⑦关注长期未收回及金额较大的应收利息;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及相关职员;确定应收利息的可收回性..必要时;向被投资单位函证利息支付情况;复核并记录函证结果..⑧确定应收利息已恰当列报..六、应收股利定义: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审计目标:①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股利是存在的..②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股利均已记录..③记录的应收股利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④应收股利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已恰当记录..⑤应收股利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和披露..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收股利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坏账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②与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项目的审计结合;验证确定应收股利的计算是否正确;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对于重大的应收股利项目;审阅相关文件;测试其计算的准确性..必要时;向被投资单位函证并记录..④检查应收股利减少有无异常..⑤检查期后收款情况;对至审计时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股利分配方案等..⑥关注长期未收回且金额较大的应收胶利;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及相关职员或者查询被投资单位的情况;确定应收股利的可收回性..必要时;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股利支付情况;复核并记录函证结果..⑦检查应收股利已恰当列报;确定境外投资应收股利汇回延否存在重大限制;如果存在;已允分披露..七、其他应收款定义: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审计目标:①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②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其他应收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可收回;⑤确定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其他应收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审计程序:①核对其他应收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编制或获取其他应收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是否与总帐、明细帐核对相符;并标明截止审计日已收回或转销的项目;③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或签发询证函;④对发出询证函未能收回的;采用替代程序;如查核下一年度明细帐;或追踪至其他应收款发生时的付款凭证;⑤对于长期未能收回的项目;应查明原因;确定是否可能发生坏帐损失;⑥审查转作坏帐损失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并办妥审批手续;⑦分析明细帐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⑧验明其他应收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八、存货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审计目标:①确定存货是否存在;②确定存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存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存货的品质状况;存货跌价的计提是否合理;⑤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⑥确定存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⑦确定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审计程序:①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报表数是否相符..如果发现差异;则应追查原因;并作记录和相应的调整..②存货监盘;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获取存货盘点盈亏调整和损失处理记录;检查重大存货盘亏和损失的原因有无充分合理的解释;重大存货盘亏和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已经授权审批;是否正确及时地入账..③检查被审计单位存货跌价损失准备计提和结转的依据、方法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经授权批准;前后期是否一致..④查阅资产负债表目前后若干天的存货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存货跨期现象..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⑥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计价方法;抽查年末结存量比较大的存货的计价是否正确;若存货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发生额、转销额是否正确;年末余额是否恰当..⑦抽查材料采购账户;对大额的采购业务;追查自订货至到货验收、入库全过程的合同、凭证、账簿记录;以确定其是否完整、正确;抽查有无购货折让、购货退回、损坏赔偿、掉换等事项;抽查若干在途材料项目;追查至相关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并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不设“材料采购”科目的;上述检查方法适用于对在途材料和原材料;包装物购进的检查..⑧抽查存货发出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计价是否正确..⑨抽查委托加工材料发出收回的合同、凭证;核对其计费、计价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有无长期未收回的委托加工材料;必要时对委托加工材料的实际存在进行函证..⑩抽查大额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原始凭证及相关协议、合同;确定其是否按约定时间收回货款;如有逾期或其他异常事项;由被审计单位作出合理解释;必要时进行函证.. 11、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合理;其摊销方法及摊销金额的确定是否正确.. 12、对业已进账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的受托代销商品;可参照存货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未进账、资产负债表外的受托代销商品的检查;可依据“受托代销商品备查簿”进行实物盘点;与“备查簿”及相关记录核对一致..如有差异;查明原因作出记录.. 13、抽查产成品交库单;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生产成本的结转数是否相符..14、抽查产成品的发出凭证;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相符.. 15、了解存货的保险情况和存货防护措施的完善程度;并作出相应记录..16、验明存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九、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定义:包括一年内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和一年内可收回的长期应收款..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②抽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十、其他流动资产定义:是指除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流动资产..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其他流动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②抽查其他流动资产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十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定义: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②获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检查库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与有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④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数量;并记录函证过程..取得回函时应检查相关签章是否符合要求;⑤对期末结存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向被审计单位核实其持有目的;检查核算范围是否恰当;⑥抽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减变动的相关凭证;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⑦复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合理;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理..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并且预期这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应当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⑧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公允价值回升时;检查其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注意债券等债务工具应从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转回;股票工具则应从资本公积转回;⑨若债券等债务工具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检查相关利息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⑩检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其相关损益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已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是否转入投资收益科目;11. 复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2. 检查债券投资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计算所采用的利率是否正确..13. 结合银行借款等科目;了解是否存在已用于债务担保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14. 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披露是否恰当..十二、持有至到期投资定义: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审计程序:1. 获取或编制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 获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 检查库存持有至到期投资;并与账面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4. 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数量;并记录函证过取得回函时应检查相关签章是否符合要求..5. 对期末结存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核实被审计单位持有的目的和能力;检查核算范围是否恰当..6. 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的记账凭证;注意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成本、交易费用和相关利息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6. 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的记账凭证;注意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成本、交易费用和相关利息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7. 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少的记账凭证;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 根据相关资料;确定债券投资的计息类型;结合投资收益科目;复核计算利息采用的利率是否恰当;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的利息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债券投资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有较大差异时;被审计单位采用的利率及其计算方法是否正确..9. 复核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损益计算是否准确;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同时结转.. 10. 检查当持有目的改变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划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1. 结合银行借款等科目;了解是否存在已用于债务担保的持有至到期投资..12. 当有客观证据表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复核相关资产项目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并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检查相关准备计提是否充分..13. 若发生减值;检查相关利息的计算及处理是否正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4. 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披露是否恰当..十三、长期应收款定义:是指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长期应收款明细表: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长期应收款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2.分析长期应收款账龄及余额构成;了解每一明细项目的性质;查阅长期应收款相关合同协议;了解长期应收款是否按合同或协议规定按期收款;检查长期应收款是否真实..3.选择长期应收款的重要项目函证其余额和交易条款;对未回函的再次发函或实施替代的审计程序..4.对于融资租赁产生的长期应收款;取得相关的合同和契约:1关注租赁合同的主要条款;检查是否满足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融资租赁的相关规定;检查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2根据合同及协议;检查最低租赁收款额、每期租金、租赁期、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等项目的金额是否正确;检查初始直接费用及其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租赁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的公允价值;如与账面价值有差额;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对于采用递延方式、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形成的长期应收款;取得相关的销售合同或协议;检查是否满足确认销售收入的条件;检查合同规定的售价、每期还款金额、收款期等要素;检查所销售资产在销售收入确认日的公允价值;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对于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应收款;结合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审计;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以后还需承担的投资损失;检查是否冲减长期应收款..7.检查长期应收款中的未实现融资收益..8.检查长期应收款的的坏账准备..确定长期应收款是否可收回;了解有无未能按合同规定收款或延期收款现象;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9.检查长期应收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列报..十四、长期股权投资定义: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视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根据有关合同和文件;确认股权投资的股权比例和持有时间;检查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 3.对于重大的投资;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被审计单位的投资额、持股比例及被投资单位发放股利等情况.. 4.对于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获取被投资单位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1复核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

内部审计的五大流程和工作方法[摘要]内部审计五大流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和成果运用。

审计方法不仅仅是取证方法,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审计人员与被审人员都有各自的心态表现,审计人员应及时掌握被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恰当运用审计方法,以便能做好审计工作。

[关键词]内部审计;流程工作;方法运用;心态分析一直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内部审计流程与方法没有确切的说法。

总是照搬照抄政府审计或民间审计,这是内部审计界的一大欠缺。

笔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与同行交流,对实务界有所帮助。

一、审前准备工作(一)整体内容框架一、审前准备工作(一)整体内容柩架表1审前准瞽工作的整体内容框架(二)主要工作1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该关注的因素。

单位组织年度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问题;单位组织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具体审计项目先后顺序安排;审计资源人员数量、审计耗时与审计经费)的合理分配;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2 项目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小组构成;审计时间分配;专家与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等。

3审计前的调查内容。

经营活动情况;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重要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结论、建议及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上次外部审计意见等。

4审计方案的内容。

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执行人及执行日期等。

5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必要协助;审计小组名单;审计机构及负责人签章和签发日期。

(附件包括:被审计单位承诺书、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清单、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二、审计实施工作(一)整体内容框架表2 审计实施工作的整体内容框架表2审计实施工作的整体内容框架(二)主要工作1控制测试。

新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

新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

新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新审计准则(SAS)是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国内审计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新审计准则对各科目的实质性审计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全面、准确地揭示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

下面将对新审计准则各科目的实质性审计程序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财务报表中的资产科目,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实物计数、盘点和评估等程序来验证资产的真实性、所有权和评估准确性。

对于固定资产,审计人员需要对资产的存在性、实际所有权、折旧计算和资产维护等情况进行审计。

对于库存,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存货登记、抽样检查、报废记录和盘点差异等程序,确保存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于财务报表中的负债科目,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借款合同和文件的审查,以验证借款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对于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项,审计人员需要进行供应商的确认、交易的确权和逾期账款的审计。

对于财务报表中的收入科目,审计人员需要从销售合同、销售记录和发票中确认收入是否真实、准确,并对收入确认、回款流程和应收账款的评估进行审计。

对于财务报表中的费用科目,审计人员需要验证费用的产生与计量是否合理,并验证费用是否按照相关制度和法规进行支出。

对于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科目,审计人员需要对股权结构、股东出资及投资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股本变动的真实性,评估公允价值的准确性。

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关联交易进行审计,以确保交易的公允性、真实性和合规性。

审计人员还需要进行关键合约的审计,以验证合约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制度。

综上所述,新审计准则对各科目的实质性审计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全面、准确地揭示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

审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实质性测试程序—SA-营业收入

审计实质性测试程序—SA-营业收入

ABC ABCD
C ABCD ACD AC
A
3)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 SA2 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 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 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4)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 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5)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 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

12.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如委托代销、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
、附有退回条件的销售、售后租回、售后回
购、以旧换新、出口销售等,选择恰当的审
计程序进行审核。

13.调查向关联方销售的情况,记录其交易品
种、价格、数量、,记录应予合并抵销的金额。
(三) 列报 F
17.检查原始凭证等相关资料,分析交易的实
质,确定其是否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并检
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8.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应确定
其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
量。

19.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
序。
20.检查营业收入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 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略 略 略 略
略 SA5-1 SA5-2
D A
C ABCDE
AC AC (二) 其他业务收入 C
(2)复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和发货水平, 确定业务活动水平是否异常(如与正常水平 相比),并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截止程序;
(3)取得资产负债表日后所有的销售退回记 录,检查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2)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3)将实际的情况与期望值相比较,识别需要 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计算机审计第12章 实质性分析程序

计算机审计第12章 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2)确 定期望值;(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4)识别需 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5)调查异常数据关系;(6) 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第二节 分析程序的综合运用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2010)指出,在信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结果时,注册会计 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存在的风险,即分析程序的结果 显示数据之间存在预期关系而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报。例如, 被审计单位的业绩落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管理层篡改了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绩以使其看起来与行业平均水平接近。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程序可能会误导注册 会计师。再如,被审计单位在行业内占有极重要的市场份额 的时候,将行业统计资料用于分析程序,数据的独立性可能 会受到损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行业数据。
第 十 二章 实质性分析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实质性分析程序的 含义;理解分析程序在收集审计证据方面的作用;能 够熟练利用鼎信诺审计系统进行科目月余额图形分析 、科目月余额比重分析、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 本配分析,以及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分析程序的综合 运用。
第一节 运用分析程序的要求
【实验32】 请综合运用分析程序(趋势分析、财务分析 、科目月余额图形分析),证实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02】中分析程序的结果,编制审 计调整与结转分录。
[复习思考题]
1.分析程序在收集审计证据中有何重要意义?
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 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第1313号——分析程序》(2010)规定,注册会计师应 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 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 (包括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1

审计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1
审计说明:时间,审计人员 于公司财务办公室执行现金 监盘程序。由出纳进行盘点, 审计人员监盘。盘点结果: 截止至盘点日公司现金账面 余额为XX元,实盘金额为XX 元,无差异。
四、通过查看公司各年 用水、用电、燃气等能 源的耗用情况,是否和 收入确认规模匹配。
营业收入-实质性程序
1、检查营业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了解公司的业务类型及其特点 及其经营模式、各种经营模式的收入确认时点; 2、进行分析性复核 (1)选用收入增长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 行分析,在横向上将本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资料进行比较,纵向上将本公司不同时期的 资料进行比较。 (2)纵向上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 3、结合应收账款发生额查验及余额函证,确定销售的真实性;对未回函、询证函被退回、 回函确认数与公司账面记录不一致等情况予以特别关注。 4、实施细节测试; 5、实施收入的截止测试,关注日后退货、收款的相关记录; 6、与应交税费、销售费用科目结合分析收入合理性;如可以通过测算应交税费-增值税(销 售税额)分析收入的合理性;如销售的增加会引起包装材料、运费、销售人员薪酬费用等销 售费用的增加。
短期借款/应付利息
1、获取明细表,与总账数和报表数核对是否一致;
2、获取借款合同,了解借款本金、借款用途、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 期限、借款利率等信息,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复核短期借款利息:根据短期借款的利率和期限,检查被审计单位短期借 款的利息计算是否正确;
4、获取企业信用报告,核实账面记录是否准确、完整。对企业信用报告中列 示的信息与账面记录核对的差异进行分析,关注企业信用报告中列示的被审计 单位对外担保的信息;
3、查验所有收到补助凭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2010年11月1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应对措施,制定本准则。

第二章定义第二条实质性程序,是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实质性程序包括下列两类程序:(一)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二)实质性分析程序。

第三条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

第三章目标第四条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通过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第四章要求第一节总体应对措施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

第二节进一步审计程序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第七条在设计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一)考虑形成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的依据;(二)评估的风险越高,需要获取越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

形成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的依据包括:(一)因相关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具体特征而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即固有风险);(二)风险评估是否考虑了相关控制(即控制风险),从而要求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即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第三节控制测试第八条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针对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一)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二)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2022年12月22日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2022年12月22日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2022年12月22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即实质性分析程序),以及在临近审计结束时设计和实施分析程序以有助于对财务报表形成总体结论,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除本准则以外,其他审计准则也对注册会计师使用分析程序作出了规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规定了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这些程序可能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使用分析程序时,还需要遵守这些准则的规定。

第二章定义第三条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第三章目标第四条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一)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二)在临近审计结束时,设计和实施分析程序,帮助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形成总体结论,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第四章要求第一节实质性分析程序第五条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无论单独使用或与细节测试结合使用,注册会计师都应当:(一)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如有),确定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这些认定的适用性;(二)考虑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可靠性;(三)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并评价预期值是否足够精确以识别重大错报(包括单项重大的错报和单项虽不重大但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错报);(四)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且无需按本准则第七条的要求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盘点法 2、调节法 3、观察法 4、鉴定法

盘点法




界定: 清查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低值易 耗品等物资实际状况,用来搜集实物证据以验证 账实相符的方法。 方式: 直接盘点---审计人员亲自到场盘点实物 监督盘点---盘点量较大,关注质量和计价 注意: ------应有盘点记录,保管人员、盘点人员、审计 人员的签章
国家审计
审计方式 审计目标 审计监督 性质
强制审计 各级政部门、企业财政财 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 发表审计处理意见,被审 单位不采纳,审计机关可 依法强制执行
民审计
受托审计 对财务报表的合法公允性发 表审计意见 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 见,合理保证已审计报表的 可靠程度
内部审计
根据本部门、本单位 经营管理需要 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 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 发表审计意见,被审 机构执行与否取决于 单位领导层
访谈地点: 访谈记录人: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序号 1 2
访谈 提纲
访谈 记录
3
访谈记录表模板(后续)
测试模板编号: 主要流程: 控制点编号: 测试负责人: 审阅人: 完成日期: 风险识别:
现有控制是否能有效应对风险(有效/待改进):
控制弱点描述(控制点的编号):
访谈人签字: 日期:
分析(复核)法
比较分析法:以上期报表数据、计划数、 定额数、预算指标、同行业数据为标准, 与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的计算,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报 酬率等。 趋势分析法:连续若干期会计报表某一项 目变动金额及百分比的计算。 结构分析法:某一数据中所包含的不同组 成部分各自所占比例进行分析。

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

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结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经济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3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4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5顺差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6盘点法:又称盘存法。

是根据账簿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清查盘点,以确定账存与实存是否相符的一种方式。

7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8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实地观察来取得书面资料以外审计证据的方法。

9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节有关数据,证实所需证明数据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10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正式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

11鉴定法:是指运用化验分析、物理检验等专门技术对书面资料的真伪、实物的质量等进行分析、鉴别,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检查方法。

1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13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

14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用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伤害。

审计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2

审计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2
” 7、结合应交税费科目,获取公司期后供应商增值税发票清单,检查是否存在发票滞后入账情况,
确认所有的负债都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内; 8、结合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日前后的存货入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 单),检查是否有大额料到单未到的情况,确认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存货
1、编制明细表、与总账、报表核对;
年报审计—实质性程序 底稿执行程序及关注问题
目录
content
• 采购与付款 • 长期资产 • 其他类别
01 采购与付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 存货
应付票据
1、编制明细表、与总账、报表核对; 2、检查“应付票据备查簿”,检查债务的合同、发票和收货单等资料,核实交易、事项交 易真实性,复核其应存入银行的承兑保证金,并与其他货币资金科目勾稽; 3、获取客户的“企业信用报告”,打印企业信用报告中全部信息,检查其中有关应付票据 的信息与明细账合计数、总账数、报表数是否相符。 4、函证 5、查明逾期未兑付票据的原因,对于逾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是否转入短期借款,对于逾期的 商业承兑汇票是否已经转入应付账款。
1、编制明细表、与总账、报表核对; 2、获取相关股东会决议文件,必要时,向被投资单位函证并记录; 3、对至审计时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股利分配 方案等; 4、关注长期未收回且金额较大的应收股利,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及相关职员或者查询被投 资单位的情况,确定应收股利的可收回性。必要时,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股利支付情况,复核并 记录函证结果。
6、存货的计价测试,获取出入库流水,对收发存进行计价测试与成本结转进行核对,检查本期成 本结转是否合理;
7、出入库截止测试,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做截止测试,从明细账抽查若干凭证追查至出入单, 从若干出入库单追查至明细账,检查是否存在跨期现象;

2015注会《审计》知识点: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015注会《审计》知识点: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015注会《审计》知识点: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知识点: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主要实质性程序: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2.分析程序——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3.分析账龄;4.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5.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6.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7.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8.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9.检查应收账款的贴现、质押或出售;10.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11.确定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

(一)分析相关财务指标1.复核应收账款借方累计发生额与主营业务收入关系是否合理,并将当期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与管理层考核指标和被审计单位相关赊销政策比较,如存在异常应查明原因;2.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并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赊销政策、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同行业同期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重大异常。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其中:平均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净额(二)分析账龄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来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以便了解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

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账款,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在存在多笔应收账款且各笔应收账款账龄不同的情况下,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一笔应收账款;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账款的账龄按上述同一原则确定。

(三)分析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一般在借方,注册会计师在分析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时,如果发现应收账款贷方余额,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作重分类调整。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2010年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2010年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201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0.11.01•【文号】财会[2010]21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财会[2010]21号财政部2010年11月1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的规定使用函证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不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诉讼和索赔事项实施询问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规定了有关诉讼和索赔的审计程序。

第三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规定,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判断审计证据可靠性的一般原则包括:(一)从被审计单位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二)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三)以文件记录形式(包括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以函证方式直接从被询证者获取的审计证据,比被审计单位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第四条下列审计准则明确了实施函证程序以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性:(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将函证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

一、实质性程序应取得和编制的底稿1、基本审计程序和底稿(1)获取或编制明细表,进行账账表的核对,包括资产负债表年初数与上期末审定数的核对,利润表上年同期数与上年审定数的核对,复核明细表合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报表数核对,记录核对的结果,如果不相符,应查明原因,并做适当调整或披露。

(2)对往来款必须实施的程序和取得或编制的底稿:①在明细表上标识重要的往来单位,计算其欠款合计数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②检查是否存在往来款多边挂账情况,核算内容是否重复,必要时做调整。

③分析反方向余额的往来款,查明原因,必要时做重分类调整.④选择往来款中账龄长、余额大的项目、重要客户、有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的发函询证.⑤对回函不符的要请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考虑是否进行调整,如属错报,应推算本科目错报金额,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审计程序.⑥在明细表上标注已经收付的往来款,作常规检查。

⑦对未回函的实施替代程序.替代测试不只是过账过程的检查,更重要的是抽查该笔账款的原始凭证,如相关凭证资料、合同、发票、发货收货单等,以验证其真实性和与账款的相关性。

⑧统计和评价函证结果,对出现差异的,应估算未被函证的往来款累计差错是多少,也可进一步扩大函证范围来证实。

(3)权益类科目强调资料的取得和与账面记录的核对,要求取得和复印所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4)损益类科目全部要求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与上期进行比较、配比比较相关科目、比较当年各月发生情况,对于异常波动的,要查明原因,形成结论并进行处理.(5)按计划的抽样方法抽查凭证,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记帐凭证和对原始凭证是否相符、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间等项内容.(6)在审计说明处简要说明科目核算的内容、执行的程序、波动和变化较大的原因、审计发现的情况和处理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7)在审定表上形成明确的审计结论,包括是否确认,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分录,是否进行披露及披露内容。

典型报表项目认定及相关实质性审计程序举例

典型报表项目认定及相关实质性审计程序举例

典型报表项目认定及相关实质性审计程序举例(一)应收账款“计价和分摊”认定(坏账准备)1.检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以确定其应收款项坏账计提的充分性;2.逐笔评估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关注是否存在无法正常回款的情况;3.应收账款余额账龄分析,重点关注账龄较长以及超过信用期限的项目,分析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评价管理层估计其应收账款可收回性的合理性,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4.检查公司计提坏账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和方法,判断计提方法、依据和金额的合理性。

5.检查期后收到应收账款的情况,评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6.通过比较前期坏账准备计提数和实际发生数,以及检查期后事项,并参考同行业的坏账准备计提的标准和坏账比率,评估公司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7.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二)应收账款“存在”认定1.函证应收账款,检查回函结果,对债务人回函中反映的例外事项及存在争议的余额,应查明原因并作记录,必要时,应建议被审计单位作相应的调整;2.对未回函项目及其他未函证实施函证的替代测试程序;3.检查期后收款情况。

(三)收入“发生”认定1.检查营业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保持前后期一致;2.对本期交易额进行测试,抽取本期营业收入账面记录(以收入明细账为起点),核查至发货单、客户签收记录等始单据;3.对营业收入实施分析程序,对有异常情况的项目做进一步调查:按收入类别或产品名称对销售数量、毛利率等进行比较分析;按月度对本期和上期毛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将本年度主要产品及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及毛利率与上年度/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动的合理性。

4.对营业收入进行截止性测试。

(1)通过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金额大于一定金额的发货单据,与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同时,从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选取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且金额大于一定金额的凭证,与发货单据核对,以确定销售是否存在跨期现象;(2)取得资产负债表日后所有的销售退回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3)复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和发货水平,确定业务活动水平是否异常(如与正常水平相比),并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截止程序;(4)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检查有无未取得对方认可的大额销售。

审计准则和依据

审计准则和依据

审计准则和依据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它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检查和评估,为各方提供关于财务信息可靠性的保证。

审计准则和依据是指规范审计活动的一系列原则、规则和标准。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审计准则和依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审计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独立性准则独立性是审计的核心价值之一,它要求审计师在履行职责时保持独立的态度和行为。

审计师应避免与审核对象产生利益冲突,并确保自己的决策不受他人的影响。

独立性准则的目的是保证审计师能够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判断,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意见。

二、审计程序准则审计程序准则是指在进行审计活动时所应遵循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

它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根据审核对象的特点和风险,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准则包括确定审计范围、收集证据、评估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评估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审计程序,审计师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审核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三、证据准则证据准则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

审计师通过搜集、分析和评估证据,来形成对财务报表的意见。

证据准则要求审计师收集的证据应充分、适当、可靠,并应能够支持审计意见。

审计师应根据证据的独立性、全面性和一致性来评估证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四、报告准则报告准则是指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应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编制和发布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对审核对象财务报表的评价和结论的表达,它应准确、清晰地传达审计师的意见和观点。

报告准则要求审计报告应具有适度的明确性和充分的信息披露,以便用户能够理解审计师的意见和结论。

以上所述的几个审计准则和依据是审计活动的基础,也是审计师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通过遵循这些准则和依据,审计师能够提供客观、公正、可靠的审计意见,为各方提供有关财务信息可靠性的保证。

审计准则和依据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确保审计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它们帮助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始终保持独立、客观的态度和行为,以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意见。

会计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

会计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

会计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会计审计是指对一家组织或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记录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它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会计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

一、会计审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审计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国际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经过专业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查、收集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质量保证工作。

其目的是确认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平、准确地反映了组织或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审计的程序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师首先需要了解审计的目标以及审计的范围,确定需要审计的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

2. 筹备阶段:审计师需要与被审计方进行沟通,了解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情况。

并编制审计计划,包括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以及排定工作时间表。

3. 收集证据:审计师通过审查财务报表、相关会计凭证和交易记录等,收集有关财务报表所依据的证据材料,并对其进行审查和评估。

4. 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测试:审计师需要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并根据其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内部控制的测试。

测试包括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审查。

5. 进行实质性程序:审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实质性的测试和分析,包括账户余额确认、交易记录的核对、风险控制测试等。

6. 校核与抽样调查:审计师将根据风险评估和工作性质进行具体的抽样调查,并对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校核,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7. 合规审查:审计师需要对组织或企业是否遵守相关法规和法律进行审查,以确保其财务报表的合规性。

8. 审计报告:审计师根据审计的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陈述和声明,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总结:会计审计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它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筹备阶段、收集证据、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测试、实施实质性程序、校核与抽样调查、合规审查以及编制审计报告等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审计准则实质性审计程序1001库存现金实质性审计程序1.核对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与总账数。

2.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3.将库存现金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并作适当调整,如无法查明原因,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管理权限取得批准后作出调整。

4.在非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5.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盘点表中注明,并作必要的调整。

6.抽取大额现金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7.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如有跨期收支事项是否作适当调整。

8.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现金,应检查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9.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应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如在期末或接受期末时对现金进行监盘等)10.验明现金列报的恰当性。

1002银行存款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货币资金的起步审计程序。

(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并与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包括编制货币资金收支金额汇总表、编制现金比率分析表等.3.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日记账核对。

查明银行存款余额差异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4.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对应于不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整。

5.抽查对账单,将其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确定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情况。

6.对银行存款账户发函询证。

7.查明大额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的实际情况。

8.关注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可收回性。

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存款已经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的情况下,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调整。

9.抽取大额的或有疑问的银行存款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10.对非记账本位币的银行存款进行检查以确定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11.结合上年工作底稿复核银行存款账户的完整性。

12.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银行存款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

13.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银行存款。

14.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是否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如调查已注销银行账户的恢复使用情况;直接向被审计单位的顾客询问或函证付款日或退货情况等)15.验明银行存款列报的恰当性。

1015其他货币资金实质性审计程序1.核对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明细账期末合计数与总账数。

2.对外埠存款户、银行汇票存款户、银行本票存款户、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实施函证。

3.获取存出投资款对账单、余额调节表,并与明细账核对以确认未达账项的真实性。

4.对非记账本位币的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检查以确定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5.对期末余额中长时间未结清的款项进行检查。

6.对大额或有疑问的原始凭证进行抽查,以确定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进账情况。

7.对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并对跨期收支事项作适当调整。

8.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其他货币资金。

9.对其他货币资金进行分析性测试以确定其安全性。

10.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是否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11.验明其他货币资金列报的恰当性。

1101短期投资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短期投资的起步审计程序。

(编制短期投资明细表,并与总账、明细账核对)2.获取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并发函询证。

3.获取期货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并发函询证。

4.监盘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并查明差异原因进行适当调整。

5.查阅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的证明文件,并实施必要的函证。

6.抽查短期投资变动项目的记账凭证,确定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复核与短期投资有关的损益计算的准确性,并与投资收益项目有关数据核对。

8.复核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的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9.检查有无长期投资性质的短期投资项目,如有,是否进行说明和调整。

10.将股票、债券、基金和期货等短期投资项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市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若有差异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适当会计处理并予以披露。

11.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是否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12.验明短期投资披露的恰当性。

1121应收票据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应收票据的起步审计程序。

(获取明细表、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等)2.实施应收票据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3.取得与主要销售客户签订的合同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核实。

是否核查票据的真实交易背景。

4.监盘库存票据,并与“应收票据备查簿”的有关内容核对。

是否检查票据背书的连续、完整性,关注票据要素的合理性及其有效性。

关注背书转让票据的连带责任。

关注存在已作质押的票据和银行退回的票据。

5.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

如果不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是否说明理由。

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是否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6.函证程序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

期后收款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

7.复核带息票据的利息计算,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8.复核贴现票据贴现息计算的正确性、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是否编制已贴现和已转让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清单,并检查是否存在贴现保证金,是否已披露。

9.标明应收关联方的票据,实施关联方审计程序。

10.验明应收票据列报的恰当性。

1122应收账款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应收账款的起步审计程序。

(获取明细表、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等)2.实施应收账款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3.取得与主要销售客户签订的合同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核实。

4.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并检查其计算的准确性。

5.在被审计单位协助下标出至审计时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对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销货发票等,并注意凭证发生日期的合理性,分析收款时间是否与合同相关要素一致。

6.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如果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是否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是否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可采用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确定函证项目。

(2)对函证实施过程进行控制。

(询证函是否由注册会计师直接收发;被询证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回函的,要求被询证者寄回询证函原件;如果未能收到积极式函证回函,应考虑与被询证者联系,要求对方作出回应或再次寄发询证函.)(3)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对函证结果进行评价。

1)核对回函内容与账面记录。

如不一致,应分析原因,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调节表”进行调节,并检查支持凭证。

如果不符事项构成错报,应重新考虑所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针对最终未回函的账户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例如,实施期后收款测试,检查出库单、运输记录、销售合同等相关原始资料及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等).(4)必要时,是否针对未发函询证的一般项目,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5)评价函证程序的结果。

如果实施函证和替代审计程序都不能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考虑实际情况实施追加审计程序。

7.函证程序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其他替代程序验证相符的金额占项目余额的比例为多少。

8.针对收入的舞弊风险,应实施应对审计程序。

如通过函证和更直接的沟通方式(询问、走访)向被审计单位的顾客确证销售合同的部分或全部条款以及是否存在附加协议。

9.结合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实施截止测试程序。

10.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销售退回、折让,对存在异常迹象的应考虑追加审计程序。

11.评价针对可疑账户计提的坏账准备的适当性。

关注以前年度大额坏账收回的情况。

12.复核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总分类账、销售收入分类账和现金日记账,调查异常项目。

对大额或异常及关联方应收账款,即使回函相符,仍应抽查其原始凭证。

13.检查应收账款减少的异常情况。

14.检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5.检查应收账款中存在的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情况,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处理。

16.标明应收关联方[包括持股5%以上(含5%)股东]的款项,并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

17.检查确定应收账款的抵押或出售情况,并恰当披露。

18.取得欠款前五名的客户清单,并计算其欠款合计数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比例,评价信用风险集中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披露.19.验明应收账款列报的恰当性。

1123预付账款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预付账款的起步审计程序。

(获取或编制预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对预付账款进行必要的分析程序。

3.标明关联方款项余额,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数字。

4.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及余额构成,函证余额的正确性,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

5.对未回函及部分未发函的预付账款,抽查有关原始凭证,检查期后的收货记录,以确定其真实性。

6.抽查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中同时挂账的情况。

7.检查预付账款的贷方余额,查明原因,并作重分类调整。

8.检查预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是否分析其长期未核销的原因及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检查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的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无法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转入其他应收款。

9.检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预付账款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10. 检查对关联方的预付帐款,分析交易真实性、交易价格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检查采购合同等有关文件,函证交易事项,必要时,应向公司管理层索取关联交易的声明书。

11.验明预付账款列报的恰当性。

1131应收股利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应收股利的起步审计程序。

(获取或编制应收股利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余额和报表数核对)标明应收关联方的股利,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金额。

2.取得利润分配方案及相应的股利分配公告,审查应收股利金额是否与分配方案一致。

3.检查应收股利当期和期后的收款情况。

4.关注长期未收回的应收股利及原因。

5.验明应收股利列报的恰当性。

1132应收利息实质性审计程序1.实施应收利息的起步审计程序。

(获取或编制应收利息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账余额和报表数核对)2.标明应收关联方的利息,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金额。

3.索取相应的债券契约并审阅有关条款,检查应收利息的内容是否均为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4.检查应收利息当期和期后的收款情况。

5.在必要时对应收利息实施函证。

6.验明应收利息列报的恰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