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 -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
陈力丹
由于德文在我国不大普及,我们对于一家世界闻名的报纸知道得很少,这就是德国的《图片报》(Bild)。
该报是德国,也是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每年世界日报发行量的排名中,它在第3-6名之间徘徊。
最近二十多年,其发行量保持在四五百万份,最高发行量为540万份(1983-1993年),目前的发行量大约430万份,发行量处在新一轮的上升时期。
这是一份“好看”的报纸,图片约占报纸版面的一半,均为彩色,版面以红、白、蓝的强烈对比色调为主。
德语区(德国、奥地利和其他欧洲国家讲德语的地区)任何地方的报亭,都可以看到这种色调耀眼的《图片报》,目前售价为每份半欧元。
该报80%的份数在街头零售,因而传阅率较高,平均为三人,也就是说,拥有至少1300万的读者,这样的发行业绩,除日本的《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外,世界罕见。
在德国,它是惟一的高发行量日报,位居第二位的日报《西德意志报》,发行量仅为100万份。
该报1952年7月24日创刊于汉堡,当时模仿的是英国《每日镜报》。
它的所有人是德国最大的图书出版商阿克塞尔·施普林格(Axel Springer)。
施普林格出版社拥有德国代表性的高级报纸《世界报》(Welt),也拥有德国最大的大众化报纸《图片报》,目前控制着德国报纸零售业的81.5%的份额、日报市场份额的23.5%和报纸订阅市场份额的6%。
其办报理念有些类似默多克的英国新闻集团,该集团拥有英国代表性的高级报纸《泰晤士报》,也拥有英国最大的大众化报纸《太阳报》。
《图片报》创刊号免费发送,只印了25万份,后来售价10芬尼。
第二年,发行量突破了100万。
60年代突破400万,80年代超出500万。
1967年,施普林格出版社为该报确立了四项政治原则:坚决支持德国的统一和自由;调解犹太人和德国人的关系;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激进主义;拥护自由的市场经济原则。
显然,它当时在政治上是保守的。
1971年以后报纸改变方针,不再突出政治,而强调亲民、客观等等,把以下三点作为工作原则:1,不要挑起公众错误的情绪;2,认真对待人民的问题;3,建立头脑中的秩序。
前任总编Udo Roebel希望把图片报办成一份严肃的报道,因为该报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知名度,“没有哪家报纸比图片报更多的在新闻节目中被引用”,要珍惜这份知名度。
2001年起,该报总编由Kai Diekmann担任。
《图片报》是在与电视的竞争中发挥它的图片作用的,该报首席美术编辑、设计总监的地位,与总编辑的地位几乎相当,有时图片选择的过程就决定了新闻的取舍。
报纸第一版“市场线”(中间对折线)以上部分是美编关注的地方之一,因为在报摊上每天的这个部分相当程度地决定着报纸当天的发行量。
该报报头在上半部左侧中间部位,红底白字,而不像其他报纸那样居于报纸的最上面或左上、右上部位。
图片报的图片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图片是这份报纸成功的最基本因素。
具体说来,该报的成功之道在于以下几点:
1.让图片说话,使新闻故事形象化。
图片帮助理解文章,让报纸更加抢眼,同时激发读者的情感,感觉传递比文字更直接。
这是报纸成功的基本因素
2.语法和内容简化得使阅读更加方便。
报纸47%的句子不超过4个词,而书面德语的平均句长是12个词。
由于《图片报》的广泛传播,许多被《图片报》简化了的新词汇流行于德国,形成一种新的语言类型。
3.报纸永远采用“我们”的语态,以激起读者的共鸣。
报道读起来就像是看着一幅接一
幅的画,让读者感受身临其境。
4.标题中感叹、疑问句超过陈述句,表达新颖。
例如,1961年垒起柏林墙时,该报的标题是“不得强加于西部!”1969年美国人登月成功,该报的标题是“月球现在是一个美国人的”。
1989年东西德边境开放,该报的标题是“早晨好,德国拥有同一个周末”。
总之,标题中那些极富图片报个性的情绪化语言被经常的运用。
呼吁、命令、惊人的数字、疑问等等,常常在标题中显现。
5. 精心安排对标点符号的的位置,将读者吸引到事件中去。
在图片报中,大量的感叹和疑问的标点,朴素的陈述标点挤到一边,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6.一个总编辑部加31个地方编辑部的体制赢得了巨大的发行量。
这并非是一个全国性版面加一个地方版,而是所有地方版内容与全国性版面的融合,两部分风格协调,甚至头版头条也可以根据各地方的需要进行调整,各地方版的版面数量依据广告而有所不同。
为此,各编辑部之间的沟通极为重要,每天4次编辑会议,从上午9时到晚上9时,永远在协商、沟通。
总编辑、首席美编、设计总监三巨头在设有大屏幕的办公室内讨论选题,其他采编人员(包括实习生)跟随在后,从而无障碍地领会报纸的办报理念和管理要求。
7.打起“为民请命”的旗帜。
该报提出的口号是:离读者近,离市场近,于是也就离成功近。
从1971年起,该报发起“一颗为了孩子的心”和“图片报为了他们而战”的倡议。
从此图片报在表面上显得比较注重客观严肃的报道了。
2002年,报纸的五位工作人员发现有些商家借欧元与马克的调换,抬高物价,报纸立即推出“虚假欧元行动”,连续十几天进行揭露;接着又发起称赞诚信商家的运动,印制200万张“诚信”标志粘贴,免费向保证诚信的商家发放。
于是报纸的那五位人员的头领、资深编辑豪克·布罗斯特便有了“欧元打假罗宾汉”的称号。
借助“图片”这个品牌的效应,该报推出了一系列遍及全欧洲的报刊,例如1954年创办的《星期日图片报》(发行量250万份)、1983年创办的《图片女友》(期发近200万份)、1986年创办的《图片汽车》(80万)、1988年创办的《图片体育》(50万)、1999年创办的《图片计算机》(100万)和《图片电脑游戏》、2000年创办的系列新新人类杂志(总发行量100万)、2003年创办的《图片摄影和家庭影院》等等,加上施普林格出版社数量巨大的书籍出版,形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印刷“图片家族”。
《图片报》的读者主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技术工人,在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以及大学生中只有8.1%的人阅读这份报纸。
该报男性读者占53%,收入中等,有一份兼职,北方德国人多于南方人。
关于图片报的研究很多,有些还是学术性的,涉及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势力以及施普林格本人操纵政治的能力方面,也有关于图片报的报道策略、语言风格以及新闻特色方面的。
德国知识界对报纸的评价经常是负面的,因为它对社会新闻搬弄是非的热情太高,但是其时效性强、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以及地方版内容的自然融入,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该报如此高的零售比重、作为一个传媒集团能够推出如此成功的系列“图片”品牌产品,其经验更值得我们的报纸经营部门予以关注。