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2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5ad46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9.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在医疗行业中,护理工作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一份详尽的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范本,供医疗机构参考和完善自身的护理应急预案。
预案的制定应基于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但不限于患者跌倒、药物错误、感染控制失败、医疗设备故障等情况。
通过对这些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确定哪些环节是护理的重点环节,需要特别关注。
针对每个重点环节,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
例如,为了防止患者跌倒,可以在病房内设置防滑垫,对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进行标识,并加强对这些患者的巡视频率。
对于药物管理,应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药物的正确配送和服用。
应急预案还应包括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快速响应流程。
这要求护理人员熟悉各种紧急情况下的操作程序,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
同时,医院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并保证其处于可用状态。
在处理流程方面,应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指南。
当事故发生时,首先由现场护士进行初步处理,并立即通知主管护士或医生。
随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动必要的资源进行处理。
在整个过程中,应保持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事故的处理进展和可能的后果。
为了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医院还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通过模拟真实的紧急情况,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
演练后,应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护理重点环节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监控护理质量和安全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470a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7.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一、引言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
针对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制定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应对紧急情况,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二、护理重点环节的定义护理重点环节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生活护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如手术前后的准备和观察、病患病情恶化的处理等。
因其关键性,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三、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1.建立责任体系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责任人,并确保责任的履行和工作的协同合作。
护理人员需要清楚自己在应急情况下的职责和行动准则,以便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2.建立培训及演练机制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
通过实战演练,护理人员可以模拟真实情况,熟悉操作流程和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确保护理人员之间的快速互通信息,避免信息传递中的延误和错误。
信息共享的高效性可以使护理团队及时了解紧急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应急处理的效果。
四、应急预案的制定1.制定应急处理流程针对不同的护理重点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预警、报告、处置和评估等环节。
护理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处理流程,以便在应急情况下快速响应和处理。
2.明确紧急情况的分类与标准将紧急情况分级,制定相应的处理标准。
根据不同的紧急情况级别,护理人员可以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序应对,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导致事态恶化。
3.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及配备机制根据护理重点环节的特点和常见突发事件的需求,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急救设备、药物和防护用具等。
同时,确保应急物资及时更新和配备到位,以备不时之需。
五、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92a7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d.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多,护理工作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在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中,护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因此,针对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
一、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指手术后治疗的过程,主要包括疼痛控制、伤口护理、手术区监测、药物给予等。
在应急预案中,需要将术后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手术信息做好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手术医生的姓名、手术时间、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方式等。
在日常护理中,需要做好药物给予、监测患者情况、疼痛控制等,以及及时记录并上报问题,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
在应急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做好预案准备,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一旦出现需紧急处理情况,应第一时间及时调取相关医疗资料,并给予急救措施。
例如,如果术后病人出现呼吸骤停,护理人员要迅速使用呼吸器或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并通知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二、病重病危患者护理病重病危患者是指患有严重疾病或意外伤害等情况的病人。
这类病人需要单独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呼吸、定时监测心率等。
在应急预案中,需要将这些病人的病历记录在案,并将以上资料备份保存,以便随时调取。
在应急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做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如果病人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护理人员应立即向医生求助,并为医生提供病人的详细病历信息和生命体征监测记录,协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治。
三、病房保洁消毒病房保洁消毒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在应急预案中,需要对病房保洁消毒的相关常规操作进行规范化的流程化。
这些流程包括病人出院后清洗病床、洗涤被褥、更换床单、清洗病人用品等。
在应急情况下,需要增加洗手消毒环节,必要时候要进行空气消毒,采用外科手术级别的消毒措施。
四、临床护理在临床护理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关注病人的治疗反应、疼痛缓解、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环节,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应急情况下,应当对病人的突发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处理。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4bb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c.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点环节,如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意外跌倒、管道滑脱、用药错误等。
为了在这些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应急预案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突然出现病情恶化,如心跳骤停、呼吸骤停、休克等。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护理人员应迅速做出反应。
1、立即呼叫医生,同时快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
2、如患者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准备好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3、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
5、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和病情发展。
二、患者意外跌倒应急预案跌倒可能导致患者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和处理患者跌倒事件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当发现患者跌倒时,立即赶到现场,同时通知医生。
2、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有无受伤及受伤的部位和程度。
3、如患者意识清醒,询问其感受和摔倒的经过。
4、如有外伤,根据情况进行止血、包扎等处理。
5、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向上级汇报跌倒事件,并填写相关记录。
三、管道滑脱应急预案管道在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胃管、尿管、引流管等。
管道滑脱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1、发现管道滑脱后,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引流、夹闭管道等。
2、评估患者的病情,观察有无因管道滑脱引起的并发症。
3、通知医生,根据医嘱重新置管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4、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解释管道滑脱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5、分析管道滑脱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用药错误应急预案用药错误是严重的护理差错,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1、一旦发现用药错误,立即停止用药。
2、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催吐、洗胃、解毒等。
危重患者重点环节风险防范应急预案与流程
![危重患者重点环节风险防范应急预案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6c0a08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4.png)
危重患者重点环节风险防范应急预案与流程一、背景及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救治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风险环节。
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制定危重患者重点环节风险防范应急预案与流程至关重要。
本预案旨在规范救治行为,提高医护人员对风险环节的识别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降低死亡率。
二、应急预案1. 过敏反应防范预案(1)护士给患者用药前应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规范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3)药物试验结果阳性时,在该患者治疗单、病历夹、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在病区小白板上标明床号、姓名、过敏药名称,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4)经药物过敏试验后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或改用不同批号的制剂时,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5)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7)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2. 停电事件应急预案(1)医院有停电事件的应急对策,包括总体预案和主要部门应急预案。
(2)明确应急供电的范围、实施应急供电的演练,确保应急供电设施正常运行。
(3)对危重患者进行床旁备份电源装置,确保关键设备的持续供电。
(4)当发生停电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转移和救治。
(5)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抚,减轻其紧张情绪。
3. 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心跳呼吸骤停应急预案(1)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心脏骤停应急演练脚本。
(2)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演练目的、要求等明确标注。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86c2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c.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和意外事件,因此,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一、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特定的重点环节,如输液、用药、疼痛管理、病情观察等。
这些环节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建立针对这些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一)制定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各相关人员的责任、义务和应对措施,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制度的原则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实施性和灵活性。
(二)确定环节应急管理的具体内容每个重点环节都应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确保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例如,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制定输液插管的规范操作程序、应对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方案等。
(三)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护理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每个相关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在应急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各相关人员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应该做什么。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应急预案是针对特定的突发情况所制定的应对措施,包括预防、报警、救援、处理和善后等各个环节。
在制定和执行应急预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突发情况的种类和等级划分不同的突发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明确突发情况的种类和等级划分,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出应对措施。
(二)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和流程应急预案需要包括详细的应对措施和流程,确保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理。
例如,在发生患者突然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应急预案应包括心肺复苏的步骤和要点。
(三)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不仅仅是一份文件,还需要通过演练和培训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悉应对流程和掌握必要的技能。
重点护理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重点护理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c14606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1.png)
重点护理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一、管理制度1、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一次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监控。
尤其加大对重点护理环节的检查力度。
病区在重点护理环节管理中,应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抢救流程,在突发重点护理环节应急处理中,病区应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责任追究。
2、病区护理质控小组,负责对病区在治疗用药、输血核对、执行治疗操作、标本采集、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等重点护理环节的应急情况进行管理。
组长由病区护士长担任,成员由病区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组成。
每周召开质量管理小组会及护士周会一次,讨论病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重点人员、重点时间及重点护理环节加强质控管理的办法,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负责落实。
3、对于重点护理环节的应急管理应当遵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依靠科学管理、统一领导、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
4、各病区应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遵循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保证应急使用。
尤其对各类用药严格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
5、病区应建立重点护理环节日常监测,做好各个班次的交接班工作。
病区应该加强护士抢救能力的训练,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抢救技术,如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熟悉本病区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对输血、输液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对护士安全意识的教育。
做好护士的培训及演练,做到人人知晓病区应急上报流程及应急预案,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6、对危重症、疑难、复杂手术及新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患者,病区护士长组织病区护理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对薄弱环节应重点护理、重点检查。
7、任何病区及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8、病区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应当会同科主任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取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及时报告调查情况并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重点护理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重点护理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397d820029bd64793e2c0e.png)
重点护理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处理流程目录1、急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应急预案2、患者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3、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4、惊厥患者的应急抢救预案5、癫痫持续状态病人应急抢救预案6、患者自杀后的护理应急程序7、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程序8、突发事件的处理9、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控制流程10、危重病人翻身11、药物不良反应控制流程12、使用过敏药物控制流程13、用药错误应急预案14、输血反应质量控制流程15、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16、火灾的应急程序17、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18、公共设施环境问题19、围手术期质量关键控制流程20、手术中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21、病房接诊新患者流程22、住院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发生外渗应急预案23、住院患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24、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程序25、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时的应急预案26、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程序27、工作人员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28、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29、住院患者发生各种管道脱落的应急预案30、压疮的应急预案一、急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应急预案1、急诊患者做检查或住院时,医护人员要详细向护送人员和家属交待患者病情,以及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电话通知所去科室,交待患者病情,嘱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护送人员在途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有变化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3、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就地抢救,将患者头向后仰,畅通气道,做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4、根据发生的地点实施后续抢救措施:如发生在途中或辅助科室,护送人员应边抢救边电话通知急诊科,急诊科派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去接应抢救患者,适时转入抢救室,中途不得中断抢救。
5、在离住院病区较近时,首先通知病房医护人员接应抢救患者,同时通知急诊科,急诊科医护人员去病房共同参加抢救,患者初步抢救成功后,方能返回急诊科。
二、患者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值班医生、二线医生,必要时通知上级领导。
护理重点环节安全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440e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4.png)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所有护理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管理等。
二、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护理重点环节安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预案的落实。
2. 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护士。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1. 信息监测与报告:定期对护理重点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上报相关部门。
2.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制度、评估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2)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3)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响应1. 紧急情况处理:(1)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力量进行抢救。
(2)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3)保持与患者、家属、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报告救治进展。
2. 分级响应:根据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响应,启动相应预案。
五、后期处置1. 善后处置: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估救治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社会救助: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协助家属处理相关事宜。
3. 保险理赔: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保险理赔手续。
六、保障措施1. 通信与信息保障:确保应急通讯畅通,信息及时传递。
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储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3. 技术储备与保障:加强护理技术研究和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4. 宣传、培训和演习: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5. 监督检查:对护理重点环节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预案落实到位。
七、附则1. 本预案由护理重点环节安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292b2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2.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重点环节,如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输液反应、药物过敏等。
为了确保在这些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一些常见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
一、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一)应急预案1、护士在巡视病房或进行护理操作时,发现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如呼吸急促、意识不清、血压骤降等,应立即停止手头工作,迅速判断患者的状况。
2、立即呼叫医生,并简要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
3、迅速准备好抢救所需的设备和药品,如氧气装置、吸引器、急救车等。
4、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工作,按照医生的口头医嘱准确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如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吸氧、进行心肺复苏等。
5、在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
6、做好抢救记录,包括时间、病情变化、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等。
7、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医生将患者转移至监护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
(二)预防措施1、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尤其是高危患者,如重症患者、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
2、严格按照护理级别进行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饮食、排泄等情况。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病情变化的可能表现和应急处理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知医护人员。
二、输液反应(一)应急预案1、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和液体,保留静脉通路。
2、报告医生,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等。
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退烧药等治疗,如地塞米松、异丙嗪、对乙酰氨基酚等。
4、对患者进行保暖,加盖被子,给予热水袋等。
5、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是否缓解、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等,每 15 30 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血压、脉搏等。
6、做好护理记录,包括输液的时间、液体的种类、患者的症状、处理措施等。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4fc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3.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是医疗领域中一项重要且细致的工作,而在护理过程中,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应急预案是指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能够快速反应、正确处理并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和步骤。
本文将重点介绍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
I.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的准备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应急预案:1. 确认手术资料和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包括手术种类、患者姓名、年龄、过敏史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采取相应措施;2. 检查手术室内的设备是否齐全、运转正常,并保持无障碍通道;3. 确保手术过程中紧急药物和器械的及时供应,如急救药品、氧气等;4. 学习熟悉并掌握常见手术的特殊情况应对措施,例如急诊手术、心脏手术等;5. 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术前准备流程。
II. 术中处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高度警惕并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中应急预案:1. 出血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严重出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立即调取相应止血工具,并与医生配合进行及时止血;2. 心脏骤停:护理人员应掌握心肺复苏术,确保在发生心脏骤停时,能够及时展开心肺复苏并呼叫医生前来处理;3. 麻醉事故:在手术中出现麻醉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时,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停止手术过程,并进行相应处理,如协助调整麻醉深度、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等;4. 气管插管问题:当气管插管出现问题时,护理人员需要快速反应,并采取正确的操作,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III.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的工作并不仅仅结束,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关键。
1. 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等,并详细记录;2. 术后护理措施:为患者做好术后的伤口处理、疼痛缓解等护理工作;3. 发现异常情况:如出现伤口感染、出血或局部肿胀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并报备医生;4. 安全防范:确保患者术后环境安全,如加固床边栏杆、避免跌倒等。
IV. 紧急事件处理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特殊的紧急情况,如病人抢救、火灾等,因此护理人员需掌握相应的紧急事件处理预案:1. 病人抢救:在病人出现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等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同时通知医生、呼叫相关科室协助抢救工作;2. 火灾:在医疗机构中,火灾是一种特别危险的紧急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协助疏散患者;3. 感染控制:当发现有疑似传染病例时,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
护理应急预案—治疗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护理应急预案—治疗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3f3bb6a0242a8956aece477.png)
治疗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准确核对患者身份、评估患者病情、认知及心理状况。
执行给药、输血等治疗,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
2.各项治疗操作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隔离技术,做好职业防护。
4.药物过敏试验或特殊护理技术操作前备齐所需用品和必要的急救药品、器材,做好防范措施。
5.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6.治疗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7.治疗完毕,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必要的注意事项,尊重患者感受,主动、积极回应患者的需求。
8.如患者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和记录。
二、处理程序
1.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2.安抚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3.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24小时内网报,并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生命体征,患者情况及处理措施。
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29783c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9.png)
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一、背景一旦发生护理领域的紧急事件,如患者突发状况或医疗设备故障,需要及时的应对和处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护理应急预案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紧急情况可能出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器械设备因素等。
预案需要明确责任人、应急方案、处置措施等具体内容。
三、应急处理程序3.1 应急响应流程当出现护理紧急情况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应急响应:1.确保自身安全: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受到伤害。
2.评估情况: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确定紧急情况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采取紧急措施: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3.2 护理应急处理程序示例以下是针对常见护理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示例:突发疾病1.呼吸急促或窒息:立即打开窗户通风,同时床头抬高,松解衣领,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
2.心搏骤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召唤急救人员并通知医生。
医疗设备故障1.呼吸机故障:立即更换备用呼吸机,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处理。
2.输液泵故障:手动调节滴速,确保药液正常输送,及时通知医生。
3.3 应急演练与评估定期组织护理应急演练,模拟各种紧急情况,评估护理人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护理工作的紧急响应水平。
四、总结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效率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程序,培训和演练护理人员的紧急处置技能,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护理领域的紧急事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fd5c4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4.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重点环节,这些环节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突发状况。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
一、用药错误应急预案用药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用药错误。
一旦发现用药错误,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止用药当发现用药错误时,护士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用药操作,保留相关的药品、注射器、输液器等物品。
2、报告医生和护士长及时向医生和护士长报告用药错误的情况,包括错误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患者的症状等。
3、评估患者状况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不良反应等,并详细记录。
4、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救治方案。
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给予抗过敏治疗;如患者出现药物中毒,应采取洗胃、导泻等措施促进药物排出。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诚恳道歉,说明情况,稳定他们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6、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详细记录用药错误的发生经过、原因、处理措施和结果,及时上报护理部。
7、组织讨论和分析科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查找导致用药错误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当发生输血反应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立即停止输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2、报告医生和护士长迅速向医生和护士长报告输血反应的情况,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3、评估患者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黄疸等。
4、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根据输血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如发热反应,可给予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等;过敏反应,可给予抗过敏药物;溶血反应,应立即进行抢救,包括抗休克、保护肾功能、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重点护理环节应急预案
![重点护理环节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a799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1.png)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应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特制定本重点护理环节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的护理工作,包括病人交接、病人信息的正确标识、药品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道管理等重点环节。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重点护理环节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工作。
2. 设立应急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的应急管理工作。
四、重点环节应急预案1. 病人交接(1)严格执行病人交接制度,确保病人信息准确无误。
(2)交接过程中,详细记录病人病情、用药情况、治疗措施等。
(3)发现病人信息不符或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上级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2. 病人信息的正确标识(1)严格执行病人标识制度,确保标识清晰、准确。
(2)交接病人时,仔细核对病人信息,防止误诊、误治。
(3)发现病人信息标识错误,立即纠正,并报告上级部门。
3. 药品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定期清点药品,防止药品过期、失效。
(3)发现药品质量问题,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采取措施。
4. 围手术期(1)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病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手术感染。
(3)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5. 病人管道管理(1)严格执行管道管理制度,确保管道通畅。
(2)定期检查管道,防止管道堵塞、脱落。
(3)发现管道异常,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采取措施。
五、应急响应1. 发现重点环节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上级部门。
2. 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病人安全。
3. 评估事件影响,启动应急预案。
4. 及时向病人及家属通报事件情况,做好心理疏导。
六、后期处置1. 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3. 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9aaf2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9.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
因此,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护理重点环节的特点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特殊的重点环节,例如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
这些环节对于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这些环节中,医护人员必须高度警惕,严格按照程序操作,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二、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各个医疗机构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
护理重点环节也不例外。
应急管理制度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作出正确反应、组织协调、快速处置的行动规范和流程。
1. 紧急通知机制医护人员在护理重点环节工作期间,应随时保持沟通畅通,及时了解病情和医疗情况。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制度要求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启动紧急通知机制,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2. 快速处置流程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中必须包含快速处置流程。
这意味着医护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例如,手术室应急预案中应包括心肺复苏、出血控制等具体操作步骤,重症监护室应急预案中应包括呼吸机故障、心脏骤停等不同状况的处理措施。
三、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制定的操作指南。
在护理重点环节中,应急预案必不可少。
它是医护人员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做出反应的重要依据。
1. 突发事件分类及处理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中需要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
例如,手术室应急预案中可以将突发出血和术中意外等事件列为一类,而心脏骤停和呼吸机故障等事件列为另一类。
通过分类的方式,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
2. 急救技能培训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还应包括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内容。
这项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使他们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冷静、果断地采取行动。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27cb7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5.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一、引言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重点环节,如患者转运、手术护理、急救处理等,这些环节容易出现突发状况。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情况,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二、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成立护理应急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各科室护士长为成员。
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演练,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二)预防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急意识和处理能力。
2、定期对护理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完善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减少操作失误。
(三)监测与预警1、建立重点环节监测指标,如患者转运途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等。
2、当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启动应急预案。
(四)信息报告1、护理人员在发现紧急情况后,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
2、护士长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并简要说明情况。
(五)应急响应1、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救援人员应迅速到达现场,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六)后期处置1、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三、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一)患者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应急预案1、转运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准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2)通知接收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2、途中突发病情变化处理(1)立即停止转运,将患者置于安全体位。
(2)迅速测量生命体征,进行紧急处理,如心肺复苏、吸氧等。
(3)同时通知附近的科室或急诊科协助抢救。
3、后续处理(1)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继续转运或返回原科室治疗。
(2)及时填写转运记录和护理记录,向相关人员汇报情况。
(二)手术中突发意外应急预案1、术前准备(1)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病情和潜在风险。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fd4e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e.png)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随着社区发展和环境条件的复杂化,护理行业面临的应急管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包括慢性病追踪、急性病症处理、售后服务、急救训练等。
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灾害紧急情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是护理行业新的挑战。
一、应急管理制度
1. 制度建设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根据各类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2) 进行定期的应急演习,以提高首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定期对应急管理制度进行复审和更新。
2. 学习培训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培训了解突发事件的应对程序,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确保应急操作无误。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生命支持技能,以应对患者的突发疾病。
二、应急预案
1. 预案制定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病症时的一份详细行动计划。
服务应包括预期
可能发生的输入、过程和输出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包括患者病情
的评估、处置方法的选择、处理过程的掌握等。
2. 预案执行
护理人员应按照预案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出现问题能够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预案执行过程中还应记录关键信息,以便事后进行复盘
和改善。
总结,对于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有责任掌
握和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面前,有效的保护好患者和自
身的安全,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抚家属及同病室患者
十、患者发生误吸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可能发生误吸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误吸的有关知识宣教。 2、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误吸的抢救技术。清醒患者发生误吸时,患者立即取站立身体前倾位, 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用力叩背部。昏迷患者发生误吸,让患者仰卧位、头偏向
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吸引;也可让患者俯卧位,医护人员用力拍背。
3、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常用急救药品作用及急救仪器的使用。
(二)应急流程图
发现猝死 判断、呼叫
通知值班医生、科领导及护士长
就地徒手心肺复苏
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或总值班及家属
遵医嘱实施各种抢救措施
复苏有效继续治疗,如抢救无效,应等到家属 认可后,再撤去抢救仪器及药品,行尸体料理
对抢救过程进行记录
3、书面告知家属加强陪护不得离开患者。
4、详细交接班,密切注视患者的心理及自杀可疑行为。 5、分析患者可能自杀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6、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
(二)应急流程图
发现自杀者
通知医生一起尽快赶赴现场进行抢救
保护现场
报告保卫科、医务科、护理部 或院总值班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器有无破损漏气,排尽空气。 2、输液过程中护士要按时巡视,严密观察,及时更换液体。 3、加压输液或输血时严防输液装置遗留空气。
(二)应急流程图
发现气体进入静脉或患者出 现空气栓塞症状时
立即关闭静脉通路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 内残余空气,防止空气继续进入体内 将患者置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 氧气吸入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进 行相应处理 记录原因,抢救、护理过程
通知医生及护士长
四、发生化疗药液外渗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在为患者输液穿刺前,做好评估.选择静脉。 2、在输入化疗药前,观察输液穿刺部位有无渗漏情况,无异常时方能输入化疗药。 3、输入化疗药过程中护士要按时巡视,严密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长。
(二)应急流程图
发现化疗药液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入,回抽 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针头
6、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
(二)应急流程图
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 输液器,保留静脉通道 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实施各项抢救护理措施
查对换下液体的名称及批号,输液器批号,保留并封存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抢救护理过程 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
封存输液器和药液以备送检
三、发生静脉空气栓塞
若患者病情无变化,应做好记录,安慰 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应密切观察
六、发生治疗错误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注重对重点人群(实习生、新护士、责任心不强者、情 绪不稳定者)的培养和管理。 2、病区管理规范,药品、物品定点放置,定期消毒和清点。 3、所有治疗必须有医生开具的书面医嘱,执行过程中加强与医生、药剂人员沟通。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浓度,剂量、途径准确无误 5、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特别对转院、转科、手术、危重患者的治疗要认真交接,以防
一、发生用药错误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注重对重点人群(实习生、新护士、责任心不强、情绪 不稳定者)培养和管理。 2、规范管理病区药品,定期清点。 3、所有用药必须有医生开具的书面医嘱,执行过程中加强与医生、药剂人员沟通。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浓度,剂量、途径准确无误。 5、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特别对转院、转科、手术所带到科室的药物要认真交接,以防
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通知家属
安抚家属及其他患者,维护病区秩序
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做好交接班
万事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不然,等到事情发生,你再去应付,可能已 来不及了。
谢谢聆听!
准备约束患者的物品必要时制动患者
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协助医生通知家属并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
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 好抢救仪器及药品
十二、患者自杀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和主管医生,通知家属。 2、定时检查患者病室环境、床单位,查收锐利刀器、超量的药物等危险物品,锁好门窗,尽 可能消除自杀隐患。
(二)应急流程图
发现标本错误
通知送标本的人员
通知临床检验。检验科发现通知科室 立即报告医生
追回错误标本 通知科主任、护士长
追回不正确报告
向患者道歉、解释
上报护理部
重新采集标本
八、围手术期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加强护士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培训,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 2、对围手术期患者,护士应根据病情和手术的种类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入院阶段、手术前 阶段、手术阶段、恢复阶段、出院阶段)指导。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及处理 流程
2018年2月
护理重点环节有哪些?
(1)重点环节:病人交接、病人信息的正确标识、药品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道管理、压 疮预防、跌倒预防、有创护理操作、医护衔接。 (3)重点病人:疑难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老年病人、接受特殊检查和治疗的 病人、有自杀倾向的病人。
(4)重点员工:实习护士、新护士、近期遭遇生活事件的护士。
(5)薄弱环节(即薄弱时段)包括以下内容:午间、夜班、连班、节假日、工作繁忙时。
用药错误 输液反应 静脉空气栓塞 化疗药液外渗 输血反应 治疗错误
标本错误 围手术期
猝死 误吸 躁动 自杀
护 理 重 点 环 节 应 急 预 案 及 处 理 流 程
预防再次发生
十一、患者发生躁动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向可能发生躁动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知识宣教。 2、护理人员定时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急救措施。 3、准备约束患者的物品,抢救仪器和物品。
(二)应急流程图
发现患者者发生躁动
通知医生
嘱家属陪护患者身旁,防止患者发生 损伤
遗漏或重复用药。
6、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
(二)应急流程图
发现用药错误
立即停止用药
报告医生、观察患者生命 体征,并配合抢救
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输液者更换液体和 输液器
口服者消除胃内容物
护理部
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抢救过程
保存用物、药品、按规定封存、送检
在抢救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神志等,同时采取其他抢救措施。 3、吸引器性能完好,处于应急状态。 4、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
(二)应急流程图
患者发生误吸
Hale Waihona Puke 取正确体位通知主管医生根据误吸物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 尽可能排除误吸物
通知家属
遵医嘱实施各种抢救措施,观察生命体征
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呼吸、心跳骤停
术后出血
通知家属
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观察伤口渗血、引 流液性质 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准备第 二次手术 及时、准确、客观 记录抢救过程
九、发生患者猝死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护理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对高危患者有预见性,及早发现 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急救措施。 2、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完好率l00%,以备使用。
二、发生输液反应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确认过敏试验结果。 2、严格“三查八对,一注意”及无菌技术操作。 3、检查药品质量,查看澄明度、瓶塞等,输入药液现用现配。 4、掌握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病情、医嘱调整输液速度。 5、患者输液24小时以上者,定时更换输液器。
3、手术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严格安全核查,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4、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准备、检查,有计划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 5、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认真交接,密切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病情变化。 6、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
(二)应急流程图
患者出现病情变化 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实施各项抢 救护理措施
遗漏或重复。
6、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
(二)应急流程图
发现治疗错误
报告医生 立即停止治疗
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配合抢救
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抢救过程
妥善保管与差错有关的记录、检查报告、药品、物品、器械
七、发生标本错误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标本采集及送检知识。 2、采标本前要确认病人身份和检测的项目及标本条码信息与标本容器是否符合。 3、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签名。 4、采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并登记。
通知主管医生 及护士长
局部进行封闭治疗
局部冷敷
根据情况进行一步治疗
做好心理护理
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记录过程
五、发生输血反应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严格执行医嘱,输血前两人共同执行“三查八对”并签名。 2.取血后在30min内输入,输血开始,应观察10—15min患者无异常方可离开。 3.输血前应再次核对。 4.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医嘱调整输血速度,严密观察输血反应,如皮疹、寒颤、高热
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医生。
6.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
(二)应急流程图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 输血器,改输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
通知医生及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