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导,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支农、扶农、富农政策落实,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据对农村100户居民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79元,较上年增加884元,增长%。但由于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增收亮点相对缺乏,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压力和困难仍然很大。

一、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

2006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7055元,比上年增加663元,增长%,占全市纯收入的比重为76%,与上年基本持平。一是农民从本地行政事业等非企业组织中得到的收入人均1232元,增加32元;二是农民在本地各类经济组织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人均5724元,增加538元,二项均比上年增长%。工资性收入663元的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84元增加额的75%,也就是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达75%,是农民增收的最大“主角”,其中,农民在本地各类经济组织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的贡献份额为%。

(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持平略减,但一产回落较大

2006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与上年相比持平略减,人均1373元,减少42元,略减%。从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721元,减少98元,减12%。其中,种植业收入人均635元,减少48元,减7%。二、三产业收入在民营非农产业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取得了较快增长的好势头,人均收入652元,增加56元,增长%。其中,第二产业人均纯收入214元,增加28元,增长15%;第三产业人均纯收入438元,增加29元,增长7%。

造成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略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006年我市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回落。据农产品生产价格抽样调查,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比上年有所回落,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减弱。三是燃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继续走高,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增多,农民生产成本支出提高。

(三)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2006年,农民家庭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两项合计人均851元,增加263元,增长%。一是财产性收入人均492元,增加184元,增长%。其中,土地征用补偿收入人均34元,增加14元,增长70%。二是转移性收入人均359元,增加78元,增长%,其中,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收入206元,增加55元,增长%;农民实际得到的种粮直补、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等三项政策性补贴收入人均25元,增加19元,增长% 。

(四)现金收入大幅度增长,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从收入的实现形态看,农民纯收入分为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2006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844元,比上年增加914元,增长%,而实物收入仅为435元,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30元,下降%。现金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实物纯收入所占的比重则由上年的%,下降到%。主要原因是:2006年,我市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大幅减产,农产品价格略减,而农资价格继续上涨,使得一产的纯收入比上年下降,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是靠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支撑。在一产增收潜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

保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和拓展资产性收入渠道就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详见下表:

指标名称本年上年同期比上年±±%

全年纯收入(元)9279 8395 884

一、工资性收入7055 6392 663

其中:在本地企业中收入5415 4888 527

二、家庭经营收入1373 1415 -42

其中:非农产业收入652 595 56

三、财产性、转移性收入851 588 263

其中:土地征用补偿收入34 20 14

离退休金、养老金206 150 55

(一)本地就业机会增多,刺激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外资、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和产业转移加速,我市农村各类企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新开工企业数量增长很快,本地就业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农民从本地获得的务工收入随之大幅提高。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我市新批三资企业218家,到帐外资51988万美元,同比增长%;新批私营企业2357家,增长%,注册资本亿元,增长%;新批外地资本项目693个,注册外地资本亿元,增长%。这样直接增加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也直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本地企业报酬收入人均5316元,增加509元,增长%。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达75%以上。

(二)民营经济、农村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家庭经营“二三产”增收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民营经济的腾飞计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也被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镇村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继续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创新农技服务体系等等也都为农村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此外,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及农民多年收入较快增长的影响,农民改善生活的信心普遍增强,相关消费也带动了农村家庭经营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批零贸易餐饮业等行业的加快发展,农民从家庭经营二三产业中得到的收入明显增加。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家庭经营的建筑业收入人均达117元,比上年增加33元,增长%;家庭经营的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收入人均156元,比上年增加78元,增长100%。

(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完善,直接拉动农民收入增长

2006年我市农民与社会保障方面密切相关的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人均359元,增长%。一是提高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降低了准入门槛,对上年度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户给予低保救助,实现了“应保尽保”,这部分新增收入直接拉动了转移性收入的增长。二是农民的养老金种类增多、收入增长较快。除正常参保获得的养老金外,达到退休年龄的未参保普通农民每月也能获得一定金额的农村基本养老金,同时失地农民也被纳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范畴。三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